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友之道解析課件_第1頁
交友之道解析課件_第2頁
交友之道解析課件_第3頁
交友之道解析課件_第4頁
交友之道解析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交友之道Wgsh1945改編交友之道Wgsh1945改編1

潘益大,浙江東陽人,筆名:諸曉。高級編輯,上海文匯報記者。Wgsh1945改編潘益大,浙江東陽人,筆名:諸曉。高級編輯,上海文匯報記者2

教學目的

1

疏通課文,積累有關的文言文基礎知識(練習二)

2準確理解課文涉及的交友之道,評析其中“恭”“敬”“兄弟”等概念(練習一)

3

繼續訓練文言文斷句和翻譯的能力(練習三

練習四)

Wgsh1945改編

教學目的

Wgsh1945改編3探究文言文基礎知識1

翻譯下列各句,然后判斷其句式①

焉知來者不如今也?怎么知道后來的人不如現在的人呢?(疑問句)②

四海之內皆兄弟也。普天下的人都是兄弟。(判斷句)③

異乎吾所聞。和我聽說的不一樣。(倒裝句)Wgsh1945改編探究文言文基礎知識1

翻譯下列各句,然后判斷其句式①

焉知來4④

人皆有兄弟,我獨忘人家都有兄弟,只要我沒有。(省略句)⑤

喪事不敢不勉,不為酒困辦喪事不能不努力,不被酒所困擾。(被動句)

2

辨別下列各句中虛詞的用法(1)者仁者,其言也讱。仁義的人,他說話很謹慎。Wgsh1945改編④

人皆有兄弟,我獨忘人家都有兄弟,只要我沒有。(省略句)⑤5能使枉者直。

能夠使邪惡的人變得正直。夫聞也者,色取仁而行違。那求名聲的,表面追求仁義行為上卻總違背。富而好禮者也。是富貴而喜好禮儀的人。士卒亡者過半矣。逃跑的士卒超過了一半。[表定語后置]君子所貴乎道者三。君子所重視的道義有三個方面。[表句中停頓]Wgsh1945改編能使枉者直。能夠使邪惡的人變得正直。夫聞也者,色取仁而行6(2)則君子不重,則不威。君子如果不莊重嚴肅,那么就不能樹立威信子行三軍,則誰與?您如果統帥三軍,那么和誰在一起共事呢

。然則師愈與?既然這樣,那么誰能與子張比呢?今則無。現在卻沒有了。Wgsh1945改編(2)則君子不重,則不威。君子如果不莊重嚴肅,那么就不能樹立7問題探究▲說說你對下列幾句話的理解。(1)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2)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3)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Wgsh1945改編問題探究▲說說你對下列幾句話的理解。(1)匹夫不可以不慎取8任何人交友都應當慎重、認真對待、講究原則,而不能盲目、草率。返回Wgsh1945改編任何人交友都應當慎重、認真對待、講究原則,而不能盲目、草9與品行好的朋友交往,就會受其潛移默化的影響,自己各方面的素養也會不斷提高。返回Wgsh1945改編與品行好的朋友交往,就會受其潛移默化的影響,自己各方面的10與品行不好的朋友交往,受到其不良習慣的影響,自己還被蒙在鼓里。返回Wgsh1945改編與品行不好的朋友交往,受到其不良習慣的影響,自己還被蒙在11歸納整理質疑點如下:

1

“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一句分號前后兩個分句是什么關系?

2

“人皆有兄弟,我獨亡”中“亡”字應該怎樣讀?3

我交友都講究不要歧視,為什么孔子說“無友不如己者”?

4

按照課本解釋三種“損友”就是“逢迎諂媚、阿諛奉承、花言巧語”似乎三者沒有區別,為什么要分別用“便辟”“善柔”“便佞”來稱之呢?

5“樂節禮樂”譯成“以有節制的禮樂為快樂”或“以禮樂調節自己為喜好”,那句更準?

