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章緒論1.下列關于概率的說法,錯誤的是A.通常用P表示B.大小在0%及100%之間C.某事件發生的頻率即概率D.在實際工作中,概率是難以獲得的E.某事件發生的概率很小,在單次研究或觀察中時,稱為小概率事件[參考答案]C.某事件發生的頻率即概率2.下列有關個人基本信息的指標中,屬于有序分類變量的是A.學歷B.民族C.血型D.職業E.身高[參考答案]A.學歷3.下列有關個人基本信息的指標,其中屬于定量變量的是A.性別B.民族C.職業D.血型E.身高[參考答案]E.身高4.下列關于總體與樣本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個體間的同質性是構成總體的必備條件B.總體是根據研究目的所確定的觀察單位的集合C.總體通常有無限總體與有限總體之分D.一般而言,參數難以測定,僅能根據樣本估計E.從總體中抽取的樣本一定能代表該總體[參考答案]E.從總體中抽取的樣本一定能代表該總體5.在有關2007年成都市居民糖尿病患病率的調查研究中,總體是A.所有糖尿病患者B.所有成都市居民C.2007年所有成都市居民D.2007年成都市居民中的糖尿病患者E.2007年成都市居民中的非糖尿病患者[參考答案]C.2007年所有成都市居民6.簡述小概率事件原理。答:當某事件發生的概率很小,習慣上認為小于或等于0.05時,統計學上稱該事件為小概率事件,其含義是該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很小,進而認為它在一次抽樣中不可能發生,這就是所謂小概率事件原理,它是進行統計推斷的重要基礎。答:某項研究通常想知道關于總體的某些數值特征,這些數值特征稱為參數,如整個城市的高血壓患病率。根據樣本算得的某些數值特征稱為統計量,如根據幾百人的抽樣調查數據所算得的樣本人群高血壓患病率。統計量是研究人員能夠知道的,而參數是他們想知道的。一般情況下,這些參數是難以測定的,僅能根據樣本估計。顯然,只有當樣本代表了總體時,根據樣本統計量估計的總體參數才是合理的答:研究人員通常需要了解與研究某一類個體,這個類就是總體。總體是根據研究目的所確定的觀察單位的集合,通常有無限總體與有限總體之分,前者指總體中的個體數是無限的,如研究藥物療效,某病患者就是無限總體,后者指總體中的個體數是有限的,它是指特定時間、空間中有限個研究個體。但是,研究整個總體一般并不實際,通常能研究的只是它的一部分,這個部分就是樣本。例如在一項關于2007年西藏自治區正常成年男子的紅細胞平均水平的調查研究中,該地2007年全部正常成年男子的紅細胞數就構成一個總體,從此總體中隨機抽取2000人,分別測得其紅細胞數,組成樣本,其樣本含量為2000。第二章調查研究設計1.以下五個問題中,最符合調查問卷設計要求的是A.你一個月工資多少?B.你一個月吃多少克鹽?C.你是否有婚外戀:①有②無D.你與你的媽媽認為女孩幾歲結婚比較好E.如果只生一個孩子,你希望孩子的性別是:①女②男③男女均可[參考答案]E.如果只生一個孩子,你希望孩子的性別是:①女②男③男女均可2.普查是一種全面調查的方法,及抽樣調查相比,敘述正確的是A.確定對象較為簡單B.適于發病率較低疾病的調查C.不易獲得反映平均水平的統計指標D.因涉及面廣,可產生較大的抽樣誤差E.更易統一調查技術,提高調查質量[參考答案]A.確定對象較為簡單3.欲了解某地區狂犬病死亡人數上升的原因,較適宜的抽樣方式為A.單純隨機抽樣B.整群抽樣C.分層抽樣D,典型調查4.某縣有30萬人口,其中農村人口占80%,現欲對農村婦女的計劃生育措施情況進行調查,調查對象應為A.該縣所有的已婚夫妻B.該縣所有的農村婦女C.該縣所有的育齡期婦女D.該縣所有的已婚婦女5.為了解烏魯木齊市兒童的肥胖狀況,分別從漢族、維吾爾族、哈族、回族等民族中隨機抽取部分兒童進行調查,這種抽樣方法屬于A.單純隨機抽樣B.系統抽樣C.整群抽樣D.分層抽樣6.下列關于調查設計的敘述,正確的是A.明確調查目的是調查研究最核心的問題B.采用抽樣調查還是普查是由該地區的經濟水平決定的C.調查設計出現缺陷時,可以通過相應的統計分析方法彌補D.一旦制定了調查研究計劃,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就不可改變7.條件相同時,下列抽樣方法中抽樣誤差最大的是A.單純隨機抽樣B.系統抽樣C.整群抽樣D.分層抽樣8.以下抽樣方法中不屬于概率抽樣的是A.單純隨機抽樣B.系統抽樣C.整群抽樣D.分層抽樣9.實驗性研究及觀察性研究的根本區別在于A.抽樣方法不同B.研究對象不同C.是否設立對照組D.假設檢驗方法不同10.簡述調查問題的順序安排。答:調查問題順序安排總原則:①符合邏輯;②一般問題在前,特殊問題在后;③易答題在前,難答題在后;④如果采用封閉式與開放式相結合的問題,一般先設置封閉式問題;⑤敏感問題一般放在最后。此外,在考慮問題順序時,還應注意問題是否適合全部調查對象,并采用跳答的形式安排問題與給出指導語。11.常用的非概率抽樣方法有哪些?答:常用的非概率抽樣方法有偶遇抽樣、立意抽樣、定額抽樣、雪球抽樣等。12.試比較常用的四種概率抽樣方法的優缺點。答:單純隨機抽樣的優點是均數(或率)及標準誤的計算簡便。缺點是當總體觀察單位數較多時,要對觀察單位一一編號,比較麻煩,實際工作中有時難以辦到。系統抽樣的優點是:①易于理解,簡便易行;②容易得到一個按比例分配的樣本,由于樣本相應的順序號在總體中是均勻散布的,其抽樣誤差小于單純隨機抽樣。系統抽樣的缺點是:①當總體的觀察單位按順序有周期趨勢或單調增(或減)趨勢,系統抽樣將產生明顯的偏性。但對于適合采用系統抽樣的情形,一旦確定了抽樣間隔,就必須嚴格遵守,不得隨意更改,否則可能造成另外的系統誤差。②實際工作中一般按單純隨機抽樣方法估計抽樣誤差,因此這樣計算得到的抽樣誤差一般偏大。分層抽樣的優點是:①減少抽樣誤差:分層后增加了層內的同質性,因而觀察值的變異度減小,各層的抽樣誤差減小,在樣本含量相等的情況下其標準誤一般均小于單純隨機抽樣、系統抽樣與整群抽樣的標準誤;②便于對不同的層采用不同的抽樣方法,有利于調查組織工作的實施;③還可對不同層進行獨立分析。其缺點是當需要確定的分層數較多時,操作比較麻煩,實際工作中實施難度較大。整群抽樣的優點是便于組織,節省經費,容易控制調查質量。缺點是當樣本含量一定時,其抽樣誤差一般大于單純隨機抽樣的誤差。13.簡述調查設計的基本內容。答:調查設計的基本內容包括:①明確調查目的與指標;②確定調查對象與觀察單位;③確定調查方法;④確定調查方式;⑤確定調查項目與調查表;⑥制定資料整理分析計劃;⑦制定調查的組織計劃。14.