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T13-51-2020 鋼管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_第1頁
DBJT13-51-2020 鋼管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_第2頁
DBJT13-51-2020 鋼管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_第3頁
DBJT13-51-2020 鋼管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_第4頁
DBJT13-51-2020 鋼管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福建省工程建設地方標準 DB工程建設地方標準編號 :DBJ/T13-51-2020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備案號 :J10279-2020鋼管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concrete-filledsteeltubularstructures2020-08-07 發布 2020-11-01 實施福建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 發 布福建省工程建設地方標準鋼管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concrete-filledsteeltubularstructures工程建設地方標準編號 :DBJ/T13-51-2020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備案號 :J10279-2020主編單位:福州大學福建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批準部門: 福建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實施日期: 20 20 年 11 月 1 日2020年福州PAGEPAGE9PAGEPAGE8福建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關于發布14閩建科〔2020〕6號各設區市建設局,平潭綜合實驗區交通與建設局,各有關單位:由省廳下達的《建設工程施工現場遠程視頻監控系統建設應14上述省標及設計圖集由省廳負責管理,由主編單位負責具體內容的解釋。附件:福建省工程建設地方標準發布項目(14項)福建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2020年8月14日附件:福建省工程建設地方標準發布項目(14項)序號標準編號標準名稱主編單位名稱發布日期實施日期11DBJ/T13-51-2020鋼管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福州大學福建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福州市城鄉建設發展有限公司2020.8.72020.11.1前 言根據福建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關于印發福建省住房和城鄉2018年第一批科學技術項目計劃的通知》(閩建科〔2018〕2號)的要求,規程編制組經廣泛調查研究,認真總結實踐經驗,參考有關國內外先進標準,并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修訂本程。本規程的主要技術內容是:1.總則;2.術語與符號;3.材料;4.基本設計規定;5.構件承載力計算;6.節點連接;7.帶鋼管混凝土邊框柱的混合剪力墻結構設計;8.抗火設計;9.施工與驗收。本規程修訂的主要技術內容是:1.總則;2.術語與符號;3.材料;4.基本規定;5.構件承載力計算;6.節點連接;8.抗火設計;9.施工與驗收。(第一主編單位)負責具體技術內容的解釋。執行過程中如有意見和建議,請寄送福建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科技與設計處(地址:福242(主編單位地2號福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郵編:350108),以供今后修訂時參考。本規程主編單位: 福州大學福建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福州市城鄉建設發展有限公司本規程參編單位: 平潭綜合實驗區土地開發集團有限公司清華大學福建農林大學華僑大學福建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福建和諧鋼結構工程有限公司福建省華廈建筑鋼結構有限公司福州銘林鋼塔鋼構制造有限公司福建明大時代工程建設有限責任公司福建省暉乾消防檢測有限公司國網福建省電力有限公司經濟技術研究院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本規程主要起草人:王志濱趙仕橋廖飛宇李 威張富城陳 華陳 琦李永進霍靜思于 清余 鑫游經團劉保材徐信燦王法承堯國皇張 偉官久祥柯 峰林 潮吳國清葉信云高 獻許 莉劉祥民張華軍汪炳坤吳泓均林 鑫本規程準主要審查任 彧蔡雪峰陳宇峰董建楠人 :陳亞亮潘家惠李 峻目 次總 則 1術語和符號 2術語 2符號 3材 料 6鋼材 6混凝土 7連接材料 7基本設計規定 8一般規定 8設計指標 11結構變形限值 13結構設計原則 13構件承載力計算 15一般規定 15軸心受力構件承載力計算 19受彎、壓彎和拉彎構件承載力計算 24復合受剪和受扭構件的承載力計算 32局部受壓構件承載力計算 37考慮長期荷載作用影響的構件承載力計算 39節點連接 41一般規定 41梁柱連接節點 43柱子拼接 62柱腳連接 66其他節點連接 68梁柱連接節點的彎矩-轉角關系模型 71梁柱連接節點的剪力-剪切變形關系模型 73帶鋼管混凝土邊框柱的混合剪力墻結構設計 75抗火設計 78施工與驗收 80一般規定 80鋼構件的制作、施工 81鋼構件的除銹、防腐涂裝 82混凝土施工與質量檢驗 83附錄A 鋼管混凝土的組合彈性模量 89附錄B 鋼管混凝土中素混凝土的收縮計算 93附錄C 軸心受壓構件的穩定系數 95附錄D 長期荷載影響系數 167附錄E 鋼管混凝土構件的恢復力模型 173本規程用詞說明 182引用標準名錄 183附:條文說明 185ContentsGeneral 1Definitionsandsymbols 2Definitions 2Symbols 3Materials 6Steel 6Concrete 7Connection 7Basicprinciplesandrules 8GeneralRequirements 8Designindexes 11Structuraldeformationlimit 13StructuralDesignPrinciple 13DesignofLoad-carryingCapacitiesforMembers 15GeneralRequirements 15Axialloadedmembers 19Beamsandmemberssubjectedtocombinedaxialforceandmoment 24Memberssubjectedtocombinedshearandtortion 32Memberssubjectedtolocalcompression 37CalculationofCapacitiesunderLong-termLoading...396 JointsandConnections 41GeneralRequirements 41Beam-to-columnconnections 43PAGEPAGE10PAGEPAGE11Columnsplices 62Columnbases 66Otherconnections 68Simplifiedmodelsofmomentversusrotationrelationshipforbeamtocolumnconnections 71Shear-sheardeformationrelationshipmodelofbeam-columnjoint 73Designofhybridshearwallsframedwithconcrete-filledsteeltubularcolumns 75Structuralfiredesign 78Fabrication,erectionandinspection 80GeneralRequirements 80Fabricationanderectionofsteelmembers 81RustremovalandpreservativecoatingofCFSTmembers 82Concreteconstructionandqualityinspection 83AppendixA Combinedelasticmodulusofconcretefilledsteeltube 89AppendixB Calculationofconcreteshrinkageforconcrete-filledsteeltubularcolumns 93AppendixC Stabilityfactorofaxialcompressionmembers 95AppendixD Strengthindexunderlong-termloading 167AppendixE SimplifiedHystereticModelforConcrete-FilledSteelTubularMembers 173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Code 182ListofQuotedStandards 183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 1851 總 則為滿足建筑工程的需要,使鋼管混凝土結構設計、構件制作和施工做到技術先進、安全可靠、經濟合理,特制定本規程。本規程適用于采用鋼管混凝土結構的福建省工業與民用建筑和一般構筑物的設計、施工與驗收。本規程適用于在圓形、矩形、圓端形和帶直角的等邊六邊形鋼管內澆筑混凝土的鋼管混凝土結構。鋼管混凝土的結構設計、施工和質量驗收除應符合本規程外,尚應符合國家及行業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PAGEPAGE8PAGEPAGE92 2.1 術語concrete-filledsteeltubularmembers在鋼管內澆筑混凝土的構件,簡稱CFST構件。concrete-filledsteeltubularstructures采用鋼管筑混凝土構件作為主要受力構件的結構,簡稱CFST結構。圓端形鋼管混凝土concrete-filledround-endedsteeltube兩個帶平直段的半圓形鋼管組成的閉合截面內澆筑混凝土且二者共同受力的結構。帶直角的等邊六邊形鋼管混凝土concrete-filledequilateralhexagonalsteeltubewithrightangle兩個內角為直角,另外四個內角角度為135度的等邊六邊形鋼管內澆筑混凝土且二者共同受力的結構。組合軸壓強度compositecompressivestrength鋼管混凝土組合截面所能承受的最大名義壓應力。compositecompressivemodulusofelasticity鋼管混凝土組合截面在單向受壓,且其縱向名義應力與應變近似呈線性關系時,截面上名義正應力與對應的正應變的比值。組合彈性抗彎剛度compositebendingstiffnessofelasticity鋼管混凝土組合截面在彎矩與曲率近似呈線性關系時,截面彎矩與曲率的比值。組合彈性剪切模量compositeshearmodulusofelasticity鋼管混凝土受剪切作用時其名義剪應力-應變關系曲線上彈性段對應的模量。confinementfactorstiffeningringplate為構造鋼管混凝土剛性節點而設置的環向節點板。hybridshearwall為提高鋼筋混凝土剪力墻的抗震性能而在墻體相交處增設了鋼管混凝土邊框柱的剪力墻。2.2 符號作用、作用效應和抗力—彎矩設計值;Mb—柱中心線處的梁支座彎矩設計值;—軸向力設計值;Nus—短期荷載作用下鋼管混凝土構件的承載力;T—扭矩設計值;V—剪力設計值。計算指標EA—鋼管混凝土組合軸壓剛度;EI—鋼管混凝土組合彈性抗彎剛度;Ec—混凝土的彈性模量;Es—鋼材的彈性模量;Esc—鋼管混凝土的組合軸壓彈性模量;f—鋼材的抗拉、抗壓和抗彎強度設計值;fck、fc—混凝土的抗壓強度標準值、設計值;fjv—焊縫抗剪強度設計值;fscy、fsc—鋼管混凝土的抗壓強度標準值、設計值;fy—鋼材的屈服強度;GA—鋼管混凝土構件的組合剪切剛度;Gsc—鋼管混凝土組合剪變模量;Gs—鋼材的剪變模量;Gc—混凝土的剪變模量;NE—歐拉臨界力;c—幾何參數Ac—鋼管內混凝土的截面面積;AL—局部受壓面積;As—鋼管的截面面積;Asc—鋼管混凝土構件的組合截面面積(Asc=As+Ac);As,s—縱向加勁肋的截面面積之和;a—防火保護層厚度(mm);be—與加強環板共同工作的鋼管壁的有效寬度;bj—角焊縫包入的寬度;—鋼管混凝土柱橫截面周長(mm);—圓鋼管混凝土構件的鋼管橫截面外直徑;B—矩形鋼管混凝土構件的截面寬度、圓端形鋼管混凝土構件的截面寬度或帶直角的等邊六邊形鋼管混凝土構件的橫截面的邊長;H—矩形鋼管混凝土構件或圓端形鋼管混凝土構件的截面高度;hf—焊縫高度;hj—腹板或肋板高度;hs—縱向加勁肋的高度或矩形鋼管混凝土加強環板的平面尺寸;Ic—混凝土的截面慣性矩;Is—鋼管的截面慣性矩;Isc—鋼管混凝土組合截面慣性矩;Lj—焊縫長度;l0—構件的計算長度;t—鋼板厚度(mm);tr—耐火極限(h)ts—縱向加勁肋的厚度;Wsc—鋼管混凝土構件組合截面的模量;Wsct—鋼管混凝土構件的組合截面抗扭抵抗矩;χ —脫空率。計算系數及其他kcr—長期荷載作用影響系數;KLr—鋼管混凝土局部受壓承載力折減系數;kp—鋼管初應力影響系數;s—Ac;—局壓面積比或加強環板同時受垂直雙向拉力的比值;—m—m—s—t—v——軸心受壓構件的穩定系數;—長細比;θc—θff。3 材 料3.1 鋼材鋼材的選用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鋼結構設計標準》GB50017的有關規定。承重結構的圓鋼管可采用焊接圓鋼管、熱軋無縫鋼管,不宜選用輸送流體用的螺旋焊管。矩形、圓端形、帶直角的等邊六邊形鋼管宜采用直縫焊接管或冷彎型鋼鋼管。當采用冷成型矩形鋼管時,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建筑結構用冷彎矩形鋼管》JG/T178中Ⅰ級產品的規定。直接承受動荷載或低溫環境下的外露結構,不宜采用冷彎矩形鋼管。全熔透焊縫至少應符合二級焊縫質量檢驗標準。Z向鋼時,其材質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厚度方向性能鋼板》GB/T5313的規定。結構中使用的鋼筋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的規定。鋼材和鋼筋的力學性能指標,其中鋼材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鋼結構設計標準》GB50017中的有關規定,其中彈性模量、剪變模量、質量密度以及線膨脹系數按表取值。鋼筋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中的有關規定。表鋼材的物理性能指標彈性模量Es(N/mm2)剪變模量Gs(N/mm2)線膨脹系數αle(以每℃計)質量密度ρ(kg/m3)206×10379×10312×10-67850抗震設計時,鋼管混凝土結構的鋼材應符合下列規定:鋼材的屈服強度實測值與抗拉強度實測值的比值不應大0.85;20%;鋼材應有良好的可焊性和合格的沖擊韌性。3.2 混凝土混凝土的抗壓強度、抗拉強度和彈性模量應按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執行。C30C80,C80以上高強混凝土時,應有可靠的依據。B計算。3.3 連接材料3.3.1 GB50936執行。4.1 一般規定鋼管混凝土的設計應充分考慮工程情況、材料供應、構件運輸、安裝和施工的具體條件,合理選用結構方案,做到安全、經濟和適用,同時注意結構的抗腐蝕性能和耐火性能。鋼管混凝土結構的安全等級和設計使用年限按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結構可靠度設計統一標準》GB50068確定。采用鋼管混凝土結構的多層和高層建筑的荷載及荷載組合,靜力荷載、風荷載和地震作用下的內力和位移等計算,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計規范》GB50011、《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3和《高層民用建筑鋼結構技術規程》JGJ99的有關規定。采用鋼管混凝土構件的桿塔結構的內力及位移計算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高聳結構設計規范》GB50135和《構筑物抗震設計規范》GB50191等的有關規定。鋼管混凝土構件設計,應按承載能力極限狀態和正常使用極限狀態進行設計。鋼管混凝土構件的承載力應按下列公式驗算:無地震作用組合有地震作用組合

