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地調查報告_第1頁
林地調查報告_第2頁
林地調查報告_第3頁
林地調查報告_第4頁
林地調查報告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34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林地調查報告武漢白滸山碧云寺景區改擴建工程使用林地現狀調查報告武漢市林業調查規劃設計院總論工程概況工程名稱武漢白滸山碧云寺景區改擴建工程實施單位武漢白滸山碧云寺有限責任公司杜幼生杜幼生工程批準單位武漢東湖技術開發區治理委員會工程實施地點武漢東湖技術開發區花山街白滸村工程建設內容1.1.95.1329hm2。工程地塊林地概況工程地塊林地的空間位置工程地塊位于武漢東湖技術開發區托管的洪山區花山鎮東港村420231006003003013、420231006001001017、420231006001001008、420231006001001018、4202310060010010215〔林地落界小班號〕。工程擬使用林地類型狀況1.9239hm2,用材林地面0.0635hm2,1.0634hm2,0.1971hm2。工程擬使用林地面積和林木蓄積3.2479hm2,其中:喬木林面積1.9874hm2,1.0634hm2,其他林地0.1971hm2。工程地塊涉及林木蓄積:122.31m3,均為喬木林地蓄積。工程地塊涉及使用公益林狀況3.01180.122.8918林調減手續。1.2.53.01180.2361使用林地可行性報告編寫依據法律、法規及標準性文件〔1998429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其次次會議修改通過〕;〔2023129278〕;〔202333135〕;《財政部國家林業局關于印發的通知》〔財綜[2023]73號〕;(5)《國家林業局關于印發的通知》〔林資發[2023]139號〕;(6)《國家林業局關于印發的通知》〔林資發[2023]98〕;《全國綠化委員會關于加強保護古樹名木工作的打算》〔全7199641〕;《湖北省古樹名木保護治理方法》〔湖北省人民政府令第3362023531〕;(9)《省財政廳、省林業局關于執行有關問題的通知》〔湖北省財政廳、湖北省林業局文件財綜發[2023]33〕;《國家公益林治理方法》〔林資發[2023]71〕;《省林業廳辦公室關于修改〈湖北省生態公益林治理方法〉的通知》〔鄂林辦天[2023]30〕;《省林業廳關于進一步標準占用征收林地治理有關問題的通知》〔鄂林資[2023]32〕。技術標準《使用林地可行性報告編寫標準》〔國家林業局林資發[2023]237〕;《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主要技術規定》〔國家林業局2023年頒發〕;〔國家林業局,20234〕;《省林業局關于印發〈湖北省森林采伐技術規程〉的通知》〔湖北省林業局文件,鄂林資[2023]64〕;《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國家林業部、農業部19891〕;〔199984由國務院批準并由國家林業局和農業部公布〕。1.3.3件武漢東湖技術開發區社會進展局關于白滸山碧云寺宗教文化旅游工程立項的批復〔武管社字[2023]79〕;武漢市國土資源和規劃局東湖技術開發區分局關于《武漢白滸山碧云寺景區工程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局部調整方案及實施影響評估報告》的聽證紀要〔武土規字[2023]24〕;《東湖國家自主創示范區總體規劃〔2023-2023年〕》;《湖北武漢花山生態城總體規劃〔2023-2030年〕》;〔5〕《武漢白滸山碧云寺景區可行性爭論報告》;〔6〕《武漢白滸山碧云寺景區規劃設計》;〔2023D208〕》;《武漢東湖技術開發區山體保護規劃》〔20239〕;湖北省林業廳關于調減東湖開發區國家級生態公益林面積的批復〔鄂林生辦[2023]3〕。1.3.4〔1〕2023〔2〕湖北省國家級〔省級〕公益林區劃界定成果;〔3〕武漢東湖技術開發區2023〔4〕20232概況調查依據《土地勘測定界技術報告書〔2023D208〕》〔比例1:2023〕;工程用地紅線圖;〔3〕工程初步設計圖;〔4〕武漢市洪山區林地保護利用規劃〔2023〕;〔5〕武漢市國家級公益林區劃界定成果;〔6〕武漢市省級公益林區劃界定成果;〔7〕武漢市市級公益林區劃界定成果;武漢市有關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風景名勝區、國有林場、重點生態建設工程等規劃材料;武漢市古樹名木及國家和省級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相關資料;調查范圍和內容托管區土地權屬說明19881999~20236次托管。20235花山街。本報告涉及土地權屬仍為洪山區花山街全部。2.2.2范圍以工程托付單位供給的《土地勘測定界技術報告書〔2023D208〕》〔1:2023〕作為外業調查用圖紙,調查范圍為紅線內永久性用地。2.2.3調查內容包括使用林地類別、林木權屬、林地權屬、林地類型、林種、起源、年齡、林地面積、活立木蓄積、林業工程類別;工程區域及工程區珍稀動植物、林業治理及技術狀況、古樹名木、國有林場、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小〕區、風景名勝區等內容。