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6鄭人有且買履者[知識·梳理]第1步讀準字音——千言萬語總關音不勝(shēnɡ) 構木為巢(cháo)果蓏(luǒ)蚌蛤(ɡé) 鉆燧(suì)取火鯀(Gǔn)禹決瀆(dú) 冀(jì)復得兔鄭人買履(lǚ) 坐于幕下而啜(chuò)之曩(nǎnɡ)將罪之 怒而戮(lù)之鄰人之父(fǔ) 遺(wèi)之羹(ɡēnɡ)第2步識記通假——奧妙無窮方塊字(1)請許學者而行宛曼于先王(“請”,通“情”,真實,實在)(2)卜子妻寫弊褲也(“弊”,通“敝”,破舊,破損)(3)王大說,國以治(“說”,通“悅”)(4)置之其坐(“坐”,同“座”)(5)其子所以反者(“反”,通“返”)(6)而自知其益富(“知”,同“智”,以……為聰明)第3步一詞多義——看我七十二變(1)度eq\b\lc\{(\a\vs4\al\co1(乃曰:“吾忘持度。”(尺寸,尺碼,名詞),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量,計算,,動詞),度義而后動(考慮,動詞),余忖度之(推測,估計,動詞),生之有時而用之亡度(限度,法度,名詞),衡下車,治威嚴,整法度(制度,法度,名詞),一夜飛度鏡湖月(通“渡”,渡過,越過,動詞),群臣驚愕,卒起不意,盡失其度(常態,名詞),崔九堂前幾度聞(次、回、個,量詞),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譜曲,動詞),春風不度玉門關(過,動詞)))(2)說eq\b\lc\{(\a\vs4\al\co1(而后世多燕說(解說、解釋,動詞),燕相受書而說之(解釋,動詞),燕相白王,王大說(通“悅”,形容詞)))(3)為eq\b\lc\{(\a\vs4\al\co1(構木為巢(做,建造,動詞),因為之備(給,替,介詞),樂羊為魏將而攻中山(擔任,做,動詞),鄭縣人卜子使其妻為褲(做,動詞)))(4)因eq\b\lc\{(\a\vs4\al\co1(因釋其耒而守株(于是,就,副詞),蒙故業,因遺策(沿襲,動詞),因為之備(于是,副詞)))(5)且eq\b\lc\{(\a\vs4\al\co1(鄭人有且買履者(將要,副詞),且誰不食(還,副詞),年且九十(將近,副詞)))(6)以eq\b\lc\{(\a\vs4\al\co1(構木為巢,以避群害(來,連詞),是以圣人不期修古(因為,介詞),今欲以先王之政治當世之民(用,介詞),王大說,國以治(因為,介詞)))(7)而eq\b\lc\{(\a\vs4\al\co1(人民少而禽獸眾(表并列,連詞),腥臊惡臭,而傷害腹胃(表因果,因而,連詞),因釋其耒而守株(表順承,連詞),舉賢而任之(表順承,連詞),文侯賞其功而疑其心(表轉折,可是,連詞)))第4步古今異義——詞語的昨天和今天(1)不法常可古義:是兩個詞,“不”“效法”今義:意思是違反紀律(2)今欲以先王之政治當世之民古義:這里為兩個詞,“政”指治國措施,“治”是治理今義:指政府、政黨、社會、團體和個人在內政及國際關系方面的活動(3)請許學者而行宛曼于先王古義:這里指讀書人今義:指在學術上有一定成就的人(4)復召以為其子傅古義:這里是“讓……做”今義:認為第5步詞類活用——詞性變異含義迥(1)使王天下(名詞作動詞,統治)(2)號之曰有巢氏(名詞作動詞,稱呼,叫作)(3)民多疾病(名詞作動詞,生疾病,有疾病)(4)天下大水(名詞作動詞,發洪水)(5)然則今有美堯、舜、湯、武、禹之道于當今之世者(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美,贊美)(6)不法常可(名詞作動詞,效法)(7)夜書,火不明(名詞作狀語,在晚上)(8)樂羊坐于幕下而啜之,盡一杯(形容詞作動詞,吃完)(9)其御曰(動詞作名詞,駕駛車馬的人)(10)曩將罪之(名詞作動詞,懲罰、治罪)(11)而自知其益富(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同“智”,以……為聰明)(12)故先以其女妻胡君(名詞作動詞,以女嫁人)(13)以娛其意(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高興)(14)天雨,墻壞(名詞作動詞,下雨)(15)其家甚智其子(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智)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今欲以先王之政治當世之民,皆守株之類也。