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蘇武傳優秀教案公開課教案】蘇武傳一、導入新課孔子云:“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的確,艱難困苦中最能見出一個人的品性,滄海橫流中方顯出一個英雄的本色。面對人生窮途危難是卑躬屈膝還是傲骨在身,這涉及到心靈的選擇。在這樣的選擇前,志士仁人為我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今天,就讓我們心懷虔誠走近一位古人,他就是 ——大漢蘇武。二、教學過程(一)傳記寫作的要點(幻燈展示:范曾《蘇武牧羊圖》)幻燈片中對于蘇武只有一個解釋:前140—前60,同學們,你能從中讀出什么信息呢?蘇武活了80歲。而本文,作為一篇傳記,寫了蘇武多少年?有沒有寫80年?寫了19年。這19年每年都寫了嗎?沒有。問一個寫人物傳記怎么寫的問題。寫人物傳記,要不要把這個人物的一生列成一個大事年表?要針對人物身份抓住關鍵情節來寫。寫蘇武,他是一個使臣,要抓住他在出使之時遇到特殊變故所表現出來的言、行、舉、止,通過這些突出的事情來表現一個人。這是一種傳記寫作的方法。也是文學創作中表現人物的方法。(二)歸納主要故事情節班固雖然是個史學家,但他在寫蘇武時花盡了心思,80年,沒有寫太多,對蘇武的身世,只有一處交代,只在文章開頭交代,“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為郎。稍遷至移中廄監”。整篇文章側重寫他出使匈奴這 19年的艱辛歷程。在這19年當中,沒有一年一年地寫,那作者抓住了什么樣的核心事件?(遇到了意外之變的時候,面對勸降時他是如何表現出的。因此,整個傳記的重心在哪里呢?發生叛亂是個意外之變,在這時,蘇武是如何表現的呢?)自殺反勸降北海牧羊(板書:自殺反勸降北海牧羊)這三個情節構成了蘇武人生當中最精彩的篇章。(三)通過問題歸納蘇武形象及精神特質a.講解“自殺”情節請同學們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思考1、如何理解蘇武的兩次自殺行為?(我們先找到文中關于自殺情節的描寫。齊讀 3、4兩節)通過閱讀,我們看到,蘇武的形象在這兩段中是通過兩次自殺表現出來的,自殺的情節,在文中是哪幾句話?(1)欲自殺(2)引佩刀自刺問一個問題:他在知道這個事情之后,馬上就要自殺,那在他自殺之前,留下了什么話?也就是他自殺的原因是什么?(找原文)(1)事如此,此必及我,見犯乃死,重負國。(2)屈節辱命,雖生,何面目以歸漢!在他自殺的理由中,找出最核心的兩個詞,是哪兩個詞?重負國、屈節辱命。蘇武的身份是什么?出使匈奴的漢使。作為一個使臣,此時遇到意外的變故,他為什么說是 “負國”呢?(1)手下人勾結匈奴叛亂(2)作為漢使,任務未完成,有愧于國家(蘇武作為代表團的團長,副團長出現問題了,這是他嚴重失職。)(3)處理不好會引發兩國的矛盾。(很有可能漢匈的戰爭就會因此而起)“重負國”再加之“屈節辱命”,哪一個能顯示他自殺有為自己的成分?“節”是他自己的,“命”和“負國”都是國家的。我不愿被人審問,是個人的人格,他只講了一點是為自己,所以,請注意,從這兩話的理由里面,我們能看到蘇武什么樣的品格?(對漢朝忠貞不渝,事事為維護國家利益的品格。)國家利益至上。正是有國家利益至上的想法,才有為國家所想的行為。所以,副手出了問題,我作為代表團的團長,應該承擔這個責任。不是我干的,我們漢朝也沒有這樣做,我不能接受屈辱的審問,要自殺。他的這一行為,產生了什么樣的反響?衛律驚,惠等哭,單于壯其節。他的行為讓叛徒感到驚訝,讓敵人感到震憾,進而感佩。