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的教育藝術探析課件_第1頁
班主任的教育藝術探析課件_第2頁
班主任的教育藝術探析課件_第3頁
班主任的教育藝術探析課件_第4頁
班主任的教育藝術探析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班主任的教育藝術探析2010.42006年教育部統計1301.86萬——我國目前有大中小學和幼兒園教師1036.38萬——從事中小學基礎教育的教師650萬——班主任調查與思考知愿脫節:90%的教師認為班主任工作重要,但90%的教師不愿意當班主任+施受錯位:上海某研究院針對優秀教師作了一個調查,其中第一個問題是:“你愛你的學生嗎?”100%的教師回答“愛”。然后找到這些優秀教師的學生,問他們:“你感覺你的老師愛你嗎?”結果是只有10%的學生回答“是”。

如何改變現實的窘境,讓班主任感受到工作的快樂,并體驗到其中的幸福呢?我們認為提高班主任教育工作的藝術性不失為一種很好的思路。班主任的批評藝術

——由“班主任有采取適當方式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的權利”說開去“后進生”的教育轉化藝術班主任教育藝術生命力的創生

——基于班主任自我專業成長的視角

班主任的批評藝術

——由“班主任有采取適當方式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的權利”說開去引子

2009年8月教育部頒發《中小學班主任工作規定》,在第四章“待遇與權利”第十六條中規定:“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學管理中,有采取適當方式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的權利”。該“規定”一經頒布,引起社會廣泛熱議。

——這里不討論班主任是否有權批評學生問題,而是關注班主任如何藝術批評學生,達到教育藝術的效果。批評要注重情感投入批評的前提是“愛”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必須是小心翼翼的觸及那幼小的心靈”;道德教育的十六字方針;德育原則中有“嚴慈相濟”;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案例】小學女教師的眼神;對小孩的打愛結合;河北班主任劃學生手心)因為“愛”,所以要寬容熱愛學生就要學會容忍孩子的弱點

【案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討論案例世界各地的班主任教師給出了答案中國:嚴肅批評、請家長、取消年度評三好的資格日本:兩個孩子分別帶開,進行審問。韓國:讓學生來討論,應該怎么辦。新加坡:先抽自己兩個嘴巴再說。美國:要是今天不是考試,是橄欖球比賽你們還會遲到嗎?俄羅斯:講故事,說謊有害。埃及:今天回去后,給真主寫信,如實告訴真主今天遲到的原因。信就不用給我看了。巴西:半年內,不許用學校的場地踢足球了。以色列:你們來晚了,所以要加試……后將兩個卷子放到一起,老師微笑著不說話。——98%的學生愿意接受以色列老師的處理,難為情但不難堪。要充分尊重學生【案例】學生愛美之舉任小艾處理早戀截屏任小艾處理霹靂舞事件截屏

——教育的效果:春風化雨入心田批評要因人而異,講究方式方法批評的原則

實事求是、客觀公正、持之有據、治病救人、恩威并施、抑揚結合。——但“原則”在貫徹過程中要因人而異,注重方式方法(如氣質類型)發問式。對性格內向、勤于思考和悟性較好的學生可采用。提出問題,列舉事實,促進感悟,助其檢討反思。暗示式。對自覺性、自制力較強和較為成熟的學生可采用。點撥、暗示、手勢、眼神都能做到。提醒式。對性情機敏,多有疑心的學生可采用。揭示誘導、拋磚引玉、觸發聯想。參照式。對閱歷較淺,自覺性差而易于感化的學生可采用。借助他人他事的經驗,運用類比的方法,使其在借鑒感悟中吸取教訓。即席式。對不肯接受批評,態度蠻橫,極不虛心的學生可采用。發現問題,隨時指出,當場批評,避免狡辯抵賴,揭示危害,講透道理,促其動心。觸動式。對惰性大、依賴心理較重的學生可采用。態度嚴肅,措辭尖銳,揭示危害,預示后果,狠擊一掌,促其覺醒。啟迪式。對性格沉靜,為人老實,不太機敏的學生可采用。娓娓講理,細細分析,和風細雨,動之以情。揭露式。對刁鉆古怪,不愿承認錯誤的學生可采用。在揭露事實、擺出證據的前提下,動怒容,震其心,使其認錯服理,既批錯誤事實,又批不良態度。批評要講究語言藝術

古人云:“一言可以興邦,一言可以誤國”、“一人之辯重于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由此可見,良好的語言藝術能使教育教學中批評教育的效果得以最大化的凸現。模糊

