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桐梓縣XX煤礦文地質類型劃分報告 摘要桐梓縣XX煤礦生產能力15萬t/a。根據國家安監總局、煤礦安全監察局《煤礦防治水規定》(2009年)第12條明確規定,礦井應當對本單位的水文地質情況進行研究,編制礦井水文地質類型劃分報告,并確定本單位的礦井水文地質類型。依據安監總煤調〔2009〕233號文件精神,各煤礦企業應盡快完成礦井水文地質類型重新劃分工作。礦井水文地質類型及其復雜程度決定了礦井開采受水害威脅程度,也決定了礦井防治水工作的難易程度。它關系到礦井開拓方式的選擇和采掘系統的布置,從而影響到礦井的總體規劃和設計,防治水工作的投入直接影響到礦井建設和運行成本,因此開展礦井水文地質類型劃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開展礦井水文地質類型劃分,分析和評價礦井開采受水害危害程度,排查礦井水害隱患,防患于未然,經濟合理地搞好礦井防治水工作,可大幅提升礦井防治水技術能力,實現礦井安全、有序、高效生產。為此,我們依據《煤礦防治水規定》,編制《桐梓縣XX煤礦水文地質類型劃分報告》。本報告是在系統整理、綜合分析井田勘探、礦井建設生產各階段所獲得的地質、水文地質資料的基礎上,主要從礦井開采受采掘破壞或者影響的含水層及水體、礦井及周邊老空水分布狀況、礦井涌水量分布規律、礦井開采受水害影響程度以及防治水工作難易程度等方面,確定開采煤層礦井水文地質類型。嚴格依據《煤礦防治水規定》中礦井水文地質類型劃分的具體要求,對各項內容認真進行分析研究,使礦井水文地質類型劃分更加符合本礦的實際情況,編寫了礦井水文地質類型劃分報告。綜合確定礦井水文地質類型為中等。一、礦井及井田概況(一)、礦井及井田慨況XX煤礦擬建于2003年,生產規模為15萬噸/年,礦區形狀為不規則似長方形,呈北東~南西向展布,南起石灰崗,北止趙家灣,全長約2.3km,平均寬約0.51km,面積約1.01km2。設計開采煤層為C1、C6,采用平硐開拓方式,實行小分段走向長壁式開采方法,煤層傾向120--158°,傾角40--72°。礦區范圍由10個拐點構成,拐點坐標為拐點編號XY13176810.0036395120.0023177985.0036396000.0033178528.0036395883.0043178570.0036395945.0053178210.0036396325.0063177865.0036396480.0073177730.0036396565.0083177635.0036396355.0093176810.0036395785.00103176510.0036395300.00主井口坐標:X:3178551.00Y:36395939.00Z:490.00副井口坐標:X:3178142.75Y:36395983.92Z:663.55風井口坐標:X:3178063.96Y:36396218.90Z:853.19準采標高:400-1200m。(二)、位置與交通位置:XX煤礦位于桐梓縣城以北約120公里,隸屬桐梓縣羊磴鎮所轄。根據桐梓縣煤礦采礦許可證(證號:5200000510134),礦區面積0.891km2;礦區由10個拐點坐標圈定。開采標高:+400m~+1200m,其礦區范圍拐點坐標如下表。交通:XX煤礦位于貴州省桐梓縣羊磴鎮境內,行政管轄為桐梓縣煤炭工業管理局,礦距桐梓縣120km,距210國道49km,距川黔鐵路趕水火車站35km,煤炭外運交通較為方便。如下圖(三)、地形、地貌地貌:礦區屬高原中低山丘陵淺切割地貌,礦區最高海撥標高1330m,最低海撥標高490m,相對高差840m。礦井主平洞標高490m,中平洞標高663m,回風平洞標高853m,礦區內有一條羊蹬河流過,其最低侵蝕基準面為360m。(四)氣象、水文1、氣象該區屬亞熱帶高原季風性溫潤氣候,四季不甚分明,無霜期長(263天)。春暖風和,時有倒春寒;初夏多旱,熱而不酷;秋溫陡降有綿雨、季風;冬無嚴寒,多云寡照偶有凝凍。年平均氣溫14.6℃,最熱月(7月)24.5℃,最高氣溫37.5℃(1952年7月3日),最低氣溫-6