所以,我們歸結這樣幾個字,在自殺過程當中,有一驚,一哭,一壯。他要自殺,他的同行者放聲大哭,他的敵手都大驚失色,連敵方的君主都被他的氣節所打動了。這個行為突出的是一個人格魅力。這是他對國家不渝的忠貞。(板書:忠貞)既然講到了衛律吃驚,我們自然就過渡到了衛律這個人,大家想一想,衛律為何會吃驚?要聯想一下他是什么身份。因為他自己首先是一個叛將,他認為蘇武可以和自己一樣選擇投降,而蘇武卻為了保護國家的尊嚴和民族的利益去自殺,所以對蘇武自殺十分不解。按照衛律的邏輯應該是什么?覺得蘇武應該會投降,遇到一點變故,我趕緊舉起了雙手,跪下了兩腿,所以,你蘇武也應該這樣,你怎么會想到死呢?從這個叛徒的吃驚里面,可以看出在同一個場面上,同一個事件上,比較出人格的不同,選擇之不同。因此,當衛律代表著單于這一方來勸降的時候,他的話語就有所不同了,他是用什么樣的方法來勸說的?找兩個同學分角色朗讀。只讀二人對話,讀出勸降的語氣和反駁的情態。b.講解“反勸降”情節請飾演衛律的同學說說衛律是從什么角度勸降的。對蘇武進行威逼,又以利誘惑蘇武,他先講自己歸降匈奴后封王受賞,得到了富貴這是威逼利誘相加。之前還有“舉劍欲擊之 ”“復舉劍擬之”的舉措,結果是“勝請降”“武不動”。衛律的勸降分為三部曲:1、恐嚇:殺虞常,降張勝,嚇蘇武;當這個行為不奏效的時候,他就 2、威逼: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副有罪,當相坐。蘇武的回答非常地清晰:本無謀,又非親屬,何謂相坐?這是他自己的行為,和我沒有關系,更和國家沒有關系,他參與陰謀是他個人的問題。所以,本句中“本無謀”這三個字的言外之意一定要讀出來,把漢朝的利益始終放在最高。你不要牽扯得太多,我主帥不知,也就是和我們漢朝沒有任何的關聯,漢朝是清白的。接下來又用了3、利誘的伎倆,所以,我們可以看出在勸降的過程當中,衛律是用了威逼利誘的方法。衛律勸降,兩人相對如短兵相接,唇槍舌劍,驚心動魄。衛律首先劍斬虞常作為威脅,并以“謀殺單于近臣”的罪名舉劍欲擊張勝。在這種情勢下,意志軟弱的張勝請降。衛律馬上利用這有利局勢,以“相坐”的罪名脅迫蘇武。這時,如果承認自己與虞常之變有牽連,就為匈奴攻擊漢朝制造了口實,使匈奴在輿論上處于極為有利的地位。因此,蘇武很沉穩地對“相坐”的罪名進行了針鋒相對的回擊:“本無謀,又非親屬,何謂相坐?”聲明作為漢朝的正式使節,與虞常的行動沒有任何牽連,再一次維護了國家的聲譽,并且在衛律 “舉劍擬之”作出要殺他的樣子的情況下,蘇武巍然不動。衛律見威脅無效,只得改換手段采用軟的一套,以自己為例,企圖以榮華富貴打動蘇武。蘇武卻趁此機會反守為攻,力斥衛律叛國降敵的可恥,宣揚國家力量的強大。這一大段話,蘇武說得酣暢淋漓,既使衛律折服,也使匈奴不敢輕易加害于他。這一段描繪蘇武行動的文字極為簡潔,僅有六個字,即“武不動”,“武不應”,極為傳神地勾勒出蘇武的形象。當這次勸降不成的時候,他們就用了什么樣的方法?由兩個字可以看出來:幽,徙。一個是幽禁,一個是流放。孟子說過:大丈夫威武不能屈,(蘇武做到了)“幽”和“徙”是從什么角度來折磨蘇武啊?威逼利誘不行,就從精神上摧挎你。把你幽閉起來,把你流放到荒無人煙的地方,這就更考驗一個人的精神耐力了。他受貧窮,沒有吃的,他就吃毛氈,吃雪,抓老鼠充饑,吃野草。按照孟子的話說,就是“貧賤不能移”了。思考2:蘇武在被囚禁流放之前曾兩度要自殺,現在卻又想方設法要活下去,這是否矛盾?請學生討論。參考:并不矛盾。第一次自殺是因為蘇武意識到一旦被匈奴審訊,就會給國家帶來恥辱,所以要自殺避免受辱;第二次自殺是在審訊時他說完一番大義凜然的話語后,這是為了殺身息禍,為國雪恥。