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體系建設與質量控制_第1頁
急救體系建設與質量控制_第2頁
急救體系建設與質量控制_第3頁
急救體系建設與質量控制_第4頁
急救體系建設與質量控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急救體系建設與質量控制——為生命(shēngmìng)獲得時間創造條件精品資料體系(tǐxì)建設的思維模型點資源(技術人力設備)面場地制度(法律規章)體流程約定時目的(mùdì)功能精品資料法律政府(zhèngfǔ)對急診急救的要求關于進一步加強(jiāqiáng)四川急診急救工作的通知川衛辦發(2012)813號四川省院前急救管理辦法實施意見(即將頒布)精品資料按照“統籌規劃、整合資源、合理配置、提高效能”的原則制定本地區急診急救系統的發展規劃并實施行業監督管按照“統一受理。統一協調、統一調度、統一指揮、逐級響應”的原則,加強轄區內各種突發事件應急急救工作的指揮和協調。堅持基本建設與完善運行管理機制相結合,加強急診急救隊伍(duìwu)建設,規范、高效地開展院前醫療急救服務。精品資料政府(zhèngfǔ)對急診急救的要求建立健全從接警、調度、出診、現場救治、轉運到入院的急診急救運行機制和制度要建立并完善急診急救質量控制體系和急診急救信息化體系急診急救工作應當根據傷病員情況,實行“就近、就急、就地”救護,保證急救工作高效(ɡāoxiào)、及時。急診急救實行分級負責、屬地管理,各級各類參與急診急救工作的醫療機構應當服從衛生行政部門和急救指揮中心的指揮調度,承擔社會急救任務精品資料規范院前急救工作(gōngzuò)流程1.受理與調度各級120指揮調度中心和承擔急診急救職能的醫療機構保證24小時在崗鈴響三聲立即接警獲取信息:現場地點及狀況、傷員數量及情況、周邊交通狀況指導工作:指導報警(目擊)人注意保持通訊暢通和現場保護,指導報警(目擊)人開展初步現場處置。調度工作:立即受理,按照區域劃分(huàfēn)原則,實施“就近、就急、就能力”調度,及時向分中心或網絡醫院下達出診指令,遇重大、突發事件應當按照相應應急預案要求,實施調度和后備調度,同時要及時向上級主管部門進行匯報,請求協調增援。接警記錄:包括接警時間(精確至分)、呼叫來源、出診地點、事件類別、傷病員人數、聯系電話、調度時間及情況等。精品資料規范(guīfàn)院前急救工作流程2.出診出診前的準備:救護車、車載設備、物資配置齊備并處于完好狀態。急救醫護人員各1名、擔架員1名、駕駛員1名處于待命狀態出診反應時間:3分鐘內急救服務半徑:城市中心城區平均急救服務半徑3-5公里內的,平均急救反應時間(接聽呼救電話(diànhuà)到救護車到達現場時間)原則上應控制在10-15分鐘內;城市郊區、農村等地區平均急救服務半徑8-10公里內的,平均急救反應時間應控制在15-20分鐘內;邊遠、欠發達地區可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適當調整急救服務半徑和急救反應時間。出診信息記錄:接令時間、出車時間、出診地點、出診人員、到達和離開現場時間等。有條件的地區可啟用GPS實時定位系統進行記載。精品資料規范(guīfàn)院前急救工作流程3.現場處置嚴格按照急救醫療操作規程實施現場救治工作,邊判斷邊施救。當遇重大、突發事件時,在確保自身安全情況下,按照現場指揮人員或指揮調度部門要求開展工作,確保現場施救安全有效。同時要將處理情況和相關信息及時向指揮調度部門進行反饋,以便及時增派救護人員、車輛。當遇傷病員為故意傷害受害死亡、原因不明者,應及時報“110”與民警取得聯系,不要(bùyào)隨意搬動死者,破壞現場。當自身安全無保障時,應與公安機關或其它有關部門取得聯系,確認安全后再處理病人。精品資料規范院前急救(jíjiù)工作流程4.轉送和途中監護現場處置需轉送的傷病員原則上接回出診醫院治療,應向病員或家屬進行告知初步病情和去向,并在告知記錄(jìlù)上簽字。如病人或家屬因各種原因拒絕到醫院進一步診治的,醫生應細心解釋病情,如仍不到醫院診治的,需患者或家屬簽字(錄音、錄影)。重大、突發事件傷病員,應按照指揮調度部門統一安排轉送至指定醫院救治。轉送途中醫護人員應當認真觀察病員生命體征,如實進行記載,并根據傷病員實際情況,通知院內做好相應急救準備。精品資料規范院前急救(jíjiù)工作流程5.返回傷病員送達醫院后應當按照病情,立即啟動相應院內救治預案出診醫師應當按照《病歷(bìnglì)書寫基本規范》等相關要求,在規定時限內完成院前急救病歷(bìnglì)書寫,詳細如實記載傷病員病情及院前急救處置情況,搶救病員還應書寫院前搶救記錄做好病員交接工作精品資料規范(guīfàn)院前急救工作流程6.院前急救質控指標

