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宇自動化重點1_第1頁
樓宇自動化重點1_第2頁
樓宇自動化重點1_第3頁
樓宇自動化重點1_第4頁
樓宇自動化重點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樓宇自動化技術概述智能建筑與樓宇自動化技術(P1)智能建筑的定義:(P1)智能建筑以建筑物為平臺,兼備信息設施系統、信息化應用系統、建筑設備管理系統、公共安全系統等,集結構、系統、服務、管理及其優化組合為一體,向人們提供安全、高效、便捷、節能、環保、健康的建筑環境。智能建筑包含:(P1)(1)智能化集成系統;(2)信息設施系統;(3)信息化應用系統;(4)建筑設備管理系統;(5)公共安全系統;(6)機房工程。3.4C技術:(PPT)現代計算機技術(computer);現代控制技術(control);現代通信技術(communication);現代圖像顯示技術(CRT)。智能建筑基本結構:(P3)圖1-1智能建筑的基本結構供配電綜合自動化系統;空調自動化系統;電梯控制系統;照明控制系統;給水排水自動化系統;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安全技術防范系統;應急聯動系統。自動化技術在智能建筑中的應用(P5)自動控制的定義:(P5)指在沒有人直接參與的情況下,利用外加設備或裝置控制器,是極其、設備或生產過程(統稱被控對象)某個工作狀態或參數(即被控量)自動地按照預定的規律運行。計算機控制系統的類型:(P6)數據采集和操作指導控制系統;直接數字控制系統;監督控制系統;集散型控制系統;現場總線控制系統;網絡控制系統;樓宇自動化系統網絡結構分為三層:(P10)最上層為信息域的干線;第二層為控制域的干線;第三層為現場總線。BAS系統結構由4部分組成:(P10)中央控制站;區域控制器;現場設備;通信網絡。集散型控制系統與現場總線控制系統集散型控制系統的基本結構與特點(P12)集散型控制系統(DCS)的“集”是對信息管理而言,“散”是對控制功能而言。(P12)DCS的四個基本組成部分:(P12)系統網絡;現場I/O控制站;操作員站;工程師站。DCS系統的層次加上管理及共4級:(P12)直接控制級(過程控制級)(第一層);過程管理級(第二層);分層管理級(第三層);物業管理級(第四層)。(圖2-1)集散型控制系統的現場控制站與操作站(P15)圖2-3現場控制站(FCS)的組成:核心是控制算法(CPU)。(P15)集散控制系統的現場控制站(FCS)的硬件配置:(P16)現場主控單元;現場輸入與輸出單元:模擬量輸入通道(AI):一般采用4~20mA標準。信號傳送距離短、損耗小的場合也有采用0~5V或0~10V電壓信號傳輸的;模擬量輸出通道(AO):模擬量輸出通道輸出4~20mA電流信號;開關量輸入通道(DI);開關量輸出通道(DO);脈沖量輸入通道(PI);電源;端子板。操作站的基本組成:(P19)集散控制系統(DCS)的操作站一般分為操作員和工程師站兩種。其中工程師站主要是通過技術人員聲稱控制系統的人機接口,或者對應用系統進行監視。工程師站上配有一套組態軟件。DCS操作站的主要功能是:(P19)過程顯示和控制、系統生成與診斷、現場數據的采集和恢復顯示等。操作與現實功能;軟鍵的功能;功能鍵的功能;輸入區;工位號操作;操作畫面:1)總體畫面;2)控制分組畫面;3)調節畫面;趨勢記錄功能:1)調節趨勢;2)實時趨勢;3)歷史趨勢;4)批量趨勢;報警功能;操作指導信息功能;流程圖功能。