表揚須明確、批評宜模糊。表揚優秀人物、先進事跡時一定要講得明確具體,提高表揚的效力。批評以及給別人提意見則恰恰相反,顧及到對方的自尊,批評應以治病救人為出發點。委婉批評的出發點在于幫助和愛護,為此,批評者需考慮周全,多用些委婉的話語,采取些曲折的方式,才能夠消除潛在的碰撞與矛盾,完成批評的真正使命。點到為止“班主任忌語”舉要你是最差的一個!低能!講了多少遍了還不會,真是個榆木疙瘩。明天讓家長寫一份保證書,再犯錯誤,干脆別上學啦!再不改,就請你家長。真笨,不是學習的料。跟豬頭似的,怎么那么懶呀!你簡直就是個白癡!不給我好好學,就請你家長。看見你,我就煩!誰教你誰倒霉!回家讓你媽帶你查查,是不是弱智!坐下,你真笨!不知道,干嘛舉手,總是耽誤大家的時間!批評的常見誤區及注意事項批評的常見誤區不注重動機與效果的統一不能就事論事,常牽出陳年往事不能適可而止,搞連續批評不分場合,讓學生在眾人面前丟面子只顧自己發泄憤怒,無視學生的反應言語隨意性大,在學生中缺乏威信出言尖刻傷人心輕描淡寫,你好我好大家好批評的注意事項①弄清問題真相。②分清批評的界限。③選擇合適的機會。④區分不同對象。⑤主動替犯錯誤的學生承擔責任。⑥保持良好的心境。⑦不可以權壓人。⑧不可全盤否定。⑨一般不可當別人面批評。⑩不可背后批評。⑾不可算總帳。⑿不可一味批評。⒀先表揚后批評。⒁批評時要請學生坐下。⒂批評要有說服力、感染力和吸引力。⒃批評要做好善后工作,減少痕跡——補充材料“后進生”的特點求知欲不強,學習能力較低自卑復雜感強缺乏正確的道德觀念和分辨是非、善惡的能力多疑心理和逆反心理嚴重意志薄弱,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

古今中外的實例:舉世聞名的發明家愛迪生在讀小學時被譽為“愛搗蛋的孩子”;達爾文讀中學時,因成績不良而被教師、家長視為“智力低下的人”;德國大詩人海涅是學校里眾人皆知的后進生,教師常罵他對詩“一竅不通”;數學家巴比基和文學家瑪阿特是同班同學,他倆因為成績差常被罰站在椅子上任人取笑;大詩人拜倫在阿巴丁小學讀書時,成績也是全班倒數第一……

——“天生我才必有用,世無朽木不可雕”

別讓那些不幸被大自然或不良環境造成艱難境遇的孩子知道他們能力低,智力弱。教育這些孩子,要比教育正常兒童付出百倍的耐心、細心和同情心。

——蘇霍姆林斯基施“愛”:后進生轉化的力量源泉

“愛”字暖心,真情感化后進生

教育心理學指出:“教師對學生的熱情關心和真誠期望會激勵自己的教育對象,造成戲劇性的教育后果。”(羅森塔爾效應)愛心源于一種高度的責任感,使命感,可以堅定轉化后進生的信念,化為轉化后進生的強大動力。找“閃光點”:后進生轉化的動力

抓住“閃光點”揚其長改其短

【案例:兩位女教師的課】【案例:魏書生關于轉化后進生截屏】多以表揚、鼓勵,樹立自信心

贊揚的藝術(贊揚是“金鑰匙”)評全班之“最”,樹立自信心長善救失,因勢利導【案例】英國著名解剖學家麥克勞德的故事體驗成功,強化動機

第一,運用頂峰經驗,提供成功體驗。第二,引導學生確定適合自身能力的抱負水準。第三,使學習課題與學科的價值判斷多樣化。把握“度”,持之以恒:

后進生轉化的保障

后進生的特點,決定了在轉化后進生的工作中,要目標適度(循序漸進),常抓不懈(抓反復、反復抓)。把期望化為美麗的眼神

(多元智能;羅森塔爾效應)

班主任教育藝術生命力的創生

——基于班主任自我專業成長的視角主要從班主任自我專業成長的角度來談當前班主任如何創生教育藝術的生命力,并使之長久延續。但現實狀況是班主任教師的職業倦怠情形嚴重,在這種情況下,如何來維系和提高班主任的教育藝術性?——談兩個方面,一是“反思”,二是“加強理論學習”班主任是專業工作者嗎?2006年6月,教育部頒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班主任工作的意見》,文件明確指出:“班主任崗位是具有較高素質和人格要求的重要專業性崗位”。

班主任的教育勞動是一種專業性的勞動,要勝任班主任的教育勞動,就需要逐漸地走向專業化;而只有經過努力,發揮了自己的教育智慧,創造性地勞動,感受到自己勞動的價值,感受到它的神圣性,才能達到藝術的高度,才能享受班主任勞動的快樂和幸福,才能真正體驗到人生的意義。

