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1/81
醫學心理學
Medicalpsychology同濟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王禮桂2023/1/71醫學心理學
2023/1/82緒論醫學心理學是一門什么樣的學科?醫學心理學的學科內容有哪些?為什么要學習醫學心理學?主要理論流派?2023/1/72緒論醫學心理學是一門什么樣的學科?2023/1/83癌癥發生發展中的心理社會因素
(一)個性因素與癌癥1、Galen(公元二世紀):抑郁的婦女易得乳癌。
“反應遲緩、不大表露感情、與父母感情較冷淡”;“抑郁加抽煙易得肺癌”;“乳癌患者往往是怒氣難以自制而又被壓抑著”。2、“孤獨、無助并處于絕望等情緒憂傷可使白血病及何杰金氏病發展”。2023/1/73癌癥發生發展中的心理社會因素(一)個性因2023/1/843、我國的惡性腫瘤以消化道為主,胃癌最為常見。研究表明,飲食因素及精神因素(社會心理因素)是胃癌的高危因素。據全國流行病學調查,與胃癌相關密切的社會心理因素有:①性格特點:社會內向、抑郁、不靈活性;②生活事件:青少年時期或早期的精神創傷。北京城區調查表明,“好生悶氣”居胃癌各類危險因素之首。2023/1/743、我國的惡性腫瘤以消化道為主,胃癌最為2023/1/85(二)生活事件與癌癥Miller(1977):①在200余篇涉及人格、情緒、應激對癌癥關系的文獻中,結論均為肯定其間的聯系;②臨床經驗表明,確信自己癌癥診斷者,往往預后較差,而對診斷持懷疑態度者常較好;③臨床上有些長期存活(15~20年)后突然復發,其原因均為在復發前6~18個月內有嚴重的情緒應激;④乳癌與無法解決的悲哀有關;⑤對1400對配偶作癌癥發病調查表明,配偶一方患癌或死于癌癥的心理應激可引起另一方患癌。2023/1/75(二)生活事件與癌癥Miller(19772023/1/86抑郁與疾病抑郁與軀體疾病的共病十分常見如抑郁與帕金森病的共病率為51%,與癌癥的共病率為42%,與糖尿病的共病率為27%,與心肌梗死的共病率為25%,與卒中的共病率為23%,與冠狀動脈疾病的共病率為17%等。各種冠心病均可與抑郁共病,如慢性心衰與重性抑郁的共病率為14%~36%,心肌梗死與重性抑郁的共病率為16%~20%,不穩定性心絞痛為15%~20%。2023/1/76抑郁與疾病抑郁與軀體疾病的共病十分常見2023/1/87抑郁癥是心血管疾病發病和病死的獨立危險因素冠心病與抑郁共病的患者,其6個月和18個月的冠心病死亡相對危險比值比分別為3.10和3.64。對于重性抑郁的心梗后患者,其隨后的心血管疾病死亡平均相對危險比值比為4.1。此外,患者死亡危險也與抑郁癥的嚴重程度成正相關。總之,抑郁、焦慮對冠心病的影響非常嚴重。2023/1/77抑郁癥是心血管疾病發病和病死的獨立危險因素2023/1/882007CHINESEHEALTHSTATISTICALDIGEST2023/1/782007CHINESEHEALTHS某高校不同年份學生因精神疾病休學百分比年份休學人數因精神疾病休學人數(%)1980~19858612(13.95)1995~20002001~200524127686(35.68)103(37.32)合計603201(33.33)某高校不同年份學生因精神疾病休學百分比年份休學人數因精人民網---------04\05年北京高校自殺不完全統計
2004年04月16日北京師范大學一名研究生跳樓自殺2004年05月18日中國政法大學男生半夜跳樓自殺2004年07月01日北京中醫藥大學醫學管理系一研二女生墜樓身亡2004年07月15日北大醫學部一名大二女生從宿舍樓九層跳樓身亡2004年08月30日北京師范大學地理樓前一女研究生墜樓身亡2004年09月15日北京理工大學經管學院一新生在教學樓跳樓自殺2004年09月22日北京大學女博士從13樓墜下身亡2004年11月07日北京林業大學18歲女大學生先割腕后跳樓自殺身亡2004年11月11日北京師范大學一畢業生不堪就業壓力自殺2004年12月19日中國礦業大學一名21歲的女子在科技樓墜樓身亡2005年02月18日中國傳媒大學一女研究生在家中跳樓身亡2005年04月22日北京大學一女生在理科2號樓跳樓2005年05月03日紫竹院南路4號院內一女大學生從五樓跳下身亡2005年05月07日北京大學數學系博士跳樓身亡2005年05月13日北大醫學部大三學生張金金在成都雙流機場跳天橋自殺.2005年06月21日北理工大三學生從學校中心教學樓13層的廁所跳樓自殺。2005年07月25日北大心理學系02級本科男生從5樓宿舍的臺跳樓身亡。2005年08月26日中國地質大學一大三女生從知春路錦秋花園小區23樓墜亡。2005年09月19日24歲的中央音樂學院管弦系三年級女研究生撞列車自殺未遂。2005年09月19日北京交大機電學院一男研究生,從宿舍樓7層窗口跳樓身亡。人民網---------04\05年北京高校自殺不完全統計2023/1/811醫學是研究疾病的發生、發展、預防、治療及其轉歸的學科,而心理學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動規律的科學。很多疾病的發生、發展與心理社會因素關系密切。因此,醫學與心理學結合,研究解決醫學領域中的有關健康和疾病的心理行為問題,以及心理因素作用的規律十分必要。2023/1/711醫學是研究疾病的發生、發展、預防、治療及第一節醫學心理學概述一、定義與研究范圍1.定義(1852年H.Lotze出版《醫學心理學》)醫學心理學(medicalpsychology)是運用心理學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心理因素在人體健康與疾病及其相互轉化過程中的作用規律,并研究如何防治心理危險因素導致疾病及利用心理保護因素促進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學。第一節醫學心理學概述一、定義與研究范圍2023/1/813醫學心理學是醫學和心理學相結合的一門交叉學科,研究心理變量與健康或疾病變量之間的關系,研究解決醫學領域中的有關健康和疾病的心理行為問題,以及心理因素作用的規律。2023/1/713醫學心理學是醫學和心理學相結合的一門交叉2023/1/8142.研究范圍
(1)研究心理行為的生物學和社會學基礎及其在健康和疾病中的意義。(2)研究心身相互作用的規律和機制。(3)研究心理行為因素在疾病的發生、發展、診斷、康復過程中的作用規律。(4)研究各種疾病過程中的心理行為變化及干預方法。(5)研究將心理學的知識和技術應用于增強人類的全面健康服務。2023/1/7142.研究范圍(1)研究心理行為的生物學
