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南九校2020-2021學年高二生物上學期第四次聯考試題_第1頁
豫南九校2020-2021學年高二生物上學期第四次聯考試題_第2頁
豫南九校2020-2021學年高二生物上學期第四次聯考試題_第3頁
豫南九校2020-2021學年高二生物上學期第四次聯考試題_第4頁
豫南九校2020-2021學年高二生物上學期第四次聯考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河南省豫南九校2020_2021學年高二生物上學期第四次聯考試題河南省豫南九校2020_2021學年高二生物上學期第四次聯考試題PAGEPAGE27河南省豫南九校2020_2021學年高二生物上學期第四次聯考試題河南省豫南九校2020—2021學年高二生物上學期第四次聯考試題(考試時間:90分鐘試卷滿分:90分)一、選擇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最佳選項。)1.2020年9月30日,習近平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發表的重要講話中指出,“當前,全球物種滅絕速度不斷加快,生物多樣性喪失和生態系統退化對人類生存和發展構成重大風險。新冠肺炎疫情告訴我們,人與自然是命運共同體。我們要同心協力,抓緊行動,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共建萬物和諧的美麗家園."人類要避免大自然的懲罰,共建萬物和諧的美麗家園時,應具有的觀點和正確做法是①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基礎②只有講究生態效益,才能有穩定的經濟效益③優先考慮經濟效益,充分開發利用自然資源④要站在對人類文明負責的高度,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探索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路,促進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協調統一⑤保護并大量發展對人類有利的物種,消滅對人類不利的種群⑥保護森林資源的最佳方案是禁止采伐樹木⑦要樹立保護環境的法制觀念⑧加強動物資源保護,首先要禁止任意捕殺動物,再就是要保護好動物生活所需的自然環境⑨進行自然保護的唯一手段是建立自然保護區A.①③④⑤⑦ B.①②④⑦⑧ C.①③⑤⑥⑨ D。①②⑤⑦⑨2。給病人注射藥物時,不同的注射方式,藥物到達作用部位(靶細胞)的途徑不同,以下途徑正確的是A.肌肉注射:淋巴→血液→組織液→血液→靶細胞B.肌肉注射:血液→組織液→血液→靶細胞C。靜脈注射:組織液→淋巴→血液→靶細胞D.靜脈注射:血液→組織液→靶細胞3.DDT最先是在1874年被分離出來但是直到1939年才由瑞士諾貝爾獎獲得者化學家PaulMuller重新認識到其對昆蟲是一種有效的神經性毒劑。作為農藥DDT不易被分解并能長期殘存.施用DDT的地區,雖然遠離南極,但是在南極的動物體內也發現了DDT,這種現象說明A。DDT是揮發性物質B。DDT已加入全球性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C.考察隊將DDT帶到了南極D。南極動物也偶爾到施用農藥的地區尋食4.如圖表示某種環境條件發生變化后,機體內環境中某種激素的含量變化或生態系統中種群數量的變化,對應關系不正確的是A.食物缺碘—-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B.營養不良--血漿的量C。增加食物-—池塘中魚群數量D。進食—-促胰液素5.如圖表示用電表測量神經纖維某部位在受到一次刺激前后膜內外的電位變化,錯誤的說法是A。神經纖維在靜息狀態下膜內外的電位差為+30毫伏B.左圖裝置測得的電位對可應于右圖中的D點的電位C。若增大神經元周圍模擬溶液中Na+濃度,將導致C點的電位增大D.神經纖維受刺激后再次恢復到靜息狀態,電表指針兩次通過0電位6.硝酸甘油(C3H5N3O9)是預防和緊急治療心絞痛的特效藥,需舌下含服而不是吞服,將藥片含在舌下后,硝酸甘油溶于水,立即被舌下豐富的毛細血管吸收,最終到達心臟血管壁外的平滑肌細胞的細胞質基質中釋放NO,NO可調節平滑肌的收縮狀態,使血管舒張,從而在幾分鐘內緩解心絞痛;在上述整個過程中,硝酸甘油至少穿過幾層細胞膜A。