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年江西省吉安市成考專升本生態學基礎自考預測試題(含答案)學校:________班級: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號:________
一、單選題(50題)1.現代生態學發展的主要特點之一是()。A.以微觀層次為主B.向微觀和宏觀發展C.以個體層次為主D.以宏觀層次為主
2.下列不屬于短日照植物的是()。A.水稻B.黃瓜C.大D.玉米
3.生態效應指的是()。
A.在空間和資源不足的情況下,那些最能充分利用環境資源和空間的種,能較好地生長,并在競爭中取勝
B.在能量流動過程中,能量的利用效率
C.一種生物通過向體外分泌代謝過程中的化學物質,對其他生物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
D.通過對種群大小施壓,影響種群內個體的適應性,進而影響種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4.赤道附近的植物群落類型是()。A.針葉林B.闊葉林C.熱帶雨林D.草原
5.錐體呈典型金字塔形,基部寬、頂部窄,這種年齡金字塔屬于()。
A.增長型種群B.穩定型種群C.下降型種群D.混合型種群
6.貓和老鼠的關系是()
A.競爭B.捕食C.共生D.寄生
7.下列生物屬于r對策的是()。A.銀杏B.大象C.丹頂鶴D.蝗蟲
8.陰性植物的特點是()
A.光補償點較高,生長在全光照條件下
B.光補償點較高,生長在陰濕條件下
C.光補償點較低,生長在全光照條件下
D.光補償點較低,生長在陰濕條件下
9.以空貝殼為家的寄居蟹和作為其偽裝的海葵之間的關系是()
A.互利共生B.寄生C.偏利共生D.競爭
10.坡度在16°~25°的是()。A.緩坡B.斜坡C.陡坡D.急坡
11.下列生物種群,數量呈季節性消長的是()。
A.旅鼠B.海洋浮游生物C.北極狐D.蝗蟲
12.不同坡度的溫度差異主要是由于()引起的。
A.風速差異B.海拔高低差異C.太陽輻射差異D.降水幅度差異
13.植物分泌毒素抵抗微生物入侵稱為()。A.他毒作用B.他感作用C.抗毒作用D.抑制作用
14.下列哪項不是引起生態失調的原因?()A.A.生物群落的不斷演替B.火山爆發、臺風C.人的行為D.雨、雪
15.下列生物類群屬于k對策者的是()。
A.昆蟲B.種子植物C.細菌D.藻類
16.旱生植物的特點是()。A.根系發達,葉表面積較大B.根系發達,葉表面積較小C.根系不發達,葉表面積較小D.根系不發達,葉表面積較大
17.白蟻消化道內的鞭毛蟲與白蟻的關系是()。A.寄生B.互利共生C.擬寄生D.偏利共生
18.生物量是()。
A.一片森林中松樹的數量
B.一片森林中啄木鳥或松塔牛肝菌的重量
C.一片森林中一批田鼠的數量
D.一片森林中松樹上的葉片的數量
19.生態系統中一條食物鏈為:浮游植物→浮游動物→魚→水鳥。假如水鳥全靠吃魚來增加體重,那么增加體重1千克,浮游植物的重量為
A.10千克B.50千克C.100千克D.1000千克()
20.艾維因肉雞,生長速度快,體形大是一種優良品種肉雞,它的形成是()
A.自然選擇的結果
B.人工根據人類需要定向選擇的結果
C.人工根據肉雞生長需要定向選擇的結果
D.自然選擇和人工選擇的共同結果
21.森林砍伐跡地從控制演替的主導因子看屬于()。A.內因演替B.原生演替C.外因演替D.次生演替
22.下面四種生物屬于K型生長的是()。
A.蒼蠅B.大象C.稗草D.鹽蝦
23.生物群落發生的進程有幾個階段,分別是()。
A.世紀演替、長期演替、快速演替B.裸地形成、物種傳播、物種定居C.水生演替、旱生演替D.自養性演替、異養性演替
