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山東省濰坊市輝渠中學2022年高二歷史期末試卷含解析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60分)1.把握歷史階段特征有助于學好歷史。右表反映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四個不同時期的階段特征。其中1927~1937年處應該填寫
1924~1927年:打倒列強,除軍閥1927—1937年:1937~1945年:團結抗戰,驅除倭寇1945~1949年:轉戰陜北,進京趕考A.
星火燎原,北上抗日
B.停止內戰,一致抗日C.堅持和平,民主建國
D.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參考答案:B2.被稱為“為資本主義世界的到來吹響了號角”和“水手之友”的發明分別是我國古代發明中的(
)A.印刷術、造紙術
B.火藥、指南針C.指南針、造紙術
D.火藥、印刷術參考答案:B3.1830年英國格雷政府上臺,開始對議會進行改革。其改革原則是盡可能保持現有的政治和社會制度,堅持選舉權依據財產標準而不是天賦人權。這種做法A.縮小了社會的貧富差距B.孤立了工人階級C.破壞了代議制度的原則D.壯大了舊貴族勢力參考答案:B材料“1830年”“堅持選舉權依據財產標準而不是天賦人權”反映了,工業革命使工業資產階級力量不斷壯大并逐漸掌握政權,工人階級無法實現參與政權的目的,同時也削弱了舊貴族的勢力,故B項正確,D項錯誤;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工業革命加大了社會貧富差距,故A項錯誤;C項不符合“改革原則是盡可能保持現有的政治和社會制度”,排除。點睛:解題的關鍵信息材料“1830年”“堅持選舉權依據財產標準而不是天賦人權”。4.王夫之說:“以天下論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依據此言論,可見其思想的進步性在于A.反對中央集權
B.主張“工商皆本”C.要求實現耕者有其田
D.反對君主專制獨裁的制度參考答案:D5.各國使用的世界地圖基本是兩種:一種是以太平洋為中心的世界地圖,亞洲一些國家,如中、日等使用的便是這種世界地圖;另一種是以大西洋為中心的世界地圖,西方和美洲國家都使用這種世界地圖。由此可見,地圖的繪制的差異體現了A.體現以“本國為中心”的價值取向B.完整表達環太平洋地區的地理關系的需要C.遵循了不切割或少切割陸地的繪圖原則D.“歐洲中心論”的歷史影響參考答案:A6.雅典民主政治的“黃金時期”是:A.梭倫改革時期
B.克里斯提尼改革時期
C.伯利克里統治前期
D.商鞅變法參考答案:C7.在資本主義國家興起和強大
的過程中,曾經直接推動戰爭
的政策措施是:
①普魯士“鐵血政策”②日本“大陸政策”③美國“門戶開放”政策④德國“施里芬計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參考答案:B8.“平均地權”“耕者有其田”的主張由孫中山最先提出,但在民主革命時期卓有成效付諸實施的是中國共產黨。這主要取決于后者(
)A.同情農民的疾苦
B.制定了可行的土地綱領
C.抑制貧富不均
D.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參考答案:B9.列強對中國的資本輸出“1894年估計約有l億多美元,到1914年時已增至9.6億多美元……這些投資有很大部分不是來自于國外的資本流入,而是由對中國的暴力掠奪轉化而成的。例如“庚子賠款”(即《辛丑條約》的賠款)有一部分就轉化為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企業投資”。依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判斷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列強對華資本輸出始于八國聯軍侵華戰爭B.甲午戰爭以后列強對華輸出資本增長迅速C.資本輸出基本來源于列強國內的剩余資本D.資本輸出為中國民族經濟發展注入了資金參考答案:B試題分析:材料中“1894年估計約有l億多美元,到1914年時已增至9.6億多美元”說明甲午戰爭之后列強對華資本輸出快速增長,盡管其資金來源主要是通過暴力掠奪的方式的實現但這并不影響其對華經濟侵略的收益,所以B項說法正確。列強進行資本輸出開始于鴉片戰爭后,故A項錯誤。