調查研究的主要特點是什么?答:調查研究的主要特點是:①研究的對象及其相關因素(包括研究因素與非研究因素)是客觀存在的,不能人為給予干預措施。②不能用隨機化分組來平衡混雜因素對調查結果的影響。第三章實驗研究設計1.藥品上市后應用階段進行的臨床試驗屬于A.I期臨床試驗B.II期臨床試驗C.III期臨床試驗D.IV期臨床試驗[參考答案]D.IV期臨床試驗2.臨床試驗的統計分析主要包括A.可比性分析、療效評價、安全性評價B.可比性分析、優效性分析、劣效性分析C.可比性分析、安全性評價、可行性分析D.優效性分析、等效性分析、安全性評價E.療效評價、安全性評價、可行性分析[參考答案]A.可比性分析、療效評價、安全性評價3.在某臨床試驗中,將180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試驗組給予試驗藥+對照藥的模擬劑,對照給予對照藥+試驗藥的模擬劑,整個過程中受試對象與研究者均不知道受試對象的分組。本試驗中采用控制偏倚的方法有A.單盲、多中心B.隨機化、多中心C.隨機化、單盲D.隨機化、雙盲雙模擬E.雙盲雙模擬、多中心[參考答案]D.隨機化、雙盲雙模擬4.將兩個或多個處理因素的各水平進行組合,對所有可能的組合都進行實驗,該實驗設計方案是A.隨機區組設計B.完全隨機設計C.析因設計D.配對設計5.比較兩種療法對乳腺癌的療效,若兩組患者的乳腺癌分期構成不同可造成A.選擇性偏倚B.測量性偏倚C.混雜性偏倚D.信息偏倚6.觀察指標應具有A.靈敏性、特異性、準確度、精密度、客觀性B.靈敏性、變異性、準確度、精密度、客觀性C.靈敏性、特異性、變異性、均衡性、穩定性D.特異性、準確度、穩定性、均衡性、客觀性E.靈敏性、變異性、準確度、精密度、均衡性[參考答案]A.靈敏性、特異性、準確度、精密度、客觀性7.為了解某療法對急性肝功能衰竭的療效,用12頭健康雌性良種幼豬建立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再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僅給予實驗組該療法治療,不給予對照組任何治療。7天后觀察兩組幼豬的存活情況。該研究采用的是A.空白對照B.安慰劑對照C.實驗對照D.標準對照E.自身對照[參考答案]A.空白對照8.實驗組及對照組主要不同之處在于A.處理因素B.觀察指標C.抽樣誤差D.觀察時間E.納入、排除受試對象的標準9.實驗設計的三個基本原則是A.隨機化、對照、重復B.隨機化、對照、盲法C.隨機化、重復、盲法D.均衡、對照、重復E.盲法、對照、重復[參考答案]A.隨機化、對照、重復10.實驗設計的三個基本要素是A.處理因素、實驗效應、實驗場所B.處理因素、實驗效應、受試對象C.受試對象、研究人員、處理因素D.受試對象、干擾因素、處理因素E.處理因素、實驗效應、研究人員[參考答案]B.處理因素、實驗效應、受試對象11.某研究欲了解褪黑素(MEL)與通心絡超微粉(TXL)對糖尿病模型大鼠體內血管緊張素的影響,并分析兩藥的交互作用。你認為該研究最好采用何種實驗設計方案?并說明理由。答:該研究最好采用2×2析因設計的實驗方案,如表所示。因為析因設計不僅可以檢驗兩因素各水平之間的差異有無統計學意義,而且可以檢驗兩因素間有無交互作用。因此本例采用2×2析因設計既可分析MEL與TXL對糖尿病模型大鼠血管緊張素的影響,又可分析兩藥合用時的交互效應。12.某研究欲了解褪黑素(MEL)與通心絡超微粉(TXL)對糖尿病模型大鼠體內血管緊張素的影響,并分析兩藥的交互作用。請幫該研究者實現32只大鼠的隨機分組。答:對于2×2析因設計,可采用完全隨機化的方法將所有受試對象分到4個處理組。先將32只大鼠按體重從小到大的順序編號。再從隨機數字表中任一行,如第2列最上端開始縱向連續取32個兩位數字。對隨機數字從小到大排序,事先規定,序號為1~8的豚鼠分為A組,序號為9~16的大鼠分為B組,序號為17~24的大鼠分為C組,序號為25~32的大鼠分為D組13.某研究人員欲將12只小鼠按月齡、體重相近的原則配成對,然后將每一對中的小鼠隨機分配到實驗組與對照組,應如何分組?答:先將6對小鼠按體重從小到大的順序編號,再從隨機數字表中任一行或列,如第18行最左端開始橫向連續取12個兩位數字。事先規定,每一對中,隨機數較小者序號為1,對應于A組,隨機數較大者序號為2,對應于B組。14.欲將16只豚鼠隨機分為兩組,某研究員閉上眼睛從籠中抓了8只豚鼠作為實驗組,剩下8只作為對照組。該分組方法是否正確?若不正確,請說明理由。答:該分組方法不正確,不是隨機分組的方式。隨機不等于隨便,隨機的含義是指每只動物都有相同機會進入實驗組或對照組,而該分組方法由于豚鼠活躍程度不相同,進入各組的機會就不同,較活躍的豚鼠進入實驗組的機會增大,破壞了隨機化原則。15.三聯藥物治療士兵消化性潰瘍”一文中,對2000~2006年在某衛生所采用三聯藥物治療的38例消化性潰瘍患者進行分析。內鏡檢測結果顯示,痊愈13人,顯效14人,進步7人,無效4人,有效率達89.5%。據此認為該三聯療法的療效較好,且由于其價格適中,可在部隊衛生所中推廣。該結論是否正確?如果不正確,請說明理由。答:該結論不正確。研究某治療方案對某疾病的治療效果需進行臨床試驗,應遵循實驗設計的三個基本原則,即對照、隨機化與重復。只有正確設立對照才能較好地控制非處理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影響,不設立對照往往會誤將非處理因素造成的偏倚當成處理效應,從而得出錯誤的結論。此研究僅納入了38例消化性潰瘍患者,并未設立相應的對照組。而且這38例患者接受治療的時間為2000年至2006年,時間跨度太大,對研究結果造成影響的因素很多,在沒有對照的情況下,不能控制非處理因素對試驗結果的影響,其研究結論不具有說服力。16臨床試驗中使用安慰劑的目的是什么?答:臨床試驗中使用安慰劑,目的在于控制由于受試對象與試驗觀察者的心理因素引起的偏倚,提高依從性,還可控制疾病自然進程的影響,顯示試驗藥物的效應。17.什么是交叉設計?它有何優缺點?答:交叉設計是一種特殊的自身對照設計,它按事先設計好的實驗次序,在各個時期對受試對象先后實施各種處理,以比較處理組間的差異。其中2′2交叉設計是最為簡單的一種交叉設計,首先將同質個體隨機分為兩組,每組先接受一種處理措施,待第一階段實驗結束后,經過適當的時間間隔(即清理階段),兩組再交換處理措施進行第二階段的實驗,這樣每個個體都接受了兩種處理。當然階段數與處理數都可以擴展,成為多種處理多重交叉實驗。交叉設計一般不適用于具有自愈傾向或病程較短的疾病研究。交叉設計的優點有:①節約樣本含量;②能夠控制個體差異與時間對處理因素的影響;③在臨床試驗中同等地考慮了每個患者的利益。