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五《咬文嚼字》公開課_第1頁
必修五《咬文嚼字》公開課_第2頁
必修五《咬文嚼字》公開課_第3頁
必修五《咬文嚼字》公開課_第4頁
必修五《咬文嚼字》公開課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生活中的錯別字(組圖)二、錯別字笑話(案例)③報上說重金屬污染過的牡蠣,可「治」癌…

師評:一字之差,養蚵人家翻身矣!我是不是該趕快去養牡蠣?會賺到翻哦…(致癌)

④昨晚我和同學到快餐店吃晚餐,我們點了兩個漢堡、「雞塊一糞」…

師評:好吃嗎?雞糞?(雞塊一份)

⑤我認為自己是個品學兼「憂」的好學生…

師評:你是該憂了——不及格。(優)

某學生常寫錯別字,老是把“歇”寫成“喝”,他有一篇日記這樣寫到:那天班長指揮我們抬大糞,大伙干得很起勁,誰都不敢喝一喝。后來我們實在有點累了,就背著班長偷偷的喝了喝……歇后語:小老鼠看書(打一成語)咬文嚼字三、猜一字謎A.過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摳字眼而不領會精神實質)。B.形容賣弄才學。C.形容強詞奪理或狡辯。咬文嚼字釋義例1:學習馬列主義理論要領會其精神實質,切不可一味地。例2:此君肚里學識稀薄,但在人前說起話來卻常常,極盡嘩眾取寵之能事。例3:此事明明是你錯了,你再也毫無用處。咬文嚼字

作者貶詞褒用賦予這個成語一種新的意義,但是在文學,無論閱讀或寫作,我們必須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謹嚴。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實際上就是調整思想和感情。解題文體介紹

本文是一篇文藝隨筆隨筆:散文的一種,隨手筆錄,不拘一格的文字,內容廣泛,形式多樣,中國宋代以來,凡雜記見聞,皆用此名,“五四”以來,十分流行,一般以借景抒情,夾敘夾議,意味雋永,短小活潑為特色。解放以后,它是我國報刊常用的一種文學體裁,和雜文很相似,常常把文學表現手法與政論結合起來,有很強的戰斗性和感染力,是一種文藝性的短篇政論文

文藝隨筆:也叫文藝短論,是文藝評論的一種,它的特點是一事一議;篇幅短小;既發議論又談感受,行文自由,語言精辟,議論形象。

作者介紹安徽桐城人。現代美學家、文藝理論家,我國現代美學奠基者之一。筆名孟實、孟石,先后就讀于6所大學。1922年畢業于香港大學教育系,1930年獲英國愛丁堡大學文科碩士學位,1933年獲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文科博士學位。曾任北京大學教授、中國美學學會會長。代表作有:《文藝心理學》、《談文學》、《西方美學史》等

朱光潛(1897—1986)清代桐城派:方苞、劉大櫆、姚鼐地靈人杰安徽桐城桐城派散文家(清代)方苞劉大櫆姚鼐文章特點:簡潔,朱光潛早年曾在桐城派古文學私塾中讀書,舊學功底很深。倒涎

茗煙錙銖必較沒鏃

剝啄岑寂清沁蘊

藉俗

灞橋付梓王嬙尺牘識記生詞xiánmíngzīzhūzúbōcénqìnyùnjièlànbàz?qiángdú流弊:尺牘:錙銖必較:推陳翻新:滋生的或相沿而成的弊端。書信。對極少的錢或很小的事,都十分計較。去掉舊事物的糟粕,取其精華,并使它向新的方向發展。提煉作者觀點,找出中心論點。無論閱讀或寫作,我們必須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謹嚴。(第三段)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實際上就是調整思想和感情。(第三段)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實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第四段)文學是艱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勵,推陳翻新,時時求思想情感和語言的精練與吻合,你才會逐漸達到藝術的完美。(第八段)