γ0Sd≤Rd (4.1.4-1)Sd≤Rd/γRE (4.1.4-2)式中: γ0——結構重要性系數,對安全等級為一級的結構構件,不應小于1.1;對安全等級為1.0;Sd——作用組合的效應設計值;Rd——構件承載力設計值;γRE——構件承載力抗震調整系數。4.1.5采用。表4.1.5承載力抗震調整系數γRE正截面承載力驗算斜截面承載力驗算節點板件、連接焊縫、連接螺栓鋼管混凝土柱支撐強度驗算穩定驗算0.800.800.850.750.80在對預制構件進行吊裝驗算時,荷載設計值應乘動力系數1.5。鋼管混凝土宜用作軸心受壓或小偏心受壓的構件,當大偏心受壓采用單根構件不夠經濟合理時,宜采用格構式構件。廠房柱和構架柱宜選用截面形式為單肢、雙肢、三肢和四肢等,設計時應根據廠房規模、結構形式、荷載情況和使用要求確定。當鋼管混凝土用作地震區的多層、高層和超高層框架結構θscθsc=Asfy/Acfck)不應小于0.6,不宜大于4.0。300mm,焊接鋼管4mm3mm。不設縱向加勁肋時:壁厚之比Dt135(25y)土D/tH/t不應235/fy大于235/fyPAGEPAGE20PAGEPAGE19t135(23f)壁厚之比(H-B)/t不應大于50235/fy

