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生產企業檢查驗收2課件_第1頁
藥品生產企業檢查驗收2課件_第2頁
藥品生產企業檢查驗收2課件_第3頁
藥品生產企業檢查驗收2課件_第4頁
藥品生產企業檢查驗收2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藥品生產企業檢查驗收》

標準(部分)

提綱設備驗證生產管理產品銷售與收回投訴與不良反應報告自檢三、設備Companyname設備的設計、選型(3101)設備的設計、選型、安裝應符合生產要求,應易于清洗、消毒或滅菌,應便于和產操作和維修、保養、應能防止差錯和減少污染。符合生產品種要求易于清洗、消毒或滅菌安裝位置便于操作、清潔、維護(菌檢室空氣凈化機組裝在夾層中×,貯罐入孔位置不當,設備距墻<0.6m等×)同時避免交叉污染灰塵和贓物堆積Companyname(*3102)無菌藥品生產用滅菌柜應具有自動監測、記錄裝置,其能力應與生產批量相適應。無菌藥品生產用滅菌柜:1)、有自動監測記錄裝置:滅菌溫度、壓力、F0值記錄。溫度—時間記錄圖2)、柜容量與批生產量相適應(能在規定時限內對整批進行滅菌,一般不宜超過3柜量)。(*3103)生物制品專用設備略設備的設計、選型Companyname設備的設計、選型(3201)與藥品直接接觸的設備表面應光潔、平整、易清洗或消毒、耐腐蝕,不與藥品發生化學變化與吸附藥品。選型精度符合工藝要求,易于清潔、消毒(滅菌)。材質符合產品工藝要求(純化水系統304不銹鋼、注射用水316L不銹鋼),直接接觸藥品的設備內表面光潔、平整、易清洗、消毒、耐腐蝕(一般首選拋光不銹鋼316L)。材質:不吸附、不釋放、不發生化學反應Companyname(3202)潔凈室(區)內設備保溫層表面應平整、光潔,不得有顆粒性等物質脫落。潔凈區內設備及管道保溫層外表面層應平整、光潔,不得有脫落物。(3203)無菌藥品生產中與藥液接觸的設備、容器具、管路、閥門、輸送泵等應采用優質耐腐蝕材質,管路的安裝應盡量減少連接或焊接。(*3204)無菌藥品生產中過濾器材不得吸附藥液組份和釋放異物,禁止使用含有石棉的過濾器材。無菌藥品生產與藥液接觸的設備、容器具、管道、閥門、輸液泵須選用316L不銹鋼,其管道盡可能短,盡量減少連接或焊接(不可避免時用扣接,禁用絲接、法蘭接)。其過濾器材應選用高分子親水性濾材(如聚砜、聚丙烯腈等)設備的設計、選型Companyname(3207)與中藥材、中藥飲片直接接觸的工具、容器表面應整潔、易清洗消毒,不易產生脫落物。與中藥材、中藥飲片直接接觸的工用具應易清洗、消毒,不產生脫落物(避免使用木制用具、竹制用具、鐵制用具)。(3208)設備所用的潤滑劑、冷卻劑等不得對藥品或容器造成污染。設備的潤滑劑、冷卻劑不得與藥品接觸而污染藥品。設備的設計、選型Companyname(3501)用于生產和檢驗的儀器、儀表、量具、衡器等,其適用范圍和精密度應符合生產和檢驗要求,應有明顯的合格標志,應定期校驗。國家規定強檢的生產和檢驗用儀器、儀表、量具、衡器精度適應工藝要求,并按規定定期校驗。(制訂有書面文件,按文件規定的程序和周期校驗并記錄)。經校驗合格的儀器及計量器具方可使用,并有醒目的合格標識(未經校驗及超過有效期不得使用)校準的量程范圍與實際生產和檢驗用的量程范圍的一致性。校正、校驗記錄生產設備應只在確認的參數范圍內使用,設計能力、驗證時能力和實際生產能力匹配