(判斷句)譯文:現在想拿古代帝王治理國家的措施來治理當代的民眾,都是守株待 兔之類的笑話。(2)舉燭,非書意也。(判斷句)譯文:“舉燭”(把燭火舉高)不是這封信的意思。(3)有決瀆于殷、周之世者,必為湯、武笑矣。(被動句)譯文:(假如)有人在商朝、周朝還整天去疏通河道,一定被商湯、周武王笑話。(4)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被動句)譯文:兔子自然不可能再撿到,而他自己卻被宋國人恥笑。(5)樂羊以有功見疑。(被動句)譯文:樂羊因為有功而被懷疑。(6)今有構木、鉆燧于夏后氏之世者。(狀語后置)資*源%庫譯文:假如有人在夏王朝搭木頭做成的像鳥窩一樣的巢穴來居住,或者通過鉆木燧來生火。(7)宋人有耕田者。(定語后置)Z譯文:有個耕田的宋國人。(8)郢人有遺燕相國書者。(定語后置)譯文:有一個要給燕國相國寫信的楚國人。(9)何不試之以足?(狀語后置)譯文:為什么不用腳試一試呢?(10)寧信度,無自信也。(賓語前置)譯文:寧愿相信尺子,也不相信自己的腳。(11)而民悅之,使王天下。(省略句)譯文:因而老百姓非常高興,讓(他)統治天下。(12)妻子因毀新,令如故褲。(省略句)譯文:他的妻子于是毀掉了新褲子,使(它)像舊褲子。(13)王大說,國以治。(省略句)譯文:燕王非常高興,國家因(此)治理好了。選修先秦諸子選讀[常識·速覽]eq\a\vs4\al([識作者])“以法為教”——韓非子韓非(約前280~前233),戰國末期哲學家,法家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出身于韓國貴族,跟李斯同以荀子為師,天生口吃但善于寫作。著有《孤憤》《五蠹》《說難》等文章。在政治上提出重賞、重罰、重農、重戰等諸項政策,主張君主集權,反對貴族操縱政治。eq\a\vs4\al([探背景])韓非所處的時代為戰國末期,當時諸侯國群雄并起,相互之間的兼并戰爭日趨激烈,大國日益壯大,小國岌岌可危。韓非出身于韓國貴族,他眼見自己的國家日益衰微,屢次向韓王建議變法圖強,卻未被信任和采用,于是發憤著成《孤憤》《五蠹》《說難》等文章,反映了他革新救國的愿望,也集中體現了他的法家思想。[整體·感知]本課所錄四則選文,前兩則選文圍繞如何對待先王之政的問題展開論述,其中心主旨是“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論世之事,因為之備”,即治理天下不應抱定先王的教條不改,要高度重視實際,一切從實際出發。第3則選文的主旨是批評做官的人為了達到目的而不擇手段。反對巧詐,肯定拙誠。第4則選文的主旨是警示世人要合理地運用自己的聰明智慧。[文脈·梳理]鄭人有且買履者eq\b\lc\{(\a\vs4\al\co1(不法常可,論世之事,先王之言,不宜于今,反對巧詐,肯定拙誠,聰明反被聰明誤))[文本·層析]1.本文節選的《韓非子》幾個寓言故事,每個故事的主旨和說明的觀點分別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第一個寓言故事主旨是說治理天下,應當研究當時的社會實際,從而準備和采取相應的措施。這是針對當時社會上主張“法先王”的觀念而立論的。韓非認為,從上古發展到中古,從中古發展到近古,從近古發展到當下,世事一直在變化,沒有哪一種政治措施可以永遠有效,因此也不應該抱定先王的教條不改。第二個寓言故事主旨是先王的言論后人難以確切地理解,驢唇不對馬嘴的誤會在所難免,根本沒法拿來解決眼下的現實問題。總之,治理天下要高度重視實際,一切從實際出發。第三個寓言故事,主旨是批評做官的人為了達到目的而不擇手段,反對巧詐,肯定拙誠。第四個寓言故事,主旨是說人聰明不難,難的是正確對待自己的聰明,警示人們要謹慎處置。2.韓非子作為法家的代表,他的思想在本文中體現出怎樣的先進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韓非子是戰國末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而且他的思想要比以前的法家人物商鞅等更為全面和先進,總結出了“法、術、勢”三者相結合的法治思想。