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測技術復習提綱_第1頁
檢測技術復習提綱_第2頁
檢測技術復習提綱_第3頁
檢測技術復習提綱_第4頁
檢測技術復習提綱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總復習檢測技術及儀表檢測技術及儀表—課程內容第一篇基礎知識引論1.緒論、2.誤差分析基礎、3.檢測技術及方法分析第二篇過程參數檢測技術4.溫度檢測、5.壓力檢測、6.流量檢測、7.物位檢測、8.機械量檢測、9.成分檢測

第三篇儀表系統分析

10.儀表系統及其理論分析、11.變送單元、12.顯示單元、13.調節控制單元、14.執行單元第四篇系統控制技術

15.計算機儀表控制系統、16.現場總線第五篇現代檢測技術與儀表

17.虛擬儀器、18.軟測量方法與技術、19.多傳感器數據融合技術、20.傳感器網絡31.檢測技術基礎1.1檢測技術的基本概念掌握檢測的基本概念、常見的檢測分類方法,會識別不同的檢測方法1.2檢測儀表的基本概念熟悉檢測儀表(系統)基本組成、掌握檢測系統各部分的主要作用;了解檢測儀表的分類;熟練掌握檢測儀表的靜態性能和動態性能;1.1檢測技術的基本概念檢測:利用專門的技術工具,依靠實驗、計算及數據處理找到被測變量的值。檢測的目的:將被測對象的參數轉換為簡單且易于處理的物理量值,從而方便參數管理和控制。檢測:工業過程參數→簡單易處理的物理量傳感:各種物理量、參數→易處理傳輸的電量(U,I,f,R,C,L)被測參數類型:連續量、開關或狀態量輸出信號:機械式位移或長度、開關信號(0或1)、模擬(電)信號、數字信號生產過程自動化:指用各種自動化儀表將生產過程中的各種有用信息檢測出來,并通過它們對生產進行有效控制,使生產在無需人的直接干預下優質高產的運行。2023/2/4自動檢測技術及儀表控制系統5傳感器定義及組成:定義:傳感器是一種以測量為目的,以一定的精度把被測量轉換為與之有確定關系的,便于處理的另一種物理量的測量器件,其輸出多為易處理的電量,如電流、電壓、頻率等。傳感器由敏感元件、傳感元件和轉換電路三部分組成。敏感元件傳感元件測量轉換電路非電量(被測量)非電量電參量電量2023/2/4自動檢測技術及儀表控制系統6傳感器(sensor,transducer)種類很多,它的分類方法有很多種:根據檢測對象分類,如溫度、壓力、位移等。從傳感器原理或反應效應分類,如熱阻/熱電/壓阻/電磁感應/霍爾/光電/壓電等。根據傳感器的材料分類,如導電體、半導體等。按應用領域分類,如化工、紡織、造紙、環保等5.按輸出信號形式分類,如模擬和數字式等。6.按反映形式或能量供給方式分類,如能動型和被動型、能量變換型和能量控制型等。2023/2/4自動檢測技術及儀表控制系統73.1檢測方法及基本概念3.1.1開環(openloop)型檢測與閉環(closedloop)型檢測開環型檢測系統如圖(a)所示。對象信息處理器傳感器輸出(a)閉環型檢測系統如圖(b)所示。+反變換器變換器放大器被測量輸出-(b)平衡式儀表及檢測系統一般采用這種結構。2023/2/4自動檢測技術及儀表控制系統83.1.5強度變量檢測與容量變量檢測強度變量檢測:力、壓力、溫度、電壓等表示作用的大小,與體積(空間)、質量無關的稱強度變量;容量變量檢測:長度、重量、熱量、電流等與占據空間相關,與體積、質量成比例關系的,為容量變量。Intensive/ExtensiveVariable,與空間、質量有無關系;輸入輸出端共軛存在的變量;乘積表示能量;一方為信號變量傳遞信息,另一方為誤差變量;傳感器容量變量A容量變量B強度變量A強度變量B熱電偶熱流電流溫度差熱電勢2023/2/4自動檢測技術及儀表控制系統9