其缺點有:①處理時間不能太長;②當受試對象的狀態發生根本變化時,如死亡、治愈等,后一階段的處理將無法進行;③受試對象一旦在某一階段退出試驗,就會造成數據缺失,增加統計分析的困難;④不能用于具有自愈傾向或病程較短的疾病研究。18.什么是配對設計?它有何優缺點?答:配對設計是將受試對象按一定條件配成對子,再將每對中的兩個受試對象隨機分配到不同處理組。配對的因素應為可能影響實驗結果的主要混雜因素。在動物實驗中,常將窩別、性別、體重等作為配對因素;在臨床試驗中,常將病情、性別、年齡等作為配對因素。配對設計與完全隨機設計相比,其優點在于可增強處理組間的均衡性、提高實驗效率;其缺點在于配對條件不易嚴格控制,當配對失敗或配對欠佳時,反而會降低實驗效率。在臨床試驗中,配對的過程還可能延長實驗時間。19.實驗研究中,隨機化的目的是什么?答:實驗研究中,隨機化的目的在于使非處理因素在實驗組與對照組中的影響相當,提高對比組間的可比性,使實驗結論的外推具有科學性與可靠性。隨機化是對數據資料進行統計推斷的前提。20.實驗研究根據對象的不同可分為哪幾類?答:根據受試對象不同,實驗研究可分為動物實驗、臨床試驗與現場試驗三類。動物實驗的受試對象可以是動物,或者是器官、細胞、血清等生物材料;臨床試驗的受試對象通常為患某種疾病的患者,持續時間可以較長,目的在于評價藥物或治療方法的療效;現場試驗的受試對象通常是正常人群,持續時間一般較長,目的是通過干擾某些危險因素或施加某些保護性措施,了解其在人群中產生的預防效果。第四章定量資料的統計描述1.正態分布曲線下(μ±σ)區間的面積占總面積的A.90%B.95%C.97.5%D.99%E.不能確定[參考答案]A.90%2.關于均數及標準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均數可能是負數,標準差不可能B.標準差可能是負數,均數不可能C.兩者都不可能為負數D.兩者都可能為負數E.以上都不對[參考答案]A.均數可能是負數,標準差不可能3.CV越大,表示A.資料變異程度越大B.資料變異程度越小C.均數越大D.樣本含量越大E.均數的代表性越好[參考答案]A.資料變異程度越大4.當資料兩端含有不確切值時,描述其變異度宜用A.RB.CVC.S2D.SE.四分位數間距[參考答案]E.四分位數間距5.以下分布形式或資料類型中,適宜用均數及標準差進行統計描述的是A.正偏態分布B.負偏態分布C.對稱分布D.開口資料E.任意分布[參考答案]D.開口資料6.開醫學研究中,反映一組血清抗體滴度資料的平均水平,根據經驗,常選用口資料A.算數均數B.中位數C.幾何均數D.眾數E.與7.數據分布類型無法確定時,描述集中位置宜選用A.算數均數B.中位數C.幾何均數D.眾數E.與8.描述一組正態分布資料變量值的平均水平,宜選用A.變異系數B.方差C.幾何均數D.標準差E.算數均數9.頻數分布的兩個重要特征是A.總體及樣本B.集中趨勢及離散趨勢C.統計量及參數D.標準差及標準誤E.樣本均數及總體均數[參考答案]B.集中趨勢及離散趨勢10.抽樣調查某市45~55歲健康男性居民的血脂水平,184名45~55歲健康男性居民的血清總膽固醇(TC)的xbar=4.84mmol/L,s=0.98mmol/L,已知健康人的血清總膽固醇服從正態分布。估計該市45~55歲健康男性居民中,血清總膽固醇在3.25mmol/L~5.25mmol/L范圍內的比例。答:45~55歲健康男性居民的血清總膽固醇分布為非標準正態分布,需作標準化變換后,查表確定正態分布曲線下面積。由于是大樣本,可用樣本均數與樣本標準差作為總體均數與總體標準差的點估計值。查標準正態分布曲線下的面積表(附表2)得:11.抽樣調查某市45~55歲健康男性居民的血脂水平,184名45~55歲健康男性居民的血清總膽固醇(TC)的xbar=4.84mmol/L,s=0.96mmol/L,已知健康人的血清總膽固醇服從正態分布。估計該市45~55歲健康男性居民的血清總膽固醇的95%參考值范圍答:已知健康人的血清總膽固醇服從正態分布,故采用正態分布法制定95%的參考值范圍12.某省抗癌協會癌癥康復會對189名會員進行了生存質量評價,量表包括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癥狀不良反應與社會功能四個維度,共計22個條目,總分為220分,得分越高則生存質量越高。資料如下,據此資料計算集中位置指標與離散程度指標。計算結果為:集中位置指標xbar=135.77分,離散程度指標s=30.60分。以上分析是否恰當?為什么?答:大多數觀察值集中在較大值一端,呈負偏態分布,故不宜使用均數與標準差。應計算中位數與四分位數間距,計算結果為集中位置指標:M=139分離散程度指標:四分位數間距QU-QL=157-119=38分13.什么情況下用正態分布法或百分位數法制定醫學參考值范圍?答:①通過大量調查證實或經正態性檢驗符合正態分布的指標或近似正態分布的指標,可按正態分布曲線下面積分布的規律制定醫學參考值范圍;服從對數正態分布的指標,可對觀察值取對數后按正態分布法算出醫學參考值范圍的對數值,然后求其反對數即可;②對于經正態性檢驗不服從正態分布的指標,應使用百分位數法制定醫學參考值范圍。14.何謂醫學參考值范圍?制定參考值范圍的一般步驟有哪些?答:醫學參考值范圍指包括絕大多數正常人的人體形態、功能與代謝產物等各種生理及生化指標觀察值的波動范圍,一般用作判定正常與異常的參考標準。制定醫學參考值范圍的步驟包括確定觀察對象與抽取足夠的觀察單位、統一測定方法、決定是否分組制定參考值范圍、確定取雙側或單側參考值范圍、選定適當的百分界限、選擇制定醫學參考值范圍的方法。15.正態分布有哪些基本特征?答:正態分布的特征:①正態曲線在橫軸上方均數處最高;②正態分布以均數為中心,左右對稱;③正態分布有兩個參數,即位置參數μ與形態參數σ;④正態曲線下的面積分布有一定的規律,正態曲線及橫軸間的總面積恒等于1,曲線下區間(μσ,μσ)內的面積為95.00%,區間(μσ,μσ)內的面積為99.00%。16.極差、四分位數間距、標準差、變異系數的適用范圍有何異同?答:極差、四分位數間距、標準差、變異系數四者的相同點是都用于描述資料的離散程度。不同點:①極差可用于描述單峰對稱分布小樣本資料的離散程度,或用于初步了解資料的變異程度;②四分位數間距可用于描述偏態分布資料、兩端無確切值或分布不明確資料的離散程度;③標準差用于描述正態分布或近似正態分布資料的離散程度;④變異系數用于比較各組計量單位不同或均數相差懸殊的正態分布資料的離散程度。17.均數、中位數、幾何均數的適用范圍有何異同?答:均數、中位數、幾何均數三者的相同點是都用于描述定量資料的集中位置。