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園林史 第16章 19世紀中后葉歐美城市公_第1頁
中國園林史 第16章 19世紀中后葉歐美城市公_第2頁
中國園林史 第16章 19世紀中后葉歐美城市公_第3頁
中國園林史 第16章 19世紀中后葉歐美城市公_第4頁
中國園林史 第16章 19世紀中后葉歐美城市公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6章19世紀中后葉歐美城市公第一節歷史與園林文化的背景一、歷史背景1789年,法國大革命1793年,妄圖復辟舊王朝1804年,拿破侖稱帝,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1814年,法國波旁王朝復辟,路易十八登基1815年,工業革命蓬勃發展1848年,建立第二共和國十九世紀下中葉,工業革命在歐美各國迅速發展1870年,巴黎人民起義,要求推翻第二帝國從19世紀后半葉到20世紀初,美國的工業化步入“進步時期”的成熟階段。1918年11月“巴黎和會”召開,列強重新瓜分殖民地,第一次世界大戰宣告結束。

1二、園林文化背景城市公園是城市公共園林的簡稱,它最早在英國出現,并隨后在法國和美國發展成熟的一種園林類型。城市公共園林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臘、古羅馬時代。在中世紀的城市中,也設有林蔭廣場、娛樂場,以及騎士們比武練兵的競技場等公活動場所。在城門前往往還設有小型庭園,供人們駐足憩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王公貴族的莊園時常向公眾開放。18世紀在資產階級革命思想的影響下,英國王室的大型宮苑都定期向公眾開放。園林雖具有了一定的公共屬性,但其建造完全是為王公貴族服務的,因此仍然屬于私家園林范疇,與真正的公園有著天壤之別。在19世紀下半葉城市公園出現之前,私家園林建設在園林藝術發展史中占據著主導地位。

17世紀下半葉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以及18世紀末的法國大革命,徹底摧毀了歐洲封建君主的專制政體,確立了資產階級的統治地位,使各國政治、社會、經濟、思想、文化、藝術等發展出現巨大變化。19世紀初,工業革命的浪潮從英國逐漸波及歐洲大陸其他國家,比利時、法國以及稍后的德國都相繼開始了工業革命。美國也開展了大規模的城市公園建設熱潮,并將城市公園建設與城市設計聯系起來。美國19世紀下半葉最著名的規劃師和園林設計師———奧姆斯特德因1858年設計的紐約中央公園而一舉成名。19世紀中葉,現實主義的時代精神,促使藝術家們將創作的視角伸向了對當代生活的評價、對大眾生活的關注以及對大自然的親切描繪等方面。在這一思潮的影響下,園林從過去僅為特權階層服務的貴族藝術走向為大眾服務的公共藝術。

4第二節英國城市公園英國的工業革命始于1760年,1830—1840年已經基本完成。英國的一些城市中開始出現公園、圖書館、博物館、畫廊等供市民“合理娛樂”的設施,幫助居民提高對自然的欣賞力以及對高雅藝術的鑒賞力。1837—1901年的“維多利亞時代”是英國歷史上的全盛時期,社會經濟全面發展,文化藝術百花齊放。這一時期興建的城市公園,大多延續了18世紀自然風景式造園樣式。園林的發展促進了園藝水平的提高;園藝的發展豐富了園林的景色,并影響到園林的類型和樣式。英國人對生物學和生物學現象的研究也興趣濃厚,1859年達爾文的巨作《物種起源》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出版的。一、發展概況5在19世紀上半葉的英國職業造園家當中,喬治·盧頓以廣博的知識和豐富的閱歷而著稱。羅賓遜完全拋棄了規則式花壇,并以獨特的方式運用各種植物花卉,強調園中植物品種的多樣性,以及植物品種對土壤和氣候的適應能力。縱觀整個19世紀的英國文化藝術,可以發現其中存在著普遍的折中主義傾向。使園林藝術走向通俗化,大量的植物花草,結合流暢的線形和有序的構圖,營造出適宜的尺度和體量,園林景色變得更加親切宜人,也更具人情味。二、園林實例

實例1伯肯海德公園圖16.1伯肯海德公園平面圖

伯肯海德公園位于英國著名的制造業中心利物浦,是“私人法令”頒布后,根據法令興建的第一座公園,也是世界造園史上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城市公園。該園占地面積約50ha,1844年由約瑟夫·帕克斯頓(JosephPaxton)設計,1847年建成并對公眾開放。伯肯海德公園是城市化進程快速發展的結果。1941年,利物浦市議員豪姆斯率先提出了建造公共園林(PublicPark)的觀點。為了便于這個街區與市中心聯系,帕克斯頓設計了一條橫穿公園的城市馬路,方格化的城道路模式被打破,城區與中心城區的聯系更加方便,公園也因此分為南北兩部分。園內采用的人車分流的交通模式是帕克斯頓最重要的設計思想之一。四周住宅面向公園,可供馬車行駛的道路構成了公園的主環路,將各個出入口聯系起來,蜿蜒曲折的園路打破城市路網棋盤式格局的單調感,沿線景觀開合有致、豐富多彩。步行系統則時而曲徑通幽,時而極目曠野,在草地、山坡、林間或湖邊穿梭。

