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實驗資料整理_第1頁
人教版高中生物實驗資料整理_第2頁
人教版高中生物實驗資料整理_第3頁
人教版高中生物實驗資料整理_第4頁
人教版高中生物實驗資料整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中生物實驗資料Flash動畫演示2人的生殖和發育(演示)3縮手反射的結構基礎(演示)4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演示)30 肺炎雙球菌的體內轉化實驗(演示)31 肺炎雙球菌體外轉化實驗(演示)32 T2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實驗(演示)34證明DNA進行半保留復制的實驗(演示)39 反射弧的基本結構(演示)41 生長素發現過程中的相關實驗(演示)建構模型、模擬10建構氨基酸的結構模型、肽鍵模型(演示)√15制作真核細胞的三維結構模型18制作生物膜流動鑲嵌模型(演示)27性狀分離比的模擬(演示)√29建立減數分裂中染色體變化的模型√33制作DNA雙螺旋結構模型(分組)√40建立血糖調節的模型(分組)設計并制作生態缸,觀察其穩定性(演示)調查、探究√36調查人群中的遺傳病37調查體溫的日變化規律(演示)√43用樣方法調查草地中某種雙子葉植物的種群密度√45壤中小動物類群豐富度的研究46調查當地農田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情況(演示)47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演示)實驗1草履蟲的運動和分裂(演示)5 光學顯微鏡下的幾種細胞(演示)7 池塘中的水華和幾種藍藻、細菌(演示)8 觀察人體皮膚縱切片和迎春等葉橫切片(演示)√6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幾種細胞√9 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11 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12 實驗設計:證明某種無機離子是植物生長發育的必需元素(演示)√13體驗制備細胞膜的方法√14用高倍顯微鏡觀察葉綠體和線粒體16滲透現象(演示)√17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19 比較過氧化氫在不同條件下的分解√20響酶活性的條件21 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的方式(演示)√22 綠葉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23證明光合作用產生淀粉(演示)24 環境因素對光合作用強度的影響(演示)√25細胞大小與物質運輸的關系 √26觀察根尖分生組織細胞的有絲分裂√28 觀察蝗蟲精母細胞減數分裂固定裝片√35低溫誘導植物染色體數目的變化√38生物體維持pH穩定的機制√42 探索生長素類似物促進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44 培養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的變化√64DNA的粗提取與鑒定Flash動畫演示2、人的生殖和發育(演示)儀器、材料:人的生殖和發育Flash動畫、投影儀縮手反射的結構基礎(演示)儀器、材料:縮手反射弧模型(或縮手反射Flash動畫、投影儀)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演示)儀器、材料:生命系統各種結構層次的裝片、實物或Flash動畫、顯微攝像儀、投影儀、實物投影儀30 肺炎雙球菌的體內轉化實驗(演示)儀器、材料:肺炎雙球菌的體內轉化實驗Flash動畫、投影儀31 肺炎雙球菌體外轉化實驗(演示)儀器、材料:肺炎雙球菌的體外轉化實驗Flash動畫、投影儀32 T2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實驗(演示)儀器、材料:T2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實驗Flash動畫、投影儀證明DNA進行半保留復制的實驗(演示)儀器、材料:證明DNA進行半保留復制實驗的Flash動畫、投影儀39 反射弧的基本結構(演示)儀器、材料:縮手反射、膝跳反射弧模型(或Flash動畫、投影儀),橡皮錘41 生長素發現過程中的相關實驗(演示)儀器、材料:達爾文、鮑森?詹森、拜爾、溫特實驗過程的Flash動畫,投影儀建構模型、模擬10 建構氨基酸的結構模型、肽鍵模型(演示)儀器、材料:代表C、H、O、N的不同顏色的塑料小球、代表R基團的小球、代表化學鍵的塑料小棒√15制作真核細胞的三維結構模型儀器、材料:學生自選材料用具,如泡沫塑料、木板、紙片、塑料盒、布、線繩、細鐵絲、大頭針、橡皮泥、大小不一的塑料小球等等制作生物膜流動鑲嵌模型(演示)儀器、材料:代表磷脂分子頭部的塑料小球、代表磷脂分子尾部的電線、代表蛋白質的泡沫塑料、細鐵絲等性狀分離比的模擬(演示)實驗目的:通過模擬實驗,認識和理解遺傳因子的分離和配子的隨機結合與性狀之間的數量關系,體驗孟德爾的假說。實驗原理:本實驗用甲、乙兩個小桶分別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小桶內的彩球分別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隨機結合,模擬生物在生殖過程中,雌雄配子的隨機結合。儀器、材料:小桶2個,分別標記甲、乙,兩種不同顏色的彩球個20個(一種彩球標記D,另一種彩球標記d),紙和筆步驟:1、在甲、乙兩個小桶中放入兩種彩球各10個。2、搖動兩個小桶,使小桶內的彩球充分混合。3、分別從兩個小桶內隨機抓取一個小球結合在一起,記下兩個彩球的字母組合。