;對受彎為主的圓端形B/t不應大150(235/fy)不應大于50235/fy;對帶直角的等邊六邊形鋼管混凝土構件,其截面的邊長235/fyB/t不應大于235/fy.11所示,也可采用其它成肋方式的截面。thswthsthswthststt(b)tthstshshstshsts(c) (d)圖4.1.11帶縱向加勁肋的鋼管混凝土t—鋼板的厚度;ts—縱向加勁肋的厚度;hs—縱向加勁肋的高度;w—子板件的寬度。矩形鋼管混凝土構件的截面高寬比(H/B)2,圓端形鋼管混凝土構件的截面高寬比(H/B)3。對于圓鋼管混凝土構件,其截面含鋼率αs(αs=As/Ac)不0.060.20;對于矩形鋼管混凝土、圓端形鋼管混凝土和帶直角的等邊六邊形鋼管混凝土構件,其截面含鋼率αs0.050.20。2m1.5m的矩形鋼管混凝土構件及邊長大于0.7m的帶直角的等邊六邊形鋼管混凝土構件,應采取有效措施減小鋼管內混凝土收縮對構件受力性能的影響。4.2 設計指標fsc應按下式計算:圓鋼管混凝土:fc1.141.0c)fc

(4.2.1-1)矩形鋼管混凝土、帶直角的等邊六邊形鋼管混凝土:fc1.180.8c)fc圓端形鋼管混凝土:

(4.2.1-2)

H0.3

fcfAs13.11 fcfsc

BAsc

(4.2.1-3)式中: fc——混凝土的抗壓強度設計值;θsc——構件的套箍系數(θsc=αsfy/fck);αs——構件的含鋼率;Ac ——鋼管、管內混凝土的面積;Ac1——鋼管平直段范圍內混凝土的截面面積;As1——鋼管平直段的截面面積;Asc0——鋼管圓弧段范圍內鋼管與混凝土的面積之和。t>16mm時,fsc值應按式(4.2.1-1~3)的計算值k1Q235Q355Q420鋼,k1=0.94。按下式計算:圓鋼管混凝土:(0.4220.3132.33)0.134f

(4.2.2-1)sc s sc sc矩形和帶直角的等邊六邊形鋼管混凝土:c(0.50.s2.3)0.5fc

(4.2.2-2)圓端形鋼管混凝土: 0.05

H3.518

0.371

(4.2.2-3)sc0.110.5s

0.234 B

sc

fsc 4 16mc(4..213)k1后確定,k14.2.1-4條計算。鋼管混凝土構件的組合軸壓剛度按下式計算:EAEscAsc

(4.2.3)式中: Esc —— 鋼管混凝土構件的組合軸壓彈性模量(當t16mmA-1和A-2t>16mmEA值應將式(4.2.3)的計算值乘換算系數k1后確定,k14.2.1-4條計算);Asc —— 鋼管混凝土構件的截面面積,Asc=As+Ac。鋼管混凝土構件的組合彈性抗彎剛度應按下式計算:EIEsIsEcIc

(4.2.4-1)式中: ——鋼材、管內混凝土的彈性模量;Is、Ic——鋼管、管內混凝土的截面慣性矩;α——0.8;矩形或帶直角的等邊六邊形鋼管混凝土,0.6;圓端形形鋼管混凝土,α采用式(4.2.4-2)計算。0.7550.21lnsc0.7310.184ln

()()

(4.2.4-2) sc鋼管混凝土組合彈性剪切剛度應按下式計算:GAscGsAsGcAc

(4.2.5)式中:Gs——鋼材的剪變模量,應按表取值;Gc——混凝土的剪變模量,應按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的混凝土彈性模量的0.4倍取值。fb取值如下:圓鋼管取fb=0.225N/mm2;方矩形鋼管、帶直角的等邊六邊形鋼管和圓端形鋼管,取fb=0.15N/mm2。4.3 結構變形限值4.3.1采用鋼管混凝土的房屋建筑,在風荷載和地震作用下的側JGJ138中鋼管混凝土結構的規定。4.4 結構設計原則采用鋼管混凝土的房屋,最大適用高度及抗震等級應符合JGJ138中鋼管混凝土結構的規定。進行結構動力彈塑性時程分析時,鋼管混凝土構件的恢復E采用,圓鋼管混凝土柱-鋼梁節點的荷載-變形6.66.7條采用。抗震設計時,采用矩形鋼管混凝土柱、帶直角的等邊六邊形鋼管混凝土柱和截面高寬比大于1.5的圓端形鋼管混凝土柱的房屋建筑,柱的軸壓比應按下式計算,并不宜大于表4.4.3中規定的限值。式中:

n Nn——柱的軸壓比;N——考慮地震作用組合的柱軸壓力設計值;Ac——鋼管內填混凝土面積;n——柱的軸壓比;N——考慮地震作用組合的柱軸壓力設計值;Ac——鋼管內填混凝土面積;As——鋼管截面面積。

