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語文視域下古詩詞閱讀能力的培養策略_第1頁
大語文視域下古詩詞閱讀能力的培養策略_第2頁
大語文視域下古詩詞閱讀能力的培養策略_第3頁
大語文視域下古詩詞閱讀能力的培養策略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大語文視域下古詩詞閱讀能力的培養策略顏志善學者張孝純提出了大語文教育的思想,認為語文教育要以課堂教學為軸心,向學生生活的各個領域開拓、延展,全方位地和他們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結合起來。學校教育要打破封閉式教育的格局,轉而放眼整體教育,讓學生達到“德智體諸育的和諧與統一”,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古詩詞是中國古典文化的精華,也是大語文視域下應該積極挖掘的教學資源,通過閱讀古詩詞,學生能激發對生活的感悟,提升個人審美情趣,體會到詩人的精神世界,深度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因此教師要基于大語文角度,高屋建領,探究古詩詞閱讀教學的新方法。一、體味意象,升華審美情趣古詩詞語言凝練、意境悠遠,富有豐富的意象,學生可以深入品味這些意象,體會其中蘊藏的審美情趣。由于這些意象中包含著作者對生活的感悟,體現了他們獨特的審美情趣,所以教師要適當給學生介紹作者的生活經歷,說說當時的時代背景,并引導他們參與到角色扮演等體驗活動中,這樣就能讓學生和作者形成共鳴,他們的視野也更廣闊,從文字賞析拓展到生活感悟,符合大語文教學的要求,同時也能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如學習《天凈沙?秋思》時,教師提出問題:“這首作品全文沒有一個‘秋'字,為何能準確地傳遞出秋天的獨特感受呢?同學們找出作品中的意象,在腦海中還原秋日夕照圖,然后說說作者的感受是什么。”學生發現,作者看似只是簡單羅列意象,但是他所選擇的意象都很有特點,如馬是“瘦馬”,一個“瘦”字,就展現出孤獨行旅之人內心的寂寞,暗示沒人照顧的凄涼狀態。此外“枯藤”的“枯”,一方面暗示秋天,草木凋零,另一方面其實也暗示行旅者的內心十分孤單寂寞,情緒低落。此外,教師還給學生介紹了作品的創作背景,介紹作者的人生經歷。學生發現馬致遠曾經獻詩上龍樓,努力追求功名,但是晚年還是選擇了歸隱,在思想上經歷了由儒入道的經歷,所以其作品也在一定程度上顯示出了虛實相生的美。結合這些信息,學生拓展了知識面,也提升了自己的審美情趣。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課程要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情感,指導其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豐富語言積累,培養語感。在體會意象的過程中,學生解讀的并不是文字本身,而是深入體會其中蘊藏的情感,和詩詞創作者進行精神互動,所以閱讀效果自然會更為深入。二、品析煉字,提升詩學素養語文課程標準要求豐富語言積累,培養語感?;诖笳Z文視域,教師在培養學生語感的時候,不能局限于理解字面的意思,而要拓展開來,思考該詞語在特定上下文中,是否包含了什么特殊的意味。教師可以給學生介紹“推敲”的典故,并引導其深入感悟這些字詞中蘊藏的詩學內涵,從而感悟文字之妙。如學習《游山西村》時,教師讓學生以“游”為詩眼,賞析作品,思考:“為何全詩沒有'游'字,但是卻能體現出游興十足,游意不盡,層次分明的感覺呢?古代的詩學評論家認為這首作品:'有如彈丸脫手,不獨善寫難狀之景',你是否同意這種觀點呢?”這些問題讓學生深入品味作品的字詞,并結合詩學理論加以推敲。如“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的“渾”展現出酒菜并不奢華,但是“足”字則體現出山民好客的熱情,表現出了“農家樂”的和諧生活狀態?!吧街厮畯鸵蔁o路”的“疑”體現出信馬由韁的感覺。同樣“拄杖無時夜叩門”的“無時”體現出作者對這種生活狀態的認可??偨Y了上面的字詞,學生發現作者雖然沒有寫“游”,但是卻處處寫出了游覽的閑適心情,而且的確是“不獨善寫難狀之景”,還寫出了內心情感。詩人在創作古詩文的時候,常常會將自己對生活的理解和人生的感悟融入進去,而在煉字品味的過程中,學生也要挖掘出這些深層內涵,這樣他們才能感受到古詩文獨特的美,從而讓自己的精神家園變得更豐滿。三、勾連比較,積淀文化底蘊中華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是承載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在大語文視域下,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古詩詞了解、傳承、發揚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體會其中蘊藏的深刻底蘊。大語文理念要求學生在閱讀古詩詞的時候拓展視野,搜索各種和古代文化、生活有關的信息,然后通過對比分析的方式,總結歸納,提升自己的人文素養。如學習《望岳》的時候,教師指導學生拓展閱讀:“其實杜甫有三首不同的《望岳》,同學們結合這些作品的創作年代,深入探究作品表達的內容、風格和體現的情趣有什么不一樣,然后說說為何會有這樣的變化,能否從中感受到中國古代文人的心路歷程?!睂W生發現這些作品分別創作于杜甫的青年、中年、老年時期。青年時期,作者意氣奮發,展現了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表現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遠大理想。中年時期的作品,展現出報國無門的悲傷情緒,同時也體現了中國古代文化“動極思靜、動靜結合”的人生觀。晚年的作品則體現了傳統文化“內斂安命”的思想。由此可見,這些作品雖然創作的主題相同,但是由于作者的人生觀、價值觀出現了變化,所以作品中蘊藏的思想也不一樣。在對比中,學生更多地了解了傳統文人的思想情感,豐富了文化底蘊。在對比閱讀的過程中,學生會收集到各種資料,進而對古代的文化、歷史、政治、經濟等獲得更深刻的了解。這些資料不僅能體現大語文的拓展性,同時也能幫助學生勾連比較,從而更好地挖掘古詩詞的深層內涵。四、以情激情,豐富情感世界古詩詞常常追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意境,作者會將眼前所見的景物和自己心中感悟到的情感融合在一起,寫出情景交融的作品。在大語文視域下,教師也要拓展文字賞析的角度,將音樂、美術等其他學科融合在一起,制作符合詩歌情境的多媒體課件,讓學生調動視覺、聽覺感官,通過想象的方式深入體會,從而理解詩人的情感,并激發自己的情感。如學習《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時,教師給學生介紹作者的生活經歷,作者因為和其他政治家的政見不合,所以自求外放,在各地輾轉,他無法和家人團聚,因此在看到明月的時候,自然會生出一種思鄉的情懷。“可是,為何作者有'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這樣怨恨明月的離人情思,同時也有'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這樣開脫的話呢?“學生認識到作者的性格十分開朗、灑脫,所以他在一開始情緒低落,但是在飲酒賞月后,心情逐步變得豁達,所以才有了最后的感悟。“千里共嬋娟”體現了古人“神交”的觀點,認為時空雖然相隔,但是他們的精神世界卻是融合在一起的。在深入賞析作品的情感后,學生也被這種豁達的情感所感動。在圖文并茂的賞析中,學生能更好地體會作品的詩情畫意,捕捉古詩詞悠遠、空靈的氣息,從而陶冶情操。這種賞析也能起到隱性學習的作用,有助于激發學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