5 B.7 C。11 D.147.排尿是受中樞神經系統控制的復雜反射活動,排尿的初級反射中樞位于脊髓骶段。平時,膀胱逼尿肌舒張,尿道括約肌收縮,膀胱內貯存的尿液不致外流.下圖為相關反射弧示意圖,下列分析錯誤的是A.在圖示反射弧中,通過電信號和化學信號兩種信號傳遞信息B。排尿時,由排尿中樞通過相關神經分別釋放“興奮”和“抑制"性遞質使得膀胱逼尿肌收縮、尿道括約肌舒張,從而將尿液排出體外C。正常人在沒有合適的時機或場所時,能夠憋尿,是因為排尿低級中樞受大腦皮層的控制D.當尿液充盈使膀胱擴張時,膀胱壁內的牽張感受器細胞膜外側的電位變化是由正電位變成負電位,從而產生興奮,興奮傳至脊髓骶段產生了“尿意”8.在劇烈運動中,機體的需氧量會超過最大攝氧量,能量供應靠無氧分解代謝所造成的氧虧需要在劇烈運動后的恢復期來償還。所謂“氧債”就是指賽事后需要吸入的額外氧氣量,以補償賽事中所缺乏的氧氣。下面分別是賽事中一位運動員在一段時間內的血液中乳酸濃度(表1)和獲勝的三位徑賽運動員大約需要的氧氣量(表2)。表1時間(分)0551015202530354045505560血液中乳酸濃度(mg/cm3)555407010080604035252320表2賽事(米)最高速度(km/h)賽事中吸收的氧氣量(升)賽事中需要的氧氣量(升)100370。51015002518361000021。5132150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從表1來看,該運動員進行運動的時間段為10~25分鐘,劇烈運動使其體內產生了大量乳酸,致使其血漿pH顯著下降B。運動狀態下,該運動員血液中正常的乳酸濃度是5mg/cm3C.從表2來看,人體能累積的最大氧債是18升D。劇烈運動時,會產生大量的熱量,散熱的主要方式是蒸發散熱,這時的血漿滲透壓下降9.某同學晚自習后回家途中,突然一只野貓從她面前竄過去,被嚇了一跳,產生心跳加速,血液中腎上腺素的含量會立即上升等多種生理反應,這一生理調節過程屬于A.神經調節 B。體液調節 C。激素調節 D。神經—體液調節10.2020年5月7日是第16個世界高血壓日,研究發現高血壓患者常出現胰島素利用障礙,從而導致糖尿病.服用降壓藥物—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糖。下列相關分析正確的是A.高血壓是引起糖尿病的直接原因B.高血壓會導致糖尿病患者體內胰島素水平偏低C。胰島素的合成和分泌受體內合成的ACEI的調節D。服用ACEI后,靶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可能增強11。近幾十年來,我國東部某些大城市人口數量大幅度上升,造成這種種群密度過大的主要原因是A。性別比率 B.年齡組成C.出生率和死亡率 D。遷入率和遷出率12。蘆葦是重要的造紙原料,但多數蘆葦植株較矮、纖維短,影響產品的質量。如果想使蘆葦植株長高,獲得較長纖維,可用以下哪一種植物生長調節劑處理生長初期的蘆葦A.乙烯利 B。青鮮素 C。赤霉素 D。脫落酸13.為了探究光照和重力對橫放狀態下植物生長的影響,某同學對剛萌發的盆栽燕麥分別進行下列處理:一段時間后,①③④均明顯彎向上生長;②彎曲生長不明顯。根據上面實驗,下列分析正確的是A。①和④能夠說明燕麥在橫放狀態下,單側光作用是引起彎曲生長的主要因素B.①和④能夠說明燕麥在橫放狀態下,重力作用是引起彎曲生長的主要因素C。①和②能夠說明燕麥在橫放狀態下,單側光作用是引起彎曲生長的主要因素D。③和④能夠說明燕麥在橫放狀態下,重力作用是引起彎曲生長的主要因素14.早在宋代,我國就產生了四大家魚混養技術。下圖表示某池塘中四大家魚及其食物的分布,下列相關分析正確的是A。四大家魚在池塘中的分布現象是群落的水平結構B。若浮游動物大量死亡,鰱魚數量在短時間會增加C鰱魚和鱅魚、青魚和草魚在混合放養時都是競爭關系D。鰱魚和鳙魚混合放養時為共生關系15。南極冰藻是以硅藻為主的一大類藻類植物,長期生長在南極海冰區-2℃~4℃的環境中,其最適生長溫度為2℃.磷蝦主要以南極冰藻為食,企鵝主要以磷蝦為食.自1975年以來,磷蝦種群密度下降了80%左右。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南極冰藻組成了一個種群B。企鵝種群密度也會隨著磷蝦種群密度下降而下降C。南極冰藻、磷蝦、企鵝與該海冰區的其他生物組成群落D。