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G4礦井火災束管監測系統-2014-7-25_第1頁
JSG4礦井火災束管監測系統-2014-7-25_第2頁
JSG4礦井火災束管監測系統-2014-7-25_第3頁
JSG4礦井火災束管監測系統-2014-7-25_第4頁
JSG4礦井火災束管監測系統-2014-7-25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JSG4礦井火災束管

監測系統

ZCHY2013.03ZCHY

TRAINING

AUTHORITYCopyright2011.

WWW.ZC-MA.COM.一、系統概況二、系統組成三、系統主要技術指標四、系統功能特點五、系統軟件六、系統實施七、系統操作規程八、系統使用及維護九、系統常見故障及檢查方法與安裝方案示意圖

目錄Copyright2011.

WWW.ZC-MA.COM.一.系統概述煤礦井下出現的氣體主要有:氧氣(O2),氮氣(N2),二氧化碳(CO2),甲烷(CH4),一氧化碳(CO),乙烷等烷烴氣體,乙烯等烯烴氣體,乙炔(C2H2),氫氣(H2),二氧化硫(SO2),硫化氫(H2S),二氧化氮(NO2),氨氣(NH3),氯化氫(HCL)等。這些氣體的來源主要有兩個:一是煤本身在成煤過程中生成的,隨著開采的進行涌入開采空間;二是煤以及其它生產材料氧化自燃或在火災時期燃燒生成的。Copyright2011.

WWW.ZC-MA.COM.為了保障井下安全生產的順利進行,必須監測這些氣體的濃度和生成量的變化,一方面,為工作場所提供符合健康要求的空氣供給;另一方面,發現井下與生產相關場所的災害征兆,監測井下災害的發展變化,為礦井災害預防和控制提供基礎。Copyright2011.

