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城市Ⅱ級市政干道排水工程施工圖含設計計算說說明_第1頁
重慶城市Ⅱ級市政干道排水工程施工圖含設計計算說說明_第2頁
重慶城市Ⅱ級市政干道排水工程施工圖含設計計算說說明_第3頁
重慶城市Ⅱ級市政干道排水工程施工圖含設計計算說說明_第4頁
重慶城市Ⅱ級市政干道排水工程施工圖含設計計算說說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北碚金華二支路道路工程排水施工圖設計說明1設計依據1.1設計合同依據《道路工程》設計合同1.2設計規范、標準《室外給水設計規范》(GB50013-2006)《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50014-2006)《城市工程管線綜合規劃規范》(GB50289-98)《城市防洪工程設計規范》(CJJ50-92)《給水排水工程構筑物結構設計規范》(GB50069-2002)《給水排水工程管道結構設計規范》(GB50332-2002)1.3設計基礎資料、工程資料工程初步設計專家審查意見函(2010.12.30)1.3.2道路兩端相接的縉泉路和縉云路道路工程排水施工圖(2010.03)《重慶市組團B標準分區控制性詳細規劃》(2004.2)1.3.4工程區域內的1:500地形圖道路工程地質勘察報告(2009.11)2工程概況2.1工程基本情況本次設計的南起縉云大道,向西北延伸約380m左右上跨渝武高速,終點接擬建縉泉路,道路全長620.968m,標準路幅寬度為26m,雙向四車道,為城市次干道Ⅱ級。其中新建路段長度為540.968m(K0+080~K0+620.968),瀝青加罩長度為60m(K0+020~K0+080)。2.2本工程設計范圍本次設計范圍為排水工程的施工圖設計,包括道路雨污水系統、現狀河道改線等。2.3片區排水現狀本次設計的范圍內周邊現狀為:與縉云大道交叉口已實施完成,為水泥混凝土路面,雨污水管道有預留接入點。渝武高速以南道路沿線兩側均為住宅小區,目前小區建設即將完成,道路左側小區排水管道接入縉云路現狀排水系統,右側小區的排水管道出水位置在本次設計的上。渝武高速以北道路沿線為原始地貌,路網即將形成。上游排水管道接入位置:本次設計的由于標高高于周邊路網,無其他道路排水管線接入。排入下游排水管道位置:在道路樁號K0+080以南有渝武高速預留的一根d400的現狀污水管道和一根d800的現狀雨水管供本次設計的排水管道排出。2.4排水系統設計概要排水管道設計:按道路坡向布置,以渝武高速為排水分界,渝武高速南側排水管道排入縉云路排水系統;北側排水管道排入縉泉路排水系統。2.5初步設計審查意見執行情況序號方案設計批復意見見執行情況1綜合污水量q無取取值按重慶市污水三級級管網建設標標準(平均日日平均時污水水流量q為420LL/Cap··d)。2K0+080-KK0+3400段原有污水水管道DN300偏小且不完完善,建議重重新布置污水水管道污水管道延伸至KK0+3200,管徑DN400,可以滿足足周邊地塊的的使用要求。3檢查井井蓋建議采采用球墨鑄鐵鐵井蓋。根據“渝市政委〔20110〕204號”通知要求,人人行道上采用用新型復合材材料井蓋及蓋蓋座,按承載載能力,最低低選用B125類型,井座座采用方形,井井蓋采用圓形形;車行道上上采用防盜鑄鑄鐵井蓋及蓋蓋座,按承載載能力,最低低選用D400類型。所選選井蓋應符合合國家標準《檢檢查井蓋》(GB/T238588-20099)的要求。3設計原則3.1排水管網設計應滿足地區經濟和社會長遠發展的需要,同時注意遠期發展與分期實施相結合的原則。排水管道均按遠期設計,并能適應片區建設需要,考慮分期實施的可能性。3.2新建排水管網充分考慮區域排水現狀及地塊建設的情況,結合地塊建設規劃,在排水管道斷面、平面布置、高程布置上適應功能的需要和接入的可能性、便利性。3.3排水管網設計注意技術性與經濟性相結合。尊重事實,在滿足設計標準的前提下,盡量考慮利用現有管網體系和排水設施,并將其整合以發揮功能。3.4設計選材在不斷總結科研和工程實踐的基礎上,既考慮技術發展的趨勢,積極推動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的應用,同時又兼顧經濟投入的合理性。不得使用淘汰產品及與國家產業政策不符的材料和產品。3.5排水管道的平面、高程布置充分考慮各種城市管線的敷設走廊,在考慮經濟性的同時預留足夠的空間,為管線綜合提供條件。4排水工程設計說明4.1設計標準及基本參數4.1.1設計年限本工程為新建區域永久性市政排水工程設計,排水系統規模均按遠期規劃進行設計。4.1.2排水體制本工程排水體制采用雨、污水分流制,雨、污水管網分別自成體系。