集散型控制系統組態(P23)集散控制系統的組態包括硬件組態和軟件組態。(P23)其中硬件組態包括操作員站的選擇及硬件配置、現場控制站的選擇等,這一般是在系統安裝調試時完成的。軟件組態包括基本配置組態和應用軟件的組態,基本配置組態是給系統一個配置信息,如系統現場站的個數、他們的索引標志等。軟件的組態包括實時數據庫的生成、歷史數據庫的生成和控制算法的生成。集散控制系統組態(P25)DCS的系統組態;DCS的控制組態;DCS的畫面組態;DCS的維護組態;數據庫組態;歷史庫數據組態;控制算法組態;編譯;數據下裝。現場總線控制系統(P27)現場總線技術的特點:(P27)系統的開放性;互可操作性與互用性;現場設備的智能化與功能自治性;系統結構的高度分散性;對現場環境的適應性。2開放系統的定義:(P27)是指通信協議公開,各不同廠家設備之間可進行互連并實現信息交換。現場總線開發者就是要致力于建立基于同一底層網絡的開放系統,它可以與任何遵守相同標準的其他設備或系統相連。開放系統把系統集成的權利交給了用戶,用戶可按自己的需要和考慮,把來自不同供應商的產品組成大小隨意的系統。互可操作性的定義:(P27)是指實現互連設備間、系統間的信息傳送與溝通,實行點對點,一點對多點的數字通信。互用性的定義:(P27)意味著對不同生產廠家的性能類似的設備可進行互換而實現互用。網絡擴展和網絡互聯需要一個中間設備(中間系統)——中繼系統(ISO):(P29)根據中繼系統所在的不同網絡層次,有4種中繼系統:物理層中繼系統,即中繼器;數據鏈路層中繼系統,即網橋或橋接器;網絡層中繼系統,即路由器;網絡層以上中繼系統,即網關。OSI按通信功能分為7個層次,其1~3層完成通信傳送功能,4~7層完成通信處理功能:(P30)物理層(1層):為用戶提供建立、保持和斷開物理連接的功能,即提供同步和雙向傳輸流在物理媒體上的傳輸手段,但它并不包括物理媒體本身;數據鏈路層(2層):用于保證信息的可靠傳遞,對互聯開放系統的通路實行差錯控制、數據成幀,同步控制等;網絡層(3層):規定了網絡連接的建立、維護與拆除協議,利用鏈路傳輸功能,以及端口選擇和串聯功能,實現兩個網絡系統之間的連接。傳輸層(4層):可完成開放互聯系統端點之間的數據傳送控制、數據接收確認以及傳輸差錯恢復。會話層(5層):按正確的順序收發數據,進行各種對話。表達層(6層):用于應用層信息內容的形式變換,把應用層提供的信息變為能夠共同理解的形式。應用層(7層):作為OSI模型的最高層,用于用戶的應用服務提供信息交換,為應用接口提供操作標準。圖2-211151只能壓力變送器原理圖:(P33)幾種常見的現場總線(P36)現場總線基金會(FF)由WorldFIP的北美部分和ISP合并而成。(P36)FF現場總線的傳輸速率:H1為31.25Kbit/s;HSE為10Mbit/s。(P36)3.基金會現場總線通信技術:(P37)在通信參考模型所對應的四個分層分別是物理層、數據鏈路層、應用層和用戶層。基金會現場總線的網絡形式:(P39)低速現場總線H1支持點對點連接、總線型、菊花鏈形、樹形拓撲結構等。而高速現場總線HSE只支持總線型拓撲結構。Profibus現場總線(過程現場總線)包括三種類型的總線形式:(P42)通用自動化Profibus-FMS總線;工業自動化Profibus-DP總線;過程化Profibus-PA總線。圖2-32Profibus協議模型Profibus現場總線設備分為主站和從站,主站決定總線的數據通信,從站僅對收到主站的信息給以確認。Profibus總線是多主多從結構,在數據鏈路層采用混合介質存取方式,即主站之間的令牌傳遞方式和主從之間的點與點或多點通信方式。