4、將抓取的彩球放回原來的小桶內,搖勻,按步驟3重復50~100次。結果:彩球的組合類型DDDddd數量比例結論:√29建立減數分裂中染色體變化的模型儀器、材料:兩種顏色的橡皮泥,較大的白紙,筆1、準備:2、模擬減數分裂中染色體數目及主要行為的變化3模擬減數分裂過程中非同源染色體的自由組合√33制作DNA雙螺旋結構模型(分組)儀器、材料:曲別針,泡沫塑料,紙片,牙簽,橡皮泥,筆√40 建立血糖調節的模型(分組)儀器、材料:3張不同顏色的紙,剪刀,筆設計并制作生態缸,觀察其穩定性(演示)儀器、材料:蚯蚓,蝸牛,小烏龜,浮萍,水草,蕨類植物,低矮植物,仙人掌,玻璃板,粘膠,沙土,含腐殖質較多的花土,自來水調查、探究√36調查人群中的遺傳病儀器、材料:記錄本,筆調查體溫的日變化規律(演示)儀器、材料:體溫計,記錄本,筆√43用樣方法調查草地中某種雙子葉植物的種群密度儀器、材料:繩子,卷尺,記錄本,筆√45壤中小動物類群豐富度的研究儀器、材料:捕捉器(采集罐、吸蟲器),取樣器,花鏟,塑料袋,標簽,筆,無底花盆,漏斗,鐵架臺,電燈,燈罩,金屬網,試管,鑷子,70%酒精,紗布,放大鏡,實體鏡,載玻片,吸管,吸水紙46調查當地農田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情況(演示)儀器、材料:記錄本,筆47 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演示)儀器、材料:帶有落葉的土壤,塑料袋,恒溫箱,紗布,燒杯,蒸餾水,淀粉糊,試管,碘液,斐林試劑,酒精燈,試管夾,玻璃棒,滴管,量筒實驗草履蟲的運動和分裂(演示)儀器、材料: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鑷子、脫脂棉或其他纖維、滴管、清水、吸水紙、顯微攝像儀、投影儀(背投)、草履蟲培養液5 光學顯微鏡下的幾種細胞(演示)儀器、材料: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鑷子、滴管、清水、吸水紙、人紅細胞、口腔上皮細胞、洋蔥表皮細胞、洋蔥根尖有絲分裂細胞7 池塘中的水華和幾種藍藻、細菌(演示)儀器、材料:藍球藻、念珠藻、顫藻、發菜、細菌等固定裝片或臨時裝片、顯微攝像儀、投影儀(背投)8 觀察人體皮膚縱切片和迎春等葉橫切片(演示)儀器、材料:顯微鏡、人體皮膚縱切(局部)、迎春(或其他植物葉)葉片橫切(局部)、顯微攝像儀、投影儀(背投)√6、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幾種細胞實驗目的:1、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幾種細胞,比較不同細胞的異同點。2、運用制作臨時裝片的方法。實驗原理:儀器、材料: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鑷子、滴管、清水、吸水紙、紗布、真菌(如酵母菌)、低等植物細胞(如水綿等絲狀綠藻)細胞、高等植物(如葉的保衛細胞)、動物細胞(如魚的紅細胞或蛙的皮膚上皮細胞)步驟:高倍顯微鏡的使用過程。√9 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實驗目的:嘗試用化學試劑檢測生物組織中糖類、脂肪和蛋白質。實驗原理:某些化學試劑能使生物組織中的有關有機化合物產生特定的顏色反應。糖類中的還原糖(如葡萄糖、果糖),與斐林試劑發生作用,生成磚紅色沉淀。脂肪可以被蘇丹Ⅲ染液染成橘黃色(或被蘇丹Ⅳ染液染成紅色)。淀粉遇碘變藍色。蛋白質與雙縮脲試劑發生作用,產生紫色反應。儀器、材料:1、實驗材料:蘋果勻漿、花生種子、花生種子勻漿、雞蛋清。2、用具:試管、試管架、滴管、小量筒、大小燒杯、試管夾、酒精燈、三腳架、石棉網、火柴、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鑷子、滴管、吸水紙、雙面刀片、毛筆。3、試劑:斐林試劑(甲液:質量濃度為ml的NaOH溶液,乙液:質量濃度為ml的CuSO4溶液)、蘇丹Ⅲ或蘇丹Ⅳ染液、雙縮脲試劑(A液:質量濃度為ml的NaOH溶液,B液:質量濃度為ml的CuSO4溶液)、體積分數為50%酒精溶液、碘液、蒸餾水。步驟:(1)還原糖的檢測和觀察①向試管內注入2mL待測組織樣液。②向試管內注入1mL斐林試劑(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勻后再注入)。③將試管放入盛有50~65℃溫水的大燒杯中加熱約2min。④觀察試管中出現的顏色變化。(2)脂肪的鑒定檢測和觀察方法一:①向試管內注入2mL待測組織樣液。②向試管內滴加3滴蘇丹Ⅲ染液,觀察樣液被染色的情況。方法二:制作子葉臨時切片,用顯微鏡觀察子葉細胞的著色情況(以花生為例)。①取材:取一粒浸泡過的花生種子,去掉種皮。②切片:用刀片在花生子葉的橫斷面上平行切下若干薄片,放入盛有清水的培養皿中待用。③制片:從培養皿中選取最薄的切片,用毛筆蘸取放在載玻片中央;在花生子葉薄片上滴2~3滴蘇丹Ⅲ染液,染色3min(如果用蘇丹Ⅳ染液,染色1min);用吸水紙吸去染液,再滴加1~2滴體積分數為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用吸水紙吸去花生子葉周圍的酒精,滴一滴蒸餾水,蓋上蓋玻片,制成臨時裝片。觀察:在低倍鏡下找到花生子葉的最薄處,移到視野中央,將物鏡調節清楚;換高倍鏡觀察,視野中被染成橘黃色的脂肪顆粒清晰可見。(3)蛋白質的檢測和觀察①向試管內注入2mL待測組織樣液。②向試管內注入1mL雙縮脲試劑A液,搖勻。③向試管內注入4滴雙縮脲試劑B液,搖勻。④觀察試管中出現的顏色變化。(4)淀粉的檢測和觀察①向試管內注入2mL待測組織樣液。②向試管內注入2滴碘液,觀察顏色變化。實驗現象及結論:√11 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實驗目的:初步掌握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分布的方法。實驗原理:1、真核細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細胞核內,RNA主要分布在細胞質中。