投資有很大部分不是來自于國外的資本流入,而是由對中國的暴力掠奪轉化而成的,故C項錯誤。資本輸出阻礙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故D項錯誤。考點: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甲午中日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影響10.民國元年,南京臨時政府教育總長蔡元培主持制定《中學令》和《大學令》,取消“尊孔”條款,解除經科,強調要把中學和大學建成國民的學校。這反映出A.新文化運動動搖儒家思想統治地位B.追求民主成為時代主題C.科舉制度正式廢除D.尊孔復古逆流銷聲匿跡參考答案:B根據“要把中學和大學建成國民的學校”可知,民國政府重視國民教育,廢除維護封建專制制度儒家經典、取消“尊孔”,體現追求民主成為時代主題,故B正確;1915年開始新文化運動,民國元年是1912年,A時間不符合題意,排除;1905年廢除科舉制度,C時間不符合題意,排除;1915年袁世凱曾掀起尊孔復古逆流,故D錯誤。11.伽利略被認為是真正具有近代科學精神的第一人,主要是因為他
A.引發了近代自然科學的革命
B.推翻了天主教會舊的宇宙觀C.繼承和發展了哥白尼的思想
D.開創了從實驗中認識自然的方法
參考答案:D略12.亞里士多德說:“最為公正的政體,應該不偏于少數,不偏于多數,而以全邦公民利益為依歸。”這一原則在梭倫改革中突出地體現于A.頒布“解負令”B.實行財產等級制度C.鼓勵發展農工商業D.設立“四百人會議”參考答案:B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梭倫改革,旨在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實行財產等級制度,貴族因為特殊地位而擁有相當多的財產,其社會政治地位自然比較高,這對貴族有利;同時,財產等級制度打破了原來的出身等級制度,平民可以通過辛勤勞動而積累較多的財產,從而提高自身的地位。雖然財產等級制仍然不平等,但是達到了梭倫的目的:既提高平民地位,又保證貴族利益,B正確。ACD均與題干主旨不相符,排除。故選B。考點:古代希臘、羅馬·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13.法國托克維爾在《論美國的民主》一書中認為:美國聯邦制是“為了把因國家之大而產生的好處和因國家之小而產生的好處結合起來”。對作者觀點理解最全面的是(
)A.聯邦制加強中央政府權力
B.地方各州自治權不斷增強C.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結合
D.三權分立實現了分權制衡參考答案:C聯邦制加強中央政府權力只是作者觀點的一個側面,他也強調“國家之小”,故A錯誤;美國各州有一定的自治權,但材料未體現“增強”,故B錯誤;聯邦制體現了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的結合,故C正確;材料中未出現三權分立與制衡的信息,故D錯誤。14.“基督教的理想是擴張的凝結劑,使各種各樣世俗的要求罩上神圣的光圈,不管是到東方來的達·伽馬還是到西方去的哥倫布,都是把宗教目標和現實目標糅合在一起,無法區分。”這表明新航路開辟中A.宗教狂熱成為探險家的精神動力B.教皇發揮了組織作用 C.傳播基督教是探險家的主要目的D.教會蛻變成殖民機構參考答案:A新航路開辟。本題考查學生解讀史料獲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基督教的理想是擴張的凝結劑”“宗教目標和現實目標揉合在一起,無法區分”說明新航路開辟是由于宗教狂熱傳播基督教的動力所在,故本題選擇A。15.對一戰后美國經濟表述不正確是(
)A、戰后美國為世界上最大債權國
B、戰后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資本輸出國C、戰后美國成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D、戰后美國成為世界霸主參考答案:D16.有學者認為:(這一時期)文藝淡化了社會實用的功利色彩,更加關注文藝的自身規律和創作技巧,出現了為文藝而文藝的文藝思潮,出現了第一批專門探討文藝問題的著述,是繼先秦以來中國文藝發展的第二個轉折時期。據這位學者的觀點分析,這一時期應該是A.秦漢時期
B.魏晉南北朝時期
C.隋唐時期
