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的區位選擇1_第1頁
農業的區位選擇1_第2頁
農業的區位選擇1_第3頁
農業的區位選擇1_第4頁
農業的區位選擇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部分第八章第21講農業的區位選擇

課時跟蹤檢測訓練一、選擇題(2018屆廣州綜合測試)近年來,我國生豬養殖環保要求越來越嚴格,南方水網地區設置了“禁養區”“限養區”。福建、浙江、廣東等地豬場拆遷潮涌現,許多養豬大企業紛紛向東北等地遷移,出現了“南豬北養”的局面。據此完成1~3題。.引起“南豬北養”局面出現的最主要因素是()A.國家政策 B.河網密度C.市場需求 D.生產規模解析:選A“禁養區”“限養區”是根據國家生豬養殖環保政策要求設置的,故引起“南豬北養”局面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國家政策。近年來,我國河網密度、豬肉市場需求和生豬生產規模等方面沒有太大的變化,不會對生豬養殖產生明顯的影響。.東北吸引大型養豬企業北遷的最主要優勢是()A.接近市場 B.勞動力成本低C.交通便利 D.飼料原料豐富解析:選D東北地區地廣人稀,商品農業發達,糧食商品率高,生豬養殖所需要的糧食飼料豐富,D對。南方地區人口密度比東北地區大,豬肉消費市場更廣闊,A錯;大型養豬企業現代化程度較高,對廉價勞動力的需要較少,B錯;南方地區和東北地區交通都比較發達,C錯。.與南方相比,東北利于養豬產業發展的自然條件是()A.氣候寒冷,豬瘟等疫情較少B.河流湖泊眾多,利于排污C.草場廣闊,利于大規模放養D.森林資源豐富,飼料充足解析:選A東北地區緯度較高,氣候寒冷,豬瘟等疫情不易發生或流行,A對。受環保政策的影響,生豬養殖排污受到嚴格限制,B錯;生豬養殖以圈舍飼養為主,飼料以糧食飼料為主,不需要草場放養,C錯;森林資源豐富與養豬所需飼料無必然聯系,D錯。(2018屆福建高中聯盟聯考)融水苗族自治縣位于廣西北部,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和滇黔桂石漠化片區縣。2015年當地政府提出了“山上茶牛羊、田里稻魚螺”的產業思路,梯田里種的是特色紫黑香糯米稻子全部用山泉水灌溉,稻子收獲后,田里的禾花魚也養大了,排干田里面的水,就把魚收上來。據此完成4?6題。.與同緯度東部地區水稻種植業相比,融水苗族自治縣水稻()A.生長期短B.品質好仁投入勞動力少D.單位面積產量高解析:選B與同緯度東部地區水稻種植業相比,融水苗族自治縣水稻種植用山泉水灌溉,水質好,且當地海拔較高,晝夜溫差比同緯度東部地區大,所以水稻品質好;由于是山地融水苗族自治縣稻谷的生長期比同緯度東部地區要長;融水苗族自治縣投入勞動力較多,但水稻單位面積產量沒有同緯度東部地區高。.“山上茶牛羊、田里稻魚螺”的產業思路體現了( )A.山區資源的立體開發B.小流域的綜合治理C.把經濟效益放在首位D.與相鄰區域的經濟聯系解析:選A“山上茶牛羊、田里稻魚螺”的產業思路體現了山區農業資源的立體開發與綜合利用。.融水苗族自治縣的發展,給貧困地區經濟發展的啟示是()A.發揮區域優勢,做強特色產業B.產業集聚,加劇企業間競爭C.做大加工產業,提高經濟效益D.引進高科技產業,提倡創新解析:選A從材料可知,融水苗族自治縣充分發揮區域優勢,做強特色產業;融水苗族自治縣的發展模式,不屬于產業集聚,且產業集聚不一定會加劇企業間競爭;融水苗族自治縣采取的是與生態協調的種養發展模式,有助于提高經濟效益;貧困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低,引進高科技產業不現實。(2019屆石家莊質檢)“中國農業公園”是利用農村廣闊的田野,以綠色村莊為基礎,融入低碳環保循環可持續的發展理念,將農作物種植與農耕文化相結合的一種生態休閑和鄉土文化旅游模式。那大“中國農業公園”位于海南省僧州市那大鎮(19°31'N,109°34'E,平均海拔168.7米),是海南省首個“中國農業公園”創建項目,其核心區總面積約13.75萬畝(1畝'666.7m2),有83個自然村,總人口約2.75萬人。如圖示意儋州市那大“中國農業公園”局部景觀。據此完成7~9題。7,那大鎮創建“中國農業公園”的基礎條件有()①美麗的鄉村風景②完善的旅游服務設施③濃厚的農耕文化氛圍 ④完備的農產品加工體系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解析:選A那大鎮核心區有13.75萬畝廣闊田野和83個自然村,具備美麗的鄉村風景和濃厚的農耕文化氛圍兩項創建“中國農業公園”的基礎條件,①③正確;旅游服務設施需要在創建“中國農業公園”的過程中不斷完善,不屬于基礎條件,②錯;農產品加工屬于工業生產,不屬于創建“中國農業公園”的基礎條件,④錯。.那大“中國農業公園”適宜布局的園區有()A.小麥種植園 B.蘋果采摘園C.傣族風情園 D.古村文化園解析:選D海南島終年氣溫較高,不適合溫帶小麥和蘋果生長,A、B錯;傣族主要分布在我國西南邊疆地區,C錯;那大鎮有83個自然村,適宜布局古村文化園,D對。.創建那大“中國農業公園”可以推動當地農民()A.就地創業,增加收入B.擴大農作物種植規模,增加糧食的產量C.積極外遷,改善生活D.