學習醫學心理學和從事醫學心理學工作最終目的是既要幫助人們防治心理疾病,促進身心健康;又要幫助人們認識和了解自己,提高心理素質,進一步完善自我,挖掘自身潛在能力。學習醫學心理學和從事醫學心理學工作最終目的是既2023/1/816二、學科特點
1.交叉學科醫學心理學與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預防醫學和康復醫學各有關課程存在交叉的聯系。
2.基礎學科醫學心理學揭示行為的生物學和社會學基礎,心理活動和生物活動的相互作用,以及心理行為因素對健康和疾病的發生、發展、轉歸和預防的作用規律,
3.應用學科醫學心理學不僅進行健康與疾病的心理社會因素的理論探討,同時也是一門臨床應用學科。2023/1/716二、學科特點1.交叉學科醫學心理三、醫學心理學在現代醫學中的作用1.促進醫學模式轉變新的醫學模式突出了心理健康的內容
Biomedicalmodel(15世紀文藝復興后)
Bio-psycho-socialmedicalmodel(1977年,USA恩格爾)
2.促進疾病預防戰略的轉變
環境衛生----個人衛生-----行為衛生(改善環境,阻斷,消滅傳染源)(計免,圍產,婦嬰保健)(生活方式)聯合國國際勞工組織:心理壓抑已經成為全球最嚴重的健康問題之一。心理疾患蔓延的原因: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心理壓力不斷增大;精神生活與物質生活沒有相應的同步發展;認識、研究的深入,導致心理疾病的種類增加和范圍的擴大;人口數量增加和壽命延長,心理疾病患者的絕對數量相應增加;
3、新型醫患關系及臨床工作特點的需要臨床上許多疾病與心理行為因素有關。預防醫學、法醫、藥學、護理同樣如此。
三、醫學心理學在現代醫學中的作用1.促進醫學模式轉變四、醫學心理學健康與疾病的理論觀點1.強調心身統一的觀點2.個體與社會保持和諧的觀點3.認知與評價的觀點4.主動適應與自我調節的觀點5.情緒因素作用的特點6.個性特征作用的特點四、醫學心理學健康與疾病的理論觀點1.強調心身統一的觀點醫學心理學的分支與相關學科(一)精神病學(psychiatry)和心理衛生學(mentalhealth)(二)神經心理學(neuropsychology)和生理心理學(physiologicalpsychology)(三)臨床心理學和咨詢心理學(clinicalpsychologyandconsultingpsychology)(四)行為醫學(behavioralmedicine)(五)心身醫學(psychosomaticmedicine)(六)健康心理學(healthpsychology)(七)護理心理學(nursingpsychology)(八)變態心理學(abnormalpsychology)醫學心理學的分支與相關學科(一)精神病學(psychiatr2023/1/820(一)精神病學(psychiatry)和心理衛生學(mentalhealth)精神病學是研究精神疾患的診斷、治療和預防,主要在臨床條件下進行,研究對象為病人個體及其相關的直接環境(如家庭)。心理衛生學則著眼于人群,是醫學心理學在預防醫學中的分支,研究的目的在于減少精神疾患的發生,促進其他疾病的防治,以及提高心理健康素質。
2023/1/720(一)精神病學(psychiatry)和2023/1/821(二)神經心理學(neuropsychology)和生理心理學(physiologicalpsychology)neuropsychology研究大腦與心理活動的具體關系,如心理現象的腦機制問題。神經心理學為醫學心理學提供了許多基礎理論知識,如大腦功能定位與腦功能損傷后代償的研究等。
physiologicalpsychology研究心理現象的生理機制,主要內容包括神經系統的結構和功能,內分泌系統的作用,情緒和情感、需求與動機、學習與記憶等心理和行為活動的生理機制。一般認為兩者都是獨立于醫學心理學的心理學分支學科。2023/1/721(二)神經心理學(neuropsycho2023/1/822(三)臨床心理學(clinicalpsychology)和咨詢心理學(consultingpsychology)clinicalpsychology主要研究和直接解決心理學的臨床問題,包括心理評估和心理治療,以及心理測量等具體工作。臨床心理學是美國最大的心理學分支(心理醫生)。
consultingpsychology主要是指對正常人處理婚姻、家庭、教育、職業及生活習慣等方面的心理學問題進行幫助,也包括對心身疾病、神經癥和恢復期的精神病人及其親屬就疾病的護理與康復問題進行指導。咨詢心理學與醫學心理學有部分重疊或交叉,可看作是醫學心理學的應用分支學科或者交叉學科。2023/1/722(三)臨床心理學(clinicalps2023/1/823(四)行為醫學(behavioralmedicine)behavioralmedicine是研究行為因素與健康和疾病發生相互關系的學科,其理論基礎有社會科學、生物科學、心理科學和行為科學。廣義地說,行為醫學研究的內容近似于甚至超過醫學心理學的范圍,但實際上,許多行為醫學專著都將重點放在狹義的范圍內,主要研究行為治療的方法應用于醫學領域,其理論歸屬醫學心理學的行為主義學派。
2023/1/723(四)行為醫學(behavioralm2023/1/824(五)心身醫學(psychosomaticmedicine)psychosomaticmedicine是研究心理與病理關系的科學,又稱身心醫學(somaticpsychologicalmedicine),前者研究致病的心理因素,后者研究疾病或體殘對心理的影響。心身醫學可以看作是醫學心理學的一個分支。但在國外某些心身醫學專著里,心身醫學的內容幾乎涉及整個醫學心理學的各領域,兩者幾乎成了同一學科了。
2023/1/724(五)心身醫學(psychosomati2023/1/825(六)健康心理學(healthpsychology)healthpsychology是利用心理學知識促進和維護健康、預防和治療疾病,幫助疾病康復,并促進健康服務體系和健康政策形成的科學。健康心理學作為一門學科的誕生通常以1978年作為標志,當時美國的心理協會正式將健康心理學看成是心理學的一個分支(分支38)
2023/1/725(六)健康心理學(healthpsyc2023/1/826(七)護理心理學(nursingpsychology)和變態心理學(abnormalpsychology)nursingpsychology是研究護理工作中的心理學問題,是醫學心理學在護理工作中的分支。
