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GJSH 000012-2020 穿戴式條碼識讀設備通用規范-指環類_第1頁
T-GJSH 000012-2020 穿戴式條碼識讀設備通用規范-指環類_第2頁
T-GJSH 000012-2020 穿戴式條碼識讀設備通用規范-指環類_第3頁
T-GJSH 000012-2020 穿戴式條碼識讀設備通用規范-指環類_第4頁
T-GJSH 000012-2020 穿戴式條碼識讀設備通用規范-指環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前言

................................................................................

II1

..............................................................................

32 規范性引用文件

....................................................................

33 術語和定義

........................................................................

44 縮略語

............................................................................

65

..............................................................................

66 質量評定程序

.....................................................................

127

...........................................................

15附錄

A(資料性附錄) 故障判據

.......................................................

16附錄

B(規范性附錄) 面陣式掃描器識讀區域...........................................

18附錄

C(規范性附錄) 試驗方法

.......................................................

19附錄

D(資料性附錄) 藍牙連接方式...................................................

26附錄

E(資料性附錄) 識讀性能要求...................................................

291 范圍本文件規定了穿戴式條碼識讀設備(以下統稱產品)的要求、質量評定程序、標志、包裝、運輸、貯存等。本規范適用于直接解碼的穿戴式條碼識讀設備的研發、制造及應用,其他形式的條碼識讀設備可參照采用。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適用于本文件。GB/T