(4.4.3)4.4.3比大于1.5的圓端形鋼管混凝土柱的軸壓比限值結構類型柱類型抗震等級一級二級三級框架結構框架柱0.650.750.85框架-剪力墻結構框架柱0.700.800.90框架-筒體結構框架柱0.700.800.90轉換柱0.600.700.80筒中筒結構框架柱0.700.800.90轉換柱0.600.700.80部分框支剪力墻結構轉換柱0.600.70-注1剪跨比不大于2時,其軸壓比限值應比表中數值減少0.05;2當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65~C70時,軸壓比限值應比表中數值減少0.05;當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75~C80時,應比表中數值減少0.10。5 5.1 一般規定本章適用于承受靜力荷載或間接承受動力荷載作用的鋼管混凝土構件的設計和計算。對框架柱和排架階形柱的計算長度應按現行國家標準《鋼管混凝土結構技術規范》GB50936的有關規定。鋼管混凝土構件的容許長細比應按現行國家標準《鋼管混凝土結構技術規范》GB50936的有關規定確定。對框(排)架結構進行作用效應分析時,按下式計算柱的抗彎剛度。Bfs(EsIsEcIc)

(5.1.4)中: s— 柱組合抗剛度折減系數,當為單肢柱=s值分別5.1.55.1.6條的規定計算。混凝土剛度系數的確定方法見4.2.4條。當斜腹桿格構式柱用于框(排)架柱時[5.1.5],其剛度折減系數按下式計算:s

1m

1EscEs

(5.1.5-1)雙肢柱或四肢柱:三肢柱:

m4.23C1n2m2.82Ccos2

(5.1.5-2)(5.1.5-3)n2 1C1

1451k3(1/k454kHt4

(5.1.5-4)(5.1.5-5)HckIt5 Id式中: EscAsc——單根受壓柱肢的截面剛度;

(5.1.5-6)EsAw

——單根腹桿空鋼管的截面剛度;n——節間數;——柱肢平面夾角的一半;Ht、Hc——上柱、柱總高;EsAWIt、Id——EsAWA Al2y2Awl2yHc=nl2Hc=nl2EscAscEscAscA A圖5.1.5斜腹桿格構式柱當平腹桿格構式柱用于框(排)架柱時,將組合柱視為多層框架[5.1.6],參與結構整體計算。平腹桿格構式柱的剛度折減系數按下式計算:s

1A (n1)A

(5.1.6)1C

scsc 1116n2

Isc

8n2

HcIw式中: L —— 柱肢中心距;l1——柱肢凈間距;Iw——單根腹桿截面慣性矩;Isc——單根柱肢截面慣性矩;Asc——單根柱肢截面面積。圖5.1.6平腹桿格構式柱LEsALEsAWHc=nl2EscAss。若超過05章計算獲得的承載力乘以鋼kp。kp的計算方法如下:p1fn)fr)0對于圓形和圓端形鋼管混凝土:f)0.1n0.02

n)

(5.1.7-1)(5.1.7-2)n 0.1320.350.07 n n nf(e/r)0.15(e/r)1.06

(5.1.7-3)對于矩形和帶直角的等邊六邊形鋼管混凝土:f)0.n0.2

n)

(5.1.7-4)l2n 2l2 n n nr)08fr)3r)2r)08

(5.1.7-5)

(5.1.7-6)s0 fs式中: f、f(e/r)——考慮構件長細比()和荷載偏心率(e/r)影響的函數;n——80;——構件的長細比;e——荷載偏心距;e/r——r為0.5倍的截面高度;——鋼管初應力系數;o——鋼管中的初應力;s——空鋼管軸壓穩定系數,按《鋼結構設計標準》GB50017取值;f——鋼材的抗拉強度設計值。薄壁鋼管混凝土的縱向加勁肋可采用焊接連接,如圖4.1.11(a)和(c)4.1.11(b)和(d)4.1.11(b)和(d)所示的構件,其冷彎型鋼的拼接焊縫應為滿焊,并符合二級焊縫檢驗標準。帶肋薄壁鋼管混凝土的加勁肋慣性矩應滿足式(5.1.9)的要求。w3.5fI3.1104

yt4

(5.1.9)s t

280式中:Is——單個加勁肋截面繞自身平行于管壁的形心軸的慣性距;w——被加勁肋分割后的子板件寬度;t——鋼管壁厚;fy——鋼管鋼材屈服強度。235fy5.1.10 帶肋薄壁鋼管混凝土[4.1.11]的加勁肋間及加勁肋與鋼板間的平板,其寬厚比應滿足式235fyw50t

(5.1.10)5.2 軸心受力構件承載力計算單肢鋼管混凝土軸心受力構件的承載力應按下式計算:當軸心受壓時:Nu

(5.2.1-1)Nu

fsc

(5.2.1-2)式中: N——軸向力設計值;——C取值;Nu——鋼管混凝土短柱的抗壓強度承載力設計值;fsc——鋼管混凝土構件的抗壓強度設計值。構件的長細比應按下式計算:loi

(5.2.1-3)I/Asc其中回轉半徑i I/Asc(1)圓形鋼管混凝土:D4I (5.2.1-4)64(2)矩形鋼管混凝土繞強軸彎曲:BH3I (5.2.1-5)12(3)矩形鋼管混凝土繞弱軸彎曲:PAGEPAGE32PAGEPAGE31HB3I (5.2.1-6)12(4)圓端形鋼管混凝土繞強軸彎曲:B(HB)(H22HB3B2)I12