abnormalpsychology或稱病理心理學(pathologicalpsychology),是研究行為的偏異,揭示異常心理現象的種類、原因、規律及機制的學科。變態心理學與精神病學關系密切,其研究成果是醫學心理學某些理論和證據的重要來源。2023/1/726(七)護理心理學(nursingpsy2023/1/827第二節醫學心理學的發展和興起一、國外醫學心理學的發展簡況醫學心理學的發展可以分為以下三個階段:1.神靈主義時期spiritualismperiod心理---Psyche---古希臘女神—靈魂化身公元前l萬多年~公元前1100年。萬物都是由神靈主宰,把疾病看成神靈的懲罰或魔鬼的作用(天譴神罰),盛行巫醫,求神問卜、祈禱。2023/1/727第二節醫學心理學的發展和興起一、國2023/1/8282.自然哲學時期naturephilosophicalperiod從公元前1100~公元1879年。提出心身是統一整體的哲學觀點,并開始對心理的研究。2023/1/7282.自然哲學時期2023/1/8293.科學心理學時期(scientificperiod)
初創階段:從19世紀80年代--20世紀20年代1879年,德國心理學家馮特(W.Wundt,1832—1920)在德國萊比錫大學創建第一個心理實驗室,開始對心理現象進行系統的實驗室研究。在心理學史上,人們把這個實驗室的建立,看成是心理學真正脫離哲學而成為一門獨立學科的標志。2023/1/7293.科學心理學時期(scientifi最早提出“醫學心理學”這一概念的是德國格丁根大學的哲學教授洛采(B.H.Lotze)。他于1852年出版了一本名為《醫學心理學》的著作,因其哲學觀點多為形而上學,故在理論上影響不大。W.Wundt在《醫學心理學手冊》一書中論述了用實驗方法研究人在醫療過程中的心理學問題,為醫學心理學的發展開拓了道路。真正將心理學應用于醫學臨床的是馮特的學生——美國的魏特曼(L.Witmen)。他于1896年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立了第一個臨床心理診所,首創“臨床心理學”這一術語,被后人尊稱為“臨床心理學之父”。最早提出“醫學心理學”這一概念的是德國格丁根大學的哲學教授洛2023/1/831應用階段:從20世紀20年代--50年代20世紀20年代初期,美國心理學家華生(Watson,J.B,1878-1958)創立的行為主義學派,通過對外顯行為的實驗研究,促成了以后許多關于外部懲罰和獎勵對人類行為影響的重要發現,成為行為治療的重要理論依據。2023/1/731應用階段:從20世紀20年代--50年代2023/1/832戰爭:美國一戰教育:法國Binet職業選擇:2023/1/732戰爭:美國一戰2023/1/833發展階段:從20世紀50年代~至今許多新的研究成果與社會需求緊密結合。其中,精神生物學說的創立和發展,是這時期影響較大的一個代表。1976年,首次提出了行為醫學的概念;1977年,美國成立了“行為醫學研究組”:1978年,出版《行為醫學》雜志。同年,健康心理學成為醫學心理學一個新分支。2023/1/733發展階段:從20世紀50年代~至今2023/1/834二、中國醫學心理學的發展醫學心理學在我國還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中國科學院心理學研究所于1953年設置醫學心理學組。停滯不前的20年
1979年,應衛生部要求,有條件的醫學院校應開設醫學心理學課程,并先后成立了醫學心理學教研室。2023/1/734二、中國醫學心理學的發展1979年,中國心理學會設置成立了醫學心理學委員會。1985年,中國心理衛生協會成立,隨即創辦了《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87年,衛生部決定編寫《醫學心理學》全國規劃教材,并將該課程定為高等醫學院校學生的必修課。1990年,建立中華醫學會行為醫學分會。1993年,中華醫學會心身醫學分會成立。1993年,創辦《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1999年,國家開始實施執業醫師資格考試,把醫學心理學作為16門考試科目之一。1979年,中國心理學會設置成立了醫學心理學委員會。2023/1/836
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制定的《心理咨詢師職業標準》,已于2002年8月3日開始試行。衛生部制定《心理治療師職業標準》。目前,全國已有與醫學心理學相關的專業刊物近10種,標志著國內醫學心理學的學科建設和發展進入新的階段。我國的醫學心理學工作已逐漸擴大到基礎醫學和內、外、婦、兒各臨床學科以及老年醫學和康復醫學各領域。反映我國醫學心理學開始向廣闊的領域發展。
2023/1/736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制定的《心理咨詢師2023/1/837第三節醫學心理學主要學術流派的理論觀點
一、精神分析學說(theoryofpsychoanalysis)
心理動力學說,奧地利精神病學家S.Freud創立。1900年弗洛伊德發表了《釋夢》一書,成為精神分析學說誕生的標志。心理活動層次假說、人格結構理論、泛性論思想、釋夢理論和心理防御機制理論。
2023/1/737第三節醫學心理學主要學術流派的理論
1、心理活動層次假說(潛意識理論)意識(consiousness)是指一切覺知到的,由外界刺激引起的,符合社會規范和道德標準的,并能通過語言交流或表達的心理活動。潛意識(unconsciousness),亦稱無意識,特指那些被壓抑而摒棄于意識領域之外的,不能為人意識到也不被社會規范所容的原始沖動、本能、欲望等,尤以性本能為主,但它可以在不自覺中支配和影響人的某些行為。前意識(preconsciousness)是指存在于無意識之中能夠被召回到意識中的那部分內容,是在無意識中可以回憶再現的記憶經驗。
2023/1/8392023/1/7392、人格結構理論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本我”追求“享樂原則”,由生物性的本能沖動支配行為,主要是性本能和攻擊破壞性的欲望本能。是無意識的。(生理)“自我”遵循“現實原則”,它既存在于意識領域,也存在于潛意識領域。動力來在“本我”,既要滿足本能沖動與欲望,又要考慮外界現實環境,以保護個體安全。(心理)“超我”是按社會行為規范、道德標準行事,遵循“至善原則”。它是人在長期受教育、社會影響下形成的文明的人格部分,是將社會行為規范、道德標準社會內化而成。(社會)