WWW.ZC-MA.COM.該系統主要引用的標準為《MT/T757-1997煤礦自然發火束管監測系統通用技術條件》和《AQ6201-2006煤礦安全監控系統通用技術要求》等。其中《MT/T757-1997煤礦自然發火束管監測系統通用技術條件》4.1.3條(系統氣體測定范圍與測定原理規定)中規定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應采用紅外吸收原理,氧氣應采用電化學或熱磁原理。當前煤礦氣體的檢測分析方法主要有:1)人工取樣分析:即通過人工到達需要測定的地點,使用氣體采樣器具,如球膽等,采取氣樣,然后帶到地面使用色譜儀等進行分析。該方法的特點是:測點設置靈活,可以取得工作人員可以到達的任何地點,并根據實際的需要及時改變。但是缺點主要有:測定數據不連續、取樣數量有限,費工費時;救災時或正常生產時期人員難以到達取樣的地點(如密閉內)無法取樣測定。該系統主要引用的標準為《MT/T757-1997煤礦自然發火束管監測系統通用技術條件》和《AQ6201-2006煤礦安全監控系統通用技術要求》等。其中《MT/T757-1997煤礦自然發火束管監測系統通用技術條件》4.1.3條(系統氣體測定范圍與測定原理規定)中規定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應采用紅外吸收原理,氧氣應采用電化學或熱磁原理。2)現場測定:在需要進行測定的地點,使用氣體監測管、便攜式氣體檢測儀、光干涉氣體測定儀的儀表測定井下氣體的濃度。這種方法被廣泛用于煤礦井下的日常檢查和保障工作人員所處環境的安全,例如:便攜式瓦斯測定儀等。它具有的優點是:便捷、快速,地點靈活,測定后可以記錄數據,因此測定的量較大。缺點是:不能連續進行,危險環境難以測量,測量的精度和測量氣體的種類、儀器使用的環境均受限制。該系統主要引用的標準為《MT/T757-1997煤礦自然發火束管監測系統通用技術條件》和《AQ6201-2006煤礦安全監控系統通用技術要求》等。其中《MT/T757-1997煤礦自然發火束管監測系統通用技術條件》4.1.3條(系統氣體測定范圍與測定原理規定)中規定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應采用紅外吸收原理,氧氣應采用電化學或熱磁原理。3)監測系統檢測:在需要測定的地點,設置傳感器,通過信號轉換,將監測的結果電信號傳送到地面進行處理。這種測定方法是煤礦監測系統的基本工作原理,它可以實現井下氣體的快速連續定點監測,并可以設置其它傳感器對風流溫度、煙霧濃度、風流速度以及電氣設備的狀態進行監測。但是,這種測定方法測定的氣體種類有限,精度不高,測定范圍受限(如:瓦斯只能測到0-4%),測定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空間、溫度),探頭處于井下惡劣環境中,易受損壞,采空區無法監測,災變時期無法使用。該系統主要引用的標準為《MT/T757-1997煤礦自然發火束管監測系統通用技術條件》和《AQ6201-2006煤礦安全監控系統通用技術要求》等。其中《MT/T757-1997煤礦自然發火束管監測系統通用技術條件》4.1.3條(系統氣體測定范圍與測定原理規定)中規定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應采用紅外吸收原理,氧氣應采用電化學或熱磁原理。4)束管+色譜分析:該方法通過設置在井上的抽氣裝置,通過鋪設取樣管路抽取井下固定地點的氣體,然后在井上使用氣體分析儀器進行分析,從而實現對井下固定地點氣體的檢測。這種方法主要使用氣相色譜分析儀進行。主要的缺點是:氣體取樣管路較長,一旦損壞或漏氣,則測定失敗,此外,該系統雖然能夠實現對井下氣體的連續取樣分析,當前使用的氣相色譜分析儀每分析一個氣樣需要10-15min的時間,則如果井下設置30個測點,測定一個循環就需要5-7.5h,時間過長,已經難以保障連續性。該系統主要引用的標準為《MT/T757-1997煤礦自然發火束管監測系統通用技術條件》和《AQ6201-2006煤礦安全監控系統通用技術要求》等。其中《MT/T757-1997煤礦自然發火束管監測系統通用技術條件》4.1.3條(系統氣體測定范圍與測定原理規定)中規定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應采用紅外吸收原理,氧氣應采用電化學或熱磁原理。5)束管+地面在線式分析儀: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多采用這種監測方式,可以在線分析,可以連續分析,分析速度較快,但是這種氣體監測方式也受到束管管路的限制,抽氣周期長,不具有實時監測的功能,同時還有束管管路維護等問題。可見,這種方式適合應用于監測點數量相對集中,能在線連續分析但束管管路不長的煤礦。該系統參考的標準主要有:《MT/T757-1997煤礦自然發火束管監測系統通用技術條件》和《AQ6201-2006煤礦安全監控系統通用技術要求》。其中《MT/T757-1997煤礦自然發火束管監測系統通用技術條件》4.1.3條(系統氣體測定范圍與測定原理)中規定: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應采用紅外吸收原理;氧氣應采用電化學或熱磁原理。《煤礦安全規程》規定開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的煤層時,必須建立自然發火監測系統和自然發火預測預報制度。并定期檢查、分析,發現異常立即處理。《煤礦安全規程》規定在井下火區的封閉、管理、啟封中,都必須分析相關區域內的氣體成分,為采取措施提供依據。在井下救災過程中,應檢測風流和有害氣體濃度,包括:瓦斯、一氧化碳、煤塵、其他有害氣體和風向、風量的變化,防止瓦斯、煤塵爆炸和人員中毒。由此可見,對煤礦井下各個地點的氣體進行實時監測分析,并將各類分析方法綜合管理,分析氣體成分和各種災害指標的變化,判斷混合氣體的爆炸性及發展趨勢,對指導煤礦井下的災害防治和應急救災具有重要意義。保障煤礦安全對井下氣體分析的總體要求可以歸納為:對井下固定地點的連續取樣和分析,實現對測定數據的自動存儲、歸類和變化趨勢分析,整合各類測定數據平臺和便捷的綜合分析功能,實現數據共享功能。紅外吸收原理—光學系統由光源、氣室和檢測器三部分組成電氣系統由前置放大器、主放大器、溫控和供電三部分組成工作原理為:當某物質受到紅外光束照射時,該物質的分子就要吸收一部分光能量并將其轉換為分子的振動和轉動能量,同一種物質對不同波長的紅外輻射吸收程度不同,如果將不同波長的紅外輻射按順序通過某物質,逐一測量其吸收程度,并記錄下來,就得到了該物質在測定波長范圍內的吸收光譜曲線。每種物質都有特定的吸收光譜,因此,可以根據各種氣體光譜曲線上某些特定波長處吸收峰值的變化來判斷氣體的濃度。紅外探測器(俗稱紅外探頭):1.根據響應波長,中紅外;2.根據探測機理,原來采用熱稀電探測器,

