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旅游導論_第1頁
第一章 旅游導論_第2頁
第一章 旅游導論_第3頁
第一章 旅游導論_第4頁
第一章 旅游導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旅游學概論

本章體系結構體系結構第一節旅游的概念、性質與特點第二節旅游產生的基本因素第三節旅游的發展歷史第1章旅游導論第一節旅游的概念、性質與特點一、旅游的概念與類型(一)旅游的基本概念(二)旅游活動的類型二、旅游的性質三、旅游的特點一、旅游的概念與類型(一)旅游的基本概念“旅游一詞是有問題的,因為它是在日常話語中被普遍使用的,正因為如此,這一名詞是經常被隨意地和不準確使用,也因此包含了諸多的含義”

——英國學者(JohnTribe,1997)

討論:在我們的日常話語中,旅游是什么呢?西方各國最流行的旅游教科書、政府智囊機構的專業報告、世界旅游組織官方文件、行業協會、國際性旅游學術團體研究成果中“旅游”定義瀏覽:1、奧地利學者施拉德(H.V.Schllard,1910)認為,旅游是外國或外地人口進入非定居地并在其逗留和移動所引起的經濟活動的總和。2、德國學者格呂克斯曼(R.Glucksmann,1935)認為,旅游是在旅居地短時間旅居的外來者與當地人之間的各種關系的總和。、、、、、、旅游是一種與人際關系和人類交流相聯系的社會現象。3、瑞士學者亨齊克和克拉普夫(W.Hunziker&K.Krapf,1942)認為,旅游是非定居的旅行和短暫停留而引起的一切現象和關系的總和。這種旅行和逗留不會導致長期居住或從事任何賺錢活動。1970年代這一定義被旅游科學專家國際聯合會(IASET)采納,故又稱為“艾斯特”定義。4、世界旅游組織(WTO,1991)的旅游定義是,一個人旅行到一個其慣常居住環境以外的地方逗留不超過一定限度的時間的活動,這種旅行的主要目的是在到訪地從事某種不獲得報酬的活動。從對國際上較為流行和較有代表性的幾種“旅游”定義的分析中,我們可以大致了解到旅游概念的幾個本質特征:

第一:旅游是人的空間位置的移動(與一般貨物貿易物的移動有很大不同),這種移動是暫時的,這是旅游消費區別于其他消費活動的一個顯著特征;第二,旅游可以有一個或多個動機,但我們一般認為旅游的動機與游憩(或康樂)有關,當然也可能包括了商務、教育、健康或宗教等因素,這一切構成了旅游基礎。第三,旅游活動需要一定的交通基礎設施、住宿、營銷系統、游憩(或康樂)和景區服務的支持,這一切構成了旅游產業基礎。第四,旅游不僅僅是游客個人的一種休閑和游憩(或康樂)的消費方式。從空間上看,旅游不僅僅是客源地向目的地單向的人員流動,而是由客源地、通道和目的地構成的一個完整的空間系統。第五,旅游整體的空間系統,不僅是一個經濟系統,更是一個文化系統和社會系統,這是旅游目的地系統存在的理論基礎。在對現有旅游定義(或概念)進行解構、重構之后,張凌云提出:“旅游是人們一種短暫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狀態,是人們對于慣常的生活和工作環境,或熟悉的人地關系和人際關系的異化體驗。”簡單地說,旅游就是人們對于非慣常環境(UnusualEnvironment)的體驗和生活方式。總結:(二)旅游活動的類型旅游專列參觀“哈里斯堡‘好時巧克力世界’二、旅游的性質三、旅游的特點旅游的綜合性旅游的異地性旅游的流動性旅游的地理集中性旅游的季節性第二節旅游產生的基本因素一旅游產生的經濟因素二旅游產生的社會文化因素三旅游產生的其他因素一旅游產生的經濟因素(一)社會分工的產生(二)商品交換行為的產生與發展(三)國家及地區經濟的發展與繁榮(四)公眾高層次生活需求的出現二旅游產生的社會文化因素(一)社會環境的穩定(二)地區差異性的存在(三)生活方式、觀念的變換三旅游產生的其他因素(一)政治因素昭君出塞文成公主進藏(二)宗教因素第三節旅游的發展歷史一古代旅行二世界近代旅游的興起和發展三世界現代旅游的迅速發展四我國近現代旅游的發展一古代旅行(一)奴隸社會旅行的發展(二)封建社會旅行的發展出使旅游以漢代張騫出使西域和明代鄭和七下西洋為最著名。公元前139年,張騫率領100多人出使西域,歷十三年才返抵長安。公元前119年,張騫再次率眾300人出使西域,最遠到達伊朗、印度等地。他的兩次西行,打開了長安通往西域(中亞、西亞)的道路,使中國的絲綢、陶瓷等手工產品運往西方,西方的土特產運往中國。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絲綢之路”。明朝鄭和于永樂3年開始,率領62艘大船27000多人,先后七次遠洋出航。經歷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我國歷史上涉程最遠,歷時最長的航海家。