林地現狀調查分析方法根本狀況調查根本狀況調查主要是承受資料查閱收集的方式。各調查組到相關單位查閱收集所調查縣〔市、區〕社會經濟狀況、自然資源狀況。內容包括:縣〔市、區〕人口、經濟收入、各類土地面積、資源保護與利用現狀、自然保護〔小〕區、森林公園等的建設現狀和森林資源現狀。林地面積調繪⑴小班區劃依據使用林地的行政村界、地類、起源、林種、林地權屬、樹種、齡組等因子劃分小班。⑵小班面積調繪以本工程業主供給的占地紅線圖為依據,按小班劃分的標準進展小班勾繪,圖紙上準確標注小班界限。地形、地物變化較大導致實地與圖紙界限不明顯的,承受GPS。⑶小班編號外業調查時,小班以鄉鎮為單位編號。小班調查⑴樣地大小10m×10m5.65m⑵樣地個數1000m2以內〔1000m2〕11000~5000m225000m23⑶蓄積量調查對有林地、疏林地樣地內林木每木檢尺,按徑階分類登記,測量各徑階平均樹高。查一元立木材積表計算樣地蓄積量,推算小班蓄積量和小班胸徑5cm以上〔含5cm〕的林木株數。設置樣地調查時,在樣地四周設置明顯的臨時標記,用于質量檢查。散生木查數株數,實測胸徑和樹高,利用一元立木材積表計算單株蓄積量。⑷經濟林調查主要調查樹種、起源、年齡等,現場確定產期,即產前期、初產期、盛產期及衰退期。⑸無測樹內容的林地調查5cm10m×10m3.26m未成林造林地:調查造林樹種、林種、造林密度、造林時間、面積、權屬等內容。苗圃地:主要調查面積、土地權屬等內容。宜林荒山荒地:調查面積、權屬等內容。灌木林地:調查面積、林種、灌木種類、掩蓋度及權屬等內容。上述地類中,如有到達檢尺標準的林木,應按實際狀況調查林木蓄積。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及古大珍稀樹木調查⑴野生動植物調查以種類調查為主。野生植物實行實地調查的方法。野生動物實行查閱收集相關資料和實地訪問相結合的方法。50m樹木,調查樹木名稱、坐標位置、小地名、土壤、樹齡、樹高、胸徑、冠幅、保護等級、權屬等內容。內業整理匯總依據《工程建設工程使用林地調查操作細則〔其次版〕》要求對外業調查卡片進展分類匯總統計。表格數據承受EXCEL總,小班面積計算及圖紙繪制承受ArcGIS軌制作業,對關鍵環節進展屢次檢查把關,確保數據準確無誤。2.4主要技術標準林地依據《國家林業局關于印發〈使用林地可行性報告編寫標準〉的通知》〔國家林業局林資發[2023]237〕,本次調查林地標準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實施條例》其次條的規定,即:林0.20采伐跡地、火燒跡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和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規劃的宜林地。本次調查林地劃分標準如下:⑴有林地:附著有森林植被、郁閉度≥0.20林、竹林和人工矮化喬木林。①喬木林:由喬木〔不含因人工栽培而矮化的〕樹種組成的片林0.20,但已到達成林年限且生長穩定,80%以上人工起源的喬木林。2cm③人工矮化喬木林:因人工栽培矮化而形成的,沒有明顯主干或5m0.10~0.19⑶灌木林地:附著有灌木樹種,或因生境惡劣矮化成灌木型的喬木2cm30%以上的林地。包括國家特別規定灌木林地〔簡稱“國特灌”和其它灌木林地〔簡稱“其它灌”〕。①國特灌:喬木分布〔垂直分布〕上限以上,或熱帶亞熱帶巖溶地區、干熱河谷等生態環境脆弱地帶,專為防護用途,且掩蓋度大于30%的灌木林地;以獲得經濟效益為目的進展經營的灌木經濟林。②其它灌:不屬于國特灌的其它灌木林地。⑷未成林地:未到達有林地或灌木林地標準但有成林期望的林地。⑸苗圃地:固定的林木和木本花卉育苗用地,不包括母樹林、種子園、采穗圃、種質基地等種子、種條生產用地以及種子加工、貯存等設施用地。⑹無立木林地:包括采伐跡地、火燒跡地和其它無立木林地。①3或自然更達不到中等等級的林地。3更或自然更達不到中等等級的林地。③其它無立木林地:造林更后,成林年限前達不到未成林地標準的造林地;造林更到達成林年限后,未到達有林地、灌木林地或疏林地標準的林地;已經整地但還未造林的林地。⑺宜林地: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規劃為林地的土地。包括以下三類:①宜林荒山荒地:未到達上述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地標準,規劃為林地的荒山、荒灘、荒溝、荒地等。②宜林沙荒地:未到達上述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地標準,造林可成活,規劃為林地的固定或流淌沙地(丘)等。③其它宜林地: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規劃用于進展林業的其它土地。⑻林業關心生產用地:指直接為林業生產效勞的工程設施〔含配套設施〕用地和其它具有林地權屬證明的土地。林種依據《湖北省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操作細則》、《工程建設工程使用林地調查操作細則(其次版)》〔武漢市林業調查規劃設計院〕等相關規定劃分林種。