包裝儲運圖示標志GB/T

電工電子產品環境試驗 第

1

部分:試驗方法:試驗

A:低溫GB/T

電工電子產品環境試驗 第

2

部分:試驗方法:試驗

B:高溫GB/T

電工電子產品環境試驗 第

3

部分:試驗方法:試驗

Cab:恒定濕熱試驗GB/T

電工電子產品環境試驗 第

5

部分:試驗方法:試驗

Ea

和導則:沖擊GB/T

電工電子產品環境試驗 第

6

部分:試驗方法:試驗

Eb

和導則:碰撞GB/T

電工電子產品環境試驗 第

10

部分:試驗方法:試驗

Fe:振動(正弦)GB/T

計數抽樣檢驗程序

1

部分:按接收質量限()檢索的逐批檢驗抽樣計劃GB/T

4208-2017/IEC

:2013

外殼防護等級(

代碼)GB/T

包裝 運輸包裝件基本試驗 第

2

部分:溫濕度調節處理GB/T

包裝 運輸包裝件跌落試驗方法GB/T

5080.7-1986

設備可靠性試驗 恒定失效率假設下的失效率與平均無故障時間驗證試驗方案GB/T

激光產品的安全 第

1

部分:設備分類、要求和用戶指南GB

9254

信息技術設備的無線電騷擾限值和測量方法GB

12904

商品條碼零售商品編碼與條碼顯示GB/T

條碼術語國家標準GB/T

12908

三九條碼GB/T

17618

信息技術設備抗擾度限值和測量方法GB/T

17626.2-2018

電磁兼容

試驗和測量技術

靜電放電抗擾度試驗GB/T

快速響應矩陣碼

CodeGB/T

Code128GB/T

23704

信息技術

自動識別與數據識讀技術

二維條碼符號印制質量的檢驗GB/T

26125

電子電氣產品

六種限用物質(鉛、汞、鎘、六價鉻、多溴聯苯和多溴二苯醚)的測定GB/T

26228.1-2010

信息技術

自動識別與數據采集技術

條碼檢測儀一致性規范

1

GB/T

26572

電子電氣產品中限用物質的限量要求GB/T

便攜式電子產品用鋰離子電池和電池組安全要求GB/T

移動通訊終端電源適配器及充電/數據接口技術要求和測試方法GB/T

硅膠通用試驗方法GB/T

可穿戴產品分類與標識QB/T

4775-2014

表殼體及其附錄人工汗耐腐蝕性能試驗方法SJ/T

11364

電子信息產品污染控制標識要求3 術語和定義GB/T

、GB/T

37035-2018界定的以及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1穿戴式設備

wearable

整合在隨身佩戴物品或植入表皮/感知、監測活動狀態或生理指標以及提高工作效率等功能。[來源:GB/T

37035-2018,3.1,有修改]3.2條碼識讀設備

device將條碼(/)圖形(下文統稱為碼圖)采集、解碼、數據存儲及傳輸一體化,帶有電池,可無線連接信息交互或可離線操作的終端設備。3.3指環式一維掃描器

one-dimensional

ring

scanner能夠穿戴在手指上的一種小型的一維條碼識讀設備,通過掃描碼圖,從而獲得碼圖中蘊含信息的輸入設備。3.4指環式二維掃描器

two-dimensional

ring

scanner能夠穿戴在手指上的一種小型的二維條碼識讀設備,通過掃描碼圖,從而獲得碼圖中蘊含信息的輸入設備。3.5符號反差

(SC)碼圖中最高反射率(Rmax)與最低反射率(Rmin)之差SC=Rmax-Rmin。3.6景深

depth

of

field碼圖的垂直方向或法線方向,條碼識讀設備能夠讀取碼圖的距離范圍。3.7出錯率

error

rate解碼錯誤次數占識讀總次數的百分比。3.8測試版

test

chart由各種碼制及相關編碼、解碼要求所形成的碼圖和其他信息構成的測試卡片,如標準測試版、符號反差測試版、低品質測試版等。3.9標準測試版

standard

chart由GB/T

23704中規定符號等級為“A”的碼圖樣本組成,用于考察產品對標準條碼的識讀效果。3.10符號反差測試版

symbol

contrast

test

chart由不同符號反差值(SC值)的碼圖樣本組成,用于考察產品對不同符號反差條碼的識讀效果。3.11低品質測試版

test

chart由各種低品質條碼圖樣本組成,低品質類型包括:打印間斷、傾斜、磨損等。用于考察產品對各種低品質條碼的識讀效果。3.12識讀角度

angle條碼符號沿軸線方向的偏轉角,由X軸偏轉角、Y軸偏轉角及Z軸偏轉角組成,如圖1所示。圖1 識讀角度3.13移動識讀

產品對處于移動狀態的碼圖進行解碼,用于考察產品的移動識讀性能。3.14條碼分辨率

barcode

resolution

ratio由GB/T

12905-2019條碼術語國家標準中規定。一維條碼和層排式二維條碼中符號字符的最窄構成單元的寬度,或矩陣式二維碼中最小的信息承載單元的寬度。[來源:GB/T

12905-2019,有修改]3.15拒識率

non-read

rate由GB/T

12905-2019條碼術語國家標準中規定。在相同條件下,不能識讀的條碼符號數量與條碼符號總數量的比值。[來源:GB/T

4 縮略語下列縮略語用于本文件:CCD

感光耦合元件:Charge-Coupled

Device;CMOS

互補式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omplementary

Oxide

Semiconductor;SC

符號反差:

Contrast;LD

激光二極管:Laser

;HBM

人體放電模型:Human

Body

Model;LED

發光二極管:Light

Emitting

Diode。5 要求5.1 外觀和結構產品的外觀和結構應滿足下列要求:a) 表面不應有明顯的凹痕、劃傷、裂紋、變形和污染;b) 表面涂覆層應均勻,不應起泡、龜裂、脫落和磨損;c) 金屬零部件不應有銹蝕及其他機械損傷;d) 零部件應緊固無松動,開關、按鈕和其他控制部件應靈活可靠。5.2 識讀性能5.2.1 可識讀條碼密度產品可正確識別的層排式和矩陣式二維碼圖分辨率應不低于0.17mm(6.7mil),可正確識別的一維碼圖分辨率應不低于0.127mm(5mil5.2.2 解碼能力產品可正確識讀GB/T