2(5B28HB4H2)64

(5.2.1-7)(5)圓端形鋼管混凝土繞弱軸彎曲:HBB3I12

464

(5.2.1-8)(6)帶直角的等邊六邊形鋼管混凝土繞強軸彎曲:124 124I B

(5.2.1-9)34 34 (7)帶直角的等邊六邊形鋼管混凝土繞弱軸彎曲:214 21412 6式中: l0——構件的計算長度;D12 6式中: l0——構件的計算長度;D——圓鋼管外直徑;B——混凝土構件的截面寬度或帶直角的等邊六邊形鋼管混凝土構件的邊長;H——圓端形或矩形鋼管混凝土截面的高度。

(5.2.1-10)帶肋鋼管混凝土[4.1.11]Nu后代入式(5.2.1-1)中進行構件承載力驗算。Nu

fscAscAs,sfsfsc

(5.2.1-11)式中: As,s——縱向加勁肋的截面面積之和;fs——縱向加勁肋的鋼材抗拉、抗壓和抗彎強度設計值。當軸心受拉時:圓形及圓端形鋼管混凝土:Ntu=1.1fAs (5.2.1-12)矩形鋼管混凝土:Ntu=1.05fAs (5.2.1-13)帶直角的等邊六邊形鋼管混凝土:Ntu=(1-0.4αs)fAs (5.2.1-14)式中:s格構式鋼管混凝土軸心受壓構件承載力按公式(5.2.1-1)計算,其受壓穩定系數根據構件的換算長細比λoy、λoxC5.2.2中所列公式進行計算。表5.2.2格構式構件的換算長細比項目截面型式腹桿類別計算公式雙肢柱xyhyx平腹桿斜腹桿λoyλ2yoyπ2 l0 12121 6h EA254y d EA三肢柱xya1 a2yx斜腹桿242dEAoy y cos242 d ox x 1.5-cos2 EA四肢柱xa1ya2yx斜腹桿oyox280y d EA280x d EAbb注:平腹桿雙肢柱的構造應符合第6.5.2條的規定。bb表中: λoyλox——整個構件對y-y軸和x-x軸的換算長細比;λy、λx——整個構件對y-y軸和x-x軸的長細比;λ1——單肢一個節間的長細比;λ0——空鋼管平腹桿的長細比;l2——柱肢節間長度;α1——單根柱肢鋼管面積As和平腹桿鋼管橫截面面積A1的比值,α1=As/A1;h——分肢之間的距離;αd——單根柱肢鋼管面積As和斜腹桿鋼管橫截面面積Ad的比值,αd=As/Ad;αEA——單根柱肢的組合剛度與空鋼管剛度的比值,按下式計算:EA

(1

1 )

(5.2.2-1)s E式中:αE —— 鋼材和混凝土的彈性模量比,αE=Es/Ec;αs —— 單根柱肢的含鋼率,αs=As/Ac。2i1 20(EsAsi)myEAEA1sdoy

(5.2.2-2)ox

(5.2.2-3)22i1 (Essi)mxEAEA1sd2i2i1 (Esi)mycos2EAEA1sdm (EA)

(5.2.2-4)四根或三根柱肢的截面換算剛度式中:

EA1i1

ssi

——之和;Asi——各柱肢鋼管截面面積;αEA1——所有柱肢的組合剛度之和與空鋼管剛度之和的比值,按下式計算:EA1m

(1

s1

1 )E

(5.2.2-5)式中:

s1

Asimi1 mAcii1

柱肢鋼管總面積和核心混凝土總——面積的比值;構件長細比:

EsAd——單根斜腹桿空鋼管的截面剛度。y

loy

IyIy

lox

IxIx式中: loy、lox——整個構件繞y-y軸和x-x軸的計算長度;Iy、Ix——構件截面繞y-y軸和x-x軸的截面慣性矩,按下式計算:mIy(Iscmi1

a2A);

Ix(Icmi1m

b2A)

(5.2.2-7)scsc式中: a、b——柱肢中心到虛軸y-y和x-x的距離;scscIsc——單根圓鋼管混凝土柱肢的截面慣性矩,Isc=D4/64;m——柱肢數。IscAscl單肢一個節間的長細比IscAscl

(5.2.2-8)5.2.2條驗算整體穩定承載力外,尚應驗算單柱肢穩定承載力。當單柱肢長細1平腹桿格構式構件:140及10.5max;斜腹桿格構式構件:10.7max;xxx和y-y平腹桿格構式鋼管混凝土軸心受壓構件每根腹桿所受剪力按下式計算:VAscfsc/85式中: Asc——柱肢截面面積。5.3 受彎、壓彎和拉彎構件承載力計算

(5.2.4)鋼管混凝土受彎構件的承載力應滿足下列要求:MMu (5.3.1-1)1不帶縱向加勁肋的鋼管混凝土:MumWscfsc

(5.3.1-2)式中: M——所計算構件段范圍內的最大彎矩設計值;Mu——構件的極限彎矩值;Wsc

——鋼管混凝土構件彎矩作用平面內的截面抗彎模量。鋼管混凝土構件的截面抗彎塑性發展系數)可采用下式計算:(1)圓鋼管混凝土:m1.10.48c0.)(2)矩形鋼管混凝土:m1.040.48c0.)(3)圓端形鋼管混凝土:

(5.3.1-3)(5.3.1-4)0.511.63lnsc0.76 1

(繞弱軸)0.21

fck

H

0.95 sc 20 B

(5.3.1-5)0.841.63lnsc0.630.21scfck0.21scfck201.15(4)帶直角的等邊六邊形鋼管混凝土: f0.116lny s

fck

(5.3.1-6)m f

1.60.104lny

sf6.1fck

0.12帶肋鋼管混凝土受彎構件[圖4.1.11]應采用式(5.3.1-7)計算Mu,并以此代入式(5.3.1-1)中進行構件承載力驗算。MumWscfscWsfsfsc

(5.3.1-7)式中: fs——縱向加勁肋的鋼材抗拉、抗壓和抗彎強度設計值;Ws——縱向加勁肋的截面抵抗距:WsnstshsD2ths式中: ts——縱向加勁肋的厚度;

(5.3.1-8)hs——縱向加勁肋的高度,可近似取其垂直投影尺寸進行計算。ns——與中和軸平行方向的每條鋼管邊上的縱向加勁肋數量。矩形、圓端形和帶直角的等邊六邊形鋼管混凝土雙向受彎構件的承載力應滿足下式要求:M1.8