6子夏與子張兩人是什么關系?Wgsh1945改編歸納整理質疑點如下:

1

“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一12按照我的理解,此句中第一逗號應該點在“君子”之后,那么分號前后的關系就是遞進關系。前一個說一般的行為舉止,后一分句說特殊的行為;整個句子可以理解為“君子行為如果不莊重辦事不嚴肅認真,那么不但不能樹立威信,而且學習的知識也不能鞏固”。不過按照并列關系也可以,只是覺得前后兩個分句連接就似乎不那么自然。)Wgsh1945改編按照我的理解,此句中第一逗號應該點在“君子”之后,那么分號前13這個字應該讀“wú”通“無”。對于文言文中字音,我以為只有那些有區別意義的才有記住的必要。比如“樂節禮樂”,前一個“樂”是快樂的“樂”lè,后一個是音樂的“樂”yuè,讀音應該區別開來;而像在“知者樂山,仁者樂水”中的“樂”有人說古音要讀“yáo”,而意思不變,這就沒有必要去記了,即便確實是有這樣的古音,也不該我們一般人去記。Wgsh1945改編這個字應該讀“wú”通“無”。對于文言文中字音,我以為只有那14孔子在這里說的“不如己者”是從人的道德修養水平方面去考量的,而不是人的身份財富。就是他反復強調的“仁義道德”,而不是富貴,用今天的話說就是文化素質精神境界。從這里可以看出孔子的交友的基本原則是什么?Wgsh1945改編孔子在這里說的“不如己者”是從人的道德修養水平方面去考量的,15這些翻譯確實不夠明確,沒有注意與上文對應,還有“辟”“便”等關鍵字沒有正面解釋。事實這三種損友是有區別的,“便辟”是與益友中的“直”對應的,直,就是正直的人,那么這個“便辟”就是引誘自己走邪路的人,“便”在此讀pián,取“安逸”之義,辟,通“僻”,不正之義,連起來理解就是“用好處引誘自己走不正之道”;“善柔”與益友中的“諒”對應,諒,就是誠實的人,或者說就是那種實話實說的人,而“善柔”就是口蜜腹劍的人;“便佞”與益友中的“多聞”對應,多聞是指知識淵博的人,“便佞”就是口惠而實不至的人,這里的“便”也讀pián,與“佞”都是指能說會道,可是這種人只會耍嘴皮子,不能干實事,甚至成事不足敗事有余。Wgsh1945改編這些翻譯確實不夠明確,沒有注意與上文對應,還有“辟”“便”等16延伸追問:孔子交友的三條標準是什么?三條標準是,為人是否正直;進言是否誠實,辦事是否扎實;或者表述為是否正直,誠實與否,有無真才實學。像課本上那樣,譯成“以有節制的禮樂為快樂”更好,因為第一這更符合孔子“中庸”的思想,他說

“過猶不及”,當“有節制”才對;第二,從句子結構上看這樣和上下句式更接近。他們是同學關系。Wgsh1945改編延伸追問:孔子交友的三條標準是什么?三條標準是,為人是否正直171、孔子的交友之道有道理嗎?請說說他給你的啟發。學習課文,思考回答下列問題孔子的交友有原則和標準,一個基本原則就算要有道德修養(仁義),三個標準:是否正直,坦誠與否,有無知識。如果把這些標準原則抽象出來,自然是有道理。我們交友要以精神滿足為基本原則,不應該以物質功利為目的,還有要誠懇,做諍友。值得指出的是,友情固然是一種精神,我們以友情為重,但是這種精神的呈現還必須有表現的物質形式做載體,既不能一這個載體的物質價值來衡量情誼的輕重,有不能“虛無主義”地以為,反正我心里有對方就行,吝嗇得連句問候語都沒有。

Wgsh1945改編1、孔子的交友之道有道理嗎?請說說他給你的啟發。學習課文,思182

“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根據這個句子辨析“恭”與“敬”的異同,并說說怎樣理解“四海之內皆兄弟也。”“恭敬”都是恭謹有禮、不怠慢,彬彬有禮。不同在于“恭”側重內心,多指做事嚴肅認真,“敬”側重外在表現,多指與人交往的謙恭態度。

“四海之內皆兄弟也”是子夏勸慰司馬牛的話,按照原文本義來理解,就是子夏希望司馬牛別為失去兄弟難過,認為只要自己注意個人的道德修養,就能結識到許多“志同道合”的兄弟。可是這句后來被廣泛地引用,更多地表達著中國人的一種交友的理想,也演繹出了中國傳統社會中不少桃園結義的故事。Wgsh1945改編2