以熱電偶測溫為例,溫度差即強度變量是輸入信號,輸出信號是熱電勢,也是強度變量。輸入端的容量變量是熱流,輸出端的容量變量是電流,如圖所示。熱電偶熱流溫度差電流熱電勢

熱流和電流雖不是輸入輸出變量。但它們都對檢測系統有影響:被檢測物體的熱容量過小或檢測系統的熱容過大,都將使被測物溫度發生變化而產生誤差。輸出端電路里有電流流動,受內阻影響輸出信號的電壓有所降低,也會造成系統誤差。強度變量與容量變量是在檢測系統的輸入輸出端共軛存在的變量。一方傳遞信息的同時,另一方總是直接或間接地與誤差有關。為減少測量誤差,需盡量抑制共軛變量的影響。2023/2/4自動檢測技術及儀表控制系統10

一個傳感器的輸入信號,除被測參數以外,還有其他未知參數或干擾參數,因此,可視為多輸入單輸出系統。傳感器輸入量輸出量x1x2x3y3.2.3檢測系統的結構分析為減小和消除這些多余信號,實際上常常采取一些特殊結構。常見的結構有:補償結構、差分結構。2023/2/4自動檢測技術及儀表控制系統11

設被檢測量為u1,干擾量為u2,傳感器A為測量用傳感器,同時受u1、u2的作用,在u1、u2有微小變化的前后,輸出信號分別為:yA=fA(u1,u2)→yA=fA(u1+△u1,u2+△u2)。

傳感器B為補償用傳感器,受干擾量u2及其微小變化的影響。在固定u1時,輸出分別為:

yB=fB(u1,u2)→yB=fB(u1,u2+△u2)。1.補償(compensation)結構

補償結構是利用傳感器B的輸出結果,補償傳感器A中的干擾量作用,使檢測系統的輸出結果不受被測參數以外的干擾參數的影響,實現信號選擇性。補償結果輸出為: y=yA-

yB

=fA(u1+△u1,u2+△u2)-fB(u1,u2+△u2)

2023/2/4自動檢測技術及儀表控制系統12

差分結構可以看作是補償結構的特例,是排除干擾、選擇必要的測量參數的重要方法。差動結構的兩傳感要素一般采用空間對稱結構形式即:

2.差分(difference)結構工作原理:互感現象.EwEout2023/2/4自動檢測技術及儀表控制系統13

補償結構&差動結構減小了干擾量u2的影響2023/2/4自動檢測技術及儀表控制系統14

補償結構&差動結構

進一步減小了干擾量u2的影響,靈敏度提高1倍,改善線性度、抑制共模干擾。2023/2/4自動檢測技術及儀表控制系統15δ?δab?bδC線性關系靈敏度靈敏度例:差動法消除電容傳感器非線性誤差2023/2/4自動檢測技術及儀表控制系統16差動檢測結構特點結構特點:

兩個空間對稱結構;測量參數反對稱作用;干擾或影響參數對稱作用。

處理方法:

取兩結構差值功能特點:

1、普通方式:小范圍測量;2、差動式工作優點;(1)使靈敏度擴大一倍;(2)改善了線性;方塊圖中,x指設定值;z指輸出信號;e

指偏差信號;p指發出信號;q

指進(或出)系統的流量(或能量)信號;y指被控變量;f指擾動作用。當x

取正值,z取負值,e=x-z,負反饋;x取正值,z取正值,e=x+z,正反饋。自動控制的方塊圖自動控制系統方塊圖1.2檢測儀表控制系統(自動控制系統)的一般組成單元組合儀表的構成:

基本單元:變送、顯示、控制、運算、執行、轉換、給定、輔助單元。氣動單元組合儀表QDZ:QDZ-I、QDZ-II、QDZ-III。電動單元組合儀表DDZ:DDZ-I、DDZ-II、DDZ-III。單元組合儀表標準信號:DDZ-II:0~10mAD.C.DDZ-III:4~20mAD.C.,1~5VD.C.QDZ:0.2~1kgf/cm2(0.02~0.1Mpa)通過變送器將輸出信號變成統一標準信號;統一標準信號:即各儀表之間的通信協議:0~10mA、0~2V、20~100kPa;4~20mA、1~5V→數字信號。本節關于儀表性能的基本概念測量范圍、上下限、量程儀表的輸入輸出特性零點遷移、量程遷移滯環、死區和回差測量精度等級重復性和再現性211.3測量誤差的理論基礎掌握各種誤差的概念掌握誤差的分類、產生原因,會識別不同類型的誤差了解誤差的估計、評價處理方法掌握消除誤差的方法。誤差

絕對誤差:絕對誤差=示值-被測真值絕對誤差=示值-約定真值

相對誤差(%):引用誤差(%):最大引用誤差(%):2023/2/4232.2.2幾種誤差的定義殘差(殘余誤差):各測量值與平均值的差vi=Mi-A由平均值A的定義式可知:∑vi=0(特征)方差:標準誤差:標準誤差是方差的均方根值,它是表示測量值偏離真值的重要參數。(偏差小的測量精密度高)?實驗標準誤差:5.精確度

圖1-6精度等級確定過程(兩曲線和直線的接近程度)輸入(被測量)輸出0標準輸入輸出特性曲線

實際上升校驗曲線

實際下降校驗曲線誤差上限誤差下限基本誤差限

儀表精度計算題:舉例例1某臺測溫儀表的測溫范圍為200~700℃,校驗該表時得到的最大絕對誤差為+4℃,試確定該儀表的精度等級。解該儀表的相對百分誤差為

如果將該儀表的δ去掉“+”號與“%”號,其數值為0.8。由于國家規定的精度等級中沒有0.8級儀表,同時,該儀表的誤差超過了0.5級儀表所允許的最大誤差,所以,這臺測溫儀表的精度等級為1.0級。例2某臺測溫儀表的測溫范圍為0~1000℃。根據工藝要求,溫度指示值的誤差不允許超過±7℃,試問應如何選擇儀表的精度等級才能滿足以上要求?解根據工藝上的要求,儀表的允許誤差為

如果將儀表的允許誤差去掉“±”號與“%”號,其數值介于0.5~1.0之間,如果選擇精度等級為1.0級的儀表,其允許的誤差為±1.0%,超過了工藝上允許的數值,故應選擇0.5級儀表才能滿足工藝要求。