M1.8xMux

yMuy

1 (5.3.2-1) 式中: Mx,My——所計算構件段范圍內繞強軸和弱軸的最大彎矩設計值;Mux,Muy——構件繞強軸和弱軸的極限彎矩值,按式(5.3.1-2)或(5.3.1-7)。鋼管混凝土構件在一個平面內承受壓彎荷載共同作用時,強度承載力應按下列公式計算。當N≥o時NNu當No時

amM1Mu

(5.3.3-1)bN2cNmM

(5.3.3-2)1Nu2 Nu Muo式中:a12;b1o;c2(o1)。oo2 oo(1)圓鋼管混凝土:o0.181.151o

(5.3.3-3)0.50.2445sc

(sc0.4)

(5.3.3-4)o 0.10.14

0.84

(sc0.4)(2)矩形鋼管混凝土:o1c3

(5.3.3-5)0.50.3175sc

(sc0.4)

(5.3.3-6)o 0.10.13

0.81

(sc0.4)(3)圓端形鋼管混凝土: H1.084

1.080.1390.001

sc

繞弱軸

B

3.728

(5.3.3-7)10.1590.001H

-1.01

繞強軸 sc B

H1.576

0.3640.50.019

0.286sc

繞弱軸

B

1.324

(5.3.3-8)0.50.0186H 0.201

繞強軸 sc B (4)帶直角的等邊六邊形鋼管混凝土:o10.12-1.2

(5.3.3-9)0.50.498sc

(sc0.4)

(5.3.3-10)o 0.50.280.4) sc sc式中: M——所計算構件段范圍內的最大彎矩;m——等效彎矩系數,按現行國家《鋼結構設計標準》GB50017的規定取值。在一個平面內承受壓彎荷載共同作用時,鋼管混凝土構件的穩定承載力應按下列公式計算。當No時NNu

()ada

mM1Mu

(5.3.4-1)當N2o時bN2cN1

mMNu2

() 1Nu d Mu

(5.3.4-2)式中:a12o;b

1oo2o

;c2;o(1)d10.4(N;NE(2)矩形鋼管混凝土:d10.25(N);NE N10.28N

繞弱軸(3)圓端形鋼管混凝土:d E N0.46

繞強軸 NE(4)帶直角的等邊六邊形鋼管混凝土: 0.4

Nd0.25 30 0.9

NE式中: NE——歐拉臨界力,NE

π2E

2;——彎矩作用平面內的軸心受壓構件穩定系數,可按附錄C取值。繞強軸彎曲的矩形鋼管混凝土壓彎構件、圓端形鋼管壓彎構(5.3.4-1)或(5.3.4-2)NNu

mM11.4Mu

(5.3.4-3)式中: ——彎矩作用平面外的軸心受壓構件穩定系數,可按附錄C取值。NM1Ntu Mu

(5.3.5-1)(5.2.1-14)計算。承受雙向壓彎或雙向拉彎作用時,構件的承載力應按下列公式計算:雙向壓彎:當N/Nu≥2φ3xy·ηo時,N a M

M

11.81.8()

x

y 1

(5.3.6-1)y

Nu d

mmM

ux

nM

uy當N/Nu<2φ3xy·ηo時,1N2

N

M

1.8M

1.81.8b

c

(m)x

y

1(5.3.6-2)Nu

Nu

d mMux nMuy 2x2y其中,φxy為換算長細比 對應的軸心受壓穩定系數可按附錄C取值2x2yna、b、c、d5.3.35.3.4a、b、c、d為繞弱軸彎曲對應的值。(1)圓形,矩形,帶直角的等邊六邊形鋼管混凝土:m=1 (5.3.6-3)n=1 (5.3.6-4)(2)圓端形鋼管混凝土:H

20.52

N

(5.3.6-5)m10.764 1

B

NuH

0.5

2N2n10.045 1

(5.3.6-6)B

Nu 鋼管混凝土雙向拉彎構件:1N M

M1.81.8x

y 1

(5.3.6-7)Ntu

Mux

Muy 其中,Ntu為軸拉極限承載力,可用式(5.2.1-12)~式(5.2.1-14)計算。承受壓、彎共同作用時,格構式鋼管混凝土構件應按下式PAGEPAGE38PAGEPAGE39驗算彎矩作用平面內的整體穩定承載力:NNu

M 1Wsc(1N/NE)fsc

(5.3.7)式中: ——按換算長細比查得的驗算平面內的軸心受壓構件穩定系數,可按附錄C取值;Wsc

——格構式柱截面總面積和總抵抗矩;NE——由換算長細比計算得到的歐拉臨界力,NE2EscAsc

2;——換算長細比,可按5.2.2計算。斜腹桿格構式柱的單肢,按桁架的弦桿計算。對平腹桿格構式柱的單肢,按偏壓構件計算。腹桿所受剪力取實際剪力和按式(5.2.4)計算剪力中的較大值。對于采用圓鋼管混凝土的曲線形格構式構件[5.3.8]在兩端承受軸心受壓荷載時,穩定承載力按下列公式計算。1 時NNu

M(1-N/NE

1)fsc

(uMB) (5.3.8-1)0 NBN

M(1-N/NE)

Asf

(uMB) (5.3.8-2)0 NB2 時NNu

M 1sf1-N/NE)c

(5.3.8-3)式中: ——換算長細比,按5.2.2條的規定確定;NB、MB——N-M相關曲線上拉壓界限平衡點對應的軸力和彎矩,分別按下式計算:NBNucNutMBNucNutrt

(5.3.8-4)(5.3.8-5)N——格構式構件兩端的軸壓力設計值;M——彎矩設計值,M=N·u0;Nu——單根柱肢的強度承載力,按式(5.2.1-2)計——算;按換算長細比查得的驗算平面內的軸心受壓構件穩定系數,可按附錄C取值;Nuc——所有柱肢的軸壓承載力之和,按式(5.2.1-2)計算后求和得出;Nut——所有柱肢的軸拉承載力之和,Nut1.1Asf;As——單根柱肢的鋼管橫截面面積;rc——截面重心至受壓柱肢重心軸的距離,rNuc2h;c Nucrt——截面重心至受拉柱肢重心軸的距離,Nuc1、Nuc2——rthrc;壓區、拉區柱肢的軸壓承載力總和;h——柱肢的軸線間距;u0——桿件的初始撓度。NMANMArc rth

yNuc2θxbrc b

ho點:截面重心hAA A(三肢格構式)yx xrc rrc rthA A(雙肢格構式)5.3.8曲線形格構式構件兩端軸心受壓的曲線形格構式鋼管混凝土,端部的最大剪力按下式計算:Vπ

