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案種群的特征和數量變化_第1頁
學案種群的特征和數量變化_第2頁
學案種群的特征和數量變化_第3頁
學案種群的特征和數量變化_第4頁
學案種群的特征和數量變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案種群的特征和數量變化第一頁,共六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必修3穩態與環境第十單元種群和群落第二頁,共六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考綱解讀1.種群的特征Ⅰ2.種群的數量變化Ⅱ3.群落的結構特征Ⅰ4.群落的演替Ⅰ實驗:1.探究培養液中酵母菌數量的動態變化2.土壤中小動物類群豐富度的研究第三頁,共六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1.掌握種群密度的調查方法2.分析種群的特征之間的內在聯系3.掌握“J”型曲線和“S”型曲線形成的條件及特征4.列舉“S”型曲線在實踐中的應用5.進行群落中各種生物之間的相互關系的探究6.了解群落中的分層現象及影響因素7.明確群落演替的類型及過程第四頁,共六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學案32種群的特征和數量變化第五頁,共六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基礎回顧要點探究實驗導航提能演練欄目鏈接第六頁,共六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一、種群的數量特征基礎回顧同種全部個體數最基本樣方法五點取樣法等距取樣法標志重捕法基礎回顧要點探究實驗導航提能演練欄目鏈接第七頁,共六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③調查種群密度的意義:對農林害蟲的__________,漁業上__________的確定等都具有重要意義。(2)出生率和死亡率。單位時間內新產生或死亡的個體數目占_____________的比例。(3)遷入率和遷出率。單位時間內__________的個體占該種群________的比例。(4)年齡組成。①概念:種群中各________的個體數目的比例。基礎回顧監測和預防捕撈強度該種群個體總數遷入或遷出個體總數年齡期基礎回顧要點探究實驗導航提能演練欄目鏈接第八頁,共六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②類型:基礎回顧類型特點各年齡分布________種群數量越來越大幼多老少穩定型種群數量在一段時間內保持穩定各年齡相等衰退型種群數量________幼少老多(5)性別比例:種群中雌雄個體數目的比例。解惑:(1)一個種群不是個體簡單的累加,而是具有發展、自我調節、動態穩定以及種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年齡組成和性別比例等一系列特征的有機整體,是生物繁殖和進化的基本單位。增長型越來越少基礎回顧要點探究實驗導航提能演練欄目鏈接第九頁,共六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2)種群密度是種群最基本的數量特征。(3)年齡組成通過影響出生率和死亡率而間接影響種群密度和種群數量。(4)性別比例只影響出生率。基礎回顧基礎回顧要點探究實驗導航提能演練欄目鏈接第十頁,共六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二、種群數量的變化基礎回顧1.研究方法:構建數學模型步驟:觀察研究對象,提出問題→__________________→根據實驗數據,用適當的數學形式對事物的性質進行表達→通過進一步實驗或觀察等,對模型進行________。2.“J”型曲線。(1)條件:________。(2)公式:________。提出合理的假設檢驗或修正理想環境Nt=N0λt基礎回顧要點探究實驗導航提能演練欄目鏈接第十一頁,共六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3.“S”型曲線。(1)條件:________。(2)定義:種群經過一定時間的增長后,數量趨于穩定的增長曲線。(3)K值:又稱______________,在環境條件不受破壞的情況下,一定空間中所能維持的種群________。4.種群數量波動和下降的原因:________、食物、天敵、傳染病等。5.意義:保護__________________、對有害生物的防治。基礎回顧有限環境環境容納量最大數量氣候野生生物資源基礎回顧要點探究實驗導航提能演練欄目鏈接第十二頁,共六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基礎回顧要點探究實驗導航提能演練欄目鏈接第十三頁,共六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考點1種群數量特征之間的關系分析要點探究1.各數量特征之間的關系。