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T 3411-2024 城市園林綠化智慧養護技術規程 _第1頁
DB21T 3411-2024 城市園林綠化智慧養護技術規程 _第2頁
DB21T 3411-2024 城市園林綠化智慧養護技術規程 _第3頁
DB21T 3411-2024 城市園林綠化智慧養護技術規程 _第4頁
DB21T 3411-2024 城市園林綠化智慧養護技術規程 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65.020.40CCSP22DB21DB21/T3411—2024城市園林綠化智慧養護技術規程遼寧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遼寧省市場監督管理局聯合發布遼寧省地方標準城市園林綠化智慧養護技術規程TechnicalstandardofintelligentmaintenanceofurbanlandscapeDB21/T3411-2024主編單位:遼寧易發成林生態技術有限公司沈陽市園林科學研究院批準部門:遼寧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施行日期:2024年3月1日2024沈陽本規程根據遼寧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2022年度遼寧省工程建設地方標準制修訂計劃》的要求中所下達的《遼寧省城市園林綠智慧養護園林平臺構成;5、智慧養護基礎設施;6、智慧化養護管理;7、技術等級劃分。本規程由遼寧省住建廳負責管理,由遼寧易發成林生態技術有限公司、沈陽市園林科學研究院負責具體技術內容的解釋。執行過程中如有意見或建議,請寄送遼寧易發成林生態技術有限公司(地址:沈陽市渾南區張沙布500號,郵編:110186)。本規程的主編單位:遼寧易發成林生態技術有限公司沈陽市園林科學研究院本規程的參編單位:沈陽易發成林生態科技有限公司沈陽誠達園林工程有限公司本規程主要起草人:鄒江寧代保清耿星亮褚文龍鄒江陽徐春亮羅東明王新穎本規程主要審查人:楊璐劉守芳鄧繼峰于永彬 12術語 23基本規定 34智慧養護園林平臺構成 45智慧養護基礎設施 55.1指揮調度中心 55.2衛星定位設備 65.3現場視頻監控 65.4實時錄入設備 75.5物聯網設備 85.6智慧平臺系統運行軟件要求 86智慧化養護管理 9 96.2養護計劃智能管理 96.3智能灌溉和排水 96.4病蟲害智能監測 106.5物資及資產管理 116.6巡查工作 116.7安全應急系統 126.8定位管理 126.9服務考評 136.10養護知識及標準庫 14 14 147城市園林綠化智慧養護技術等級劃分 168本規程用詞說明 189規范性引用文件 19附條文說明 21Contents1Generalprincipals 12Terms 23Basicrules 4Compositionofintelligentmaintenancegardenplatform 45Intelligentmaintenanceofinfrastructure 55.1Commandanddispatchcenter 55.2Satellitepositioningequipment 65.3Videocontrolandmonitorequipment 5.4Real-timeinputequipment 5.5IOTdevices 85.6Softwarerequirementsforsmartplatformsystemoperation 86Intelligentmaintenancemanagement 96.1Generalrules 96.2Intelligentmanagementofmaintenanceplans 96.3Intelligentirrigationanddrainage 