(P43)Profibus的最大電文長度為255個字節,電文由標志符、源及目的地址、數據長度、數據、命令字和循環校驗碼(CSRD)等構成,有效數據最長246個字節。(P43)控制局域網絡(CAN)總線的特征:(P47)多主站依據優先權進行總線訪問;無破壞性的基于優先權的仲裁;借助接收濾波的多地址傳送;遠程數據請求;配置靈活性;全系統數據相容性;錯誤檢測和出錯信令;發送期間若丟失仲裁或由于出錯而遭破壞的幀可自動重新發送;錯誤和永久性的故障節點的判別以及故障節點的自動脫離。基于CAN的應用層協議應用較通用的有兩種:(P47)DeviceNet(適合于工廠底層自動化);CANopen(適合于機械控制的嵌入式應用)。CAN通信距離最大是10km(設速率為5Kbit/s),或最大通信速率1Mbit/s(設通信距離為40km)。CAN總線上的節點數可達110個。(P50)CAN總線使用的幀類型有四種:(P51)數據幀(圖2-42MAC數據幀格式);遠程幀;錯誤幀;過載幀。樓宇自動化的現場總線——局部操作網絡(P54)LonWorks現場總線主要具有以下技術特點:(P54)LonTalk是LonWorks現場總線的通信協議,其最大的特點是支持OSI7層網絡協議;Neuron芯片是LonWorks技術的核心元件,它內部帶有三個8位的微處理器;支持多種通信介質,如雙絞線、電力線、電源線、光纖、無線、紅外線等;提供給使用者一個完整的開發平臺;網絡通信采用面向對象的設計方法;LonWorks通信協議是開放的,對任何用戶平等;LonWorks網絡結構可以是主從式、對等式或客戶/服務器式結構;網絡拓撲有星形、總線型、環形以及自由拓撲結構;每個數據包的有效字節數為0~228字節;當通信速率為1.25Mbit/s時,有效傳輸距離為130m,當通信速率為78.125Kbit/s時,有效傳輸距離可達2700m;在單個測控網絡上的節點數可達32000個;等LonWorks技術的核心是神經元芯片,該芯片內部裝有三個CPU:(P54)一個用于完成OSI模型中第1和第2層的功能,稱為媒體訪問控制MAC處理器,實現介質訪問的控制和處理,包括驅動通信端口的硬件和執行MAC算法,介質訪問CPU和網絡CPU共享網絡緩存區進行通信,正確地對網上報文進行編碼和解碼;第二個用于完成第3~6層的功能稱為網絡處理器,進行包括網絡變量、尋址、事務處理、權限真是、背景診斷、軟鍵定時器、函數路徑選擇、網絡管理和路由等,同時它還控制網絡通信端口,發送和接受數據包等;第三個是應用處理器,執行操作系統服務與用戶代碼,從而完成用戶現場控制應用。圖2-57LonWorks信息幀格式(P58)LonWorks協議定義了一種使用域、子網和節點的分級尋址方式。網絡中最多可以包括2^48個域,每個域最多有255個子網,一個子網最多可以包括127個節點。(P60)與網絡變量有關的有三個表:(P65)網絡變量配置表;網絡變量別名表;網絡變量固定表。專用開發語言NeuronC的定義:(P65)是一種專門為Neuron芯片設計的程序設計語言,它在標準c的基礎上進行了自然擴展。NeuronC的新增功能:(P66)一個新的對象類——網絡變量,它簡化了節點間的數據共享;一個新的語句類型——when語句,它引入事件并定義這些事件當前的時間順序;I/O操作的顯式控制,通過對I/O對象的說明,使Neuron芯片的多功能I/O得以標準化;支持顯式報文通過,用于直接訪問基礎的LonTalk協議服務。第三章工業以太網與網絡羅控制系統工業以太網(P67)工業控制網絡的特點:(P67)具有較好的響應實時性;高可靠性;力求簡潔;開放性要好。Ethernet/IP工業以太網模型的三個組成部分:(P68)IEEE802.3的以太網物理層和數據鏈路層標準;TCP/UDP/IP協議組;控制與信息協議。