在“法”這一方面,從本文中可以看出,韓非反對儒家的“法先王”,以為:“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論世之事,因為之備。”這種反對因循守舊、墨守成規的主張,符合社會發展、歷史進步的規律,是韓非進步歷史觀的具體體現。而“一切從實際出發”的觀點,也是一種比較科學的認識論和方法論。他的這些思想和方法,不但對當時人們立身處世、為政治國來說具有極其先進的指導意義,對我們現在來說也是很有啟發的。WWW.3.韓非子寓言具有深刻的思想性與文學性,是思想和藝術的完美結合。請結合文本加以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韓非子寓言生動形象,富有情趣與戲劇情味,給人以深刻印象。如:“卜妻為褲”中的卜妻沒有聽懂丈夫的話,而把新褲做成舊褲,傻得令人忍俊不禁。“郢書燕說”的故事情節安排巧妙,由不經意的誤寫“舉燭”,而燕相卻把它解釋成“舉賢而任之”,并告訴燕王,居然“王大說,國以治”,一些情節的巧合,結局出人意料,令人叫絕。特別是描寫燕相對信的解釋,望文生義,一本正經,令人發笑。“鄭人買履”中的鄭人不聽別人的勸告,反而說“寧信度,無自信也”,顯得固執而愚蠢。“樂羊食子”中的樂羊坐在帳中連吃帶喝的細節描寫,顯得那樣觸目驚心,體現了樂羊心狠巧詐、缺乏人性。“鄭公伐胡”中的鄭公兩次設局,麻痹胡人,顯得狡詐陰險,而關其思為表智慧和忠心卻糊里糊涂被殺,令人感到可憐、可悲。“衛人嫁子”中的衛人在女兒出嫁時教女兒多攢私房錢,女兒最終被休棄回家,他不僅不為女兒的下場悲哀,反而為女兒帶回來的財物很多而沾沾自喜,體現了衛人愚蠢而自以為聰明的性格。1.eq\f(上古之世,人民少而①禽獸眾,人民不勝禽獸蟲蛇。,較早的古代,人民稀少而禽獸眾多,人民不堪忍受禽獸蟲蛇的)eq\f(有圣人作,構木為巢,以,侵害。有一位圣人出現了,他教人們架木頭做成鳥巢一樣的住所,來)eq\f(避群害,而②民悅之,使王天下,,躲避禽獸蟲蛇的種種侵害,因而百姓非常高興,讓他統治天下,)eq\f(號之曰有巢氏。民食果蓏蚌蛤,腥臊,稱之為有巢氏。百姓生吃野生的瓜果以及蚌蛤等水產,(其中有的東西))eq\f(惡臭,而③傷害腹胃,民多疾病。,發出腥臭、令人不堪忍受的氣味,而且傷害腸胃,百姓經常生病。)eq\f(有圣人作,鉆燧取火,以化,有一位圣人出現了,他教人們用鉆擦木燧的辦法生火,來消除)eq\f(腥臊,而民說之,使王天下,,瓜果蚌蛤等東西的腥臭,因而百姓非常高興,讓他統治天下,)eq\f(號之曰燧人氏。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鯀、禹決瀆。,稱之為燧人氏。較晚的古代,天下洪水泛濫,因而鯀和禹去疏通河道。)eq\f(近古之世,桀、紂暴亂,而湯、,最近的古代,夏桀、殷紂殘暴昏亂,因而商湯出兵討伐夏桀,)eq\f(武征伐。今有構木、,周武王出兵討伐殷紂。假如有人在夏王朝搭木頭做成)eq\f(鉆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為,鳥窩一樣的巢穴來居住,或者通過鉆擦木燧來生火,一定)eq\f(鯀、禹笑矣;有決瀆于殷、周之世者,,會被鯀、禹笑話;(假如)有人在商朝、周朝還整天去疏通河道,)eq\f(必為湯、武笑矣。然則今④有,一定會被商湯、周武王笑話。既然如此,那么假如有人在當今這個)eq\f(美堯、舜、湯、武、禹之道于當今⑤之世者,,時代還有人贊美堯、舜、商湯、周武王、大禹治理天下的措施,)eq\f(必為新圣笑矣。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一定會被新時代的圣人笑話。因此圣人不希望照搬古代那一套,)eq\f(不法常可,論世之事,因為之備。,不墨守成規,研究當世的事情,從而給它準備相應的措施。)eq\b\lc\[(\a\vs4\al\co1(①而:表并列關系的連詞。②而:表因果關系的連詞。,③而:表遞進關系的連詞。必為鯀、禹笑矣:由“為”構成))eq\b\lc\\rc\](\a\vs4\al\co1(的被動句。④今:如果。,⑤今:現今。期:期望。))eq\f(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有一個耕地的宋國人,田里有一個)eq\f(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樹樁子,一只兔子奔跑著撞在樹樁子上,結果折斷脖子死了。)