.9℃。年平均蒸發量為409.2mm,年平均相對溫度為79%。多年年平均降水量1038.8mm,年內降水量時空分布也不均,雨季為四月至十月,占全年降水量的88%。2、水文羊磴河從礦區北東外圍約0.7Km處通過,河流由東向西逕流,最終流入綦江,河谷最低標高為360m,為礦區最低侵蝕基準面。礦區內煤礦主平硐及中平硐中的礦井水自然流出后形成溪溝,最終排入以北的羊磴河,除此外,礦區內無常年性地表水體,僅有雨源型溪溝,僅雨季短暫有水。(五)地震根據黔城設通發[1992]230號文《關于公布貴州地震烈度新區規劃的通知》,本區地震烈度為6度。(六)礦井排水設施能力現狀我礦為平硐水溝自流排水,不需要排水設備,但要求水溝斷面應能滿足排水要求,水溝斷面驗算如下:我礦水溝長×寬×高=0.4m×0.4m×0.4m,按0.3m的蓄水計算。主平硐、大巷坡度為3‰,水流速度為0.5m/s。則小時流量為:Q=0.4m×0.4m×0.3m×0.5×3600=86.4m3/h根據水文地質調查報告預測,井下正常生產時,井下正常涌水量為20m3/h左右,最大涌水量為50m3/h。小于水溝每小時86.4m3的流速。因此水溝斷面滿足要求。二、以往地質和水文地質工作評述(一)不同勘探階段地質和水文地質工作成果評述70年代,該區作過1:20萬區域地質及水文地質普查工作;2000年貴州省地礦局一0二地質大隊對該礦山作過地質簡測工作。2003年貴州省地礦局一0二地質大隊對該礦山作過地質地質災害工作,編制了《貴州省桐梓縣XX煤礦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報告》。2003年貴州省地礦局一0二地質大隊編制的《貴州省桐梓縣XX煤礦勘查地質報告》。以上各時期完成的地質成果,為本次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基礎地質、水文地質資料。(二)礦井地質及水文地質工作礦井日常地質及水文地質工作如下:(1)基本圖件繪制:我礦配合生產需要積極搜集以往地質成果,并結合礦井實際生產資料,繪制了一些礦井生產必需的基本圖件,如地形地質圖、采掘工程平面圖、綜合柱狀圖和井上下對照圖等,為礦井生產提供了必要的指導作用。(2)井巷測量工作根據開采規劃需要,煤礦對原礦井井口位置和井下巷道全部進行了全儀器或半儀器實測,即井口和主要巷道用全站儀施測,其它巷道用羅盤定向、皮尺量距進行簡易測量,為生產進度計劃和圖件制作提供了可靠的基礎資料。(3)井下地質編錄:我礦在開采過程中,對井下巷道揭露的煤層厚度、結構情況進行了認真觀測和記錄,并及時標在采掘工程平面圖上,為下一步開拓布巷提供了規劃依據。(4)瓦斯監測工作:根據礦井安全生產規程要求,認真進行井下瓦斯監測工作和年度瓦斯等級鑒定工作,嚴格按照有關規定認真進行瓦斯管理,為礦井安全生產提供了保障。(5)煤質檢驗:不定期采取煤層煤樣進行了主要煤質指標分析,并進行了煤塵爆炸性和煤自燃傾向性測試,取得了開采各煤層的相關試驗數據,為采取防范措施,保證安全生產提供了可靠依據。(6)水文地質工作開采過程中,煤礦對井下涌水情況進行了認真觀測和分析,保證了礦井安全生產。