(1)圖解:基礎回顧要點探究實驗導航提能演練欄目鏈接第十四頁,共六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2)析圖。①最基本的數量特征——種群密度。②決定種群密度的直接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③決定種群密度的間接因素——年齡組成和性別比例。④預測種群數量的變化趨勢——年齡組成。⑤影響種群密度的其他因素——氣候、天敵、傳染病等。要點探究基礎回顧要點探究實驗導航提能演練欄目鏈接第十五頁,共六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2.種群的年齡組成圖解及分析。(1)模式圖。①圖解:要點探究基礎回顧要點探究實驗導航提能演練欄目鏈接第十六頁,共六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②析圖:要點探究種群年齡組成情況出生率和死亡率情況種群數量變化趨勢所屬類型A幼年多,老年少>增加增長型B各年齡期比例適中=波動穩定型C幼年少,老年多<降低衰退型基礎回顧要點探究實驗導航提能演練欄目鏈接第十七頁,共六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特別提醒年齡組成為穩定型的種群,種群數量不一定保持穩定。因為出生率和死亡率不完全取決于年齡組成,還與氣候、食物、天敵等有關,譬如遇到劇烈的氣候變化,可使種群數量急劇減少。此外,種群數量還與遷入率、遷出率直接相關。要點探究基礎回顧要點探究實驗導航提能演練欄目鏈接第十八頁,共六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2)曲線圖。①圖解:②析圖:圖甲幼年個體多,老年個體少,出生率>死亡率,種群數量增加,屬增長型;而圖乙相反,應為衰退型。要點探究基礎回顧要點探究實驗導航提能演練欄目鏈接基礎回顧要點探究實驗導航提能演練欄目鏈接第十九頁,共六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3)柱形圖。①圖解:②析圖:圖A中幼年個體少,老年個體多,為衰退型。圖B中幼年個體多,老年個體少,為增長型。圖C中各年齡段比例適中,應為穩定型。要點探究基礎回顧要點探究實驗導航提能演練欄目鏈接第二十頁,共六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例?】(2014·福建卷)研究人員用樣方法調查了某地北點地梅(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種群數量變化,結果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要點探究基礎回顧要點探究實驗導航提能演練欄目鏈接第二十一頁,共六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A.1972年北點地梅個體間生存斗爭程度較1975年低B.1971年種子萌發至幼苗階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階段C.統計種群密度時,應去掉采集數據中最大、最小值后取平均值D.由于環境條件的限制,5年間該種群數量呈“S”型增長要點探究基礎回顧要點探究實驗導航提能演練欄目鏈接第二十二頁,共六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解析:分析圖示曲線可知,1972年北點地梅種群密度比1975年的大,個體間生存斗爭也大,A錯誤;橫坐標為種群密度(表示單位面積的個體數),縱坐標為時間,而死亡率可看成單位個體數在單位時間死亡的個體數,從圖中數據可知1971年種子萌發至幼苗階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階段,B正確;統計種群密度時,不應舍棄所得數據,C錯誤;從5年數據可看到,種群密度每年都在下降,D錯誤。答案:B要點探究基礎回顧要點探究實驗導航提能演練欄目鏈接第二十三頁,共六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1.近年來,隨著人類過度開發海洋資源,許多海洋動物也面臨著滅絕的危險。下圖為20世紀南半球鯨捕獲量的變化情況。據圖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要點探究跟蹤訓練基礎回顧要點探究實驗導航提能演練欄目鏈接D第二十四頁,共六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要點探究基礎回顧要點探究實驗導航提能演練欄目鏈接A.某種鯨種群處于食物鏈末端,獲得能量多,更易生存B.藍鳁鯨在1928年左右捕獲量即為該種群的環境容納量C.通過多年的捕鯨量數據可反映長須鯨種群數量呈現“J”型增長D.各種鯨的數量波動屬于非周期性波動,受外源性因素影響較大第二十五頁,共六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解析:能量是逐級遞減的,鯨處于食物鏈頂端,獲得的能量少;環境容納量是種群數量的最大值,而不是捕獲量;根據曲線分析,長須鯨種群數量不符合“J”型曲線;由圖形得出各種群的數量波動不呈周期性波動,變化較大,外源因素影響較大。