2、甲基綠和吡羅紅兩種染色劑對DNA和RNA的親和力不同,甲基綠使DNA呈現綠色,而吡羅紅使RNA呈現紅色。用甲基綠、吡羅紅的混合染色劑將細胞染色,可同時顯示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3、鹽酸的作用①鹽酸能改變細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劑進入細胞;②鹽酸使染色質中的DNA與蛋白質分離,有利于DNA與染色劑的結合儀器、材料: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鑷子、滴管、吸水紙、消毒牙簽、火柴、酒精燈、400mL燒杯、250mL燒杯、溫度計、鐵架臺、石棉網、人的口腔上皮細胞或洋蔥表皮細胞、質量分數為0.9%的NaCl溶液、質量分數為8%的鹽酸、蒸餾水、吡羅紅甲基綠染色劑方法步驟:1、取口腔上皮細胞制片①滴:在潔凈的載玻片上滴一滴質量分數為%的NaCl溶液;②刮:用消毒牙簽在自己漱凈的口腔內側壁上輕輕地刮幾下;③涂:將牙簽上附有碎屑的一端涂抹在載玻片的生理鹽水中;④烘:將涂有口腔上皮細胞的載玻片在酒精燈的火焰上烘干。2、水解①將烘干的載玻片放入裝有30ml質量分數為8%的鹽酸的小燒杯中。②將小燒杯放入裝有30℃溫水的大燒杯中保溫5min。沖洗涂片用緩緩的蒸餾水沖洗載玻片10s。4、染色①用吸水紙吸去載玻片上的水分。②用2滴吡羅紅甲基綠混合染色劑滴在載玻片上,染色5min。③吸去多余染色劑,蓋上蓋玻片。5、觀察①在低倍物鏡下,尋找染色均勻,色澤淺的區域,移至視野中央,將物像調節清晰;②換用高倍物鏡,調節細準焦螺旋,觀察細胞核和細胞質的染色情況。實驗現象及結論:12 實驗設計:證明某種無機離子是植物生長發育的必需元素(演示)實驗目的:探究植物生長發育需要鎂實驗原理:鎂是合成植物葉綠素的重要成分,植物缺鎂葉綠素不能合成,植物葉片失綠變黃。儀器、材料:小麥幼苗、完全培養液、缺鎂營養液、200ml廣口瓶兩只、量筒。(規格相同的培養皿2只、濾紙2片、全素營養液100ml、缺素(缺某種離子)營養液100ml、正常水稻或小麥種子200粒。)步驟:取兩廣口瓶,編號甲、乙。在甲和乙中分別加入100ml完全培養液和缺鎂培養液。在甲和乙中分別栽入長勢、大小數目相同的小麥幼苗并置于相同的環境條件下培養。一段時間后,觀察甲、乙中小麥幼苗的葉色變化。實驗現象及結論:結果:一段時間后,甲中小麥幼苗的葉色為綠色,乙中小麥幼苗為黃色。結論:植物生長發育需要鎂。 √13 體驗制備細胞膜的方法實驗目的:體驗用哺乳動物紅細胞制備細胞膜的方法。實驗原理:細胞內的物質有一定的濃度,把細胞放在清水里,水會進入細胞,把細胞漲破,細胞內的物質流出來,這樣就可以得到細胞膜了。人和其他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中沒有細胞核和眾多的細胞器。儀器、材料: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鑷子、滴管、吸水紙、豬(或牛、羊、人)的新鮮的紅細胞稀釋液(血液加適量的生理鹽水)、蒸餾水步驟:1、用滴管吸取少量紅細胞稀釋液,滴一小滴在載玻片上,蓋上蓋玻片,制成臨時裝片。2、在高倍鏡下觀察,待觀察清晰時,在蓋玻片的一側滴一滴蒸餾水,同時在另一側用吸水紙小心吸引,注意不要把細胞吸跑。上述操作均在載物臺上進行,并持續觀察細胞的變化。可以看到近水的部分紅細胞發生變化:凹陷消失,細胞體積增大,很快細胞破裂,內容物流出。實驗現象及結論:√14 用高倍顯微鏡觀察葉綠體和線粒體實驗目的: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葉綠體、線粒體的形態和分布。實驗原理:1、葉肉細胞中的葉綠體,散布于細胞質中,呈綠色、扁平的橢球形或球形,可以在高倍顯微鏡下觀察它的形態和分布。2、線粒體普遍存在于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中,線粒體的形態有短棒狀、圓球狀、線形、啞鈴形等。健那綠染液能使活細胞中的線粒體呈現藍綠色,而細胞質接近無色。線粒體能在健那綠染液中維持活性數小時,通過染色,可以在高倍顯微鏡下觀察到生活狀態的線粒體的形態和分布。儀器、材料: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鑷子、滴管、清水、吸水紙、紗布、消毒牙簽、新配制的質量分數為1%的鍵那綠染液、新鮮的蘚類葉(或菠菜葉、黑藻葉等)步驟:制作蘚類葉片臨時裝片在潔凈的載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用鑷子取一片蘚類的小葉,或者取菠菜葉稍帶些葉肉的下表皮,放入水滴中,蓋上蓋玻片。觀察葉綠體將制作好的葉片臨時裝片放在低倍顯微鏡下觀察,找到葉片細胞后,換用高倍顯微鏡,仔細觀察葉片細胞內葉綠體的形態和分布情況。3、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在潔凈的載玻片中央滴一滴健那綠染液。用消毒牙簽在自己漱凈的口腔內側壁上輕輕地刮幾下,把牙簽上附有碎屑的一端,放在染液中涂抹幾下,蓋上蓋玻片。觀察線粒體在高倍顯微鏡下觀察經過染色的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可以看到藍綠色的線粒體,細胞質接近無色。實驗現象及結論:滲透現象(演示)實驗目的:通過觀察分析滲透現象認識半透膜的作用。實驗原理:儀器、材料:長頸漏斗、玻璃紙、紗布、質量分數為ml的蔗糖溶液、清水步驟:在一個長頸漏斗的漏斗口處密封上一層玻璃紙,往漏斗內注入蔗糖溶液,然后將漏斗浸入到盛有清水的燒杯中,使漏斗管內外液面的高度相等。等待一段時間后,觀察漏斗管內液面的高度是否發生了變化。實驗現象及結論:√17 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實驗目的:1、學會使用顯微鏡觀察植物細胞質壁分離和復原。2、觀察不同濃度的溶液對細胞吸水失水的影響。3、通過觀察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明確滲透系統的組成以及具體應用。