不同點:①均數用于單峰對稱分布,特別是正態分布或近似正態分布的資料;②幾何均數用于變量值間呈倍數關系的偏態分布資料,特別是經過對數變換后呈正態分布或近似正態分布的資料;③中位數用于不對稱分布資料、兩端無確切值以及分布不明確的資料。第五章定性資料的統計描述1計算標準化率時,宜采用間接法的情況是A.已知被標準化組的年齡別死亡率及年齡別人口數B.已知被標準化組的死亡總數及年齡別人口數C.已知標準組年齡構成及死亡總數D.已知標準組的人口總數及年齡別人口數E.被標化組各年齡段人口基數較大[參考答案]B.已知被標準化組的死亡總數及年齡別人口數2下列不屬于相對比的指標是A.RRB.ORC.病死率D.CVE.性別比[參考答案]C.病死率3經調查得知甲、乙兩地的惡性腫瘤的粗死亡率均為89.94/10萬,但經過標準化后甲地惡性腫瘤的死亡率為82.74/10萬,而乙地為93.52/10萬,發生此現象最有可能的原因是A.甲地的診斷技術水平更高B.乙地的惡性腫瘤防治工作做得比甲地更好C.甲地的老年人口在總人口中所占比例比乙地多D.乙地的老年人口在總人口中所占比例比甲地多E.甲地的男性人口在總人口中所占比例比乙地多[參考答案]C.甲地的老年人口在總人口中所占比例比乙地多4.標準化死亡比SMR最初含義是指A.實際死亡數/預期死亡數B.預期死亡數/實際死亡數C.實際發病數/預期發病數D.預期發病數/實際發病數E.預期發病數/預期死亡[參考答案]A.實際死亡數/預期死亡數5.某地2006年肝炎發病人數占當年傳染病發病人數的10.1%,該指標為A.率B.構成比C.發病率D.相對比E.時點患病率[參考答案]B.構成比6.試就表5-4資料分析比較甲、乙兩廠職工的高血壓患病率。答:因為甲乙兩廠的年齡構成有所不同,為了消除年齡構成的不同對高血壓患病率的影響,應先進行標準化再進行比較。根據本題資料,以兩廠合計人口為標準人口,已知被標化組的年齡別患病率,采用直接法計算標準化患病率7.表5-2為一抽樣研究資料,試填補空白處數據并根據最后三欄結果作簡要分析。答:最后三欄結果的簡要分析:惡性腫瘤死亡占總死亡的比例(%)為:各年齡組惡性腫瘤死亡數除以各年齡組總死亡人數后乘100得到的值,表示各年齡組死亡人口中,惡性腫瘤死亡所占的比例。惡性腫瘤死亡率(1/10萬)為:各年齡組惡性腫瘤死亡數除以各年齡組總人數后乘100000得到的值,表示各年齡組總人口中,惡性腫瘤死亡出現的頻率。年齡別死亡率(‰)為:各年齡組死亡數除以各年齡組總人數后乘1000得到的值,表示各年齡組總人口中,死亡出現的頻率。8.某地人口數:男性13,697,600人,女性13,194,142人;五種心血管疾病的死亡人數:男性16774人,女性23334人;其中肺心病死亡人數:男性13952人,女性19369人。可計算出這樣一些相對數,依次說明各指標的含義答:9.某地1965年與1970年幾種主要急性傳染病發病情況如表5-1。某醫師根據此資料中痢疾及乙腦由1965年的44.2%及3.4%分別增加到1970年的51.9%與5.2%,認為該地1970年痢疾及乙腦的發病率升高。該結論是否正確?為什么?答:該結論不正確。因為該醫生所計算的指標是構成比,只能說明不同年份,痢疾及乙腦在幾種傳染病發病人數中所占的比重發生了變化,不能說明兩種傳染病感染發生的頻率或強度,該醫生犯了以構成比代替率的錯誤。10.率的標準化需要注意哪些問題?答:①標準化法的目的是為了通過選擇同一參照標準,消除混雜因素的影響,使算得的標準化率具有可比性。但標準化率并不代表真實水平,選擇標準不同,計算出的標準化率也不相同。因此標準化率是用于相互間的比較,實際水平應采用未標化率來反映。②樣本的標準化率是樣本指標值,亦存在抽樣誤差,若要比較其代表的總體標準化率是否相同,需作假設檢驗。③注意標準化方法的選用。如對死亡率的年齡構成標準化,當已知被標化組的年齡別死亡率時,宜采用直接法計算標準化率。但當被標化組各年齡段人口數太少,年齡別死亡率波動較大時,宜采用間接法。④各年齡組率若出現明顯交叉,或呈非平行變化趨勢時,則不適合采用標準化法,宜分層比較各年齡組率。此外,對于因其它條件不同,而非內部構成不同引起的不可比性問題,標準化法難以解決。11.常用動態數列分析指標有哪幾種?各有何用途?答:常用的動態數列分析指標有:絕對增長量、發展速度及增長速度、平均發展速度及平均增長速度。絕對增長量是指事物現象在一定時期增長的絕對值;發展速度及增長速度都是相對比指標,用以說明事物現象在一定時期的速度變化;平均發展速度是指一定時期內各環比發展速度的平均值,用以說明事物在一定時期內逐年的平均發展程度;平均增長速度是說明事物在一定時期內逐年的平均增長程度。標準化率計算的直接法與間接法的應用有何區別?對死亡率的年齡構成標準化,當已知被標化組的年齡別死亡率時,宜采用直接法計算標準化率;當不知道被標化組的年齡別死亡率,只有年齡別人口數與死亡總數時,可采用間接法。12.為什么不能以構成比代替率?答:率是指某現象實際發生數及某時間點或某時間段可能發生該現象的觀察單位總數之比,用以說明該現象發生的頻率或強度。構成比是指事物內部某一組成部分觀察單位數及同一事物各組成部分的觀察單位總數之比,以說明事物內部各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不能說明某現象發生的頻率或強度大小。兩者在實際應用時容易混淆,要注意區別。13.應用相對數時需要注意哪些問題?答:①計算相對數應有足夠的觀察單位數;②分析時不能以構成比代替率;③計算觀察單位數不等的幾個率的合計率或平均率時,不能簡單地把各組率相加求其平均值而得,而應該分別將分子與分母合計,再求出合計率或平均率;④相對數的比較應注意其可比性,如果內部構成不同,應計算標準化率;⑤樣本率或樣本構成比的比較應作假設檢驗;⑥某些情況下只能使用絕對數。第六章總體均數的估計1.假設某地35歲以上正常成年男性的收縮壓的總體均數為120.2mmHg,標準差為11.2mmHg,從該地隨機抽取20名35歲以上正常成年男性,測得其平均收縮壓為112.8mmHg,又從該地隨機抽取10名7歲正常男孩,測得其平均收縮壓為90.5mmHg,標準差為10.4mmHg,7歲正常男孩收縮壓的總體均數的95%置信區間為±×10.4±t0.05/2,9×?10±×10.4±t0.05/2,9×10.4±t0.05/2,9×?10±t0.05/2,9×?102.假設某地35歲以上正常成年男性的收縮壓的總體均數為120.2mmHg,標準差為11.2mmHg,從該地隨機抽取20名35歲以上正常成年男性,測得其平均收縮壓為112.8mmHg,又從該地隨機抽取10名7歲正常男孩,測得其平均收縮壓為90.5mmHg,標準差為10.4mmHg,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112.8mmHg及120.2mmHg不同是由于系統誤差B.112.8mmHg及120.2mmHg不同是由于兩總體均數不同C.90.5mmHg及112.8mmHg不同是由于抽樣誤差D.90.5mmHg及120.2mmHg不同是由于抽樣誤差E.90.5mmHg及112.8mmHg不同是因為兩總體均數不同3.