(1)途中死亡率低于5‰;(2)救治(jiùzhì)顯效或有效率高于95%;(3)救治(jiùzhì)無效或惡化率低于5%;(4)完成指令任務100%;(5)醫療事故發生率為0;(6)病歷合格率>95%;(7)萬元以上設備完好率>95%;(8)急救車輛完好率>80%;(9)三年內無重大責任交通事故。精品資料目錄1、院前急救(jíjiù)的責任2、院前急救(jíjiù)的目標3、院前急救質量的評判4、質量控制因素精品資料目錄5、急救(jíjiù)質量的實現6、常見院前急救(jíjiù)醫療風險7、解決方案8、臨床需要的信息系統精品資料1、院前急救(jíjiù)的責任精品資料為生命風險獲得(huòdé)救治時間白金(báijīn)20分黃金60分時間致命、致傷因素認知生命風險的發展與轉歸判斷院前急救的責任手段控制生命風險的方法與技術資源技術設備環境人力精品資料時間為生命風險獲得救治時間:白金20分—黃金60分最快的行動認知致命、致傷因素準確判斷判斷生命風險的發展與轉歸評估手段控制生命風險的方法與技術實施生命支持、維護資源技術、設備、環境、人力等資源呼叫支援(zhīyuán)我們的流程和時間腦疝心梗腹部刀傷案例(ànlì)心臟創傷案例(ànlì)精品資料1、院前急救(jíjiù)的責任胸部刀傷腹部(fùbù)刀傷心臟刀傷腦梗塞心梗重癥哮喘現有體系我們做什么怎么做精品資料途中(túzhōnɡ)時間出車呼救院前急救TIME現場搶救反應時間調度醫院t1t2t3t4t5t6t7分站現場時間(1)反應時間影響反應時間的主要因素:通訊、救護車性能、交通狀況、急救半徑以及調度員和隨車人員組合和管理。量化指標(zhǐbiāo)為:調度員接受呼救信息至急救車出車時間在3分鐘之內。急救半徑市區為3~5公里,急救車出車至現場平均時間為10-15分鐘;近郊區為8~10公里,平均時間為15~20分鐘。精品資料途中(túzhōnɡ)時間出車呼救院前急救TIME

現場搶救反應時間調度醫院t1t2t3t4t5t6t7分站現場時間(2)現場時間:視急救能力和傷病者實際需要確定。(3)途中時間:影響途中時間的主要因素:醫院的數量、是否有EMSS接收醫院、道路交通狀況和現場的平均距離。從系統角度看,有否接收醫院和能否按就近(就急、專科)送醫院的原則送院,是效能評價(píngjià)重要指標之一。一般情況下,途中平均時間應大致與反應時間一致,即市區在10分鐘之內;近郊在20分鐘之內。精品資料院內準備的技術(jìshù)和條件臨時起搏、初級和高級心肺復蘇(含除顫)休克復蘇機械通氣氣管插管困難氣管插管、氣管切開清創縫合、清創止血、胸腔閉式引流、腹腔穿刺引流建立(jiànlì)靜脈通道、中心靜脈置管、深靜脈置管留置胃管、胃腸減壓;洗胃三腔管壓迫止血灌腸、物理降溫、導尿靜脈溶栓合血準備、開胸手術準備、開腹手術準備重癥監護室準備精品資料院內準備(zhǔnbèi)的技術和條件X線CTMRIB超POCT(pointofcaretesting)⑴血氣:⑵血糖:⑶心型利鈉肽:⑷心脂肪酸結合蛋白:⑸CK-MB:⑹肌鈣蛋白I、T:⑺D-二聚體:⑻降鈣素原(PCT):⑼床旁快速凝血酶原時間,人流程(liúchéng)物資精品資料2、院前急救(jíjiù)的原則精品資料總則生命健康權優先就近救急搶救生命為后續救治(jiùzhì)創造時間和條件黃金60分內處置原則生命支持對癥處理評估傷情控制傷因防止風險獲取支援精品資料3、院前急救質量(zhìliàng)的評判精品資料 院前急救服務系統效能(xiàonéng)評價