還對井田內和周邊鄰區以往水文地質成果進行了搜集,總之,本礦在開采過程中做了一定的礦井地質工作,為礦井生產提供了必要的技術指導和服務。三、地質概況(一)地層礦區內出露的地層由老至新有二疊系中統茅口組(P2m)、上統龍潭組(P3l)、上統長興組(P3c)、三疊系下統夜郎組玉龍山段及沙堡灣段(T1y1+2)、夜郎組九級灘段(T1y3)、三疊系下統茅草鋪(T1m)。其次在沖溝、河谷兩側地段、斜坡腳等處還分布有第四系(Q)。分述如下:(一)茅口組(P2m)巖溶含水層出露于礦區以西部邊界一帶。巖性為灰白色~淺灰色中厚~厚層狀石灰巖,夾少許燧石結核,厚度大于100m。礦區內未見泉水點出露。據區域水文地質普查資料,該層富水性中等~強。(二)龍潭組(P3l)裂隙含水層出露于礦區西部,巖性主要為深灰色~灰黑色泥巖、粉砂質泥巖、泥質粉砂巖、粉砂巖、菱鐵質灰巖透鏡體、煤層、炭質泥巖等。厚55~78m。含可采煤層C1、C6。C1煤層平均厚1.11m,下距P2m灰巖頂界2~5m;C6平均厚度2.45m,上距P3c灰巖底界20~30m;C1距C6煤層約30~35m。地面調查中見一泉水點S2,出露標高為940米,調查時流量0.1l/s。該層含基巖裂隙水,富水性弱。(三)長興組(P3c)巖溶含水層出露于礦區中、西部,巖性主要為灰、深灰色中厚層石灰巖,含燧石結核和條帶。節理、裂隙較發育。厚65~75m。地面調查發現S1、S3兩個泉水點,出露標高分別為900、1030米,調查時S3流量0.12L/s,S1為該層主要排泄點,當地居民安有抽水作生活用水,富水性中等。(四)玉龍山段、沙堡灣段(T1y1+2)巖溶裂隙含水層分布于礦區中部,主要為灰色中厚層狀微~細晶灰巖、泥質灰巖,底部為灰色薄至中厚層狀泥灰巖,底部為黃綠、灰綠色薄層狀鈣質泥巖(沙堡灣段),地表節理、裂隙較發育。厚度145~175m。富水性中等。(五)夜郎組九級灘段(T1y3)相對隔水層出露于礦區中部,地形主要為斜坡。巖性主要為紫紅、暗紫紅色泥巖、粉砂質泥巖,頂部為紫紅、黃綠色鈣質泥巖。厚度大于280~415m。該層富水性弱。可視為相對隔水層。由于厚度大,隔水性能良好。(六)茅草鋪組(T1m)巖溶含水層分布于礦區東部,主要為灰色中厚層石灰巖,厚度大于100m,地表節理裂隙較發育,富水性強。(二)構造1、區域構造礦區位于松坎向斜北西翼,其間無斷層通過,地質構造簡單,巖層呈單斜產出,傾向120~158度,傾角40~72度,一般為58度左右。2、井田構造礦區位于松坎向斜北西翼北段。松坎向斜位于木瓜~松坎一線,向南與官店向斜、茅石向斜相接。另外,根據地表出露和礦井巷道揭露。井田內發現有5條小斷層,斷距3-8米;但未發現陷落柱。井田內未發現巖漿巖侵入體。綜上所述,井田內地質構造總體上屬簡單類型。(三)含煤地層井田內含煤地層主要為二疊系上統龍譚組。1).煤層煤系地層中含可采煤層2層,即C6、C1煤層,本井田內部可采,平均總厚3.56m。C6煤層厚2~3m,一般2.45m,該煤層結構簡單,一般無夾矸,具粒狀、鱗片狀結構,開采后以粉狀煤為主,區內穩定可采。C1煤層厚1.08~1.15m,平均1.11m,該煤層結構簡單,一般無夾矸,具鱗片狀結構,開采后以粉煤為主。該煤層上距C6煤層20~35m,下距茅口灰巖頂界2~5m。可采煤層特征表煤層區間值(m)煤層頂底板煤層傾角煤層煤層間距編號平均值(m)結構頂板底板穩定性(°)穩定性(m)C62~3簡單粉砂質泥巖粘土巖穩定60較穩定2.45泥巖泥巖20~35C11.08~1.15簡單粉砂質泥巖粘土巖穩定60較穩定1.11泥灰巖2).煤層頂、底板巖性礦區可采煤層分別為C6、C1,其中C6煤層厚度平均為2.45m、C1煤層厚度平均為1.11m。C6煤層直接頂板為粉砂質泥巖、泥巖,開采較易垮落,底板為泥巖、粘土巖,遇水膨脹。