實驗原理:植物細胞原生質層相當于一層半透膜。當細胞液濃度小于外界溶液濃度時,水分由細胞液滲出到外界溶液中,由于細胞壁伸縮性小,原生質層伸縮性大細胞失水,出現質壁分離現象。當細胞液濃度大于外界溶液濃度時,外界溶液水分進入到細胞液中,發生質壁分離復原。儀器、材料: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鑷子、滴管、清水、吸水紙、紗布、刀片、質量分數為ml的蔗糖溶液、紫色洋蔥鱗片葉步驟:1、用刀片在洋蔥鱗片葉的外表面劃一個“井”字,用鑷子撕取這一小塊洋蔥鱗片葉外表皮(或者可以將洋蔥的內表皮朝外,外表皮朝里進行對折,然后取其外表皮作為材料)將它平展地放在載玻片中央的清水滴中,并蓋上蓋玻片。2、用低倍鏡觀察洋蔥表鱗片葉外皮細胞中紫色的中央液泡大小,以及原生質層的位置。3、從蓋玻片的一側滴入ml的蔗糖溶液,在蓋玻片的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這樣重復幾次,洋蔥鱗片葉外表皮細胞就侵潤在蔗糖溶液中。注意重復3-4次。4、用低倍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中紫色的中央液泡大小,以及原生質層的位置。5、從蓋玻片的一側滴入清水,在蓋玻片的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這樣重復幾次,洋蔥表皮細胞就侵潤在清水中。6、用低倍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中紫色的中央液泡大小,以及原生質層的位置。實驗現象及結論:√19 比較過氧化氫在不同條件下的分解實驗目的:通過比較過氧化氫在不同條件下分解的快慢,了解過氧化氫酶的作用和意義。實驗原理:新鮮的肝臟中有較多的過氧化氫酶。經計算,質量分數為%的FeCl3溶液和質量分數為20%的肝臟研磨液相比,每滴FeCl3溶液中的Fe3+數,大約是每滴研磨液中過氧化氫酶分子數的25萬倍。儀器、材料:量筒、滴管、試管、試管架、試管夾、衛生香、火柴、酒精燈、大燒杯、三腳架、石棉網、溫度計、新配制的體積分數為3%的過氧化氫溶液、質量分數為%的FeCl3溶液、新鮮的質量分數為20%的肝臟(豬肝或雞肝等)研磨液步驟:1、取4支潔凈試管,分別編號1,2,3,4,向各試管內分別加入2ml過氧化氫溶液,按序號依次放在方管架上。2、將2號試管放在90℃左右的水浴中加熱,觀察氣泡冒出的情況,并與1號試管作比較。3、向3號試管內滴入2滴FeCl3溶液,向4號試管內滴入2滴肝臟研磨液,觀察哪支試管產生的氣泡多。4、2~3min后,將點燃的衛生香分別放入3、4號試管內液面的上方,觀察哪支試管中的衛生香燃燒更猛烈。實驗現象及結論:√20響酶活性的條件實驗目的:1、探究影響酶活性條件。2、探究淀粉酶在不同溫度催化可溶性淀粉水解的情況。3、探究過氧化氫酶在不同PH下催化過氧化氫水解的情況。實驗原理:淀粉遇碘后,形成紫藍色的復合物。過氧化氫分解釋放氧氣使木條復燃。儀器、材料:試管、滴管、量筒、試管架、試管夾、衛生香、火柴、酒精燈、大燒杯、小燒杯、三腳架、石棉網、溫度計、pH試紙、新配制的體積分數為3%的過氧化氫溶液、質量分數為5%的NaOH溶液、質量分數為5%的鹽酸、質量分數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質量分數為2%的新配制的淀粉酶溶液、新鮮的質量分數為20%的肝臟(豬肝或雞肝等)研磨液,冰水步驟:一、探究溫度對淀粉酶活性的影響1、取三支潔凈的試管,編上號1,2,3,并分別注入2ml可溶性淀粉溶液。2、分別向1,2,3號三支試管中各注入1ml新鮮的淀粉酶溶液,搖勻,依次放入沸水,37℃左右的熱水,冰水中,反應約5min。3、分別向1,2,3號三支試管中各滴入2滴碘液,搖勻。觀察并記錄這三只試管中,溶液顏色的變化情況。二、探究pH對過氧化氫酶活性的影響1、取三支潔凈的試管,編上號1,2,3,并分別注入2滴過氧化氫酶。2、依次向1號,2號,3號試管中注入蒸餾水,氫氧化鈉溶液,稀鹽酸各1ml并搖勻。3、分別向1號,2號,3號試管中各注入2ml過氧化氫溶液,搖勻。4、2—3min后將點燃的衛生香分別放入試管中,觀察衛生香的現象。實驗現象及結論:實驗二:1號藍色;2號無明顯現象,3號藍色。結論:只有在一定溫度下酶的催化效率最好實驗一:1號無明顯變化;2號復燃;3號無明顯變化。結論:只有在適合的pH下酶的催化效率最好21 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的方式(演示)實驗目的: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的方式實驗原理:1、酵母菌是單細胞真菌,屬于兼性厭氧菌。進行有氧呼吸產生水和CO2,無氧呼吸產生酒精和CO2。2、CO2的檢測方法:(1)CO2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2)CO2使溴麝香草酚藍水溶液由藍變綠再變黃3、酒精的檢測:橙色的重鉻酸鉀溶液在酸性條件下與酒精發生反應,變成灰綠色。實驗裝置儀器、材料:玻璃棒、玻璃導管、試管、研缽、燒杯、量筒、500mL廣口瓶或錐形瓶、膠塞、滴管、質量分數為10%的NaOH溶液、澄清的石灰水(或Ba(OH)2溶液)、蒸餾水、濃硫酸、重鉻酸鉀晶體、色拉油、溴麝香草酚藍溶液、新鮮酵母(或干酵母)、質量分數為5%的葡萄糖溶液步驟:1、酵母菌培養液的配制取20g新鮮的食用酵母菌,分成兩等分,分別放入錐形瓶A(500ml)和錐形瓶B(500ml)中。分別向瓶中注入240ml質量分數為5%的葡萄糖溶液。檢測CO2的產生連接有氧和無氧裝置(如上圖),讓空氣間歇性地依次通過3個錐形瓶(約50min)。然后將實驗裝置放到25~35℃環境中培養8~10h。觀察澄清的石灰水的變化。3、檢測酒精的產生(1)取2支試管編號甲、乙(2)分別取A、B瓶中的酵母菌培養液的濾液2ml注入試管中。(3)向試管分別滴加溶有重鉻酸鉀的濃硫酸溶液(質量分數為95%~97%)并輕輕振蕩,混合均勻。觀察試管中溶液的顏色變化。實驗現象及結論:條件澄清石灰水/出現的時間重鉻酸鉀--濃硫酸溶液有氧