⑴生態公益林①防護林:以發揮生態防護功能為主要目的的有林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②特種用途林:以保存物種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用于國防、森林旅游和科學試驗等為主要經營目的的有林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⑵商品林①用材林:以生產木材或竹材為主要目的的有林地和疏林地。②薪炭林:以生產熱能燃料為主要經營目的的有林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③經濟林:以生產油料、干鮮果品、工業原料、藥材及其它副特產品為主要經營目的的有林地和灌木林地。使用林地類型依據《國家林業局關于印發〈使用林地可行性報告編寫標準〉的通知》〔國家林業局林資發[2023]237〕規定,將擬使用林地分為防護林地、特種用途林地、用材林地〔含采伐跡地〕、經濟林地〔含采伐跡地〕、薪炭林地〔含采伐跡地〕、苗圃地和其它林地。古樹名木100值和紀念意義以及重要科研價值的樹木。國家林業局全國古樹名木普查建檔技術規定古樹名木劃分標準為:500300~499100~299不受年齡限制。使用林地現狀調查結果擬使用林地位置擬建工程位于武漢市洪山區花山街,東經114°35′8\“~30°32′52\“~30°33′20\“之間。項涉及420231006003003013、4202310060010010174202310060010010084202310060010010184202310060010010215〔林地落界小班號〕。涉及使用擬使用林地具體位置詳見《武漢白滸山碧云寺景區工程使用林地調查小班圖》〔1:2023〕。3.2使用林地面積113.2479hm2。其中:1.9239hm2,0.0635hm2,經1.0634hm2;1.9874hm2,國家特別規定灌木林地1.0634hm2,0.1971hm2;3.0118hm2,0.2361hm2;按權屬分:均為集體林地;0.8161hm2,1.0513hm2,刺槐0.1200hm2,1.0634hm2;1.8985hm2,0.6154hm2;按起2.9308hm2,0.1200hm2。林木蓄積122.31m3。其中:122.04m3,0.27m3;按森林122.04m3,0.27m3;按齡組分:幼30.58m3,91.73m3;122.06m3,自然0.25m3;33.92m3,88.14m3,0.25m3。3.2.3工程涉及重點林業工程類別狀況本工程擬使用林地不涉及林業重點工程。3.2.466.0%,自然林出材率56.3122.31m3,出材量為80.7m3,66.0%。其它狀況工程地塊涉及使用公益林狀況3.01180.122.8918林調減手續。工程擬使用林地保護規劃等級3.01180.2361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擬建工程地塊位于武鄂高速以北,長江以南,人為活動較為頻繁,不是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主要棲息地和活動范圍。經調查,地塊內及四周無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分布。古樹名木狀況50m林業重點區域狀況擬建工程未涉及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小〕區、國有林場等林業重點區域。工程用地涉及山體保護規劃狀況依據《東湖技術開發區山體保護規劃〔2023〕》,該工程在準入工程范圍內。森林植被恢復費測算依據財政部國家林業局關于《森林植被恢復費征收使用治理暫行方法》〔財綜[2023]73〕其次章第六條規定,“森林植被恢復費征收標準依據不少于被占用或征用林地面積的森林植被所需的調查規劃設計、造林培育等費用核定。”測算標準各類型林地具體征收標準為:用材林林地、經濟林林地、薪炭林林地、苗圃地,每平方米收取648國家重點防護林和國家重點特種用途林地,每平方米收取10元,本工程涉及的公益林均為國家公益林,保護等級為三級,參考此標準收取。32城市及城市規劃區林地森林植被恢復費可按上述標準兩倍征收。本工程使用林地按城市規劃區計取。測算結果52.789238.47800.762012.76080.7884綜合評價及結論工程使用林地的建設條件武漢白滸山碧云寺景區改擴建工程是武漢東湖技術開發區治理委員會核準的建設工程。武漢白滸山碧云寺景區工程是符合相關旅游規劃的生態旅游開發工程,可以使用II工程擬使用的國家公益林已按相關規定辦理了調減手續,工程地塊沒有涉及國家級、省級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風景名勝區,使用林地符合國家林業局制定的《建設工程使用林地審核審批治理方法》〔35〕。同時,工程地塊符合《東湖技術開發區山體保護規劃》,碧云寺景區開發工程在準入工程范圍內。5.2工程選址與森林資源分布的關系工程地塊位于武漢東湖技術開發區托管的洪山區花山鎮東港村和白滸村。在規劃設計時引入了以保護生態環境為主的重要理念。自從武漢東湖技術開發區成立以來,為了不影響開發區的進展,當地林業部門在林業進展規劃中,充分考慮了開發區的進展特點,始終來沒有在開發區范圍中安排重點林業工程,降低了開發區實施過程中對林業的影響程度,也為開發區順當建設實施制造了良好的環境。