如配液罐、滅菌柜設備(管道)的標識

Companyname(3604)非無菌藥品的干燥設備進風品應有過濾裝置,出風品應有防止空氣倒流裝置。非無菌藥品生產用干燥設備進風口應有過濾裝置(中效及高效濾器),出風口應有防止空氣倒流裝置(如:止回風閥)。過濾凈化后的干燥用空氣所含微粒和微生物數應符合所規定的空氣潔凈度要求。設備(管道)的標識

Companyname(3701)生產、檢驗設備應有使用、維修、保養記錄,并由專人管理。對主要生產檢驗設備應制訂使用操作規程及維修、保養規程,并有記錄。[關于設備使用記錄有(3701)、(6101)兩項要求。如何掌握:GMP記錄的目的是:便于生產過程的追溯,如果在批生產記錄、批檢驗記錄,已記錄所使用的設備和儀器,應不再設專門的使用記錄(精密儀器除外)。而對生產質量有關的輔助設備(如:制水系統、空調、空壓系統、鍋爐系統等應建立專用的使用運行記錄),非主要設備及一般常用檢驗儀器不強求企業有專門的使用記錄]設備維修保養

Companyname(3602)生產設備應定期維修、保養。設備安裝、維修、保養的操作不得影響產品的質量。主要生產設備應制定定期維修、保養規程,按規程定期維修、保養并有記錄。

(3702)生產用模具的采購、驗收、保管、維護、發放及報廢應制定相應管理制度,應設專人專柜保管。對生產用模具應制訂內容包括:從采購→驗收保管→發放→報廢的全面的管理制度,并設有專人、專柜保管。(有文件、有記錄)。設備維修保養

Companyname對工藝用水系統的要求純化水、注射用水的制備、儲存和分配應能防止微生物的滋生和污染;儲罐和輸送管道所用材料應無毒、耐腐蝕;管道的設計和安裝應避免死角、盲管,采用循環供水管路;儲罐和管道要規定清洗、滅菌周期;制水系統應經驗證注射用水儲罐的通氣口應安裝不脫落纖維的疏水性除菌濾器,并定期更換。注射用水的儲存可采用80℃以上保溫、65℃以上保溫循環或4℃以下存放。Companyname①進料水(革蘭氏陽性菌)②使用了沒有過濾器保護的排氣口③使用了質量不完善的空氣過濾器④被污染的出口處發生水的倒流⑤排氣口阻塞等⑥配水系統內源性污染

革蘭氏陽性菌細胞壁外膜分泌的脂多糖,成為內毒素的發源地。主要采用阻止微生物進入和繁殖的方法和對系統進行清洗消毒,降低系統內毒素。水系統微生物污染主要原因:Companyname微生物控制對配水系統的要求

用連續循環流動的方式,使細菌和熱原無法在系統中嵌入和滯留。配管無系統死角,不存留純化水和注射用水,穩定水質。注射用水管系統要能用純蒸汽滅菌。水在配水系統管道中連續不斷地循環流動,要求選用的水泵能在湍流(紊流,流速>2m/s)狀態下工作,湍流能夠阻礙微生物膜的形成,系統部件和輸送線路應保持傾斜并配有排放點,可使系統殘余水排凈。系統可進行消毒(定期或連續進行)。應水泵的位置往往是系統的最低處,送水泵的型式和安裝方式應方便排盡系統內積水和不積存氣體。Companyname工藝用水系統的維護及清潔工藝用水儲罐和管路的清洗和消毒可采用純蒸汽消毒、巴氏消毒等。如儲罐和管路的化學指標不合格時,可考慮選用化學試劑(如氫氧化鈉)對其進行清洗。純化水系統停用再次啟用前,應對管路進行清洗。日常運行時,要定期監測水系統運行情況。做好維護及監測記錄。根據檢測結果確定是否需要處理,更換各種組件。Companyname部位維護項目維護周期1、原水箱罐內清洗一次/季2、機械過濾器正洗反洗△P>0.08MPa3、活性碳過濾器清洗△P>0.08MPa或每3天4、活性碳過濾器余氯