Nu0

(5.3.9)l01NNE式中: l0——曲線形格構式鋼管混凝土兩端截面中心點的直線距離。5.4 復合受剪和受扭構件的承載力計算承受剪力作用時,鋼管混凝土構件的承載力應滿足下式要求:VVu (5.4.1-1)VA

(5.4.1-2)u v sc sc式中: V——鋼管混凝土受剪構件的剪力設計值;Vu——鋼管混凝土構件的抗剪承載力設計值;sc

——鋼管混凝土構件的組合剪切強度設計值,應采用4.2.2條計算。鋼管混凝土抗剪強度承載力計算系數可按下式確定:(1)圓鋼管混凝土:v0.970.2ln(sc)(2)圓端形鋼管混凝土:

(5.4.1-3)

H/B52nscc2sc

1.5

(5.4.1-4)v H/B52n

1.6 sc c2

沿弱軸(3)矩形鋼管混凝土:v0.9540.162ln(sc)(4)帶直角的等邊六邊形鋼管混凝土:

(5.4.1-5) 5c22

沿強軸

sc s ssv 8cn2cs2s鋼管混凝土受扭構件的承載力應滿足下式要求:TTuTutWsctsc

(5.4.1-6)(5.4.2-1)(5.4.2-2)式中: T ——鋼管混凝土受扭構件的扭矩設計值;Tusc

——鋼管混凝土構件的抗扭承載力設計值;——鋼管混凝土構件的組合剪切強度設計值,應采用本規程4.2.2條計算。鋼管混凝土抗扭強度承載力計算系數可按下式確定:(1)圓鋼管混凝土:t4c)

(5.4.2-3)(2)圓端形鋼管混凝土:1.2990.065lnH0.08ln0.099ln20.601

(5.4.2-4)t scB

sc s (3)矩形鋼管混凝土:t431242lnc)(4)帶直角的等邊六邊形鋼管混凝土:t740265lnc08ln2c93s鋼管混凝土構件截面抗扭抵抗矩可按下式確定:(1)圓鋼管混凝土

(5.4.2-5)(5.4.2-6)πD3W

(5.4.2-7)sct 16(2)圓端形鋼管混凝土 H

H2

πB3

(5.4.2-8)Wsct0.0510.758B0.191B

16 (3)矩形鋼管混凝土

Wsct0.208BH2(4)帶直角的等邊六邊形鋼管混凝土Wsct0.836B3

(5.4.2-9)(5.4.2-10)承受壓、扭共同作用時,構件的承載力應滿足下列要求。強度承載力:(N)2.4(T)21 (5.4.3-1)穩定承載力:

Nu Tu(N)2.4(T)21 (5.4.3-2)u Tu式中:

Nu、Tu

——鋼管混凝土構件的抗壓承載力設計值和抗扭承載力設計值,分別按本規程5.2.1條和5.4.2條進行計算;——按換算長細比查得的驗算平面內的軸心受壓構件穩定系數,可按附錄C取值。承受壓、彎、扭共同作用時,構件的承載力應滿足下式的要求:當N/Nu2302.41(T/Tu)2時:(1N

aM)4T

21 (5.4.4-1)TuMuuN d ( )TuMuuN/N

2.41T/T)2u 0 uNNdM[b(N)2c(N)1MNNdM

]2.4(T

)21 (5.4.-2)u u u uT eee式中:a12;b1T eee

2(1)ce 。0圓鋼管混凝土:

32d10.4(N)NEo0.181.1510.50.245sc

c)o -0.84114c矩形鋼管混凝土:d10.25(N)NEo10.14-1.3

c)0.50.318sc

c)o 0.81113c圓端形鋼管混凝土:

c) N10.28N

繞弱軸d E N0.46

繞強軸 NE H1.084 0.139

1.08

B sc

H3.728

繞強軸10.159

1.01

B scH1.576 0.50.019 0

BH1.324

sc 繞弱軸 繞強軸0.50.0186

0.2010.349

B sc帶直角的等邊六邊形鋼管混凝土:dmax

0.25()0.4(N

0.91

30 NE

), o10.12-1.20.50.498sc

(sc0.4)o 0.50.280.4) sc sc式中: 412;2412

;T;NE2ENE

e o e oA/2AV承受壓、彎、剪共同作用時,構件的承載力應滿足下式的要求:V當N/Nu2.41( )2時:(1NNu3

ad

M)2.4(V)21 (5.4.5-1)Mu VuV2N/Nu2.41(

)時:[b(N)2c(N)1M]2.4(V)21 (5.4.5-2)Nu Nu dMu Vua、b、d5.4.4條計算。5.5 局部受壓構件承載力計算帶端板的鋼管混凝土局部受壓構件[5.5.1]所示,其承載力應滿足下式要求:NLNuL (5.5.1-1)NuLKLcNu

(5.5.1-2)式中: NL ——作用在鋼管混凝土上的局壓力設計值;NuL——鋼管混凝土的局壓承載力設計值;Nu——鋼管混凝土軸壓承載力設計值;KLc

——鋼管混凝土局壓承載力折減系數。NLNLANLNLAcALAcAL圓鋼管混凝土 (b)矩形鋼管混凝土 Ac(c)圓端形鋼管混凝土(d)帶直角的等邊六邊形鋼管混凝土圖5.5.1鋼管混凝土局部受壓示意圖AL—局部受壓面積 Ac—核心混凝土橫截面面積KLc的計算方法如下:圓鋼管混凝土:K (AAA)(An2An

1)1 (5.5.2-1)Lc 1 2 3 4 r 5 rEt30.25 3nr1.1 3ED

(5.5.2-2) 式中:系數A1、A2、A3、A4、A5值分別見表5.5.2-1、5.5.2-2;AL;nr——相對剛度半徑;Es——端板的彈性模量;E——鋼管混凝土折算軸壓彈性模量,E=(EsAs+EcAc)/Asc;ta——端板厚度;D——圓鋼管外直徑。矩形鋼管混凝土和帶直角的等邊六邊形鋼管混凝土:K (AAA)(An

1)1 (5.5.2-3)Lc 1 2 3 4 r式中:系數A1、A2、A3和A4值分別見表5.5.2-3、5.5.2-4;nr按式(5.5.2-2)進行計算,但其中的D應替換為(H+B)/2。圓端形鋼管混凝土: H2.08 KLc1ln 0.781