eq\f(因釋其耒而守株,,(這個宋國人)于是放下耕地的農具,而守候在那樹樁子旁邊,)eq\f(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希望再撿到兔子。兔子自然不可能再撿到,而他自己卻被宋國人恥笑。)eq\f(今欲以先王之政治當世之民,皆,現在想拿古代帝王治理國家的措施來治理當代的民眾,都是)eq\f(守株之類也。,守株待兔之類的笑話。)eq\b\lc\[(\a\vs4\al\co1(株:露在地面上的樹根、樹干或,樹樁子。走:跑。冀:希望。而))eq\b\lc\\rc\](\a\vs4\al\co1(身為宋國笑:由介詞,“為”構成的被動句。))2.eq\f(請許學者而行宛曼于先王,,果真贊許那些讀書人效法古代帝王那渺茫模糊的治國)eq\f(或者不宜今乎!如是不能更也,……,措施,或許不適宜于今天吧!如果這樣效法古代不能變更,……)eq\f(卜子妻寫弊褲也,……,那就像下面說的卜子的妻子仿照破褲子把新褲子弄破一樣,……)eq\f(先王之言,有其所為小而世意之,古代帝王的話,有針對的事情很小而現在社會上把它猜測)eq\f(大者,有其所為大而世意之小者,,得很重大的,有針對的事情很大而現在社會上把它猜測得很小的,)eq\f(未可必知也。……故先,(所以古代帝王的話)現在不一定可以明白。……所以古代)eq\f(王有郢書,而后世多,帝王留下的書就像下面說的郢人寫的信,而后代的人多半像)eq\f(燕說。夫不適國事,下面說的燕相解說郢人的信那樣來做解說。不采取適合國事的)資*源%庫eq\f(而謀先王,皆歸,措施而考慮取法古代帝王,都是下面說的不照著腳的大小來)eq\f(取度者也。,買鞋子,卻回家取尺碼的人啊。)eq\b\lc\[\rc\](\a\vs4\al\co1(寫:仿效。弊:通“敝”,破損,,破舊。說:解說。度(dù):尺碼。))…………eq\f(鄭縣人卜子使其妻為褲。其妻問曰:,韓國鄭縣人卜子讓他的妻子做褲子。他的妻子問道:)eq\f(“今褲何如?”夫曰:“象吾故褲。”,“現在這條褲子做成什么樣子?”丈夫回答說:“如我的舊褲子。”)eq\f(妻子因毀新,令如故褲。,他的妻子于是毀掉新褲子,使它像舊褲子。)eq\b\lc\[\rc\](\a\vs4\al\co1(何如:什么,樣。因:于是。))…………eq\f(郢人有遺燕相國書者,夜書,,有一個楚國郢地人要給燕國的相國寫一封信,晚上寫信,)eq\f(火不明,因謂持燭者曰:“舉燭。”,火燭不明亮,于是對拿火燭的人說:“舉燭(把燭火舉高一些)。”)eq\f(云而過書“舉燭”。,他嘴里說著“舉燭”就在信中錯誤地多寫了“舉燭”兩個字。)eq\f(舉燭,非書意也。燕相受書而說,“把燭火舉高”不是這封信的意思。燕國的相國收到信后解釋)eq\f(之,曰:“舉燭者,尚明也;尚,這封信的意思,說:“舉燭(舉高燭火),就是指崇尚光明;崇尚)eq\f(明也者,舉賢而任之。”燕相,光明,就是指選拔有才有德的人而任用他們。”燕國的相國把這)eq\f(白王,王大說①,國以治②。,個意思告訴了燕王,王非常高興,國家因此治理好了。燕國)eq\f(治④則治矣,非書意也。,治理得好歸治理得好,可是燕相的理解并不是來信的意思。)eq\f(今世學者多似,當今社會上的讀書人大多都像燕相解說郢人的信那樣來解說)eq\f(此類。,古代帝王的話。)eq\b\lc\[(\a\vs4\al\co1(遺(wèi):送給。夜:在夜里,名詞作狀語。,白:告訴。①說:通“悅”。②治:形容詞,治))eq\b\lc\\rc\](\a\vs4\al\co1(理得,很好。))eq\f(鄭人有且買履者,先自度其足,,鄭國有一個將要買鞋子的人,先自己量好他的腳,)eq\f(而置之其坐。至之①市,而忘操之。,而把尺碼放在他的座位上。到去集市的時候,卻忘記了拿尺碼。)eq\f(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在集市上)他已經找到了鞋子,才說:“我忘記了拿尺碼。”于是就返回)eq\f(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家中去拿尺碼。等到他回到集市,集市已經散了,于是沒有買到鞋子。)eq\f(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有人問道:“為什么不用你的腳來試鞋子呢?”他回答:“我寧愿)eq\f(信度,無自信也!”,相信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eq\b\lc\[\rc\](\a\vs4\al\co1(且:將。