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雙減】作業設計:初中地理作業優秀設計案例(共兩篇)_第1頁
初中【雙減】作業設計:初中地理作業優秀設計案例(共兩篇)_第2頁
初中【雙減】作業設計:初中地理作業優秀設計案例(共兩篇)_第3頁
初中【雙減】作業設計:初中地理作業優秀設計案例(共兩篇)_第4頁
初中【雙減】作業設計:初中地理作業優秀設計案例(共兩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初中地理作業優秀設計案例(共兩篇)第一篇:《地球和地球儀》作業設計《地球和地球儀》作業設計教材分析本作業設計對應教材為七年級地理上冊第一章第一節地球和地球儀,作業設計為課后作業。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學習地理的基礎,在初中地理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時本部分內容與人們的生產、生活聯系緊密,在軍事、航海、航空和旅行等方面被廣泛運用,是提高學生生活質量必備的基礎知識。學情分析七年級新生對周圍一切及各個學科都滿懷著新鮮感和期待,他們的認知水平處于感性認識階段,空間能力不足,所以對經線、緯線及經緯度的位置難以理解,成為了本節課的難點。課標要求根據《義務教育地理課標2022版》提出以下要求。一、 結合科學故事、史實材料等,說出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使用數據描述地球的大小。二、 學生觀察地球儀,并用簡易材料制作地球儀模型。(難點:七年級學生對地球儀的空間觀念不足)三、 在地球儀上識別經線和緯線,說出經線和緯線的分布規律;用經緯度描述某一地理事物或現象所在地

的位置。(重點)四、在地球儀上識別兩極、赤道、南北回歸線、南北極圈、本初子午線等,說出劃分南北半球、東西半球的依據。設計思路根據教育部門推行落實的“雙減"政策和教育部的“五項管理”的文件精神,為體現地理作業的層次性、針對性、靈活性,同時又能體現“雙減”政策下作業的提質減負效果,在有效減輕學生作業負擔的前提下,有效利用地理實踐活動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依據地理課程標準和地理教材,落實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基于地理實踐力的培養,將本次作業設計為基礎類作業、拓展提升類作業和實踐類作業。作業要求一、 用5分鐘時間完成基礎類作業、拓展提升類作業。二、 用15分鐘根據七年級上冊地理課本的第5頁活動制作簡易的地球儀模型。.在地球儀上標出兩極、赤道、本初子午線。.說出經線和緯線的分布規律。基礎1.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順序排列正確的一組是()&部的球極扁則兩稍規、類過程作與策業①②③A.①一③一②B.③一②一①C.②一③一①D.③一①一②答案.選D。【設計意圖】通過該題完成課標一、人類對地球的認識過程,知道地球并非一個正球體,而是一個兩極部位稍扁的不規則球體,領悟求真務實、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2.讀圖,以下說法正確的是()南極地球平均半徑是6378千米地球赤道周長約5.1億平方千米地球表面積約4萬千米地球赤道周長約4萬千米答案:選D【設計意圖】通過該題完成課標要求一、使用數據、類比等方式描述地球的大小,初步建立科學的宇宙觀。3.緯線指示的方向是()A.南北方向 B.東西方向C.東北-西南方向 D.西北-東南方向答案:選B上海的緯度為北緯31。,應記作()A.31°EB.31°NC.31°WD.31°S答案:選B讀下圖,A點地處()A.東半球、中緯度 B.西半球、中緯度C.西半球、低緯度 D.東半球、髙緯度答案:選A【設計意圖】通過第3、4、5題完成課標要求三、四,知道經度和緯度,會劃分東西半球。1.讀“經緯網示意"圖,完成下列要求。⑵寫出B點的經緯度位置:(3)A、B、C三地中,位于中緯度地帶的是 地。答案:(1)度數向東增大度數向南增大(2)20°N20°W(3)C2.(2019年包頭中考真題).2018年2月7日,五星紅旗在恩克斯堡島(見圖3)上徐徐升起,我國第五個南極科學考察站的奠基儀式正式舉行。據此完成下題。

A.164°E,75°NB.75°W,75°SC.164°W,75°SD.164°E,75°S答案:選D【設計意圖】通過以上1、2題完成課標三掌握經線和緯線的分布規律;用經緯度描述某一地理事物或現象所在地的位置,鞏固本節課重點。實踐類作業一、 準備材料:兵乒球、鐵絲、膠布、橡皮泥等。二、 給學生15分鐘制作簡易地球儀模型。通過教師和學生的評分,選出優秀、良好作品。【設計意圖】通過制作地球儀,了解地球儀的基本結構,建立空間觀念,完成本節課難點,同時增強學生地理實踐力這一核心素養。評分標準一、 基礎類作業類作業共40分,5道題每題8分。拓展提升類類作業共50分,每空10分。實踐類作業10分。二、 實踐類作業10分,分值按以下標準地球儀的做法正確。(3分)正確標出赤道、本初子午線的位置。(4分)地球儀美觀、逼真。(3分)8分及以上為優秀,6-8分為良好。一、 通過本次作業學生掌握了課標要求的知識.二、 通過制作地球儀,使學生了解地球儀的基本結構,