“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根據這個19

對此,我是這樣理解的,我們這種宗法式社會因為缺乏結合力,只能靠血緣維系人的關系,可是在現實社會里,弒君殺兄每每成了爭權奪利的基本形式,所以,這樣故事恰恰是生活在稀缺兄弟之情的人們的一種精神寄托。為什么會造成這種狀況,我以為可以從兩個方面去思考,一方面,我們傳統社會不屑“利益”,還企圖克制人的利己性,從來也沒有思考過怎樣劃定各自的利益邊界;另一方面,我們又高唱著“仁義”道德之歌,企圖用這樣“德”來治理社會,卻不注重法律制度的建設,因此,許多“偽君子”應運而生社會誠信大量流失,讓人生活在“孤獨”中,不敢“與陌生人說話”,使人們交往的成本成倍加大,嚴重影響了社會的發展。今天當我們理直氣壯追求個人幸福的時候,更應該對這種文化遺產進行清理,批判地吸收。Wgsh1945改編對此,我是這樣理解的,我們這種宗法式社會因為缺乏結20交友之道Wgsh1945改編交友之道Wgsh1945改編21

潘益大,浙江東陽人,筆名:諸曉。高級編輯,上海文匯報記者。Wgsh1945改編潘益大,浙江東陽人,筆名:諸曉。高級編輯,上海文匯報記者22

教學目的

1

疏通課文,積累有關的文言文基礎知識(練習二)

2準確理解課文涉及的交友之道,評析其中“恭”“敬”“兄弟”等概念(練習一)

3

繼續訓練文言文斷句和翻譯的能力(練習三

練習四)

Wgsh1945改編

教學目的

Wgsh1945改編23探究文言文基礎知識1

翻譯下列各句,然后判斷其句式①

焉知來者不如今也?怎么知道后來的人不如現在的人呢?(疑問句)②

四海之內皆兄弟也。普天下的人都是兄弟。(判斷句)③

異乎吾所聞。和我聽說的不一樣。(倒裝句)Wgsh1945改編探究文言文基礎知識1

翻譯下列各句,然后判斷其句式①

焉知來24④

人皆有兄弟,我獨忘人家都有兄弟,只要我沒有。(省略句)⑤

喪事不敢不勉,不為酒困辦喪事不能不努力,不被酒所困擾。(被動句)

2

辨別下列各句中虛詞的用法(1)者仁者,其言也讱。仁義的人,他說話很謹慎。Wgsh1945改編④

人皆有兄弟,我獨忘人家都有兄弟,只要我沒有。(省略句)⑤25能使枉者直。

能夠使邪惡的人變得正直。夫聞也者,色取仁而行違。那求名聲的,表面追求仁義行為上卻總違背。富而好禮者也。是富貴而喜好禮儀的人。士卒亡者過半矣。逃跑的士卒超過了一半。[表定語后置]君子所貴乎道者三。君子所重視的道義有三個方面。[表句中停頓]Wgsh1945改編能使枉者直。能夠使邪惡的人變得正直。夫聞也者,色取仁而行26(2)則君子不重,則不威。君子如果不莊重嚴肅,那么就不能樹立威信子行三軍,則誰與?您如果統帥三軍,那么和誰在一起共事呢

。然則師愈與?既然這樣,那么誰能與子張比呢?今則無。現在卻沒有了。Wgsh1945改編(2)則君子不重,則不威。君子如果不莊重嚴肅,那么就不能樹立27問題探究▲說說你對下列幾句話的理解。(1)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2)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3)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Wgsh1945改編問題探究▲說說你對下列幾句話的理解。(1)匹夫不可以不慎取28任何人交友都應當慎重、認真對待、講究原則,而不能盲目、草率。返回Wgsh1945改編任何人交友都應當慎重、認真對待、講究原則,而不能盲目、草29與品行好的朋友交往,就會受其潛移默化的影響,自己各方面的素養也會不斷提高。返回Wgsh1945改編與品行好的朋友交往,就會受其潛移默化的影響,自己各方面的30與品行不好的朋友交往,受到其不良習慣的影響,自己還被蒙在鼓里。返回Wgsh1945改編與品行不好的朋友交往,受到其不良習慣的影響,自己還被蒙在31歸納整理質疑點如下:

1

“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一句分號前后兩個分句是什么關系?