智能建筑供配電系統的自動化技術供配電系統自動控制的基本結構(P89)常見的樓宇變電站(所)一次系統的組成部分:(P89)圖4-1常見的樓宇變電站(所)一次系統圖高壓部分;變壓器部分;低壓配電部分;直流電池部分;應急發電機部分。供配電自動化包含以下4個方面:(P90)饋線自動化;變電站自動化;配電管理系統;用戶自動化。根據IEC6185a通信協議草案定義,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分為:(P91)過程層;間隔層;站控層。過程層的定義和功能:(P91)定義:過程層是一次設備與二次設備的結合面,或者說是指電氣設備的智能化部分。功能:1)電力運行的實時電氣量檢測;2)運行設備的狀態參數檢測;3)操作控制的執行與驅動。間隔層設備的主要功能是:(P92)匯總本間隔過程層實時數據信息;實施對一次設備保護控制功能;實施本間隔層操作閉鎖功能;對數據采集、統計運算及控制命令發出具有優先級別的控制;承上啟下的通信功能,即同時高速完成與過程層及站控層的網絡通信功能。站控層的主要任務是:(P92)通過兩級高速網絡匯總全站的實時數據信息,不斷刷新實時數據庫,按時登錄歷史數據庫;按既定協約將有關數據信息送往調度或控制中心;接收調度或控制中心有關控制命令并轉間隔層、過程層執行;具有在線可編程的全站操作閉鎖控制功能;具有站內當地監控、人機聯系功能,如顯示、操作、打印、報警,甚至圖像、聲音等多媒體功能;具有對間隔層、過程層諸設備的在線維護、在線組態,在線修改參數功能;具有變電站故障自動分析和操作培訓功能。智能建筑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的幾個關鍵技術(P95)智能控制邏輯校核功能就是遙控命令校核和本地操作任務校核功能。(P98)數字化供電技術的關鍵設備(P101)智能建筑數字化變電站的定義:(P101)是由電子式互感器、智能化終端、數字化保護測控設備、數字化計量儀表、光纖網絡和雙絞線網絡以及IEC61850規約組成的全智能化的變電站模式,按分布式來實現整站數字化,能夠實現變電站內智能電氣設備間信息共享和互操作的現代化變電站。與傳統的電磁式互感器相比,電子式互感器的優點是:(P102)體積小,重量輕,滿足變電站小型化與緊湊型的要求,其安全性高,絕緣性能優良,造價低;高低壓側通過光纖連接,完全實現了電氣隔離,抗電磁干擾能力強;不存在電磁飽和、鐵磁諧振等問題,動態范圍大,頻帶寬,測量精度高;采用數字接口,通信能力強,可以直接和計算機相連,實現了多功能化、智能化、數字化的要求。電子式電流互感器根據原理不同可以分為兩種:(P102)羅柯夫斯基線圈電流互感器;光學電流互感器(比較多)。合并單元的功能:(P105)主要功能是同步采集多路(最多12路)ECT/EVT輸出數字信號后并按照規定的格式發送給計量、測量及保護設備。合并單元按其功能可分為三個功能模塊:(P105)數據采集處理功能模塊;串口發送模塊;同步功能模塊。圖4-27智能電表構成原理框圖(P112)雙向智能電表的功能:(P113)雙向電能計量功能;用電數據采集功能;事件記錄功能;復費率功能;電量儲存功能;液晶顯示;編程功能;按鍵功能;負荷控制功能;通斷電功能;顯示當前電費與電價;停電抄表;凍結;安全保護與安全認證;其他功能。建筑供配電系統微機保護技術(P115)自適應繼電保護的定義:(P118)是指保護系統為響應電網狀況的變化以保持最有功效而自動調整其運行參數的能力。