履:鞋。①之:去。,無自信也:賓語前置句。))3.eq\f(樂羊為魏將而攻中山,其子在中山。,樂羊做魏文侯的將軍去攻打中山國,他的兒子在中山國。)eq\f(中山之君烹其子而遺之羹。樂羊坐,中山國的國君煮了他的兒子而把帶汁的肉送給他。樂羊坐)eq\f(于幕下而啜之,盡一杯。文侯謂堵師贊曰:“樂羊,在軍帳中喝這肉湯,吃完了一杯。魏文侯對堵師贊說:“樂羊)eq\f(以我故而食其子之肉。”答曰:“其子,因為我的緣故吃了他兒子的肉。”堵師贊回答說:“他自己的兒子)eq\f(而食之,且誰不食?”樂羊罷中山,文侯,都忍心吃,還有誰他不忍心吃呢?”樂羊從中山國回來,魏文侯)eq\f(賞其功而①疑其心。孟孫獵,得,獎賞了他的功勞,卻懷疑他的忠心。魯國大夫孟孫去打獵,獵獲)eq\f(麑,使秦西巴持之歸。其母隨,了一頭小鹿,就讓秦西巴把它抱回去了。幼鹿的母親跟隨著)eq\f(之而啼,秦西巴弗忍而與之。孟孫適,秦西巴啼叫,秦西巴不忍心就把幼鹿還給了它。孟孫剛回家就)eq\f(至而求麑。答曰:“余弗忍而,向秦西巴索取小鹿。秦西巴回答說:“我不忍心就把小鹿還)eq\f(與其母。”孟孫大怒,逐之。居三月,,給了它母親。”孟孫非常氣憤,就把秦西巴給攆走了。過了三個月,)eq\f(復召以為其子傅。其御曰:“曩將,又召回秦西巴讓他做兒子的師傅。孟孫的車夫說:“先前要)eq\f(罪②之,今召以為子傅,何也?”孟孫曰:,懲治他,現在卻召他來做您兒子的師傅,這是為什么呢?”孟孫說道:)eq\f(“夫不忍麑,又且忍吾子乎?”故曰:,“對小鹿都不忍心加害,還會忍心害我的兒子嗎?”所以說:)eq\f(“巧詐不如拙誠。”樂羊以有功見疑,秦西巴,“巧妙的欺詐不如笨拙的誠實。”樂羊因為有功被懷疑,秦西巴因為)eq\f(以有罪益信。,有罪而更加受信任。)eq\b\lc\[(\a\vs4\al\co1(烹:煮,古代一種酷刑。①而:轉折連,詞,卻。弗:不。御:駕駛車馬的人。))eq\b\lc\\rc\](\a\vs4\al\co1(②罪:名詞作動詞,懲罰、治罪。見:,被。益:更加。以有罪益信:被動句。))…………eq\f(衛人嫁其子而教之曰:“必私,衛國有一個人在嫁他的女兒時教育她說:“一定要背地里)eq\f(積聚!為人婦而出,常也;其成,積聚財物!給人做妻子而被休棄,是正常的事情;始終在婆家)eq\f(居,幸也。”其子因私積聚,,生活下去,是僥幸的事情。”他的女兒因此背地里逐漸積攢財物,)eq\f(其姑以為多私而出之。其子,她的婆婆認為她積攢私房錢而休棄了她。他(那位衛國人))eq\f(所以反者,倍其所以嫁。,的女兒帶回家來的財物,比他陪送女兒的財物多了一倍。)eq\f(其父不自罪于教子非也,而自知,(這位女子的)父親不怪罪自己在教育女兒方面的不對,卻因為他的財富)eq\f(其益富。今人臣之處官者皆是類也。,增加了而自認為聰明。現在擔任官職的臣子,都是這類人。)eq\b\lc\[\rc\](\a\vs4\al\co1(出:姑娘出嫁后被婆家人遺棄、休掉。,幸:僥幸。知:同“智”。益:增加。))4.eq\f(昔者,鄭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從前,鄭武公想討伐胡國,故意先把他女兒嫁給胡國國君,來使)eq\f(娛其意。因問于群臣:“吾欲用兵,誰可伐者?”,他的心里歡樂。于是鄭武公問群臣說:“我想用兵,哪個國家可以攻打?”)eq\f(大夫關其思對曰:“胡可伐!”武公怒而戮之,曰:,大夫關其思回答說:“胡國可以攻打!”武公很生氣而把他殺了,說:)eq\f(“胡,兄弟之國也。子言伐之,何也?”,“胡國是跟我有婚姻關系的親密國家。你提議去攻打它,為什么呢?”)eq\f(胡君聞之,以鄭為親己,遂不備鄭。,胡國國君聽說了這件事,以為鄭國親近自己,于是就不防備鄭國。)eq\f(鄭人襲胡,取之。,鄭國人襲擊胡國,攻取了它(實際上只是攻取了它的部分領土)。)eq\f(宋有富人,天雨,墻壞。其子曰:“不筑,,宋國有一個富人,天下了雨,墻坍塌了。他的兒子說:“不修好,)eq\f(必將有盜。”其鄰人之父亦云。暮而,必定會有小偷。”他鄰居家那位老人也這么說。(墻沒修)夜晚)eq\f(果大亡其財。其家甚智其子,,果然丟失了很多的財物。這位富人的家里人都認為他的兒子)eq\f(而疑鄰人之父。此二人,很聰明,而懷疑他鄰居家那位老人是小偷。