、GB/T

、GB

和GB/T

18284中的規定的至少一種一維或二維碼碼制。5.2.3 景深范圍符合GB/T

23704中規定符號反差、調制比和缺陷度為“A”,條碼分辨率為15mil,條碼內容為“ABCDEF”的一維條碼,其景深范圍可分為

3個級別,用1、2、3表示級別:——3

級:景深范圍小于

~300mm,

表示識讀景深一般,根據情況選用;——2

級:景深范圍大于

~300mm,且小于

40mm~400mm,

表示識讀景深較好,推薦選用;——1

級:景深范圍不小于

~400mm,表示識讀景深好,優先選用。5.2.4 符號反差

40°~

40°~

180°~

180°-45°~

45°

-45°~

45°符合GB/T

23704ASC值可分為3個級別,用1、2、3表示級別:——3

級:≥時,表示識讀

SC

值能力一般,穩定工作時,需要較高的碼圖質量,根據情況選用;——2

級:30%<SC<40%時,表示識讀

值能力較好,推薦選用;——1

級:SC<30%時,表示識讀

SC

值能力好,優先選用。5.2.5 識讀速度符合GB/T

23704中規定符號反差、調制比和缺陷度為“A”,條碼分辨率為15mil,條碼內容為“ABCDEF”的一維條碼,指環式二維掃描器識讀時間可分為

3個級別,用1、2、3表示級別:——3

級:平均識讀時間

500ms<t≤

表示識讀速度一般,根據情況選用;——2

級:平均識讀時間

100ms<t≤

表示識讀速度較好,推薦選用;——1

級:平均識讀時間

t≤,表示識讀速度好,優先選用。符合GB/T

23704中規定符號反差、調制比和缺陷度為“A”,條碼分辨率為15mil,條碼內容為“ABCDEF”的一維條碼,指環式一維掃描器識讀時間可分為

3個級別,用1、2、3表示級別:——3

級:平均識讀時間

100ms<t≤150ms,表示識讀速度一般,根據情況選用;——2

級:平均識讀時間

50ms<t≤100ms,表示識讀速度較好,推薦選用;——1

級:平均識讀時間

t≤

表示識讀速度好,優先選用。5.2.6 識讀角度符合GB/T

23704中規定符號反差、調制比和缺陷度為“A”,條碼分辨率為15mil,條碼內容為“ABCDEF

1要求。表1 識讀角度表1 識讀角度符合識讀碼制為GB/T

C.1.2試驗條件要表2 識讀角度表2 識讀角度如附錄BB.1所示,二維指環掃描設備的識讀區域B×C×D應在產品實際的識讀區域內。5.2.8出錯率符合產品識讀碼制GB/T

的標準測試版的出錯率應≤0.01%。5.2.9糾錯能力

mm/s

2000

500

5000

1800mm/s5001800產品識讀GB/T

23704中規定的低品質測試版的出錯率應≤15%。5.2.10拒識率在產品的景深范圍內,識讀碼制GB/T

23704的標準測試版拒識率應≤0.01%。5.2.11 移動識讀能力符合GB/T

23704中規定符號反差、調制比和缺陷度為“A”,條碼分辨率為15mil,條碼內容為“ABCDEF”的一維條碼。二維指環掃描設備分別沿X軸,Y軸方向進行移動識讀,在準確識讀的情況下,其移動速度應不低于表3要求。表3 二維指環掃描設備移動識讀能力移動識讀能力又稱動態識讀能力。一維指環掃描設備分別沿表3 二維指環掃描設備移動識讀能力移動識讀能力又稱動態識讀能力。低于表4要求。表4 一維指環掃描設備移動識讀能力表4 一維指環掃描設備移動識讀能力對于交流供電的,應能在產品額定電壓偏差±10%,頻率偏差±1Hz范圍內的條件下正常工作。對于直流供電的,應能在產品額定電壓偏差±5%范圍內的條件下正常工作。5.4 電磁兼容性5.4.1 無線電騷擾限值產品的無線電騷擾限值應符合GB

9254規定的B級要求。5.4.2 抗擾度限值產品的抗擾度限值應符合GB/T

17618中的規定。5.5 通訊接口產品支持的無線通訊方式應兼容BT4.0

及以上版本。產品配件的有線通訊接口應包括USB2.0、USB3.0、RS-232、以太網、PS/2。5.6 圖像傳感像素二維指環掃描設備使用的圖像傳感器像素應≥305.7 環境適應性5.7.1 氣候環境適應性Hz10oct/min,mm0.15,mm0.750.15,min30±1,Hz10,mm0.15,oct/min20℃~55℃40℃~65℃≤90%(40℃)≤93%(40℃)86kPa106kPa(lx)LD≤48000CCD≤110000≤86111產品的氣候環境適應性應滿足表5的要求。表5氣候環境適應性表5氣候環境適應性產品的環境光照適應性應滿足表6的要求。表6 環境光照適應性要求表6 環境光照適應性要求5%5.7.3.1