文人旅游

古來文人士大夫因為對現實不滿或懷才不遇,便寄情于山水。如魏、晉間的稽康、阮籍等人,東晉、南朝間的陶淵明,南朝的謝靈運等,都是寄情于山水的著名詩人。到了唐、宋時代,這種漫游旅行就更為興盛。如李白、杜甫、柳宗元、蘇東坡、歐陽修、陸游等,都是漫游類型的著名詩人,許多千古絕唱都是在漫游中寫成的。

宗教旅游

最著名的是玄奘西游和鑒真東渡。玄奘(公元602~664年)以堅韌的毅力,穿越大沙漠,翻越高山,到達中亞南部和阿富汗北部地區,而后到達天竺。他在印度學習講經17年,回國后譯出經論600余部1335卷,寫成了《大唐西域記》。唐玄宗天寶元年(公元742年),鑒真應日僧的邀請,五次東渡,雙目失明,第六次終于成功。他把佛教的律宗帶到日本,后在奈良建筑了唐招提寺,現在成了中日兩國人民友好往來的象征。考察旅游

孔子周游列國,其言論后來由弟子們輯錄成《論語》。漢代的司馬遷從青年時期起就開始漫游大江南北。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從二十二歲起,先后在外考察30多年,遍游全國名山大川,考察了16個省區的山水,糾正了過去對長江源頭的錯誤說法,尤其是對巖溶地貌的考察研究,至今仍有很大的科學價值。他寫的《徐霞客游記》共20卷,被譽為古今游記第一杰作。最突出的科學考察有明代大醫學家李時珍,他為編寫《本草綱目》,到各地采訪調查,搜集標本,把握第一手材料。帝王旅游

西周的周穆王是我國最早有記載的帝王旅行家。他是個極愛旅游的人,他走遍了西北、華北等許多地區,傳說他在天山的瑤池(今天池)和西王母見面宴樂,有人認為他到過波斯(今伊朗)。秦始皇曾率文武百官五次出巡,周游全國,南至洞庭,北到碣石,東到芝罘、蓬萊,最后在第五次巡游中死去。漢武帝也曾游歷碣石、泰山等全國名山大川。隋煬帝修大運河巡游江南,乾隆皇帝游東南,其勢最盛。二世界近代旅游的興起和發展首先,由于產業革命加速了城市化的進程,使人們工作和生活的重心從農業轉移到工業城市。這‘變化使人們逃避節奏緊張的城市生活和擁擠嘈雜的生環境而產生返回自由、寧的大自然中去的愿望成為可能。其次,產業革命改變了人們的工作性質,而開始從事枯燥、機械性工業勞動,..導航這促使人們產生了強烈的假日要求。再次,蒸汽技術在交通運輸中的應用,使近代旅游業迅速發展起來托馬斯·庫克(ThomasCook,1808年11月22日—1892年7月18日),英國旅行商,出生于英格蘭的墨爾本鎮,是現代旅游的創始人,也是第一個組織團隊旅游的人。庫克組織了歐洲范圍內的自助游,向自助旅行的游客提供旅游幫助和酒店住宿服務。19世紀中期,托馬斯·庫克創辦了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托馬斯·庫克旅行社(即:通濟隆旅行社),標志著近代旅游業的誕生。19世紀下半葉,在托馬斯·庫克本人的倡導和其成功的旅游業務的鼓舞下,首先在歐洲成立了一些類似于旅行社的組織,使旅游業成為世界上一項較為廣泛的經濟活動。1841年7月日,英國人托馬斯庫克包租了一列火車,運送了570人從來斯特前往拉夫巴勒參加禁酒大會,往返行程22英里,團體收費每人一先令,免費提供帶火腿肉的午餐及小吃,還有一個唱贊美詩的樂隊跟隨,成為公認近代旅游的開端。在這次旅游活動中,庫克自始至終隨團陪同照顧,可以說是現代旅行社陪同的最早體現。1845年,庫克又組織了350人從來斯特到利物浦的包價旅游,包括火車票、住宿費和途中游覽卡那封城堡和斯偌登山的費用。為組織好這次旅游,庫克給每個人分發了導游資料。這次旅游也是庫克親自帶隊。自1855年,庫克組織了一系列的旅游團并提供全程導游。到1864年,經托馬斯庫克組織的參加旅游的人數已累計達100多萬,他的名字也成了旅游的代名詞在歐美地區家喻戶曉。后來歐洲及北美諸國和日本紛紜仿效庫克組織旅游活動的成功模式,先后組織了旅行社或類似的旅游組織,招募陪同或導游,帶團在國內參觀游覽。這樣,在世界上逐步形成了導游隊伍。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大規模的群眾性旅游活動崛起得到發展,使導游隊伍迅速擴大。到目前,幾乎世界各都有一大批數量不等的專職和兼職導游隊伍。由此可見,專業導游隊伍是在旅行社產生后之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三世界現代旅游的迅速發展(一)世界現代旅游的迅速發展的因素

