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救亡運動的興起教案_第1頁
抗日救亡運動的興起教案_第2頁
抗日救亡運動的興起教案_第3頁
抗日救亡運動的興起教案_第4頁
抗日救亡運動的興起教案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4課抗日救亡運動的興起1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能夠講述九一八事變和西安事變的全過程;知道在九一八事變中東北迅速淪陷的原因;能列舉東北淪陷后中國軍民抗爭的史實;能夠正確分析張、楊發動西安事變和共產黨主張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原因及意義。2、過程和方法:通過圖片展示、文字閱讀和視頻播放,使學生了解九一八事變和西安事變的概況,通過課堂討論認識西安事變的歷史作用。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體會九一八事變帶給東北人民的深重災難;感受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學習張、楊兩位將軍和中國共產黨不計個人榮辱得失,以國家民族利益為重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大局意識。2新設計1.教師上課前先播放《松花江上》的音樂,引導大家體會歌曲中蘊含的東北人民對自己富饒家鄉的熱愛;對日寇野蠻侵占我國東北的憤懣;以及流離失所、家破人亡的慘痛。通過提問“使東北人民脫離家鄉、拋棄寶藏的事件是什么”導入本課教學。2.關于九一八事變的爆發,可以利用影像資料進行介紹。教師可以安排學生討論“日本侵略軍為什么制造柳條湖事件?”等問題,通過討論使學生明確日本制造柳條湖事件的目的是要以此為借口,進攻東北軍駐地北大營,炮轟沈陽城。九一八事變的最終目的是侵占整個東北,進而獨占中國。3.講述蔣介石對九一八事變的態度時,可以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教材引用的蔣介石給張學良的密電概括得出。教師適當補充當時日本侵略軍與東北軍的兵力對比,使學生認識到東三省淪亡之快,根源在于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從而激起學生對蔣介石賣國政策的義憤,并為講述張學良、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埋下伏筆。4.關于東三省的淪亡,可以引導學生結合教材中《松花江上》的歌詞得出:九一八事變后,日軍侵占整個東北三省,一百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連同蘊藏的寶藏全部落于敵手,三千萬東北人民陷入水深火熱的亡國慘痛之中。5.講述中國人民局部抗戰的開始時,教師應注意介紹背景,九一八事變后,隨著中日民族矛盾的上升,富有民族感和愛國心的中國人民不甘作亡國奴,要求停止內戰,抵抗日本的侵略。關于東北人民的抗日斗爭,教材介紹了抗日義勇軍和中共領導的抗日游擊隊。教師應注意兩者的異同。教師可以通過安排學生講述或者利用影像資料介紹楊靖宇或趙一曼的故事。最后,教師結合教材中的插圖引導學生概括東北義勇軍和中共領導的抗日游擊隊的共同作用,使學生認識到,東北人民的抗日斗爭,是中國人民局部抗戰的開始,他們在極為險惡的環境里英勇抗敵,為打敗日本帝國主義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從而激發起學生熱愛祖國、保衛祖國的歷史責任感。6.關于西安事變,引用2001年10月15日7.學習西安事變的背景時,教師可以提問“張學良、楊虎城是蔣介石的部下,他們為什么會‘以下犯上’,扣押蔣介石?”以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分析時,可以讓學生閱讀教材的有關內容,然后引導學生進行歸納。教師特別注意引導學生認識到:日軍進一步侵略華北,使中華民族處于亡國滅種的危急關頭,民族矛盾的激化是西安事變爆發的根本原因。中國共產黨提出建立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對張學良、楊虎城起到了感召作用。張學良、楊虎城作為偉大的愛國者能夠接受中共的主張,要求蔣介石聯共抗日,這是西安事變爆發的個人因素。蔣介石一意孤行、堅持“剿”共是事變爆發的直接原因。8.關于西安事變的經過,教師可以通過影像資料交待。通過聯系背景,教師應引導學生明確:西安事變是“兵諫”,目的是逼蔣聯共抗日,因而是愛國的,進步的。9.關于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結合課后的“活動與探究”引導學生討論“在十年內戰中,蔣介石殺害了成千上萬的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西安事變捉住了蔣介石,中國共產黨不僅主張不殺他,反而主張和平解決,釋放他。這是為什么?”結合學生的討論,教師適當補充西安事變的爆發引發的錯綜復雜的政治形勢,從而突出中國共產黨高瞻遠矚、以民族利益為重的光輝形象,突出中國共產黨在西安事變和平解決過程中所起的舉足輕重的作用。10.關于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意義,教師引導學生比較,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前國共兩黨的關系如何?中國時局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事變和平解決之后,國共兩黨的關系以及時局發生了怎樣的轉變?引導學生通過對比認識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偉大歷史意義,深刻理解江澤民主席稱張學良將軍為“中華民族千古功臣”的原因。3學情分析八年級學生經過七年級一年的歷史知識學習,對于歷史基本知識、基本概念的掌握具備一定的能力。對于歷史上發生的重大事件,非常感興趣。但八年級是由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時期。