自適應繼電保護在邏輯功能上分為兩類:(P118)一類指主要通過就地信號及其他輔助信號的作用,實時地使保護繼電器的特性為局部最優的能力;另一類則是指為保證整個保護系統的全局最優,而使各繼電器處于合理狀態的能力。智能照明控制系統智能照明控制系統的基本格式(P120)智能照明控制系統的優越性如下:(P120)良好的節能效果;延長光源的壽命;改善工作環境;實現多種照明效果;管理維護方便;有較高的經濟回報率。智能照明控制系統的主要控制內容為:(P122)時鐘控制;照度自動調節控制;區域場景控制;動靜探測控制;應急狀態減量控制;手動遙控器;應急照明的控制。網絡化智能照明C-Bus系統:(P128)C-Bus是澳大利亞奇勝公司開發的一種現場總線系統,C-Bus傳輸協議為CSMA/CD,通信速率為976Kbit/s,可設置成線形、星形或樹形拓撲結構,但不支持環形結構。采用兩線制雙絞線,即一對線上既提供總線設備工作電源,有傳輸總線設備信息。子網為基本單位,每個子網最多容納100個單元或者255個控制回路,最大傳輸距離為1000m。網絡化智能照明C-Bus系統的特點:(P128)~(7)(太多了,不想打了,看書吧)數字可尋址照明系統(P130)DALI的連接硬件包括普通的帶DALI功能的電子整流器、燈、控制器和配線。(P130)與普通的燈光硬件連接區別在于,帶DALI接口的期間可以直接連接到計算機或主控機,而且每個DALI期間都是可以獨立尋址、編程、分組和場景設定。圖5-7DALI系統連接圖注:DALI意為數字式可尋址照明控制標準接口。DALI協議的主要電氣特征如下:(P131)異步串行通信協議;信息傳輸速率1200bit/s,半雙工雙向編碼;雙線連接方式;電平標準如圖5-8所示;通信傳輸由主控單元控制;共可連接64個從控單元,且均可獨立編址。DALI采用雙向曼徹斯特編碼:(P132)值“1”和“0”表示為兩種不同電平的躍變,從邏輯低電平轉變到高電平表示值“1”,從邏輯高電平轉變為低電平表示值“0”。圖5-10DALI主控指令照明控制系統工程設計(P139)設計依據包括:(P139)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設計管理暫行規定;建筑照明設計標準;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范;智能建筑設計標準;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電氣和裝修圖樣。照明控制系統工程設計的內容:(P140)泛光照明及控制設計;公共區域智能控制設計;多功能廳照明控制設計;重要會議室照明控制設計;小會議室照明控制設計;領導辦公室區域照明控制設計;普通辦公區照明控制設計。中央空調系統的檢測與控制中央空調的基本控制方案(P144)焓的定義:(P145)焓是指1Pa干空氣的實際空氣所含熱量,單位是KJ/Pa或kcal/Pa。一般以0攝氏度是的液態水的焓均為0,作為計算熱量的基點。空調控制最基本的就是對空調房間溫度的控制。(P146)控制系統按結構形式可分為:(P146)單回路控制系統;(2)多回路控制系統。4.多回路控制系統的控制方式主要有:(P147)(1)串級控制;(2)前饋控制;(3)分程控制;(4)比值控制;(5)選擇控制。5.中央空調監控系統的內容:(P147)(1)空調制冷系統壓力/溫度的自動控制;(2)空氣處理機系統的自動控制;(3)新風空調機的自動控制;(4)全空氣空調機組的監測控制;(5)末端風機盤管系統的自動控制;(6)監控中心工作站監控軟件.6.空調制冷系統的主要設備有:(P148)(1)冷卻塔;(2)冷卻水泵;(3)冷凍水泵;(4)冷水機組;(5)各種水閥7.