這二人(即關其思)eq\f(說者皆當矣,厚者為戮,薄者見疑,,和鄰居家的老人)說的話都對,但重的被殺死了,輕的被人懷疑,)eq\f(則非知之難也,處知則難也!,那么不是明白事理困難,而是明白事理后正確處置才困難啊!)eq\b\lc\[(\a\vs4\al\co1(昔者:過去。妻:名詞作動詞,以女嫁人。戮:殺。雨:名詞,作動詞,下雨。智:意動用法,以……為聰明。厚者為戮,))eq\b\lc\\rc\](\a\vs4\al\co1(薄者見疑:兩,句皆為被動句。))一、基礎鞏固1.下列各句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A.其父不自罪于教子非也,而自知其益富B.請許學者而行宛曼于先王C.樂羊以有功見疑D.其子所以反者【解析】A項,“知”通“智”;B項,“請”通“情”;D項,“反”同“返”。【答案】C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eq\b\lc\{(\a\vs4\al\co1(是以圣人不期修古,構木為巢,以辟群害)) B.eq\b\lc\{(\a\vs4\al\co1(論世之事,因為之備))C.eq\b\lc\{(\a\vs4\al\co1(厚者為戮,而身為宋國笑)) D.eq\b\lc\{(\a\vs4\al\co1(而民悅之,而自知其益富))【解析】A項,介詞,因為/連詞,來;B項,結構助詞,的/代詞,代“當世之事”;C項,均為介詞,“被”;D項,因果連詞,于是就、因而/轉折連詞,卻、反而。【答案】C3.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eq\b\lc\{(\a\vs4\al\co1(先自度其足,吾忘持度))B.eq\b\lc\{(\a\vs4\al\co1(而自知其益富,秦西巴以有罪益信))資*源%庫C.eq\b\lc\{(\a\vs4\al\co1(曩將罪之,其父不自罪于教子非也))D.eq\b\lc\{(\a\vs4\al\co1(舉燭,非書意也,故先王有郢書))【解析】A項,前一個“度”帶了賓語“其足”,是動詞,當“用工具丈量”講;后一個“度”作“持”的賓語,是名詞,當“尺碼”講。B項,前一個“益”帶了賓語“富”,是動詞,當“增加”講;后一個“益”修飾“信”作狀語,是副詞,當“更加”講。C項,兩個“罪”都帶了賓語,前一個的賓語是“之”,而后一個的賓語是“自”,均是動詞,但依據句意,前一個“罪”當“懲罰”講,后一個“罪”當“怪罪”講。D項,兩個“書”均為名詞,當“書信”講。資*源%庫【答案】D4.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與現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A.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B.寧信度,無自信也C.其姑以為多私而出之D.論世之事,因為之備【解析】A項,“不法”是兩個詞,“不效法”,而在現代漢語中,“不法”的意思是“違犯法律”;B項,“自信”是“信自”的倒裝,意思是“相信自己的腳”,而在現代漢語中,“自信”是“相信自己”的意思;C項,“以為”是“認為”的意思,與現代漢語相同;D項,“因為”是兩個詞,“因,根據;為,替”,而在現代漢語中“因為”是連詞,表示原因或理由。【答案】C5.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A.有決瀆于殷、周之世者,必為湯、武笑矣B.舉燭,非書意也C.秦西巴以有罪益信D.厚者為戮,薄者見疑【解析】B項為判斷句,A、C、D三項均為被動句。【答案】B二、閱讀鑒賞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題。晉文公攻原,裹十日糧,遂與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擊金而退,罷兵而去。士有從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諫曰:“夫原之食竭力盡矣,君姑待之。”公曰:“吾與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為也。”遂罷兵而去。原人聞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無歸乎?”乃降公。衛人聞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無從乎?”