儀表精度計算題:儀表的精度等級是衡量儀表質量優劣的重要指標之一。

精度等級數值越小,就表征該儀表的精確度等級越高,也說明該儀表的精確度越高。0.05級以上的儀表,常用來作為標準表;工業現場用的測量儀表,其精度大多在0.5以下。

儀表的精度等級一般可用不同的符號形式標志在儀表面板上。舉例1.51.0如:選擇儀表精度等級往小精度級別號“靠攏”。確定儀表精度等級往大精度級別號“靠攏”。282.檢測技術與檢測元件第一節檢測技術的原理與方法了解參數檢測的一般方法;第二節機械式檢測元件理解彈性元件的基本性能熟悉常見的彈性元件29第3節電阻式檢測元件熟悉電阻式檢測元件的基本原理和常見的電阻式檢測元件掌握電阻應變元件的工作原理和分類掌握應變效應、壓阻效應理解應變片的主要特性理解電阻應變片的應用30第3節電阻式檢測元件掌握熱電阻式檢測元件的工作原理、分類、應用及常見的熱電阻式檢測元件熱敏電阻的分類及各類的特性31第4節電容式檢測元件掌握電容式檢測元件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電容式檢測元件的類型及特性變極距型:單極板、差動變間隙式、固定介質與可變間隙式變面積型:平板式線位移、圓柱式線位移、角位移式(位移與輸出電容都為線性關系,靈敏系數為常數)變介電常數型掌握電容式檢測元件典型應用:差壓傳感器、加速度傳感器、荷重傳感器、振動、位移測量儀32第5節熱電式檢測元件掌握熱電式檢測元件的基本工作原理:熱電效應掌握基本概念:熱電極、熱電偶、工作端、參比端、熱電動勢以及熱電動勢的組成掌握接觸電勢、溫差電勢產生的主要原因掌握熱電偶的基本定律及應用均質導體定律中間導體定律中間溫度定律標準電極定律33第6節壓電式檢測元件1.掌握壓電式傳感器的工作原理:壓電效應2.掌握常用的壓電材料:石英晶體和壓電陶瓷3.掌握壓電元件常用結構形式:串聯和并聯 4.了解壓電元件的等效電路(靜電發生器或電容)5.了解壓電式傳感器的測量電路:電壓放大器和電荷放大器6.掌握壓電式加速度傳感器工作原理,掌握壓電式壓力傳感器的原理;7.壓電式傳感器典型特征:能量轉換型傳感器

34第7節光電式檢測元件掌握光電式檢測元件的工作原理:光電效應外光電效應內光電效應:光電導效應和光生伏特效應掌握常見的光電器件及其工作原理光敏電阻、光電池、光敏晶體管、光電管掌握典型應用:溶液濃度檢測、轉速測量掌握光譜特性