振動適應性產品的振動適應性應滿足表7的要求。表7 振動適應性表7 振動適應性產品應滿足3米高落摔至混凝土地面,6面8角12棱各跌落1次(共26次)后,各項性能正常。5.7.3.3

碰撞適應性產品應滿足1米高度滾筒測試不低于次后,各項性能正常。5.7.3.4

外殼防護等級產品的外殼防護等級劃分應符合GB/T

4208-2017/IEC

60529:2013中的規定,并滿足下列要求:——防水等級≥6;——防塵等級≥6。5.7.3.5

運輸包裝件跌落適應性產品的運輸包裝件跌落適應性應滿足表8的要求。

kg

mmm≤151000158003060040450表8運輸包裝件跌落適應性表8運輸包裝件跌落適應性采用平均失效間隔工作時間(MTBF)衡量產品的可靠性水平。本規范規定的產品m值的不可接收值)≥7500h。5.9 功耗及續航5.9.1 工作功耗產品按每3秒掃描一次的頻率,其工作功耗可分為3個級別,用1、2、3a) 3

級:平均功耗

0.3W<P≤0.6W

且峰值功耗

1.5W<Pmax≤3W,表示功耗水平一般,根據情況選用;b) 2

級:平均功耗

0.15W<P≤0.3W

且峰值功耗

0.75W<Pmax≤1.5W,表示功耗水平良好,推薦選用;c) 1

級:平均功耗

P≤

且峰值功耗

Pmax≤表示功耗水平優秀,優先選用。測試環境條件如下: 溫度:255℃; 濕度:35%~65%。5.9.2 待機功耗產品應有待機功能,待機功耗應小于0.02W。測試環境條件如下:——溫度:255℃;——濕度:35%~65%。5.9.3續航能力在累計已使用5個電池充放周期內,以電池滿電狀態下,其續航能力應滿足如下要求:——一維指環掃描設備:在

3

秒掃描一次時,工作時長大于

小時。——二維指環掃描設備:在

3

秒掃描一次時,工作時長大于

5

小時。測試環境條件如下:——溫度:255℃——濕度:35%~65%5.10 安全5.10.1 產品的安全應符合

的要求。5.10.2 含有激光發射功能的產品的安全還應符合

GB/T

的要求。5.10.3 電子電氣產品

GB/T26125

的要求。5.10.4電子電氣產品中限用物質的限量要求應符合

GB/T

26572

的要求。10710a) 機械按壓式:產品按鍵的回彈力應≤120g,且按壓面積≥130mm

a) 機械按壓式:產品按鍵的回彈力應≤120g,且按壓面積≥130mm

;功能應能保持正常。5.10.6 硅膠中有害物質的限量應符合

GB/T

34709-2017

的要求。5.11 限用物質的限量適用時,產品的限用物質限量應符合GB/T

26572的要求,如不符合應按SJ/T

11364的要求在產品上進行標識。5.12電池產品中配備的電池應符合

31241的要求。5.13 按鍵穿戴式條碼識讀器產品按鍵應按動靈活、接觸可靠,每個按鍵在規定的負荷條件下,通斷壽命應符合下表9要求。表9 按鍵壽命5.14 表9 按鍵壽命配備補光燈的二維指環掃描產品,應采用白色,可采用全局補光或者局部補光。5.15 識讀成功提示產品識讀成功時應有提示,如提示音、可視化圖形界面、振動、指示燈等方式。5.16 支持性軟件如果產品包含軟件用戶界面,文字應使用簡化字。5.17穿戴舒適性和作業靈活性5.17.1 穿戴舒適性5.17.1.1

重量產品的質量應充分考慮使用者的舒適性。本規范規定的單指穿戴的指環式產品,其主體重量≤25g。5.17.1.2

按鍵靈敏度本規范規定產品的掃描觸發按鍵可采用機械按壓式或觸摸感應式兩種方式,其靈敏度要求如下:2b)