現在采用微音薄膜探測器;

好處是:1)穩定性好,非常適合在線監測;2)靈敏度高,即可分析微量,又可分析常量;3)抗背景氣體干擾能力強;4)環境溫度影響小。紅外分析的優點:能測量多種氣體;大多數有機和無機多原子分子氣體都可用紅外氣體檢測器進行測量,這對未來不同類型產品的統一生產、統一檢修和維護帶來很大好處測量范圍寬;紅外檢測器能夠分析氣體的上限為100%,下限到ppm,采取一定措施,還可進行痕量(ppb級)分析有良好的選擇性;特別適于對多組分氣體混合氣中某一待分析組分的測量,而且當混合氣中一種或幾種組分的濃度發生變化時,并不影響對待分析組分的測量,這一點與其它分析器(如色譜用的熱導式)比較是一突出的優點另外還有反應快(10s以內)、能夠連續分析和自動控制(適合工業現場監測)、不中毒、壽命長、綠色環保等優點基于以上的背景和要求,我們研發了JSG4井下型礦井火災束管監測系統,以解決現有束管監測系統存在的問題與不足技術水平:該產品已取得9項專利,屬國際、國內首創,其技術層次處于“國際、國內領先”水平該產品是一套集計算機、網絡、信息、控制、智能技術和煤礦安全生產工藝于一體的目前國內、外唯一的火災束管實時監測系統二、系統組成系統分井下、井上兩大部分;井下部分是以氣體監測分站為核心;氣體監測分站進行氣體采樣并對采樣氣體分析;分析的數據可通過光端機或環網等設備傳輸到井上;井上部分是以系統軟件為核心的數據處理中心;開放式數據結構便于各種形式的發布數據;系統設計合理、配置靈活、簡單可靠。Copyright2011.

WWW.ZC-MA.COM.總體結構Copyright2011.

WWW.ZC-MA.COM.1.井下部分Copyright2011.

WWW.ZC-MA.COM.JSG4系統井下設備由JSG4-F礦用隔爆兼本安火災束管監測分站、礦用本安型數據光端機、隔爆兼本安型不間斷電源箱、煤礦用阻燃通信光纜、煤礦用單芯束管、井下束管分路箱、束管濾塵器、束管濾水器、束管專用接頭組成。井下設備清單見下表:序號設備名稱規格型號用途1礦用隔爆兼本安型火災束管監測分站JSG4-F核心設備,氣體采樣、控制、顯示、氣體分析、數據傳輸等。2礦用本安型數據光端機KTG113將分站數據轉換成光數據信號。3隔爆兼本安型不間斷電源箱KDW21/660B給上面數據光端機提供電源。4煤礦用阻燃通信光纜MGXTSV光數據傳輸到地面設備的通路。5煤礦用單芯束管PE-ZKW/10*1氣樣從監測點到分站的通路。6井下束管分路箱SF-16配合分站進氣、出氣用。7束管濾塵器/束管入口處,過濾粉塵用。8束管濾水器/束管分路箱內,過濾水用。9束管專用接頭/束管與束管連接專用。Copyright2011.

WWW.ZC-MA.COM.JSG4-F礦用隔爆兼本安型火災束管監測分站是JSG4礦井火災束管監測系統的主要配套設備,承擔JSG4礦井火災束管監測系統井下取氣樣、氣體分析及通訊傳輸等功能。分站通過少量束管采樣對井下取樣點氣體的CO、CO2、CH4、O2氣體成分含量實現24小時連續循環及實時分析。束管監測分站檢測范圍及響應時間一氧化碳(CO)0~100ppm0~1000ppm響應時間≤120s氧氣(O2)0~25%響應時間≤60s二氧化碳(CO2)0~30%響應時間≤60s甲烷(CH4)0~5%CH40~100%CH4響應時間≤60sCopyright2011.

WWW.ZC-MA.COM.束管監測分站內部結構示意圖Copyright2011.

WWW.ZC-MA.COM.束管監測分站各組成部分Copyright2011.

WWW.ZC-MA.COM.前面板——由數碼管顯示屏、通訊進線端(本安腔),電源進線端(隔爆腔)組成。后面板——由8路進氣孔(1-8#),標氣進氣口(9#),采樣(10#)和預抽(11#)出氣孔組成。氣體采樣部件——采樣泵、預抽泵、電磁閥、匯流排、流量傳感器、濾水器(自動防水)組成。氣體分析部件——由5個紅外檢測器和一個氧氣檢測器組成。束管監測分站本安腔連接圖Copyright2011.