2、人格結構理論2023/1/8413、性欲論弗洛伊德的“性欲”是廣義的概念,是指所有能引起身體快感的欲望,如吸吮、排便、皮膚撫摸等,也包括兩性間的性欲。弗洛伊德認為,人格的發展就是靠性力(libido)的成熟來推動的,所以弗洛伊德學說又稱心理動力學說。2023/1/7413、性欲論2023/1/842五個時期:口欲期:0~1.5歲左右,吸吮母乳得到快感。肛欲期:1.5~3歲,排便后的快感及大人的表揚當中得到快樂,稱為肛欲期。性器期:3-6歲,開始注意兩性之間存在性器官的差異,把性欲轉向外界。潛伏期:6-12歲,快樂大部分來自豐富多彩的學習、體育、藝術、游戲、交友等更富有社會價值的智慧創造活動中。相對平靜。生殖器期:12歲以后,兒童進入青春發育期,性的內驅力增強,興趣轉向異性。通過正常兩性間的性行為得到滿足。“自我”逐漸成熟,人格日趨協調。2023/1/742五個時期:2023/1/8434、釋夢理論弗洛伊德認為人的一切活動都是以滿足其愿望或欲望為前提的,為了使被壓抑的欲望或需求能出現在意識中,只有通過喬裝打扮,變相出現而獲得間接的滿足。人類的夢境就是這樣一種通過變相手段來獲得愿望滿足的重要形式。弗洛伊德認為夢很有意義,夢具有雙重心理作用:①做夢人的潛意識欲望、被壓抑的本能通過夢得到滿足和釋放;②夢是一種原始的防御機制,可避免本能沖動在清醒時釋放而引起的焦慮或痛苦。2023/1/7434、釋夢理論弗洛伊德認為人的一切活動都是5、心理防御機制理論弗洛伊德1849年首先提出,人為了應付矛盾,化解“本我”和“超我”之間的沖突,保持心理平衡便產生了心理防御機制(mentaldefensemechanism)。人通過這種機制使“本我”得到一定的滿足而不觸犯“超我”,能為現實接受,不致引起“自我”的焦慮與恐懼。弗洛伊德提出許多心理防御機制,如壓抑、合理化、投射、補償、退化、否認等,這些都是潛意識中進行的自我欺騙。常用這些防御機制對人格形成會發生影響,甚至成為一個人人格的組成部分,如果運用不當,也會成為病態行為和精神障礙癥狀的一部分。
5、心理防御機制理論2023/1/845二、行為主義學派
(Behavioristicschool)美國的心理學家華生
(J.B.WatSon,1878-1958)1.經典的條件反射華生(J.B.WatSon)2.操作性條件反射斯金納(B.F.Skinner)3.社會學習理論班杜拉(A.Bandura)2023/1/745二、行為主義學派
(Behavioris2023/1/846行為主義學派認為每一行為完全決定于過去的學習和環境的刺激。
行為主義學派強調環境的作用,認為人的行為都是由環境所決定的,都是對環境刺激所作出的反應,其公式是S-R(刺激-反應)。S–O-RO:代表機體2023/1/746行為主義學派認為每一行為完全決定于過去的2023/1/8472023/1/747行為主義觀嬰兒害怕實驗華生運用條件反射理論所做的嬰兒害怕實驗,為心理發展的行為決定論作了最有力的說明。男孩艾伯特11個月時與小白鼠玩了3天,后來,當艾伯特開始伸手去觸摸白鼠時,腦后突然響起了鋼條的敲擊聲。艾伯特受到了驚嚇,但沒有哭。第二次,當他的手剛觸摸到白鼠時,鋼條又被敲響,他猛然跳起,向前摔倒,開始哭泣。如此反復多次,以后當白鼠單獨出現時,艾伯特會表現出極度恐懼,轉過身去,躲避白鼠。在這個實驗里,白鼠成為劇烈聲響的替代刺激,引發了艾伯特的條件反應。
行為主義觀嬰兒害怕實驗華生運用條件反射理論所做的嬰兒害怕2023/1/849行為主義觀
華生解釋說,任何行為(包括情緒),不論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都可以通過條件反射習得。艾伯特雖然起初形成的條件作用是對白鼠的恐懼,以后則泛化到多種毛皮動物,并表現出對毛皮上衣和圣誕老人的胡子也產生恐懼。華生提示,許多成年人的厭惡情緒、恐怖癥、畏懼和焦慮,雖然本人做不出什么合理的解釋,很可能也是多年前由某一條件作用過程引起的。2023/1/749行為主義觀華生解釋說,任何行為(包括情2023/1/8502023/1/7502023/1/851操作性條件反射的類型正強化(positiveevents):
行為的結果是積極刺激增加,從而使該行為逐漸增強負強化(negativeevents):
行為的結果是消極刺激增加,從而使行為反應逐漸減弱2023/1/751操作性條件反射的類型正強化(posit2023/1/8522023/1/7522023/1/853行為療法的類型
(Thetypesofbehaviortheory)操作法(獎勵法,懲罰法,行為塑造法,標記獎勵法)應答性(系統脫敏,厭惡療法,發泄療法)替代學習療法(示范法,自信訓練法,行為契約法,習慣轉換法)自我調節技術(放松功、瑜珈,放松訓練,自主訓練,呼吸訓練,生物反饋)2023/1/753行為療法的類型
(Thetypeso2023/1/854三、人本主義學派
(Humanisticschool)1.馬斯洛(A.H.Maslow1908-1970):
層次需求理論
2.羅杰斯(C.Rogers,1902-1987):
“以人為中心”的心理治療技術2023/1/754三、人本主義學派
(Humanistic2023/1/8552023/1/755人本主義學派的主要觀點1.人是理性的,是善良和值得信任的。2.人是不斷向健康、對立自主、自我認識和自我實現的方向發展的。3.人各具潛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有本身的尊嚴,是獨特的個體。4.人有能力產生自覺,有能力認識和掌控自己的生命。5.人有內在的方向感,可以自然地生長。6.人的行為往往被自己的自我形象所影響。人本主義學派的主要觀點1.人是理性的,是善良和值得信任2023/1/857
自我形象健康的人在人生中無往而不勝;健康正確的自我形象是成功人生的基礎。2023/1/757自我形象健康的人在人生中無往而不勝;2023/1/8582023/1/7582023/1/8592023/1/7592023/1/8602023/1/7602023/1/861
人本主義心理學(Humanisticpsychology)的心理療法是“患者中心療法”,其基本思想是指導來訪者進行自我探索、內省,發現與判斷自我的價值,以調整自我觀念,并依靠自我來解決問題。2023/1/761人本主義心理學(Humanistic四、認知學派(Cognitiveschool)認知是全部認知過程的總稱。認知學說是以心理信息加工過程為核心的心理學派。認知學說起源于20世紀50年代中期,在格式塔(Gestalt)心理學的基礎上吸收了當代信息論、系統論和控制論以及計算機技術等新興學科知識而產生的。強調人的心理活動的整體性,注意意識在心理活動過程中的作用,彌補了行為主義學派的不足。四、認知學派(Cognitiveschool)認知是全部認2023/1/863ABC理論認為,人的情緒反應(C)不是由外界事件(A)直接引起。而是由人對事件的認知與信念(B)所引起的。他認為人的信念有兩種:一種是合理的信念;一種是不合理的信念。合理的信念產生正常的情緒,不合理的信念則產生不正常的、消級的情緒。理性情緒治療理論(ABC理論)2023/1/763理性情緒治療理論(ABC理論)