從總體狀況看,工程所在區域不是當地林業的重點進展區域,工程所占用征用的林地面積也較小,對林業進展的影響不大,工程選址是可承受的。工程選址與野生動物及林業重點區域的關系242616集中的自然保護區、自然保護小區以及野生動物集中分布的丘陵、山地、湖泊水庫周邊地區。工程選址避開了國有林場、風景名勝區和森林公園等林業敏感區域,擬建工程選址是可行的。5.3為進一步減緩該工程對環境和林業進展的影響,保護當地生態環境,提高環境質量,特提出以下建議:⑴實行有力措施,增加當地的植被,提高其林分質量,恢復森林的水土保持、水源修養等綜合功能。對地塊周邊加大投入力度,特別是在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地方,應實行植樹造林、封山育林、管護等各種措施恢復植被。保護和發展周邊現有森林植被,保護和進展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的生境條件。⑵科學施工。在施工過程中,應加強施工人員的治理與教育,制止施工人員對植被亂砍濫伐;加強護林防火的宣傳教育;假設施工過程中覺察野生動物,準時向當地野生動物主管部門報告。⑶各級林業主管部門應樂觀效勞于本工程建設,在治理與監視等應盡的職責內,監視本工程使用林地的實施,促使各項環境保護措施與環保資金的落實,監視工程施工是否合法使用林地,以使工程對林業的不利影響降低到最低程度。⑷在施工期間加強對當地的野生動植物治理與執法力度,嚴防對當地野生動植物的破壞。⑸加強對木材和木材制成品、包裝的檢疫工作,防止工程建設可能引發的森林病蟲害。2023近年來隨著農村經濟的進展和國家增大對農村根底設施建設的投入,未經縣級林業主管部門審核同意、批準,非法占用林地采石、采砂、修建村莊、林區道路等現象格外突出。對全縣森林、林木、林地造成不同水準的破壞。針對上述違法行為,為進一步保護好森林資源、增加林地資源保護治理工作,構建“森林XX、秀麗XX”,依據上級部門的要求,連續開放森林資源保護治理專項清理整治行動,現將狀況報告如下:一、根本狀況全縣十個鄉鎮上報違法占用林地八個鄉鎮,其中勐糯鎮、象達鄉9821057.826818.372239.5366722(一)鄉鎮政府違法占用林地行為2700M3.5M9450M21500M3M4500M2972.8M3.2M-4.8M4086.45M2(二)企業違法占用林地行為1、泰康木業(周朝集)在龍鄉黃草壩村塘房腳(三二0線邊)27.4518300M2,用于建建材石場。2、龍山硅場在龍鄉勐冒村彎山梁子占用林地64.29畝,計42860M2,用于采硅石。3、高速大路二標段在龍山鎮赧場社區三公里接水處占用林地106666.7M2,用于高速大路棄土場。4、凱龍城在龍山鎮赧場社區三公里接水處占用林地21333M2,用于取土。5、海螺水泥廠在鎮安鎮淘金河村占用林地29畝,計19333M2,用于取土(縣塘糖廠)。6、龍塘糖廠在臘勐鄉開挖沙子坡至河邊洼子大路占用林地全長200M,寬3.5M,計700M2,用于進展甘蔗生產。(三)集體(村民小組)違法占用林地行為……(四)個人違法占用林地行為15714M2.。21400M2。。3162200M二、違反的法律法規《森林法》第十八條第一款的規定:實行勘查、開采礦藏和各項建設工程,理應不占或者少占林地;必需占用或者征用林地的,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審核同意后,依照相關土地治理的法律、行政法規辦理建設用地審批手續,并由用地單位依照國務院相關規定繳納森林植被恢復費。森林植被恢復費專款專用,由林業主管部門依照相關規定統一安排植樹造林,恢復森林植被,植樹造林面積不得少于因占用、征用林地而削減的森林植被面積。上級林業主管部門理應定期催促、檢查下級林業主管部門組織植樹造林、恢復森林植被的狀況。《森林法》其次十三條第一款的規定:制止毀林開墾和毀林采石、采砂、采土以及其他毀林行為。《森林法實施條例》第四十三條第一款的規定:未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審核同意,擅自轉變林地用途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恢復原狀,并處非法轉變用途林地1030《森林法實施條例》第四十一條其次款的規定:違反森林法和本條例規定,擅自開墾林地,致使森林、林木受到毀壞的,依照森林法第四十四條的規定予以懲罰;對森林、林木未造成毀壞或者被開墾的林地上沒有森林、林木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責令停頓違法行為,限期恢復原狀,能夠處非法開墾林地每平方米10元以下的罰款。四、處理意見(一)企業違法的由森林公安實行處理。(二)鄉(鎮)政府、小組集體、個人違法的由案件發生地的鄉鎮林業站依法查處。(三)縣政府召開專題會議實行安排布置,由各鄉(鎮)主要領導、分管林業領導、林業站長參會。