-2℃~2℃范圍內,隨著溫度升高南極冰藻的光合作用強度增大16.某種突觸傳遞興奮的機制為:當興奮傳至突觸小體時,引起突觸小泡與突觸前膜融合并釋放去甲腎上腺素(簡稱NE,一種抑制性神經遞質),在突觸間隙中,NE將發生如圖所示的結合或攝取。下列分析中錯誤的是A。此種突觸處可發生興奮的雙向傳遞B.NE是一種神經遞質,其釋放過程需要消耗能量C。NE作用于突觸前膜后抑制NE釋放屬于負反饋調節D.NE與突觸后膜上的受體結合不會引發鈉離子內流17。某生態系統的食物網如圖所示,下列關于此圖的分析不正確的是A.甲是生產者 B.戊與已的關系是捕食和競爭C.戊是第四營養級 D.處于最高營養級的生物是戊18.如圖為美國賽達伯格湖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示意圖(單位:cal/cm2·a),由圖可知A.流入該生態系統的總能量是540B.流入該生態系統的總能量與流出該生態系統的總能量相等C。第二營養級向第三營養級的能量傳遞效率約為20%D。該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主要為腐食鏈19。如圖是生態系統中碳循環示意圖,圖中“→”表示碳的流動方向。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碳元素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從D傳到A和FB。D→A→B→E構成了一條食物鏈C。圖中包含了7條食物鏈D.B和F之間的關系為競爭和捕食20。如圖表示氣候變化對甲、乙生態系統中種群類型數量的影響。據圖分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①甲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一定較乙生態系統強②乙生態系統中生物群落的營養關系一定較甲復雜③乙生態系統在S點后一定有新的物種產生④乙生態系統在S點后一定經歷次生演替過程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21.樹突狀細胞(DC細胞)是具有強大專職呈遞抗原能力的細胞,能攝取、處理及呈遞抗原,啟動T細胞介導的免疫反應。下圖為DC細胞參與免疫的過程,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A。DC細胞能利用溶酶體內的多種水解酶將攝入細胞內的抗原分解B.圖示過程體現了免疫系統的防衛功能、沒有體現監控和清除功能C.T細胞受到DC細胞呈遞的抗原的刺激后會增殖分化出記憶細胞D.將患者的DC細胞經體外增殖后回輸入該患者體內會引起“排斥反應”22.下列關于“探究生長素類似物促進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的實驗敘述中,錯誤的是A.探究的問題:所選定的生長素類似物促進某種植物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是多少B.實驗中用生長素類似物處理插條的方法可選用浸泡法或沾蘸法C。在正式實驗前先做一個預實驗,目的是為正式實驗摸索條件D.實驗中不同濃度生長素類似物溶液浸泡不同插條的時間長短要有不同的梯度23.某學生在“探究培養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的變化"實驗中,根據實驗結果繪制出如圖所示的曲線圖。下列有關分析錯誤的是A。實驗過程中酵母菌種群的年齡組成先是增長型,后是穩定型,最后變為衰退型B.種群數量在不同時間的增長速率可能相同C。每次取樣前應將培養瓶振蕩搖勻D。本實驗中不存在對照24。某山區實施退耕還林之后,群落經過數十年的演替發展為樹林。下圖為甲、乙、丙分別表示群落演替的三個連續階段,優勢植物種群數量變化情況。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A。實施退耕還林等措施之后,可增大部分野生動植物種群的環境容納量B。甲、乙、丙之間為競爭關系,第3階段群落具有明顯的垂直分層現象C。演替中后一階段優勢物種的興起,一般會造成前一階段優勢物種的消亡D。該過程中,群落的物種豐富度和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會逐漸提高25.