11種非理性觀念
1.一個人應被周圍每一個人喜愛與稱贊,尤其要得到重要人物的喜愛與稱贊;
2.一個人必須非常能干、完善及有成就,如此才有價值;
3.有一些人是不好的、邪惡的、卑鄙的,他們應受到責備與懲處;
4.期待不得報償,計劃不得實現是可怕的災禍;11種非理性觀念1.一個人應被周圍每一個人喜愛與稱贊5.不幸福、不快樂由外在情況引起,個人對之無法可施;
6.對危險、可怕的事情我們必須關心,必須時刻憂慮其危險性與可怕性;
7.逃避困難及責任比面對它們更容易;
8.一個人應依賴他人,且以一個強者為靠山;5.不幸福、不快樂由外在情況引起,個人對之無法可施;
9.過去經歷與事件決定及影響目前行為,而且這些影響永遠不會消失;
10.一個人應為別人的問題與適應不良感到難過;
11.每一個問題都只有一個正確、完美的答案,我們必須找到它
9.過去經歷與事件決定及影響目前行為,而且這些影響永遠2023/1/867精神心理學派
(Mentalpsychology)
精神心理學派是近四十年發展起來的一個新興的心理學派(第四勢力)。精神心理學派從心理和精神兩方面結合起來闡述人的真正潛能的發展動力與互動關系。(超個人心理學)2023/1/767精神心理學派
(Mentalpsych超個人心理學試圖將世界精神傳統的智慧整合到現代心理學的知識系統中。
其理論基于人本主義,并受以下幾種學科、事物極大的影響:佛學理論(禪修)、中國傳統哲學思想、道家思想、氣功等;古印度的梵、瑜伽等哲學思想、冥想等;蘇菲密教;巫術等。目的只是為了人類開發潛能,通曉真理,了解自我,超越自我,回歸心靈;樂于助人,得到超越性體驗。超個人心理學試圖將世界精神傳統的智慧整合到現代心理學的知識系
精神心理學派主要理論觀點1.人性包括生理、心理和精神三個層面;2.人有三種重要的精神力量,即知識、愛和意志;3.愛有其獨立存在性,愛是人性中最基本的特質;4.只有精神生活達到良好自覺狀態的人,可以在生理、情感、智力和精神等各層面上獲得全面發展。精神心理學派主要理論觀點1.人性包括生理、心理和2023/1/870
醫學心理學
Medicalpsychology同濟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王禮桂2023/1/71醫學心理學
2023/1/871緒論醫學心理學是一門什么樣的學科?醫學心理學的學科內容有哪些?為什么要學習醫學心理學?主要理論流派?2023/1/72緒論醫學心理學是一門什么樣的學科?2023/1/872癌癥發生發展中的心理社會因素
(一)個性因素與癌癥1、Galen(公元二世紀):抑郁的婦女易得乳癌。
“反應遲緩、不大表露感情、與父母感情較冷淡”;“抑郁加抽煙易得肺癌”;“乳癌患者往往是怒氣難以自制而又被壓抑著”。2、“孤獨、無助并處于絕望等情緒憂傷可使白血病及何杰金氏病發展”。2023/1/73癌癥發生發展中的心理社會因素(一)個性因2023/1/8733、我國的惡性腫瘤以消化道為主,胃癌最為常見。研究表明,飲食因素及精神因素(社會心理因素)是胃癌的高危因素。據全國流行病學調查,與胃癌相關密切的社會心理因素有:①性格特點:社會內向、抑郁、不靈活性;②生活事件:青少年時期或早期的精神創傷。北京城區調查表明,“好生悶氣”居胃癌各類危險因素之首。2023/1/743、我國的惡性腫瘤以消化道為主,胃癌最為2023/1/874(二)生活事件與癌癥Miller(1977):①在200余篇涉及人格、情緒、應激對癌癥關系的文獻中,結論均為肯定其間的聯系;②臨床經驗表明,確信自己癌癥診斷者,往往預后較差,而對診斷持懷疑態度者常較好;③臨床上有些長期存活(15~20年)后突然復發,其原因均為在復發前6~18個月內有嚴重的情緒應激;④乳癌與無法解決的悲哀有關;⑤對1400對配偶作癌癥發病調查表明,配偶一方患癌或死于癌癥的心理應激可引起另一方患癌。2023/1/75(二)生活事件與癌癥Miller(19772023/1/875抑郁與疾病抑郁與軀體疾病的共病十分常見如抑郁與帕金森病的共病率為51%,與癌癥的共病率為42%,與糖尿病的共病率為27%,與心肌梗死的共病率為25%,與卒中的共病率為23%,與冠狀動脈疾病的共病率為17%等。各種冠心病均可與抑郁共病,如慢性心衰與重性抑郁的共病率為14%~36%,心肌梗死與重性抑郁的共病率為16%~20%,不穩定性心絞痛為15%~20%。2023/1/76抑郁與疾病抑郁與軀體疾病的共病十分常見2023/1/876抑郁癥是心血管疾病發病和病死的獨立危險因素冠心病與抑郁共病的患者,其6個月和18個月的冠心病死亡相對危險比值比分別為3.10和3.64。對于重性抑郁的心梗后患者,其隨后的心血管疾病死亡平均相對危險比值比為4.1。此外,患者死亡危險也與抑郁癥的嚴重程度成正相關。總之,抑郁、焦慮對冠心病的影響非常嚴重。2023/1/77抑郁癥是心血管疾病發病和病死的獨立危險因素2023/1/8772007CHINESEHEALTHSTATISTICALDIGEST2023/1/782007CHINESEHEALTHS某高校不同年份學生因精神疾病休學百分比年份休學人數因精神疾病休學人數(%)1980~19858612(13.95)1995~20002001~200524127686(35.68)103(37.32)合計603201(33.33)某高校不同年份學生因精神疾病休學百分比年份休學人數因精人民網---------04\05年北京高校自殺不完全統計
2004年04月16日北京師范大學一名研究生跳樓自殺2004年05月18日中國政法大學男生半夜跳樓自殺2004年07月01日北京中醫藥大學醫學管理系一研二女生墜樓身亡2004年07月15日北大醫學部一名大二女生從宿舍樓九層跳樓身亡2004年08月30日北京師范大學地理樓前一女研究生墜樓身亡2004年09月15日北京理工大學經管學院一新生在教學樓跳樓自殺2004年09月22日北京大學女博士從13樓墜下身亡2004年11月07日北京林業大學18歲女大學生先割腕后跳樓自殺身亡2004年11月11日北京師范大學一畢業生不堪就業壓力自殺2004年12月19日中國礦業大學一名21歲的女子在科技樓墜樓身亡2005年02月18日中國傳媒大學一女研究生在家中跳樓身亡2005年04月22日北京大學一女生在理科2號樓跳樓2005年05月03日紫竹院南路4號院內一女大學生從五樓跳下身亡2005年05月07日北京大學數學系博士跳樓身亡2005年05月13日北大醫學部大三學生張金金在成都雙流機場跳天橋自殺.2005年06月21日北理工大三學生從學校中心教學樓13層的廁所跳樓自殺。2005年07月25日北大心理學系02級本科男生從5樓宿舍的臺跳樓身亡。