但是后來匈奴轉為勸降,勸降失敗后企圖用艱苦的生活條件來消磨蘇武的意志,所以蘇武采取的反抗方式也由之前的求死轉為求生,因為他要證明漢使的氣節不可折辱,所以,當他在北海上牧羊時,他 “杖漢節牧羊,臥起操持,節旄盡落。”時時提醒自己不忘使命。可見,他的求死求生都是為了維護國家民族的尊嚴,只不過在局勢變化的情況下,他的對抗方式也在發生著變化。此處插入c、有關 北海牧羊”情節的講解問:最能體現他氣節的一句話是什么?“杖漢節牧羊,臥起操持,節旄盡落。”這體現了蘇武怎樣的品質?堅忍。(板書:堅忍)從這里可以看出,一時的威逼利誘無法實現,就從精神上來摧挎,精神上能不能摧挎呢?還是沒有摧挎,這時候就要換人了,換李陵了。李陵在勸降上又不一樣了,齊讀李陵勸降一段。在長期的精神折磨沒有得逞的情況下,派來了一個和蘇武關系很好的人來勸降了,李陵又是怎樣勸降的呢?看李陵的勸降又能分成幾個小層次?三層。每一層至信義安所見乎"講的是蘇武在這里,他對漢朝的效忠是沒有人會知道的;第二層至何久自苦如此"說他在漢朝的親人或是去世,或是離散了,在漢朝已然沒有牽掛了。第三層講漢武帝年事已高, 法令無常,大臣無罪夷滅者數十家,安危不可知班固用重墨渲染的是李陵的勸降。李陵作為蘇武相知甚深的同事和交情甚篤的朋友,深知以死相威脅,以富貴為誘惑,以幽禁斷食來逼迫,均不能讓蘇武屈服。對蘇武這樣剛直和有著極為堅定的信念的人,只能從精神上、心理上著手。從李陵口中我們得知,蘇武的哥哥蘇嘉因被彈劾大不敬,伏劍自殺;弟弟蘇賢,因為逐捕犯罪的宦騎不得,服毒藥自殺;蘇武的母親已經逝世,妻子已經改嫁;雖有兩女一男,也是存亡不可得知。這一系列的變故,對蘇武的打擊之重可想而知。如果蘇武是為了求得忠君的名節,那么,處在北海牧羊最終不得歸漢的情況下,只能是: 空自苦亡人之地,信義安所見乎?”如果蘇武是留戀著漢朝的家庭而拒不肯降,現在的蘇武可說是家破人亡,沒有什么可顧慮了。如果蘇武是為了效忠君主而拒降,則李陵認為漢主完全不值得效忠: 陛下春秋高,法令無常,大臣亡罪夷滅者數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復誰為乎? ”而且蘇武兄弟之死,全與君主的殘暴有關。你效忠君主,可君主又對你怎樣呢?這里,李陵處處為蘇武著想,把聲名流傳、家庭安全、效忠君王等一般人視為信念的東西一一推翻。輔之以李陵自己的遭遇,更使他的勸降具有很大的說服力,再加李陵與蘇武的關系,蘇武又受到友情的逼迫。人可能過得了刀山火海,可能有剛鐵般的意志,但不一定能忍受孤獨寂寞,不一定能過得了感情關。你要我屈服,我就不屈服,錚錚男子漢的氣度。但是人往往會倒在一種長期的孤獨、寂寞,精神的百般折磨當中,這時,哪怕一絲的溫情,又是多么地令人渴望啊。這時候,只要蘇武的思想稍有一點雜念,精神就會立即全面崩潰。就在這種渴望當中,面對李陵的肺腑之言,蘇武不為所動,看他是怎樣反駁的: 武父子亡功德,皆為陛下所成就,"我愿肝腦涂地”。即使遭受酷刑,我也心甘情愿。“臣事君,猶子事父也,子為父死,無所恨 ”。這里有沒有提到個人的恩怨啊?個人的恩怨在他面前毫無辦法。蘇武的斷然拒絕使他的形象更加光耀奪目。李陵的勸降襯出蘇武的精神境界上升到一個極高的層次。(板書:堅定)我們可以看出,衛律威逼利誘、李陵感情渲染、北海苦寒孤寂,用暴力的手段,用精神孤立的方法,現在匈奴對蘇武已經完完全全地做到了。當這次勸降完全失敗的時候,我們就可以看出,蘇武在面對勸降時突顯了與眾不同的人格魅力:面對生死存亡的考驗,張勝請降,而“武不動”;面對榮華富貴的誘惑,衛律自以為得計了,而“武不應”。同樣是家庭慘遭不幸,皇上不明,臣下深受冤屈,李陵絕望了,蘇武卻仍然一片赤誠。正是在這層層襯托下,才鮮明地顯示出蘇武持志如一、堅貞不移的高貴品質,蘇武的形象才格外顯得高大。《醉花陰?詠蘇武》子卿毅然使匈奴,大義不受辱。漫漫十九載,北海牧羊,望斷歸國路。威逼利誘不降胡,持節亮風骨。