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小學數學第三冊教案_第1頁
義務小學數學第三冊教案_第2頁
義務小學數學第三冊教案_第3頁
義務小學數學第三冊教案_第4頁
義務小學數學第三冊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義務教材小學數學第三冊教案第一單元

長度單位

單元教材分析

主要內容:統一長度單位,認識厘米、用厘米量,認識米、用米量,認識線段、量畫線段。

地位與作用:本單元是在學生已經對長、短的概念有了初步認識的基礎上幫助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米的長度觀念,并初步認識線段。這一部分是學生進一步學習長度單位、和幾何初步知識的基礎。

單元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認認識長度單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長度單位的作用和1米=100厘米,并初步認識線段。

2、能力目標:會用刻度尺量、畫物體的長度及線段的長度(限整厘米)

3、德育目標:初步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培養學生估量物體長度的意識。

單元教學重點:

1、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

2、幫助學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確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

3、畫和量線段的方法。

單元教學難點:正確的使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會用工具量和畫線段。

單元教法設計

1、統一長度單位,用不同的物品做計量單位去測量統一長度,來經歷統一長度單位的過程。

2、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學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確表象。

3、關于線段采取直接描述的方式,多補充線段的練習。

疑難問題解決辦法

1、因為數學是人類經過曲折的探究過爭購減起來的,因此,在教學是應該按照兒童學習的特點,通過動手操作,動腦思考,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

2、通過創設情景,使學生體驗到現有方法的局限性,從而產生一種創新工具的欲望。

3、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多動手操作,使學生在動手的過程中,體驗、感受學習數學成功的體驗,以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一課時1

教學內容:統一長度單位。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知道長度單位的作用。

2、培養學生估量物體長度的意識。

3、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合作精神和爭論意識及探索數學的興趣和感受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使學生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

教學難點:估量物體的長度。

教、學具準備:多媒體、小木塊、曲別針、硬幣、鉛筆盒等。

教學過程1、談話導入,創設情景

1、同學們我們每天都上數學課,數學課上我們都經常用到些什么?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在屏幕上出示:課本、練習本、鉛筆、鉛筆盒等。

2、我們每天都用它,可以說是在熟悉不過了,可是你知道它們有多長嗎?咱們來量一量好嗎?

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測量統一長度

(1)我們先來量一量數學課本的寬。

2、(屏顯數學課本)你們認為該怎樣量呢?(學生說說自己的方法),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身邊的物品來量。

同學們,別鎮、三角形、和小方塊,你們任選一種來量一量數學課本的寬。

學生測量,教師巡視指導。(注意提示學生測量方法)

(2全班交流、匯報測量結果

分組匯報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提問

為什么大家量的都是數學課本的寬,而結果卻不一樣呢?

小組討論匯報

再次讓選用統一物品測量的學生展示測量結果。

小組討論看能得到什么啟發。

小結:

要想得到相同的結果,應選用同樣的物品做標準進行測量。

測量不同的長度

(1)用你喜歡的方法量你喜歡的物品的長度。

小組操作,教師巡視。

(2)全班匯報交流,提出質疑。

啟發學生根據匯報結果提出為題。

如:為什么數學課本的常識5個別針長、鉛筆盒是5把小刀長,都是5但它們并不一樣長呢?

小組討論。

總結:因為選用不同的物體做標準去量,他們的長度不同,所以測量的結果和實際不服,應該選用統一物品計量單位去量。

(3)單項練習課本與鉛筆盒哪個更長一些,請同學們用小木塊測量一下。

匯報測量結果

練習

1、做一做第1題:提示學生:上面的集中可以用小刀等東西對準各自的豎線比一比。

2、做一做第2題:用一個物品一次接一次的測量。

3、做一做第3題:

用正方體測量的過程讓學生在腦子里完成。

總結:

說一說本節課你學到了些什么?

安排作業:略

第二課時2

教學內容:認識厘米

用厘米量

教學目標:1、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厘米的實際長度。

2、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

3、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合作精神。

教學重點:用厘米量較短的物體。

教學難點: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刻度尺、圖釘、各種不同長度、不談色的紙條。

教學過程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讓學生用小木塊來量一量一張紙條的長度。

2、讓學生談自己在量的過程中的感受。

3、貼在黑板上一張紙條,讓學生來量。(很不方便)

4、說明:在日常生活中用木塊來量物體的長度很不方便,為了準確、方便的表示物體的長度,人們發明了刻度尺。

認識厘米

(1)出示刻度尺,請小組內先說說自己知道刻度尺的那些知識。

(2)全班進行交流,教師小結(主

要讓學生知道尺上的1厘米)。

(3)讓學生量一量身邊的一些物體,說說那些物體的長是1厘米。(圖釘,某個手指等)