乃降公。孔子聞而記之,曰:“攻原得衛者,信也。”文公問箕鄭曰:“救餓奈何?”對曰:“信。”公曰:“安信?”曰:“信名、信事、信義。信名,則群臣守職,善惡不逾,百事不怠;信事,則不失天時,百姓不逾;信義,則近親勸勉而遠者歸之矣。”吳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諾。”令返而御。吳子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來,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來,方與之食。魏文侯與虞人①期獵。明日,會天疾風,左右止文侯,不聽,曰:“不可。以風疾之故而失信,吾不為也。”遂自驅車往,犯風而罷虞人。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還,顧反為女殺彘。”妻適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曾子曰:“嬰兒非與戲也。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楚厲王有警,為鼓以與百姓為戍。飲酒醉,過而擊之也,民大警。使人止之,曰:“吾醉而與左右戲,過擊之也。”民皆罷。居數月,有警,擊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號而民信之。李悝警其兩和②曰:“謹警!敵人旦暮且至擊汝。”如是者再三而敵不至兩和懈怠不信李悝居數月秦人來襲之至幾奪其軍此不信之患也。衛嗣公使人偽客過關市,關市呵難之,因事關市以金,關市乃舍之。嗣公謂關市曰:“某時有客過而予汝金,因遣之。”關市大恐,以嗣公為明察。(選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略有改動)【注】①虞人:古代掌管山澤苑囿的官。②兩和:指古代軍隊左右營壘中的將士。6.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遂與大夫期十日 期:約定B.會天疾風 會:適逢C.犯風而罷虞人 犯:冒著D.過而擊之也 過:經過【解析】D項,過:犯錯誤。【答案】D7.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eq\b\lc\{(\a\vs4\al\co1(攻原得衛者,假輿馬者)) B.eq\b\lc\{(\a\vs4\al\co1(待公而食,信而見疑))C.eq\b\lc\{(\a\vs4\al\co1(為鼓以與百姓為戍,洎牧以讒誅)) D.eq\b\lc\{(\a\vs4\al\co1(敵人旦暮且至擊汝,若屬皆且為所虜))【解析】A項,第一個“者”表提頓語氣,不譯;第二個“者”,“……的人”。B項,第一個“而”表順承;第二個“而”表轉折,卻。C項,第一個“以”表目的,來;第二個“以”,因為。D項,均為副詞,將要。【答案】D8.下列對原文有關的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晉文公用十天時間沒有攻下原邑而主動撤兵,由于堅守誠信,文公感動了原邑和衛國的人,反而得到了兩地。孔子對此表示贊賞。B.吳起在“故人至暮不來”時仍堅持不食而等待,魏文侯在“會天疾風”時仍不失信于虞人,體現出了高尚的誠信品格,令人欽佩。C.楚厲王因醉酒擊鼓為戲而失信于民,致使有警而百姓不來;李悝因欺騙將士而失信于軍,險致全軍覆沒。這兩個故事從反面強調了誠信的重要。D.衛嗣公派人假扮客商通過關口的集市,集市的官吏刁難客商并接受了賄賂。衛嗣公知道后要罷免這個官吏,官吏非常害怕,認為衛嗣公能明察秋毫。【解析】D項,“衛嗣公知道后要罷免這個官吏”有誤。【答案】D9.給文中畫波浪的句子斷句。如是者再三而敵不至兩和懈怠不信李悝居數月秦人來襲之至幾奪其軍此不信之患也。【答案】如是者再三而敵不至/兩和懈怠/不信李悝/居數月/秦人來襲之/至/幾奪其軍/此不信之患也。10.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有君如彼其信也,可無歸乎?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吳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諾。”