學生的思維帶有較大的主觀性,片面性和偏激性,對于如何評價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容易偏激,不夠客觀。因此需要學生根據當時情況進行全面透徹分析才能得出結論。4重點難點教學重點九一八事變和西安事變教學難點分析西安事變的性質及其和平解決的歷史影響5教學過程第一學時5.1.1教學活動活動1【導入】九一八事變同學們,在每年的九月十八號晚上九點十八分,我國東北的沈陽都會撞鐘和拉響防空警報,提醒人們不要忘記國恥。為什么這個日子讓人莫齒難忘,痛心疾首呢?究竟在九月十八日發生了什么事?教師小結,過渡:東北人民流離失所,整日流浪的無奈。請同學們說說,是什么事件使東北人民背井離鄉?(生:九一八事變)因此,“九月十八日”,是中國人的國恥日。每一個中國人都不應該忘記,日本帝國主義曾經對中國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今天,我們學習第14課《抗日救亡運動的興起》,真正的了解這段歷史,請同學們思考三個問題:1、九一八事變發生在哪一年?2、具體地點發生在哪里?3、事變的策劃者是誰?教師小結,過渡:為了更好地再現九一八事變發生時的場景,我剪輯了一段錄像,請同學們觀看。活動2【講授】九一八事變1、組織學生觀看錄像資料《九一八事變》,之后多媒體展示系列問題,師生共同探究:【提問】日本侵略軍侵略中國東北,為什么先制造柳條湖事件呢?【回答】:為給侵略戰爭制造借口,欺騙世界輿論。第二個原因,要結合地圖,說明柳條湖在軍事上重要的戰略地位。【提問】:我們回顧一下歷史,日本一直以來都對中國“垂涎三尺”日本對中國有過哪些侵略史實?【回答】:甲午戰爭——掠奪巨款和臺灣省瓜分狂潮——劃福建為勢力范圍八國聯軍侵華——掠奪中國賠款和主權日俄戰爭——繼承俄國租借我旅順、大連及南滿鐵路。【過渡】面對日寇的瘋狂進攻,國民政府該如何應對?請看這是蔣介石發給張學良的密電。2、展示“文獻資料”說明蔣介石對日寇的進攻實行什么政策?【回答】:不抵抗政策。3、不抵抗政策造成什么后果?【講述】:當時蔣介石實行不抵抗政策,日本僅僅用了四個月18天的時間就占領了我國東北三省。東北三省128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全部淪于敵人的手中。128萬平方公里相當于什么概念呢?相當于3個日本國土面積。1932年,日本扶植早已退位的末代皇帝溥儀,在長春建立偽滿洲國,企圖將東北從中國分裂出去。東北三萬同胞過著恥辱的亡國奴生活。【過渡】:學到這里,或許同學們會想,蔣介石真是一個好好先生啊!打不還手,罵不還口,甚至有些唾面自干的意思。其實,歷史上的蔣介石絕對是一個“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暴君,是一個非常專制獨裁的人。可面對日寇的侵略他為什么主張不抵抗呢?因為蔣介石始終認為,國民黨的首要大敵是共產黨,只有先消滅共產黨,平定內部叛亂,然后才能集中力量抵抗外來侵略,甚至不惜犧牲部分國土為代價,用蔣介石自己的話,就是“攘外必先安內”。【提問】:面對的日本殘暴的殖民統治和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東北人民怎么做呢?【回答】:他們和未撤走的東北軍隊組織起抗日義勇軍進行抵抗,中國共產黨員楊靖宇在東北組織抗日游擊隊,開展抗日游擊戰爭——中國人民的局部抗戰開始了。【故事】:學生講述楊靖宇的抗日事跡。(日本砍下楊靖宇將軍的頭顱,并解剖,胃里面只有棉花、樹皮、小石頭)【提問】:日本占領東北三省后,有沒有就此停止侵略中國的步伐?【回答】:沒有。【過渡】:侵略東北只是日本的一小步,接著,他們又把侵略的魔爪伸向了華北五省,企圖將華北五省變為第二個偽偽滿洲國。平津危急、華北危急!(多媒體展示地圖――華北危急。當時,中國的軍隊主要有二股力量:一股是國民政府領導下的正規軍,人數多,裝備精良,力量比較強大;另一股是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人數少,裝備差,力量較弱。可是在國家危難、民族危急存忘的時候,國共兩黨的態度卻截然相反。中共提出了什么主張?【回答】:建立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要求民國政府停止內戰,一致抗日。【講述】:停止內戰,一致對外是當時中國人民的強烈要求。中共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主張的提出,符合了中國人民的要求。當時被蔣介石調到陜西圍剿紅軍的東北軍將領張學良和具有愛國主義精神的十七路軍將領楊虎城接受了中國的主張,勸解蔣介石聯共抗日。活動3【活動】西安事變【視頻】:現在請同學們觀看“西安事變”的視頻,找出“西安事變”的時間、性質和目的。【回答】:西安事變的時間是在1936年12月12日,它的目的是逼蔣抗日。為了逼蔣抗日,為中華民族謀利益,所以其性質是一個愛國的“兵諫”。因為西安事變是在十二月十二日發生的,所以也稱為“雙十二事變”。【討論】:西安事變震驚了中外,引起了國內外各種政治勢力的強烈反響。如何處置蔣介石呢?是殺蔣?還是放蔣?【回答】……【總結】:西安事變之后,國民黨內部出現了不同的意見,親日派的主張殺掉蔣介石。當時中國共產黨剛開始的時候也是主張殺掉蔣介石,后來主張和平解決。為什么呢?因為蔣介石是國民政府的最高統帥,他的地位在中國暫時是無人可以代替的。殺掉蔣介石,中國勢必出現全國內亂,不但達不到“逼蔣抗日”的目的,而且日本還會乘虛而入。在此背景下,中國共產黨從全民族利益出發,派周恩來,秦邦憲、葉劍英到西安跟蔣介石進行談判,主張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經過共產黨和各方面的努力,蔣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主張,西安事變得到和平解決。同時葉標志著中國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講述】: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后,兩位發動者張學良和楊虎城的命運如何呢?張學良,1936年送蔣介石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