(4)用自己想的方法表示一下1厘米的實際長度。

用厘米量

(1)小組合作,兩個小組的紙條,并討論量的方法。

(2)全班交流,學生總結方法:量時要把持的“0”刻度對準紙條的左端。在看紙條的右端對著幾,這張紙條的長度就是幾。

(3)請一名學生量黑板上的紙條,邊量邊說量的方法。

鞏固練習

練習一第1題

讓學生說說量的方法

第2題

量出幾厘米,就在紙條上畫上豎線,寫上幾厘米。

第3題

練習是,一要學生明確量的地方,二指導學生測量的方法。

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知識?

第三課時3

教學內容:認識米

用米量

教學目標:1、認識長度單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

2、知道量比較長的物體要用米做單位,會用米量物體的長度。

3、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學會測量長度的方法和建立1米的實際觀念。

教學難點:建立1米的實際觀念和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米尺、繩子、學生尺、等

學過程游戲導入,引起認知沖突

請學生用厘米量黑板。(課獨自探索,也可與他人合作)

展開

認識米

提問:這樣測量你感覺怎樣?

(麻煩)

要想方便的測量就要認識另外一種尺子——米尺。

介紹米尺

展示米尺,告訴學生從1—100厘米這一段正好是“1米”。

建立表象

讓學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獲蔣兩臂張開伸平庸米尺量出1米的長度。

用米量

用不同的方法測量1米的繩子長是多少厘米

匯報方法

(得出1米就是100厘米)

實踐活動

測一測,你跳遠的距離是多少米?

四人一組,分組操作。

每人量一物,其他同學監督幫助。

量一量:黑板長、寬,教室長、寬及教室門的高和寬。

學會解決實際問題:

1、小華用一根3米長的竹竿量水深,竹竿露出水面1米。水深多少米?

2、找一根繩子和一把米尺,去量一課樹干周圍有多長。想一想,應該怎樣量?

總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本領?1米到底有多長?怎樣估測物體的長度?

作業安排:略

第四課時4

教學內容:認識線段

教學目標:1、初步認識線段,會用刻度尺量和畫線段的長度(限整厘米)。

2、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教學重點:線段的特征。

教學難點:初步理解線段的概念。

教學具準備:尺子、課件等。

程創設情景

同學們,我們在一年級的時候已經學習了圖形的初步認識,你能說出我們學過的哪些圖形嗎?

(隨學生的回答課件出示)我們在畫這些圖形的時候,他們的邊都是由線段組成的。

課件演示:將圖形分解成線段。

告訴學生上面這些都是線段。

測量線段的長度

用尺子量一量課本第五頁上面線段的長度,并把兩德的結果些在書上。

線段與曲線的對比認識

線段“直”的特征。

屏顯:

在這些圖形中哪些是線段?分組討論

……

通過剛才的討論,你多線段有哪些認識?

畫給定長度的線段:

在紙上任意畫一條線段。

畫一條3厘米長的線段。教師巡視指導。

課件出示線段的畫法。

指導線段的畫法

猜一猜游戲

課件出示同一條線段(橫著和豎著的)猜一猜哪條線段長一些?

引起學生的爭論,爭論后課件演

八、

示:把兩條線段重合比一比。

學生操作:

如果你不相信,你就做兩張同樣長的紙條式一式,要一張橫著,一張豎著看。

動手做一做

請同學們任選一條鐵絲,做成自己喜歡的圖形,并量出每條線段的長度。

誰能找出我們生活當中物體上的線段。

小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線段的有關知識,你對線段有了哪些認識?第五課時5教學內容:課本第6—7頁,

教學目標:

鞏固厘米和米的認識,它們之間的進率以及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教具、學具準備

尺子、卷尺、三角板及回針,準備一條長十幾厘米的紙條。

教學過程設計:

第一題

完成課本圖中鉛筆的長,然后自己量一量自己的鉛筆的長度。注意測量的方法是否正確,適當復習。

第二題

量一量自己的鉛筆,練習本,和準備好的墨水盒。延伸練習,量一量其他的東西。

第三、四、五題

第3、4、5題,是實際測量題目,可以讓學生根據實際的測量需要選擇該用什么工具。

第六題

先估測再實測,重點是培養學生的長度的觀念。

第七、八題

根據對線段定義的理解判斷圖形是否是線段,先讓學生復習線段的定義,以便判斷。先估測再實測,重點是培養學生的長度的觀念。

第九題

第一次出現帶單位計算。計算第一題時,讓學生聯系實際的例子進行計算,如14厘米的紙條剪去8厘米,還剩幾厘米。再類推到第2小題。

第十題

利用學生的視覺差,讓學生判斷。教學反思:

第二單元

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

1.兩位數加兩位數的不進位加和進位加的筆算

第一課時6

教學內容:人教版實驗教材數學教科書二年級上冊第8-12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進位加和不進位加的筆算方法。

2、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決實際問題材的能力、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并獲得學習成功的體驗。

教學過程:

師:今天我們和全年級的小朋友去郊游好嗎?(出示主題圖)可是四個班只有兩輛車,怎么辦呀?

師:你認為哪兩個班可以坐一輛車?為什么?(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36+30=66,35+34=69,30+35=65,36+34=70)

大家真能干,這些算式我們除了可以用口算的方法計算外,還可以用列豎式的方法計算。你會用列豎式的方法計算嗎?

二、新授

1、教學例1、例2

(1)讓學獨立完成

請你從這四道算式中任選一道,用列豎式的方法去計算,不會的小朋友,可以看看課本的第9頁,也可以問問旁邊的小朋友。

請四個小朋友上黑板板演,其它小朋友在練習本上做

請板演的小朋友說說自己是怎么算的

(2)小組討論

在剛才的列豎式計算中,你是從哪一位加起來的,列豎式時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請小朋友自己先想想,然后在四人小駔里說說。

學生匯報

2、教學例3

(1)36+34=70

這里還有一題,你是怎么算的?(先算個位上的6+4=10,怎么寫呢?在個位寫幾?十位呢?在個位寫0,向十位進一,在十位上寫個小小的1,表示1個十,再算十位上的3+3=6,6+1=7,合起來就是70。

(2)36+35

大家能通過計算幫助學校解決坐車的難題,真了不起,可我還有個難題,就是一班和三班能合坐一輛車嗎?為什么?

請你列豎式計算,并與同桌說說你是怎么算的。(學生嘗試)

你是怎么算的?還有誰想說說自己的算法,為什么這道題,你是都是從個位算起,不是從十位算起?

小結算法:列豎式計算時,除了要注意我們前面說的,還要注意什么?

3、出示課題

師:這三道算式和最后兩道算式有什么不同?

今天我們學習的就是兩位數加兩位數的不進位加和進位加的筆算,筆算就是列豎式計算。(板書課題)

你認為什么時候用列豎式的方法計算比較好?

全課小結:今天你學會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嗎?

三、練習

1、利用今天學的知識可以解決很多生活中的問題,今天,皮卡丘就想請大家幫個忙,它想買兩件小家電,我們陪他到家電城看看好嗎?

誰為它介紹一下商品?

它只有90元。請你幫宛選兩件小商品,用豎式算一下一共用了多少錢?

2、皮卡丘謝謝大家的幫忙,它請我們四人小組每個小朋友輪流提一個用加法解決的數學問題,讓其他三個小朋友列豎式計算,提問題材的小朋友還要負責批改,最后還請你們評價一下你們組的小朋友做得怎么樣第二課時7教學目標:在學生掌握了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進位加之后,鞏固加強計算能力。

教學重難點:

1、培養學生細心計算。

2、解決豎式寫法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出示題目:27+34、34+36、61+9、83+7、32+48、23+67(同桌分做3題,同時請學生板演)

二、課堂練習

同學們喜歡去公園嗎?生活中存在著很多數學問題,都需要我們用學到的知識去解決它們,今天就讓我們去人民公園檢驗計算能力。

1、出示公園門牌,首先進公園要買票,如果說你和爸一起去。(成人票:36元。兒童票18元)你們一共要花多少錢?

誰能根據買門票和事編一道應用題?

2、公園里開設了野生動物領養區,因為現在野生動物得不到保護,受到了人類的隨意捕殺,如果你有愛心的話,你可以任意領養兩只小動物,每個動物都有標價

3、你想買哪只汽球?算對上面的得數,這只汽球就是你的

三、課外作業:課本13頁第4題第三課時8——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應用題)

教學目標:

在學生掌握了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的基礎上,對應用題形

成初步的認識。

教學重難點:

1、讓學生感知數學計算與生活的聯系。

2、應用題的列式計算。

教學過程:

一、口算練習

45+34

54+33

61+9

78+2

64+7

35+22

77-12

56-5

36-10

19-9

47-17

39-7

二、應用題練習

1、出示題目:表演新疆跳舞,需要女生28人,男生14人,一共需要多少人?(先請一位同學讀,再請全班讀)

怎么列式?列豎式計算要注意哪些問題?