C1煤層直接頂板為深灰色粉砂巖,厚度小于1m,其上部為中厚狀泥灰巖,穩定性較好;底板為灰色粘土巖,吸水后易膨脹。3)、煤質特征礦區內C1、C6煤層均為中灰、低~中硫煤層,煤類屬貧瘦煤。報告未作元素分析和粘結指數測定,給煤類的進一步劃分帶來一定困難。但據鄰近礦區煤礦目前使用情況,該區煤礦可作民用、電廠、煉焦配煤使用。由于提供的資料關于煤質的化學組份的范圍較大,且沒有提C6、C1煤層的煤質資料,建議重新采樣鑒定,取得可靠數據。提供的資料中沒有煤的可選性試驗結果及分析,建議取樣鑒定,取得可靠數據。煤質主要特征表煤號水份(wj)%灰份(Ag)%揮發份(Vj)%發熱(QTDT)kal/g硫份(SgQ)%C6C1(四)巖漿巖井田內未見有巖漿巖侵入。綜上所述,井田內未發現陷落柱等其他構造,未見巖漿巖侵入體,井田構造總體上屬簡單類。四、區域水文地質調查區屬侵蝕、剝蝕、溶蝕組合山地地貌,地形切割大,總觀全區,地形主要為斜坡,南高北低,其間發育幾條沖溝,見有1處陡巖。區域分水嶺總體上呈北東-南西展布。區域分水嶺位于桐梓縣七十二道拐,北西為綦江流域,主要發育有松坎河、羊墩河等;南東則為赤水河流域,主要發育有桐梓河等。區內出露了震旦系、寒武系、奧陶系、志留系、二疊系及三疊系,其中二疊系產煤。根據巖性及含水介質,地下水主要為兩大類,一類為基巖裂隙水,另一類為巖溶水,對應的各含水巖組則為裂隙或巖溶含水層。其次在溝谷、河谷、斜坡腳等處分布第四系,含孔隙水,但具季節性。巖溶含水層富水性相對較強,裂隙含水層富水性較弱。(一)區域含水巖組的劃分及其水文地質特征含水巖組是按地下水含水介質以及賦存條件、水動力特征劃分的。現將各含水巖組的水文地質特征分述如下:一)茅口組(P2m)巖溶含水層出露于礦區以西部邊界一帶。巖性為灰白色~淺灰色中厚~厚層狀石灰巖,夾少許燧石結核,厚度大于100m。礦區內未見泉水點出露。據區域水文地質普查資料,該層富水性中等~強。二)龍潭組(P3l)裂隙含水層出露于礦區西部,巖性主要為深灰色~灰黑色泥巖、粉砂質泥巖、泥質粉砂巖、粉砂巖、菱鐵質灰巖透鏡體、煤層、炭質泥巖等。厚55~78m。含可采煤層C1、C6。C1煤層平均厚1.11m,下距P2m灰巖頂界2~5m;C6平均厚度2.45m,上距P3c灰巖底界20~30m;C1距C6煤層約30~35m。地面調查中見一泉水點S2,出露標高為940米,調查時流量0.1l/s。該層含基巖裂隙水,富水性弱。三)長興組(P3c)巖溶含水層出露于礦區中、西部,巖性主要為灰、深灰色中厚層石灰巖,含燧石結核和條帶。節理、裂隙較發育。厚65~75m。地面調查發現S1、S3兩個泉水點,出露標高分別為900、1030米,調查時S3流量0.12L/s,S1為該層主要排泄點,當地居民安有抽水作生活用水,富水性中等。四)玉龍山段、沙堡灣段(T1y1+2)巖溶裂隙含水層分布于礦區中部,主要為灰色中厚層狀微~細晶灰巖、泥質灰巖,底部為灰色薄至中厚層狀泥灰巖,底部為黃綠、灰綠色薄層狀鈣質泥巖(沙堡灣段),地表節理、裂隙較發育。厚度145~175m。富水性中等。五)夜郎組九級灘段(T1y3)相對隔水層出露于礦區中部,地形主要為斜坡。巖性主要為紫紅、暗紫紅色泥巖、粉砂質泥巖,頂部為紫紅、黃綠色鈣質泥巖。厚度大于280~415m。該層富水性弱。可視為相對隔水層。由于厚度大,隔水性能良好。六)茅草鋪組(T1m)巖溶含水層分布于礦區東部,主要為灰色中厚層石灰巖,厚度大于100m,地表節理裂隙較發育,富水性強。(二)、區域地下水的補給、徑流、排泄條件礦區內含水巖組主要有兩類,一類為碳酸鹽巖巖溶含水層,另一類為以碎屑巖類為主的基巖裂隙含水層。地下水類型主要為巖溶水及基巖裂隙水。