5

次/單個周期≤200ms

且能夠適應使用者在穿戴厚度為

1mm

的手套的情況下正常響應觸摸。5.17.1.3

尺寸產品的尺寸應充分考慮使用者的舒適性。本規范規定的單指穿戴的指環式產品,其長度≤,寬度≤35mm,高度≤。11Mint≤1<t≤2<t≤4<t≤5HBM

kV

kV3025可脫卸力≤1s≤40N5.17.2 作業靈活性依照本文件C.18的測試方法,產品應參照表10的要求,進行作業靈活性評價。表10 作業靈活性評價產品的充電接口使用壽命應≥2×10表10 作業靈活性評價產品的充電接口使用壽命應≥2×10

次。穿戴于人體手指的產品設計和制造,應充分考慮使用者在進行相關的作業活動中,如產品被意外卡住時,對使用者本身最大限度的保護,產品應滿足表11的要求。表11 穿戴于人體手指的產品快速脫卸表11 穿戴于人體手指的產品快速脫卸產品的抗靜電能力應符合表12的要求。表12 抗靜電能力表12 抗靜電能力35.21 藍牙通訊距離在空曠無遮擋無干擾的區域,穿戴式條碼識讀設備藍牙通訊距離≥50m。5.22 產品兼容性5.22.1 操作系統兼容性產品應兼容以下操作系統:Windows、Android、、Linux。5.22.2 語言鍵盤兼容性產品應支持英文字母、阿拉伯數字、德文字母的識別及輸入。5.22.3 硬件接口兼容性產品配件的有線接口應支持USB2.0、USB3.0、、以太網、PS/2。6 質量評定程序6.1 一般規定125.1C.25.2.15.2.25.2.35.3.45.2.55.2.6C.3.65.2.7C.3.75.2.8C.3.85.2.9C.3.95.2.10C.3.105.3C.4無線電騷擾限值5.4.1C.5.15.4.2C.5.25.5C.65.6C.75.7C.85.8C.9產品在定型時(設計定型、生產定型)和生產過程中應按本規范和產品標準中的補充規定進行檢驗,并應符合這些規定的要求。6.2 檢驗分類本規范規定的檢驗分為:a) 定型檢驗;b) 質量一致性檢驗。各類檢驗項目和順序分別按表13的規定進行,若產品標準中有補充的檢驗項目時,則應將其插入至表13的相應位置。表13 檢驗項目13表

13

檢驗項目(續)5.9C.105.10C.115.11C.125.12C.135.13C.145.14C.155.15C.165.16C.17

表示在該類檢驗中應進行的實驗項目,

項目在逐批檢驗時,只進行接觸電流和抗電強度的實驗。6.3定型檢驗6.3.1 產品在設計定型和生產定型時應通過定型檢驗。6.3.2 定型檢驗由產品制造單位委托通過國家認可主管部門認可的第三方檢測機構進行。6.3.3 數量為

2

2

臺以上。6.3.4 定型檢驗中的各試驗項目故障的判定和計入方法見附錄

A以下規定進行:——試驗中出現故障或某項通不過時,應停止試驗,查明故障原因,提出故障分析報告,重新進行該項試驗;——若在以后的試驗中再次出現故障或某項通不過時,再查明故障原因,排除故障,提出故障分析報告后,應重新進行定型檢驗。6.3.5 檢驗后要提交定型檢驗報告。6.4 逐批檢驗6.4.1 逐批檢驗由產品制造單位的質量檢驗部門負責進行。6.4.2 新進行檢驗,若再次出現任一項不合格時,則判該臺產品為不合格品。逐批檢驗中性能和外觀結構檢査,允許按

進行抽樣檢驗,如采用抽樣檢驗,產品標準中應規定接收質量限(AQL)和抽樣方案和拒收后的處理方法。146.4.3通過檢驗的產品為合格產品。6.5周期檢驗6.5.1 應重新進行周期檢驗。6.5.2 訂貨方的要求,產品制造單位應提供該產品近期的周期檢驗報告。6.5.3 驗時間和成本確定,其余檢驗項目的試驗樣品數為