主要制冷方式有:(P148)(1)壓縮式制冷;(2)吸收式制冷;(3)蓄冰制冷8.在制冷系統中被控制和調節的參數主要是:(P148)(1)冷凍水的總供水與總回水之間的壓差;(2)冷卻塔的回水溫度9.空氣處理的定義:(P148)是指對空氣進行加熱、冷卻、加濕、干燥及凈化處理,以創造一個溫度適宜、濕度恰當并符合衛生要求的空氣環境。新風量大小可以根據室內CO2濃度來確定。(P148)風機盤管系統是空調系統的末端設備,可以通過改變經過盤管的水流量而送風量不變,或改變送風量而水流量不變兩種方式來達到調節室內溫度的目的。中央空調制冷設備的控制(P152)在空調工程中,常用的冷熱源方案有三種:(P152)風冷熱泵機組;直燃機組;冷水機+燃氣鍋爐。冷熱源系統的運行控制可以分為三個層次:(P152)正常運行;節能運行;優化運行。溴化鋰冷水機組自動控制系統:(P152)溴化鋰冷水機組自動控制系統總體設計方案;過程控制系統設計;制冷量自動調節系統設計;變頻調速控制系統設計;安全保護系統。空調水系統的控制方法(P159)空調水系統控制的任務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P159)保障設備和系統的安全運行;根據空調房間負荷的變化,及時準確地提供相應的冷量或熱量;盡可能讓冷熱源設備和冷凍水泵,冷卻水泵在高效率下工作,最大限度的節約動力能源。冷凍水系統和冷卻水系統的定義:(P159)冷凍水系統:把冷水機組所制的冷凍水經冷凍水泵送入分水器,有分水器向各空調分區的風機盤管、新風機組或空調機組供水后返回到集水器。冷卻水系統:是指冷水機的冷凝器和壓縮機的冷卻用水,由冷卻水泵送入冷凍機進行冷卻,然后循環進入冷卻塔再對冷卻水進行冷卻處理,這個冷卻水環路采用循環冷卻稱為冷卻水系統。冷水機組的起停順序:(P160)啟動順序:開啟冷水機水路隔離閥---->冷凍泵---->接通冷卻塔風機電源(風機起停有冷卻水溫度控制)---->冷水機組;停止順序:冷水機組---->冷凍泵---->冷卻泵---->冷卻塔風機---->關閉冷水機隔離閥,并在就地舍友手動起停按鈕。控制方案根據設備的分布和使用情況分別為:(P161)冷凍機組的單元控制:1)冷凍水系統的監測與控制;2)冷卻水環路壓差的自動控制。(2)一次泵冷凍水控制系統:對于一次泵系統,控制的目的是保證蒸發器中通過需要的水流量,其實質是是蒸發器前后壓差維持與指定值。二次泵冷凍水系統控制;冷卻水系統和冷卻塔的控制:主要監控功能包括:檢測冷卻水泵,冷卻塔風機的運行狀態;監測冷凝器的進出口水溫,診斷冷凝器的工作狀況;監測冷卻塔的出口水溫,診斷冷卻塔的工作狀況;根據制冷機的起停聯鎖控制冷卻水泵的起停,保證制冷機冷凝器側有足夠的冷卻水通過;根據室外溫濕度、冷卻水溫度、制冷機的開啟臺數控制冷卻塔的運行數及風機轉速。調節混水閥,防止冷卻水溫度過低;出現故障,冷卻水溫度超過設定范圍時,發出報警;累計各設備運行時間,便于維修保養。空調風系統的控制方法(P179)新風補償控制可以簡稱為3T控制;送風補償可以簡稱為2T控制。(P179)為解決新風量調節控制不足的問題可以采用的控制方法有:(P180)新風量直接測量法;風機跟蹤法;設置獨立的新風機進行變風量系統新風量控制;氧化碳濃度監控法。新風機組起動控制順序為:(P181)新風機起動---->新風閥開啟---->回水電動調節閥開啟---->蒸汽加濕電動調節閥開啟。新風機組停機的順序控制為:(P181)新風機停機---->蒸汽加濕電動調節閥關閉---->回水電動調節閥關閉---->新風閥關閉。空氣處理機組的定義,包括哪些部分:(P182)是指集中在空調機房的空氣處理設備。