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句中的“信”作動詞,講信用。(2)句中的“止”是使動用法,使……停留。(3)句中的“信”指相信。【答案】(1)有君王像文公這樣講信義的,怎可不歸附他呢?(2)吳起出門,遇見一個老朋友便留他吃飯。這個老朋友說:“好啊。”(3)母親欺騙兒子,兒子就不相信他的母親,這不是教育孩子的方法啊。【參考譯文】晉文公攻打原國,只攜帶著可供十天食用的糧食,于是和大夫們約定十天做期限,要攻下原國。可是到原國十天了,卻沒有攻下原國,晉文公便下令鳴金退軍,準備收兵回晉國。這時,有戰士從原國回來報告說:“再有三天就可攻下原國了。”晉文公身邊的群臣也勸諫說:“原國的糧食已經吃完了,兵力也用盡了,請國君再等待一些時日吧!”文公語重心長地說:“我跟大夫們約定十天的期限,若不回去,是失去我的信用啊。為了得到原國而失去信用,我辦不到。”于是下令撤兵回晉國去了。原國的百姓聽說這件事,都說:“有君王像文公這樣講信義的,怎可不歸附他呢?”于是原國的百姓紛紛歸順了晉國。衛國的人也聽到這個消息,便說:“有君主像文公這樣講信義的,怎可不跟隨他呢?”于是向文公投降。孔子聽說了,就把這件事記載了下來,并且評價說:“晉文公攻打原國竟獲得了衛國,是因為他能守信啊!”晉文公問箕鄭說:“求救饑荒該怎么辦?”箕鄭回答說:“守信用。”晉文公說:“怎么樣守信用?”箕鄭說:“在名分、做事情、行為上守信用。在名分上守信用,那么群臣會各守其職,對善行惡行都不會去逾越,對各種事情就不會怠慢;在做事情上守信用,那么就不會失去天時,百姓就不會逾越四季;在行為上守信用,那么親近的人就會勸勉自己努力而遠處的人就會歸附。”吳起出門,遇見一個老朋友便留他吃飯。這個老朋友說:“好啊。”讓吳起先回家。吳起說:“那我等你來了再吃。”這人到天黑了都沒有來,吳起還是不吃飯。第二天早上,吳起派人去找這個人。這個老朋友來了,吳起才和他一起吃飯。魏文侯和虞人約定了打獵的時間。第二天,正巧碰上刮大風,左右侍從阻止魏文侯去打獵,魏文侯不聽,說:“不可以。因為風的緣故而失去信用,那樣我是不干的。”隨后親自趕著車去了,冒著大風去讓虞人停止打獵。曾子的妻子到市場上去,她的兒子跟著她哭泣。母親說:“你先回去,等我回來后給你殺豬。”等曾子的妻子從市場上回來,曾子就要捉豬來殺。他妻子阻止他說:“我只不過是與孩子開玩笑罷了。”曾子說:“孩子是不能開玩笑的。小孩子是沒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非阿貝爾量子統計-洞察及研究
- 財務報表智能審核-洞察及研究
- 民族文化呈現-洞察及研究
- 廣西南寧市江南區三十四中學2024-2025學年九上數學期末學業質量監測試題含解析
- 2024-2025學年福建省泉州鯉城北片區六校聯考數學九年級第一學期期末考試試題含解析
- 浙江省溫州市育英國際實驗學校2024年數學八年級第一學期期末復習檢測模擬試題含解析
- 遼寧省遼陽市遼陽縣2025屆數學七上期末監測模擬試題含解析
- 山東省濰坊市寒亭區2025屆化學九上期末教學質量檢測試題含解析
-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縣2025屆八上數學期末綜合測試模擬試題含解析
- 2025年醫院三基考試-醫學臨床三基(醫師)歷年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5套100道單選題合輯)
- 2025年華僑港澳臺學生聯招考試英語試卷試題(含答案詳解)
- 《國防動員實施》課件
- 三年級 人教版 數學 第六單元《兩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口算》課件
-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24年修訂版)
- 廣東發布智慧公路標準體系(2024版)
- 貨物受理驗視制度
- 非法入侵應急預案
- 保利地產在線測評題答案
- 客服專員+云客服入門考試雙12阿里淘寶云客服在線+語音+專項云客服考試試題及答案
- Unit 1 You and Me 單元教學設計 2024-2025學年人教版英語七年級上冊
- 生鮮超市供貨投標方案(技術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