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講座訓練(八)1.近代史學家顧頡剛指出:“在《詩》《書》中,禹的地位是獨立的,事跡是神話的;禹是禹,夏是夏,兩者毫無交涉。一直到戰國以后的文籍里,我們才發現禹是夏代的第一世君主。”對此,郭沫若評價說:“在現在新的史料尚未充足之前,他的論辯自然并未成為定論,不過在舊史料中凡作偽之點大概是被他道破了。”下列說法中,合理的有()①顧頡剛主要是基于文獻考辨,質疑夏朝的存在②在未獲考古學支持前,夏朝存在與否始終無法確認③《詩》《書》是經孔子編訂的,故較為可信④在郭沫若看來,顧頡剛的考證有其合理性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解析】根據材料可知,顧頡剛主要是基于文獻考辨,質疑夏朝的存在,故①正確;根據材料“在現在新的史料尚未充足之前,他的論辯自然并未成為定論”可知在未獲考古學支持前,夏朝存在與否始終無法確認,故②正確;材料不能證明《詩》《書》是經孔子編訂的就較為可信,故③錯誤;根據材料“他的論辯自然并未成為定論,不過在舊史料中凡作偽之點大概是被他道破了”說明在郭沫若看來,顧頡剛的考證有其合理性,故④正確,因此選擇C項。【答案】C2.史學家洪業在研究杜甫生平時,根據杜甫41歲以后的詩常常提到妻兒,情深意切,證明杜甫成婚于41歲左右。有的學者據唐代元稹《唐檢校工部員外郎杜君墓系銘》考證,杜甫成婚于31歲左右。對此下列說法最為合理的是()A.杜甫的詩歌被稱為“詩史”,具有歷史真實性B.元稹的研究是第一手史料,其考證應當可信C.孤證不立,洪業和元稹的研究都不足為信D.研究歷史可以“以詩證史”,但必須仔細考辨【解析】詩歌是社會現實的反映,但可能有藝術加工,故選D項。盡管杜甫詩歌具有歷史真實性,但不能因為“詩常常提到妻兒”,就判定其成婚時間,故A項錯誤;歷史研究需要盡可能多的參考多方面的史料,單憑一種說法難以判斷,B項錯誤;洪業和元稹的研究作為一種研究結論,可以作為研究杜甫生平的重要參考,C項錯誤。【答案】D3.(2023·韶關二模)某學生收集南北朝的宗教、唐朝的首飾、明清的民俗等素材。該學生的歷史研究應屬于()A.社會史 B.政治史C.經濟史 D.宗教史【解析】解答此題可以用排除法選擇。社會史的研究內容廣泛,是研究人們生活方式、生活習尚及生活狀態演變過程的一門專門史,故選A項。唐朝的首飾不屬于政治史、宗教史的研究范疇,故B、D兩項錯誤;南北朝的宗教不屬于經濟史的研究范疇,故C項錯誤。【答案】A4.(2023·廣元二模)下圖是選自清代史學家章學誠在《文史通義·史德》中的相關內容,他強調了史學家研究歷史應該()A.集中精力進行史學著述B.注重尊重客觀事實C.注重吸取歷史經驗教訓D.注重歷史現象的描述【解析】根據材料“蓋欲良史者,當慎辨于天人之際,盡其天而益人也”可知史德就是心術,就是要尊重客觀事實,而不是以“人(著書者)”為主,故選B項。材料主要講述歷史著書者應該具有“史德”,而并非集中精力進行史學著述,故A項錯誤;材料未涉及吸取歷史經驗教訓,故C項錯誤;材料不能體現注重歷史現象的描述,故D項錯誤。【答案】B5.(2023·湖北七市聯考)美國歷史學家費正清在《劍橋中國晚清史》中把晚清的歷史變化理解為“龐大中央帝國在西方文明不斷強大的沖擊下被迫做出的笨拙的、充滿惰性的回應,從而使中國在19世紀的經歷成了一出完全的悲劇,成了一次確是巨大的、史無前例的崩潰和衰落的過程”。費正清之所以得出上述結論,其價值取向是()A.內外因辯證觀點 B.西方中心觀點C.文化全球化觀點 D.文化多元化觀點【解析】費正清認為龐大中央帝國笨拙,充滿惰性,貶低中華文明,反映出西方優越的觀念,價值取向體現出西方中心觀點,故選B項。題干材料僅僅突出外因西方文明對近代中國的沖擊,沒有體現內外因的辯證關系,A項錯誤;材料強調的是西方文化的擴張,C項錯誤;費正清否定中西方文化的平等地位,沒有體現文化多元化,D項錯誤。【答案】B6.(2023·馬鞍山二模)清代史學家趙爾巽評太平天國時說:“秀全以匹夫倡革命……立國逾十余年,用兵至十余省,南北交爭,隱然敵國。當時竭天下之力,始克平之,而元氣遂已傷矣。中國危亡,實兆于此。”這段推論()A.論據充分結論錯誤 B.論證不力結論正確C.以人帶事史論分離 D.立場片面因果顛倒【解析】清朝由于制度危機導致了太平天國運動,而非太平天國運動導致危亡,該史家只是站在統治者的立場,故選D項。對中國危亡原因,材料只從一個角度論述,故不能稱論據充分,A項錯誤;從論證的角度而言,太平天國確實造成了巨大的內耗,但其對中國危亡的原因則敘述錯誤,中國危亡主要是制度問題,B項錯誤;材料評述以人帶事,史論結合,故C項錯誤。【答案】D7.湯因比說:“人們將記住這個時代,這主要不是因為它的令人恐怖的罪惡,也不是因為它的令人驚訝的發明……人們要敢于認為讓文明的益處為整個人類所利用是行得通的。”由此可見,作者觀察歷史的視角主要側重于()A.全球責任和文明角度B.多角度認識和考察史實C.辯證看待歷史的發展D.把握歷史的發展方向【解析】作者的落腳點在于“讓文明的益處為整個人類所利用是行得通”,故選A項。作者強調的文明對整個人類的益處,因此難以說是多角度、辯證地看待是其側重點,故B、C兩項錯誤;把握歷史的方向,未提及觀察歷史的視角,故D項錯誤。【答案】A8.20世紀60年代以來我國出版的世界通史教材,對世界近現代史的分期先后出現過兩種主要做法:一是近代史開始于1640年,現代史開始于1917年;二是近代史開始于1500年前后,現代史開始于1900年前后。影響上述兩種不同“歷史認識”的主要因素是()A.資料來源 B.研究方法C.史學觀念 D.作者立場【解析】根據材料中四個年代是關鍵信息,第一種“歷史認識”基于革命史觀,第二種“歷史認識”基于全球史觀,C項符合題意。【答案】C9.史學研究分為問題形成、史料搜集、史料整理和歷史解釋等環節。下表屬于()材料結論火車、汽船;電話、汽車、飛機、遠洋輪船;互聯網改變時空的科技發明A.問題形成 B.史料搜集C.史料整理 D.歷史解釋【解析】根據題干可知,“火車、汽船;電話、汽車、飛機、遠洋輪船;互聯網”是對史料的整理,結論“改變時空的科技發明”是對材料的解釋,故D項正確。【答案】D10.法國史學家馬克·布洛赫在《為歷史學辯護》中指出:“在進行歷史研究時,人們往往迷戀于尋找單一的原因,便錯誤地將原因歸結于某一個,這樣就成為一種價值判斷。”馬克·布洛赫強調歷史研究應()A.多角度地認識和考察史實B.抓住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C.分清歷史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