<0.05mg/L5、活性炭消毒更換消毒/3月更換/年定期補充6、RO膜2%檸檬酸清洗△P>0.4MPa或每半年7、RO膜消毒劑浸泡停產期8、純化水罐、管道清洗消毒一次/每月9、紫外燈管定時更換進口7000h國產2000h10、注射用水罐、管道清洗滅菌一次/每周11、除菌過濾器在線消毒滅菌更換每月檢測每年更換12、呼吸器在線消毒滅菌更換每兩月檢測每年更換純化水、注射用水系統的日常維護Companyname

檢查中常見的問題車間設施檢查常見問題1、設備狀態標志內容不完整。2、部分儀器使用記錄中缺少相關產品的信息(如品名、批號),無合格標志3、UV消毒器未記錄使用時間。4、潔凈區內設備通向潔凈區外的部分放空、排污管無防倒灌措施。5、固定管道上未標明內容物名稱及流向;6、純化水罐及輸水管道不易清洗;7、管理文件中未對水系統儲罐、管道的清洗、滅菌做出明確規定,或未按規定執行。Companyname

六、驗證驗證

驗證是制藥企業定標及達標運行的基礎。驗證文件則是有效實施GMP的重要證據。已驗證過的狀態必須監控。

定義:證明任何程序、工藝過程、設備、物料、操作及系統實際上能產生預期結果的文件記錄活動。

*5701企業是否有驗證總計劃,進行藥品生產驗證,是否根據驗證對象建立驗證小組,提出驗證項目,制定驗證方案,并組織實施。

1.驗證組織機構2.制訂驗證總計劃3.實施驗證。4.日常監控計劃注:回顧性驗證不要求有事先制訂的驗證方案,但要求有能夠說明產品質量及系統穩定的數據資料,可以查企業產品及系統(如水系統、空調凈化系統即HVAC等)的日常監控數據的年度總結報告,查偏差調查處理報告。驗證類型常見的驗證方式:可以分為四種類型:(1)前驗證:正式投產前的質量活動,是指在該工藝正式投入使用前必須完成并達到設定要求的驗證;-----------工藝開發階段(2)同步驗證:生產中在某項工藝運行的同時進行的驗證。從工藝實際運行過程中獲得的數據來確立文件的依據,以證明某項工藝達到了預定要求的活動;-----------正常批量(3)回顧性驗證:用歷史數據的統計分析為基礎,證實正式生產工藝條件使用性的驗證。--------------回顧驗證-12個月10-25批(4)再驗證:一項工藝、一個過程、一個系統、一個設備或一種材料經過驗證并在使用一個階段以后進行的驗證,證實已驗證的狀態沒有發生飄移。關鍵工序需要定期進行再驗證。-------一段時間或變更*5702藥品生產驗證內容是否包括空調凈化系統、工藝用水系統、生產工藝及其變更、設備清洗、主要原輔材料變更。驗證內容是否包括如下各項:(1)空氣凈化系統;(2)工藝用水系統;(3)生產工藝及其改變;(4)設備清洗;(5)主要原輔料變更。無菌藥品生產過程驗證還須增加以下內容:(1)滅菌設備;(2)藥液過濾及灌封(分裝)系統。

清潔的一般要求

通常,設備用完后應馬上清潔;如果用水清潔,清潔后系統中應無殘留的水;無論在哪,設備在儲存前應干燥;直接接觸產品的設備表面的清潔必須嚴格按照已建立的并經過驗證的清潔操作方法進行清潔;操作者應接受必要的培訓以確保清潔過程差異最小;

清潔程序根據如下情況而有所不同:1、變更產品2、配方變更3、同一產品不同批號間的清潔4、設備安裝,維護和維修前、后的清潔5、容器和其他設備搬離和移入指定生產區域的清潔

由于微生物的因素,為了防止再次污染,應規定設備清潔后到下次使用前的最大間隔時間。對已驗證的清潔程序的變更要進行控制。如果設備或工藝發生變更,應考慮做再驗證。參考產品的定義:如果多個產品使用某些共用設備,且用同一程序進行清潔,則需選擇有代表性的產品做清潔驗證。代表性的產品將被指定為參考產品,一般來說,這種產品是在清潔介質中最難以溶解的。