35第8節磁電式檢測元件掌握磁電感應式檢測元件的基本工作原理:電磁感應定律掌握磁電感應式檢測元件的類型:恒定磁通式變磁通式掌握霍爾式檢測元件的基本工作原理:霍爾效應掌握磁電感應式檢測元件、霍爾式檢測元件的應用:測轉速、壓力、液位363.檢測儀表第1節檢測儀表的構成和設計方法掌握檢測儀表的組成掌握信號變換的基本形式和信號變換的方法及相應的轉換元件位移→電信號(利用霍爾元件、電容器、差動變壓器、電感等)電阻→電壓(利用電橋)電容→電壓(電橋、脈寬調制電路、運放)電壓→電流(運放)電流→電壓(運放)37第2節溫度檢測儀表掌握溫度、溫標的概念、溫度檢測儀表的分類掌握熱電偶溫度計測溫原理、自由端(參比端)溫度的處理方法掌握熱電偶的結構形式掌握熱電阻測溫原理、結構類型掌握熱電阻溫度檢測系統:三線制、四線制的結構及優點了解玻璃管溫度計、雙金屬溫度計、壓力式溫度計的測溫原理了解輻射測溫原理及主要的方法熱電偶熱電勢的產生:熱電偶閉合回路中產生的熱電勢由兩種電勢組成:溫差電勢和接觸電勢。溫差電勢是指同一熱電極兩端因溫度不同而產生的電勢。接觸電勢是指兩熱電極由于材料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自由電子密度,而熱電極接點接觸面處就產生自由電子的擴散現象,當達到動態平衡時,在熱電極接點處便產生一個穩定電勢差。(取決于兩熱電極材料和接觸點溫度,接點溫度越高,接觸電勢越大)自由電子+AB三點結論:1)電極材料相同,總電勢為零;2)冷、熱端溫度相同,總電勢為零;3)電極材料不同的熱電偶,溫度相同,熱電勢不同。熱電偶兩熱電極分別叫A(正極)和B(負極),兩端溫度分別為T,To,且T>To;則熱電偶回路總電勢為:eAB(T,T0)=eAB(T)+eB(T,T0)-eAB(T0)-eA(T,T0)+-+-++--溫差電勢<<接觸電勢eAB(T,T0)≈eAB(T)-eAB(T0)熱電偶測溫應用基本定則1)均質導體定則由一種均質導體組成的閉合回路,不論導體的橫截面積、長度以及溫度分布如何均不產生熱電動勢。有助于檢驗兩個熱電極材料成分是否相同及材料的均勻性。TT02)中間導體定則在熱電偶回路中接入第三種材料的導體,只要其兩端的溫度相等,該導體的接入就不會影響熱電偶回路的總熱電動勢。(引入儀表、接線,方便測量熱電勢)TT0V2)中間導體定則T=T0時,ET=0,即故結論:在熱電偶回路中接入第三種材料的導體,只要其兩端的溫度相等,該導體的接入就不會影響熱電偶回路的總熱電動勢。3)中間溫度定則熱電偶回路中,熱端為T,冷端為T0時熱電勢,等于此熱電偶熱端為T冷端為TC及同一熱電偶熱端為TC冷端為T0時熱電勢代數和。ABTT0=ABTTC+ABTCT0一般工程測量冷端溫度TC不為零,因此只要測出熱端T和冷端TC的熱電勢,利用參比端為0℃的分度表,可以求出熱端為T和冷端為0℃時的熱電勢。(修正參考端溫度不為0℃的熱電勢和導線補償的理論依據)4)參考(或標準)電極定則兩種導體A,B分別與參考電極C組成熱電偶,如果他們所產生的熱電動勢為已知,A和B兩極配對后的熱電動勢可用下式求得:ABTT0=ACTT0+CBTT0由于鉑易提純,熔點高,物理化學性質穩定,人們多采用鉑作為標準參考電極,由此簡化電偶的選配工作。只要測得鉑與各種金屬組成的熱電偶的熱電動勢,則各種金屬間相互組合成熱電偶的熱電動勢就可根據標準電極定律計算出來。測量平均溫度(并聯或正向串聯)并聯特點:測量平均溫度。當有一只熱電偶燒斷時,難以覺察出來。當然,它也不會中斷整個測溫系統的工作。正向串聯特點:獲得較大熱電動勢,提高儀表的靈敏度,且避免了熱電偶并聯線路存在的缺點,可立即可以發現有斷路。缺點:只要有一支熱電偶斷路,整個測溫系統將停止工作。6)補償導線定則T=T1=T0時,ET=0,即選取合適的補償導體E、F分別與A、B配套使用,可使得E、F選取準則:A、E熱電極靈敏度與B、F熱點極靈敏度相同,即kAE=kBF結論:補償導線的接入將熱電偶的冷端延伸出去,且熱電偶的輸出熱電勢只與熱端溫度和補償導線終端溫度有關。冷端溫度補償的方法一、冷端恒溫法:二、計算修正法三、儀表機械零點調整法

四、電橋補償法

[例1]:用K型熱電偶測爐溫時,測得參比端溫度t1=30℃;測得測量端和參比端間的熱電動勢E(t,30)=21.995mV,試求實際爐溫。[解] 由K型分度表查得E(30,0)=1.203mV,由中間溫度定則可得到:

E(t,0)=E(t,t1)+E(t1,0)

=E(t,30)+E(30,0)

=21.995+1.203=23.198mV,反查K型分度表,由23.198mV查得到實際爐溫560℃。2.鉑熱電阻概述鉑電阻(IEC)的電阻率較大,電阻—溫度關系呈非線性,但測溫范圍廣,精度高,且材料易提純,復現性好;在氧化性介質中,甚至高溫下,其物理、化學性質都很穩定。鉑熱電阻的使用溫度范圍為-200~850℃。鉑熱電阻的特性方程為:

當0~850℃時

當-200~0℃時

在ITS—90中,這些常數規定為:A=3.9083×10-13/℃,B=-5.775×10-7/℃2,C=-4.183×10-12/℃4

在一些測量精度要求不高且溫度較低的場合,可采用銅熱電阻進行測溫,它的測量范圍為-50~150℃。銅熱電阻在測量范圍內其電阻值與溫度的關系幾乎是線性的,可近似地表示為Rt=R0(1+αt),其中α=4.28×10-3/℃

兩種分度號:Cu50(R0=50Ω)和Cu100(R0=100Ω)。3.銅熱電阻銅熱電阻特點:銅熱電阻的電阻溫度系數較大、線性性好、價格便宜。缺點:電阻率較低,電阻體的體積較大,熱慣性較大,穩定性較差,在100℃以上時容易氧化,因此只能用于低溫及沒有浸蝕性的介質中。內引線是熱電阻出廠時自身具備的引線,其功能是使感溫元件能與外部測量及控制裝置相連接。熱電阻的外引線有兩線制、三線制及四線制三種,如圖4-8所示。5.熱電阻的引線方式兩線制方法簡便,但引線隨環境溫度變化會帶來誤差;三線制線路補償法,能基本消除引線電阻的影響,測量精度較高四線制能完全消除引線電阻的影響,測量精度高。二、熱敏電阻電阻體材料(敏感元件):金屬氧化物或半導體三種熱敏電阻:正溫度系數(PTC)、負溫度系數(NTC)和臨界溫度(CTR)53第3節壓力檢測儀表掌握壓力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掌握四類壓力傳感器工作原理的測量方法掌握壓力儀表的量程選擇、精度等級選擇及類型選則了解壓力表的安裝取壓口、引壓管路及附件的安裝三、壓力檢測的主要方法及分類

根據不同工作原理分類: (1)重力平衡方法(液柱式壓力計,活塞式壓力計)

(2)機械力平衡方法(力平衡儀表) (3)彈性力平衡方法(彈性壓力計,應用最為廣泛)

(4)物性測量方法(壓電、壓阻效應)

第二節

常用壓力檢測儀表

一、彈性壓力計原理:彈性元件在壓力作用下產生變形

(即機械位移)。根據變形量的大小,可以測得被測壓力的數值。

1.彈性壓力計的組成環節彈性元件:核心部分,其作用是感受壓力并產生彈性變形,彈性元件采用何種形式要根據測量要求選擇和設計;變換放大機構:在彈性元件與指示機構之間,將彈性元件的變形進行變換和放大;指示機構:(如指針與刻度標尺)用于給出壓力示值;調整機構:用于調整零點和量程2、彈性元件彈性元件在彈性限度內受壓后會產生變形,變形大小與被測壓力成正比關系。①

彈簧管式:單圈、多圈②

薄膜式:平薄膜、波紋膜、撓性膜③

波紋管式:彈性元件特點:構造簡單,價格便宜,測壓范圍寬,被測壓力低至幾帕,高達數百兆帕都可使用,測量精度也較高,在目前的測壓儀表中占有統治地位。其中波紋膜片和波紋管多用于微壓和低壓測量;單圈和多圈彈簧管可用于高、中、低壓或真空度的測量。5.彈性測壓計信號的遠傳方式——①電位計式

5.彈性測壓計信號的遠傳方式——③電感式三、壓力傳感器壓力傳感器定義:能夠檢測壓力值并提供遠傳信號的裝置。1.應變式壓力傳感器壓力敏感元件:應變片工作原理:導體和半導體材料的電阻應變效應:當應變片受外力作用產生形變時,應變片的電阻值也將發生相應的變化。電阻值的相對變化與應變的關系:半導體應變片的靈敏系數比金屬絲式高50~80倍,但半導體材料的溫度系數大,應變時非線性比較嚴重,使它的應用范圍受到一定的限制。結構:應變式傳感器由彈性元件上粘貼電阻應變片構成。應用:廣泛用于力、力矩、壓力、加速度、重量等參數的測量。三、壓力傳感器