武漢白滸山碧云寺景區改擴建工程使用林地現狀調查報告武漢市林業調查規劃設計院2023年七月編制單位:武漢市林業調查規劃設計院院長:劉勝高級工程師工程負責人:邢樂杰中級工程師工程參與人員王小紅孫巧峰田國慶邢樂杰劉會平杜幼生目錄總論.............................................................................................................................1工程概況..........................................................................................................11.2工程地塊林地概況..........................................................................................21.3使用林地可行性報告編寫依據......................................................................32況.............................................................................................................62.1據..........................................................................................................62.2調查范圍和內容..............................................................................................62.3林地現狀調查分析方法..................................................................................72.4主要技術標準................................................................................................103使用林地現狀調查結果...........................................................................................133.1置.............................................................................................133.2工程使用林地狀況.........................................................................................143.3其它情況........................................................................................................154森林植被恢復費.......................................................................................................164.1據.........................................................................................................164.2測算標準.........................................................................................................164.3測算結果.........................................................................................................175綜合評價及結論.......................................................................................................175.1件.............................................................................175.2擬建工程選址與林業的關系.........................................................................185.3議........................................................................................................18附表:表1、工程擬使用林地按林地類型面積蓄積統計表表2、工程擬使用林地按現狀地類面積蓄積統計表表3、工程擬使用林地按森林類別面積蓄積統計表表4、工程擬使用林地按保護等級面積統計表表5、工程擬使用重點生態區域林地面積統計表表6、工程使用林地森林植被恢復費計算表表附圖:圖1、工程位置圖圖2、工程使用林地現狀圖武漢白滸山碧云寺景區改擴建工程使用林地現狀調查報告1工程概況工程名稱武漢白滸山碧云寺景區改擴建工程實施單位武漢白滸山碧云寺有限責任公司杜幼生杜幼生工程批準單位武漢東湖技術開發區治理委員會工程實施地點武漢東湖技術開發區花山街白滸村宗教文化旅游建設1擬用地規模5.1329hm2。