2005年08月26日中國地質大學一大三女生從知春路錦秋花園小區23樓墜亡。2005年09月19日24歲的中央音樂學院管弦系三年級女研究生撞列車自殺未遂。2005年09月19日北京交大機電學院一男研究生,從宿舍樓7層窗口跳樓身亡。人民網---------04\05年北京高校自殺不完全統計2023/1/880醫學是研究疾病的發生、發展、預防、治療及其轉歸的學科,而心理學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動規律的科學。很多疾病的發生、發展與心理社會因素關系密切。因此,醫學與心理學結合,研究解決醫學領域中的有關健康和疾病的心理行為問題,以及心理因素作用的規律十分必要。2023/1/711醫學是研究疾病的發生、發展、預防、治療及第一節醫學心理學概述一、定義與研究范圍1.定義(1852年H.Lotze出版《醫學心理學》)醫學心理學(medicalpsychology)是運用心理學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心理因素在人體健康與疾病及其相互轉化過程中的作用規律,并研究如何防治心理危險因素導致疾病及利用心理保護因素促進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學。第一節醫學心理學概述一、定義與研究范圍2023/1/882醫學心理學是醫學和心理學相結合的一門交叉學科,研究心理變量與健康或疾病變量之間的關系,研究解決醫學領域中的有關健康和疾病的心理行為問題,以及心理因素作用的規律。2023/1/713醫學心理學是醫學和心理學相結合的一門交叉2023/1/8832.研究范圍
(1)研究心理行為的生物學和社會學基礎及其在健康和疾病中的意義。(2)研究心身相互作用的規律和機制。(3)研究心理行為因素在疾病的發生、發展、診斷、康復過程中的作用規律。(4)研究各種疾病過程中的心理行為變化及干預方法。(5)研究將心理學的知識和技術應用于增強人類的全面健康服務。2023/1/7142.研究范圍(1)研究心理行為的生物學
學習醫學心理學和從事醫學心理學工作最終目的是既要幫助人們防治心理疾病,促進身心健康;又要幫助人們認識和了解自己,提高心理素質,進一步完善自我,挖掘自身潛在能力。學習醫學心理學和從事醫學心理學工作最終目的是既2023/1/885二、學科特點
1.交叉學科醫學心理學與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預防醫學和康復醫學各有關課程存在交叉的聯系。
2.基礎學科醫學心理學揭示行為的生物學和社會學基礎,心理活動和生物活動的相互作用,以及心理行為因素對健康和疾病的發生、發展、轉歸和預防的作用規律,
3.應用學科醫學心理學不僅進行健康與疾病的心理社會因素的理論探討,同時也是一門臨床應用學科。2023/1/716二、學科特點1.交叉學科醫學心理三、醫學心理學在現代醫學中的作用1.促進醫學模式轉變新的醫學模式突出了心理健康的內容
Biomedicalmodel(15世紀文藝復興后)
Bio-psycho-socialmedicalmodel(1977年,USA恩格爾)
2.促進疾病預防戰略的轉變
環境衛生----個人衛生-----行為衛生(改善環境,阻斷,消滅傳染源)(計免,圍產,婦嬰保健)(生活方式)聯合國國際勞工組織:心理壓抑已經成為全球最嚴重的健康問題之一。心理疾患蔓延的原因: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心理壓力不斷增大;精神生活與物質生活沒有相應的同步發展;認識、研究的深入,導致心理疾病的種類增加和范圍的擴大;人口數量增加和壽命延長,心理疾病患者的絕對數量相應增加;
3、新型醫患關系及臨床工作特點的需要臨床上許多疾病與心理行為因素有關。預防醫學、法醫、藥學、護理同樣如此。
三、醫學心理學在現代醫學中的作用1.促進醫學模式轉變四、醫學心理學健康與疾病的理論觀點1.強調心身統一的觀點2.個體與社會保持和諧的觀點3.認知與評價的觀點4.主動適應與自我調節的觀點5.情緒因素作用的特點6.個性特征作用的特點四、醫學心理學健康與疾病的理論觀點1.強調心身統一的觀點醫學心理學的分支與相關學科(一)精神病學(psychiatry)和心理衛生學(mentalhealth)(二)神經心理學(neuropsychology)和生理心理學(physiologicalpsychology)(三)臨床心理學和咨詢心理學(clinicalpsychologyandconsultingpsychology)(四)行為醫學(behavioralmedicine)(五)心身醫學(psychosomaticmedicine)(六)健康心理學(healthpsychology)(七)護理心理學(nursingpsychology)(八)變態心理學(abnormalpsychology)醫學心理學的分支與相關學科(一)精神病學(psychiatr2023/1/889(一)精神病學(psychiatry)和心理衛生學(mentalhealth)精神病學是研究精神疾患的診斷、治療和預防,主要在臨床條件下進行,研究對象為病人個體及其相關的直接環境(如家庭)。心理衛生學則著眼于人群,是醫學心理學在預防醫學中的分支,研究的目的在于減少精神疾患的發生,促進其他疾病的防治,以及提高心理健康素質。
2023/1/720(一)精神病學(psychiatry)和2023/1/890(二)神經心理學(neuropsychology)和生理心理學(physiologicalpsychology)neuropsychology研究大腦與心理活動的具體關系,如心理現象的腦機制問題。神經心理學為醫學心理學提供了許多基礎理論知識,如大腦功能定位與腦功能損傷后代償的研究等。
physiologicalpsychology研究心理現象的生理機制,主要內容包括神經系統的結構和功能,內分泌系統的作用,情緒和情感、需求與動機、學習與記憶等心理和行為活動的生理機制。一般認為兩者都是獨立于醫學心理學的心理學分支學科。2023/1/721(二)神經心理學(neuropsycho2023/1/891(三)臨床心理學(clinicalpsychology)和咨詢心理學(consultingpsychology)clinicalpsychology主要研究和直接解決心理學的臨床問題,包括心理評估和心理治療,以及心理測量等具體工作。臨床心理學是美國最大的心理學分支(心理醫生)。