96.4Intelligentmonitoringofpestsanddiseases 106.5Materialandassetmanagement 116.6Inspectionwork 116.7Safetyemergencysystem 126.8Positionmanage 126.9Serviceevaluation 136.10Maintenanceknowledgeandstandardlibrary 146.11AnalysisSystem 146.12Systemupdates 147Intelligentmaintenancetechnologylevelforurbangreening 168Instructionsofstandardwords 189Normativecitation 19Attachedarticleexplanation 211.0.1為加強城市園林綠化管理的數字化、智能化,適應城市園林綠化的發展方向,提高城市園林綠化的養護水平和工作實效,制定本規程。1.0.2本規程適用于遼寧省內園林管理、綠化施工、養護。適用于遼寧省區的公園綠地、防護綠地、廣場綠地、附屬綠地及區域綠地內的樹木、花卉、地被和草坪的智慧養護技術。1.0.3城市園林綠化智慧養護除應符合本規程外,當應符合國家行業及地方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2.0.1智慧養護intelligentmaintenance智慧養護是指通過對園林養護要素、事件的智能化探測、識別、跟蹤、分析以及管理,利用大數據和云計算技術分析、處理,進行園林管理體系的自我診斷和自我調節,給園林綠化規劃、景觀建設、養護管理、社會服務提供決策及執行要素的一項技術。2.0.2智能灌溉系統intelligentirrigationcontrolsystem智能灌溉系統是通過傳感器采集的數據,結合養護標準,遠程啟動灌溉系統,自動完成澆灌動作,是集自動控制技術,傳感器技術、通訊技術、計算機技術等于一體的灌溉管理系統。2.0.3養護計劃landscapegreeningplan養護計劃是根據園林養護施工地區特點制定的年、月、周、日的養護工作指導文件。2.0.4蟲情監測系統KH-CQPestmonitoringsystem蟲情監測系統現代化害蟲自動測報系統,該系統運用生物學、生態學、數學、系統科學、邏輯學等知識和方法,利用現代光、電、數控技術、無線傳輸技術、物聯網等技術,在無人監管的情況下,可自動完成誘蟲、殺蟲、蟲體分散、拍照、運輸、收集、排水等系統作業,并進行數據傳輸。3基本規定3.0.1智慧養護應覆蓋養護計劃制定、庫存管理、車輛運營、現場施工、質量檢查與管理、工作考評、安全管理、檔案管理等園林綠化養護管理的工作內容。3.0.2智能化設備覆蓋率應達到管理或服務區域(建設、養護。3.0.3各類綠地管養單位應結合綠地的設計和實際情況,根據分級管理的要求和質量標準,參照地區養護月歷,利用智慧化大數據等技術,指導養護,規范行為。3.0.4嚴格按照國家安全生產法律條文組織智慧化養護作業,通過智能化設備實時監控現場質量、安全等,出現錯誤時及時警示,保證作業人員人身安全及文明施工。3.0.5養護區域應配備物聯網設施及系統,必須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和強制性標準規定,可實時傳輸監測數據到智慧園林平臺云端數據庫,為管理和分析提供數據。44智慧養護園林平臺構成4.0.1智慧平臺總體架構應采用《信息技術云計算平臺即服務參考架構》標準,符合功能架構視圖的相關規定。用戶層用戶層政府部門10T物聯網平臺產品管理公共單位、公眾施工單位監督部門統一運營平臺企業客戶端平臺報警管理企業接入設備管理巡查合賬服務層設備管理規則引肇北斗定位流量監控BⅡ統計權根管理項目管理數據層智慧園林大數據物聯網感知數據中臺A中臺模型設計消息管理GIS地理指標計算區域管理實時計算綠化管理平臺基礎設施云平臺云主機物聯網云數據庫負載均衡對象存儲圖像識別移動設備計劃管理倉儲答理設備監測模型部署古樹管理第力模型數據圖4.0.1智慧平臺總體架構及其支撐系統4.0.2智慧平臺總體架構應包括四個層次包括設施層、數據層、服務層、用戶層,縱向體系對于相關層次具有約束關系。