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正在進行,預計中國人口總數會控制在14.5億以內,可見我國是糧食生產與消費大國,為了解決糧食生產和環境保護問題,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科學、有效途徑是A.合理開發海洋,尋找新的糧食資源;控制人口增長,協調人與自然和諧發展B.圍湖造田,增大耕地面積C。增加化肥和農藥的使用,提高作物產量D.開荒辟地,擴大糧食種植面積二、非選擇題(4小題,共40分)26.(11分)據專家分析美國總統特朗普連任失敗原因之一就是新冠疫情防控不力。自2019年底以來,新冠肺炎肆虐全球,現在美國的疫情形勢依然嚴峻。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WHO(世界衛生組織)把這種病毒命名為2019—nCoV。此病毒通過關鍵刺突蛋白與人體細胞膜受體——血管緊張素轉換酶2(ACE2)結合,才得以進入細胞。ACE2參與催化血管緊張素的形成,血管緊張素是調節血壓,維持血漿滲透壓、pH等穩態所必需的激素.請回答下列相關問題:(1)血管緊張素通過___________運輸到靶器官、靶細胞;血漿滲透壓的大小主要與鈉離子和氯離子等無機鹽離子及___________的含量有關。(2)新冠肺炎患者業旦出現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無氧呼吸增強后,就會出現___________酸中毒等情況,甚至會死亡。正常機體中,細胞外液中增多的H+,一方面迅速與HCO3結合產生CO2,另一方面刺激相應感受器,引起位于___________的呼吸中樞興奮,使呼吸加快加深,加速CO2排出,使血漿pH重新恢復正常。(3)據題意,2019-nCoV“偏好”攻擊人體呼吸道纖毛細胞和肺泡上皮細胞,其原因主要是這兩類細胞的細胞膜上___________的含量高,容易被2019—nCoV識別并與之結合。(4)目前新冠肺炎疫苗已經投入臨床使用,接種的疫苗實際上相當于___________,可以刺激機體產生___________細胞,其中___________細胞產生的免疫活性物質可以和___________發生特異性結合。(5)人體受某些病毒感染后會引起發熱,在體溫上升期,人體有時會出現脫水現象。人體脫水后,垂體釋放的___________增加,促進___________,從而減少尿量.27.(10分)某野外調查小組在我國東部地區對東部群落進行深入調查,獲得下面有關信息資料,請分析回答問題:(1)調查獲得了樹林中物種數與樣方面積的關系圖(如圖1):該野外調查小組的研究方法叫做___________。圖1顯示,調查該地區物種數的樣方面積最好是____________。(2)調查小組對該地區的樹種進行了辨認和掛牌(如圖2),并進行生物多樣性研究:樹木A與樹木B之間的差異屬于___________多樣性,主要是由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引起的。樹木A與樹木D、E、G之間的差異屬于___________多樣性。(3)圖3是調查小組從當地主管部門獲得的某物種種群數量的變化圖,據此分析該種群在30年中種群數量最少的是第___________年,第20~30年間種群的增長率為___________.(4)調查小組對一塊荒地的幾種植物的種群密度進行了連續五年的調查,調查的結果如下表所示(單位:株/m2)。年份植物20012002200320042005A10.09.286。85。5B3.02.11.10。30.1C0.30。61。11。52.3D3。02。00.400如果4種植物中有一種屬于入侵物種,則該入侵物種是___________;入侵物種往往會對本土物種造成危害,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28。(10分)蜜蜂是一種群居的益蟲,蜜蜂的筑巢、“語言”,以及采粉釀蜜都引起人們極大的興趣。(1)蜜蜂可以從很多植物的花卉上采集花粉,同時也為這些植物傳粉,這種關系在生態學上包含種間互助和___________,從生態系統的功能看,信息傳遞可以___________,以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2)蜜蜂是如何發現蜜源的,有人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探究.