④差動變壓器式5.彈性測壓計信號的遠傳方式——3.電容式壓力傳感器測壓原理:利用轉換元件將壓力變化轉換成電容變化,再通過檢測電容的方法來測量壓力的。差動平板電容器的電容變化量與板間距離變化的差系為:三、壓力傳感器3.電容式壓力傳感器特點:結構堅實、簡單(小型化、輕量化)、性能穩定、可靠,靈敏度高,過載能力大;精度高,可達0.25級到0.05級。可測壓力和差壓。電容式面積開關4.振頻式壓力傳感器

利用感壓元件本身的諧振頻率與壓力的關系,通過測量頻率信號的變化來檢測壓力。

感壓元件:振筒、振弦、振膜、石英諧振在一定壓力作用下,變化后的振筒頻率可近似表示為:

特點:體積信號小,輸出頻率信號,重復性好,耐振;精度高,精度可達0.1%~0.01%。適于氣體測量。三、壓力傳感器5.壓電式壓力傳感器

感壓元件:壓電材料單晶體:如石英、酒石酸鉀鈉、鈮酸鋰等;多晶體:如壓電陶瓷、鈦酸鋇、鋯鈦酸鉛等。

高分子壓電電纜用于測量汽車速度6.集成壓力傳感器

以壓阻式壓力傳感器為基礎,測量靜壓、壓差、溫度,經微處理器對信號進行線性化與修正,輸出4~20MA電流。

三、壓力傳感器第三節

測壓儀表的使用及

壓力檢測系統

測量點的選取注意事項:

1.引壓管長度<50米

2.測微壓時,測壓口與儀表應在同一水平面上;

3.測液體壓力時,取壓口應在管道下部,引壓管向下傾斜3~5%;測氣體壓力時,取壓口應在管道上部,引壓管向上傾斜3~5%。

4.測高溫介質時,應加冷凝管;測易結凍或冷凝的介質時,引壓管應有保溫伴熱措施。

5.測腐蝕性介質時需有隔離裝置。68第4節物位檢測儀表掌握物位的基本概念掌握物位檢測的方法靜壓式物位計浮力式物位計:恒浮力法和變浮力法電容式液位計:結構、電容和液位之間的關系

聲學式物位計射線式物位計掌握無遷移、正遷移、負遷移及與其相關的題目69第5節流量檢測儀表掌握流量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掌握流量檢測方法的分類掌握流量檢測儀表的分類掌握流量的測量方法和原理:節流式流量計、轉子流量計、渦街流量計、電磁流量計、靶式流量計、容積式流量計、質量流量計、渦輪流量計、超聲波流量計流量檢測方法及分類

流體積容積式(直接式)

橢圓齒輪流量計、旋轉活塞式、刮板流量計、腰輪流量計、皮膜式流量計量流量差壓式

節流流量計、均速管、彎管、靶式、浮子

檢計速度式

渦輪、渦街、電磁、超聲波

測質量直接式

科氏力式(科里奧利力式)、熱式、沖量式

流量計推導式(間接式)

由兩個檢測元件分別測出兩個相應參數,通過運算間接獲取流體的質量流量

71第6節氣體成分分析儀表掌握熱導式氣體分析儀的檢測原理掌握紅外式氣體分析儀檢測原理了解色譜儀檢測原理了解氧量分析儀的工作原理了解濕度檢測的方法和傳感器72第七節機械量測量儀表掌握機械量的檢測原理位移檢測:電阻、電容、電感(電渦流)、光柵直流電橋、交流電橋、調幅、調頻等方法轉速檢測:光電、霍爾、磁電、編碼器力加速度檢測第八章機械量檢測