院前急救服務醫療能力效果評價精品資料院前急救服務系統效能(xiàonéng)評價1、急救資源覆蓋率2、反應時間3、調度控制以患者生命風險保障為第一原則,滿足(mǎnzú)患者及監護人需求為第二原則,考核呼叫原因、初步判斷、平均到達現場時間、醫院處置轉歸,和患者二次轉院數例,。4、急救醫療效果(1)途中死亡率低于5‰;(2)救治顯效或有效率高于95%;(3)救治無效或惡化率低于5%;(4)救治無等級醫療事故。5、急救需求(1)回車率:(2)急救出車率:精品資料院前急救服務系統效能(xiàonéng)評價6、災害應急能力第一輛赴現場的急救車在5分鐘之內趕赴現場,第二批次能出動的急救車不低于總急救車擁有量的30%,在20分鐘之內趕赴現場。急救指揮車應在15分鐘內出發,并擔負起指揮、協調職能。2分鐘之內將信息傳輸給衛生行政部門,5分鐘之內將信息傳輸給就近醫院或有關醫療單位。有應急急救資源數據(人力、物資、車輛(chēliàng)、床位、設備、醫療專科容納數量)的動態信息控制系統。7、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人均急救病人數:車均急救病人數:急救車運輸成本:精品資料檢傷分類(fēnlèi)準確率生命(shēngmìng)風險控制技術實施率生命支持技術實施時效危重癥救治成功率有效控制和去除致命致傷因素時間病員投訴率、病員滿意度院前急救醫療能力效果的評判--行為支持資源到達時效急救技術熟練度、標準性精品資料工作(gōngzuò)任務呼吸(hūxī)循環支持、維護致病因素控制時效線20分鐘60分鐘5分鐘呼叫救援技術物質支援精品資料4、質量(zhìliàng)控制因素精品資料質量控制(kòngzhì)因素1.院前急救流程因素:呼叫信息(時間、地點、事件);出診資源準備;出診時間;到達時間;病員生命信息;圖像信息;檢傷分類;傷情評估;院前急救病歷信息;處置;藥品使用;搬運;轉運監護;支援呼叫;支援準備;接收醫院;到達時間;交接信息。2.院前急救設備因素:車輛狀況;通訊設備;急救器材(qìcái);藥品儲備;特殊疾病所需物質和裝備;防護器材(qìcái);消耗性材料。精品資料質量控制(kòngzhì)因素3.院前急救人員因素:病員的生命風險認知能力;急救技術;溝通能力;壓力情緒控制;團隊協作意識;現場自我保護能力。4.疾病處置流程(liúchéng)因素:標準化、規范化、流程(liúchéng)化急救臨床路徑。精品資料質量控制(kòngzhì)因素5.院前急救運行因素:以生命救治時間、病人安全為核心的流程再造機制;急救技能(jìnéng)培訓機制;團隊協作文化;全員風險管理機制。6.院前急救醫事法律因素:標準化醫療法律文書;以呼叫事件分類的溝通、取證流程;醫事法律支持。精品資料質量控制(kòngzhì)因素海量的信息怎樣(zěnyàng)解決?突破點在那里?標準精品資料四川省(院前)急診急救(jíjiù)質量控制標準區域120指揮中心職責:(1)常態職責:受理呼救、調度資源、災害應急、匯集信息、管理預案、規劃網絡、保障通信、組織培訓、回訪(huífǎng)用戶。(2)應急狀態職責:在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醫療救援時,上級地方政府或區域地方政府賦予120指揮中心、緊急醫療救援中心指揮調度權限,履行非常態職責:受理呼救、調度資源、評估事件、監測事態、預警報告、提供決策、協助實施、匯集信息、監控救援、應急通信、社會聯動、溝通協調、動員醫院、組織救治、總結經驗、修訂預案精品資料四川省(院前)急診(jízhěn)急救質量控制標準區域120指揮中心應該具有6個應用平臺功能:呼救受理(shòulǐ)、指揮調度、信息處理、質量管理、預警報告基礎保障精品資料四川省(院前)急診(jízhěn)急救質量控制考核標準四個方面進行評價和建設(jiànshè)。院前急救服務系統效能評價院前急救服務醫療能力效果評價院前急救體系能力建設(jiànshè)標準(達標考核)院前急救醫療質量控制體系建設(jiànshè)標準(達標考核)精品資料能力(nénglì)標準1、急救資源覆蓋率急救服務半徑城市中心城區平均急救服務半徑3-5公里內的,平均急救反應時間(接聽呼救(hūjiù)電話到救護車到達現場時間)原則上應控制在10-15分鐘內;城市郊區、農村等地區平均急救服務半徑8-10公里內的,平均急救反應時間應控制在15-20分鐘內