每一設備類型或設備組應指定一種參考產品。合格標準的定義:應根據溶解性、清洗難度,以及由活性、毒性和穩定性計算出的殘留量作為清潔驗證的合格標準。

接受標準

肉眼檢查

沒有產品殘留。

清潔后設備各部件用肉眼觀察應是清潔干燥

活性成分

存在于下一產品最大日劑量中的活性成分不應多于其最小單劑量的千分之一。最大污染將不超過10ppm(百萬分之一)

清潔劑

清潔劑對下一產品中的最大污染一定不能超過100ppm。清潔規程清潔規程:是否規定清潔方法(使用什么水或清潔劑、溫度、壓力、時間、經清潔后設備可貯存的最長時間),同品種不同批之間的清潔、品種變更時的清潔是否有明確規定和記錄。注:清潔驗證采用的檢驗方法如不是藥典規定的法定方法,應進行方法驗證。舉例設備清潔驗證

1、更換品種時,要認真按清潔規程對設備、容器等進行清潔和消毒。生產設備清潔是從設備表面(尤其是直接接觸藥品的內表面及各部件)去除可見和不可見物質(活性成分、輔料、清潔劑、潤滑劑、微生物及環境污染物等)的過程。為評價設備清潔規程的效果,要進行清潔驗證。2、驗證目的:采用化學分析和微生物檢測方法檢查按清潔規程清潔后,設備上殘留的污染物量是否符合規定的限度標準,避免更換品種時,因設備清洗不徹底殘留物對下一個生產藥品造成污染,從而有效地保證藥品質量。3、驗證指標:(1)化學指標:前一品種殘留量少于其日劑量的1/1000。一般污染不超過1×10-5(即10ppm)可見的殘留量痕跡。(2)微生物指標:菌落數≤50個/棉簽(300,000級潔區)。5、取樣部位:接觸物料最多的部位及最不易清潔的部位。6、取樣及樣品處理用棉簽擦拭法取樣。用含有乙醇(水、生理鹽水)的脫脂棉簽擦拭25cm2區域面積,做微生物檢查應先將鑷子、棉簽消毒滅菌,用鑷子取棉簽沾無菌生理鹽水,用4個棉簽共擦拭取樣100cm2;做化學檢查在每個部位取3個樣,計算平均值。微生物檢測:將取樣的4個棉簽放于20ml無菌生理鹽水中,用超聲波洗滌2分鐘,取洗滌水進行微生物限度檢查。化學檢測:將棉簽用乙醇(水)稀釋溶解、過濾,配制定量濃度后用紫外分光光度計測定吸收度,但同時要做空白試驗校正。6、做回收率試驗:對不同產品制定不同的分析方法,作直線,進行回歸分析,重復操作檢驗方法。7、驗證實施產品生產結束后,按該設備清潔規程清洗后,按取樣部位及方法的要求取樣檢測。8、驗證結果微生物項目<50CFU/棉簽;化學項目<100μg/25cm2。9、結論符合限度指標。該設備清潔后,可避免前一產品對后一產品的污染,可保證藥品質量,予以確認*5703關鍵設備及無菌藥品的驗證內容是否包括滅菌設備、藥液濾過及灌封(分裝)系統什么是關鍵設備?與藥物直接接觸的設備制藥工藝用水設備直接影響藥品質量的重要檢驗儀器

關鍵工序、主要設備、制水系統及空氣凈化系統的驗證情況關鍵工序驗證應能代表申請換證品種、劑型的整個生產過程。如:企業同時有中藥制劑和化藥制劑,驗證時應選中藥制劑進行驗證,應包括中藥前處理及提取;主要設備驗證應包括設備驗證情況,應與工藝流程圖和設備平面圖上的內容相匹配;共用設備應有清洗驗證情況;制水系統驗證應包括整個使用點驗證情況;空氣凈化系統驗證應包括每一個功能間;本次申請換證劑型及原料藥所有品種都應驗證。

