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質書一直都很暖_第1頁
紙質書一直都很暖_第2頁
紙質書一直都很暖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寫好高考作文,關注“新課標作文”微信公眾號【時文選粹】紙質書一直都很“暖”編者按:伴隨互聯網的迅猛發展,報紙雜志紛紛停刊,書店被迫關門,出版業哀鴻遍野,我們不禁要問:步入數字時代紙質閱讀還能堅持多久, 紙質的書籍還有多大的生存空間?人們是否迎來了一個全新的數字閱讀時代, 數字閱讀取代紙質閱讀是否就像青銅時代取代石器時代一樣不可避免呢?今天和同學們共同分享一篇時評:感受時代的脈搏,紙質閱讀是否已經趨向終結-------據報道,《北京新聞出版廣電發展報告(2016—2017》()又①雖然“全國公民”數字閱讀率持名《北京傳媒藍皮書》)日前公布。其中提到,年9續上升并超過紙質閱讀率,但“成年2015月至2016年9月,北京市數字閱讀率首次超過了紙質書閱公民”更傾向于紙質閱讀,這是否意讀率。早前第十四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也顯示,味著懷舊和思想觀念的滯后呢?2016年中國成年國民數字化閱讀率連續8年上升。但與此同時,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成年國民人均圖書閱讀量為7.86本,其中紙質書為4.65本,高于電子書,51.6%成年國民更傾向于“拿一本紙質圖書閱讀”。數據印證了紙質書閱讀的逐漸回暖,這當然令人欣慰。事實上,盡管數字閱讀勢頭迅猛,但現實中,喜歡“拿一本紙質圖書閱讀”的人也越來越多, 朋友圈中也常有人曬自己正在閱讀的書。至于各地為推動全民閱讀而舉辦的各種書市、讀書會、朗誦活動等,更是成為常態景觀。這也表明,閱讀其實是人的一種天性。隨著物質生活的日漸豐裕,人們越來越多地追求精神價值的訴求。紙質書一直都在那里,閱讀數據可能有波動,但它一直都很暖。

②隨著物質生活的日漸豐裕,人們從物資生活中獲取幸福的幾率越來越小,追求精神生活的滿足勢必指向紙質閱讀,紙質書的閱讀逐漸回暖不言自明。從接受的層面看,紙質閱讀的“儀式感”無可替代。不僅書籍本身從裝幀到排版、 插圖等都帶給人愉悅感, 而且閱讀活動本身也與周圍環境產生著內在默契,往往有著悠久的歷史傳承,已經與書籍一樣,成為公眾不可或缺的精神體驗。不要以為這樣的體驗無足輕重,也不要以為這可以被隨意置換,某種程度上講,這種體驗已經成為一種文化基因,深深地積淀于人的意識深處。

③紙質書籍裝幀排版、插圖是數字書籍所或缺的元素,紙質的閱讀的“儀式感”更是數字閱讀所不具備的優勢明代學者歸有光深情描述自己的“項脊軒”:“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萬籟有聲”“三五之夜,1/3寫好高考作文,關注“新課標作文”微信公眾號明月半墻,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在這里,讀書與“南閣子”,與小鳥、蘭桂、清風、明月等,早已融為一體,共同構筑起一個讀書人的精神世界。 而這樣的世界并非歸有光獨有,幾乎是每一個讀書人的理想愿景。“閑讀半日”“圍爐讀書”“雪夜讀書”等,均是如此。而從現實的語境看,對于當下為生計匆匆奔忙的人來說,盡管不是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南閣子”,然而,類似的執念與追求卻是不絕如縷,甚至魂牽夢繞。把心思放空,捧起書冊,也是走進自己內心、物我兩忘的一種方式,由此帶來的滿足感、舒適感,并不是數字閱讀所能比擬的。在這里,書籍這種載體,也幾乎成為閱讀的本體,難以切割。當然,強調紙質閱讀并非要把兩種方式對立起來。事實上,數字閱讀的便利性毋庸多言,這也正是近年來數字閱讀快速攀升的重要原因。不少人很難拿出整塊兒的時間閱讀,數字閱讀尤其是移動閱讀也就成了常態。需要注意的是,支撐數字閱讀快速增長的內生動力,恰恰是人類不竭的求知欲,而這同樣也適用于紙質閱讀。也就是說,我們更應該找到數字閱讀與紙質閱讀的交匯融通之處,而不是強調差異。無論閱讀的介質如何變化,人類對自身的認識、對外部世界的感知乃至尋求更美好精神生活的訴求不會變,也不可能變。這也是我們討論數字閱讀與紙質閱讀博弈的起點和歸宿。況且,數字閱讀與紙質閱讀并非零和關系,而是一種多贏。因為數字閱讀不可避免帶有碎片化、淺閱讀的特征,往往也會引導人去閱讀紙質書籍;而紙質書籍的沉潛、蘊藉,往往也可以通過數字檢索得以加深、強化。或許,這也是當下盡管數字閱讀接觸率連續攀升之后, 而紙質閱讀也開始隨之回暖的深層原因。紙質書籍,固然是我們的所愛;同時,我們也不該排斥數字閱讀。反之亦然。這既是基于對人類理性的認知與信任,也應該成為這個社會的一種共識。只要我們依然在不懈求真、嚴肅思考,只要我們在堅硬的外部世界里依然存有內心的柔軟,只要我們愿意在快速奔跑中稍稍慢下來去體悟“月白風清”“知行合一”,那么,就大可不必擔心不再有人讀書。(摘自2017年12月11日02版《光明日報》作者:胡印斌)

④引用明代學者歸有光的讀書生活的場景,勾勒出所有讀書人的精神世界及詩意棲居,這都歸結于紙質書籍⑤使用“魂牽夢繞”“物我兩忘”兩詞,凸顯在數字閱讀來勢兇猛的當下,紙質閱讀仍然以絕對的優勢占據上位。⑥數字閱讀和紙質閱讀只是介質的不同,對待兩者正確的態度應是求同存異。⑦回答紙質閱讀回暖的深層原因⑧數字閱讀和紙質閱讀之間并非相互對立,而是互補雙贏之關系,紙質閱讀不僅不會走向終結,相反,紙質書還一直都會很“暖”。時代警言:只要我們依然在不懈求真、 嚴肅思考,只要我們在堅硬的外部世界里依然存有內心的柔2/3寫好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