但目前這些專業工作者集體處于一種職業倦怠之中!教師職業倦怠現狀

(2005年中國教師職業壓力和心理健康調查)工作倦怠感:有86%的教師出現輕微的工作倦怠有58.5%的教師出現中度的工作倦怠有29%的教師出現了比較嚴重的工作倦怠工作滿意感:64.4%工作滿意度比較低只有15.4%滿意度比較高工作壓力:34.6%壓力非常大47.6壓力比較大

調查發現:班主任中有人際關系敏感、強迫、抑郁、焦慮等心理問題的人數占相當數量。亞健康占45.55%、臨床狀態占23.63%、疾病狀態占20.42%。這些影響到班主任工作的熱情和效果,甚至出現一些負面效應。職業倦怠:從事服務工作的人,由于長期持續的疲勞和壓力的積聚,以及缺乏成就感和自我效能感而產生的疲憊、厭倦和挫敗的情緒感受和心理狀態。表現在教師的身上稱之為“蠟炬成灰”癥,即慢性疲勞綜合癥。它容易導致人的心理疲勞、情感枯竭、亞健康、行為能力的僵化乃至身心俱瘁。教師亟待心理調適。——反思可一定程度上預防“職業倦怠”善于反思有所思!有所動!反思是一種意識。反思是一種活動。反思是一種思維品質。反思是一種能力。反思還是一種行動。認識你自己反思:教師專業成長的新陳代謝新陳代謝:生物體經常不斷地從外界取得生活必需的物質,并使這些物質變成生物體本身的物質,同時把體內產生的廢物排出體外,這種新物質代替舊物質的過程叫做新陳代謝。把經歷、體驗中積極、有效的因素內化為自己的品質(精神財富);把經歷、體驗中消極、無效的因素消除,排出“心”外。保持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防止“職業倦怠”。

經驗+反思=教師(班主任)成長“經驗”是教師(班主任)專業知識和能力的最重要的來源;(量的積累)“反思”是教師(班主任)專業知識和能力發展的最根本的機制。(質的飛躍)反思的方法反思日記教育敘事成長自傳加強理論學習(閱讀)當前教師(班主任)的讀書狀況如何?

——【中小學教師讀書狀況調查】讀什么?中小學教師讀書狀況調查

(2006-01-03中國教育先鋒網)

老師有時間讀書嗎?“沒有時間讀書”的20%。“有足夠時間讀書”占18%。“有時間的,但沒有用于讀書”的占17%。“時間不多,偶爾會看一下,或者放假才有時間讀書”占7%。是否愿意讀書不僅僅是時間的問題,而是教師是否有想讀書、是否有動力去讀書的問題。50%的教師認為沒有心情讀書。

影響老師讀書的因素:工作繁忙、壓力大;沒有讀書的風氣;學校沒有讀書的環境;浮躁;缺乏讀書“興趣”、“習慣”和“樂趣”;缺乏理想、志向、求知欲;書太貴,好書太少;得不到鼓勵。每天業余閱讀時間為0.5小時的教師占31.6%,1小時的占38.8%,1.5小時及以上的占25.4%。藏書量:50.9%的教師藏書50~100冊,26.7%的教師藏書200~500冊。每年購書支出:50~100元的老師占29%,101~200元的占31.5%,201~300元的占21.7%。讀什么?1.讀書(讀文)讀書是教師學習的最基本途徑,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要著重讀好以下三類書:第一類:教育類:教育文章;教育名著。一份調查表明,教師最喜歡閱讀的教育文章依次序分別為:一是“敘事性教育文章”(占54%),二是“教育案例分析”(占32%),三是“教育雜感或隨筆”(占12%),四是“理論性文章”(占2%),第二類:專業類。第三類:文化類。(底蘊決定生命的高度)2.讀“圖像”聽專家講座和報告。聽名師現場授課或觀看名師課堂錄像。觀看“教育電影”和“教育電視(節目)。3.讀“人”讀“人”首先是讀與自己直接交往的人,向同事學習。讀“人”還可以讀與自己間接交往的人。4.生活學習——“第三條通路”

“第三條通路”倡導教師從個人的生活、家庭的生活、學校的生活和社會的生活出發,積極進行人生的實踐和體驗,并在其中感悟、學習、提高。顯然,這種學習,不是一種純理論、純概念的學習,而是融入于教師生活之中的全部內容。它需要教師在自己的生活中提煉學習的內容;在積極的人生體驗中,完成感悟和提高。“第三條通路”并不反對書本的學習、理論的學習,但是它更側重教師從實踐體驗出發,實踐聯系理論,在個人的體驗感悟中,實現自我的完善和升華。5.網絡學習——課堂博客15分鐘的故事

加拿大著名醫師、醫學教育家奧斯勒,因成功研究血小板等醫學成就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