要點探究基礎回顧要點探究實驗導航提能演練欄目鏈接第二十六頁,共六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名師點睛(1)生物的繁殖能力和衰老、死亡及年齡有密切關系,所以年齡組成可通過影響出生率和死亡率而影響種群密度。(2)性別比例失調,個體間交配繁殖的機會較少,種群出生率降低,種群密度也將逐漸降低。要點探究基礎回顧要點探究實驗導航提能演練欄目鏈接第二十七頁,共六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考點2種群數量增長的“J”型與“S”型曲線模型比較要點探究1.兩種曲線模型比較:項目“J”型曲線“S”型曲線增長模型前提條件理想狀態:資源無限、空間無限、不受其他生物制約(無種內斗爭,缺少天敵)現實狀態:資源有限、空間有限、受其他生物制約(種內斗爭加劇,捕食者數量增加)種群增長速率基礎回顧要點探究實驗導航提能演練欄目鏈接第二十八頁,共六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續上表)要點探究種群增長率K值有無無K值有K值曲線形成原因無種內斗爭,缺少天敵種內斗爭加劇,天敵數量增多聯系兩種增長曲線的差異主要是因環境阻力大小不同,對種群增長的影響不同基礎回顧要點探究實驗導航提能演練欄目鏈接第二十九頁,共六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2.K值與K/2在實踐中的應用。3.K值變動的示意圖。(1)同一種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變的,會受到環境的影響。在環境不遭受破壞的情況下,種群數量會在平均值附近上下波動;當種群數量偏離平均值的時候,會通過負反饋調節機制使種群密度回到一定范圍內。要點探究滅鼠捕魚K/2最大增長速率滅鼠后,鼠的種群數量在K/2附近,這時鼠的種群數量會迅速增加,無法達到滅鼠效果使魚的種群數量維持在K/2,捕撈后,魚的種群數量會迅速回升K值(環境容納量)改變環境,降低K值,使之不適合鼠生存保證魚生存的環境條件,盡量提升K值基礎回顧要點探究實驗導航提能演練欄目鏈接第三十頁,共六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2)環境遭受破壞,K值會下降;當生物生存的環境改善時,K值會上升。要點探究基礎回顧要點探究實驗導航提能演練欄目鏈接第三十一頁,共六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歸納提煉種群數量增長中的2個關注:(1)種群增長率和增長速率的區別。①種群增長率是指種群中增加的個體數占原來個體數的比例,通常以百分比表示。②增長速率是指某一段時間內增加的個體數與時間的比值。在坐標圖上可用某時間內對應曲線的斜率表示,斜率大則增長速率快。③在“J”型曲線中,種群增長率基本不變,增長速率逐漸增大;在“S”型曲線中,種群增長率逐漸減小,增長速率先增大后減小。要點探究基礎回顧要點探究實驗導航提能演練欄目鏈接第三十二頁,共六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2)對“λ”的理解,公式Nt=N0λt中λ代表種群數量增長倍數,不是增長率。λ>1時,種群密度增大;λ=1時,種群密度保持穩定;λ<1時,種群密度減小。要點探究基礎回顧要點探究實驗導航提能演練欄目鏈接第三十三頁,共六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要點探究基礎回顧要點探究實驗導航提能演練欄目鏈接【例?】調查某地烏鴉連續10年的種群數量變化,圖中λ表示該種群數量是一年前種群數量的倍數,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烏鴉的種群密度采用樣方法調查B.第3年和第9年的烏鴉種群數量相同C.第6年以前烏鴉種群數量進行“J”型增長D.第9~10年的烏鴉種群數量最小第三十四頁,共六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要點探究基礎回顧要點探究實驗導航提能演練欄目鏈接第三十五頁,共六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常見失分探因:對種群數量增長曲線理解不透徹(1)因不明確λ值表示的意義,誤認為只要λ值相同,則種群數量相同,從而誤選B項。(2)因不明確“J”型曲線的種群增長率是不變的,而誤選C項。要點探究基礎回顧要點探究實驗導航提能演練欄目鏈接第三十六頁,共六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要點探究2.(經典題)如圖所示為種群在理想環境中呈“J”型增長,在有環境阻力條件下呈“S”型增長,下列關于種群在某環境中數量增長曲線的敘述,正確的是()跟蹤訓練A基礎回顧要點探究實驗導航提能演練欄目鏈接第三十七頁,共六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A.當種群數量達到E點后,種群數量增長速率為0B.種群數量增長過程中出現環境阻力是在D點之后C.圖中陰影部分表示克服環境阻力生存下來的個體數量D.若該種群在C點時數量為100,則該種群的K值為400要點探究解析:種群數量達到E點后,種群數量不再變化,出生率與死亡率相等。