假設某地35歲以上正常成年男性的收縮壓的總體均數為120.2mmHg,標準差為11.2mmHg,后者反映的是A.個體變異的大小B.抽樣誤差的大小C.系統誤差的大小D.總體的平均水平E.樣本的平均水平[參考答案]A.個體變異的大小4.總體均數的95%置信區間的含義是A.總體95%的個體值在該區間內B.樣本95%的個體值在該區間內C.平均每100個總體均數,有95個在該區間內D.平均每100個樣本(樣本含量相同)均數,有95個在該區間內E.平均每100個樣本(樣本含量相同),有95個樣本所得的區間包含總體均數[參考答案]E.平均每100個樣本(樣本含量相同),有95個樣本所得的區間包含總體均數。5.關于置信區間,下列敘述中錯誤的是A.99%置信區間優于95%置信區間B.置信區間的精確度反映在區間的長度C.當樣本含量確定時,準確度及精確度是矛盾的D.置信區間的準確度反映在置信度1-a的大小上E.當置信度1-a確定時,增加樣本含量可提高精確度[參考答案]A.99%置信區間優于95%置信區間6.從同一總體中隨機抽取多個樣本,分別估計總體均數的95%置信區間,則精確度較高的是A.均數大的樣本B.均數小的樣本C.標準差小的樣本D.標準誤大的樣本E.標準誤小的樣本[參考答案]E.標準誤小的樣本7.關于t分布,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分布是以0為中心,左右對稱的一簇單峰曲線B.自由度越小,曲線越低平C.當自由度為¥時,t分布就是標準正態分布D.自由度相同時,|t|越大,其尾部概率值P越小E.自由度越大,尾部概率相同時,t界值越大[參考答案]E.自由度越大,尾部概率相同時,t界值越大A.全距B.標準差C.標準誤D.變異系數E.四分位數間距[參考答案]C.標準誤9.某實驗室隨機測定了100名正常成人血漿內皮素(ET)含量(ng/L),得均數為81.0(ng/L),標準差18.2(ng/L)。①計算抽樣誤差;②試估計正常成人ET含量(ng/L)總體均數的95%置信區間。答:①標準誤為1.82;②由于該樣本為大樣本,故用公式估計正常人ET含量的95%置信區間為(77.38,84.60)ng/L。10.從某疾病患者中隨機抽取25例,其紅細胞沉降率(mm/h)的均數為9.15,標準差為2.13。試估計其總體均數的95%置信區間與99%置信區間。答:由于該樣本為小樣本,故用公式估計總體均數95%置信區間為(8.27,10.03)mm/h;估計總體均數99%置信區間為(7.96,10.34)mm/h。11.2005年隨機抽取某市400名7歲男孩作為研究對象,計算得其平均身高為122.5cm,標準差為5.0cm。請估計該市7歲男孩身高的總體均數。某學生的回答如下:“該市2005年7歲男孩平均身高的點估計值為122.5cm,按公式計算得到其總體均數的95%置信區間為(112.7,132.3)cm”。請問該學生的回答是否恰當?為什么?答:該學生誤用醫學參考值范圍的公式來計算總體均數的95%置信區間。醫學參考值范圍及均數的置信區間的主要區別在于,計算醫學參考值范圍時應該用標準差,計算置信區間時應該用標準誤。此例中樣本含量較大,可用Z值代替t值,故置信區間的計算公式為。根據置信區間的公式算得2005年該市7歲男孩身高的95%置信區間為(122.0,123.0)cm。12.如何運用抽樣分布規律估計總體均數?答:數理統計的中心極限定理:從均數為m,標準差為s的正態總體中進行獨立隨機抽樣,其樣本均數服從均數為m,標準差為s/?n的正態分布;即使是從非正態總體(均數為m,標準差為s)中進行獨立隨機抽樣,當樣本含量逐漸增加時,其樣本均數的分布逐漸逼近于均數為m,標準差為s/?n的正態分布。標準誤越大,抽樣誤差越大,由樣本均數估計總體均數的可靠性越小。反之,標準誤越小,抽樣誤差越小,由樣本均數估計總體均數的可靠性越大。13.闡述標準差及標準誤的區別及聯系。答:標準差及標準誤的區別及聯系,見表6-1:14.樣本均數的抽樣分布有何特點?答:樣本均數的抽樣分布的特點有:①各樣本均數未必等于總體均數;②樣本均數之間存在差異;③樣本均數基本服從正態分布;④樣本均數的變異范圍較原變量的變異范圍小;⑤隨著樣本含量的增加,樣本均數的變異范圍逐漸縮小。15.什么是均數的抽樣誤差?決定均數的抽樣誤差大小的因素有哪些?答:抽樣研究中,由于同質總體中的個體間存在差異,即個體變異,因而從同一總體中隨機抽取若干樣本,樣本均數往往不等于總體均數,且各樣本均數之間也存在差異。這種由個體變異產生的、隨機抽樣引起的樣本均數及總體均數間的差異稱均數的抽樣誤差。決定均數抽樣誤差大小的因素主要為樣本含量與標準差。16.闡述總體均數的置信區間及醫學參考值范圍的區別。答:總體均數置信區間及醫學參考值范圍的區別見表6-2第七章假設檢驗α與II型錯誤概率b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當樣本量確定時,α越小,b越大B.當樣本量確定時,α越大,b越小C.欲減小犯I型錯誤的概率,可取較小αD.欲減小犯II型錯誤的概率,可取較大αE.若樣本含量足夠大,可同時避免犯這兩型錯誤[參考答案]E.若樣本含量足夠大,可同時避免犯這兩型錯誤2.樣本均數及已知總體均數比較的t檢驗時,P值越小說明A.樣本均數及已知總體均數差別越小B.樣本均數及已知總體均數差別越大C.樣本所對應的總體均數及已知總體均數差別越大D.越有理由認為樣本均數及已知總體均數不同E.越有理由認為樣本所對應的總體均數及已知總體均數不同[參考答案]E.越有理由認為樣本所對應的總體均數及已知總體均數不同A.采用單側檢驗更好B.采用雙側檢驗更好C.采用單、雙側檢驗都無所謂D.根據專業知識確定采用單側檢驗還是雙側檢驗E.根據檢驗統計量的計算結果確定采用單側檢驗還是雙側檢驗[參考答案]D.根據專業知識確定采用單側檢驗還是雙側檢驗4.在樣本均數及已知總體均數比較的t檢驗中,結果t=3.24,t0.05/2,n=2.086,t0.01/2,n=2.086,按檢驗水準α=0.05,可認為此樣本均數A.及該已知總體均數不同B.及該已知總體均數差異很大C.所對應的總體均數及已知總體均數差異很大D.所對應的總體均數及已知總體均數相同E.所對應的總體均數及已知總體均數不同[參考答案]E.所對應的總體均數及已知總體均數不同5.有關樣本均數的及總體均數的比較,檢驗統計量t越大A.