D.明清時期參考答案:B17.據不完全統計,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37年中,先后爆發87次戰爭。其間,29次在亞洲,26次在中近東和北非,17次在中、南部非洲,10次在中南美洲,5次在歐洲。對此認識正確的是A.戰爭爆發與民主化程度有必然的聯系B.小國間的矛盾是引發戰爭的主要原因C.戰爭造就更多亞非拉民族國家獨立D.國際政治格局一定程度影響戰爭分布參考答案:D“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37年”,指1945年到1982年,當時處于冷戰和美蘇爭霸時期,美蘇在歐洲的對峙呈現僵局,相對戰爭較少,美蘇加緊對亞非拉的爭奪,導致亞非拉戰爭較多,這說明國際政治格局的變化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戰爭的分布,故D正確;戰爭的爆發與民主化程度并沒有必然聯系,故A錯誤;當時引發戰爭的主要原因是大國爭霸,故B錯誤;戰爭與亞非拉民族國家的獨立之間沒有因果關系,故C錯誤。故選D。18.美國漢學家芮瑪麗在評價近代一事件時說:“不但一個王朝,而且一個文明看來已經崩潰了,但由于十九世紀六十年代的一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它們終于死里求生,再延續了六十年。”這一事件是()A.洋務運動 B.百日維新 C.預備立憲 D.清末新政參考答案:考點:洋務運動.解析:本題考查洋務運動.考查洋務運動的目的和影響.考查學生抓住關鍵信息、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對洋務運動相關知識的掌握.解答:抓住題干時間“十九世紀六十年代”,洋務運動發生于19世紀60﹣90年代,主張學習西方先進技術,實現富國強兵,以維護清朝的統治,符合題意,故A項正確.百日維新發生在1898年,與題干時間不符,故B項錯誤.預備立憲、清末新政均發生在20世紀初,與題干時間不符,故C項錯誤.故選A.19.西漢時期,太學開設并講解《易經》《詩經》《尚書》《禮記》《公羊傳》《谷梁傳》《左傳》《周官》《爾雅》等課程。這反映出儒學教育A.課程設置多樣化B.由精英化走向世俗化C.向社會下層擴展D.逐步官方化和制度化參考答案:D試題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漢代儒學,旨在考查正確解讀材料的能力。西漢時期,儒學思想逐漸成為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通過政府官辦學校著書講授儒學,使儒學逐漸官方化和制度化,符合題意的是D項,A項錯誤;B項中的“世俗化”在題干中不能體現;C項中“向社會下層擴展”不符合題意。20.普羅塔拉說:你可以拒絕你不喜歡的職業,但是在人類社會中,不允許任何人拒絕德行,拒絕了德行就是拒絕人性;這種德行并非天生的或自然而然擁有的,而是通過學習和接受教育獲得的。這種理念A.抨擊了雅典的民主政治體制B.沖擊了傳統貴族的價值取向C.凸顯了個人主義的思想傾向D.擺脫了封建神學的精神桎梏參考答案:B【詳解】從普羅塔戈拉強調人性和德性,重視學習和教育對人性和德性的重要性,否定天生的德性,結合所學可知,B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教育學習對于個人的作用,沒有抨擊民主政治,A項錯誤;材料分析教育學習對個人的重要性,而不是個人主義傾向,C項錯誤;普羅塔戈拉代表的是奴隸主階級的人文精神,當時還沒有形成“封建神學的精神桎梏”,D項錯誤。21.1793年初,法國國王路易十六在革命高潮中被送上斷頭臺。與這一事件相聯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從此法國廢除了君主制
B.這一事件標志法國大革命結束C.這一事件為拿破侖上臺創造了條件
D.君主制的幽靈并未因此在法國消失參考答案:D解析:在法國大革命期間雖然國王路易十六被送上斷頭臺,但是由于人們思想保守,君主制的幽靈并未因此在法國消失:1804年拿破侖稱帝,1814年波旁王朝復辟,1852年第二帝國建立都說明了這一問題。也可以用排除法,A項不符合近代法國的歷史實際,B項是以1794年“熱月政變”為標志,C項是1795年以來的法國督政府軟弱無能(具體事件是1799年的“霧月政變”),ABC三項都可排除。思路點撥:本題考查法國大革命。在法國大革命期間雖然國王路易十六被送上斷頭臺,但是由于人們思想的保守,君主制的幽靈并未因此在法國消失。22.梁啟超先生在二十世紀初曾著有《中國史敘論》,將中國歷史分為“中國之中國”、“亞洲之中國”和“世界之中國”三個階段。其中第三階段最適合于(