實驗材料為蜜蜂100只,1朵作為常見蜜源的黃色5瓣的植物花卉,白紙,剪刀,染料,無色且與蜜源味道相同的制劑.實驗設計見下表:組別假設操作步驟預測結果結論1通過花的味道識別2通過花的顏色識別3通過花的外形識別①第1、2組實驗傳遞的信息分別屬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第2組的“模擬花”在味道、顏色和外形等方面的要求是___________。③如果將第3組的“模擬花"擺在蜂箱周圍同時進行實驗時,應注意的問題是:___________。④每組實驗測量的指標是____________。29。(9分)吲哚丁酸(IBA)是一種外源生長素類似物,激動素(KT)是一種外源細胞分裂素類似物,研究人員研究了這兩種激素對棉花幼苗根系生長的影響,實驗結果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植物根的形態學上端是_____(填“A"或“B"),生長素在A、B之間的運輸過程中___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消耗ATP。(2)自然狀態下___________現象叫根的頂端優勢,這種現象的出現體現了生長素作用具有__________。(3)根據實驗結果分析,IBA和KT這兩種外源激素能夠消除根頂端優勢的是___________,若該實驗改為處理幼苗的芽,實驗得到了不同的變化曲線,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4)將IBA和KT用于棉花植物組織培養,MS培養基中的IBA與KT用量比值高時容易促進根的分化、抑制芽的形成,其中KT在植物生長發育過程中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高二生物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答案】B2.【答案】D【解析】肌肉注射時,藥液首先進入組織液,由組織液穿過毛細血管壁進入血漿,血漿中的藥液隨血液循環運輸到全身組織,進而進入組織液,最后進入靶細胞發揮作用;因此,藥液通過肌肉注射進入人體后經過的一般途徑是:組織液→血漿→組織液靶細胞;靜脈注射時,藥液首先進入血漿,血漿中的藥液隨血液循環運輸到全身組織,進入組織液,進而進入靶細胞發揮作用;因此,藥液通過靜脈注射進入人體后經過的一般途徑是:血漿→組織液→靶細胞。故D正確3.【答案】B【解析】DDT是一種不易分解并能長期殘存的農藥.當人們施用DDT時,真正作用在植物上的大約只有5%,其余95%不是落到地面,就是在大氣中漂浮,以后隨雨水流入地下,或順小溪流入江河,流歸大海。隨著大氣環境作用和海水運動,DDT被運到全球各個角落,然后再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進行物質循環,故南極動物體內也會含有DDT。4。【答案】B【解析】當機體缺碘時,甲狀腺激素合成減少,對下丘腦和垂體的抑制減弱,導致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和促甲狀腺激素合成和分泌增加,A正確;營養不良,則血漿蛋白不足,血漿滲透壓下降,含量下降,B錯誤;增加食物,則由于環境容納量增加,池塘中魚群數量增加,C正確;機體進食后,隨著酸性食糜進入小腸,可刺激小腸粘膜不斷釋放促胰液素,促胰液素主要作用于胰腺小導管的上皮細胞,使胰液的分泌量大為增加,進而分泌大量的水分和碳酸氫鹽,D正確。5。【答案】A【解析】據圖分析,神經纖維在靜息狀態下膜內外的電位差為-60毫伏,A錯誤;左圖裝置測定的應為靜息電位,左圖裝置測得的電位對應于右圖中的A點或D點的電位,B正確;適當增大神經元周圍模擬溶液中Na+濃度,將導致C點的電位增大,C正確;神經纖維受刺激后再次恢復到靜息狀態,電表指針兩次通過0電位,D正確。6。【答案】B【解析】硝酸甘油被吸收時,需要穿過口腔上皮細胞(2層細胞膜),毛細血管壁(2層細胞膜)進入血液,到達心臟血管壁外的平滑肌細胞時要出毛細血管壁(2層細胞膜)進入組織液,然后進入肌細胞(1層細胞膜),共7層膜。7.【答案】D【解析】在反射弧中,興奮的傳遞通過電信號和化學信號兩種方式進行,化學信號的傳遞需要神經遞質的參與,神經遞質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作用于突觸后膜,決定了興奮傳遞的單向性,A正確;神經遞質有興奮性和抑制性兩種,排尿時,由排尿中樞通過相關神經分別釋放“興奮"和“抑制”性遞質使得膀胱逼尿肌收縮、尿道括約肌舒張,從而將尿液排出體外,B正確;排尿低級中樞位于脊髓,但受到高級中樞大腦皮層的控制,C正確。