*5801生產一定周期后是否進行再驗證不進行有效再驗證不按規定的項目和再驗證周期開展再驗證工作。缺少開展再驗證的儀器和設備。不可滅菌的無菌產品不進行培養基模擬驗證。再驗證方案與前驗證方案雷同。編造再驗證報告和數據。再驗證流于形式,對生產管理缺乏指導意義。

問題討論哪些項目需要開展再驗證?一、法規規定的再驗證。(強制性再驗證)1.企業對再驗證應有明確規定,如:高效過濾器的檢漏試驗,通常一年一次;無菌分裝或無菌灌裝線的培養基灌裝試驗,通常一年一次,標準參見《藥品生產驗證指南》(2003)有關章節。2.與驗證相關的儀表和儀器,應按國家有關規定定期校準。二、周期性再驗證三、變更性再驗證關鍵物料供應商的改變關鍵設備更換公用輔助系統的更換工藝的再驗證再驗證是為了維持或恢復工藝驗證狀態發生下列情況時應進行工藝再驗證 有關工藝變更,包括工藝技術參數變更(處方、批量)和工藝本身變更。有關設備變更引進新設備分析方法或產品質量標準的變更影響產品質量的起始原料的變更重復出現產品質量問題,導致對驗證過的狀態有懷疑周期性再驗證下述情況:可利用回顧產品的定期的質量和控制系統作為再驗證技術無變更工藝無變更影響產品的質量的起始原料無變更無重復產品質量問題至少每5年對驗證狀態進行評估,并有文件記錄!設備的再驗證(1)對不同設備應詳細地制定不同階段的驗證方案;(2)根據設備的特性,制定再驗證周期;(3)設備大修后,對影響產品質量的關鍵部位進行再驗證。(4)驗證文件及記錄作為驗證檔案,歸檔保存。

生產設備每3年---5年房間、設施的再驗證房間當系統變更或維修可能影響空氣的質量長期關閉根據分析測試結果,對驗證過的狀態有疑問應定期進行潔凈室驗證,具體如下:

潔凈區級別再驗證間隔

D每3年

E每5年

日常監測結果的年度回顧報告可視為再驗證。如果要求附加測試如氣流和層流監測,單獨的年度回顧不能滿足要求,應進行再驗證。公用工程的再驗證壓縮空氣系統當系統變更或維修時會對制備的物料的質量有影響根據測試結果,對驗證過的狀態有疑問再驗證周期如下:每5年進行一次再驗證如果日常監測結果符合要求,年度數據回顧可用于再驗證

純化水系統當技術變更對關鍵參數有影響系統維修時對水的質量有影響使用的工藝或原料變更時對水的質量有影響因有質量問題的出現,對驗證的狀態表示懷疑固定間隔:純化水系統再驗證周期為3年實驗室儀器、設備的再驗證

實驗室儀器、設備周期性校準及儀器功能測試:每1~12月濕熱、干熱滅菌鍋:每年其他儀器、設備:每5年*5901驗證工作完成后是否寫出驗證報告,由驗證工作負責人審核、批準。

1、驗證各個階段的工作全部完成后,是否準備有一份驗證小結。特別要注意偏差、處理和評估意見。2、按驗證總計劃完成驗證后,應有一個項目的總結報告。6001驗證過程中的數據和分析內容是否以文件形式歸檔保存,驗證文件是否包括驗證方案、驗證報告、評價和建議、批準人等1、驗證文件應包括以下內容:驗證總計劃、驗證方案、驗證報告、相關記錄

2.驗證文件是否具有可追溯性:查驗證文件是否有編號系統,保證驗證的各種資料可互相查證。3.驗證文件應有驗證資料一覽表。4.產品驗證文件是否由質量保證部門(QA)按文件要求歸檔。檢查中常見的問題1、無專職驗證機構,組織管理不到位,日常的驗證管理工作無專人負責;

2、無驗證總計劃,驗證管理缺少系統性和計劃性;3、驗證文件不完整:驗證文件無系統的編號,追溯性差;驗證方案、記錄和報告沒有作為一個整體進行歸檔;原始記錄和原始資料未以文件形式歸檔;驗證數據沒有進行匯總評價;無偏差漏項記錄與調查;無再驗證的規定;無驗證相關人員的培訓記錄。