)A.明清時期的中國
B.1840年鴉片戰爭后的中國C.兩千年封建專制制度下的中國
D.中華民國成立后的中國
參考答案:B略23.“明清之際思想批判的實質是儒家思想在新的歷史條件的活躍,他們使儒家思想更趨實事求是,與國計民生靠得更近。”這里“新的歷史條件”是指①近代科學的傳入
②新的生產因素和生產關系的萌芽③思想界因循守舊、陳腐不化
④王朝統治的專制腐敗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參考答案:A24.1904年爆發的日俄戰爭對當時中國國內的“立憲”,“專制”之爭產生了很大影響,立憲派和主張君主專制的人對戰爭結局抱有不同期望,立憲派普遍希望A.日敗俄勝
B.日俄俱敗
C.日勝俄敗
D.日俄休戰參考答案:C25.培根指出:“印刷術、火藥、指南針曾改變了整個世界,變化如此之大,以致沒有一個帝國,沒有一個教派,沒有一個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這三種發明在人類事業中產生更大的力量和影響。”這里所說的“影響”主要是指A.促進了歐洲社會制度的轉型
B.奠定了中國古代文明古國的地位C.推動了歐洲工業革命的發展
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絕的狀態參考答案:A26.孔子“有教無類”思想的進步性,主要體現在A、擴大了教育對象的范圍
B、協調了人際關系C、打破了“學在官府”的壟斷
D、宏揚了優秀民族文化參考答案:C27.2017年,“高鐵、支付寶、共享單車和網購”被來自“一帶一路”沿線20國青年評選為中國的“新四大發明”。中國“新四大發明”的出現說明我國A.改變了不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B.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成效有限C.背離了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方向D.科技創新提升經濟發展影響力參考答案:D【詳解】當今國際經濟秩序依然不合理,排除A;材料說明大數據背景下市場經濟發展的廣闊空間,排除B;材料中的現象是經濟全球化的產物,排除C;“高鐵,支付寶,共享單車和網購”都屬于新科技背景下的產物,說明新時期我國科技創新提升了經濟發展的影響力,故選D。28.周天子掌有統治天下的權力,分封諸侯;諸侯掌有統治封國的權力,又分封卿大夫;卿大夫掌有統治封邑的權力,又分封士。天子、諸侯與卿大夫的繼承辦法以及宗人之間的關系,周人有一套制度加以規范。對該制度評述不正確的是A.該制度強化了西周的中央集權
B.該制度以嫡長子繼承制度為內核C.該制度保障了貴族權力的壟斷
D.該制度體現了宗統與君統的合一參考答案:A29.有學者認為,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才是他一生思想和事業的真正轉折點,也是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真正轉折點。這主要是因為“南方談話”A.確立了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B.明確了政治體制改革的方向C.解決了困擾改革進程的路線問題D.總結了前一階段改革開放的成就參考答案:C1992年的“南方談話”確立了“計劃經濟不是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可以有計劃;市場經濟不是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可以有市場”的論斷,從而明確了社會主義改革的路線問題,故C項正確;十四大確立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故A項錯誤;“南方談話”沒有涉及我國政治體制改革的目標,故B項錯誤;“南方談話”也沒有總結前一階段改革開放的成就,故D項錯誤。30.一個時代的士人所共有的價值取向和精神狀態即為“士風”。唐朝前期,士人常思濟蒼生、安社稷,參政熱情空前高漲,反映出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促使這種“士風”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商品經濟發展B、庶族士人崛起C、三省六部推行