傳承傳統文化,提高城市化水平解析:選A創建那大“中國農業公園”并沒有破壞當地的田園和村莊,農民不需要外遷,可就地創業,增加收入,改善生活,人對,C錯;城市化往往會改變鄉村傳統文化,D錯;擴大農作物種植規模,增加糧食產量不是創建那大“中國農業公園”的主要目的,B錯。(2019屆江西名校質檢)下表為成都平原某地單位面積耕地生態價值量表,據此完成10-11題。類型價值量(元/公頃)生產有機質4369涵養水源4693土壤保持保持土壤肥力9126減少土地廢棄1597防止泥沙淤積166調節大氣成分固定CO27185釋放022766凈化大氣環境57.5.提高該地單位面積耕地生態價值量的最有效措施是()A.修筑梯田、堤壩B.凈化空氣,增加氧含量C.著力開發荒地D.保水保墑,保持土壤肥力解析:選D據表可知,成都平原某地單位面積耕地生態價值量最高的是保持土壤肥力,因此,提高該地單位面積耕地生態價值量的最有效措施是保水保墑,保持土壤肥力。.若采用優質高產農作物品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生產有機質價值量提高B.土壤保持價值量降低C.調節大氣成分價值量提高D.涵養水源價值量提高解析:選A采用優質高產農作物品種可以使生產有機質價值量提高,對土壤保持價值量、調節大氣成分價值量、涵養水源價值量影響不大。二、非選擇題.(2018屆山東膠東示范校二模)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哈薩克斯坦位于中亞腹地,是世界上最大的內陸國。境內大部分地區是平原和低地,地廣人稀。該國是世界糧食生產大國,目前已實現了規模化和機械化生產,北部地區是糧食主要產區,糧食大量出口,但糧食產量波動大。材料二:下面為哈薩克斯坦相關信息分布圖和2005~2016年哈薩克斯坦糧食產量統計圖。圖例◎首都~國界(1)分析哈薩克斯坦糧食生產的優勢自然條件。⑵簡述哈薩克斯坦糧食出口量大的社會經濟原因。⑶分析哈薩克斯坦糧食產量波動較大的原因。⑷哈薩克斯坦是否可以擴大糧食出口?簡述你的理由。解析:第⑴問,農業生產的自然條件包括氣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根據哈薩克斯坦深居亞歐大陸內部,平原、丘陵為主的自然地理特征,結合材料逐條分析即可。第(2)問,哈薩克斯坦有較強的糧食生產能力,而國內糧食需求小,因此出口量大。第⑶問,糧食產量波動較大的原因可以分為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自然原因是糧食生產易受到自然災害的影響而減產,人為原因是防災減災的設施、技術、政策等不夠完善。第⑷問,是否可以擴大糧食出口,可以從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影響方面分析利弊。根據觀點,選擇角度闡釋理由。答案:(1)緯度高,夏季日照時間長,氣候生長期長;為溫帶大陸性氣候,晝夜溫差大,光照充足;地形以平原和低地為主,平坦開闊,適合糧食生產的土地面積比重較大;北部黑土分布較廣,土壤肥沃。(2)哈薩克斯坦地廣人稀,機械化水平高,糧食商品率高;人口數量少,國內糧食需求量較小。(3)深居內陸,降水少,干旱災害頻發;緯度高,熱量條件只能滿足一年一熟,且易遭受低溫凍害;政府防災減災措施不夠完善。(4)觀點:可以擴大糧食出口。理由:近年來糧食產量整體呈上升趨勢;擴大出口,可以增加外匯收入;出口量增大,價格上升,可以提高農民經濟收入。觀點:不可以擴大糧食出口。理由:深居內陸,對外交通不便(出口成本較高);糧食產量不穩定,波動較大;擴大糧食出口,導致糧食播種面積擴大,可能會對生態環境帶來危害(容易導致土地荒漠化)。.(2018屆長沙重點中學聯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苜蓿為多年生草本植物,高30~100厘米。它深入土層,根莖發達,是世界上廣泛栽培的優質豆科牧草之一,具有產草量高、品質好、營養豐富、易于家畜消化等優點。紫花苜??梢郧囡?、青貯、調制青干草或加工成草粉來使用,是畜禽業的首選青飼料。赤峰市人工種草,超過90%為紫花苜蓿,是赤峰市畜牧業生產重要的飼草料來源。但赤峰市牧草產品產量和商品化程度卻較低,經濟效益較差,農牧民生產積極性不高。1150 120°圖例 國界X省級界三,沙漠O城市7300、年等降水量線(mm)(1)簡述苜蓿的生長習性。⑵分析近些年赤峰市草畜矛盾日益突出的原因。⑶簡述赤峰市推廣紫花苜蓿種植的意義。⑷請你為赤峰市草畜平衡發展,實現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獻計獻策。解析:第⑴問,結合材料“世界上廣泛栽培”分析其適應性強,結合“深入土層,根莖發達”及赤峰市的位置判斷其比較耐旱,根據“高30?100厘米”和赤峰市的降水狀況判斷其對水分有一定的要求,根據赤峰市的緯度位置分析氣溫和土壤條件。第⑵問,赤峰市草畜矛盾日益突出的原因主要從需求和供給兩個方面分析,需求方面主要是畜牧業發展快,牲畜數量增長快;供給方面主要結合生態建設、自然災害、種植面積等方面分析。第(3)問,本問主要從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三個方面分析。第⑷問,可從選育良種、加大科技投入、進行產品研發、病蟲害防治等方面說明。答案:(1)苜蓿適應性強;比較耐旱;喜歡溫暖、半濕潤的氣候;對土壤要求不高。(2)畜牧業不斷發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