檢查中常見的問題4、無再驗證的規定:產品的生產工藝及關鍵設施、設備未按驗證方案進行驗證。當影響產品質量的主要因素發生改變及生產一定周期后,未進行再驗證;(《規范》第五十八條)5、驗證項目不全面——影響藥品質量的工序或設備改變時未及時進行評價和驗證;——原料藥未對所有認證品種做驗證;檢查中常見的問題驗證內容不全:應包括廠房、設施及設備(安裝確認、運行確認、性能確認)和產品驗證;(《規范》第五十七條)(1)空氣凈化系統;(2)工藝用水系統;(3)生產工藝及其改變;(4)設備清洗;(5)主要原輔料變更。無菌藥品生產過程驗證還須增加以下內容:(1)滅菌設備;(2)藥液過濾及灌封(分裝)系統。

八、生產管理生產管理要點一、依法生產:嚴格按照注冊批準的工藝生產;確保生產過程按規程(工藝規程、標準管理規程、標準操作規程或崗位操作法)進行。二.批號管理:確保產品追蹤性、物料平衡的需要、避免混批三.原始記錄管理:真實;及時;完整;規范四.清場管理五.物料平衡管理

六、混淆和交叉污染風險管理

*6601、*6602工藝規程生產工藝規程的內容應包括:品名、劑型、處方和確定的批量,生產工藝的操作要求,物料、中間產品、成品的質量標準和技術參數及儲存注意事項,物料平衡的計算方法,成品容器、包裝材料的要求等。生產工藝規程應該是經工藝驗證確認后正式頒發執行的。1、審查認證劑型所有品種生產工藝規程、標準操作規程,生產工藝規程是否與注冊批準的生產工藝一致;2、工藝規程內容是否齊全,能否作為藥品生產的技術標準;3、一個劑型至少選擇三個品種,審查其從物料購進至產品銷售的批生產記錄,看實際生產工藝規程的執行情況;4、檢查在執行生產工藝中是否有任意更改的情況;如果有更改時,是否執行企業規定的變更控制程序;生產工藝規程中常見的缺陷:1、缺乏處方、生產批量等基本信息;2、對生產場所和所用主要設備缺乏必要的說明(如操作間的位置和編號、潔凈級別、必要的溫濕度要求、設備型號和編號);3、生產步驟說明不夠詳細(如物料的核對、預處理、加入物料的順序、混合時間溫度等);4、缺少中間控制方法及合格標準;5、缺乏對中間產品、待包裝產品儲存要求,包括容器、標簽及儲存條件的說明;6、僅有物料平衡的限度值,無明確的計算方法;7、對需要特別注意事項無相關說明,如對生產區和設備進行的檢查,在包裝開始前,確認包裝線的清場已完成等;舉例:某企業一批產品制粒時分為八料,沸騰干燥時分三批進行,一批為兩料,兩批為三料。從批生產記錄來看干燥的溫度、風量等均一致,只有干燥時間不一致,一批為60分鐘,另兩批為90分鐘。于是查其生產工藝規程,沒有干燥的時間要求,也沒有相應的工藝驗證數據支持。干燥時間是從哪里來的?未嚴格按照注冊批準的工藝生產一、按處方102%投料;討論:在注射劑生產中,往往因為活性炭吸附等因素,造成主要含量下降而裝量又不能調整,故預先超量加入;一、最終制成品制劑的配方為處方,但固定的102%投料不能保證制成品的含量100%;二、靠補料或調節灌裝量來解決問題是可以的;三、補料中造成的配方比例的細小變化可以忽略不計;四、但要做驗證。二、低限制做討論:在口服固體制劑中,往往表現為低限制做。標準規定,含量范圍為標示量的93%--107%,中間體檢測后,確定的壓片重量折算含量為96%;某企業欲生產230萬片,每片含量為0.1g,投料230公斤。中間體顆粒總重量370公斤,計劃片重為370kg÷230萬片=0.161g/片。而該片重的主藥含量為標示量的91%,其指定壓片重量為0.170,設定的每片主要含量為標示量的96.1%.正確的方法應該為:標示量÷中間體含量(顆粒含量)=應壓片重既標示量0.1÷中間體含量56.2%=0.178g7301藥品的每一生產階段完成后是否由生產操作人員清場,填寫清場記錄內容。清場記錄內容是否完整,是否納入批生產記錄。檢查企業是否建立清場管理規定;不同品種、不同工序是否有不同的清場的SOP;清場的有效期是否經過驗證,是否有超過有效期再生產前必須重新清場和清潔的規定;清場后的清潔衛生是否符合要求;現場是否無上次產品、包裝、容器具、文件、記錄等;已清潔過的操作間、設備、容器具等是否有清潔合格標志,清潔合格標志是否包含清潔日期、清潔前生產品種有效期、清潔人、檢查人等內容的正副本;物料平衡管理