悠悠五千年,何謂忠臣?大漢有蘇武。(四)談蘇武的現實意義學生討論回答。生活當中,我們也在經受著各種各樣的誘惑,金錢、高位、玩樂、浮華??如何去面對它們,這關乎心靈的選擇。就在我們生活的世界,有 20年身處孤獨跋涉26萬公里送信進山的王順友,有身帶傷痛為戰友守墓 30年的八旬老人歐興田,有 23年為農村群眾送去 11000場電影的殘疾放映員馬恭志,還有行走崎嶇山路 19年的懸崖小學支教夫妻李桂林、陸建芬。是什么讓他們拋卻了繁華的誘惑,而去與孤獨相伴?我想,只因他們心有信念,甘于奉獻,這是浮華面前心靈的選擇,這是寂寞之中靈魂的堅守。今天的我們,應當把蘇武種在內心深處。皓皓明月之下,一個偉岸的形象走來,他站在民族歷史的風尖浪口,他站在人格品質的高山之巔,他用他那偉大的人格,偉岸的形象,震撼著整個中華民族的一代又一代。我們今天的人,千萬不要和蘇武離得太遠,不要仰視他,要親近他,把他的精神注入你的血脈之中,這才是我們學習蘇武這篇文章的真諦所在。我們今天通過這篇《蘇武傳》,把這個偉岸的形象移植到你的心靈之中,你也會變得崇高和偉大。(五)作業布置唐代杜牧有一句詩:白發丹心盡漢臣。道盡了蘇武刀劍架頸時的鎮定堅毅,高官厚祿前的赤膽忠心。面對這樣一個形象,你在精神上有怎樣的感觸呢?是否想對這位精神崇高者說點什么呢?這時,當你再一次提起蘇武的時候,會有怎樣的感觸?請以“蘇武,我想對你說 ”為題,寫一段感悟,200字以內。附學生習作一篇:辭父母,別長安。出使匈奴氣志堅。眼前長河落日,身后大漠孤煙,一去十九年。出漢塞,越重關。牧羊北海節不殘。俯首玄冰三尺,舉頭日月高懸。大圣有遺賢。板書設計:蘇武傳《漢書》自殺堅貞反勸降堅定北海牧羊堅忍【篇二:《蘇武傳》教學設計】《蘇武傳》教案設計奮斗中學語文組 鮑樹柏【教材分析】《蘇武傳》是新課標人教版語文必修 4中的經典文章,是歷史散文中的典范之作,選自中國漢代著名史學家班固的《漢書》。學習這篇課文要重點了解《漢書》傳記體作品的特征及主要表現手法,掌握重點實詞和虛詞,培養翻譯能力。文章篇幅較長,故事主要敘寫了蘇武被匈奴囚禁,與其貴族官宦的尖銳斗爭,體現了蘇武堅強不屈,重義守節,誓死捍衛國家尊嚴的情操。教學時,要把握住故事的情節,雙方斗爭的手段與流程,以展現人物的高大形象,從而落實情感教育。【學情分析】學生現有認知水平和能力基礎分析:學生對《漢書》和班固不是很了解,從文學常識角度要做強調。針對課文而言,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文言語感,對文言實、虛詞有一定的積累,這些有利于他們更好地走入文本語境。但是,由于受到心智水平和認知經驗的限制,在理解文意、深透解讀文本方面還存在問題。學習本課,學生可能存在的困難:文章涉及一些相關的歷史事件,學生不甚了解,教師要簡要介紹。有部分晦澀專有名詞,學生識讀起來有困難。雙方的斗爭策略和人物復雜的內心,需要教師引領分析。【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引導學生充分體會文章簡潔整飭的語言、生動入微的細節。掌握課文中出現的相關文言文知識。德育目標:突出弘揚愛國主題,引導學生探討新時代中如何繼承蘇武的偉大民族精神。【教學方法】多媒體ppt課件展示,提高課堂效率。課文較長,要充分布置課前預習作業,引導學生結合書下注釋了解文章大意。引導自學,強調語言知識點,積累文言實詞虛詞,疏通文意。課堂上大聲朗讀課文,培養文言文語感,激發閱讀興趣。校對字音,落實語言知識點。合作探討,回答問題,把時間教給學生,注重互動;教師引領點撥,或強調補充。重視課堂與課后雙落實,提高教學效率與效果;練習與作業要少而精。【課時安排】3課時第一課時【教學內容】落實文學常識、文言知識點,校準字音,疏通文意。