2

臺或

2

臺以上。6.5.4 周期檢驗中的各檢驗項目故障的判定和計入方法見附錄

A障按以下處理:檢驗中出現故障或任一項通不過時應查明故障原因,提出故障分析報告。經修復后,重新進行該項檢驗之后,再按順序做以下各項試驗,如再次出現故障或某項通不過,再查明故障原因,提出故障分析報告,再經修復后,應重新進行周期檢驗。在重新進行周期檢驗中又出現某一項通不過的情況時,判該產品通不過周期檢驗。經過周期檢驗中的環境試驗的樣品,應印有標記,一般不應作為合格品出廠。6.5.5 檢驗后要提交周期檢驗報告。7 標志、包裝、運輸、貯存7.1 標志包裝箱外應印刷或貼有“怕雨”、“易碎物品”等儲運標志,儲運標志應符合GB/T

191的規定,其他標志應符合國家標準有關規定。7.2 包裝包裝箱應符合防潮、防塵、防震的要求,包裝箱內應有裝箱清單、檢驗合格證、備件、附件及有關的隨機文件。7.3 運輸包裝后的產品應能用任何交通工具進行運輸,產品在運輸過程中不允許雨雪或液體直接淋襲和機械損傷。7.4 貯存04030%~85倉庫內不應有各種有害氣體、易燃和易爆物品及有腐蝕性的化學物品,并且應無強烈的機械震動、15cm50cm,若在制造單位存放超過六個月,則應在出廠前重新進行逐批檢驗。15AA附

錄 A(資料性附錄)故障判據A.1 故障定義和解釋出現以下情況之一均視為故障:a)受試樣品在規定的條件下,出現一個或幾個性能參數超過規定要求;b的失效,則視為受試樣品不能完成其規定的功能。A.2 故障分類A.2.1 關聯性故障關聯性故障是受試樣品預期會出現的故障,通常都是由產品本身條件引起的,它是在解釋試驗結果和計算,可靠性特征值時必須計入的故障。A.2.2 非關聯性故障非關聯性故障是受試樣品出現非預期的故障,這類故障不是由產品本身條件引起的,而是試驗要求之外而引起的,非關聯性故障在解釋試驗結果和計算可靠性特征值時不計入,但應在試驗中做記錄,以便于分析與判斷時參考。A.3 關聯性故障判據以下故障為關聯性故障:a)必須更換元器件、零部件、外圍設備等才能使系統恢復正常允許;b)必須修理、調整接插件、電纜、插頭和消除短路及接觸不良,才能恢復正常允許;c聯性故障,若由同一因素引、則不論出現幾次故障,均記為一次關聯性故障;d備嚴重損壞的故障,一旦出現,應立即拒收或判定不合格。A.4 非關聯性故障判據以下故障為非關聯性故障:a)因試驗條件變化超出規定范圍(電網波動太大、溫度波動太大、嚴重電磁騷擾和機械沖擊、振動等)所引起的故障;b)因人為操作失誤而使樣機出現故障;c)由于誤判而更換元器件、零部件,或在檢修過程中,由于人為因素而造成的故障;d)根據產品有關技術規定,允許調整的部位(零部件、元器件等)未調整好而引起的故障;e)被確定是軟件程序差錯而造成的故障;16f0.5h則記為一次非關聯性故障;g)有壽命指標要求的部件,在壽命期以外出現的故障。A.5判定承擔試驗檢測的單位,根據失效分析和產品標準及相關標準可以做出關聯性故障或非關聯性故障的判定。17BB附

錄 B(規范性附錄)面陣式掃描器識讀區域面陣式二維成像式掃描器與線性成像式類似,其圖像的識讀是通過二維的像素陣列實現的,采CCD或CMOS圖B.1面陣成像式掃描器的識讀方式圖說明:A——最小識讀距離B——景深R——最大識讀距離E——Y軸方向的像素寬F——X軸方向的像素寬C——掃描高度D——掃描寬度B×C×D——識讀區域18CC附

錄 C(規范性附錄)試驗方法C.1 試驗環境條件C.1.1 環境條件本規范中除氣候環境試驗、環境光照適應性試驗、可靠性試驗作耐電強度試驗外,其他試驗在下述條件下進行。——溫 度:15℃~35℃;——相對溫度:25%~75%;——大