D、內憂外患頻仍參考答案:B考查唐朝的社會狀況。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唐朝前期,政治清明,科舉制不斷發展,庶族士人的不斷發展壯大,導致士人參政熱情不斷高漲,從而推動了唐朝“士風”的形成。故應選B。二、非選擇題(共40分)3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20分)材料一
漢武帝幾乎和秦始皇一樣信奉法家思想,不過據說在其統治時期他實行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其實儒家思想取得勝利是一個緩慢的過程……與其說儒家思想征服了漢代學者,不如講是漢代學者改造了儒家思想。——費正清《中國:傳統與變遷》(1)根據所學知識,概括指出秦始皇信奉法家思想的主要措施。漢武帝時儒家思想取得勝利有何影響?(8分)材料二
朱熹強調,“仁”是人的愛心及一切道德價值的終極源泉,仁者必然無私無畏,大智大勇,襟懷磊落,仁民愛物;仁者境界與佛老境界的最大不同,就是在于強調……應有強烈的社會責任心。……儒家干預政治的關鍵,就是要設法“正君心”,因為只有君心得正,才能正綱常、正百官,而后國治、天下平。——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歷史》(人民版必修3)(2)請依據材料二談談宋代儒學的發展所起到的積極作用。(6分)材料三
17—18世紀,中國古代的主要經典和儒家學說,通過傳教士的介紹、研究,在歐洲知識界和上層社會得到了流傳和宣揚,成為伏爾泰等啟蒙運動者汲取精神力量的源泉。……中國歷史上傳統的仁君統治和大一統的思想,更是主張開明君主專制的啟蒙思想家反對歐洲王權所追求的社會楷模。……(啟蒙思想家)霍爾巴赫說:“中國是世界上唯一的將政治和倫理道德相結合的國家。”——摘編自沈福偉《中西文化交流史》材料四
我們的傳教士們告訴我們,那個幅員廣漠的中華帝國的政體是可稱贊的,它的政體的原則是畏懼、榮譽和品德兼而有之。……在那個地方的一切歷史里,是連一段表現自由精神的記錄都不可能找到的。那里,除了極端的奴役而外,我們將永遠看不見任何其他東西。……?因此,中國是一個專制的國家。它的原則是恐怖。——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3)根據材料三、四,指出西方啟蒙思想家了解中國的主要來源。啟蒙思想家霍爾巴赫和孟德斯鳩對古代中國的認識有何不同?這種不同對啟蒙運動產生了怎樣的影響?(6分)參考答案:(1)措施: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皇帝制、郡縣制、三公九卿);焚書坑儒;嚴刑峻法等。(2分,每點1分,答出2點即可,言之有理也可得分)影響:結束了各派學術思想平等競爭的局面,遏制了學術思想的自由發展;儒家思想上升為統治思想;儒學教育官方化、制度化,推動了儒學的傳播與發展;儒學地位上升,推動了中國的民族歷史文化的進步。(6分,每點2分,答出三點即可)(2)作用:材料二認為“仁”是一切道德價值的本原,應有強烈的社會責任心,突出了道德和自我約束的力量,有利于塑造中華民族性格;主張“正君心”,有利于穩定社會秩序和社會和諧。(6分)(3)中國古代的主要經典;傳教士的介紹、研究。(2分)不同:霍爾巴赫認為中國是世界上唯一的將政治和倫理道德相結合的國家;孟德斯鳩認為中國是一個專制的國家。(2分)影響:伏爾泰等啟蒙運動者主張開明君主專制;孟德斯鳩提出“三權分立”學說。(2分)試題分析:(2)本題主要考察的是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主要考查對宋明理學的分析與認識。回答時注意結合所學及材料“‘仁’是人的愛心及一切道德價值的終極源泉,仁者必然無私無畏,大智大勇,襟懷磊落,仁民愛物;仁者境界與佛老境界的最大不同??應有強烈的社會責任心。儒家干預政治的關鍵,就是要設法‘正君心’,因為只有君心得正,才能正綱常、正百官,而后國治、天下平。”進行分析歸納總結。(3)第一小問來源,據材料三“17—18世紀,中國古代的主要經典和儒家學說,通過傳教士的介紹、研究”說明其來源主要是古代經典和傳教士的介紹、研究;第二小問不同,霍爾巴赫主要是肯定,認為中國是世界上唯一的將政治和倫理道德相結合的國家,孟德斯鳩主要是否定,認為中國是一個專制的國家;第三小問影響,可以從兩位啟蒙思想家的思想內容歸納。