WWW.ZC-MA.COM.束管監測分站隔爆腔連接圖Copyright2011.

WWW.ZC-MA.COM.束管監測分站顯示與操作界面Copyright2011.

WWW.ZC-MA.COM.Copyright2011.

WWW.ZC-MA.COM.光端機及電源Copyright2011.

WWW.ZC-MA.COM.束管分路箱Copyright2011.

WWW.ZC-MA.COM.束管、濾水器、濾塵器、專用接頭JSG4-CB4束管多路氣體采樣泵,是我公司針對礦井火災束管監測系統束管采樣時間長、穩定性差、采集的氣樣不可靠、束管管路維護困難這些不足而研制的一種新型多路氣體采樣器。JSG4-CB4束管多路氣體采樣泵用于煤礦井下,氣、電兩用。配有四臺自主設計并加工的隔膜泵,可并行采集四組氣樣。解除煤礦火災束管監測束管采集時間長、氣體不可靠的煩惱,最大程度的提高礦井火災束管監測系統氣體分析的速度和準確性,滿足煤礦火災預防、治理、救災的需求。采樣負壓+正壓方式采樣,保持采樣的可靠性。束管多路氣體采樣泵技術指標與日常保養!因為隔膜泵,膜片需要定期更換,建議一個月更換一次主要參數參數范圍采樣流量30l/m壓力0.3MPa/0.04MPa最大真空度-0.06MPa外形尺寸30cm*25cm*18cm噪音60dBA整機重量50kg工作電壓660V功耗300w2.井上部分Copyright2011.

WWW.ZC-MA.COM.地面設備主要有:計算機與打印機等。系統地面主要設備清單見下表:序號設備名稱數量用途1系統工控機1套含顯示器,配系統軟件操作系統

2彩色打印機1打印報表等用

3地面光端機1光纖和工控機的接口

4標準氣體(8L)2監測分站校準時用三、系統主要技術指標Copyright2011.

WWW.ZC-MA.COM.能利用井下束管監測分站對CO、CO2、CH4、O2進行24小時實時監測可以監測溫度、壓力等其他束管監測系統無法監測到的重要技術指標快速自動循環分析,一般分析5秒傳送一路數據至地面工作站井下束管監測分站采用紅外分析,分析精度高、穩定好、維護簡單具有束管抽氣流量顯示功能,直觀地反應每路束管氣體流量,監測每根管路的泄漏情況,便于對井下束管的維護管理系統自動化程度非常高;可自行設定校準周期,管路堵塞監測,可自行設定循環或單路分析,采樣泵程序控制等,井下束管監測分站的進樣、切換、測量、計算等整個過程由程序控制自動完成Copyright2011.

WWW.ZC-MA.COM.系統的抽氣采樣泵、分路控制組件、采樣控制組件等和采樣、分析、系統校準、分路控制等操作均可實現遠程控制系統具備數據保存、報警并以報表、曲線、爆炸三角形等形式查詢系統具備如下數據分析功能:(1)爆炸三角圖;(2)爆炸趨勢四方圖;(3)特里克特比率Tr;(4)Graham’sRation指數系統具有聯網功能,支持web發布功能;具備數據上傳功能;能夠滿足礦井數據傳輸的各種要求;提供數據網上實時發布功能Copyright2011.