變混濁/快

無變化無氧

變混濁/慢

出現灰綠色結論:酵母菌在有氧和無氧條件下均能進行細胞呼吸。在有氧條件下進行有氧呼吸產生大量的CO2。在無氧條件下進行無氧呼吸產生酒精和少量的CO2。√22 綠葉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目的:1、進行綠葉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2、探究葉綠體中含有幾種色素。實驗原理:1、葉綠體中的色素能溶解在有機容劑無水乙醇中,所以用無水乙醇可提取葉綠體中色素。2、綠葉中的色素不只一種,它們能溶解在層析液中。色素在層析液中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隨層析液在濾紙條上的擴散得快,反之,則慢。因而可用層析液將不同的色素分離。儀器、材料:新鮮的綠葉(如菠菜葉)、天平、剪刀、研缽、藥勺、二氧化硅、碳酸鈣、無水乙醇、量筒(10ml)、玻璃漏斗、尼龍布、試管、試管架、棉塞、干燥的定性濾紙、鉛筆、毛細吸管、層析液、小燒杯、培養皿步驟:1、提取綠葉中的色素(1)稱取5g綠葉,剪碎,放入研缽中。(2)向研缽中放入少許SiO2、CaCO3,再加入10ml無水乙醇,進行迅速、充分研磨。(3)將研磨液迅速倒入墊有一層尼龍布的玻璃漏斗中進行過渡。將濾液收集到試管中,及時用棉塞將試管口塞嚴。2、制備濾紙條將干燥的濾紙剪成約6cm長,1cm寬的紙條,剪去一端兩角,并在距這一端1cm處用鉛筆畫一條細的橫線。3、畫濾液細線用毛細管吸少量的濾液,沿鉛筆線均勻地劃一條濾液細線。干燥后重復劃2-3次。分離綠葉中的色素將適量的層析液倒入小燒杯中,(以層析液不沒及濾液細線為準),將濾紙條有綠葉細線的一端朝下略微斜靠燒杯內壁,輕輕插入層析液中,用培養皿蓋住小燒杯。觀察與記錄觀察濾紙條上出現了幾條色素帶,以及每條色素帶的顏色。將觀察結果記錄下來。實驗現象及結論:觀察結果:濾紙條上出現四條寬度、顏色不同的彩帶(如下圖)最寬:葉綠素a;最窄:葉綠素b;相鄰色素帶最近:葉綠素a和葉綠素b;相鄰色素帶最遠:胡蘿卜素和葉黃素。證明光合作用產生淀粉(演示)實驗目的:證明光合作用產生淀粉實驗原理:遇碘變藍色,葉片中的有機物主要是淀粉儀器、材料:盆栽天竺葵、黑紙片、回型針、大燒杯(500ml)、小燒杯(50ml)、酒精、清水、酒精燈、火柴、三角鐵架、石棉網、碘液。步驟:1,將盆栽天竺葵放在黑暗處一晝夜。2,將一片葉部分用黑紙片上下面遮光,將植物移至光下照射3-4小時。3,取下實驗葉片,摘去遮光物,置于酒精中水浴加熱,脫去葉綠素,綠葉變為黃白色。4,用清水將脫色葉片漂洗干凈,將碘液滴在黃白色葉片上,觀察葉片顏色變化。結果:遮光部分不變色,不遮光部分變藍色。結論:綠色葉片在光照下產生了淀粉。24 環境因素對光合作用強度的影響(演示)實驗目的:驗證光照強弱對光合作用的影響。實驗原理:1、在一定范圍內光照越強光合作用越強。2、光合作用強度可以用產物的生成量來表示。儀器、材料:新鮮綠葉(如菠菜葉片)、打孔器、注射器、燒杯、40W臺燈、直尺。步驟:取生長旺盛的綠葉,用直徑為1cm的打孔器打出小圓形葉片30片(注意避開大的葉脈)。將小圓形葉片置于注射器內,并讓注射器吸入清水,待排出注射器內殘留的空氣后,用手堵住前端的小孔并緩緩拉動活塞,使小圓形葉片內的氣體逸出。放入黑暗處盛有蒸餾水的燒杯中待用,此時葉片全部沉在水底。取3只小燒杯,分別倒入20ml的NaHCO3稀溶液(或富含CO2的清水)5、每只燒杯中各放入20片小圓形葉片,給予不同光照的條件,觀察實驗現象。結果及結論:不同光照條件下浮起的葉片數時間距離10min20min30min10cm20cm30cm結論:在一定范圍內光照越強光合作用越強。√25細胞大小與物質運輸的關系 實驗目的:通過探究細胞大小,即細胞的表面積與體積之比,與物質運輸效率之間的關系,探討細胞不能無限長大的原因。實驗原理:NaOH和酚酞相遇,呈紫紅色。根據NaOH擴散的體積占整個瓊脂塊體積的比例來判斷,物質運輸的效率。儀器、材料:3cm×3cm×6cm的含酚酞的瓊脂塊,塑料餐刀,毫米尺,燒杯,塑料勺,防護手套,紙巾,質量分數為%的NaOH溶液。步驟:1、用塑料餐刀將瓊脂塊切成三塊邊長分別為3cm、2cm、1cm的正方體。2、將三塊瓊脂塊放在燒杯內,加入NaOH溶液,將瓊脂塊淹沒,浸泡10min。用塑料勺不時翻動瓊脂塊。注意:不要用勺子將瓊脂塊切開或挖動其表面3、戴上手套,用塑料勺將瓊脂塊從NaOH溶液中取出,用紙巾把它們擦干,用塑料刀把瓊脂塊切成兩半。觀察切面,測量每一塊上NaOH擴散的深度。紀錄測量結果。每兩次操作之間必須把刀擦干4、根據測量結果進行計算,并填寫下表瓊脂塊的邊長/cm表面積/cm2體積/cm3相比值(表面積/體積)NaOH擴散的深度/cm比值(NaOH擴散的體積/整個瓊脂塊的體積)3