環境阻力一直存在,只是C點后,阻力逐漸增大。陰影部分表示環境阻力或淘汰的個體數量。基礎回顧要點探究實驗導航提能演練欄目鏈接第三十八頁,共六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名師點睛(1)S型曲線的開始部分并非J型曲線。J型曲線由始到終都保持指數式增長,其增長率不變而增長速率持續增加,而S型曲線自始至終具有環境阻力,其增長率持續減小,而增長速率先增加后減少,所以絕不能認為S型曲線的開始部分是J型曲線。(2)對家鼠等有害動物的控制,應通過清掃衛生、做好糧食貯存、飼養天敵等來降低其環境容納量(K值)。(3)大熊貓棲息地遭到破壞后,由于食物減少和活動范圍縮小,其K值變小,因此,建立自然保護區,改善棲息環境,提高K值,是保護大熊貓的根本措施。(4)生產上捕獲生物資源,要保證捕撈或利用后,生物種群數量不低于K/2。但殺蟲效果最好的時期在潛伏期。要點探究基礎回顧要點探究實驗導航提能演練欄目鏈接第三十九頁,共六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網絡概覽?要點探究基礎回顧要點探究實驗導航提能演練欄目鏈接第四十頁,共六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基礎回顧要點探究實驗導航提能演練欄目鏈接第四十一頁,共六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實驗導航實驗17:種群密度的調查方法基礎回顧要點探究實驗導航提能演練欄目鏈接第四十二頁,共六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實驗導航特別提醒樣方法的適用范圍及計數時應注意的問題。(1)樣方法并非只適用于植物。對于活動能力弱、活動范圍小的動物或某種昆蟲卵也可用樣方法調查。(2)樣方法計數時應遵循的原則。同種植物無論大小都應計數,若有正好在邊界線上的個體,應遵循“計上不計下,計左不計右”的原則,即只計數樣方相鄰兩條邊及其夾角上的個體。基礎回顧要點探究實驗導航提能演練欄目鏈接第四十三頁,共六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實驗導航跟蹤訓練1.用“樣方法”調查蒲公英種群密度的過程中正確的做法是(

)A.將某地分2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劃一個大小為1m2的樣方B.將某地分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劃一個大小不同的樣方C.計數每個樣方內該種群數量,再計算平均值D.計數每個樣方內該種群數量,相加獲得總數值C基礎回顧要點探究實驗導航提能演練欄目鏈接第四十四頁,共六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實驗導航解析:樣方法調查種群密度,若調查對象為草本(如蒲公英)則選取的樣方面積為1m2,等分樣地后,計數每個樣方內的種群數量,最后計算平均值,即為該種群的密度。樣方數量不宜過少。基礎回顧要點探究實驗導航提能演練欄目鏈接第四十五頁,共六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實驗導航2.下列相關實驗組合不正確的是(

)A.顯微鏡直接計數——統計微生物數量B.預實驗——摸索“探究木瓜蛋白酶最適pH”的實驗條件C.對比實驗——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D.標志重捕法——調查植株上蚜蟲的種群密度D解析:顯微鏡計數法直接統計微生物的種群數量,A正確;摸索“探究木瓜蛋白酶最適pH”的實驗先進行預實驗,設立pH值梯度較大,再進行正式實驗,B正確;酵母菌是兼性厭氧菌,則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有氧無氧條件都屬于實驗組,則為一組對比實驗,C正確;調查植株上蚜蟲的種群密度采用樣方法,D錯誤。基礎回顧要點探究實驗導航提能演練欄目鏈接第四十六頁,共六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實驗導航實驗18:探究培養液中酵母菌數量的動態變化1.實驗原理。(1)用液體培養基培養酵母菌,種群的增長受培養液的成分、空間、pH、溫度等因素的影響。(2)在理想的無限環境中,酵母菌種群的增長呈“J”型曲線;在有限的環境下,酵母菌種群的增長呈“S”型曲線。基礎回顧要點探究實驗導航提能演練欄目鏈接第四十七頁,共六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實驗導航基礎回顧要點探究實驗導航提能演練欄目鏈接第四十八頁,共六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實驗導航3.注意事項。(1)顯微鏡計數時,對于壓在小方格界線上的酵母菌,應只計數相鄰兩邊及其頂角的酵母菌。(2)從試管中吸出培養液進行計數前,需將試管輕輕振蕩幾次,目的是使培養液中的酵母菌均勻分布,減小誤差。基礎回顧要點探究實驗導航提能演練欄目鏈接第四十九頁,共六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實驗導航(3)結果的記錄最好用記錄表。