4.1.3設計規模雨水量計算按重慶市暴雨強度公式和流域匯水面積計算,根據地塊和道路設計的情況選用適當的暴雨重現期P和徑流系數ψ。污水按城市綜合污水量(城市綜合用水量標準的85%)和規劃人口進行計算,規劃人口按控制性詳細規劃指標。4.1.4基本設計參數⑴最大設計流速:Vmax=5m/s⑵最小流速:污水管道在設計充滿度下為Vmin=0.6m/s。⑶雨水管道按滿流設計,污水按非滿流設計,其最大設計充滿度按下表:表4-1污水管道最大設計充滿度表管徑最大設計充滿度4000.65500~9000.70≥10000.75⑷最小管徑與最小設計坡度:市政排水管最小管徑控制在d400,最小設計坡度控制在i=0.003;⑸本工程排水管道均采用管頂平接。4.2雨水系統4.2.1雨水量計算·雨水設計流量公式:Q=qψF(L/S)·暴雨強度(q)采用重慶市暴雨強度公式:q=EQ\F(2822(1+0.775Lgp),(t+12.8p\S(0.076))\S(0.77))(L/S·Ha)·暴雨重現期:P=3年。·設計降雨歷時:t=t1+mt2(min)其中,地面集水時間:t1=5(min)折減系數:m=2。管渠內雨水流行時間:t2(min)按計算確定。·綜合徑流系數:ψ=0.75。·匯水面積(F)道路兩側分地塊計算(Ha);雨水管道計算如下:表4-2雨水管道計算表序號計算管段匯水面積設計流量管徑坡度流速過流能力(ha)(L/s)(mm)(%)(m/s)(L/s)1Y1~Y22.8726d6001.32.98202Y2~Y82.1546d5001.32.85633Y8~Y120.7188d40033.44274Y13~Y190.7188d5001.32.62845Y19~Y230.4121d40033.44276Y24~Y260.265d4000.31.11387Y26~Y310.4121d5000.31.83528Y32~Y340.265d40044.35419Y34~Y370.4121d5000.31.83524.2.2雨水排水系統設計功能:道路雨水管道負責收集、輸送該段道路路面、相鄰地塊及上游雨水管道轉輸之雨水流量。定線原則:雨水管線沿道路布置,雨水管道的布置考慮道路(包括人行道)路面及地塊雨水收集的便利性。雨水共分2段排放:K0+080~K0+380段雨水管道雙側布置,位置在人行道下,距路緣石1.5m;接入縉云大道現狀雨水系統。K0+480~K0+620.986段雨水管道雙側布置,位置在人行道下,距路緣石1.5m;接入晉泉路雨水系統。排洪渠改道渝武高速公路旁邊的排洪渠由于同新建橋墩位置沖突,需要改道至旁邊,避開新建的橋墩,根據方案階段確定的改線方式,改道段長度為70m,排洪渠斷面尺寸同現有的排洪渠保持一致,起終點標高同上下游的排洪渠保持一致,根據測量資料可以確定:排洪渠寬8m,河道縱坡為0.0123,兩側河堤的高寬比為1:0.2,混凝土澆筑,具體做法詳見排洪渠斷面大樣圖。4.3污水系統4.3.1污水量計算本設計污水量按城市綜合污水量計算,城市綜合污水量計算以城市綜合供水量標準為基礎,排污系數按85%考慮。參照重慶市污水三級管網建設標準(平均日平均時污水流量為420L/Cap·d)。計算人口以最新的控制性詳細規劃為準。分流制污水管道設計流量計算公式:Qmax=Ks×Kz×Qave(L/s)式中Qmax:設計污水流量(L/s)——最高日最高時污水秒流量。Qave:平均日平均時污水流量(L/S),根據綜合污水量標準q計算Qave=q×流域計算人口數(人)/(24×3600)(L/s)q=城市綜合供水量標準×85%(L/Cap.d)Ks:雨水及地下水滲入量系數,取值1.1。Kz:總變化系數,按下表取值:表4-3總變化系數Kz取值表污水平均日流量(L/s)5154070100200500≧1000總變化系數Kz2.32.01.81.71.61.51.41.3污水管道水力計算公式(非滿流)Q=vA(L/s)水力計算按曼寧公式:(m/s)過水斷面:A=(θ-sinθcosθ)r2(m2)——h﹤D/2水力半徑:(m)Or:A=(π-θ+sinθcosθ)r2(m2)——h﹥D/2(m)n:管材粗糙系數,HDPE雙壁波紋管及玻璃鋼夾砂管取0.01,鋼筋砼管取0.014。污水系統計算結果見下表:表4-4污水管道計算表序號計算管段服務面積設計流量管徑坡度流速充滿度(ha)(L/s)(mm)(%)(m/s)(h/D)1W1~W1021.544d4001.01.70.392W11~W185.211d4000.31.10.12道路污水管道布置功能:污水管道負責收集、輸送該路段相鄰地塊及上游污水管道轉輸之污水流量。定線原則:污水管道沿道路布置,污水管道的布置考慮地塊污水收集的便利性。