1用戶層:應包括政府部門、公共單位、社會公眾、綠化單3數據層:應包括時空基礎、資源調查、計劃管控、項目狀態、綠化實施、物聯感知等類別的智慧園林養護數據資源體系;4設施層:應包括信息基礎設施、智能設備和物聯感知設備;5智慧養護基礎設施5.1.1中心應對整體情況實現全局掌控。匯集轄區內各類綠地、日常養護、應急搶險、病蟲害、澆灌、巡查等多維度綜合管理信息,可進行資源整合與展示,實時監控園林養護施工運行態勢,對園林養護管理進行統一指揮和協同聯動。5.1.2中心應設置獨立大屏幕,實時展示養護管理區域地圖、施工進度狀況、視頻監控影像、人員和車輛運營狀態及位置信息,可依據上述信息自動生成統計數據分析圖表等動態信息。5.1.3中心即時采集和獲取的現場不同類型數據、圖像信息,應自動傳遞到智慧平臺存儲在網絡云端數據庫,可支持檢索、處理、輸出、分析,及時分析數據形成結論并利用于實際工作中。5.1.4所有現場人員均應開通智慧平臺賬號,指揮調度中心依據授權權限,可通過智慧園林平臺向人員的終端設備實現系統集中或點到點發布信息,人員接收信息,可將反饋處理結果發送回到智慧平臺,確認任務執行完成。5.1.5平臺實行權限、層級管理,應按管轄責任區域網格化聯動管理,搭建對管理人員或服務對象手機、電腦或移動終端等授權體系,確定信息接收、處理通道,區域巡檢、病蟲害、整改信息點對點直接自動發送養護人員,實現遠程調度和指揮。5.1.6調度中心的網絡安全應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的相關規定。應制定網絡安全事件應急預案,及時處理系統漏洞、計算機病毒、網絡攻擊、網絡入侵等安全風險,并按照規定向有關部門報告。5.1.7調度中心網絡接入互聯網帶寬應滿足工作量飽和情況下使5.2衛星定位設備5.2.1車輛應按《道路運輸車輛衛星定位系統平臺技術要求》JT/T796的規定,加裝衛星定位設備,可對運行各種作業車輛的位置監測。5.2.2機械設備應配置定位設備,可實現遠程管理。實時返回工作信息,形成工作軌跡。5.2.3勞務人員應用“實名制+生物識別”技術,采用人臉識別對工人信息進行實名制采集,融合位置定位,可實現對工人的工作監測、行為數據統計、任務信息發布、工作效果查詢等。5.3現場視頻監控5.3.1建設視頻監控系統,養護管理區域應設置固定監控攝像頭和移動監控攝像頭。視頻監控系統支持遠程實時監控及指導,支持鏡頭調焦和轉向,可發送現場語音提示。5.3.2視頻監控錄像資料自動保存時間應不小于30天,可支持按5.3.3視頻監控應實現現場畫面的高清穩定運行,不宜出現卡頓:1視頻信息傳輸延遲時間:前段設備與信號直接接入的監控中心相應設備之間,端到端的信息延遲時間應不大于4s。前端設備與用戶終端設備間,端到端的信息延遲時間應不大于5s。2網絡傳輸帶寬:前端設備接入監控中心的單路網絡傳輸帶寬應不低于512kbps,重要場所的前端設備接入監控中心的單路網絡傳輸帶寬應不低于1536kbps,各級監控中心間網絡的單路網絡傳輸帶寬應不低于2.5Mbps。3網絡傳輸質量:網絡時延上限值為400ms。時延抖動上限值為50ms。丟包率上限值為1x10-3。包誤差率上限值為1x10-4。4視頻幀率:本地錄像可支持的視頻幀率不應低于25幀/秒。圖像格式為CIF時,網絡傳輸的視頻幀率不應低于15幀/秒。圖像格式為4CIF時,網絡傳輸的視頻幀率不應低于10幀/秒。5.4實時錄入設備5.4.1倉庫應對主要設備、材料、工具等安裝條形碼,進出庫時用掃碼器進行掃碼,數據及時傳到智慧平臺上。可在養護區域安放二維碼卡片,巡查人員、社會公眾、客戶掃描,傳遞現場綠化信息,指導施工糾正偏差,同時可在工作地圖上顯示完成狀態,可實現工作閉環管理。5.4.2錄入數據應自動保存,可支持按時間檢索、下載、利用。