2

1

結論:瓊脂塊的表面積與體積之比隨著瓊脂塊的增大而;NaOH擴散的體積與整個瓊脂塊的體積之比隨著瓊脂塊的增大而。√26觀察根尖分生組織細胞的有絲分裂實驗目的:1、制作洋蔥根尖細胞有絲分裂裝片。2、觀察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過程,識別有絲分裂的不同時期,比較細胞周期不同時期的時間長短。3、繪制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簡圖。實驗原理:1、高等植物的分生組織有絲分裂較旺盛。2、有絲分裂各個時期細胞內染色體的形態和行為變化不同,可用高倍顯微鏡根據各個時期內染色體的變化情況,識別該細胞處于那個時期。3、細胞核內的染色體易被堿性染料(如龍膽紫)染成深色。儀器、材料:洋蔥、剪刀、鑷子、培養皿3個、質量分數為15%的鹽酸、體積分數為95%的酒精、清水、質量濃度為ml或ml的龍膽紫溶液或醋酸洋紅液、顯微鏡、載玻片2個、蓋玻片、滴管、吸水紙、洋蔥根尖細胞有絲分裂固定裝片步驟:1、洋蔥根尖的培養在上實驗課之前的3-4天,取洋蔥一個,放在廣口瓶上。瓶內裝滿清水,讓洋蔥的底部接觸到瓶內的水面。把這個裝置放在溫暖的地方培養。待根長約5cm,取生長健壯的根尖制成臨時裝片觀察。2、裝片的制作過程過程方法時間目的解離上午10時至下午2時,剪取洋蔥根尖2-3mm,立即放入盛入有鹽酸和酒精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溫室下解離。3-5min用藥液使組織中的細胞相互分離開來漂洗待根尖酥軟后,用鑷子取出,放入盛入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約10min洗去藥液,防止解離過度染色把根尖放進盛有質量濃度為ml或ml的龍膽紫溶液(或醋酸洋紅液)的玻璃皿中染色。3-5min龍膽紫溶液或醋酸洋紅液能使染色體著色。制片用鑷子將這段根尖取出來,放在載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鑷子尖把根尖弄碎,蓋上蓋玻片,在蓋玻片上再加一片載玻片。然后,用拇指輕輕的按壓載玻片。使細胞分散開來,有利于觀察3、觀察a低倍鏡觀察:找到分生區細胞:細胞呈正方形,排列緊密。b換高倍鏡觀察:首先找出分裂中期的細胞,然后再找前期、后期、末期的細胞,注意觀察各時期細胞內染色體形態和分布的特點。最后觀察分裂間期的細胞。c、調節顯微鏡放大倍數,使你能夠在視野里同時看到約50個細胞,仔細統計視野中處于各時期的細胞數,記錄在記錄表“樣本1”中。把視野移動到分生區一個新的區域再統計,然后記錄在記錄表“樣本2”中。對數據進行整理填入表中。記錄表細胞周期樣本1樣本2總數每一時期的細胞數/計數細胞的總數間期分裂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計數細胞的總數d如果自制裝片效果不太理想,可以觀察洋蔥根尖固定裝片。4、繪圖:繪出植物細胞有絲分裂中期簡圖。結果及結論:根據觀察結果,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植物細胞有絲分裂各個時期的特點。√28 觀察蝗蟲精母細胞減數分裂固定裝片實驗目的:通過觀察蝗蟲精母細胞減數分裂固定裝片,識別減數分裂不同階段的染色體的形態、位置和數目,加深對減數分裂過程的理解。實驗原理:儀器、材料:蝗蟲精母細胞減數分裂固定裝片,顯微鏡,紙,筆步驟:1、在低倍鏡下觀察蝗蟲精母細胞減數分裂固定裝片,識別初級精母細胞、次級精母細胞和精細胞。2、先在低倍鏡下依次找到減數第一次分裂中期、后期和減數第二次分裂中期、后期的細胞,再在高倍鏡下仔細觀察染色體的形態、位置和數目。3、根據觀察結果,盡可能多地繪制減數分裂不同時期的細胞簡圖實驗現象及結論:√35低溫誘導植物染色體數目的變化實驗目的:1、學習低溫誘導植物染色體數目變化的方法。2、理解低溫誘導植物細胞染色體數目變化的作用機制。實驗原理:1、進行正常有絲分裂的植物分生組織細胞,在有絲分裂后期,染色體的著絲點分裂,子染色體在紡錘絲的作用下分別移向兩極,最終被平均分配的兩個子細胞中去。2、用低溫處理植物分生組織細胞,能夠抑制紡錘體的形成,以致影響染色體被拉向兩極,細胞也不能分裂成兩個子細胞,于是染色體的數目發生變化。儀器、材料:洋蔥或大蔥、蒜,培養皿,濾紙,紗布,燒杯,鑷子,剪刀,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冰箱,卡諾氏液,改良苯酚品紅染液,體積分數為15%的鹽酸溶液,體積分數為95%的酒精溶液步驟:1、將洋蔥放在裝滿水的廣口瓶上,讓它的底部接觸水面。待洋蔥長出約lcm的不定根時,將整個裝置放入冰箱的低溫室內(4℃),誘導培養36h。2、剪取誘導處理的根尖約~1cm,放人卡諾氏液中浸泡~1h,以固定細胞形態,然后用體積分數95%酒精洗2次,3、制作裝片,包括:解離、漂洗、染色和制片4個步驟,具體操作方法與實驗“觀察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相同。4、先用低倍鏡尋找染色體形態較好的分裂相,視野中既有正常的二倍體細胞,也有染色體數目發生改變的細胞。確認某個細胞發生染色體數目變化后,再用高倍鏡觀察。結論:√38生物體維持pH穩定的機制實驗目的:通過比較自來水、緩沖液(如Na2HPO4、NaH2PO4等的溶液,在加入酸或堿后,能使PH的變化減弱)和生物材料在加入酸或堿后PH的變化,推測生物體是如何維持PH穩定的。