工程地塊林地概況工程地塊林地的空間位置工程地塊位于武漢東湖技術開發區托管的洪山區花山鎮東港村420231006003003013、420231006001001017、420231006001001008、420231006001001018、4202310060010010215〔林地落界小班號〕。工程擬使用林地類型狀況1.9239hm2,用材林地面0.0635hm2,1.0634hm2,0.1971hm2。工程擬使用林地面積和林木蓄積3.2479hm2,其中:喬木林面積1.9874hm2,1.0634hm2,其他林地0.1971hm2。工程地塊涉及林木蓄積:122.31m3,均為喬木林地蓄積。工程地塊涉及使用公益林狀況3.01180.122.8918林調減手續。武漢白滸山碧云寺景區改擴建工程使用林地現狀調查報告工程擬使用林地保護規劃等級3.01180.2361使用林地可行性報告編寫依據法律、法規及標準性文件〔1998429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其次次會議修改通過〕;〔2023129278〕;〔202333135〕;《財政部國家林業局關于印發的通知》〔財綜[2023]73號〕;(5)《國家林業局關于印發的通知》〔林資發[2023]139號〕;(6)《國家林業局關于印發的通知》〔林資發[2023]98〕;《全國綠化委員會關于加強保護古樹名木工作的打算》〔全7199641〕;《湖北省古樹名木保護治理方法》〔湖北省人民政府令第3362023531〕;武漢白滸山碧云寺景區改擴建工程使用林地現狀調查報告《省財政廳、省林業局關于執行有關問題的通知》〔湖北省財政廳、湖北省林業局文件財綜發[2023]33〕;《國家公益林治理方法》〔林資發[2023]71〕;《省林業廳辦公室關于修改〈湖北省生態公益林治理方法〉的通知》〔鄂林辦天[2023]30〕;《省林業廳關于進一步標準占用征收林地治理有關問題的通知》〔鄂林資[2023]32〕。技術標準《使用林地可行性報告編寫標準》〔國家林業局林資發[2023]237〕;《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主要技術規定》〔國家林業局2023年頒發〕;〔國家林業局,20234〕;《省林業局關于印發〈湖北省森林采伐技術規程〉的通知》〔湖北省林業局文件,鄂林資[2023]64〕;《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國家林業部、農業部19891〕;〔199984由國務院批準并由國家林業局和農業部公布〕。武漢白滸山碧云寺景區改擴建工程使用林地現狀調查報告工程相關文件武漢東湖技術開發區社會進展局關于白滸山碧云寺宗教文化旅游工程立項的批復〔武管社字[2023]79〕;武漢市國土資源和規劃局東湖技術開發區分局關于《武漢白滸山碧云寺景區工程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局部調整方案及實施影響評估報告》的聽證紀要〔武土規字[2023]24〕;《東湖國家自主創示范區總體規劃〔2023-2023年〕》;《湖北武漢花山生態城總體規劃〔2023-2030年〕》;〔5〕《武漢白滸山碧云寺景區可行性爭論報告》;〔6〕《武漢白滸山碧云寺景區規劃設計》;〔2023D208〕》;《武漢東湖技術開發區山體保護規劃》〔20239〕;湖北省林業廳關于調減東湖開發區國家級生態公益林面積的批復〔鄂林生辦[2023]3〕。其他資料〔1〕2023〔2〕湖北省國家級〔省級〕公益林區劃界定成果;〔3〕武漢東湖技術開發區2023〔4〕2023武漢白滸山碧云寺景區改擴建工程使用林地現狀調查報告2調查依據《土地勘測定界技術報告書〔2023D208〕》〔比例1:2023〕;工程用地紅線圖;〔3〕工程初步設計圖;〔4〕武漢市洪山區林地保護利用規劃〔2023〕;〔5〕武漢市國家級公益林區劃界定成果;〔6〕武漢市省級公益林區劃界定成果;〔7〕武漢市市級公益林區劃界定成果;武漢市有關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風景名勝區、國有林場、重點生態建設工程等規劃材料;武漢市古樹名木及國家和省級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相關資料;調查范圍和內容托管區土地權屬說明19881999~20236次托管。20235花山街。本報告涉及土地權屬仍為洪山區花山街全部。武漢白滸山碧云寺景區改擴建工程使用林地現狀調查報告調查范圍以工程托付單位供給的《土地勘測定界技術報告書〔2023D208〕》〔1:2023〕作為外業調查用圖紙,調查范圍為紅線內永久性用地。調查內容調查內容包括使用林地類別、林木權屬、林地權屬、林地類型、林種、起源、年齡、林地面積、活立木蓄積、林業工程類別;工程區域及工程區珍稀動植物、林業治理及技術狀況、古樹名木、國有林場、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小〕區、風景名勝區等內容。林地現狀調查分析方法根本狀況調查根本狀況調查主要是承受資料查閱收集的方式。各調查組到相關單位查閱收集所調查縣〔市、區〕社會經濟狀況、自然資源狀況。內容包括:縣〔市、區〕人口、經濟收入、各類土地面積、資源保護與利用現狀、自然保護〔小〕區、森林公園等的建設現狀和森林資源現狀。