5.4.3錄入設備應定期升級、保養,與平臺功能匹配。5.5物聯網設備5.5.1養護區域應配備土壤氣象傳感器、無人機監測設備、病蟲害監控設備,實時傳輸測定數據至智慧平臺云端數據庫,可為分析提供數據。監測項目包含但不限于空氣質量、噪聲、氣溫、風速、風向、濕度、地溫、水溫、病蟲害等。5.5.2智能灌溉設備應實現對現場灌溉的統一管理和遠程控制。應具有自動灌溉、定時灌溉、周期灌溉、手動灌溉等多種模式可供控制中心操作選擇。5.6智慧平臺系統運行軟件要求5.6.1智慧平臺接入的運行終端及系統應符合各種環境下運行,無使用障礙。5.6.2凡是接入系統的運行軟件和操作系統,均應符合國家規定。6智慧化養護管理6.1.1園林綠化養護應以網格化區域為基本單位,對養護隊伍、養護對象、養護項目、養護計劃、養護記錄、養護效果等實行數據管理,實現智慧園林養護管理。6.1.2養護區域的綠色資產應進行數字化管理,形成基礎綠化檔6.2.1平臺可根據歷史計劃制定年、月、周、日養護工作計劃,經主管部門及公司審核通過后執行。智慧平臺應自動對比、分析實時養護作業情況與計劃的差異,提供管理和決策支撐。6.2.2養護現場的材料出入庫、病蟲害防治等所有養護任務應按計劃執行,現場工作的實際數據可自動納入智慧平臺管理,應形6.2.3養護施工行為應通過監控攝像頭、衛星定位等系統將數據傳輸、反饋、展示到智慧平臺,可接受管理人員、領導、業主、社會公眾監督,可通過工作指令及整改要求修正養護計劃。6.3.1養護現場應結合現有灌溉與排水系統,在具備條件區域配套安裝水、土壤傳感器設備系統及智能灌溉設備系統,可與指揮中心互接。6.3.2養護現場環境傳感器應即時采集數據,通過智慧平臺實時監控現場土壤水份、溫濕度等數據指標變化,當達到澆水養護標準時,可自動啟動灌溉系統,完成澆灌。6.3.3水量、濕度等傳感器可進行現場環境閾值監測,避免雨后積水,及時排澇。6.4病蟲害智能監測6.4.1應用誘捕器、測報燈、蟲情識別傳感器等手段,對養護區域的病蟲害發生環境和數據進行監測,按照病蟲害爆發環境條件數據,按設定標準模型,平臺依據監測數據做出提前預警,指導6.4.3現場設置二維碼卡片,發現病蟲害現象經拍照,掃描二維碼自動傳輸平臺上,并直接形成實時病蟲害地圖和病蟲害熱點圖,6.5物資及資產管理6.5.1倉庫管理納入智慧平臺,用電腦加條碼掃碼器方式,實時準確反映庫存狀態,實現數字化辦公和智能庫存管理,為制定養護計劃提供數據支撐。6.5.2材料、工具、配件應實行編碼管理,確定每個物資名稱、規格、單位、數量準確,可在實體上粘上條碼掃碼,碼物相符,6.5.3應利用條碼掃碼器對材料、工具、配件出入庫實行掃碼登記,存檔、發放、回收、維修等步驟應做好記錄,通過平臺對收集數據進行匯總、分析,達到預先設定警戒標準,系統可做出預6.5.4機械、設備應進行數字化資產管理,登記造冊,應記錄各臺名稱、型號、品牌、噸位等基礎數據,納入平臺統一調度管理,匯總使用數據,分析效率狀況,制定運營計劃。6.6.1巡查人員應對養護網格化管理區域展開定期和不定期巡檢,發現養護問題、病蟲害和異常情況應直接拍照上傳平臺,由智慧平臺自動將照片和整改信息定點、定人進行傳輸,管理人員6.6.2養護人員應在接到限時整改信息是,迅速到達現場了解情況,確定問題狀況和處理方案,組織人員施工,可在整改完成后6.6.3巡檢人員發現病蟲害,除通知區域管理人員外,還應掃描設置在路段的二維碼掃碼牌進入智慧平臺,將病蟲害相關信息直接傳輸到平臺上,平臺可實時形成病蟲害問題地圖及熱點圖,反饋病蟲害防治狀況,可指導病蟲害處理工作。6.6.4智慧平臺應自動完成巡查數據匯總、分析,供公司、項目組及管理人員在線了解養護巡查狀況和熱點問題,并進行區域的橫向對比,針對性落實相關工作。6.7.1與氣象預報系統、蟲情監控系統進行連接,智慧平臺應設置風險等級自動預警系統,實現氣象災害、蟲情災害等監測指標臺連接,接到預警信息按照應急預案展開工作。6.8.1車輛定位功能應實時查詢車輛位置,可實現遠程通知、臨時調度。可實時跟蹤并全程監控車輛行駛狀況。可隨時回放行車軌跡,了解車輛最近行駛情況。