實驗原理:細胞代謝會產生許多酸性物質,如碳酸等;人和動物吃的食物消化吸收后經代謝會產生一些酸性或堿性物質。這些酸性或堿性物質進入內環境,常使PH發生偏移。但一般情況下,機體能通過緩沖物質使PH穩定在一定范圍內。儀器、材料:防護手套,50ml燒杯,50ml量筒,彩色鉛筆,pH計或萬用pH試紙,鑷子,自來水,物質的量濃度為L的NaOH,物質的量濃度為L的HCl,生物材料(肝勻漿、馬鈴薯勻漿、用5倍的水稀釋的雞蛋清、黃瓜勻漿),pH=7的磷酸緩沖液步驟:1、將25ml自來水倒入50ml燒杯中2、用PH計或PH試紙測試起始pH,并作記錄3、一次加一滴LHCl,然后輕輕搖動,加入5滴后再測PH,重復這一步驟直到加入了30滴為止。將PH測定結果記入表中。4、充分沖燒杯,并向其中倒入25ml自來水。測定并記錄起始PH,再如步驟3,一滴一滴地加入L的NaOH,測定并記錄PH。5、充分沖洗燒杯,用緩沖液代替自來水,重復步驟1至步驟4,記錄結果6、充分沖洗燒杯,選兩種生物材料分別代替自來水,重復步驟1至4記錄結果。不同實驗材料PH變化記錄表加入LHCl加入L的NaOH加入不同數量液滴后的PH加入不同數量液滴后的PH051015202530051015202530自來水緩沖液生物材料1生物材料2根據所得數據,以酸或堿的滴數為橫軸,以PH為縱軸,畫出自來水PH變化的曲線。以實線表示加入酸后PH的變化,虛線表示加入堿后的變化。再用其他顏色的線條表示生物材料、緩沖液PH的變化情況,也同樣以實線和虛線分別表示加入酸、堿后的變化。結論:自來水中加入酸堿物質后,PH逐漸偏小或偏大,而緩沖液和生物材料中加入酸堿后PH幾乎不變或變化不大。√42 探索生長素類似物促進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實驗目的:探索生長素類似物促進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實驗原理:儀器、材料:生長旺盛的一年生植物枝條,蒸餾水,燒杯,量筒,玻璃棒,生長素類似物步驟:1、配制等量濃度分別為2mg/L、3mg/L、4mg/L、5mg/L、6mg/L、7mg/L、8mg/L的2,4-D溶液;并編號2~8,1號中加入等量的蒸餾水。(2)每組將等量長勢一致的插條基部分別浸泡在配制好的1~8號溶液中,深約3cm,處理3小時。(3)將處理過的插條下端浸在清水中,保持25~30℃。(4)定時觀察記錄插條的生根情況。實驗結果:235678垂柳不生根不生根生根生根2cm生根生根不生根實驗結論:垂柳枝條生根的最適濃度是5mg/L√44 培養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的變化實驗目的:1、探究培養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的變化,來研究一個種群的數量變化情況,嘗試構建種群增長的數學模型。2、掌握使用血球計數板進行單細胞生物計數的方法。實驗原理:1、酵母菌可以用液體培養基來培養。培養基中酵母菌種群的增長情況與培養液中的成分、空間、溫度、PH等有關。2、計算酵母菌數量可用抽樣檢測的方法。3、可用培養液中的酵母菌的數量和時間為坐標軸作曲線,從而掌握酵母菌的種群數量變化。儀器、材料:酵母菌菌種,無菌馬鈴薯培養液(或肉湯培養液),試管,血球計數板,吸管,吸水紙、顯微鏡。步驟:分裝:分別將10ml無菌馬鈴薯培養液或肉湯培養液加入1、2、3號試管中。接種:別將等量酵母菌接種到各支試管中的培養液中混合均勻。培養與取樣計數:將試管在28℃條件下連續培養7d。每天取樣計數酵母菌數量,采用抽樣檢測方法。先將蓋玻片放在計數板上,用吸管吸取培養液,滴于蓋玻片邊緣,讓培養液自行滲入,多余的培養液用吸水紙吸去;再用顯微鏡觀察計數,根據顯微鏡下觀察到的細胞數目來計算單位體積培養液中酵母菌的總數。分析結果得出結論:將所得數值用曲線圖表示出來,分析實驗結果,得出酵母菌種群數量變化規律。結果及結論:時間(天)1234567數量(個)曲線圖:計算方法:大方格長、寬均為1mm,高度為,則每個大方格的體積為(10-4ml),故1ml培養液中細胞個數=x400x10計算方法:大方格長、寬均為1mm,高度為,則每個大方格的體積為(10-4ml),故1ml培養液中細胞個數=x400x104x稀釋倍數中方格中的細胞總數中方格中小方格個數√64DNA的粗提取與鑒定實驗目的:對DNA進行粗提取與鑒定實驗原理:1、粗提取原理:DNA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是隨著NaCl濃度的變化而改變的。在NaCl溶液為L時,DNA的溶解度最低。2、純化原理:DNA不溶于酒精,但細胞中的某些物質則可以溶于酒精。2、鑒定DNA原理:DNA遇二苯胺(沸水浴)會被染成藍色。儀器、材料:魚卵、豬肝、香蕉,雞血等生物材料,蒸餾水,冷卻的體積分數為95%的酒精,檸檬酸鈉,物質的量濃度為2mol/LNaCL溶液,二苯胺。燒杯(50ml、1000ml),量筒,玻璃棒,紗布,漏斗,鐵架臺,鐵環,鑷子,濾紙,滴管,試管,試管夾,三角架,酒精燈,石棉網,火柴。(洗滌劑,食鹽,嫩肉粉,恒溫水浴鍋)步驟:實驗前需要制備雞血溶液,制備的方法是:取檸檬酸鈉的質量濃度為ml的溶液(抗凝劑)100ml,置于500ml燒杯中。將宰殺活雞流出的雞血(約180ml)注入燒杯中,同時用玻璃棒攪拌,使血液與檸檬酸鈉溶液充分混合,以免凝血。然后,將血液倒入離心管內,用1000rpm離心2min,此時血細胞沉淀于離心管底部。實驗時,用吸管除去離心管上部的澄清液,就可以得到雞血細胞液(如果沒有離心機,可以將燒杯中的血液置于冰箱內,靜置一天,使血細胞自行沉淀)。1.