巖溶水:補給源為大氣降水,補給區均延伸到礦區外圍,主要以面狀滲入的形式補給,即通過巖溶裂隙等滲入補給地下水,局部為集中補給,即通過封閉洼地中的巖溶落水洞、漏斗等直接灌入地下補給地下水,地下水接受補給后,主要由南西向北東方向徑流,排泄于羊磴河河谷或地形切割的溝谷地帶。基巖裂隙水:補給源為大氣降水,礦區范圍之露頭區都為補給區,也為徑流和排泄區,無明顯分界,大氣降水以面狀滲入的形式補給地下水,徑流途徑較短,存在不同的補給、徑流及排泄區。地下水具當地補給當地排泄特征。該類型含水巖組,補給條件較差,含水介質較發育,地形條件有利于排泄。五、礦井水文地質(一)井田邊界及其水力性質井田邊界均為人為邊界。東部邊界:為相鄰的桐梓縣立鎣煤礦;西部邊界:為相鄰的滴水巖煤礦。應特別注意井田內及相鄰煤礦采空區積水情況。這些采空區采掘范圍及積水邊界等雖初步查清,但在采掘過程中一旦揭露,則會成為人為的強補給邊界。因此,應做好周邊小煤窯采掘邊界及積水范圍及積水邊界探測與防治。(二)含水層1、出露于礦區以西部邊界一帶。巖性為灰白色~淺灰色中厚~厚層狀石灰巖,夾少許燧石結核,厚度大于100m。礦區內未見泉水點出露。據區域水文地質普查資料,該層富水性中等~強。2、長興組(P3c)巖溶含水層出露于礦區中、西部,巖性主要為灰、深灰色中厚層石灰巖,含燧石結核和條帶。節理、裂隙較發育。厚65~75m。地面調查發現S1、S3兩個泉水點,出露標高分別為900、1030米,調查時S3流量0.12L/s,S1為該層主要排泄點,當地居民安有抽水作生活用水,富水性中等。3、龍潭組(P3l)裂隙含水層出露于礦區西部,巖性主要為深灰色~灰黑色泥巖、粉砂質泥巖、泥質粉砂巖、粉砂巖、菱鐵質灰巖透鏡體、煤層、炭質泥巖等。厚55~78m。含可采煤層C1、C6。C1煤層平均厚1.11m,下距P2m灰巖頂界2~5m;C6平均厚度2.45m,上距P3c灰巖底界20~30m;C1距C6煤層約30~35m。地面調查中見一泉水點S2,出露標高為940米,調查時流量0.1l/s。該層含基巖裂隙水,富水性弱。4、玉龍山段、沙堡灣段(T1y1+2)巖溶裂隙含水層分布于礦區中部,主要為灰色中厚層狀微~細晶灰巖、泥質灰巖,底部為灰色薄至中厚層狀泥灰巖,底部為黃綠、灰綠色薄層狀鈣質泥巖(沙堡灣段),地表節理、裂隙較發育。厚度145~175m。富水性中等。3.二疊系山西組及上下石盒子組碎屑巖類裂隙含水層該組地層井田有少量出露。含水層多為中細砂巖,據大佛寺溝精查區大3—2孔混合抽水試驗結果為單位涌水量0.0142L/s·m,屬富水性弱的含水層。4.第四系松散巖類孔隙水含水層第四系全新統主要廣泛分布于井田中部后黨峪大溝內,含砂礫層潛水。主要由大氣降水和季節性河流補給,富水性受季節影響大。屬富水性弱的含水層。(三)隔水層各基巖含水巖組之間泥質巖類及巖溶、裂隙不發育的碳酸鹽類巖層,均起到隔水作用,使各含水巖組之間無水力聯系或水力聯系微弱,為隔水層或相對隔水層,當其完整性、連續性未破壞時,隔水性能良好。現就井田內主要隔水層分述如下。出露于礦區中部,地形主要為斜坡。巖性主要為紫紅、暗紫紅色泥巖、粉砂質泥巖,頂部為紫紅、黃綠色鈣質泥巖。厚度大于280~415m。該層富水性弱。可視為相對隔水層。由于厚度大,隔水性能良好。(四)礦井充水條件1、礦床充水水源(1)大氣降水及地表水大氣降水是礦區內各含水巖組地下水的主要來源,故為礦床充水的間接充水因素。與礦床充水有關各含水巖組地下水接受補給后,可通過采空塌陷帶、導水裂隙帶及突水帶進入礦坑,對礦床進行充水。礦床充水量會隨著大氣降雨的變化而變化,豐水季節時,水量增大,枯季則減少,呈正相關關系。調查區內常年性地表水體主要為羊磴河。羊磴河位于礦區北東外圍約0.7Km處,發育在煤層底板P2m中,煤層露頭線距河床最近距離為300m,上山影響移動角遠影響不到河床,故羊磴河對礦床開采影響的可能性小。