壓:80kPa~;——光 照:100lx~;——二維測試版精度:(15

)和一維測試版精度:0.254mm(10mil除外。C.1.2 試驗條件C.1.2.1 本規范中除景深、識讀角度、識讀區域外的其他識讀性能試驗項目應在下述條件下進行。如附錄B中圖B.1所示,將受試樣品和測試版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并使受試樣品識讀窗的中心軸線(即Z軸)對準測試版的中心。°°調節受試樣品與測試版之間的偏轉角,使XYZ軸偏轉角均在-2

~+2°°Z軸方向上的最小識讀距離dmin和最大識讀距離dmax,并使識讀距離,測試版應符合相關國家或行業標準的要求。C.1.2.2 模式(每分鐘識讀次數≥次)。C.2 外觀結構用目測法和有關檢測工具進行外觀和結構檢查。C.3 識讀性能試驗C.3.1 分辨率受試樣品能夠識別的最高分辨率測試版對應的分辨率值即為該受試樣品的分辨率。C.3.2 解碼能力采用標準測試版或適合所測受試樣品的條碼符號測試圖,受試樣品應能正確識讀。C.3.3 景深檢測出受試樣品對標準測試版在Z小識讀距離的差即為該受試樣品的景深。19

Hz2205019849198512424924251選用標準測試版,單個受試樣品連續識讀工作10

次以上,統計解碼錯誤的百分率。選用標準測試版,單個受試樣品連續識讀工作10

次以上,統計解碼錯誤的百分率。受試樣品能夠識讀的最小符號反差測試版對應的SC值即為該受試樣品的SCC.3.5 識讀速度選用標準測試版,統計10次受試樣品從碼圖獲取至輸出解碼結果的平均時間。C.3.6 識讀角度YX軸、ZY°°另外兩個偏轉角應在-2

~+2°°C.3.7 識讀區域固定受試樣品,選用標準測試版,受試樣品識讀區域如附錄B中圖所示。在ZXCY軸方向上下移動標準測試版進行解碼試驗,可得到長度D,再加上C.3.3中得到的景深B,進而測得識讀區域B×C×D。C.3.8 出錯率4C.3.9 糾錯能力受試樣品對糾錯等級和編碼容量確定且污損面積達到一定的程度的低品質測試版進行測試并記錄其出錯率。C.3.10 移動識讀能力選用標準測試版對受試樣品進行移動識讀試驗,記錄受試樣品能正確識讀的最高移動速度。C.4 電源適應能力試驗常工作。表C.1 表C.1 交流電源適應范圍±5%C.5 電磁兼容性試驗C.5.1 無線電騷擾限值的測量方法20按GB

9254規定的方法進行。C.5.2 抗擾度限值的測量方法按GB/T

17618規定的方法進行。C.6 通訊接口試驗連接受試樣品的通訊接口,查看是否能正常傳輸解碼數據。C.7 圖像傳感器像素根據受試樣品輸出其所識讀的電子圖像,統計圖像傳感器的像素。C.8 環境適應性試驗C.8.1 一般要求碼圖,受試樣品應能正常工作。C.8.2 溫度下限試驗C.8.2.1 工作溫度下限試驗按GB/T

2423.1

“試驗5規定的工作溫度下限,加電運行2h,受試樣品應能正常工作,恢復時間2h。C.8.2.2 貯存運輸溫度下限試驗按GB/T

2423.1

“試驗5條件下存放16h,恢復時間為2h,并進行最后檢測。C.8.3 溫度上限試驗C.8.3.1 工作溫度上限試驗按GB/T

2423.2

“試驗5規定的工作溫度上限,加電運行2h,受試樣品應能正常工作,恢復時間為2h。C.8.3.2 貯存運輸溫度上限試驗按GB/T

2423.2

“試驗5條件下存放16h,恢復時間為2h,并進行最后檢測。C.8.4 恒定濕熱試驗C.8.4.1 工作條件下恒定濕熱試驗按GB/T

2423.3

“試驗5規定的工作溫度、濕熱上限,加電運行2h,受試樣品應能正常工作,恢復時間為2h,并進行最后檢測。C.8.4.2貯存運輸條件下恒定濕熱試驗21按GB/T

2423.3

“試驗,恢復時間為2h,并進行最后檢測。C.8.5 環境光照適應性試驗該試驗用來確定受試樣品可順利進行識讀的環境亮度。°° °°° ° °K K °和Y軸偏轉角度在2