WWW.ZC-MA.COM.四

系統主要功能特點1)實現了對井下自燃標志氣體的連續、實時分析

系統通過束管多路氣體采樣泵對礦山采空區、工作面等重要區域的氣體進行采集,通過井下的束管監測分站對CO、CO2、CH4、O2的濃度進行24小時連續實時分析,并將結果通過光纜傳輸到地面的工作站。同時在發現有異常樣本時,再使用色譜分析儀對其詳細分析C2H2、C2H4、C2H6、H2、N2等的濃度,從而精確地掌握井下氣體的狀況。這種工作模式用光纜代替了多芯束管主管路,除了大大的加快取樣速度及提高采集氣樣的可靠性,還節約了束管主管路的敷設,為系統的安裝和維護帶來不少便利。系統提供指標氣體報警設置功能,可以在實現井下火災標志氣體實時監測的基礎上,發現氣體異常及時匯報,在指標氣體超限情況下,采取措施,進行有效的防治處理。2)系統采用適合煤礦使用的礦用隔爆兼本安型火災束管監測分站為核心的礦山氣體實時監測系統礦用分站的檢測器、采樣與預抽泵、電磁閥、流量計及壓力測量等關鍵部件均為進口為適應寬量程高精度的要求(一氧化碳0-1000ppm;甲烷0-100%),一氧化碳和甲烷均采用高低量程雙檢測器(一氧化碳0-100ppm、0-1000ppm;甲烷0-5%、0-100%),以滿足測量范圍高低端要求氣體分析組件的分析采樣數據全部由電腦控制紅外氣體分析組件(檢測器)不同于礦用紅外傳感器,解決了紅外傳感器在我國礦井下的高粉塵、高濕度環境無法正常使用的問題

3)采用火災束管監測分站實現各種功能采樣功能:通過束管采樣泵將監測點的氣體采集到監測分站中,保證了采樣的可靠和快捷分析功能:對采樣氣體進行高準確度的分析監測功能:氣體組份數據、采樣流量流速、各管路流量流速、采樣壓力、管路壓力等實時監測,新型分站還將實時監測采空區溫度、壓力,SF4等。獨立的管路壓力及流量監測,監測每根管路的泄漏或堵塞情況系統的抽氣采樣泵、采樣、分析、系統校準等工作均可通過電腦控制自動或人工操作完成,并可實現遠程自動監測和控制4)系統除具備數據保存、報警,報表、曲線、爆炸三角形等形式查詢功能、還具如下特有功能:系統提供的氣體爆炸危險趨勢四方圖,用于判斷混合氣體在成分變化的過程中爆炸危險性的趨勢。從而為判斷其爆炸危險性提供方便的工具系統提供的Graham’sRation指數也稱CO指數(ICO),分析煤在自燃發火過程中,氧化產生的一氧化碳與氧耗量之比(CO/△O2),該值與氧化源溫度及氧化時間成正比,反映燃料氧化反應狀況系統提供的特里克特比率Tr;是一種剔除無效氣樣,避免錯誤判斷的有力工具,增加了系統的可靠性。它主要根據火災生成氣體的濃度之間有一定的相互依存比例來確定的。當比例不正常時,意味著氣樣受到某種干擾而無效。當氣樣的Tr超過1.6時,該氣樣不予考慮系統提供遠程監控及數據網上實時發布功能五

系統軟件采空區三帶數據表監測日期監測時間埋入米數氧氣濃度%一氧化碳%瓦斯濃度%二氧化碳濃度%氮氣濃度%2011/8/819點019.330.00050.070.0980.512011/8/113點1018.4100.290.1781.122011/8/114點半1117.7400.510.2181.542011/8/1110點1515.8102.160.4381.62011/8/1119點2015.4602.330.4281.792011/8/111點2514.70.0065.70.479.22011/8/1219點3013.0408.60.4677.92011/8/136點3512.60.00316.1070.8970.42011/8/139點5537.512.050.0004231.1263.832011/8/1324點407.94031.51.8158.752011/8/1419點455.78033.752.258.272011/8/1510點504.23034.592.2158.971191工作面三帶分布:散熱帶(氧含量大于18%)10米;氧化帶(氧含量低于18%,大于8%)11-40米;窒息帶(氧含量低于8%)40米以后。科瓦德三角形(爆炸三角形)科瓦德三角形的做法:橫坐標為可燃氣體濃度(%)0~100%,縱坐標為O2濃度(%)0~22%,沿橫坐標的(100%,0)和縱坐標的(0,21%)兩點做直線,在直線上作出可燃氣體爆炸上、下限點,結合鼻點三點通過三點法做出瓦斯爆炸柯瓦德三角形。A:可燃氣體爆炸下限點,橫坐標代表可燃氣體濃度下限用LTL表示,縱坐標代表氧氣濃度;B:可燃氣體爆炸上限點,橫坐標代表可燃氣體濃度上限用LTU表示,縱坐標代表氧氣濃度;C:混合氣體失爆點。坐標用(LTN,LTO2)表示。計算混合可燃氣體的爆炸三角形首先需要計算混合可燃氣體爆炸上、下限。煤礦中常見可燃氣體的爆炸界限見下表:氣體名稱化學分子式爆炸下限%爆炸上限%甲烷CH45.0016.00乙烷C2H63.2212.45丙烷C3H82.409.50丁烷C4H101.908.50戊烷C5H121.407.80乙烯C2H42.7528.60一氧化碳CO12.5075.00氫氣H24.0074.20硫化氫H2S4.3245.50計算失爆點氧氣濃度:LTO2可燃氣體H2