包括送風機、回風機、過濾器、冷卻器或加熱器、加濕器等。風機盤管中央空調是目前我國比較多的一種半集中式中央空調系統,風機盤管空調器是由風機和盤管(小型表面式換熱器)組成的風機盤管中央空調系統的末端裝置,直接安裝在房間內,風機將室內一部分空氣進行循環處理后直接送入房間,以達到對室內空氣進行溫濕度調節的目的。(P183)定、變風量空調系統的控制方法(P187)變風量系統至少應具備這樣兩個條件:(P187)送入房間的風量是通過變風量箱來分配,并按房間要求進行調節;應用一定的手段來調節風機以改變系統總風量。火災自動報警與控制樓宇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概述(P195)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結構組成:(P195)火災探測器;區域報警器;集中報警器。火災探測器(P198)火災探測器的組成部分:(P198)敏感元件;電路;固定部件;外殼火災探測器根據探測火災參數的不同可以分為:(P199)感煙;感溫;感光;可燃氣體;復合式等感煙探測器的定義:(P199)是用于探測物質燃燒初期在周圍空間所形成的煙霧粒子含量,并自動向火災報警控制器發出火災報警信號的一種火災探測器。感煙探測器從原理上分類:(P199)離子型;光電型。光電感煙火災探測器包括:(P200)遮光型光電感煙火災探測器;散射型光電感煙火災探測器。線型感煙探測器的定義及組成部分:(P201)定義:是一種能探測到被保護范圍中某一段電路周圍煙霧的火災探測器。組成部分:1)光束發射器;2)光電接收器。感溫火災探測器的定義:(P202)是對警戒范圍內某一點或某一段周圍的溫度參數敏感響應的火災探測器。根據檢測溫度的不同,感溫火災探測器有:(P202)定溫;差溫;差定溫。與感溫和感光火災探測器相比較,感溫火災探測器的可靠性較高,對環境條件的要求更低,但對初期火災的響應要遲鈍些。(P202)感溫火災探測器常用的熱敏元件有:(P202)雙金屬片;易熔合金;低熔點塑料;水銀;酒精;熱敏絕緣材料;半導體熱敏電阻;膜盒機構。感光火災探測器的定義:(P205)感光火災探測器有稱為火焰探測器,它是一種能對物質燃燒火焰的光譜特性、光照強度和火焰的閃爍頻率敏感響應的火災探測器。它能響應火焰輻射出的紅外、紫外和可見光。工程中主要用紅外火焰型和紫外火焰型兩種。可燃氣體火災探測器的定義:(P207)是一種能對空氣中可燃氣體含量進行檢測并發出報警信號的火災探測器。可燃氣體包括:天然氣、煤氣、烷、醇、醛、炔等。可燃氣體探測器要與專用的氣體報警器配套使用,組成可燃氣體自動報警系統。若把可燃氣體爆炸含量的下限(L.E.L)定為100%,而預報的報警點通常設在20%~25%的范圍,則不等空氣中可燃氣體含量引起燃燒或爆炸,報警器就提前報警了。探測器種類的選擇依據:(P208)探測區域內的環境條件;火災特點;房間高度;安裝場所的氣流狀況等。把火災的發生與發展分為4個階段:(P208)前期火災尚未形成,只出現一定量的煙,基本上未造成物質損失;早期火災開始形成,煙量大增,溫度上升,已經開始出現火,造成較小的損失;中期火災已經形成,溫度很高,燃燒加速,造成了較大的物質損失;晚期火災已經擴散。表7-1點型火災探測器的適用場所一覽表(P209)表7-2根據房間高度選擇探測器(P211)表7-3感煙、感溫火災探測器的保護面積和保護半徑(P212)探測器數量的確定:(P211)N>=S/(kA)其中,N——探測區域內所設置的探測器的數量;S——探測區域的地面面積;k——安全修正系數;A——探測器的保護面積探測器與系統的連接:(P212)兩線制系統:兩線制屬于多線制系統(專線制),也稱n+1線制,即一條公共地線,另一條則承擔供電、選通信息與自檢的功能。