24.全球生態學的研究對象是()
A.景觀B.生物圈C.種群D.群落
25.下列土壤分類中不屬于同一類的是()
A.燥紅土B.黑鈣土C.灰化土D.紅色石灰土
26.耐陰性植物的特點是()。
A.在強光環境中才能生育健壯,在蔭蔽和弱光條件下生長發育不良
B.在較弱的光照條件下比在強光下生長良好
C.在全日照下生長最好,但也能忍耐適度的蔭蔽
D.枝葉稀疏、透光,自然整枝良好,樹皮較厚,生長較快
27.下列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屬于典型氣相型的是()。A.磷B.鉀C.碳D.鐵
28.以下區域中,初級生產力最高的區域是()
A.海洋B.草原C.海陸交接地帶D.農田
29.下列能導致某一種群呈指數增長的條件之一是()
A.多個種群共存B.種群對環境適應性強C.環境資源不受限制D.環境資源是有限的
30.種群的個體數量在短期內異常迅速增長(如蝗蟲大發生),這種現象稱為()。A.種群平衡B.種群大爆發C.種群衰退D.周期性波動
31.群落與環境的關系為()。A.環境促成群落的形成B.群落造成了環境C.相互影響和制約D.無關
32.分布在寒冷地區的內溫動物比生活在溫暖地區的同種個體大,這在生態學上稱為()。A.阿倫規律B.貝格曼規律C.謝爾福德定律D.林德曼定律
33.防治害蟲時,應該做到()。A.徹底消滅害蟲種群B.保護天敵C.保護食物鏈的完整性D.保護害蟲種群
34.下列屬于可再生能源的是()。A.石油B.天然氣C.水能D.煤
35.農業上最好的土壤結構是()
A.網狀結構B.團塊結構C.團粒結構D.塊狀結構
36.下列哪種細胞器在代謝過程中直接需要氧氣?()A.溶酶體B.核糖體C.高爾基體D.氧化物酶體
37.在群落演替的早期階段非常重要,而在后期則無關緊要的因素是()。
A.生物的繁殖能力B.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性C.生物的生產量D.生物的散布能力
38.生長在水中的溞在夏季具有發達的頭盔,到冬季頭盔就消失,這是溞對溫度變化的()
A.生理適應B.形態適應C.行為適應D.結構適應
39.起始于裸巖的旱生演替系列的先鋒群落是()。A.地衣群落B.苔蘚群落C.草本群落D.灌木群落
40.在競爭中的種群增長方程中,競爭系數α、β與K1、K2決定物種1和物種2的競爭結果。如果物種2取勝,物種1被排斥,α、β與K1、K2的關系是()。
41.高山植物通常長得比較矮小,這主要是因為高山地區具有較強的()。A.紫外光B.紅外光C.紅橙光D.綠光
42.冬季太陽能蔬菜大棚,主要改善了蔬菜生長的()
A.濕度條件B.CO2濃度C.光照強度D.溫度條件
43.當用網將留種用的草地罩上后,卻發現草的葉子被害蟲吃了很多,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
A.環境污染B.食物鏈被破壞C.缺少光照D.植被破壞
44.硅藻——橈足動物——沙丁魚——較大魚——鯊魚這條食物鏈為()。
A.捕食鏈B.腐屑鏈C.寄生鏈D.混合鏈
45.綿羊、山羊和鹿這類動物總是在秋天進入生殖期,這主要是因為()
A.生長健壯B.水草豐美C.氣候適宜D.短日照的到來
46.新疆的葡萄、瓜等比較甜,其主要原因是()
A.干旱缺水B.光周期現象C.溫周期現象D.化肥用量低
47.首次提出生態系統這一概念的是()。A.奧德姆B.林德曼C.達爾文D.坦斯利
48.原始森林遭到破壞后,形成森林的過程為()。A.原生演替B.次生演替C.水生演替D.旱生演替
49.近年來,我國太湖大面積出現藍藻,從種群數量變動的角度,這一現象屬于()。A.種群平衡B.種群暴發C.生態入侵D.季節消長