1.現代化交通工具在旅游業的應用為現代旅游發展提供了必要條件

2.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閑暇時間的增加,促使人們生活理念與生活方式發生變化

3.信息技術的發展,促使人們更加關注身外信息,刺激了旅游活動4.國家和區域政府對旅游業的支持,推動現代旅游的進展(二)世界現代旅游發展的特征1普及性2全球性3旅游的持續性4方式多樣化四我國近現代旅游的發展(一)我國近代旅游的發展(二)我國現代旅游的發展中國由于1840年鴉片戰爭而受列強瓜分,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近代旅游業基本處于停滯狀態,而在這個階段西方旅游業正處于重大發展期。(一)西方的大眾旅游時代逐漸形成19世紀是歐美資本主義制度確立,并隨著產業革命蓬勃開展,整個社會經濟處于顯著發展的時期。蒸汽機和鐵路在那時迅速地發展起來。隨著社會化機器大生產的發展,城市人口迅速增加,人們在時間和經濟上逐漸寬裕起來,旅游人數也隨之迅速增長。1845年,英國人托馬斯·庫克創立的第一個商業性的旅行社應運而生,成為近代旅游業誕生的標志。旅游服務形成一個獨立行業,旅游活動正轉變為一種大眾參與的社會活動,西方旅游事業進入重大發展時期。(二)處于停滯狀態的中國近代旅游1840年以后,連年戰亂,百業凋零,中國人民處于饑寒交迫的貧困境地,根本談不勺參與旅游,所以直至新中國成立前的100余年內,我國的近代旅游瀕臨停滯的狀態,僅在沿海各租界區鄰近,有少量專供軍閥、官僚、外國冒險家們避暑、娛樂的風景點,如青島、廬山、杭州、莫干山等。,除此之外。一些供人觀瞻的革命遺址成為現代旅游史上的重要的旅游資源。如:抗英的三元里,南京太平天國紀念館、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中山紀念堂、中山陵、中共一大會址、“八一”南昌起義總指揮部舊址、井崗山、遵義、延安、西安事變發難地、東北烈士紀念館、盧溝橋、平型關、臺兒莊,還有湘潭韶山沖,重慶紅巖村,海南慶齡故居,紹興魯迅故居,廈門陳嘉庚紀念堂等。中國近代旅游時期第一個旅行社,便是成立于1923年的上海商業儲備銀行所附設的旅行部,至1927年改為中國旅行社;比西方的旅游業整整晚了80年,而且業務很少,不過存在幾年。新中國成立后,我國旅游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取得了巨大發展,其中也經過曲折反復。大致經歷以下四個階段。1.籌建階段。1951年福建泉州成立了華僑服務社。1954年成立了中國國際旅行社。業務性質純屬外事接待,為外賓提供方便。所以歸外事部門領導,同時辦理國際聯運,其實沒有真正的旅游業務。這個階段可以劃到1955年底。2.初步發展階段。1956年海外華僑、港澳同胞回國探親旅行的人數日益增多,全國各主要城市相繼成立華僑旅行服務社。隨著國際形勢的發展,我國外交活動順利開展,1956年、1957年中國國際旅行社先后與原蘇聯、東歐、蒙古各國以及23個賢本主義國家的旅游機構建立了業務聯系,開始接待自費的外國旅游者。在前期,如1957年,原蘇聯、東歐各國的旅游者占總數95%,直到6O年代中期,如1965年,才轉變為西方游客為主,占總數80%以上,然而每年外國旅游者入境總數僅在4—5千人。其問1964年中國旅行游覽事業管理局成立。中法建交、中巴通航,促成客源構成變化。由于單純強調政治作用,不重視經濟效益,當時的旅游業是虧本經營。3,旅游業處于停頓階段。1966—1976年期間,國內政局動蕩,經濟遭到嚴重破壞,社會治安混亂,所以旅游人數連年銳減,各地旅游機構也均受沖擊。1972年中美公報發表,同年中日建交,來自美國、日本的游客隨之增加。同時,由于國家規定加入外國國籍華人,不再保留中國國籍,外籍華人游客也隨之增多。為適應這種形勢,1974年各地華僑旅行服務社改名為中國旅行社,以承擔外籍華人旅游接待工作。顯然,這10年盡管旅游局還表面維持,也承擔了少量接待任務,但旅游業基本處于停滯狀態。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