表格如下:次數項目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123123123123123每一個方格中的菌數12345…平均值稀釋倍數總均值基礎回顧要點探究實驗導航提能演練欄目鏈接第五十頁,共六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實驗導航(4)每天計數酵母菌數量的時間要固定。(5)血球計數板使用后,用自來水沖洗,切勿用硬物洗刷,洗后自行晾干或用吹風機吹干。基礎回顧要點探究實驗導航提能演練欄目鏈接第五十一頁,共六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實驗導航跟蹤訓練3.有關“探究培養液中酵母菌數量動態變化”的實驗中,正確生物敘述是()A.改變培養液的PH不影響K值(環境容納量)大小B.用樣方法調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數量的變化C.取適量培養液滴于普通載玻片后對酵母菌準確計數D.營養條件并非影響酵母菌種群數量變化的唯一原因D基礎回顧要點探究實驗導航提能演練欄目鏈接第五十二頁,共六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實驗導航解析:A錯誤:環境因素改變,種群的K值一般也會發生改變。B錯誤:應采用的是抽樣檢測法(血球計數板顯微計數)調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數量的變化。C錯誤:不是用普通載玻片,而應是血球計數板。基礎回顧要點探究實驗導航提能演練欄目鏈接第五十三頁,共六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實驗導航4.有關“探究培養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的變化”的實驗中的分析正確的是(

)A.使用滅菌處理的馬鈴薯固體培養基培養酵母菌B.實驗中計數酵母菌數量時每次單次取樣可防止污染C.接種前輕輕振蕩試管,將培養液充分搖勻,否則實驗數據一定偏大D.本實驗不存在對照組,酵母菌個體數常通過抽樣檢測獲取B基礎回顧要點探究實驗導航提能演練欄目鏈接第五十四頁,共六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實驗導航解析:酵母菌培養應使用滅菌處理的馬鈴薯液體培養基,A錯誤。實驗中計數酵母菌數量時每次單次取樣可防止污染,B正確。接種前輕輕振蕩試管,將培養液充分搖勻,否則實驗數據偏大或偏小,C錯誤。本實驗采用前后對照,計數酵母菌數量通過抽樣檢測方法獲取,得出酵母菌種群數量變化規律,D錯誤。基礎回顧要點探究實驗導航提能演練欄目鏈接第五十五頁,共六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基礎回顧要點探究實驗導航提能演練欄目鏈接第五十六頁,共六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提能演練

1.(2014·浙江卷)下列關于環境容納量的敘述,正確的是()A.環境容納量是指種群的最大數量B.種群的內源性調節因素不會改變環境容納量的大小C.在理想條件下,影響種群數量增長的因素主要是環境容納量D.植食動物在自然環境條件下,一年四季的環境容納量以冬季最大B基礎回顧要點探究實驗導航提能演練欄目鏈接第五十七頁,共六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高分秘笈解析:環境容納量是指環境條件不受破壞的情況下,一定空間所能維持的種群最大數量。也就是說環境中的種群數量有可能超過環境容納量,A錯誤;環境條件若改變,環境容納量也會改變,而內源性調節因素不會改變環境容納量的大小,B正確;理想條件下為“J”型增長,無環境容納量,C錯誤;自然條件下,冬季植食動物的食物減少,其環境容納量會變小,D錯誤。基礎回顧要點探究實驗導航提能演練欄目鏈接第五十八頁,共六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高分秘笈

2.(2014·廣東卷)在一穩定生態系統中,灰線小卷蛾幼蟲以落葉松松針為食,幼蟲攝食對松樹的代謝活動有一定影響,進而影響下一年幼蟲食物的質和量。幼蟲密度與最大松針長度的變化如圖所示。以下敘述錯誤的是(

)B基礎回顧要點探究實驗導航提能演練欄目鏈接第五十九頁,共六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高分秘笈A.幼蟲密度呈周期性波動B.幼蟲攝食改變了落葉松的豐富度C.可利用樣方法調查幼蟲的密度D.幼蟲攝食對松針長度的影響具滯后性基礎回顧要點探究實驗導航提能演練欄目鏈接第六十頁,共六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提能演練解析:據圖可知,幼蟲密度隨時間呈周期性波動,A正確;豐富度是指該生態系統的物種種類數,而捕食關系,不能使被捕食者的數量降低為0,因此沒有改變落葉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