與-2

之間,同時X軸偏轉角也在2

與-2

之間。如果需要調整X軸偏轉角的度數,以防止直接從條碼感光底層反射,光源色溫為3000°±1000°光源以

入射到測試版上。試驗步驟:a)在黑暗的環境中依據前面講述的要求安裝受試樣品;b)受試樣品以一定的速度運動,該速度為移動識讀試驗中確定范圍的一個;c)開啟產品;d)確定是否正常識讀;在另外一個亮度環境下重復進行本項試驗。C.8.6 振動試驗按GB/T

2423.10

“試驗樣品在不工作狀態下,按表7規定值,分別在三個互相垂直方向進行振動。a)初始振動響應檢查試驗在給定頻率范圍內,在一個掃頻循環上完成,試驗過程中記錄危險頻率,包括機械共振頻率和導致故障及影響性能的頻率(后者僅在工作條件下產生)。b)定頻耐久試驗用初始振動響應檢查中記錄的危險頻率進行定頻試驗,如果兩種危險頻率同時存在,則不得只選其中一種。在試驗規定頻率范圍內如無明顯共振頻率或無影響性能的頻率,或危險頻率超過四個,則不做定頻耐久試驗,僅做掃頻耐久試驗。c)掃頻耐久試驗按表7給定頻率范圍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作為一次循環,按表7規定的循環次數進行,己做過定頻耐久試驗的樣品不再做掃頻耐久試驗。d)最后振動響應檢查此項試驗在不工作條件下進行,對于己做過定頻耐久試驗的受試樣品應做此項試驗。對于做掃頻耐久試驗的樣品,可將最后一次掃頻試驗作為最后振動響應檢查。本試驗應將記錄的共振頻率與試驗結束后,進行最后檢測。C.8.7 沖擊試驗按GB/T

2423.5

“試驗”進行,受試樣品應進行初始檢測,安裝時要注意重力影響,按表8規定值,在不工作條件下,分別對3個互相垂直軸線方向進行沖擊,沖擊次數各為3次,試驗后進行最后檢測。C.8.8 碰撞試驗按GB/T

2423.6

“試驗”進行,受試樣品須進行初始檢測,安裝時要注意重力影響,按表831000行最后檢測。22C.8.9運輸包裝件跌落試驗對受試驗品進行初始檢測,將運輸包裝件處于準備運輸狀態,按GB/T

進行預處理4h。將運輸包裝件按GB/T

和本規范表8的規定值進行跌落,任選四面,每面跌落一次。試驗后按標準的規定檢查包裝件的損壞情況,并對受試樣品進行最后的檢測。C.9 可靠性試驗C.9.1 試驗條件可靠性試驗目的為確定產品在正常使用條件下的可靠性水平,使用周期內綜合應力規定如下:電應力:

受試樣品在5.3要求的范圍內工作,一個周期內各種條件工作時間的分配為:電壓上限25%,標稱值,電壓下限。5變化率的平均值為0.7℃~1℃/min,或根據受試樣品的特殊要求選用其他值。在一個周期內,保持在上限和正常溫度的持續時間之比為1:1左右。30.2m(MTBF的可接受值),電應力和溫度應力應同時施加。C.9.2 試驗方案可靠性試驗按GB/T

5080.7-1986進行,在整個試驗過程中,受試驗品應工作在連續識讀模式,故障的判據和計入方法按附錄A的規定,并只統計關聯故障數。C.9.3 試驗時間試驗時間應持續到總試驗時間及總故障數按選定的試驗方案作出接收或拒收判決時截止,多臺受試樣品試驗時,每臺受試樣品的試驗時間不得小于所有受試樣品的平均試驗時間的一半。C.10 功耗試驗C.10.1.1 工作功耗受試樣品工作在連續識讀模式

功耗,統計3次檢測結果的平均值。C.10.2 待機功耗按產品規格說明書的設置,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