50.下列概念與“生物地理群落”含義相同的是()。A.種群B.群落C.生態系統D.生物圈
二、填空題(20題)51._______既能在陽地生長,也能在較陰的地方生長,只是不同植物種類的耐陰性的程序不同而已。
52.風將植物的種子吹到一個新的地點而發芽生長的過程,稱為______。
53.英美學派對群落進行分類,主要是根據群落______原則的概念,所以有人也將該體系稱為動態分類系統。
54.磷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是典型的______型循環。
55.長日照植物由南往北移時,發育提前,由北往南移時,則發育______甚至不開花。
56.______是指在自然界中,物種與物種之間取食與被取食之間的關系。
57.物種成分混雜,群落內植物物種的種類和數量增加,使整個群落的郁閉度增加,通風、透光性能減弱,溫度和濕度發生變化;植物枯枝落葉加厚,使土壤質地發生變化。這些環境的變化,為新種的遷入和定居創造了有利條件。這些是群落發育______期的特點。
58.生態系統的能量來源主要是______。
59.通過與環境交換物質和能量形成的有序系統結構叫______。
60.營養物質循環的后期與前期相比,兩者的差異是十分________的。
61.生態位的數量特征主要是______和生態位重疊。
62.除太陽輻射能以外,其他進入系統的任何形式的能量都稱為______。
63.在相同條件下,一定范圍內,不論種群的密度如何,其最終產量總是趨于相同,這就是______法則。
64.同一群落中,當兩個種群均利用某一有限資源時,種群間通常會發生_______。
65.多元重復可理解為生態系統結構上的__________現象。
66.自動調節學說又將種群調節分為______、_____和______。
67.______是指生態系統中一定空間內的生物在一定時間內所生產的有機物質積累的速率。
68.物種隔離包括形態隔離、行為隔離、生態隔離和__________。
69.我國從東南至西北,可分為三個等雨量區,相應形成三個植被類型。即______、______和______。
70.丹麥生態學家饒基耶爾生活型系統是以植物的__________距離地表的位置而分的。
三、判斷題(10題)71.群落內種間競爭的結果會使某種特定生物種的生態位擴大或縮小。()
A.正確B.錯誤
72.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是生物群落的三大功能類群。()
A.正確B.錯誤
73.消費者和分解者的物質生產總稱為次級生產。()
A.正確B.錯誤
74.生物的偶見種可能是由于其他生物或外來因素偶然地帶到陌生種群中的,是這個種群中出現頻率很低的生物種類。()
A.正確B.錯誤
75.玉米是屬于長日照的植物。()
76.
()
77.
第44題環境容納量是指一定環境內最大種群數量。()
A.否B.是
78.選擇是物種進化的前提,遺傳變異是進化的主要動力。()
79.黑龍江省是種植水稻緯度最北的地方,此現象是常年溫度對生物分布的限制作用的表現。()
80.全球變暖與碳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無關。()
A.正確B.錯誤
四、簡答題(5題)81.群落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82.簡述生物群落發生的進程。
83.簡述種間競爭的類型及其一般特征。
84.丹麥植物學家饒基耶爾(ChristenRaunkiaer)按照更新芽或休眠芽的位置,把高等植物分為哪幾種主要的生活型?
85.簡述減數分裂的生物學意義是什么?