破碎細胞,獲取含DNA的濾液

將10ml雞血細胞液加入到50ml燒杯中。再加入20ml蒸餾水,用玻璃棒充分攪拌5min,使血細胞加速破裂。然后,用放有3-4層紗布的漏斗將血細胞液過濾至1000ml的燒杯中,取其濾液。

2.

去除濾液中的雜質(1)向濾液中加入40ml2mol/L的NaCl溶液,用玻璃棒攪拌,使DNA充分溶解。

(2)沿燒杯內壁緩緩加入蒸餾水,同時用玻璃棒沿一個方向不停攪拌,這時燒杯中有絲狀物出現,繼續加入蒸餾水,直到絲狀物不再增加為止。絲狀物即為粗提取的DNA。

(3)用放有3-4層紗布的漏斗過濾至1000ml的燒杯中,含DNA的絲狀物被留在紗布上。

(4)用鑷子將絲狀物放入盛有20ml2mol/LNaCl溶液的燒杯中,用玻璃棒不停地攪拌,使DNA充分溶解。

(5)用放有3-4層紗布的漏斗過濾到100ml燒杯中。

(方法2:直接在濾液中加入嫩肉粉,反應10~15min,嫩肉粉中的木瓜蛋白酶能夠分解蛋白質。方法3:將濾液放在60~70℃的恒溫水浴箱中保溫10~15min,注意嚴格控制溫度范圍。)3、DNA的析出

沿燒杯內壁緩緩加入與濾液體積相等的、冷卻的酒精溶液(體積分數為95%),靜置2~3min,會出現白色絲狀物,用玻璃棒沿一個方向攪拌,卷起絲狀物,并用濾紙吸去上面的水分。5.

DNA的鑒定

取兩支20ml的試管,編號1、2號,各加入物質的量濃度為2mol/L的NaCl溶液5ml,將絲狀物放入1號試管中,用玻璃棒攪拌,使絲狀物溶解。然后,向兩支試管中各加入4ml的二苯胺試劑。混合均勻后,將試管置于沸水中加熱5min,待試管冷卻后,比較兩支試管中溶液顏色的變化,看看1號是否變藍。實驗現象及結論:選修:49√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葡萄(或其他水果),榨汁機,發酵瓶,恒溫箱,體積分數70%的酒精,白糖,氣泵50√檢測果汁發酵是否有酒精產生3mol/L的H2SO4,量筒,試管,試管夾,飽和的重鉻酸鉀溶液,果汁發酵液51√腐乳的制作豆腐塊,籠屜,玻璃瓶,食鹽,酒,香辛料,粽葉等52√制作泡菜新鮮蔬菜,清水,食鹽,刀,泡菜壇,調味料,燒水壺53檢測亞硝酸鹽的含量對氨基苯磺酸,體積分數為20%的鹽酸,N—1—萘基乙二胺鹽酸鹽,硅膠,亞硝酸鈉,氯化鎘,氯化鋇,氫氧化鋁乳液和L的氫氧化鈉溶液,榨汁機,移液管,比色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