總線制系統:采用地址編碼技術,整個系統只用幾根總線四總線制:4條總線為:A.P線給出探測器的電源、編碼、選址信號;B.T線給出自檢信號,以判斷探測部位或傳輸線是否有故障;C.控制器從S線上獲得探測部位的信息;D.G為公共地線。2)二總線制:二總線中的G線為公共地線,P線則晚餐供電、選址、自檢、獲取信息等功能。二總線系統有樹枝形和環形兩種。火災報警控制系統(P214)火災報警控制器是智能樓宇消防系統的核心部分。可以獨立構成自動監測報警系統,也可以與滅火裝置構成完整的火災自動監控消防系統。(P214)火災報警控制器的功能:(P214)迅速而準確的發送火警信號;火災報警控制器在發出火警信號的同時,經適當延時,還能發出滅火控制信號,起動聯動滅火設備;火災報警控制器為確保其安全可靠長期不間斷運行,還對本機某些重要的線路和部件進行自動監測;當火災報警控制器出現火災報警或故障報警后,可首先手動消除聲報警,但光字信號繼續保留;火災報警控制器具有火災報警優先于故障報警的功能;火災報警控制器具有記憶功能;可為火災探測器提供工作電源。集中報警控制器基本單元:(P220)聲光報警單元;記憶單元;輸出單元;總檢察單元;巡檢單元;電話單元;電源單元。滅火控制(P221)自動滅火系統的分類:(P221)自動噴水滅火系統;固定式噴灑滅火劑滅火系統。要進行滅火控制,就必須掌握滅火劑的滅火原理、特點及適用場所,使滅火劑與滅火設備相配合,消防系統的滅火能力才能充分發揮。(P221)常用的滅火劑有:(P221)水、二氧化碳、煙絡盡、鹵代烷、泡沫、干粉滅火劑滅火劑滅火的方法:(P221)冷卻法;窒息法;化學抑制法。兩種滅火系統:(P221)水滅火系統;氣體自動滅火系統。水滅火系統分為:(P221)室內消火栓滅火系統;室內噴灑水滅火系統。室內噴灑水滅火系統有分為:(P223)濕式噴灑水滅火系統;干式噴灑水滅火系統;預作用噴滅火系統;雨淋噴水滅火系統;水幕系統;水噴霧滅火系統。濕式自動噴灑水滅火系統的適用范圍和組成部分:(P223)適用范圍:適用于溫度不低于4攝氏度和不高于70攝氏度的場所;組成部分:閉式灑水噴頭、濕式報警閥、延遲器、水力警鈴、壓力開關、水流指示器、管道系統、供水設施、報警裝置及控制盤。圖7-37濕式自動噴灑水滅火系統示意圖濕式自動噴灑水滅火系統的原理:(P224)當發生火災時,溫度上升,噴頭開啟噴水,管網壓力下降,報警閥后壓力下降使閥門開啟,接通管網和水源以供水滅火。管網中設置的水流指示器感應到水流動時,發出電信號。管網中壓力開關應管網壓力下降到一定值是,也發出電信號,起動水泵供水,消防控制室同時接到信號。封閉式噴頭可分為易熔合金式、雙金屬片式和玻璃式三種。(P224)干式噴灑水滅火系統的使用范圍:(P225)適用于室內溫度低于4攝氏度或年采暖期超過240天的不采暖房間,或高于70米的建筑物、構筑物內。預作用噴滅火系統的原理:(P227)當發生火災時,探測器探測到后,通過報警控制器發出火警信號,并由其外控觸點是電磁閥得電開啟(或由手動開啟),預先開啟排氣閥,排出管網內的壓縮空氣,起動預作用閥使管網內充滿水。當火災現場溫度使閉式噴頭動作時,即可噴淋滅火。預作用噴水滅火系統集中了濕式與干式滅火系統的優點。雨淋噴水滅火系統的組成:(P227)由高位水箱、噴灑水泵、供水設備、雨淋閥、管網、開式噴頭及報警器、控制箱等組成。水幕系統的定義和組成:(P2280定義:該系統的開式噴頭沿線狀布置,將水噴灑成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