五、論述題(2題)86.論述磷循環的過程、主要特點及其與水體富營養化的關系。
87.論述食物鏈與食物網是怎樣構成的。
六、單選題(0題)88.對冬小麥完成春化過程起決定作用的是()
A.高溫B.低溫C.長日照D.短日照
參考答案
1.B現代生態學向宏觀和微觀兩極發展。宏觀方向發展到景觀生態學、區域生態學和全球生態學;微觀方向主要表現為分子生態學、化學生態學的興起。用分子生物學的方法來研究生態學的現象,大大提高了生態學的科學性。
2.B煙草、大豆、水稻、芝麻、牽牛、蒼耳和菌類屬于短日照植物,黃瓜屬于中間植物。
3.C
4.C
5.A解析:基部寬、頂部窄代表年齡小的成員數量多,年齡大的成員數量少,屬增長型,故選A。
6.B
7.Dr對策者通常出生率高,壽命短,個體小,一般缺乏保護后代的機制,競爭力弱,具有很強的擴散能力,如蝗蟲。
8.D
9.A
10.B按坡面的傾斜度,通常可分為下列幾個等級:平坦地5°以下緩坡6°~15°斜坡16°~25°陡坡26°~35°急坡36°~45°險坡45°以上
11.B解析:海洋浮游生物在溫暖的春秋兩季,大量繁殖生長;在環境過熱或過冷的夏冬季節則明顯減少,呈現季節性消長,故選B。
12.C
13.B
14.D
15.B解析:k對策生物的特點是個體大,壽命長,存活率高,四項中只有B項符合,故選B。
16.B旱生植物在形態結構上的特征,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減少水分丟失,另一方面是增加水分攝取。旱生植物可以分為少漿植物和多漿植物兩類。少漿植物有發達的根系,增加水分攝取,植物葉面積很小,葉片特化成刺狀、針狀或鱗片狀,且氣孔下陷。
17.B雙方在共生中都能得到益處,并且完全相互依賴,不能分開。
18.B
19.D
20.B
21.C外因演替包括自然和人為因素,其中人類砍伐森林、開墾草原等屬于人為發生演替。
22.B
23.B
24.B
25.D
26.C
27.C
28.C
29.C
30.B種群大爆發是指動物密度比平常顯著增加的現象。
31.C
32.B
33.C
34.C可再生能源包括生物質能、水電(能)、風能、太陽能等。
35.C
36.D
37.D
38.B
39.A
40.B
41.A
42.D
43.B
44.A
45.D
46.C
47.D
48.B
49.B
50.C
51.耐陰植物耐陰植物
52.風播
53.動態發生演替動態發生演替
54.沉積沉積
55.延遲延遲
56.食物鏈
57.末末
58.太陽輻射太陽輻射
59.耗散結構耗散結構
60.明顯
61.生態位寬度
62.輔助能輔助能
63.最后產量衡值
64.競爭競爭
65.功能組分冗余
66.行為調節;內分泌調節;遺傳調節
67.生產力生產力
68.遺傳的不兼容
69.濕潤森林區;干旱草原區;荒漠區
70.休眠芽
71.A
72.A
73.A
74.A
75.N
76.Y
77.N
78.N
79.N
80.B
81.(1)群落有一定的種類構成或稱生物組合具有一定的結構狀況和一定的物質生產量;(2)群落有一定的相對一致的外貌這主要是通過一定的生長型和相應的群落垂直分層現象表現出來并隨時間的演替而表現不同的季相;(3)群落有一個或幾個生物種或類群為生物優勢種在群落中能大量控制能量流及對其他物種和環境起著強烈的影響作用;(4)群落存在時間和空間的變化表現為群落隨壞境梯度、時間演替、空間變化的地理分布特征;(5)群落有一定的營養結構和代謝方式。由不同的生物形成一定的食物網關系和生產、消費、分解的特點。(1)群落有一定的種類構成或稱生物組合,具有一定的結構狀況和一定的物質生產量;(2)群落有一定的相對一致的外貌,這主要是通過一定的生長型和相應的群落垂直分層現象表現出來,并隨時間的演替而表現不同的季相;(3)群落有一個或幾個生物種或類群為生物優勢種,在群落中能大量控制能量流及對其他物種和環境起著強烈的影響作用;(4)群落存在時間和空間的變化,表現為群落隨壞境梯度、時間演替、空間變化的地理分布特征;(5)群落有一定的營養結構和代謝方式。由不同的生物形成一定的食物網關系和生產、消費、分解的特點。
