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材常考圖片 綜合復習基礎梳理 部編版歷史九年級下冊_第1頁
三、教材常考圖片 綜合復習基礎梳理 部編版歷史九年級下冊_第2頁
三、教材常考圖片 綜合復習基礎梳理 部編版歷史九年級下冊_第3頁
三、教材常考圖片 綜合復習基礎梳理 部編版歷史九年級下冊_第4頁
三、教材常考圖片 綜合復習基礎梳理 部編版歷史九年級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三、教材常考圖片1.第1課教材P3、P4【常考點】1.國家及代表:圖片分別為拉丁美洲獨立運動的領導者玻利瓦爾和印度民族大起義的領導者章西女王。2.南美“解放者”:玻利瓦爾和圣馬丁。3.兩者的共同點:都領導反抗殖民壓迫的斗爭,拉丁美洲獨立運動和印度民族大起義都屬于民族獨立運動。4.兩者的不同點:玻利瓦爾反抗的是西班牙的殖民統治,章西女王反抗的是英國的殖民統治;結果一勝一敗,拉丁美洲獨立運動取得了勝利,印度民族大起義失敗了。2.第1課教材P3【常考點】1.拉丁美洲獨立運動的過程。2.玻利瓦爾進軍路線:委內瑞拉—哥倫比亞—厄瓜多爾—秘魯—玻利維亞。3.圣馬丁進軍路線:阿根廷—智利—秘魯。3.第2課教材P8【常考點】1.頒布該法令的沙皇:亞歷山大二世。2.主題概括:俄國農奴制改革屬于近代資本主義制度的擴展。3.農奴制改革的結果:俄國由封建社會轉變為資本主義社會。4.農奴制改革的實質:一次沙皇政府和地主勾結起來對農民進行的雙重敲詐與掠奪。4.第3課教材P12【常考點】1.主題概括:19世紀六七十年代是資本主義統治鞏固和擴大時期,美國南北戰爭屬于近代資本主義制度的擴展。2.林肯主張:維護國家統一,反對聯邦分裂,限制奴隸制的發展,逐步廢除黑人奴隸制。3.美國南北戰爭的結果:北方獲勝,廢除了黑人奴隸制,維護了國家的統一,戰爭結束后林肯遭到刺殺。4.美國南北戰爭的性質:美國歷史上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5.第4課教材P16【常考點】1.主題概括:19世紀六七十年代是資本主義統治鞏固和擴大時期,日本明治維新屬于近代資本主義制度的擴展。2.圖片涉及明治維新的內容:提倡“文明開化”,努力發展教育。3.明治維新的影響:日本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實現了富國強兵,開始躋身資本主義強國之列。6.第5課教材P19【常考點】1.相關事件:第二次工業革命。2.發明者:德國人本茨。3.驅動:內燃機。4.汽車生產流水線:1913年,美國的福特汽車公司首先使用。5.汽車發明的作用:為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7.第6課教材P25【常考點】1.從圖中得到的信息:城市人口快速增加,農村人口比重減少,城市化進程加快。2.出現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第一次工業革命后,工業和商業的發展。8.第8課教材P37【常考點】1.1914年6月28日的薩拉熱窩事件,成為一戰的導火索。2.歐洲戰場上的三條戰線(1)西線:德國與英國、法國對陣。(2)南線:俄國、塞爾維亞與奧匈帝國對陣。(3)東線:俄國與德國、奧匈帝國對陣。3.凡爾登戰役:1916年的凡爾登戰役被稱為“絞肉機”“地獄”“屠場”。4.戰爭性質:第一次世界大戰是西方列強為重新瓜分世界、爭奪世界霸權而發動的一場帝國主義戰爭。9.第9課教材P41【常考點】1.相關事件:俄國十月革命(彼得格勒武裝起義)。2.攻占冬宮:標志著資產階級臨時政府被推翻。3.領導人:列寧。4.十月革命的影響:推翻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建立了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推動了國際無產階級革命運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爭。10.第10課教材P44【常考點】1.判斷依據(1)波蘭是俄國的一部分。(2)俄國、德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并存,領土面積較大。(3)德國面積縮小且被隔開,一分為二。(4)在中歐、波羅的海沿岸出現更多國家,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帝國消失,歐洲政治版圖更加破碎。(5)愛爾蘭以獨立國家形式出現。2.重要地點和國家(1)阿爾薩斯—洛林:普法戰爭后,法國把該地割讓給普魯士,后為德國繼承。一戰后,依據《凡爾賽條約》,法國收回阿爾薩斯—洛林。(2)俄國:1917年十月革命后,俄國建立了蘇維埃政權,并退出一戰。1922年成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簡稱“蘇聯”。(3)德國:一戰后德意志帝國瓦解,《凡爾賽條約》重劃德國疆界,德國國土被隔開,一分為二;阿爾薩斯—洛林被法國收回。(4)奧匈帝國:一戰后瓦解,在其原來疆域內出現了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新興民族國家。(5)奧斯曼帝國:一戰后奧斯曼帝國瓦解,出現土耳其共和國等。(6)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一戰前不以獨立政治實體存在,后加入蘇聯。11.第11課教材P49、50【常考點】1.領導人:斯大林。2.左圖工程修建于蘇聯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3.右圖反映了蘇聯實行農業集體化。4.伴隨著兩圖政策的實施,蘇聯模式逐漸形成,形成的標志是1936年蘇聯新憲法的頒布。12.第15課教材P69【常考點】1.時間:1944年6月。2.相關事件: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英盟軍登陸法國諾曼底。3.影響:開辟了歐洲第二戰場,德國陷入東西兩個戰場的夾擊之中。4.代號為“霸王行動”。13.第15課教材P70【常考點】1.時間及事件:1945年2月,雅爾塔會議召開。2.人物:英國首相丘吉爾、美國總統羅斯福、蘇聯領導人斯大林(從左到右)。3.主要內容:徹底消滅德國法西斯主義、戰后分區占領德國、戰后成立聯合國。4.在世界大戰后形成的相對穩定的世界體系——雅爾塔體系。5.帶有大國強權政治色彩和大國爭霸的性質;損害了中國的利益。14.第16課教材P76【常考點】1.1945年2月,雅爾塔會議決定二戰后德國由美、英、蘇等國實行分區占領。2.1945年6月,蘇、美、英、法四國把德國分成4個部分,東區歸蘇、西北區歸英、西南區歸美、西區歸法,“大柏林”區由四國共同占領。15.第16課教材P77【常考點】1.北約:1949年,美國、加拿大、比利時、法國、盧森堡、荷蘭、英國、丹麥、挪威、冰島、葡萄牙和意大利在華盛頓簽署了《北大西洋公約》,決定成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總部設在比利時的布魯塞爾。2.華約:1955年,蘇聯、阿爾巴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民主德國、波蘭、羅馬尼亞、捷克斯洛伐克八國在華沙簽署了《友好合作互助條約》,簡稱《華沙條約》,華沙條約組織正式建立。標志著兩極格局形成。1991年,華沙條約組織解散。16.第19課教材P89【常考點】1.埃及:1952年,以納賽爾為首的“自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