【教學步驟】一、導入同學們都是十七八歲的姑娘小伙了,自己體會一下十七八年的光景,這是七八年我們有多少的幸福時光,有多少成長與收獲。這十七八年太珍貴了。而有一個人居然用十九年的時間,甘心忍受匈奴的囚禁與壓迫,也不愿意投降,于是書寫了一曲高亢的民族氣節之歌,這一壯舉也被載入史冊,被后人廣為流傳,這個人就是漢代的蘇武,今天我們就一起翻開歷史的卷軸,來品閱一下蘇武的傳奇故事。二、文學常識(ppt展示,學生齊讀,教師重點解釋、強調劃線的語句。)作者簡介班固(32—92),字孟堅,東漢扶風安陵(今陜西咸陽)人,我國古代著名史學家、文學家。班固幼年聰慧好學,9歲即能寫文章、誦詩書,16歲入洛陽太學,博覽群書。性情謙和,深受當時儒者敬重。其父班彪曾作《史記后傳》,去世后,班固因《史記后傳》沒有完成,敘事也不夠詳備,于是繼承父志,在《史記后傳》的基礎上撰寫《漢書》。因當時有人誣告,班固遂以私改國史的罪名被捕人獄。幸其弟班超上書解釋,漢明帝讀了班固的書稿大為贊賞,召為蘭臺令史,后遷校書郎。利用朝廷良好的藏書條件和工作環境,班固“潛精積思二十余年”,終于完成了《漢書》的寫作。關于《漢書》(ppt展示,學生齊讀之后,回憶《史記》的相關信息,引導學生對比記憶。)《漢書》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記敘了自漢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 290年的史實。《漢書》體例上全承《史記》,只是改“書”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傳”,全書有十二本紀、八表、十志、七十列傳,共一百篇,八十余萬字。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班固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馬續續寫的。作為一部獨立的斷代史書,《漢書》不僅在中國歷史著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文學史上也有著重要影響,舊時“班馬”并論,“史漢”相提,自然不無道理。故事背景(ppt展示,學生朗讀)秦末漢初,北方匈奴憑借強大的軍事力量,不斷擴大控制地區。文帝、景帝時代,漢王朝采取和親政策來加強民族聯系。武帝時,漢國力逐漸增強,多次與匈奴作戰,取得了幾次勝利后,轉而重視結盟,指望通過恩威兼施之策來解除匈奴對漢王朝的威脅,恰好匈奴單于有意示好,漢朝也想趁機和解,于是派蘇武出使與匈奴修好。三、初讀課文,疏通字音,把握文言知識點,理解文章內容梗概疏通字音(ppt展示疑難字音如下,文章涉及了大量的關于少數民族的專有名詞,注意結合書下注釋校準字音。)學生們出聲分段朗讀課文,校對字音,同時結合書下注釋找出文章的通假字:畔、旃、去、無、見、,罐、靄、衿、決。以及古今異義詞。點撥、強調通假字和古今異義詞。(1)通假字:(見書下注釋,做上標記)(2)古今異義詞:(ppt展示,請同學說出今義,在思考文中的古義。)漢亦留之以相當古義:相抵償。今義:副詞,表程度。..皆為陛下所成就 古義:提拔。今義:業績。..兄弟親近古義:親近的侍臣。今義:動詞,靠近。..我丈人行也古義:老人,長輩。今義:岳父。..欲因此時降武 古義:趁這時。今義:相當于所以。..且陛下春秋高古義:年紀。今義:春秋戰國時期或指季節..武等實在古義:確實存在。今義:誠實、老實。..找出下列句子所在位置,討論后請同學翻譯。(ppt展示如下)乃遣武以中郎將使持節送匈奴使留在漢者。(定語后置)緱王等皆死 ,虞常生得。(被動)見犯乃死 ,重負國。