2

“人皆有兄弟,我獨亡”中“亡”字應該怎樣讀?3

我交友都講究不要歧視,為什么孔子說“無友不如己者”?

4

按照課本解釋三種“損友”就是“逢迎諂媚、阿諛奉承、花言巧語”似乎三者沒有區別,為什么要分別用“便辟”“善柔”“便佞”來稱之呢?

5“樂節禮樂”譯成“以有節制的禮樂為快樂”或“以禮樂調節自己為喜好”,那句更準?

6子夏與子張兩人是什么關系?Wgsh1945改編歸納整理質疑點如下:

1

“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一32按照我的理解,此句中第一逗號應該點在“君子”之后,那么分號前后的關系就是遞進關系。前一個說一般的行為舉止,后一分句說特殊的行為;整個句子可以理解為“君子行為如果不莊重辦事不嚴肅認真,那么不但不能樹立威信,而且學習的知識也不能鞏固”。不過按照并列關系也可以,只是覺得前后兩個分句連接就似乎不那么自然。)Wgsh1945改編按照我的理解,此句中第一逗號應該點在“君子”之后,那么分號前33這個字應該讀“wú”通“無”。對于文言文中字音,我以為只有那些有區別意義的才有記住的必要。比如“樂節禮樂”,前一個“樂”是快樂的“樂”lè,后一個是音樂的“樂”yuè,讀音應該區別開來;而像在“知者樂山,仁者樂水”中的“樂”有人說古音要讀“yáo”,而意思不變,這就沒有必要去記了,即便確實是有這樣的古音,也不該我們一般人去記。Wgsh1945改編這個字應該讀“wú”通“無”。對于文言文中字音,我以為只有那34孔子在這里說的“不如己者”是從人的道德修養水平方面去考量的,而不是人的身份財富。就是他反復強調的“仁義道德”,而不是富貴,用今天的話說就是文化素質精神境界。從這里可以看出孔子的交友的基本原則是什么?Wgsh1945改編孔子在這里說的“不如己者”是從人的道德修養水平方面去考量的,35這些翻譯確實不夠明確,沒有注意與上文對應,還有“辟”“便”等關鍵字沒有正面解釋。事實這三種損友是有區別的,“便辟”是與益友中的“直”對應的,直,就是正直的人,那么這個“便辟”就是引誘自己走邪路的人,“便”在此讀pián,取“安逸”之義,辟,通“僻”,不正之義,連起來理解就是“用好處引誘自己走不正之道”;“善柔”與益友中的“諒”對應,諒,就是誠實的人,或者說就是那種實話實說的人,而“善柔”就是口蜜腹劍的人;“便佞”與益友中的“多聞”對應,多聞是指知識淵博的人,“便佞”就是口惠而實不至的人,這里的“便”也讀pián,與“佞”都是指能說會道,可是這種人只會耍嘴皮子,不能干實事,甚至成事不足敗事有余。Wgsh1945改編這些翻譯確實不夠明確,沒有注意與上文對應,還有“辟”“便”等36延伸追問:孔子交友的三條標準是什么?三條標準是,為人是否正直;進言是否誠實,辦事是否扎實;或者表述為是否正直,誠實與否,有無真才實學。像課本上那樣,譯成“以有節制的禮樂為快樂”更好,因為第一這更符合孔子“中庸”的思想,他說

“過猶不及”,當“有節制”才對;第二,從句子結構上看這樣和上下句式更接近。他們是同學關系。Wgsh1945改編延伸追問:孔子交友的三條標準是什么?三條標準是,為人是否正直371、孔子的交友之道有道理嗎?請說說他給你的啟發。學習課文,思考回答下列問題孔子的交友有原則和標準,一個基本原則就算要有道德修養(仁義),三個標準:是否正直,坦誠與否,有無知識。如果把這些標準原則抽象出來,自然是有道理。我們交友要以精神滿足為基本原則,不應該以物質功利為目的,還有要誠懇,做諍友。值得指出的是,友情固然是一種精神,我們以友情為重,但是這種精神的呈現還必須有表現的物質形式做載體,既不能一這個載體的物質價值來衡量情誼的輕重,有不能“虛無主義”地以為,反正我心里有對方就行,吝嗇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