6.8.2實時定位員工位置,可通過平臺查看員工位置,地圖顯示定位人員位置信息,掌握出勤軌跡線路,提高工作效率。6.8.3機械設備安裝定位器,管理人員可通過平臺查看設備的實時位置,同時可監測它們的工作情況,包括工作線路、啟動結束6.9.2養護工作應接受內部監督檢查、評價,保證檢查問題、整6.9.3管理者和施工隊伍現場管理、工作數據經智慧園林平臺匯總,應形成工作進度在線地圖,依據設定管理標準和審核內容,平臺自動生成效率評價表格。6.10養護知識及標準庫害進行識別并自動生成防治配方,指導養護工作實施。6.10.4應支持國家園林行業法律法規、企業養護標準的在線閱讀。6.11.1分析系統生成的所有數據、圖表、分析結果,應根據管理者層級授權權限,進行存儲、下載、利用,可供管理者總結、計劃、決策使用。6.11.2分析系統應自動匯總養護工作完成情況、突發事件及人機料使用數據,分析未達標、異常情況原因,智能完善養護工作6.12.1平臺應定期更新升級、優化權限、豐富功能、升級設備等。應定期對智慧平臺管轄區域苗木、面積、品種等基礎數據進行更新、補充、完善。6.12.2可與國家、省、市智慧城市設備、工具、網絡系統同步更新升級,保持數據穩定、持續傳輸。7城市園林綠化智慧養護技術等級劃分7.0.1技術等級分為一、二、三級,應符合技術等級表要求,可衡量城市園林綠化智慧養護程度。7.0.2城市園林綠化智慧養護技術等級表表7.0.2技術等級表人工錄入或導入養護計根據資源、區域自動化制定養護計根據資源、區域自動化制定養護計劃。并根據環境監控例如風速、雨量、土壤墑情等自動調整養護計劃。主要街路覆主要街路覆主要街路覆蓋80%。作業時攜帶監控設備,實時傳輸作業情況。通過智能識別綠地被破壞或被占用時進行報警。公園綠地可進行客流量統計。位、設備對車輛進行對車輛及勞對車輛、人工、設備進行衛星定位、使用軌跡跟蹤,形成軌跡圖。設備使用進行實時監控,并形成稼動率。人工記錄勞通過指紋識別管理勞務勤。通過攜帶移動攝像頭進行作業質量跟蹤。人工操作灌溉后,手動錄入根據水車軌噴灌系統可以就地或遠程操作進行根據環境監控系統,制定灌溉計劃。通過水車水量監控,土壤墑情監控等物聯網設備記錄噴灌系統可以自動化根據土壤濕度、溫度等環境監控設備自執行灌溉操作。病蟲害監控人工現場巡查、辨別,人工巡查,輔以自動化利用蟲情監控、無人機巡查等自動辨別病蟲害,自動化生成根據天氣系情系統進行分析,通過分析結果進根據天氣系統、蟲情監控系統、土壤墑情系統進行分析,根據分析結果自動進行災害預警并生成應急預案。本規程用詞說明1為便于在執行本規程條文時區別對待,對要求嚴格程度不同的用詞說明如下:1)表示很嚴格,非這樣做不可的:正面詞采用“必須”,反面詞采用“禁”。2)表示嚴格,在正常情況下均應這樣做:正面詞采用“應”,反面詞采用“不應”或“不得”。3)表示允許稍有選擇,在條件許可時首先應這樣做的:正面詞采用“宜”,反面詞采用“不宜”。4)表示有選擇,在一定條件下可以這樣做的采用“可”。2條文中指明應按其他有關規程執行的寫法為:“應符合……的規定”或“應按……執行”。規范性引用文件《信息技術云計算平臺即服務參考架構》GB/T32399《信息技術云計算平臺即服務(PaaS)參考架構》GB/T35301《信息安全技術網站安全云防護平臺技術要求》GB/T37956《信息安全技術智慧城市安全體系框架》GB/T37971《城市園林綠化評價標準》GB/T50563《園林基礎術語標準》CJJ/T91《風景園林基礎術語標準》CJJ/T91《園林綠化養護標準》CJJ/T287《城市園林綠化監督管理信息系統工程技術標準》CJJ/T302《道路運輸車輛衛星定位系統平臺技術要求》JT/T796《園林綠化養護管理標準》DB21/T1954《園林綠化養護管理技術規程》DB21/T2019條文說明遼寧省城市園林綠化智慧養護技術規程DB21/T3411-2024 25 3基本規定 274智慧園林平臺構成 285智慧園林平臺基礎設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