(被動)單于壯其節,朝夕遣人候問武。(意動,名詞作狀語)為降虜于蠻夷,何以女為見?(狀語后置,賓語前置)反欲斗兩主 ,觀禍敗。(使動)終不得歸漢,空自苦亡人之地。(省略句,狀語后置)空以身膏草野。(使動)切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滅者數十家。(定語后置)⑩王必欲降武,請畢今日之,罐,效死于前!(使動,狀語后置)點撥重點實詞。(ppt展示,請同學們回答加點詞的意義)發:方欲發使送武等(動詞,打發).TOC\o"1-5"\h\z虞常等七十余人欲發(動詞,起事,動手) .單于子弟發兵與戰(動詞,出動).張勝聞之,恐前語發(動詞,揭露,暴露) .及還,須發盡白(名詞,頭發) .會:會武等至匈奴(副詞,適逢,恰巧) .會論虞常,欲因此時降武(動詞,會同) .單于召會武官屬(動詞,聚集) .及:及衛律所將降者(連詞,以及).事如此,此必及我(動詞,牽連).及還,須發盡白(動詞,等到).當:漢亦留之以相當(動詞,抵押).副有罪,當相坐(動詞,應當).始:匈奴之禍從我始矣(動詞,開始).陵始降時,忽忽如狂(副詞,剛剛).始以強壯出(副詞,當初).請同學們找出自己還理解不了的詞句,教師點撥。四、作業.熟讀課文,思考“研討與練習”第一題。.翻譯3、4自然段。第二課時【教學內容】分析文章層次,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分析人物之間的斗爭語言及策略,以此來品析人物形象。【教學步驟】一、導入上節課我們重點了解了《漢書》和班固,了解蘇武出使匈奴的背景,還積累了一些重點文言知識。請同學們回顧一下。(教師提問相關知識,考察學生掌握情況,及時訂正錯誤。)二、劃分課文層次.請同學復述文章內容,每個自然段都敘述了些什么內容。(學生小組討論,由一組回答,ppt逐個展示情節過程的小標題)初使匈奴,單于受禮 ——緱王謀反,禍及漢使 ——舍生取義,以死明志——衛律勸降,威武不屈——飲雪吞氈,此志不渝 ——李陵勸降,忠貞不二 ——漢匈和親,請還蘇武 ——歷盡艱難,發白歸漢。.請學生快速劃分層次(ppt展示每部分的主要內容)文章層次:第一部分(1)段:介紹了蘇武的身世、出使的背景及原因。第二部分(2?8)段:記述了蘇武在匈奴十九年倍受艱辛而堅持民族氣節的事跡。第三部分( 9、 10)段:介紹了蘇武被放回國的經過。三、分析課文,合作與探究(學習小組合作討論。教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水族促銷活動方案
- 武功縣六一活動方案
- 樓層微治理活動方案
- 水果聚餐活動方案
- 民俗游藝活動方案
- 榴蓮自助開業活動方案
- 母親節活動小班活動方案
- 檢修季開展月度活動方案
- 2026屆高考英語常見合成詞和例句+清單
- 多域特征融合的輕量級運動想象解碼模型
- 直流屏培訓課件
- 2024屆江蘇省南京市燕子磯中學化學高一第二學期期末聯考試題含解析
- 醫養結合康復中心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員工身心健康情況排查表
- 金融科技相關項目實施方案
- 基于STC89C52的智能煙霧檢測報警系統論文
- 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課件
- 23秋國家開放大學《液壓氣動技術》形考任務1-3參考答案
- 機械制造工藝學課程設計-張緊輪支架
- 21ZJ111 變形縫建筑構造
- 暨南大學視聽說聽力材料part 2 A文章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