物料平衡符合設定標準,物料平衡都是經過計算得來的,一般應有25個以上批次的統計。如有差異,必須查明原因,在得出合理解釋、確認無潛在質量風險后,方可按正常產品處理。物料平衡的對象原輔料中間產品成品標簽說明書小盒、中盒

物料平衡率本工序產出的物料總量與收到的物料總量的比值物料平衡率=

個別品種工藝規程中要求需進行物料平衡計算的部分工序未要求計算物料平衡;每個環節的物料平衡都是經過計算得來的,一般應有25個以上批次的統計;每年產品質量回顧要對物料平衡的控制參數進行評價;不能用收率替代物料平衡;收率=成品量÷理論量×100%物料平衡=(產出量+損耗)÷投料×100%物料平衡發生偏差的處理查明原因只有排除混批的可能后,物料才能進行下一工序操作查堵漏洞,修訂、完善規程

偏差管理當與下列規定發生差異時,必須立即報告并作相應記錄SOP的相關規定及IPC結果在生產過程中,發現生產設備異常、IPC設備異常或使用的生產物料出現異常重大事件水、環境等監測報告在批產品放行之前,偏差報告必須得到審批。有關偏差報告的文件,應成為批記錄的一部分。

6701產品是否進行物料平衡檢查。物料平衡超出規定限度,應查明原因,在得出合理解釋、確認無潛在質量事故后,方可按正常產品處理。

1、檢查關鍵原輔料及包裝材料的物料平衡,全過程管理是否符合產品工藝規程的規定;2、工藝規程、崗位操作法或崗位標準操作規程(SOP)文件中,是否規定了產品各關鍵工序的物料平衡要求,是否有相應的計算公式及單位換算說明等3、檢查相關工藝驗證文件,物料平衡的指標值與限度范圍是否經過工藝驗證后確定,是否合理;4、檢查偏差處理的有關記錄,如超差原因分析、數據核算結果,產品檢驗報告書,質量管理部門的審批結論等資料,所有記錄文件是否有復核人、責任人的簽名5、物料平衡的偏差處理的有關資料是否納入批生產記錄;物料平衡的計算是否寫明了計算公式;混淆和交叉污染風險管理

避免潛在的混淆和交叉污染風險1、混淆的形式2、污染的形式3、防止藥品被污染和混淆的措施涉及條款:7001、7002、*7003、*7004、*7005、7006、7007、7008、7009、7010、7011、7012、70133防止藥品被污染和混淆的措施生產前應確認無上次生產遺留物,清場合格證不同品種、規格的產品不在同一生產操作間同時進行生產過程中防止物料及產品所產生的氣體、蒸汽、噴霧物或生物體等引起交叉污染生產操作間、設備、容器或所有物料有顯明的狀態標志應防止塵埃的產生和擴散防止外界污染物進入空氣凈化、正壓人流衛生通道物料去皮、緩沖防止昆蟲、老鼠等進入原材料控制衛生指標減少生產區域已存在或正在產生的污染物: 確保換氣次數 服裝材質、式樣、清潔 盡量減少人員活動 設備密閉 除塵設施 產塵量大的房間相對負壓 經驗證的清洗程序 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