、CH4

、CO失爆所需的惰氣量見下表:下屬公式計算混合爆炸氣體的失爆點濃度和氧濃度:Nex=LTn/PT(N1+×P1+N2+×P2+……+Nn+×Pn)(%)LTO2=0.2093(100-Nex-LTn)(%)可燃氣體加入惰氣惰氣/可燃氣體(體積比率)失爆點處的氣體濃度(體積%)可燃氣體氧氣H2N216.554.35.1COCH4N26.006.112.1CO23.207.314.6CON24.1213.96.0CO22.1618.68.6氣體爆炸危險趨勢四方圖潛在性爆炸區(可燃氣偏低)爆炸區非爆炸區高潛在性爆炸區(可燃氣偏高)

該圖依據混合氣體爆炸三角形的計算,進行變換獲得,主要用于判斷混合氣體在成分變化的過程中爆炸危險性的趨勢。計算原理是:將對同一測點不同時間測定獲得的多個氣樣數據,固定氣體爆炸三角形的邊界,計算混合氣體的坐標點距離爆炸危險區域的距離,從而為判斷其爆炸危險性提供方便的工具。

Graham’sRation指數也稱CO指數(ICO),是指煤在自燃發火過程中,氧化產生的一氧化碳與氧耗量之比(CO/△O2),該值與氧化源溫度及氧化時間成正比,能反映燃料氧化反應狀況。該值用于預報煤的自燃發火趨勢,也用于分析封閉火區的火情變化。在以ICO作為自燃發火預報指標時,應根據各礦具體條件確定自燃發火過程中ICO的臨界值。因為ICO值受煤質和環境條件影響很大,而是應根據ICO的變化趨勢,而非單個ICO值來判斷采空區自燃發火的可能或封閉火區的狀態變化。其值計算方法:

ICO=CO/(0.265*(N2+Ar)-O2)=CO/△O2

式中:CO—風流流經著火帶后生成CO濃度,%;△O2—風流流經著火帶后O2消耗的濃度,%;

O2—風流流經著火帶后O2濃度,%。

當煤氧化升溫時ICO指標增加較快;在著火燃燒后,增加速率變緩,大多情況下會趨于穩定。在以ICO作為自然發火預報指標時,應根據各礦具體條件確定自燃發火過程中ICO的臨界值。因為ICO值受煤質和環境條件影響很大。特別應根據ICO的變化趨勢,而非單個ICO值來判斷采空區自燃發火的可能或封閉火區的狀態變化。以撫順局老虎臺礦(氣煤)為例,當溫度升高,出現微量CO和有煤油味時,ICO臨界值為0.0046~0.04;煤油味加重,自熱嚴重時,ICO報警值為0.041~0.09;出現灼熱煙霧,處于陰燃狀態時,ICO值>0.09。六、系統實施根據礦井通風圖設計方案地面設備及軟件安裝調試井下設備安裝調試通訊設施連接及系統聯調Copyright2011.

WWW.ZC-MA.COM.開始安裝井下實施設計安裝地面軟件設計安裝位置及開始畫圖管路敷設控制關系實施布線安裝設備與地面聯合調試操作步驟安裝系統軟件根據設計定義測點備份數據、簽字初步驗收Copyright2011.

WWW.ZC-MA.COM.布線統一協作調試完善設計安裝安裝軟件安裝電腦接線放置設備聯合調試井下安裝系統完成地面安裝安裝過程第一隊第二隊Copyright2011.