82.生物群落發生的過程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1)擴散(入侵):主動擴散(如動物)和被動擴散(如植物);(2)定居:包括發芽、生長和繁殖;(3)競爭:其結果是“適者生存、逆者淘汰”;(4)反應:定居生物在適應環境的同時也反過來對環境起著改造作用。生物群落發生的過程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1)擴散(入侵):主動擴散(如動物)和被動擴散(如植物);(2)定居:包括發芽、生長和繁殖;(3)競爭:其結果是“適者生存、逆者淘汰”;(4)反應:定居生物在適應環境的同時,也反過來對環境起著改造作用。
83.(1)種間競爭的類型可分為:①資源利用性競爭在此競爭中兩種生物之間只有因資源總量減少而產生的對競爭對手的存活、生殖和生長的間接影響;②相互干涉性競爭包括格斗、相互吃卵和他感等作用在內兩種生物之間的相互直接干涉。(2)特征:①不對稱性即競爭后果的不等性一個物種占優勢另一個占劣勢;②對一種資源的競爭能夠影響對另一種資源的競爭結果。如植物冠層占優勢的植物較多地獲得光能也促進了其對土壤水分和養分的吸收。(1)種間競爭的類型可分為:①資源利用性競爭,在此競爭中,兩種生物之間只有因資源總量減少而產生的對競爭對手的存活、生殖和生長的間接影響;②相互干涉性競爭,包括格斗、相互吃卵和他感等作用在內兩種生物之間的相互直接干涉。(2)特征:①不對稱性,即競爭后果的不等性,一個物種占優勢,另一個占劣勢;②對一種資源的競爭,能夠影響對另一種資源的競爭結果。如植物冠層占優勢的植物較多地獲得光能,也促進了其對土壤水分和養分的吸收。
84.(1)一年生植物。(2)隱芽植物或地下芽植物。(3)地面芽植物。(4)地上芽植物。(5)高位芽植物。(1)一年生植物。(2)隱芽植物或地下芽植物。(3)地面芽植物。(4)地上芽植物。(5)高位芽植物。
85.減數分裂的生物學意義主要在兩個方面:(1)減數分裂保證了有性生殖生物在世代交替中染色體數目的恒定。有性生殖是生物在長期進化歷程中較無性生殖更為進步的一種繁殖方式。雌雄配子的融合,把不同遺傳背景的父母雙方的遺傳物質混在一起,其結果既穩定了遺傳,又添加了諸多新的遺傳變異,大大增強生物對千變萬化環境的適應能力。然而,如果沒有一種機制使精卵細胞染色體數減少一半,那么精卵細胞的融合,將使染色體數倍增下去,細胞的體積也就不斷地膨脹,細胞將不能適應環境而遭淘汰。減數分裂保證了生殖細胞在細胞周期中染色體的單倍化,然后通過受精作用還原為二倍體。沒有減數分裂,有性生殖將是不可能的。(2)減數分裂是遺傳重組的原動力,增加了生物多樣性。減數分裂也是遺傳變異產生的主要原因。在生物進化過程中,如果沒有遺傳變異的話,生物就不能適應環境的變化,就會失去長期生存的能力。在減數分裂過程中,有兩種方式發生遺傳重組。一種是通過親代染色體在單倍體細胞中的自由組合,產生的配子所含的染色體在組成上既有祖父的也有祖母的。第二種方式是同源染色體配對時發生的DNA交換。這種遺傳重組過程產生的單個染色體中既有父本的也有母本的基因。減數分裂就是通過這樣兩種機制產生遺傳上獨特的四個單倍體細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