受到刺激以后,受刺激部位細胞膜外側的電位變化是由正電位變成負電位,產生興奮,傳導至大腦皮層產生“尿意”,D錯誤;8。【答案】C【解析】從表1可以看出,運動員血液中的乳酸從10分鐘后開始增多,到25分鐘后開始減少,因此運動員大約運動時間為10~25分鐘,參加劇烈運動的人,體內產生的乳酸會和緩沖物質反應,pH值不會明顯變化,A錯誤;表1數據表明,非運動狀態下,運動員血液中正常乳酸濃度為5mg/cm3,B錯誤;從表2中數據分析,100米比賽時,人體氧債為9。5升,1500米比賽時,人體氧債為18升,當參加10000米長跑時,人體氧債是18升,因此可以推測,人體累積的最大氧債為18升,C正確;當人體劇烈遠動時,由于大量出汗,機體喪失了大量的水分,血漿的滲透壓會升高,故D錯誤。9。【答案】D【解析】遇到危險并產生多種生理反應,說明既有神經調節又有體液調節。10.【答案】D【解析】糖尿病是由于胰島B細胞受損,胰島素分泌太少引起的疾病,A錯誤;高血壓患者常出現胰島素利用障礙,從而導致糖尿病,B錯誤;胰島素的合成和分泌受體內血糖濃度和神經的調節,C錯誤;服用降壓藥物—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糖,說明靶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可能增強,D正確。11.【答案】【解析】人口密度的大小與年齡組成、性別比例、遷入率與遷出率、出生率與死亡率等密切相關。由于我國制訂了計劃生育這一基本國策,獨生子女政策在東部沿海城市嚴格執行,故出生率不是造成城市人口在短期內急劇增加的主要原因。而改革開放以來,東部沿海城市發展迅速,吸引了大批農民工涌入沿海大、中城市打工,這是造成這些城市人口密度在短期內急劇增長的主要原因。12.【答案】C【解析】赤霉素能促進細胞伸長,從而使植株增高,選C.13。【答案】D【解析】①和④相比,自變量是照光的方向,因變量是植物莖的生長方向,但二者的結果均為向上彎曲生長,因而不能說明單側光是引起彎曲生長的主要因素。①變量不唯一,因而無法說明重力的作用。①和②都有單側光,但②沒有明顯的彎曲生長,因而不能說明單側光作用是引起彎曲生長的主要因素。③只受重力作用,因而可知其彎曲生長是受重力影響,④雖接受了光照,但是從頂部照光各處均勻照光所以不會影響生長素分布,也就不會影響植物生長方向,因而其彎曲生長可見也是受重力的影響14。【答案】B【解析】根據圖示可以看出鰱魚、鳙魚和青魚在不同水層的分層現象是群落的垂直結構,故A錯誤。若浮游動物大量死亡,浮游植物數量增加,鰱魚數量在短時間內會增加,故B正確。鰱魚和鳙魚之間不存在食物關系,也沒有共生關系;青魚和草魚之間為競爭關系,故D、C錯誤。15.【答案】A【解析】南極冰藻由硅藻等多種藻類植物組成,故錯誤;企鵝主要以磷蝦為食,磷蝦數量減少,必將導致企鵝數量減少;-2~2℃范圍內,隨環境溫度升高,酶活性增強,冰藻的光合作用強度增大.16。【答案】A【解析】興奮在突觸上的傳遞是單向的,錯誤;神經遞質的釋放方式為胞吐,需要消耗能量,B正確;由圖可知,NE可與突觸前膜的受體結合,進而抑制突觸小泡釋放NE,這屬于負反饋調節,C正確;由題干知,NE為一種抑制性神經遞質,所以NE與突觸后膜上的受體結合不會引發鈉離子內流,D正確。17。【答案】C【解析】該生態系統中生產者是甲,是該生態系統的主要成分,A正確;戊與己都捕食丙,且戊能捕食己,所以戊與己的關系是捕食和競爭,B正確;戊在該食物網中占有3個營養級,即第三營養級、第四營養級和第五營養級,且處于最高營養級,C錯誤、D正確。18。【答案】C【解析】流入該生態系統的總能量是生產者所固定的太陽能,圖中更可以看出,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為464.6,故A錯誤;流入該生態系統的總能量主要有三個去向:呼吸作用消耗、流向分解者、未被利用,很顯然未被利用的這部分能量還留在該生態系統中,因此流入該生態系統的總能量大于流出該生態系統的總能量,故B錯誤;第二營養級向第三營養級的能量傳遞效率=12.6/62。8×100%=20%,故C正確;該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主要為捕食鏈,故D錯誤.19。