林地面積調繪⑴小班區劃依據使用林地的行政村界、地類、起源、林種、林地權屬、樹種、齡組等因子劃分小班。⑵小班面積調繪武漢白滸山碧云寺景區改擴建工程使用林地現狀調查報告以本工程業主供給的占地紅線圖為依據,按小班劃分的標準進展小班勾繪,圖紙上準確標注小班界限。地形、地物變化較大導致實地與圖紙界限不明顯的,承受GPS⑶小班編號外業調查時,小班以鄉鎮為單位編號。小班調查⑴樣地大小10m×10m5.65m⑵樣地個數1000m2以內〔1000m2〕11000~5000m225000m23⑶蓄積量調查對有林地、疏林地樣地內林木每木檢尺,按徑階分類登記,測量各徑階平均樹高。查一元立木材積表計算樣地蓄積量,推算小班蓄積量和小班胸徑5cm以上〔含5cm〕的林木株數。設置樣地調查時,在樣地四周設置明顯的臨時標記,用于質量檢查。散生木查數株數,實測胸徑和樹高,利用一元立木材積表計算單株蓄積量。⑷經濟林調查主要調查樹種、起源、年齡等,現場確定產期,即產前期、初產期、盛產期及衰退期。武漢白滸山碧云寺景區改擴建工程使用林地現狀調查報告⑸無測樹內容的林地調查5cm10m×10m3.26m未成林造林地:調查造林樹種、林種、造林密度、造林時間、面積、權屬等內容。苗圃地:主要調查面積、土地權屬等內容。宜林荒山荒地:調查面積、權屬等內容。灌木林地:調查面積、林種、灌木種類、掩蓋度及權屬等內容。上述地類中,如有到達檢尺標準的林木,應按實際狀況調查林木蓄積。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及古大珍稀樹木調查⑴野生動植物調查以種類調查為主。野生植物實行實地調查的方法。野生動物實行查閱收集相關資料和實地訪問相結合的方法。50m樹木,調查樹木名稱、坐標位置、小地名、土壤、樹齡、樹高、胸徑、冠幅、保護等級、權屬等內容。內業整理匯總依據《工程建設工程使用林地調查操作細則〔其次版〕》要求對外業調查卡片進展分類匯總統計。表格數據承受EXCEL總,小班面積計算及圖紙繪制承受ArcGIS軌制作業,對關鍵環節進展屢次檢查把關,確保數據準確無誤。武漢白滸山碧云寺景區改擴建工程使用林地現狀調查報告主要技術標準林地依據《國家林業局關于印發〈使用林地可行性報告編寫標準〉的通知》〔國家林業局林資發[2023]237〕,本次調查林地標準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實施條例》其次條的規定,即:林0.20采伐跡地、火燒跡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和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規劃的宜林地。本次調查林地劃分標準如下:⑴有林地:附著有森林植被、郁閉度≥0.20林、竹林和人工矮化喬木林。①喬木林:由喬木〔不含因人工栽培而矮化的〕樹種組成的片林0.20,但已到達成林年限且生長穩定,80%以上人工起源的喬木林。2cm③人工矮化喬木林:因人工栽培矮化而形成的,沒有明顯主干或5m0.10~0.19⑶灌木林地:附著有灌木樹種,或因生境惡劣矮化成灌木型的喬木2cm30%以上的林地。包括國家特別規定灌木林地〔簡稱“國特灌”和其它灌木林地〔簡稱“其它灌”〕。武漢白滸山碧云寺景區改擴建工程使用林地現狀調查報告①國特灌:喬木分布〔垂直分布〕上限以上,或熱帶亞熱帶巖溶地區、干熱河谷等生態環境脆弱地帶,專為防護用途,且掩蓋度大于30%的灌木林地;以獲得經濟效益為目的進展經營的灌木經濟林。②其它灌:不屬于國特灌的其它灌木林地。⑷未成林地:未到達有林地或灌木林地標準但有成林期望的林地。⑸苗圃地:固定的林木和木本花卉育苗用地,不包括母樹林、種子園、采穗圃、種質基地等種子、種條生產用地以及種子加工、貯存等設施用地。⑹無立木林地:包括采伐跡地、火燒跡地和其它無立木林地。①3或自然更達不到中等等級的林地。3更或自然更達不到中等等級的林地。③其它無立木林地:造林更后,成林年限前達不到未成林地標準的造林地;造林更到達成林年限后,未到達有林地、灌木林地或疏林地標準的林地;已經整地但還未造林的林地。⑺宜林地: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規劃為林地的土地。包括以下三類:①宜林荒山荒地:未到達上述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地標準,規劃為林地的荒山、荒灘、荒溝、荒地等。②宜林沙荒地:未到達上述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11地標準,造林可成活,規劃為林地的固定或流淌沙地(丘)等。③其它宜林地: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規劃用于進展林業的其它土地。⑻林業關心生產用地:指直接為林業生產效勞的工程設施〔含配套設施〕用地和其它具有林地權屬證明的土地。林種依據《湖北省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操作細則》、《工程建設工程使用林地調查操作細則(其次版)》〔武漢市林業調查規劃設計院〕等相關規定劃分林種。