(5.5.2-4)B 式中:系數A1、A2、和A3值分別見表5.5.2-5。表5.5.2-1圓鋼管混凝土系數A1、A2、A3值θsc0.511.522.533.544.55系數A10.0400.0190.004-0.004-0.009-0.010-0.010-0.008-0.008-0.010A2-0.411-0.275-0.187-0.140-0.122-0.124-0.134-0.144-0.143-0.121A31.3601.2571.1921.1591.1471.1501.1591.1661.1631.142注:表內中間值可采用插值法求得。表5.5.2-2圓鋼管混凝土系數A4、A5值β246810121416系數A4-0.314-0.641-0.895-1.11-1.301-4.474-1.635-1.785A50.3270.811.2091.5641.8912.1982.492.77注:表內中間值可采用插值法求得。表5.5.2-3矩形、帶直角的等邊六邊形鋼管混凝土系數A1、A2、A3值θsc0.511.522.533.544.55系數A10.4400.6170.7950.9721.1491.3261.5041.6811.8582.035A20.5430.3400.137-0.067-0.270-0.473-0.676-0.879-1.082-1.285A30.0170.0430.0690.0950.1210.1470.1730.1990.2250.251注:表內中間值可采用插值法求得。表5.5.2-4矩形、帶直角的等邊六邊形鋼管混凝土系數A4值β246810121416系數A40.9281.5331.9972.3882.7323.0443.3303.597注:表內中間值可采用插值法求得。表5.5.2-5圓端形鋼管混凝土系數A1、A2、A3值θsc0.511.522.533.544.55系數A10.0290.0150.0150.0290.0600.1080.1740.2590.3640.491A2-0.323-0.245-0.238-0.297-0.414-0.581-0.793-1.041-1.319-1.620A31.1331.0781.0831.1361.2271.3441.4761.6121.7401.850注:表內中間值可采用插值法求得。5.6 考慮長期荷載作用影響的構件承載力計算5.6.1對長細比大于40的鋼管混凝土柱,當永久荷載引起的軸心壓力占全部軸心壓力的50%及以上時,應考慮長期荷載對其穩定承載力的影響,對鋼管混凝土柱的軸心受壓穩定承載力設計值Nu乘以折減系數kcr,圓、矩形和帶直角的等邊六邊形鋼管混凝土柱PAGEPAGE48PAGEPAGE49的折減系數kcr可按附錄D取值;圓端形鋼管混凝土柱的折減系數kcr采用圓鋼管混凝土柱的折減系數kcr乘以截面影響系數η。10.0092H/B0.0094H/B2

(5.6.1)6 6.1 一般規定梁(板)與鋼管混凝土柱的連接應做到構造簡單,傳力明確,整體性好,安全可靠,經濟合理,施工方便;抗震設計時,連接破壞不應先于被連接構件破壞。采用鋼筋混凝土樓屋蓋時,梁(板)與鋼管混凝土柱連接的受剪承載力應符合下列規定:持久、短暫設計狀況:地震設計狀況:

Vb≤Vu (6.1.2-1)Vb≤Vu/γRE (6.1.2-2)式中: Vb——驗算連接受剪承載力采用的剪力設計值可取按相關規范調整后的梁端組合的剪力設計值;Vu——連接的受剪承載力,可按本規程第6.2節計算;γRE——連接的受剪承載力抗震調整系數,應按本規程第4.1.5條確定。采用鋼筋混凝土樓屋蓋時,梁(板)與鋼管混凝土柱連接的受彎承載力應符合下列規定:持久、短暫設計狀況:地震設計狀況:

Mb≤Mu (6.1.3-1)Mb≤Mu/γRE (6.1.3-2)式中: Mb——驗算連接受彎承載力采用的彎矩設計值,可取按相關規范調整后的梁端組合的彎矩設計值;Mu——連接的受彎承載力設計值;γRE——連接的受彎承載力抗震調整系數,應按本規程第4.1.5條確定。鋼梁與鋼管混凝土柱的剛接連接應符合下列規定:地震設計狀況時,尚應按下列公式驗算連接的極限承載力:Mu≥ηjMp (6.1.4-1)Vu≥1.2(2Mp/ln)+VGB (6.1.4-2)式中: Mu——連接的極限受彎承載力設計值,應按現行行業標準《高層民用建筑鋼結構技術規程》JGJ99執行;Vu——連接的極限受剪承載力設計值,應按現行行業標準《高層民用建筑鋼結構技術規程》JGJ99執行;Mp——梁端截面塑性受彎承載力,應按現行國家標準《鋼結構設計標準》GB50017執行;VGB——梁在重力荷載代表值(9度時尚應包括豎向地震作用標準值)作用下,應按簡支梁分析的梁端截面剪力設計值;ln——梁的凈跨;ηj——連接系數,應按表6.1.4確定。表6.1.4鋼梁與鋼管混凝土柱剛接連接抗震設計的連接系數母材牌號焊接螺栓連接Q2351.401.45Q3551.301.35Q355GJ1.251.30采用鋼筋混凝土樓蓋時,梁、板受力鋼筋不應直接焊接于鋼管壁上。(環和其他附件,減少對管內混凝土澆灌的不利影響。12m1.2m~1.3m15倍鋼管壁厚度。6.2 梁柱連接節點框架結構的梁柱剛性節點,宜采用加強環節點形式。8IIIIV6.2.2]a90%,應能承受按彈性設計的多遇地震下的組合內力。圖6.2.2骨形連接在必要情況下,鋼管混凝土柱與鋼梁可采用鉸接連接。鉸接連接的節點其鋼梁翼緣與鋼管可不焊接,腹板采用摩擦型高強螺栓與焊接在鋼管上的連接板進行連接。鋼管混凝土柱與鋼梁的剛性連接,可采用外加強環式[圖6.2.4-1]、內加強環式[圖6.2.4-2]和環板貫通式[圖6.2.4-3]。233 121圖6.2.4-1外加強環式連接節點1-外加強環 2-鋼管 3-混凝土3 123 123圖6.2.4-2內加強環式連接節點1-內加強環2-鋼管 3-混凝土32R≥D/10 1A A DA A圓鋼管混凝土321B BBB矩形鋼管混凝土圖6.2.4-3環板貫通式連接節點1-混凝土 2-鋼管 3-環板圓鋼管混凝土結構和的圓端形鋼管混凝土結構剛性節點加強環板應為環繞鋼管混凝土柱的封閉的滿環。外加強環與鋼管外壁應采用全熔透焊縫連接,外加強環與鋼梁應采用栓焊連接。外b不宜小于鋼梁翼0.7[6.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