園中南北兩部分各有一個人工湖,按地形條件分為“上湖”和“下湖”,水面自然曲折,其湖心島既豐富了空間層次,又形成更加私密的活動空間。圖16.2伯肯海德公園老船屋和瑞士橋實例2海德公園

海德公園占地約145ha,是英國最大的皇家公園,位于倫敦市中心威斯敏斯特教堂地區,白金漢宮的西側。如今海德公園的格局,大體上是從18世紀開始形成并固定下來的。圖16.3海德公園鳥瞰圖

以一個帶狀湖泊劃分為東西兩部分,并以一座橋梁相通,東邊是海德公園,西邊是肯辛頓花園,植被茂盛,園路縱橫交錯。兩園之間的巨大帶狀湖泊為著名的九曲湖,開創了不規則人工湖的先河,是各種鳥類的聚集地。海德公園有三條從東南方向進入的路線。左邊是比較寬廣的御道,名為“RottenRow”,沿砂土路兩側架設了300盞油燈,它是英國第一條有路燈的馬路。這條砂石路一直被很好地維護著,許多社交名流會在此游樂騎馬,有時還會出現皇家騎兵的身影。另一條路線延伸到海德公園東北角,有一大理石凱旋門和一威靈頓拱門。在這座雕刻精致、造型美觀的石拱門附近,是海德公園著名的“演講者之角”

。作為英國民主的歷史象征,市民可在此演說任何有關國計民生的話題,這個傳統一直延續至今。實例3攝政王公園

攝政王公園位于倫敦的西北部,占地面積約166ha。曾是倫敦規模最大的皇家園林,現今是倫敦最具藝術魅力和文化氣息的城市公園,在園林設計和城市規劃方面都堪稱杰作其基本空間架構由兩條環路組成:靠近公園外圍的外環和中心部分的內環,兩條主環路和兩條支路是公園里唯一可通車的道路。攝政運河流經公園的北緣,穿過倫敦動物園,東、西、南三面的外環兩邊則排列著納什設計的白色排屋。外環和內環之間主要是開闊的綠地,水邊種植楊柳,以及各種景觀設施,包括花園、湖泊、水鳥、劃船區、球場、兒童樂園及露天劇場等。內環內部是公園的核心,由許多花叢式花壇組成,為600~700m2;四周是按照納什規劃建造的幾棟別墅,東南角則有意大利風格的花園。

圖16.4攝政王公園平面圖

全園中心是名為“瑪麗皇后園”(QueenMary’sGarden)的玫瑰園,是攝政王公園里最吸引。圖16.5攝政王公園玫瑰園14第三節法國城市公園18世紀末的法國大革命,對19世紀園林藝術的發展有著極為深遠的影響。從19世紀下半葉,園林藝術擺脫了私家園林的束縛,開始與城市中的各項工程緊密結合,成為合理的城市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園林與城市的結合,不僅更新了傳統的城市藝術,而且促進了園林建設的進一步發展。19世紀30年代,法國也開始了工業革命。拿破侖三世登上皇位后,積極推進巴黎的現代化建設。1853年拿破侖三世任命奧斯曼男爵承擔改造巴黎的重任。決定以擁有大量城市公園和街頭小游園的倫敦為借鑒的樣板,首先沿著城市主干道,尤其是在居民最集中的街區附近,興建遍布于全城的街頭小游園等,進而對巴黎的城市交通和市容進行全面徹底的改造。一、發展概況15愛德華·安德烈在19世紀后期成為法國造園界的領軍人物,安德烈較少受到當時流行的形式主義的影響,而是更加關注使園林與環境相適應,他豐富的園林作品,有著廣泛而深遠的影響。19世紀的法國以奧斯曼為領導的城市改造,使得整個巴黎的城市面貌煥然一新,成為當時歷史上最美麗的城市,把自然引入城市,借以恢復城市的自然秩序。城市公共園林的出現,使為特權階層服務的貴族藝術走向為大眾服務為主,也成為社會進步的一種標志。二、園林實例實例1布勞涅林苑布勞涅林苑位于巴黎的西部,占地約873ha。其被售予巴黎后,拿破侖三世決定將這里改造成英國式林園,工程規模宏大,歷時五年完成。后期大部分工程由阿爾方和巴里葉·德尚完成。

將湖泊西岸抬升,高出湖岸園路,湖邊種植松樹叢,遮掩高出湖岸部分。從湖西側的園路望去,游人視線與水面同高,湖泊顯得更加遼闊深遠,如同巨大的水鏡將四周的景色掩映其中。圖16.6布勞涅林苑的湖泊實例2巴加特爾公園