說明總體參數差別越大B.說明總體參數差別越小C.說明樣本統計量差別越大D.說明樣本統計量差別越小E.越有理由認為兩總體參數不等[參考答案]E.越有理由認為兩總體參數不等6.假設檢驗時,所犯II型錯誤概率最小的檢驗水準α為A.0.01B.0.025C.0.05D.0.10E.0.207.假設檢驗時,若檢驗水準α=0.05,則下列關于檢驗結果的說法正確的是A.若P≤0.05,則不拒絕H0,此時可能犯II型錯誤B.若P≤0.05,則拒絕H0,此時可能犯II型錯誤C.若P≤0.05,則不拒絕H0,此時可能犯I型錯誤D.若P>0.05,則拒絕H0,此時可能犯I型錯誤E.若P>0.05,則不拒絕H0,此時可能犯II型錯誤[參考答案]E.若P>0.05,則不拒絕H0,此時可能犯II型錯誤A.計算檢驗統計量、確定P值、做出推斷結論B.建立無效假設、建立備擇假設、確定檢驗水準C.建立無效假設、計算檢驗統計量、確定P值D.確定單側檢驗或雙側檢驗、選擇E.檢驗、估計I型錯誤概率與II型錯誤概率[參考答案]E.檢驗、估計I型錯誤概率與II型錯誤概率9.比較兩藥療效時,下列可作單側檢驗的情形是A.已知A藥及B藥均有效B.已知A藥及B藥均無效C.已知A藥不會優于B藥D.已知A藥及B藥差不多好E.不知A藥好還是B藥好[參考答案]C.已知A藥不會優于B藥10.為了比較非洛地平及常規藥物治療高血壓的療效差異,某醫生隨機抽取100名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分別測量患者接受非洛地平治療前后的血壓差值,計算得其均數為21.5mmHg,標準差為8.0mmHg。現已知常規藥能使高血壓患者的血壓平均下降20mmHg。該醫生對其進行了t檢驗,零假設是m=m0,備擇假設是m≠m0,檢驗水準a=0.05。計算得t=1.875,按n=100查t界值表,得0.05<P<0.10,故接受H0,認為非洛地平及常規藥物治療高血壓的療效無差別。你認為該結論正確嗎?請說明理由。答:該結論是錯誤的。因為在進行兩均數比較的假設檢驗時,當P≤0.05時,說明兩總體均數相同是一小概率事件,我們認為在一次試驗中幾乎不會發生,于是得出拒絕H0,接受H1的結論,即使犯錯誤,概率也小于5%;但是當P>0.05時,對于不拒絕H0認為兩總體均數相同這一結論無任何概率保證,得出錯誤結論的概率可能很大。故本例正確的說法應該是:按a=0.05水準,不拒絕H0,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尚不能認為非洛地平及常規藥物治療高血壓的療效不同11.解釋I型錯誤、II型錯誤與檢驗效能,并說明它們之間的關系。答:拒絕實際成立的H0所犯的錯誤稱為I型錯誤,記為a。不拒絕實際不成立的H0所犯的錯誤稱為II型錯誤,記為b。如果兩個總體參數間確實存在差異,即H1成立(例如m≠m0),按照現有檢驗水準,使用假設檢驗方法能夠發現這種差異(即拒絕H0)的能力被稱為檢驗效能,記為(1-b)。三者的關系為:當樣本量固定時,a及b成反比,及(1-b)成正比。如果把a設置得很小,勢必增大犯II型錯誤的概率,從而降低檢驗效能;反之,如果重點在于減少b,勢必增加犯I型錯誤的概率,從而降低了置信度12.舉例說明單側檢驗及雙側檢驗的選擇。答:選用雙側檢驗還是單側檢驗需要根據分析目的及專業知識確定。例如,在臨床試驗中,比較甲、乙兩種治療方法的療效是否有差異,目的只要求區分兩方法有無不同,無需區分何者為優,則應選用雙側檢驗。如果有充分的理由認為甲法療效不比乙法差,此時應選用單側檢驗。若從專業角度無法確定的情況下,一般應采用雙側檢驗。13.簡述假設檢驗的基本步驟。答:假設檢驗的基本步驟如下:(1)建立檢驗假設,確定檢驗水準;(2)計算檢驗統計量;(3)確定P值,做出統計推斷14.解釋零假設及備擇假設的含義。答:零假設又稱無效假設,記為H0,表示其差異是由抽樣誤差引起的;備擇假設又稱對立假設,記為H1,表示其差異是因為比較的對象之間存在本質不同造成的。15.經研究顯示,漢族正常成年男性無名指長度的均數為10.1cm。某醫生記錄了某地區12名漢族正常成年男性無名指長度(cm)資料如下:問該地區正常成年男性無名指長度是否大于一般漢族成年男性?答:本題是樣本均數及總體均數的比較,用單樣本資料的t檢驗16.已知服用某種營養素一個療程后,受試者某項生化指標平均增加52個單位。一家研究所對該營養素進行改進后,隨機抽取受試者36名服用新產品一個療程,測得該生化指標平均增加了53個單位,標準差為2.0個單位。問該營養素新產品是否比舊產品的效果好?第八章t檢驗1.為研究兩種方法的檢測效果,將24名患者配成12對,采用配對t檢驗進行統計分析,則其自由度為:A.24B.12C.11D.23E.2[參考答案]C.112.比較某縣正常成年男性的血紅蛋白是否高于該省的正常水平,應采用A.Z檢驗B.配對t檢驗C.成組t檢驗D.t’檢驗E.樣本均數及總體均數比較的t檢驗[參考答案]E.樣本均數及總體均數比較的t檢驗3.兩小樣本均數比較時,已知n1=20,n2=25,兩總體方差齊且服從正態分布的資料,可考慮A.t檢驗B.t’檢驗C.Z檢驗D.配對t檢驗E.根據資料設計類型選擇配對或成組t檢驗[參考答案]E.根據資料設計類型選擇配對或成組t檢驗4.兩樣本均數比較時,已知n1=20,n2=25,總體方差不齊但服從正態分布的資料宜用A.t檢驗B.t’檢驗C.Z檢驗D.配對t檢驗E.F檢驗[參考答案]B.t’檢驗5.兩樣本均數比較時,按a=0.05水準,尚不能認為兩總體均數有差異,此時若推斷有錯,其錯誤的概率為A.大于0.05B.小于0.05C.等于0.05D.b,而b未知E.1-b,而b未知[參考答案]D.b,而b未知6.正態性檢驗時,按a=0.10水準,認為總體不服從正態分布,此時若推斷有錯,其犯錯誤的概率為A.等于aB.等于1-aC.b,但b未知D.1-b,且b已知E.1-b,且b未知[參考答案]A.等于a7.將20名某病患者隨機分成兩組,分別用甲、乙兩種藥物治療,用藥一個月后測得治療前后的血沉(mm/h),兩組血沉差值經t檢驗,P=0.136>0.05,于是,該醫生得到結論:甲、乙兩種藥物的療效無差別。你是否同意這種分析結果?為什么?答:不正確。不拒絕兩藥療效有差別,不等于要接受兩藥物的療效有差別,此時可能犯II型錯誤,存在檢驗效能不足的問題。8.變量變換的目的是什么?答:變量變換的目的在于使變換后的資料滿足正態或方差齊性等條件,便于進一步的統計分析,滿足所選擇統計學指標或統計學方法的應用條件9.正態性檢驗時,如何確定檢驗水準a?答:一般應大于習慣常用的0.05或0.01,設在0.10或0.20,目的是減少犯II型錯誤的概率;在實際應用中,常取a=0.10。