精品資料能力(nénglì)標準1、急救資源覆蓋率區域急救網絡布局建設:依據(yījù)人群覆蓋、急救時間覆蓋、專科急救能力覆蓋,建立市縣鄉村急救中心、急救分中心、急救站(點)四級急救網絡醫療機構

精品資料能力(nénglì)標準1、急救資源覆蓋率人口密度與急救資源配置:高密度城區:省會中心城市、地級市按每20-25萬人,設立(shèlì)急救中心,中密度城區:中心城市郊區、縣或縣級市每10萬人,設立(shèlì)急救分中心,低密度區域:依托鄉鎮衛生院設立(shèlì)急救站,急救平均半徑≤20公里,對交通不便的農村、邊遠地區依托廠礦、單位、村衛生所建立急救點,急救平均半徑≤1公里。 精品資料能力(nénglì)標準

1、急救資源(zīyuán)覆蓋率考核指標:急救資源(zīyuán)網絡覆蓋中心或地級市每25萬人,一個急救中心或分中心;城鎮人口聚集區>5萬人,一個急救分中心或站;工廠>1000人,一個急救站點;主要公路每隔10公里,一個急救站點精品資料能力(nénglì)標準2.系統反應時間影響(yǐngxiǎng)反應時間的主要因素:通訊、救護車性能、交通狀況、急救半徑以及調度員和隨車人員組合和管理。既往標準:系統可控反應時間(120調度員受理處置呼救信息<2分鐘、醫療機構接到出診信息至急救車出車時間<3分鐘)為5分鐘之內。新標準:<3分鐘系統可控反應時間(120調度員受理處置呼救信息<1分鐘、醫療機構接到出診信息至急救車出車時間<2分鐘)為3分鐘之內。精品資料配置(pèizhì)標準3.區域120指揮調度坐席配置

人口(rénkǒu)依據縣級市席位設置1個/20萬人口(rénkǒu)需求遞增依據以預計三年后120電話平均日受理數量為準。預計三年后120電話平均日受理數量={[當年120電話平均日受理數量×(1+K)]×(1+K)}×(1+K)K=近三年中120電話受理數量的年最高遞增系數(%)。精品資料配置(pèizhì)標準3.區域120指揮調度坐席配置

國際呼叫中心標準 120電話平均日受理數量≥500次≥1000次≥2000次≥3000次≥4000次值班席位設置數量2個3個5個8個10個實際(shíjì)席位設置數量4個6個10個16個20個(國際標準)災備依據為應對突發事件,實際(shíjì)設置的調度席位至少應該是日常值班席位的1倍。(縣級市值班席位數量可以與實際(shíjì)設置數量相同)精品資料

4.區域120指揮中心技術配置標準------4個技術平臺呼救受理平臺120(CallCenter)、數字錄音系統、主叫信息系統和地理信息系統(GIS)。指揮調度平臺計算機輔助指揮(ComputerAssistsDispatchCAD)系統、無線通信系統、有線通信系統、移動智能系統(過去稱GPS)、急救調度臺(多屏幕調度操作平臺)、綜合信息顯示系統(大屏幕)、應急決策系統、現場指揮系統、縣(市)分中心系統和社會聯動(liándònɡ)接口。精品資料

4.區域120指揮中心技術(jìshù)配置標準------4個技術(jìshù)平臺信息處置平臺以專網、虛擬專網(VPN)和數字專線(DDN)支持的通信網絡、網絡交換機、防火墻、通信服務器、數據庫服務器、應用服務器、社會聯動網絡服務器、醫療救治信息網絡終端、監測預警終端、數據維護終端、系統軟件和應用軟件。采用TCP/IP協議,標準數據格式。