時時求思想情感和語言的精練與吻合,你才會逐漸達到藝術的完美。分析思路:文字與思想感情有密切的關系。

(1-5)文字聯想意義的使用,有善用和誤用兩種。(6-7)結語:時時求思想感情和語言的精煉與吻合,才會逐漸達到藝術的完美。

(8)郭沫若改字(句式改變)王若虛改句(字數增減)賈島推敲(意境改變)善用聯想意反對“套板”效應第二課時討論:

文章最后一段中說“以上只是隨便舉幾個實例,說明咬文嚼字的道理”。文章舉了哪幾個“實例”?說明了哪些“道理”?1、演員替郭沫若改臺詞

2、王若虛改《史記》“李廣射虎”

3、“推敲”的推敲

4、《惠山烹小龍團》中兩句的剖析

5、“套板反應”你是沒有骨氣的文人!

你這沒有骨氣的文人!你這與奴才做奴才的奴才!

你這賤人!你這淫婦!你這你這大蟲口里倒涎!你這你這……“這”字句與“是”字句的比較:“這”字句:是堅決的判斷,把必須有的附帶語省略。表現強烈的情感,但一般表示深惡痛絕,在贊美時不適宜。“是”字句:1、表示單純的敘述語,沒有更多意義,不帶情感的判斷,縱有情感也不能在文字本身出現。

2、可以含有假定語氣,帶有“你不是”的譏刺意味。(你是個好小子)你有革命家的風度。你這革命家的風度。不妥舉郭沫若的例子,為了說明什么?不同句式,不同意味。文字和思想情感關系密切。

“以為虎而射之,沒鏃,既知其為石,因更復射,終不能入。”“嘗見草中有虎,射之,沒鏃。視之,石也。”

——王若虛改句意味有何不同?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石沒鏃,視之,石也。射之,終不能復入石矣。

《史記》原句

李廣射虎的例子表明什么道理?說明:繁簡不同,意味不同

題李凝幽居

唐·賈島閑居少鄰并,草徑入荒園。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云根。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題李凝幽居

唐·賈島閑居少鄰并,草徑入荒園。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云根。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一般認為:一、“敲”字將環境襯托得更為幽靜,幽然之境頓出,孤寂之心情也不言而喻。把詩人的心境表現得更為透明。二、詩題是“題李凝幽居”,所敘之事是訪友,這個“門”應是李凝幽居之門,而不是僧(賈島)自家之門。作者認為:一、“推”固然顯得魯莽一點,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歸寺,門原來是他自己掩的,于今他“推”。也就是說,“僧推月下門”,“推”的應是自家之門。他須自掩自推,足見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個和尚。二、“敲”的空氣沒有“推”的那么冷寂。就上句“鳥宿池邊樹”看來,“推”似乎比“敲”要調和些。“推”可以無聲,“敲”不免有聲,驚起了宿鳥,打破了寂靜,平添了攪擾。“推敲”說明的道理:不同的字有時表現不同的意境,用什么字要看表現什么意境,推敲文字的實質,是推敲思想感情。

字眼不同,意境不同《惠山烹小龍團》三、四句的剖析惠山泉水泡小龍團茶。獨攜小龍團,來試惠山泉。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說明:聯想不同,意蘊不同聯想訓練

字有直指的意義,有聯想的意義。直指的意義易用,聯想的意義難用。

安于套語濫調,毫不斟酌地使用它們,并且自鳴得意,就是近代文藝心理學家所說的“套板反應”。誤用“套板反應”弊端:套語濫調,全無新奇。美人:“柳腰桃面” 才子:“學富五車,才高八斗”離別:“柳岸灞橋”印書:“付梓”“殺青”避免套板推陳出新1.那女子長得柳腰桃面,真是沉魚落雁、閉月羞花。2.東家之子,增一分則太長,減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

(宋玉《登徒子好色賦》)寫美貌1.這個姑娘有著長長的睫毛,大大的眼睛,水汪汪的好像會說話。2.那雙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寶珠,如白水銀里頭養著兩丸黑水銀。