10.t檢驗的應用條件是什么答:①樣本來自于正態分布總體;②個體測量值彼此獨立;③兩獨立樣本設計時,總體方差齊。11.在t檢驗中如何正確使用單、雙側檢驗?答:t檢驗中是選擇單側檢驗還是雙側檢驗,需要根據研究目的,結合專業知識來確定。例如,單樣本t檢驗根據專業知識能確定未知總體均數m不會大于(或小于小)標準值m0,而且本次研究的目的也恰恰在于檢驗這種專業知識的推論是否正確,則可用單側檢驗,否則,采用雙側檢驗。12.在t檢驗中,一般當P≤a,則拒絕H0,其理論根據是什么?答:該研究最好采用2×2析因設計的實驗方案,如表3-2所示。因為析因設計不僅可以檢驗兩因素各水平之間的差異有無統計學意義,而且可以檢驗兩因素間有無交互作用。因此本例采用2×2析因設計既可分析MEL與TXL對糖尿病模型大鼠血管緊張素的影響,又可分析兩藥合用時的交互效應。13.為比較大學生中男女血清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SH-PX)的活力是否相同,某醫生于2012年隨機抽取了18至21歲108名大學生,其中男生52名,女生56名,測得其血清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含量(U/g·Hb)如表8-2。問男女性GSH-PX的活力是否有差別?表8-2男女大學生的血清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U/g·Hb)答: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具體計算略。14.將20名某病患者隨機分成兩組,分別用甲、乙兩種藥物治療,用藥一個月后測得治療前后的血沉(mm/h)如下表。問:甲、乙兩種藥物的療效有無差別?表8-1甲、乙兩藥治療前后的血沉(mm/h)答:兩藥的療效由血沉治療前后的動態變化即差值表達出來,故應甲、乙兩種藥物的療效即兩藥物治療前后差值的比較。本研究為試驗研究,完全隨機設計,兩樣本間彼此獨立,故可考慮首選兩獨立樣本t檢驗。但在進行t檢驗前應考察分析條件,因此分析步驟為:①分別進行兩藥物差值的正態性檢驗,考察兩樣本是否來自于正態分布總體;②在正態性檢驗認為服從正態分布的基礎上,進行方差齊性檢驗,已明確兩樣本來自的正態總體方差是否相等;③滿足上述條件后,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若服從正態分布,但方差不齊,采用t‘檢驗;不服從正態分布,考慮選擇秩與檢驗。具體分析略。15.大量研究表明健康成年男子脈搏的均數為72次/min。現在某山區隨機調查了16名健康成年男子,測得其脈搏(次/min)資料如下:問該山區成年男子的脈搏是否及一般成年男子脈搏不同?69727468737480737574737574797274答:本研究為單樣本對應的未知總體均數μ及已知總體均數μ0=72次/min的比較。進行單樣本t檢驗第九章方差分析≤0.05,則按a=0.05水準,若需進一步了解其中一個對照組與其它4個試驗組總體均數有無差異,可選用的檢驗方法是A.Z檢驗B.t檢驗C.Dunnett–t檢驗D.SNK–q檢驗E.Levene檢驗[參考答案]C.Dunnett–t檢驗2.某研究者在4種不同溫度每組10個對象進行了試驗,共測得某定量指標的數據40個,若采用完全隨機設計方差分析進行統計處理,其組間自由度是A.39B.36C.26D.9E.3[參考答案]E.33.觀察6只狗服藥后不同時間點(2小時、4小時、8小時與24小時)血藥濃度的變化,本試驗應選用的統計分析方法是A.析因設計的方差分析B.隨機區組設計的方差分析C.完全隨機設計的方差分析D.重復測量設計的方差分析E.兩階段交叉設計的方差分析[參考答案]D.重復測量設計的方差分析×2析因設計資料的方差分析中,關于總變異的分解正確的是A.SS總=SSA+SSBB.MS總=MSA+MS組內C.SS總=SSB+SS誤差D.SS總=SSA+SSB+SS誤差E.SS總=SSA+SSB+SSAB+SS誤差[參考答案]E.SS總=SSA+SSB+SSAB+SS誤差5.對有k個處理組,b個區組隨機區組設計的資料進行雙因素方差分析,其誤差的自由度以下正確的是A.kb-k-bB.kb-k-b-1C.kb-k-b-2D.kb-k-b+1E.kb-k-b+2[參考答案]D.kb-k-b+16.隨機區組設計資料的方差分析中,以下對各變異間關系表達正確的是A.SS總=SS組間+SS組內B.MS總=MS組間+MS組內C.SS總=SS處理+SS區組+SS誤差D.MS總=MS處理+MS區組+MS誤差E.SS總=SS處理+SS區組+MS誤差[參考答案]C.SS總=SS處理+SS區組+SS誤差7.方差分析結果,有F處理>F0.05,n處理,n誤差,則結論應正確的是A.各樣本均數間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B.各總體均數間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C.各樣本均數不全相等D.各總體均數不全相等E.各總體方差不全相等[參考答案]D.各總體均數不全相等8.完全隨機設計的方差分析中,下列式子中正確的是A.SS總=SS組間+SS組內B.MS總=MS組間+MS組內C.必有SS組間>SS組內D.必有MS組間>MS組內E.必有n組間>n組內[參考答案]A.SS總=SS組間+SS組內9.同一兩樣本均數比較的資料,方差分析的結果及t檢驗的結果間的關系是A.理論上不同B.完全等價,且F2=tC.完全等價,且F=t2D.不同,t檢驗的結果更可靠E.不同,方差分析的結果更可靠[參考答案]C.完全等價,且F=t2A.組間均方大于組內均方B.誤差均方必然小于組間均方C.總變異及其自由度按設計可以分解成幾種不同來源D.組內方差顯著大于組間方差時,該因素對所考察指標的影響顯著E.組間方差顯著大于組內方差時,該因素對所考察指標的影響顯著[參考答案]C.總變異及其自由度按設計可以分解成幾種不同來源11.重復測量資料具有何種特點?答:重復測量資料中的處理因素在受試者間是隨機分配的,受試者內的因素即時間因素是固定的,不能隨機分配;重復測量資料各受試者內的數據彼此不獨立,具有相關性,后一個時間點的數據可能受到前面數據的影響,而且時間點離得越近的數據相關性越高12.什么是交互效應?請舉例說明。答:交互效應是指某一因素的效應隨另一因素不同水平的變化而變化,稱這兩個因素之間存在交互效應。例如:某實驗研究A、B兩種藥物在不同劑量情況下對某病的治療效果,藥物A在不同劑量時,B藥的效應不同,或者藥物B在不同劑量時,A藥的效應不同,則A、B兩藥間存在交互效應。13.