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學藥學專業非特異性免疫_第1頁
微生物學藥學專業非特異性免疫_第2頁
微生物學藥學專業非特異性免疫_第3頁
微生物學藥學專業非特異性免疫_第4頁
微生物學藥學專業非特異性免疫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微生物學藥學專業非特異性免疫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

天然免疫獲得性免疫

抗原非依賴性

立即達到最大反應

無抗原特異性

抗原依賴性

無免疫記憶

產生免疫記憶

抗原特異性

達到最大反應時間滯后

識別特有的模式分子

識別生物分子2021/4/272非特異性免疫概念:是生物體在長期種系發育和進化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一系列天然防御功能。是動物機體與生俱有的抵御微生物或者外來異物侵襲的能力。

2021/4/273非特異性免疫的特點特點

(1)先天遺傳可遺傳給子代(天然免疫或先天性免疫)。

(2)作用無特異性(非特異性免疫)。

(3)作用穩定,迅速而廣泛。(4)有種的差異。

2021/4/274非特異性免疫的物質基礎物質基礎(1)屏障結構(2)吞噬細胞(3)體液因素

2021/4/275非特異性免疫的物質基礎系統/器官活性成分效應機制皮膚立方上皮細胞;汗液脫屑、沖洗、有機酸腸道蠕動、低pH、膽汁酸、沖洗、硫氰酸鹽肺氣管上皮細胞纖毛纖毛擺動、表面活性物質鼻咽,眼睛黏膜,唾液,眼淚沖洗、溶菌酶淋巴循環和淋巴器官巨噬細胞NK細胞,K-細胞LAK細胞吞噬、殺傷細胞毒IL2-介導的細胞毒血清乳鐵蛋白、轉運蛋白結合鐵干擾素抗病毒蛋白TNF-alpha抗病毒、吞噬溶菌酶水解肽聚糖纖維結合素調理、吞噬補體調理、吞噬、炎癥柱狀上皮細胞皮膚氣管上皮細胞纖毛柱狀上皮細胞皮膚氣管上皮細胞纖毛2021/4/276一.機體的生理屏障包括體表屏障內部屏障2021/4/277體表屏障(皮膚粘膜屏障)由皮膚和粘膜上皮細胞及其附屬成分構成是機體防御病原微生物的第一道防線功能體現在

物理屏障化學屏障體表微生物屏障

2021/4/278物理屏障作用

健康完整的皮膚和粘膜能有效阻擋微生物入侵。皮膚:表面覆蓋多層鱗狀上皮細胞,是阻擋微生物的堅實屏障,粘膜:表面僅由單層柱狀上皮細胞覆蓋,機械阻擋作用較弱,但粘膜分泌液的沖洗、呼吸道上皮細胞纖毛的定向擺動及腸蠕動、上皮細胞的脫落更新等,均能加強粘膜對入侵病原微生物的排除。2021/4/279化學屏障作用

皮膚和粘膜的附屬腺體能分泌多種殺菌或抑菌物質,構成抗微生物的體表化學屏障。胃液中的胃酸能殺死大多數病菌,是抗腸道感染的重要天然屏障。2021/4/2710生物學屏障作用

正常菌群:正常菌群的對病原微生物的拮抗作用及免疫作用。

2021/4/2711內部屏障

重要的有血腦屏障血胎屏障2021/4/2712血腦屏障

結構:由致密的軟腦膜、脈絡叢、腦血管和圍繞在血管壁外的星狀膠質細胞形成的膠質膜所構成。作用:借腦毛細血管內皮細胞層的緊密連接和微弱的吞飲作用,阻擋病原微生物和大分子物質從血液進入腦脊液或腦組織,保護中樞神經系統。意義:嬰幼兒血腦屏障發育尚不完善,易發生中樞神經系統感染。2021/4/2713血胎屏障

結構:母體子宮內膜的基蛻膜和胎兒的絨毛膜滋養層細胞共同構成。作用:防止母體內病原微生物進入胎兒體內,從而保護胎兒免受感染。意義:妊娠早期,血胎屏障發育不完善,若孕婦感染風疹病毒、巨細胞病毒等,病毒可通過胎盤感染胎兒,引起胎兒發育畸形,甚至造成流產或死胎。妊娠月份小者更易發生畸形。2021/4/2714二.參與非特異性免疫的免疫細胞

主要包括吞噬細胞

NK細胞某些T細胞

B-1細胞2021/4/2715吞噬細胞

包括中性粒細胞單核吞噬細胞系統2021/4/2716中性粒細胞

概念:是血循環中的小吞噬細胞,其數量大,壽命短暫,更新快。特征:1.對病原體入侵的反應敏捷,是病原體突破體表防御屏障后,最早被招募到感染部位的吞噬細胞。2.吞噬、殺菌能力強,在機體對多種病原體的防御中發揮重要作用。2021/4/2717(1)中性粒細胞——野戰細胞2021/4/2718Twoneutrophilsinbloodfilm

2021/4/2719HistopathologyoflymphadenopathyduetoinfectionbyHIV-1.Subcapsularsinus.Thesinuscontainsincreasednumbersofneutrophils.2021/4/2720Figure2Bloodfilmshowingamonocyte(left)andtwoneutrophils