WWW.ZC-MA.COM.七、系統操作規程系統地面操作規程1、微機系統在裝配過程中,主機與外部設備、外圍設備、接口插件等連接,都必須在斷電情況下進行,嚴禁帶電操作,嚴禁熱拔插。2、整個微機系統的接地必須合理可靠。3、整個微機系統已加電的情況下,嚴禁移動、搬動和起動,拆卸或搬運微機系統等要輕拿輕放,以防損壞機器。4、啟動微機的硬件系統時,加電順序辦法:加電外設和外圍設備(如顯示器、打印機、傳輸接口等),后加電主機,停止運行時,順序則相反。5、操作人員未經上級領導許可,嚴禁修改微機操作系統設備及文件管理系統。安全規程

1、必須對JSG4監測設備的種類、數量和位置,信號電纜和電源、電纜的安設,控制區域等繪制監控系統布置圖和接線圖。2、JSG4束管火災監測系統設備之間必須使用專用阻燃電纜或光纜連接,嚴禁與電話電纜或動力電纜等共用一條線路。3、定期對監測設備及電纜進行安全檢查,對分站各類檢測器分析氣體組分濃度的準確性要用便攜儀進行核實、比較,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匯報。JSG4束管火災監測分站必須定期進行調試、校正,每個月至少使用校準氣樣和空氣調校1次。井下電纜及分站安裝操作規程:1、設備搬運或安裝時要輕拿輕放,防止劇烈振動和沖擊。2、敷設的電纜要與動力電纜保持0.3米以上的距離,固定電纜用吊鉤懸掛,非固定電纜用膠帶或其他柔性材料懸掛,懸掛點的間距為3米。3、井下傳輸電纜在大巷敷設或檢查時,如果有車輛行駛,敷設或檢查人員要躲到躲避硐中,嚴禁行車時敷設或檢查傳輸電纜。4、安裝分站時,嚴禁帶電作業,嚴禁帶電搬遷或移動電器設備及電纜,并嚴格執行誰停電誰送電制度。5、拆除或改變與JSG4監測系統設備關聯的電氣設備的電源線及控制線、檢修與JSG4監測系統設備關聯的電器設備、需要安全監控設備停止運行時,須報告通風科、調度室,并制定安全措施后方可進行。井下束管的鋪設操作規程1、施工前應對束管進行檢查:規格、型號等是否符合設計要求。2、在水平巷道或傾角在30°以下的井巷中,束管應用吊鉤懸掛;3、在立井井筒或傾角在30°及其以上的井巷中,束管應用夾子、卡箍或其他夾持裝置進行敷設。夾持裝置應能承受束管重量,并不得損傷束管。4、水平巷道或傾斜井巷中懸掛的束管應有適當的弛度,并能在意外受力時自由墜落。其懸掛高度應保證束管在礦車掉道時不受撞擊,在束管墜落時不落在軌道或輸送機上。5、束管之間有連接的地方必須留出適當的富余量,一般為3到5米即可。6、管路敷設時應盡量使路徑短、拐彎少,以減少阻力,防止曲折破壞。7、所選路徑溫差變化幅度要小,在溫度急劇變化的地點要在溫度低的一側設置濾水器或其他設施,標高差較大的斜巷,應在底部設置濾水器。8、分路箱、濾水器、濾塵器的接頭要嚴密不漏氣,且安設位置方便維護,高度適宜。9、管路敷設時,要吊掛整齊有序,2條以上的分散管路應設置標記或設置管路夾板,以便于檢查維護。10、采煤工作面上隅角、封閉在一年以下的采空區和有自燃發火征兆的采空區或其它有可能發生自燃發火地點應設置監測點。11、束管監測探頭應水平懸掛在頂板完好、無滴水、便于保護的監測地回風流中,且應靠近巷道頂部,吸氣口應正對風流方向,能正確反映該點測值的地點。采煤工作面監測探頭一般布置在采面上隅角端頭支架或切頂單體柱后側,距離底板1.5米;采面采空區有自燃發火征兆時,可采用上、下隅角埋管方式,同時加設測溫度熱電偶進行溫度測定。八、系統使用及維護每個月對分站里的紅外檢測器進行一次校準,用氣袋帶標氣到井下,將氣袋接入分站9號進氣口,執行分站校準操作即可完成。在給校準前,應先觀察設備的運行情況,檢查設備的基本工作條件。系統投入正常使用后,嚴禁隨意對JSG4分站進行操作。工作人員定期觀察濾水器中的水,超過2/3,馬上放掉,以免分站進水,燒壞紅外檢測器。若地面軟件顯示所采樣管路的流量很小(<0.03l/min),一般來說是管路堵塞,需要檢查管路的情況,尤其是進氣口的濾塵器。Copyright2011.