精品資料

4.區域120指揮中心技術配置標準------4個技術平臺質量管理平臺管理服務器、領導(lǐnɡdǎo)和主管部門管理終端、維護終端、系統軟件、應用軟件和管理數據庫。精品資料

縣(市)級120做什么?怎么做?1.資金來源2.怎樣獲得最佳效益?投入(tóurù)、維護、升級費用?精品資料信息(xìnxī)標準5.信息標準化院前急救信息:單個病人涉及約210項信息標準化的關鍵(guānjiàn)---院前診斷?初步判斷?院前診斷的來源:病因學急診行業的背景和現狀初步判斷的來源:急診癥狀可解決的行業問題

精品資料信息(xìnxī)標準5.信息標準化 院前病歷的診斷改為初步判斷,從急救癥狀入手進行標準制定,以規避潛在的醫療糾紛為適應我國我省院前急診急救特殊環境、時間要求,規范臨床路徑,對接國標疾病診斷ID,進行急診急救全流程質量控制,特制定以下院前急救初步判斷標準標。本標準依據臨床各專業危重癥和急診救治需求出發,從17類臨床癥狀體征和致傷致病原因(yuányīn)入手梳理出190余種院前急救初步判斷,拋棄原有專科分類模式,以利于急救能力建設和考核,以便于患者的專科救治和急救資源配置。精品資料案例(ànlì)一、休克1.待診2.低血容量性休克3.心源性休克4.創傷(chuāngshāng)性休克5.過敏性休克6.感染性休克7神經源性休克精品資料案例(ànlì)二、呼吸困難1.待診2.1氣道阻塞(zǔsè)2.1.1完全阻塞(zǔsè)2.1.2不完全阻塞(zǔsè)2.2急性呼吸衰竭2.2.1ARDS2.2.2重癥哮喘2.2.3過敏和變態反應2.3.1氣胸2.3.2縱膈氣腫2.4胸腔積液2.5肺部感染2.6COPD2.7肺栓塞3.心源性呼吸困難4.中毒性呼吸困難5.血液和內分泌系統疾病5.1糖尿病酮癥酸中毒6.神經精神性呼吸困難精品資料6.質量控制(kòngzhì)管理的內容

信息監控流程督導持續改進精品資料6.質量控制管理的內容(1)信息監控(受理、調度、救治、轉歸、法律、資源)受理調度信息:“受理呼救”至“指令”形成、發送、執行全過程的文字(wénzì)、數據、聲音、時間、狀態信息。救治轉歸信息:急救單元出診時間、現場救治狀況、院前急救病歷、急救效果、患者轉歸。法律信息:院前急救醫療法律文書信息。急救資源信息:急救車輛人員狀態、急救網絡醫院急診能力、醫院床位接診能力、醫院應急能力、血液藥品儲備信息、急救物資材料儲備信息精品資料6.質量控制管理的內容

(2)流程督導(單病種、處置時間、措施能力)以時間導向分析患者轉歸、急救(jíjiù)效果,查找單病種救治流程缺陷、急救(jíjiù)措施能力差距,通報各級120急救(jíjiù)網絡單位,制定改進規劃,督促改進時間。精品資料6.質量控制管理的內容(3)持續改進(制度,痕跡,效果)制定院前急救質量控制階段達標規劃,建立分級考評標準,以痕跡檢查模式(móshì)檢查120急救網絡體系單位急救能力。精品資料四川省急診急救(jíjiù)質量控制(院前)(一)組織構架 120指揮中心為核心,由各級120急救網絡單位共同組成的網絡狀院前急救醫療質量控制體系。 全省21個120緊急救援指揮中心進行區域劃分,由各區域推薦區域負責人,統籌(tǒngchóu)區域質控工作川東達州、廣安、南充、遂寧 川北綿陽、廣元、巴中、德陽 川中成都、眉山、資陽、阿壩州 川南瀘州、自貢、宜賓、內江、樂山 川西涼山州、攀枝花、雅安、甘孜州