巴加特爾公園位于布勞涅林苑的西側,占地面積約24ha,現為巴黎市植物園之一。兩個世紀以來,歷代最杰出的園林師幾乎都在這里工作過,他們共同營造了這個優美的園林作品。他在原先狹窄的規則式花園基礎上,按照當時十分盛行的英中式園林風格興建了一座花園。園內還興建了許多點綴性建筑物,如金字塔造型的“原始隱居地”,哥特式樣的“哲學家小屋”、愛神亭等,以及帕拉第奧式、中國式等小建筑和小橋,構成園中的視線焦點。圖16.7巴加特爾公園的中國亭實例3萬森納林苑

萬森納林苑位于巴黎城市東部,面積為995ha。布勞涅林苑整治完成后,拿破侖三世以類似的方法,借用英國海德公園的自然式平面布局整治萬森納林苑,以服務于巴黎東部的工人階級。林苑的中心區域處理十分精細,通過改造地形、開挖水系、開辟大草坪、點綴花叢和小樹林,使其如一座自然式風景園般優美。林苑東北及西北部建有幾處人工湖泊,湖中有島,以橋梁、木屋點綴;各湖泊之間相互聯系,具有蓄水、供水功能。圖16.8萬森納林苑的“萬森納寺廟”實例4肖蒙山丘公園

肖蒙山丘公園位于巴黎東北部1區南部,建設于1867年,占地面積24.73ha,是巴黎面積第五大綠地,也是拿破侖三世風格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圖16.9肖蒙山丘公園平面圖

肖蒙山丘公園的平面呈月牙形,有著“佩斯利渦紋”的圖案,其主要景點圍繞四座小山丘布置,其多變的地形產生了別具一格的公園風貌。圖16.10肖蒙山丘公園鳥瞰圖21第四節美國城市公園

18世紀之后,在一些經過規劃而興建的城鎮中,出現了公共園林的雛形。至19世紀上半葉,美國園林還處在謹小慎微的發展階段。由于城市規模迅速擴大,導致城市環境質量下降,新興的富裕階層紛紛離開城市去郊區居住,因而出現了大量的獨棟式住宅,并引發了宅園建設的熱潮。發生在1861—1865年的南北戰爭可以看作是19世紀美國城市和園林發展的分水嶺。南北戰爭結束后,美國進入工業化高速發展時期,城市規模迅速擴大,導致城市環境進一步惡化,帶來了諸如空氣、飲用水和垃圾等環境問題,在歐洲的影響下,美國一些有識之士也在積極呼吁城市改革,推進致力于改善城市環境的“城市美化運動”,希望借助城市公共空間的發展,來抑制城市的急劇擴張。一、發展概況221850年,奧姆斯特德在歐洲和不列顛諸島上徒步旅游,從中不止領略到鄉村景觀,還參觀了為數眾多的公園和私人莊園。1880年奧姆斯特德與沃克斯等人設計的波士頓公園體系突破了這一格局,城市公園體系由此產生。美國公園運動的發展,還導致了區域公園體系的產生,這也是美國城市公園運動有別于歐洲的一個重要特征。區域公園建設是美國繼城市公園之后,更大規模的園林建設運動,其由政府立法機構組織進行開發建設,下設“州級公園”和“國家公園”兩個體系,并在20世紀30年代成為美國園林建設的主流。二、園林實例案例1紐約中央公園中央公園位于紐約曼哈頓島的中央,南北長約4100m,東西寬約830m,占地面積約340ha。它是美國的第一個向公眾提供文體活動的城市公園,被譽為紐約市的“后花園”。

圖16.11中央公園平面圖公園的各個空間相互聯系,將游人從擁擠的城市引入充滿自然活力公園。圖16.12中央公園內的草坪和林地園內的湖泊、山巖、翠林、草原等自然景觀,與橋、亭、臺、樓、榭、古堡等人文景觀穿插組合,相得益彰。奧姆斯特德和沃克斯還為公園增加豐富的娛樂設施,以營造輕松的公園氣氛。圖16.13中央公園弓形橋實例2布魯克林展望公園

1859年紐約州立法機構授權布魯克林自治區籌建一座公園。1859年,由沃克斯承接了其方案設計任務。展望公園占地約213ha,沃克斯重新規整公園邊界,并將公園的兩個主入口分別設于弗拉特布什大街和公園西側。他以一條城市道路將其劃分為兩部分,一部分面積約81ha,是展望公園的主景區的中心所在,遠離嘈雜的城市,形成安靜的游憩空間;另一部分呈三角形的較小地塊則是布魯克林動物園。圖16.14展望公園平面圖展望湖位于公園的最南部,面積約24ha,沃克斯與奧姆斯特德借助曲折的岸線設計,在視覺上改變湖泊真實尺度。石階和池塘成為沿湖景色的視覺焦點,體現出傳統的造園風格。圖16.15展望公園的展望湖實例3波士頓城市公園系統

圖16.16波士頓城市公園系統平面圖29第五節19世紀歐美城市公園的主要特征及影響主要特征各地的城市公園不斷涌現,逐步有了一定的規模和數量,形成公園群。這些公園群可以看作是公園系統的雛形,它們有效解決了許多城市問題,并影響了城市空間的發展。現代社會的園林形式、園林空間呈現出承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