WWW.ZC-MA.COM.若發現某條管路檢測的氣體值與實際偏差較大,其他管路偏差不大,說明此條管路存在漏氣等現象,檢查此條管路。這里說一下:因為我們采用的井下型束管監測系統,管路短,而且都是單管,這些工作相對于井上型系統小很多。若系統軟件顯示通訊錯誤。先排除光纜線路;然后通過觀察光端機的顯示,排除光端機;最后通過重啟分站通訊板排除分站通訊。束管監測分站在設計上,采用免維護設計,系統的自動化程度也非常高,因此,該系統的維護比較簡單,只要做好以上幾點維護工作及少量管路的維護工作,該系統便可長時間不間斷的運行5年以上,發揮其應發揮的作用。Copyright2011.

WWW.ZC-MA.COM.應該掌握的基本知識設計,定義計算機常見問題解決系統常見故障判斷Copyright2011.

WWW.ZC-MA.COM.Copyright2011.

WWW.ZC-MA.COM.九、系統常見故障及處理方法與安裝示意圖1)顯示板沒有顯示檢查顯示板的供電情況,用萬用表檢測分站電源線接線柱端是否有電。檢查顯示板與分站連接處是否完好,或者是否有斷線。如果顯示板上出現數字顯示不全的情況,這是由于數碼顯示管出現故障(此種情況現場無法處理,需返廠維修)。2)JSG4軟件串口不能正常連接、或者軟件一直提示底層數據錯誤(單獨通過光纖傳輸)檢查串口線與工控機連接處是否正確連接好。檢查串口線與井上光端機接線處是否正確連接好。檢查分站到工控機之間的通訊線路是否有斷線Copyright2011.

WWW.ZC-MA.COM.檢查分站通訊接口與485線接線處是否正確連接好。檢查井下光端機與485線是否正確連接好。檢查光纖環路是否連通,按選擇的通道連接在光端機上有相應的指示燈常量(LOOPA;LOOPB)檢查分站及光端機是否供正常供電。(分站供電:AC/127V;光端機供電:DC/9~30V)檢查光端機上KI/K2鍵設置是否正確。井上光端機設置成主機,指示燈MAIN常亮(其設置方法是將K1鍵按鈕撥到0端,K2鍵按鈕撥到2端);井下光端機設置成從機,指示燈SUB常亮(其設置方法是將K1鍵按鈕撥到1端,K2鍵按鈕撥到2端)。檢查通訊板是否出現故障。此種方法是在上述8種情況均排除后串口依然連接不上才需要考慮。通訊板的檢測方法是將通訊板與USB轉串口線連接再接到電腦上測試,看是否有數據返回。3)JSG4軟件串口不能正常連接、或者軟件一直提示底層數據錯誤(通過井下環網傳輸)檢查井上網線與工控機及交換機是否正確連接,還得注一下該網線制作是否合格檢查井下網線與環網交換機是否正確連接,注意該網線制作是否合格。檢查井下485線連接是否正確,或者線路有斷線。檢查串口設備服務器軟件配置是否正確,注意IP地址是否有改動。檢查井下相關設備供電是否正常。檢查通訊板是否出現故障。此種方法是在上述4種情況均排除后串口依然連接不上才需要考慮。通訊板的檢測方法是將通訊板與USB轉串口線連接再接到電腦上測試,看是否有數據返回。Copyright2011.

WWW.ZC-MA.COM.4)分站分析數據與氣體實際值偏差太大先用低濃度標準氣體和高濃度標準氣體選擇一路正在分析的管路分別通入分站,分析后:①若分站顯示屏上顯示的氣體組分濃度值與實際氣體組分濃度值基本相同A.檢查分站外部束管的連接情況,看是否有堵氣漏氣的情況,重點檢查接頭連接處B.檢查濾水器的密閉性②若分站顯示的氣體組分濃度值與實際氣體組分濃度值偏差過大A.檢查分站各個管路通氣情況若有通氣不暢則檢查分站內部管路、電磁閥、及隔爆筒、泵控制板等情況,若管路通氣沒問題則按下面方法處理。B.用3種標準氣體給分站校準,操作完后數據恢復正常則按①檢查C.如果校準完后數據依然不準確,則考慮是不是分析盒是否損壞5)串口設備服務器在工控機上搜索不到

檢查工控機IP地址與串口設備服務器IP地址是否處于同一號段。檢查串口服務器至環網交換機之間線路連接是否正確。檢查串口服務器是否不能正常使用。根據實際情況提供如下三個安裝方案連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