consultingpsychology主要是指對正常人處理婚姻、家庭、教育、職業及生活習慣等方面的心理學問題進行幫助,也包括對心身疾病、神經癥和恢復期的精神病人及其親屬就疾病的護理與康復問題進行指導。咨詢心理學與醫學心理學有部分重疊或交叉,可看作是醫學心理學的應用分支學科或者交叉學科。2023/1/722(三)臨床心理學(clinicalps2023/1/892(四)行為醫學(behavioralmedicine)behavioralmedicine是研究行為因素與健康和疾病發生相互關系的學科,其理論基礎有社會科學、生物科學、心理科學和行為科學。廣義地說,行為醫學研究的內容近似于甚至超過醫學心理學的范圍,但實際上,許多行為醫學專著都將重點放在狹義的范圍內,主要研究行為治療的方法應用于醫學領域,其理論歸屬醫學心理學的行為主義學派。
2023/1/723(四)行為醫學(behavioralm2023/1/893(五)心身醫學(psychosomaticmedicine)psychosomaticmedicine是研究心理與病理關系的科學,又稱身心醫學(somaticpsychologicalmedicine),前者研究致病的心理因素,后者研究疾病或體殘對心理的影響。心身醫學可以看作是醫學心理學的一個分支。但在國外某些心身醫學專著里,心身醫學的內容幾乎涉及整個醫學心理學的各領域,兩者幾乎成了同一學科了。
2023/1/724(五)心身醫學(psychosomati2023/1/894(六)健康心理學(healthpsychology)healthpsychology是利用心理學知識促進和維護健康、預防和治療疾病,幫助疾病康復,并促進健康服務體系和健康政策形成的科學。健康心理學作為一門學科的誕生通常以1978年作為標志,當時美國的心理協會正式將健康心理學看成是心理學的一個分支(分支38)
2023/1/725(六)健康心理學(healthpsyc2023/1/895(七)護理心理學(nursingpsychology)和變態心理學(abnormalpsychology)nursingpsychology是研究護理工作中的心理學問題,是醫學心理學在護理工作中的分支。
abnormalpsychology或稱病理心理學(pathologicalpsychology),是研究行為的偏異,揭示異常心理現象的種類、原因、規律及機制的學科。變態心理學與精神病學關系密切,其研究成果是醫學心理學某些理論和證據的重要來源。2023/1/726(七)護理心理學(nursingpsy2023/1/896第二節醫學心理學的發展和興起一、國外醫學心理學的發展簡況醫學心理學的發展可以分為以下三個階段:1.神靈主義時期spiritualismperiod心理---Psyche---古希臘女神—靈魂化身公元前l萬多年~公元前1100年。萬物都是由神靈主宰,把疾病看成神靈的懲罰或魔鬼的作用(天譴神罰),盛行巫醫,求神問卜、祈禱。2023/1/727第二節醫學心理學的發展和興起一、國2023/1/8972.自然哲學時期naturephilosophicalperiod從公元前1100~公元1879年。提出心身是統一整體的哲學觀點,并開始對心理的研究。2023/1/7282.自然哲學時期2023/1/8983.科學心理學時期(scientificperiod)
初創階段:從19世紀80年代--20世紀20年代1879年,德國心理學家馮特(W.Wundt,1832—1920)在德國萊比錫大學創建第一個心理實驗室,開始對心理現象進行系統的實驗室研究。在心理學史上,人們把這個實驗室的建立,看成是心理學真正脫離哲學而成為一門獨立學科的標志。2023/1/7293.科學心理學時期(scientifi最早提出“醫學心理學”這一概念的是德國格丁根大學的哲學教授洛采(B.H.Lotze)。他于1852年出版了一本名為《醫學心理學》的著作,因其哲學觀點多為形而上學,故在理論上影響不大。W.Wundt在《醫學心理學手冊》一書中論述了用實驗方法研究人在醫療過程中的心理學問題,為醫學心理學的發展開拓了道路。真正將心理學應用于醫學臨床的是馮特的學生——美國的魏特曼(L.Witmen)。他于1896年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立了第一個臨床心理診所,首創“臨床心理學”這一術語,被后人尊稱為“臨床心理學之父”。最早提出“醫學心理學”這一概念的是德國格丁根大學的哲學教授洛2023/1/8100應用階段:從20世紀20年代--50年代20世紀20年代初期,美國心理學家華生(Watson,J.B,1878-1958)創立的行為主義學派,通過對外顯行為的實驗研究,促成了以后許多關于外部懲罰和獎勵對人類行為影響的重要發現,成為行為治療的重要理論依據。2023/1/731應用階段:從20世紀20年代--50年代2023/1/8101戰爭:美國一戰教育:法國Binet職業選擇:2023/1/732戰爭:美國一戰2023/1/8102發展階段:從20世紀50年代~至今許多新的研究成果與社會需求緊密結合。其中,精神生物學說的創立和發展,是這時期影響較大的一個代表。1976年,首次提出了行為醫學的概念;1977年,美國成立了“行為醫學研究組”:1978年,出版《行為醫學》雜志。同年,健康心理學成為醫學心理學一個新分支。2023/1/733發展階段:從20世紀50年代~至今2023/1/8103二、中國醫學心理學的發展醫學心理學在我國還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中國科學院心理學研究所于1953年設置醫學心理學組。停滯不前的20年
1979年,應衛生部要求,有條件的醫學院校應開設醫學心理學課程,并先后成立了醫學心理學教研室。2023/1/734二、中國醫學心理學的發展1979年,中國心理學會設置成立了醫學心理學委員會。1985年,中國心理衛生協會成立,隨即創辦了《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87年,衛生部決定編寫《醫學心理學》全國規劃教材,并將該課程定為高等醫學院校學生的必修課。1990年,建立中華醫學會行為醫學分會。1993年,中華醫學會心身醫學分會成立。1993年,創辦《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1999年,國家開始實施執業醫師資格考試,把醫學心理學作為16門考試科目之一。1979年,中國心理學會設置成立了醫學心理學委員會。2023/1/8105
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制定的《心理咨詢師職業標準》,已于2002年8月3日開始試行。衛生部制定《心理治療師職業標準》。目前,全國已有與醫學心理學相關的專業刊物近10種,標志著國內醫學心理學的學科建設和發展進入新的階段。我國的醫學心理學工作已逐漸擴大到基礎醫學和內、外、婦、兒各臨床學科以及老年醫學和康復醫學各領域。反映我國醫學心理學開始向廣闊的領域發展。
