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同步練習2_第1頁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同步練習2_第2頁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同步練習2_第3頁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同步練習2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同步練習一、選擇題1.北魏孝文帝改革規定:“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畝,婦人二十畝……老免及身沒則還田?!蟹蚪o二十畝,課種桑五十株;桑田皆為世業,身終不還?!薄捌涿裾{,一夫一婦,帛一匹,粟二石……此外復有雜調?!币韵吕斫馀c材料相符的是()A.政府分配的土地全部歸農民所有B.國家將土地按人頭平均分配C.國家將土地分成小塊出售給農民D.耕種國家土地的農民需承擔國家的租役解析:注意題干材料前半部分為“分田”,后半部分為“納調”,體現了耕種國家土地需要承擔國家的租役,故選D項。A、B、C三項只是說明分地,且說法都錯誤,A項錯在“全部”,B項錯在“平均”,C項錯在“出售”。答案:D2.武建國所著的《均田制研究》,是公認的研究均田制的經典之作。書中對北魏實行均田制的根本因素的分析,最有可能的是()A.漢族地主的建議B.南北對峙的形勢C.民族矛盾的激化D.中原地區先進經濟形態的吸引解析:北魏社會的落后和中原先進文化經濟形態的吸引是促使北魏實行均田制的主要原因。答案:D3.史書曾稱頌孝文帝時代“肅明綱紀,賞罰必行,肇革舊軌,時多奉法”(《魏書·良吏傳序》)。這種狀況出現的主要原因是()A.整頓吏治,實行俸祿制B.移風易俗C.推行均田制和新租調制D.遷都洛陽解析:題干中的“肅明綱紀”“賞罰必行”和“時多奉法”,表明通過孝文帝改革舊制,官吏多遵紀守法,吏治明顯好轉。因此,A項正確。答案:A4.《悲平城》詩云:“悲平城,驅馬入云中。陰山?;扪?荒松無罷風?!蓖{曰:“紇于山頭凍死雀,何不飛去生處樂?”詩歌和童謠說明了()①平城地理位置偏遠,環境惡劣②平城是鮮卑族元老集中的地方,保守勢力十分強大③孝文帝遷都洛陽的必要性④北方常受強敵柔然的騷擾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解析:詩歌和童謠都反映了平城環境的惡劣,這也是孝文帝遷都洛陽的主要原因之一。答案:C5.孝文帝規定:“三十以下,見在朝廷之人,語音不聽仍舊。若有故為,當降爵黜官。各宜深戒。如此漸習,風化可新?!彼@樣做有利于()①加快鮮卑族封建化的過程②保存鮮卑族優良的民族傳統③迅速接受漢族的先進文化④鞏固對黃河流域的統治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解析:材料中的內容是要求三十歲以下的官員必須說漢話,這與保存鮮卑族優良的民族傳統無關。答案:C二、非選擇題6.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魏主曰:“今日之行,誠知不易,但國家興自北土,徙居平城,雖富有四海,文軌未一,此間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風易俗,信為甚難。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茲大舉,光宅中原。”材料二神瑞二年(415年),又不熟,京畿之內,路有行饉……(馮太后、孝文帝)聽民就豐,行者十五六……朕以恒、代無運漕之路,故京邑民貧;今移都伊、洛,欲通運四方。材料三“朕為天子,何必居中原!正欲卿等子孫漸染美俗,聞見廣博。若永居恒北,復值不好文之主,不免面墻耳。”材料四魏主下詔,以為“北人謂土為拓,后為跋。魏之先出于黃帝,以土德王,故為拓跋氏。夫土德,黃中之色,萬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諸臣舊將自代(代,郡名,今山西省東北、河北省西北一帶)來者,姓或重復,皆改之。”請完成:(1)根據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分析孝文帝為什么要將都城由平城遷往洛陽。(2)結合所學知識,簡述孝文帝遷都洛陽的意義。(3)材料四體現了孝文帝改革的哪一措施?從材料中找出孝文帝進行這一改革的論據。答案:(1)①接受漢族文化,加強對中原地區的控制。②受北方少數民族威脅。③避開鮮卑族保守勢力。④平城經濟落后,而洛陽是數朝古都。(2)①加強了對黃河流域的控制。②促進了北方民族大融合。③使洛陽重新成為北方的政治、經濟中心。(3)措施:改鮮卑姓為漢姓或改漢姓。論據:“魏之先出于黃帝”。7.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國都市南門,募民有能徙置北門者予十金?!谑曳怯熊姽φ?不得為屬籍?!泄φ唢@榮,無功者雖富無所芬華?!∴l邑聚為縣,置令、丞,凡三十一縣。為田開阡陌封疆,而賦稅平?!妒酚洝ど叹袀鳌凡牧隙粡娬卟⒓嫔綕?貧弱者望絕一廛,致令地有遺利,民無余財。或爭畝畔以亡身,或因饑饉以棄業,而欲天下太平,百姓豐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天下,與牧守均給天下之田?!段簳じ咦婕o上》材料三舊無三長,唯立宗主督護。所以民多隱冒,五十、三十家方為一戶。(李)沖以三正治民,所由來遠,于是創三長之制而上之?!段簳だ顩_傳》請回答(1)根據材料一、材料二,商鞅變法和孝文帝改革在土地問題上分別采取了什么措施?簡要分析采取這些措施的不同原因。(2)材料一、材料三都涉及政治上的改革,分析其作用方面的共同點。(3)商鞅變法和孝文帝改革都是歷史上成功的改革。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改革成功必須具備哪些要素。解析:第(1)問,材料的閱讀理解障礙較小。第(2)問首先要準確把握材料信息,在此基礎上再聯系所學知識概括作答。第(3)問提醒我們在教與學的過程中不僅要重視滲透情感、態度、價值觀,也要注意歸納整理相關重大歷史事件的基本要素、基本規律。答案:(1)商鞅變法:廢井田、開阡陌,確立土地私有制;孝文帝改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