【答案】B【解析】由題圖示可知,D為生產者,ABE為消費者,F為分解者,C為大氣中的CO2,所以碳元素由D傳到A和F是以有機物的形式進行的;食物鏈中不包括分解者,所以圖中只有一條食物鏈D→A→B→E;因為F為分解者,分解者不屬于食物鏈的環節,所以F與B之間不存在競爭或捕食關系.20。【答案】A【解析】據圖可知,在S點氣候發生了很大變化,但對甲生態系統影響不大,說明甲生態系統抵抗外界干擾的能力較強,而乙生態系統變化較大,說明對外界干擾的抵抗能力較弱。乙生態系統在S點時,種群類型及數量幾乎接近于零,而后又逐漸恢復到原來狀態,所以可確定乙在S點后經歷了次生演替過程.21。【答案】D【解析】分析題圖,DC細胞能夠攝取和處理抗原,需要溶酶體的水解作用,故A正確;圖示過程顯示了免疫系統的防衛功能,不能看出監控和清除功能,故B正確;樹突細胞將抗原呈遞給T細胞后,T細胞增殖分化形成效應T細胞和記憶細胞,故C正確;患者的DC細胞經體外增殖過程屬于細胞有絲分裂,形成的子細胞與親代細胞相同,回輸入該患者體內不會引起“排斥反應”,故D錯誤.22。【答案】D【解析】根據探究的目的可知,探究的問題是,所選定的生長素類似物促進某種植物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是多少,A正確;實驗中用生長素類似物處理插條的方法可選用浸泡法或沾蘸法,浸泡法處理枝條的時間較長,要求的生長素類似物溶液的濃度較低,沾蘸法處理枝條的時間較短,要求的生長素類似物溶液的濃度較高,B正確;實驗前做一個預實驗,目的是確定合適實驗濃度范圍,為正式實驗摸索條件,C正確;本實驗是探究生長素促進插條生根的最適宜濃度,實驗要滿足單一變量原則,所以要嚴格控制無關變量,時間長短要一致,D錯誤。23。【答案】D【解析】由題意可知,種群數量先增加,然后維持穩定,最后減少,表明種群的年齡組成先是增長型,然后是穩定型,最后變為衰退型;為了實驗的準確性,在每次取樣前都應將培養瓶振蕩搖勻,使酵母菌均勻分布;本實驗的不同時間的取樣起到相互對照的作用,D錯誤.24。【答案】C【解析】由題干可知,山區實施退耕還林之后,群落主要由原來較單純的農作物,經過數十年的演替發展為樹林,這時群落具有明顯的垂直分層現象;該樹林中,部分野生動植物種群的環境容納量肯定會增大,群落的物種豐富度增加,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也會逐漸提高;在三個連續群落演替階段中,甲、乙、丙依次作為優勢種群,但在競爭中,前者被后者替代,由圖示可知,這種演替雖然使前一優勢物種的數量降至較低水平,卻沒有造成前一階段優勢物種的消亡。25。【答案】A【解析】為解決糧食生產和環境保護問題,一方面要開發新的糧食資源,但不能以增加化肥和農藥的使用來提高作物產量,更不能通過開墾荒地,圍湖造田來擴大糧食種植面積;另一方面要控制人口增長,協調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二、非選擇題26.(11分,每空1分)【答案】(1)體液蛋白質(2)乳酸腦干(3)血管緊張素轉換酶2(或ACE2)(4)抗原記憶細胞和漿漿抗原(5)抗利尿激素腎小管和集合管對水的重吸收增加【解析】試題分析體液調節的特點:作用緩慢、持續時間長、作用部位廣泛。概念:體液調節是指體內的一些細胞能生成并分泌某些特殊的化學物質(如激素、代謝產物等),經體液(血漿、組織液、淋巴)運輸,到達全身的組織細胞或某些特殊的組織細胞,通過作用于細胞上相應的受體,對這些細胞的活動進行調節。解答:(1)血管緊張素是一種激素,因此起作用的方式是通過體液傳送運輸到靶器官、靶細胞,進而對靶器官、靶細胞的代謝進行調節;人體細胞血漿滲透壓的大小主要與無機鹽和蛋白質的含量有關,無機鹽中90%以上來自鈉離子和氯離子。(2)新冠肺炎患者表現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因缺氧而導致無氧呼吸增強,人體無氧呼吸的產物是乳酸,因此,就會出現乳酸酸中毒等情況。細胞外液中增多的H+,一方面迅速與緩沖溶液中的HCO3-結合產生CO2,另一方面刺激相應感受器,引起位于腦干的呼吸中樞興奮,使呼吸加快加深,加速CO2排出,使血漿pH重新恢復正常。(3)SARS-CoV—2“偏好”攻擊人體呼吸道纖毛細胞和肺泡上皮細胞,其原因主要是這兩類細胞的細胞膜上ACE2的含量高,容易被識別并與之結合。(4)接種的疫苗實際上相當于抗原,可以刺激機體產生記憶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