2023/1/736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制定的《心理咨詢師2023/1/8106第三節醫學心理學主要學術流派的理論觀點
一、精神分析學說(theoryofpsychoanalysis)
心理動力學說,奧地利精神病學家S.Freud創立。1900年弗洛伊德發表了《釋夢》一書,成為精神分析學說誕生的標志。心理活動層次假說、人格結構理論、泛性論思想、釋夢理論和心理防御機制理論。
2023/1/737第三節醫學心理學主要學術流派的理論
1、心理活動層次假說(潛意識理論)意識(consiousness)是指一切覺知到的,由外界刺激引起的,符合社會規范和道德標準的,并能通過語言交流或表達的心理活動。潛意識(unconsciousness),亦稱無意識,特指那些被壓抑而摒棄于意識領域之外的,不能為人意識到也不被社會規范所容的原始沖動、本能、欲望等,尤以性本能為主,但它可以在不自覺中支配和影響人的某些行為。前意識(preconsciousness)是指存在于無意識之中能夠被召回到意識中的那部分內容,是在無意識中可以回憶再現的記憶經驗。
2023/1/81082023/1/7392、人格結構理論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本我”追求“享樂原則”,由生物性的本能沖動支配行為,主要是性本能和攻擊破壞性的欲望本能。是無意識的。(生理)“自我”遵循“現實原則”,它既存在于意識領域,也存在于潛意識領域。動力來在“本我”,既要滿足本能沖動與欲望,又要考慮外界現實環境,以保護個體安全。(心理)“超我”是按社會行為規范、道德標準行事,遵循“至善原則”。它是人在長期受教育、社會影響下形成的文明的人格部分,是將社會行為規范、道德標準社會內化而成。(社會)
2、人格結構理論2023/1/81103、性欲論弗洛伊德的“性欲”是廣義的概念,是指所有能引起身體快感的欲望,如吸吮、排便、皮膚撫摸等,也包括兩性間的性欲。弗洛伊德認為,人格的發展就是靠性力(libido)的成熟來推動的,所以弗洛伊德學說又稱心理動力學說。2023/1/7413、性欲論2023/1/8111五個時期:口欲期:0~1.5歲左右,吸吮母乳得到快感。肛欲期:1.5~3歲,排便后的快感及大人的表揚當中得到快樂,稱為肛欲期。性器期:3-6歲,開始注意兩性之間存在性器官的差異,把性欲轉向外界。潛伏期:6-12歲,快樂大部分來自豐富多彩的學習、體育、藝術、游戲、交友等更富有社會價值的智慧創造活動中。相對平靜。生殖器期:12歲以后,兒童進入青春發育期,性的內驅力增強,興趣轉向異性。通過正常兩性間的性行為得到滿足。“自我”逐漸成熟,人格日趨協調。2023/1/742五個時期:2023/1/81124、釋夢理論弗洛伊德認為人的一切活動都是以滿足其愿望或欲望為前提的,為了使被壓抑的欲望或需求能出現在意識中,只有通過喬裝打扮,變相出現而獲得間接的滿足。人類的夢境就是這樣一種通過變相手段來獲得愿望滿足的重要形式。弗洛伊德認為夢很有意義,夢具有雙重心理作用:①做夢人的潛意識欲望、被壓抑的本能通過夢得到滿足和釋放;②夢是一種原始的防御機制,可避免本能沖動在清醒時釋放而引起的焦慮或痛苦。2023/1/7434、釋夢理論弗洛伊德認為人的一切活動都是5、心理防御機制理論弗洛伊德1849年首先提出,人為了應付矛盾,化解“本我”和“超我”之間的沖突,保持心理平衡便產生了心理防御機制(mentaldefensemechanism)。人通過這種機制使“本我”得到一定的滿足而不觸犯“超我”,能為現實接受,不致引起“自我”的焦慮與恐懼。弗洛伊德提出許多心理防御機制,如壓抑、合理化、投射、補償、退化、否認等,這些都是潛意識中進行的自我欺騙。常用這些防御機制對人格形成會發生影響,甚至成為一個人人格的組成部分,如果運用不當,也會成為病態行為和精神障礙癥狀的一部分。
5、心理防御機制理論2023/1/8114二、行為主義學派
(Behavioristicschool)美國的心理學家華生
(J.B.WatSon,1878-1958)1.經典的條件反射華生(J.B.WatSon)2.操作性條件反射斯金納(B.F.Skinner)3.社會學習理論班杜拉(A.Bandura)2023/1/745二、行為主義學派
(Behavioris2023/1/8115行為主義學派認為每一行為完全決定于過去的學習和環境的刺激。
行為主義學派強調環境的作用,認為人的行為都是由環境所決定的,都是對環境刺激所作出的反應,其公式是S-R(刺激-反應)。S–O-RO:代表機體2023/1/746行為主義學派認為每一行為完全決定于過去的2023/1/81162023/1/747行為主義觀嬰兒害怕實驗華生運用條件反射理論所做的嬰兒害怕實驗,為心理發展的行為決定論作了最有力的說明。男孩艾伯特11個月時與小白鼠玩了3天,后來,當艾伯特開始伸手去觸摸白鼠時,腦后突然響起了鋼條的敲擊聲。艾伯特受到了驚嚇,但沒有哭。第二次,當他的手剛觸摸到白鼠時,鋼條又被敲響,他猛然跳起,向前摔倒,開始哭泣。如此反復多次,以后當白鼠單獨出現時,艾伯特會表現出極度恐懼,轉過身去,躲避白鼠。在這個實驗里,白鼠成為劇烈聲響的替代刺激,引發了艾伯特的條件反應。
行為主義觀嬰兒害怕實驗華生運用條件反射理論所做的嬰兒害怕2023/1/8118行為主義觀
華生解釋說,任何行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華南農業大學珠江學院輔導員招聘筆試真題
- 2024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輔導員招聘筆試真題
- 基于Bernstein多項式的非參數誤差密度估計
- 非球形顆粒剪切動力學行為及流變模型研究
- 車輛維修保養與保險理賠承包合同范本
- 石油化工車間租賃及安全生產管理合同
- 餐飲店加盟店經營管理規范協議
- 倉儲物流服務采購合同模板
- 新能源材料企業股權重組與產業鏈整合合同
- 商業停車場使用權買賣合同樣本
- 勞務外包三方協議
- 水果禮盒創業計劃書
- 計算機操作系統教程(第3版)電子素材
- 復方電解質醋酸鈉葡萄糖注射液-藥品臨床應用解讀
- 水產養殖行業營銷策略方案
- 廠房分布式光伏系統施工進度計劃橫道圖
- 廣州市荔灣廣雅新初一分班(摸底)語文模擬試題(5套帶答案)
- 社會工作流程圖
- 人工智能方法在土木工程監測中的運用
- 高效溝通之溝通的意義在于回應
- 廣東省廉江市實驗學校2022-2023學年數學五年級第二學期期末聯考試題含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