布置基本情況:污水共分2段排放:K0+080~K0+230段污水管道單側布置在右側人行道下,距路緣石3m;接入縉云大道現狀污水系統。K0+510~K0+600段污水管道單側布置在右側人行道下,距路緣石3m;接入晉泉路污水系統。4.4管材、基礎及接口4.4.1管材本工程管徑d≤800mm排水管道采用HDPE雙壁波紋管。人行道上埋深小于4.0m,環剛度SN≥4000N/㎡;人行道上埋深大于4.0m或置于車行道下,環剛度SN≥8000N/㎡。雙壁波紋管的制造及安裝應符合《埋地用聚乙烯(PE)結構壁管道系統第1部分:聚乙烯雙壁波紋管材》(GB/T19472.1-2004)要求,及各企業的產品標準及安裝操作手冊。所選材料應為符合國家及省、市有關部門相關標準、規范的合格產品,優先采用具有國家通用標準的管材。接口和基礎雙壁波紋管接口形式采用雙橡膠圈承插連接。管道承口應放在進水方向,插口放在出水方向,與檢查井連接采用短管連接,管道與井壁間采用中介層,加水泥沙漿,中介層材料由廠家提供。雙壁波紋管采用砂墊層基礎;埋深<0.7m或>6m的排水管及車行道下的雨水口連接管基礎采用滿包混凝土加固。4.5檢查井及其它構筑物檢查井(1)管道交匯處、轉彎處、管徑或坡度改變處、跌水處以及直線管段上每隔一定距離設置檢查井。(2)根據“渝市政委〔2010〕204號”通知要求,人行道上采用新型復合材料井蓋及蓋座,按承載能力,最低選用B125類型,井座采用方形,井蓋采用圓形;車行道上采用防盜鑄鐵井蓋及蓋座,按承載能力,最低選用D400類型。所選井蓋應符合國家標準《檢查井蓋》(GB/T23858-2009)的要求。井蓋蓋座內空應與檢查井砌塊收口尺寸一致(700mm)。爬梯采用新型復合材料成品,爬梯參考尺寸為:長295×寬220(180)。4.5.2雨水口(1)本工程采用漿砌條石雨水口,雨水箅為新型復合材料成品,所選雨水箅應符合《聚合物基復合材料水箅》(CJ/T212-2005)的要求。本次設計雙箅雨水口泄流能力按25L/s原則進行計算、布設雨水口。(2)雨水口連接管管徑為d300mm,以>1.0%的坡度接入臨近雨水檢查井,位于車行道上的雨水口連接管應采用混凝土滿包加固。(3)道路豎曲線最低點及道路交叉口附近的雨水口,在實施時應調整至實際路面的最低點,局部地方可增設雨水口,以保證有效收水,雨水口標高比路面低3cm。5管道施工5.1管道放線本工程排水管道及涵洞放線均按檢查井坐標表嚴格放線,檢查井坐標點為主線管道軸線投影與檢查井橫軸線交點。5.2現場復核本工程雨水上下游管線必須接順。設計要求在施工放線時首先復核上下游現狀管渠、接納水體等的位置、標高、斷面尺寸等,若與設計有不符之處,必須立即通知設計單位研究處理。5.3溝槽開挖管道及構筑物溝槽開挖邊坡應有一定的坡度以保證施工安全。溝槽開挖邊坡最陡值根據不同土質按1:0~1.5控制(詳見管道開挖斷面圖),如果現場條件不允許,必須采取加支撐等措施。對于填方地段,須在填方進行至管頂標高1.0m之上后方可開挖管道溝槽,填方應按道路路基要求進行。5.4地基處理管道及構筑物地基承載力不小于0.2Mpa。溝槽在填方地段或溝槽超挖的,管道基礎以下必須分層夯實回填,密實度不小于90%。對于地質條件較差地段,如淤泥、雜填土等,必須進行換填。換填材料根據具體情況分別采用原土、砂石、漿砌片石、素混凝土等,具體采用材料及換填深由不同的地質情況確定。5.5管道安裝所有管道的安裝必須嚴格執行《給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68—2008)的規定。塑料管的安裝主要參考生產廠家提供的使用說明書技術要求,還必須符合《埋地用聚乙烯(PE)結構壁管道系統第1部分:聚乙烯雙壁波紋管材》(GB/T19472.1-2004)等專業規程。5.6測試與試驗所有的材料、產品均應有出廠檢驗合格證書,進場應按相關程序進行進場檢驗。雙壁波紋管雙橡膠圈承插接口在安裝完畢后,須進行接口的水密性試驗,試驗方法按照各自相關專業規范進行。所有的污水管道在回填前還必須按照《給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68—2008)的規定做管段閉水試驗。5.7溝槽回填管道及構筑物溝槽回填必須在混凝土及砂漿達到80%以上設計強度后方可進行。回填要求分層壓實、對稱均勻回填,密實度不小于90%。回填材料應符合溝槽回填大樣圖中的要求,回填料的粒徑不得大于0.1m;在道路范圍內,壓實度應達到道路路基密實度要求,同時必須符合《給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68—2008)相關規定。管區(溝槽底至管頂以上1.0m范圍內)禁止采用推土機等大型機械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