⑴生態公益林①防護林:以發揮生態防護功能為主要目的的有林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②特種用途林:以保存物種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用于國防、森林旅游和科學試驗等為主要經營目的的有林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⑵商品林①用材林:以生產木材或竹材為主要目的的有林地和疏林地。②薪炭林:以生產熱能燃料為主要經營目的的有林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③經濟林:以生產油料、干鮮果品、工業原料、藥材及其它副特產品為主要經營目的的有林地和灌木林地。使用林地類型依據《國家林業局關于印發〈使用林地可行性報告編寫標準〉的武漢白滸山碧云寺景區改擴建工程使用林地現狀調查報告通知》〔國家林業局林資發[2023]237〕規定,將擬使用林地分為防護林地、特種用途林地、用材林地〔含采伐跡地〕、經濟林地〔含采伐跡地〕、薪炭林地〔含采伐跡地〕、苗圃地和其它林地。古樹名木100值和紀念意義以及重要科研價值的樹木。國家林業局全國古樹名木普查建檔技術規定古樹名木劃分標準為:500300~499100~299不受年齡限制。使用林地現狀調查結果擬使用林地位置擬建工程位于武漢市洪山區花山街,東經114°35′8“~114°36′38“,30°32′52“~30°33′20“之間。項涉及花山420231006003003013、420231006001001017、420231006001001008、420231006001001018、420231006001001021等5個小班〔林地落界小班號〕。涉林地調查小班圖》〔1:2023〕。武漢白滸山碧云寺景區改擴建工程使用林地現狀調查報告工程使用林地狀況使用林地面積113.2479hm2。其中:1.9239hm2,0.0635hm2,經1.0634hm2;1.9874hm2,國家特別規定灌木林地1.0634hm2,0.1971hm2;3.0118hm2,0.2361hm2;按權屬分:均為集體林地;0.8161hm2,1.0513hm2,刺槐0.1200hm2,1.0634hm2;1.8985hm2,0.6154hm2;按起2.9308hm2,0.1200hm2。林木蓄積122.31m3。其中:122.04m3,0.27m3;按森林122.04m3,0.27m3;按齡組分:幼30.58m3,91.73m3;122.06m3,自然0.25m3;33.92m3,88.14m3,0.25m3。武漢白滸山碧云寺景區改擴建工程使用林地現狀調查報告工程涉及重點林業工程類別狀況本工程擬使用林地不涉及林業重點工程。出材量及出材率狀況66.0%,自然林出材率56.3122.31m3,出材量為80.7m3,66.0%。其它狀況工程地塊涉及使用公益林狀況3.01180.122.8918林調減手續。工程擬使用林地保護規劃等級3.01180.2361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擬建工程地塊位于武鄂高速以北,長江以南,人為活動較為頻繁,不是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主要棲息地和活動范圍。經調查,地塊內及四周無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分布。古樹名木狀況50m武漢白滸山碧云寺景區改擴建工程使用林地現狀調查報告林業重點區域狀況擬建工程未涉及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小〕區、國有林場等林業重點區域。工程用地涉及山體保護規劃狀況依據《東湖技術開發區山體保護規劃〔2023〕》,該工程在準入工程范圍內。森林植被恢復費測算依據財政部國家林業局關于《森林植被恢復費征收使用治理暫行方法》〔財綜[2023]73〕其次章第六條規定,“森林植被恢復費征收標準依據不少于被占用或征用林地面積的森林植被所需的調查規劃設計、造林培育等費用核定。”測算標準各類型林地具體征收標準為:用材林林地、經濟林林地、薪炭林林地、苗圃地,每平方米收取648國家重點防護林和國家重點特種用途林地,每平方米收取10元,武漢白滸山碧云寺景區改擴建工程使用林地現狀調查報告本工程涉及的公益林均為國家公益林,保護等級為三級,參考此標準收取。32城市及城市規劃區林地森林植被恢復費可按上述標準兩倍征收。本工程使用林地按城市規劃區計取。測算結果52.789238.47800.762012.76080.7884綜合評價及結論工程使用林地的建設條件武漢白滸山碧云寺景區改擴建工程是武漢東湖技術開發區治理委員會核準的建設工程。武漢白滸山碧云寺景區工程是符合相關旅游規劃的生態旅游開發工程,可以使用II工程擬使用的國家公益林已按相關規定辦理了調減手續,工程地塊沒有涉及國家級、省級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風景名勝區,使用林地符合國家林業局制定的《建設工程使用林地審核審批治理方法》〔35〕。同時,工程地塊符合《東湖技術開發區山體保護規劃》,碧云寺景區開發工程在準入工程范圍內。武漢白滸山碧云寺景區改擴建工程使用林地現狀調查報告擬建工程選址與林業的關系工程選址與森林資源分布的關系工程地塊位于武漢東湖技術開發區托管的洪山區花山鎮東港村和白滸村。在規劃設計時引入了以保護生態環境為主的重要理念。自從武漢東湖技術開發區成立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