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應用條件是什么?答: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是把全部觀察值的總變異按設計與需要分解成兩個或多個組成部分,然后將各部分的變異及隨機誤差進行比較,來判斷總體均數間的差別是否具有統計學意義。應用條件:各樣本是相互獨立的隨機樣本,且服從正態分布,各樣本方差齊性。14.完全隨機設計方差分析及隨機區組設計方差分析在設計與變異分解上有何不同?答:從設計的角度:完全隨機設計采用完全隨機化的分組方法,將全部試驗對象分配到k個處理組中,各組分別接受不同的處理;隨機區組設計要進行多次隨機分配,每次隨機分配都對同一個區組內的受試對象進行,且各處理組受試對象例數相同,區組內均衡。第十一章卡方檢驗1.下列關于Fisher確切概率法的說法,錯誤的是A.一種直接計算概率的假設檢驗方法B.對于四格表,在周邊合計不變的條件下計算各種組合的概率X2分布D.適用于n<40或T<1的四格表資料X2分布2.下列關于擬合優度X2檢驗的說法,正確的是A.自由度等于組段數B.計算理論頻數前常需先用樣本估計某些總體參數C.一般將理論頻數小于5的組段刪除D.僅適用于正態分布E.僅適用于泊松分布與二項分布[參考答案]B.計算理論頻數前常需先用樣本估計某些總體參數3.欲研究某地15歲及以上城市居民的飲酒率隨文化程度變化的趨勢,可以采用A.擬合優度X2檢驗B.配對設計X2檢驗C.獨立樣本X2檢驗D.線性趨勢X2檢驗E.四格表確切概率法[參考答案]D.線性趨勢X2檢驗4.配對四格表中,用X2檢驗比較兩樣本所代表的總體率有無差別,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備擇假設為兩樣本率相等X2值C.可以采用配對設計t檢驗D.當有理論頻數小于5時,需作連續性校正X2檢驗的自由度相同X2檢驗的自由度相同5.R×C列聯表X2檢驗時,如果某些格子的理論頻數太小,最好的處理方式是A.將理論頻數太小的行或列合并,相應的實際頻數相加B.刪去理論頻數太小的格子所對應的行或列C.采用四格表連續性校正的公式D.增大樣本含量,以達到增大理論頻數的目的E.采用fisher確切概率法[參考答案]E.采用fisher確切概率法6.當3個樣本率比較,得到X2>X20.05,2,可以認為A.3個樣本率不全相同B.3個樣本率都不相同C.3個總體率不全相同D.3個總體率都不相同E.樣本率與總體率均不相同[參考答案]C.3個總體率不全相同7.X2分布形狀A.同正態分布B.同t分布C.及自由度有關D.及自由度無關8.X2檢驗不能用于A.兩個分類變量間的相關分析B.多個樣本率或構成比的比較C.率的線性趨勢檢驗D.頻數分布的擬合優度檢驗9.某研究者欲比較甲、乙兩種抗生素治療急性細菌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效果,將30例患者隨機等分為兩組,分別用甲、乙兩藥治療。一個療程后觀察其治療效果,結果見表11-1,兩組治療有效的病例數分別為12人與8人。該研究者采用完全隨機設計兩樣本率比較的X2檢驗,X2=4.286,n=1,查X2界值表,得P<0.05,按a=0.05水準,拒絕H0,接受H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可以認為兩種抗生素治療急性細菌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療效有差別,甲藥有效率較高。該研究者的試驗設計與統計分析是否合理?如不合理,請簡述理由,并進行正確的統計分析。答:該研究的試驗設計與統計分析方法均存在不合理的地方。試驗設計方面:樣本含量較小。該研究者在臨床試驗設計之初,就應該嚴格按照臨床試驗設計要求,進行樣本含量的估計,以保證足夠的檢驗效能。此外,對于急性細菌性下呼吸道感染,某些癥狀療效的判斷可能易受主觀因素的影響,因此宜采用盲法。統計分析方面:由于樣本含量小于40,不能采用X2檢驗,應采用四格表的確切概率法。10.為什么有些四格表資料的假設檢驗必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正版授權】 ISO/IEC 15421:2010 F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and data capture techniques - Bar code master test specifications
- 【正版授權】 ISO/IEC 8183:2023 F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Data life cycle framework
- 2025至2030中國白色家電行業市場運行分析及競爭格局與投資方向報告
- 2025至2030中國男士商務正裝行業深度研究及發展前景投資評估分析
- 2025至2030中國用于食品和飲料的金屬罐行業產業運行態勢及投資規劃深度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中國玻璃門行業深度研究及發展前景投資評估分析
- 2025至2030中國玫瑰花露行業供需分析及發展前景報告
- 2025至2030中國物理治療軟件行業市場深度研究及發展前景投資可行性分析報告
- 商業培訓中激勵措施的心理機制研究
- 商業環境中殘疾人餐具使用的培訓與指導
- 2025至2030中國銅冶煉行業發展現狀及應用需求現狀分析報告
- 茶園租賃合同(含茶葉加工銷售)
- 2025至2030全球及中國浮式液化天然氣行業產業運行態勢及投資規劃深度研究報告
- 藥品連鎖總部管理制度
- 2025至2030中國家用清潔工具行業發展趨勢分析與未來投資戰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50617國金證券機器人行業研究垂直領域具身智能機器人的野望416mb
- 招商人員筆試題目及答案
- 物理●湖北卷丨2024年湖北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物理試卷及答案
- 全科規培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25-2030熒光原位雜交(FISH)探針行業市場現狀供需分析及投資評估規劃分析研究報告
- 管道燃氣市場調研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