在井田上部煤層埋藏深度較淺的地方,開采煤層后,會造成地面塌陷和頂板導水裂隙,將會溝通地表水,在洪水期會給礦井造成危害,另外在斷層發育地段,應防范地表水沿斷層破碎帶下滲入礦井引發水害事故,煤礦生產過程中要引起足夠的重視。2、礦坑充水的通道根據對礦井地質、水文地質、含隔水層空間分布規律及其構造特征的分析,主要充水途徑分析如下。(1)頂板導水裂縫帶煤層回采后,會對煤層頂底板造成擾動破壞,從而會縮短其與充水水源之間的距離,有時甚至直接揭露或溝通充水含水層造成突水事故,因此,煤層回采前對頂底板的破壞程度進行計算評價,選取合適的回采參數,對礦井防治水工作是至關重要的。目前礦井開采C1、C6煤層,經計算其頂板導水裂縫帶最大高度達32m,當煤層充分采動后,采動導水裂縫高度雖不能達到地表,但采空沉陷盆地的整體下沉邊緣帶,其沉陷邊緣帶裂隙增加,地表水、淺層地下水會沿這些裂縫帶滲入井下,增加井下工作面的排水量。(2)導水斷裂構造井田總體上呈一較為平緩的單斜構造,井田內發育5條小斷層,據煤礦在開采斷層附近煤層時未發現斷層導水現象,未對生產造成影響。在今后的開采中,應重視對斷層的探控,特別是對落差較大斷層,應進一步研究斷層破碎帶的膠結情況以及導水性,留足斷層保安煤柱,做到“預測預報、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防患于未然。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采動影響,地應力重新分布,可能使斷層面由壓扭性結構面變為張性結構面,變不導水為導水,從而發生采空區滯后突水,在地應力明顯異常區開采,應力沿斷層面釋放,斷層面附近煤巖層變形更大,斷層導水的可能性增大。因此,一定要重視對隱伏斷裂及其它構造形跡的探查和研究,防止斷層突水造成的水害。(五)礦井充水狀況XX煤礦開采C1煤層礦井涌水量為50~150m3/d,煤礦開采C6煤層,礦井涌水量為50~120m3/d,該礦實際生產能力5-7萬t/a。礦井生產能力達到15萬t/a時,通過計算,我礦開采C1、C6煤層礦井正常涌水量為200-420m3/d,雨季最大涌水量為1000m3/d。礦井正常涌水量10m3/h,最大涌水量40m3/h。根據了解,目前井下也無明顯大的涌水點,但隨著開采深度逐年加深,采空面積逐漸增大,以及小斷裂相繼出現,可能會使礦井涌水量發生變化,或增大或減小。因此,在開采過程中,應特別重視礦井水文地質工作,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分析其原因,做出正確的判斷,制定出相應的措施。六、對礦井開采受水害影響程度和防治水工作難易程度的評價(一)對礦井開采受水害影響程度的評價本井田煤田地質勘查程度較高,煤層穩定,構造較簡單。井田內無常年地表水流,主要充水含水層富水性弱,水文地質條件為簡單。(1)周邊煤礦采空區積水情況:據調查,本井田西部相鄰桐梓縣立鎣煤礦,現開采區相距本井田較遠,目前在本井田鄰近無采空區分布。井田東部相鄰滴水巖煤礦(已關閉),在本井田內及邊界附近分布有采空區及3處積水區,合計積水量1210m3。上述鄰礦采空區積水將對本礦生產存在一定影響。(2)由于井田煤層埋藏較淺,當煤層充分采動后,采動導水裂縫高度在井田淺理區會達到地表,在采空沉陷盆地的整體下沉邊緣帶,其沉陷邊緣帶裂隙增加,地表水會沿這些裂縫帶滲入井下,增加井下工作面的排水量,為礦井的安全生產帶來影響。因此采掘工作面通過這些區域應充分做好井下排水工作。綜上所述,XX煤礦主要水害為采空水、煤層底板破碎帶構造水,礦井受水害影響程度為簡單。