(劉鶚《老殘游記》)

避免套板推陳出新寫眼睛句式不同意味不同字數不同意味不同字眼不同意境不同思想感情善用聯想避免套板結構全解

無論你所要講的是什么,真正能夠表現它的句子只有一個,真正適用的動詞和形容詞也只有一個,就是那最準確的一句、最準確的一個動詞和形容詞。其他類似的卻很多。而你必須把這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動詞、唯一的形容詞找出來。

——福樓拜對莫泊桑如是說

本文標題是“咬文嚼字”。按照通常意義來講,咬文嚼字含有貶義,說的是一種不好的習慣,即過于斟酌字句,或說死摳字眼兒而不顧及精神實質的現象。作者在這里是貶詞褒用,借以說明在文學創作和閱讀方面“必須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謹嚴”,闡明“在表里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實際上就是調整思想和情感”的道理。主題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

——唐·賈島吟安一個字,拈斷數莖須。

——唐·盧延讓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初定為“又到江南岸”,后改為“入”字,再改為“滿”字,最后用“綠”字。春風又到()江南岸綠——“綠”較之“到”寫活了江南的勃勃生機,又流露出喜悅興奮的心情。紅杏枝頭春意濃()鬧——著一“鬧”字,不僅形容出紅杏的眾多和紛繁,而且使我們聯想到杏花盛開的枝頭,蜂飛蝶舞的生動景象,把生機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點染出來了。古典詩歌中的煉字練習:

相傳,蘇東坡與他的妹妹蘇小妹及詩友黃山谷一起論詩,互相題試。小妹說出:

“輕風

細柳”和“淡月

梅花”后,要各加一字,說出詩眼。輕風

細柳,淡月

梅花

蘇東坡當即道:前者加“搖”,后句加“映”,即成為“輕風搖細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蘇小妹卻評之為“下品”。“輕風搖細柳,淡月映梅花。‘輕風舞細柳,淡月隱梅花。’

蘇東坡認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說:“有了,‘輕風舞細柳,淡月隱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屬上品。”輕風扶細柳,

淡月失梅花。

黃山谷忍不住了,問道:“依小妹的高見呢?”蘇小妹便念了起來:“輕風扶細柳,淡月失梅花。”蘇東坡、黃山谷吟誦玩味著,不禁托掌稱妙。

“輕風”徐徐,若有若無,使“細柳”動態不顯,唯有“扶”字才恰到好處地描繪出輕風徐來柳枝不堪的柔美之態,與“輕”、“細”相宜,和諧自然。“扶”字又把風人格化了,給人一種柔美之感。既然恬靜的月亮已經輝映大地,梅花自然就沒有白天那么顯眼。在月光映照下,也就淡然失色了。這樣,一個“失”字,就勾畫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營造了一種濃濃的意境。

江間作四首(其三)

潘大臨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隱龍宮。形勝三分國,波流萬世功。

沙明拳宿鷺③,天闊退飛鴻。最羨漁竿客,歸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臨(約1057~1106):字邠老,黃州(今湖北黃岡)人,善詩文。曾隨蘇軾同游赤壁。

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鷺:指白鷺睡眠時一腿蜷縮的樣子。

(l)第三聯兩句中各有一個字用得十分傳神,請找出來,并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答:“拳”和“退”

用“拳”字形象地表現出鷺鳥在沙灘上棲息時的神態。用“退”字別致、生動地表現出鴻鳥在天空中飛行的狀態。這樣寫構成了作者江邊所見的一幅靜動結合的畫面。

讀書“不要固執于一點,咬文嚼字。”理由有三:1、陶淵明說:“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這是古人讀書的正確態度,我們應該虛心學習。2、諸葛亮與徐庶等三人一道讀書,“三人務于精熟,而獨亮獨觀其大略”。諸葛亮比三人高明,因為他“觀其大略”,知識面更廣。3、宋代陸象山說:“讀書且平平讀,未曉處且放過,不必太滯。”這是說不死摳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