74第八節變送器開環模式:閉環模式:測量環節放大環節二、常用變送器工作原理1、力矩平衡式原理

信號力矩位移放大處理2、橋式電路原理反饋平衡電橋二、常用變送器工作原理電壓型輸入:電阻型輸入:3、差動方式原理

特點:無論敏感元件的特性是線性的還是非線性的,均可采用差動方式時得到自動抵消,從而提供具有線性特性的輸入輸出關系。二、常用變送器工作原理78檢測部分感壓膜片差動電容電容-電流轉換電路放大和輸出限制電路反饋電路調零、遷移信號+-反饋信號轉換部分3、電容式差壓變送器電容式差壓變送器構成方框圖4~20mA二線制儀表接線方法(4~20mA)+黑-第九節顯示器閉環模式的顯示儀表特點:自動跟蹤顯示,顯示量精確可靠。

第八節顯示器動圈式顯示儀表電子電位差計電子自動平衡電橋數字式顯示儀表第十節調節器1.基本控制規律(模擬、數字)

比例(Proportional)控制規律積分(Intergral)控制規律微分(Differential)控制規律2.運算電路比例積分比例微分比例積分微分第十節調節器3.DDZ-III型調節單元核心:比例積分微分運算電路其它配套電路包括:(1)給定信號電路;(2)輸入電路(偏差信號、電平移動);(3)輸出電路;(4)指示電路;(5)自動切換電路---用于應付事故狀態或開車停車第十一節執行單元執行機構:氣動執行器、電動執行器、閥門定位器、電氣轉換器調節閥直通單座閥、直通雙座閥、角形控制閥、隔膜控制閥、蝶閥流量特性、控制閥的流量系數85祝大家考試順利!86舉例:例1

一臺測量儀表,其標尺范圍為0-400℃。已知其絕對誤差最大值。求其引用誤差。例2

另一臺測量儀表,標尺范圍為0-200℃。已知其絕對誤差最大值。求其引用誤差。計算題類型87

例3:量程為0~1000V的數字電壓表,如果其整個量程中最大絕對誤差為1.05V,判斷其精度等級。儀表精度等級為:0.25級88

【例4】被測電壓實際值大約為21.7V,現有1.5級、量程為0~30V的A表,1.5級、量程為0~50V的B表,1.0級、量程為0~50V的C表,0.2級、量程為0~360V的D表,以上四種電壓表,請問選用哪種規格的電壓表進行測量所產生的測量誤差較小?

[解]:分別用四種表進行測量,由此可能產生的最大絕對誤差分別如下所示。89A表有,B表有,C表有,D表有,

四者比較,選用A表進行測量所產生的測量誤差通常較小。

90儀表的準確度等級和最大引用誤差

例5:某指針式電壓表的準確度為2.5級,用它來測量電壓時可能產生的最大滿度相對誤差為2.5%。例6:某公司生產測量溫度的儀表,滿度誤差均在1.1~1.6%之間,該系列產品屬于哪一級溫度表?例7:某車間希望測量溫度的儀表滿度相對誤差控制在1.1~1.6%之間,應購買哪一級溫度表?最大引用誤差91【例8】現有兩個電壓表一只是0.5級0~300V,另一只是1.0級0~100V,若要測量80V的電壓,試問選用哪一只電壓表測量更好?92【例9】某一標尺為0~1000℃的溫度出廠前經校驗,其刻度標尺上的各點測量結果分別為:求出該溫度計的最大絕對誤差值;確定該溫度計的精度等級;如果工藝上允許的最大絕對誤差為±8℃,問該溫度計是否符合要求?標準表讀數/℃02004006007008009001000被校表讀數/℃02014026047068059031001☆說明:國家現行統一規定劃分的精度等級有

……,0.1,0.25,0.35,0.5,1.0,1.5,2.5,4.0……93【例10】如果有一臺壓力表,其測量范圍為0~10Mpa,經校驗得出下列數據:標準表讀數/Mpa0246810被校表正行程讀數/Mpa01.983.965.947.979.99被校表反行程讀數/Mpa02.024.036.068.0310.01求出該壓力表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