考點: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漢代儒學·影響;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宋明理學·意義;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啟蒙運動·孟德斯鳩32.人文主義在西方思想發展進程中具有重要地位。閱讀下列材料,請回答問題:材料一、希臘人文主義體現出一種“重人”的思想,這一時期的思想家們將哲學追求集中在認識人自己這一命題上,要認識自己,人必須有知識才能達到真善美,強調對單一個體進行的理性思考,認為人可以通過知識的教化而與自然區別開來。——《中華文體庫》材料二、人文主義小說《巨人傳》描寫道,1533年時人們都相信,存在著一千年的精神黑暗。相繼而來的將不會是新生,而是真理的重新恢復。材料三、文藝復興時期,人們對文學、藝術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極為歡欣。他們認為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開花落那樣,只是周而復始的重復。——保羅·富爾《文藝復興》材料四、“我們從兩個角度來審視啟蒙運動。一方面,啟蒙運動的開創者和追隨者對他們所繼承的那個世界提出了廣泛的批判;另一方面,啟蒙運動的倡導者試圖為更為清晰可靠的理解這些問題奠定充分基礎。總之,啟蒙運動乃是在批判與創新的大破大立之中展開。”——《啟蒙運動百科全書》材料五、參考書目請回答:(1)根據材料一,概括古希臘人文主義的特點,指出其產生的政治根源。(2)對文藝復興的評價,材料二與材料三存在哪兩種不同的觀點?你如何理解這兩種觀點的內涵?(3)結合所學知識,如何理解材料四中“啟蒙運動乃是在批判與創新的大破大立之中展開”。(4)如果要對啟蒙運動作進一步的研究,在材料五所列書目中你傾向于選擇哪一部?說明你的理由。參考答案:考點:古希臘的民主政治啟蒙運動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6558764
答案:(1)特點:①重視人的價值;②強調知識的作用;③崇尚道德;④尊崇理性。根源:古希臘民主政治的不斷發展。(2)觀點:①材料二認為文藝復興是“真理的重新恢復”②材料三認為文藝復興是“精神的新生”。內涵:①前者認為文藝復興是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的復興②后者認為文藝復興是資產階級文化興起。(3)破:批判專制主義和教權主義(或封建專制統治和天主教精神統治)。立:①追求政治民主、權利平等和個人自由②提出關于理性王國的構想(如君主立憲制、三權分立等)。(4)選《中國近代思想史論》理由:啟蒙思想是近代中國先進思想的理論來源;選《文藝復興史綱》理由:啟蒙運動是對文藝復興的繼承和發展;選《法國革命史》理由:啟蒙運動為法國大革命作了思想準備。
解析:本題考查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古希臘的民主政治及啟蒙運動等知識點,旨在考查學生解讀信息,調動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第(1)問,第一小問,古希臘的人文主義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從信息到智慧醫療行業創新服務轉型之路
- 體育品牌與挪威風情相結合的設計探討
- 《黃金投資優勢》課件
- 《分析與減少實驗誤差》課件
- 創新驅動下的電子病歷與健康檔案管理模式研究
- 《水滸傳》讀書心得體會模版
- 加密時代的藝術市場變革與機遇
- 醫學科研數據保護與共享的平衡策略
- 醫學教育中加強醫德教育的措施探討
- 辦公自動化中如何利用區塊鏈優化采購和供應流程
- 2024年江蘇省泰州市泰興市中考一模物理試卷(含答案解析)
- 培訓機構學校:教師管理手冊
- HG∕T 4335.3-2012 酸類物質泄漏的處理處置方法 第3部分:硝酸
- GB/T 44260-2024虛擬電廠資源配置與評估技術規范
- 酒店自帶食品免責協議書
- JBT 14543-2024 無刷穩速直流電動機技術規范(正式版)
- 2024年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建華區九年級中考三模數學試卷
- 中藥化學試題及答案
- 公路消防知識培訓內容
- 2024年一級建造師之一建港口與航道工程實務題庫(培優)
- 園林植物識別-草本花卉的識別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