效果分析建立空間觀念,落實本節課的難點,為后面學習地球的運動打下堅實的基礎。三、 通過教學實踐,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生地理實踐力這一核心素養。四、 完成這一實踐活動,難度較低,每個學生都能獨立完成。五、 實踐類作業有優秀作品9件,良好作品10件。案例反思本作業中的基礎類作業和拓展提升類作業鞏固了課標中要求的基礎知識,實踐類作業調動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學生基于作業要求充分發揮想象力,利用其它輔助材料認真完成了作業,而且在地球儀上準確的畫出了赤道和兩極,掌握了地球儀的結構,做到了減負增效的作用。以下是學生制作的優秀地球儀第二篇在《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教育課程改革目標中,提出了地理課程的四個核心素養內涵,分別是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和地理實踐力,這四個核心素養內涵的提出也對初中地理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據這些要求,結合初中地理的學科屬性,作業布置更要少而精,同時能夠體現學科特點,更要有趣味,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01.設計閱讀分析類作業形成地理空間感知能力

文字材料類作業設計案例:日本的垃圾分類日本干凈的街道,民眾自覺的環境保護意識給很多外國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日本為了減少垃圾帶來的環境污染,從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從垃圾分類回收入手,細化垃圾分類方法,力將從源頭上減少垃圾污染并逐步達到提高資源利用率的目的。日本的垃圾分類可謂是世界上最復雜、最細致的,在很多外國人看來甚至到了“嚴苛”的地步。左圖為橫濱的垃圾分類手冊,右圖為垃圾處理站,從圖中可以對日本的垃圾分類管窺一二,那么日本的垃圾分類究竟是怎樣“嚴苛”的呢?通過上網查詢日本垃圾分類的知識,總結日本的科學垃圾分類系統,分小組作報告,在生活中,將這些知識普及給家人。閱讀地理圖表類作業的設計案例:觀察A,B,案例:觀察A,B,C三座建筑景觀,回答下列問題:(1)在下列橫線上填出三座建筑景觀所代表的宗教A: 教B: 教C:_教(2)請同學們回答外國朋友的以下問題。“我們來自沙特阿拉伯,我們多信仰教,宗教活動在上面—處舉行,我們說的語言主要是—語"O“我是一個英國人,我的脖子上經常戴一個十字架。作為教徒,我經常到上面建筑物的—處做禮拜。我的語言是世界上適用范圍最廣的語言”。02.繪制圖表類作業培養區域認知能力一.以完善學生知識結構為基礎的思維導圖類作業案例:繪制你頭腦中關于“中國四大地理區劃"的思維導圖(知識框架、各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必要地方做好說明,看看哪位同學繪制的既美觀、全面又思路清晰、把握準確。二.以加強學生辨別意識為目的的對比列表類作業案例:針對我們剛剛學過的“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同學們結合自身知識及生活經驗,從“地理位置"、“地形"、“氣候”、“水文”、“土壤”、“植被”等方面對比南、北方地區的自然地理差異,并形成一張表格。

秦嶺-淮河以北地區秦嶺-淮河以南地區一月均溫0°C以下0C以上年降水量400-800mm>800mm溫度帶暖溫帶中溫帶為主亞熱帶為主干濕狀況半濕潤區為主濕潤區氣候類型溫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植被溫帶落葉闊葉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河流結冰期流量/汛期有結冰期,流量小.汛期短無結冰期,流量大,汛期長耕地類型旱地為主水田為主作物熟制一年一熟,兩年三熟,一年兩熟一年兩熟到三熟糧食作物小麥水稻三.以提升地理感知力為依托的地理簡圖繪制類作業案例:針對我們剛剛學過的“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同學們結合自身知識及生活經驗,從“地理位置"、“地形"、“氣候”、“水文”、“土壤”、“植被”等方面對比南、北方地區的自然地理差異,并形成一張表格。03.設計實踐探究類作業培養地理實踐力一.以強化科學嚴謹性直觀體驗性為出發點的實驗探究類作業案例:利用橡皮泥、泡沫塑料、長的不規則的土豆等制作地形模型,通過層層切割繪制等高線地形圖,并識別山峰、山脊、山谷、判讀坡的陡緩。二.以體驗生活為依托的觀察類作業案例:利用假期的時間爬一座山,觀察山頂和山腳下植被的差別,感受山頂和山腳下溫度的差異,做好數據或樣本的收集工作,并及時將你自己的思考或感悟記錄下來,返校后我們一起討論。以關注社會發展為基礎的調查類作業案例:做一次家庭人口調查,訪問你的父母有關家庭人員的組成情況,繪制家庭人口結構圖,說說你家人口的變化情況,體會我國目前的人口形勢。設計策劃類作業案例1:選擇一個所學區域,西歐、東南亞、非洲等設計一條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