精品資料四川省急診急救質量(zhìliàng)控制(院前)(二)人員責任120指揮(zhǐhuī)中心指定專人負責本區域院前急救醫療質量的監控分析、督導改進和處罰。定期向衛生主管部門匯報,服從片區院前急救醫療質量負責人的工作要求。各級120急救網絡單位急診科(部)指定負責人負責前急救醫療質量的控制,服從120指揮(zhǐhuī)中心的質控監管。精品資料5、急救(jíjiù)質量的實現精品資料急救(jíjiù)質量的實現急救流程長,環節(huánjié)多,技術要求多,人員參與多,時效強,被動性大。急救質量不是在檢查中產生,而是在流程中逐步塑造。資源效能管理持續改進管理精品資料法律物資人員流程技術時間(shíjiān)精品資料服務(fúwù)模式與管理急救醫療服務模式??:“四位一體”急救醫療服務模式:“院前急救→院內搶救→急危重癥監護→專業學科救治”為一體的急救一體化救治服務體系。制定急救環節工作責任(zérèn),優化專業技術支持流程,建立多學科合作的危重癥救治小組,盡早進行前置性干預和專業化救治。精品資料應急狀態(zhuàngtài)的管理流程信息管理醫療機構應急救援啟動案例①指令—②第一次調度(派出第一批次院前急救單元)—③指令信息分析(是否啟動幾級應急救援預案)—④第二調度(專科院前急救單元)—⑤現場信息反饋(事件(shìjiàn)規模信息、患者醫療信息、支援需求信息、物資資源信息)—⑥啟動院內應急搶救通路預案—⑦調度院內專科救治單元和救治資源應急配置—⑧啟動專科+危重癥+多學科專業單元救治組—⑨通報救治承載能力—⑩信息分組通報與匯報

精品資料應急狀態(zhuàngtài)的管理信息決策管理

職責分解,統一指揮,資源整合①②④工作由分診值班護士完成,③工作由中心值班主任和院應急辦決策指令,⑤工作由院前急救(jíjiù)單元現場負責人完成,⑥工作由中心值班主任和院應急辦公室決策指揮,⑦⑧⑨⑩由院應急辦辦公室及醫院負責院長指揮各部門完成工作精品資料應急狀態(zhuàngtài)的管理流程管理

分段負責,分級分區,連續救治,預置專業(救治模塊)組,對組移交院前急救、院內急救、病房救治三個流程區間分段負責,院前急救以第一時間到達現場醫護組為現場指揮官,院內急救第一時間救治以中心(zhōngxīn)值班主任為責任人,病房救治以病房主任和護士長為責任人;為保證救治的連續性和救治承載能力,強化專科介入的院內二次檢傷分級,按輕中重分級、分區,按專業救治組的承載能力和專業能力分區工作,三個流程區負責人監督和保證救治連貫性的實施精品資料應急(yìngjí)狀態的管理資源管理人力預備化、專業綜合化、治療技術(jìshù)模塊化人力預備化1.以人力資源承載能力,預設人力調集、組合預案2.定期演練和常態培訓專業綜合化專業救治為主,組合多學科專業救治組為技術(jìshù)支持主線,以病情發展跨學科救治治療技術(jìshù)模塊化1.治療設備、物資,按預設需求進行模塊配置,經臨床救治檢驗逐步優化配置2.跨學科救治設備、物資由多學科專業救治組專家,組織調集3.后勤保障按模塊配置供應精品資料應急(yìngjí)狀態的管理組織管理建立三級應急管理組織體系,一級由分管副院長負責、醫院(yīyuàn)應急辦公室協同醫務部、護理部具體實施;二級由急救中心科主任、科護士長負責;三級由急診各專業科室主任、護士長負責。根據突發事件的、大小作出不同的應急反應等級,發揮不同級別應急組織的職能。根據級別的大小啟動應急工作組工作:組織指揮組、專家救治組、后勤保障組、宣傳報道組等。各組織體系均有相應工作目標、職責、任務。精品資料6、常見院前急救(jíjiù)醫療風險精品資料常見院前急救(jíjiù)醫療風險體系自身原因:出診延遲;現場處置草率;業務技術不熟練;醫用物資(wùzī)質量;急救藥品不全;急救設備不齊備;搬運裝備簡陋;轉運監護缺失。

精品資料常見院前急救醫療(yīliáo)風險易導致差錯的疾病:不明原因(yuányīn)的腹痛伴休克(宮外孕、內臟破裂或穿孔);無主腦血管意外;昏迷原因(yuányīn)待查;交通車禍傷;疾病晚期;ACS(急性心肌梗死、不穩定心絞痛);酒后外傷;傳染病早期。精品資料常見(chánɡjiàn)院前急救醫療風險風險患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