2021/4/2721(2)巨噬細胞——常住邊防細胞2021/4/2722單核吞噬細胞系統

包括外周血單核細胞和組織巨噬細胞(Mф)。血液單核細胞占白細胞總數1%-3%,通常在血液中僅停留幾小時-幾十小時,便穿過毛細血管壁移行至全身各組織,發育為巨噬細胞。在不同組織中名稱各異,如肝臟庫普弗細胞、中樞神經的小膠質細胞。巨噬細胞不僅參與非特異性免疫,也參與特異性抗感染免疫。2021/4/2723Alveolar(Lung)MacrophageAttackingE.coli(SEMx10,000)2021/4/2724吞噬細胞的吞噬作用

吞噬細胞是清除胞外菌的主要細胞。吞噬細胞對胞外菌的吞噬、殺菌過程可分為如下步驟:

⑴接觸:趨化和識別

⑵吞入

(3)殺死與消化2021/4/2725⑴接觸:趨化和識別

趨化:是指吞噬細胞循特定化學介質的濃度梯度,向病原菌存在部位定向運動或遠離病原菌。趨化因子:是指能引起吞噬細胞定向運動的物質。陽性趨化作用:吞噬細胞向病原菌存在部位定向運動。陰性趨化作用:阻止吞噬細胞向病原菌存在部位定向運動或遠離病原菌。在炎癥早期,炎區細胞以中性粒細胞為主,隨著炎癥反應延續,單核/巨噬細胞逐漸占據主體。2021/4/2726中性粒細胞的滲出過程毛細血管內皮細胞粘著附壁侵入細菌游出最終從內皮細胞間隙中游出2021/4/2727⑵吞入吞噬:吞噬細胞與胞外菌接觸后,伸出偽足將其包繞,形成吞噬體進入胞漿內。吞飲:對病毒等吞噬細胞膜內陷形成吞飲體進入胞漿內。2021/4/2728(3)殺死與消化在吞噬細胞胞漿中,吞噬體與溶酶體融合,形成吞噬溶酶體,溶酶體內的殺菌物質和降解酶類隨之出現在吞噬體中。在有氧條件下發揮殺菌作用的機制:在吞噬作用激發下,吞噬細胞生成多種物質,包括超氧陰離子、單態氧、過氧化氫、游離羥基等,發生強氧化作用和胞毒作用而殺死細菌。2021/4/2729(3)殺死與消化在無氧條件下發揮殺菌作用的機制:包括溶菌酶、防御素、乳鐵蛋白、陽離子蛋白、彈性蛋白酶及通過糖酵解產生的乳酸等。這些物質可殺傷或抑制許多胞外菌。消化:吞噬溶酶體中的蛋白酶、核酸酶、脂肪酶及多糖酶可降解死菌。未被消化的殘渣則經胞吐作用排出胞外。2021/4/2730病原菌的吞噬與殺傷N123消化N識別N

吞噬3.與溶酶體結合為吞噬溶酶體,其中的細菌隨后被消化。吞噬細胞應答1.吞噬細胞通過受體識別細菌。

2.細胞表面隆起的胞膜將細菌包裹,形成吞噬體。

受體2021/4/2731MacrophagePhagocytosis2021/4/2732吞噬作用的后果完全吞噬:常見于胞外寄生菌的感染。不完全吞噬:常見于胞內寄生菌及某些病毒的感染。易致持續性感染或感染的擴散。對鄰近的組織的損傷:溶酶體釋放的多種酶類和活性物質,對鄰近的組織易造成損傷。2021/4/2733三.體液中的抗菌物質重要的有:

補體、溶菌酶、防御素、細胞因子(IFN、IL等)2021/4/2734可溶性天然免疫分子————————————————————————————————————————————————————

天然免疫分子 識別對象 效應———————————————————————————————

溶菌酶

細菌胞壁的糖肽 消化細菌胞壁甘露糖結合蛋白(MBP)富含甘露糖的糖 致敏微生物; 蛋白及脂多糖 激活補體

C反應蛋白(CRP)細菌表面多糖及 致敏微生物; 磷酯膽堿 激活補體補體 與細胞及微生物表 殺傷靶細胞; 面的糖及蛋白質共 趨化炎癥細胞等 價結合

LPS結合蛋白(LBP)LPS 促進LPS與CD14結合可溶性CD14 LPS 促進細胞與LPS結合———————————————————————————————

2021/4/2735補體

是構成非特異性免疫的重要成分。在感染早期抗體未產生時,某些微生物可激活補體,產生殺菌、溶菌、溶病毒及溶解病原體感染細胞等效應。補體激活過程中產生的水解片段有介導炎癥反應和調理促吞噬作用并可加強對病原體的清除。2021/4/2736溶菌酶

是一種分子量為14.7kD的堿性蛋白。來源:主要來源于吞噬細胞。分布:廣泛分布于血液、唾液、淚液、尿液、乳汁、腸液及吞噬細胞溶酶體中。作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