(二)對礦井防治水工作難易程度的評價(1)本礦井涌水點的充水水源主要為煤層頂板砂巖裂隙水,這些含水層水沿著構造裂隙及回采放頂冒落裂隙帶直接向礦井充水,但是其水量較小,補給較差。礦井為平洞開采,能滿足礦井涌水量的要求,加強日常管理可以保證礦井的正常排水。(2)井田上部煤層淺埋區回采后,頂板導水裂隙帶將溝通地表,在雨季溝谷地段回采后裂隙將溝通地表水,加大礦井涌水。因此,對采掘工作面上部及時觀測,出現采空沉陷裂縫及時回填,減少入滲的裂隙通道,防止地表水灌入。廢棄小窯井筒應及時回填封閉,防止洪水灌井或井筒積水。(3)生產過程中在查明積水范圍、安全設施和措施到位的情況下應積極加以疏放,對于積水量較大且較集中區域,建議根據采掘計劃集中疏放,對于零星積水區也應嚴格執行“預測預報,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防治水原則,保證礦井安全生產。綜上所述,礦井防治水工作重點為采空積水、采區煤層頂板砂巖裂隙水及隱伏斷裂構造的探查,防治水工作難易程度為簡單。七、礦井水文地質類型的劃分及對防治水工作的建議(一)礦井水文地質類型的劃分1、劃分依據按照國家安監總局、煤礦安全監察局《煤礦防治水規定》(2009年),根據礦井受采掘破壞或者影響的含水層及水體、礦井及周邊老空水分布狀況、礦井涌水量或者突水量分布規律、礦井開采受水害影響程度以及防治水工作難易程度,礦井水文地質類型劃分為簡單、中等、復雜、極復雜等4種,如表7-1。分類依據就高不就低的原則,確定礦井水文地質類型。表7-1礦井水文地質類型劃分表分類依據類別簡單中等復雜極復雜受采掘破壞或影響的含水層及水體含水層性質及補給條件受采掘破壞或影響的孔隙、裂隙、巖溶含水層,補給條件差,補給來源少或極少受采掘破壞或影響的孔隙、裂隙、巖溶含水層,補給條件一般,有一定的補給水源受采掘破壞或影響的主要是巖溶含水層、厚層砂礫石含水層、老空水、地表水,其補給條件好,補給水源充沛受采掘破壞或影響的是巖溶含水層、老空水、地表水,其補給條件很好,補給來源極其充沛,地表泄水條件差單位涌水量q/L·s-1·m-1q≤0.10.1<q≤1.01.0<q≤5.0q>5.0礦井及周邊老空水分布狀況無老空積水存在少量老空積水,位置、范圍、積水量清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數學閱讀教學課堂設計方案
- 同學會章程文本
- 2025屆重慶49中高考適應性考試英語試卷含解析
- 線路工中級復習題(附參考答案)
- ARM題庫含參考答案
- 職業技術學院2024級保險實務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 2025年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中考數學一模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 纖維光譜儀的探測器設計與制造考核試卷
- 礦產資源勘查技術在地質勘探的應用考核試卷
- 聚異戊二烯纖維單體合成考核試卷
- 中國老年骨質疏松癥診療指南(2023)解讀課件
- GB/T 17622-2008帶電作業用絕緣手套
- 急性腹痛診斷思路2課件
- TCAQ 10201-2020 質量管理小組活動準則培訓
- 籃球三步上籃公開課教案-白元增
- 設備日常維護保養檢查評分表
- 壓力性尿失禁講稿
- 鹽霧測試作業指導書
- HSK4級-語序部分練習題
- 煤礦班組安全文化建設(課堂PPT)
- ISO15189體系性能驗證報告模版-EP15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