應用題需要具備哪些條件?(條件和問題)

找出這道應用題的條件和問題。

2、出示圖:球鞋45元

足球34元

誰先來給大家說說題目的意思?誰能根據剛才的那道題,利用上面的條件也編出一道應用題?

列式計算

3、解決課本15頁的第10題,先讓學生說說題目的意思,請四人小組一起討論解決。2.兩位數減兩位數第一課時9教學內容:人教版實驗教材數學教科書二年級上冊第16、17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正確用豎式計算兩位數不退位的減法。

2、能正確書寫兩位數減法。

教學重難點:豎式的書寫格式。

教學過程設計:

一、激趣導入

1、師:你知道2008年的奧運會在哪個城市申辦嗎?

問:北京比其他城市多多少票?(或者:其他城市比北京少多

少票?)

2、讓學生一邊問一邊列式

如:北京比多倫多多多少票?二、新課

1、討論:56-22怎么算?

A、口算

B、列豎式

2、請小組討論,列豎式計算應該注意什么問題?

我們怎樣把豎式寫在算術本上?在黑板上示范

3、學生四人小組互相提問,并列豎式解答問題

學生展示三、練習

課本19頁的做一做,每一題。自己獨立完成,請學生到黑板上做。課外練習

第二課時10

教學內容:人教版實驗教材數學教科書二年級上冊第18頁例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計算100以內的兩位數減兩位數。

2、讓學生理解退位減法的算理,從而概括出“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減法”的計算法則。

教學重難點:理解退位減法的算理,從而概括出“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減法”的計算法則。

教學用具:小棒

教學過程:

一、基本訓練

口算:80-7

35-8

63-4

26-7

42-5

43-6

32-9

65-9

豎式計算:52-21

79-37

65-24

出示56根小棒,讓學生口述從56根小棒中拿走8根,討論為什么得數十位上是4而不是5,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兩位數退位減法的筆算,寫課題:退位減法

二、新課

師:還記得北京得了多少票嗎?巴黎呢?巴黎比北京少多少票?怎么列式?(56-18=)

你會計算嗎?請大家試試

2選擇有代表性的算法板書

師:都是56-18,現在有兩個得數,到底哪個得數對呢?下面我們就用擺小棒的方法來研究解決

動手操作,形成表象

每位學生拿出一張紙,自己畫上數位表

在數位表上擺出56根小棒

提問:從56根中去掉18根該怎么辦?

師生同共討論操作:從整捆小棒中打開一捆和6根小棒,合起來就是16根,從16根中去掉8根剩8根,再從剩下的4捆中去掉1捆還剩3捆,所以56-18得38是正確

師:通過擺小棒,我們知道了56-18=38,如果用豎式怎樣計算呢?

看豎式,首先遇到6減8不夠減,剛才我們拿小棒時遇到了從6根小棒拿8根不夠減,是怎樣做的呢?(從6根里拿8根不夠拿,我們是從5捆里拿1捆,把它拆開是10根,和個位上的6根合起來再拿的)

在筆算時,當位上的6減8不夠減時,也要從十位上拿出1,叫做從十位上退1,這時十位上是幾減幾?為什么是4減1?引導學生回憶操作過程,從6根里拿8根不夠拿,我們是從5捆里拿1捆,把它拆開是10根,和個位上的6根合起來,所以只剩下4捆,十位上是4,可以這樣說,從十位退1,十位上的數就少了1,為了不忘記從十位退1,要在豎式中被減數的十位上點一個退位點(用紅粉筆)

第三課時11

教學目的:

通過學習,讓學生掌握100以內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重難點:

理解退位的含義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

1、口算:

14-9

32-8

14-3

64-8

14-7

12-3

42-5

63-4

72-9

82-3

2、計算:

47-23

56-41

72-32

二、新授

1、板書:50-24

(1)首先列豎式要注意什么問題?(相同的數位對齊)

板書豎式,從哪位算起?個位上0減4不夠減。怎么辦?(從十位退一)也就是從十位借一,和個位上的0組成10,現在就可以減了,10-4=6,個位上寫6

(2)十位上的5被借走了一個1,還剩幾?4-2=2個位上寫2。

(2)四人小組討論:筆算減法要注意什么?(相同的數位要對齊,從個位減起,如果個位不夠減,要從十位退1,在個位上加10再減)

三、鞏固練習

1、出示題目第21頁的第六題,分別讓學生說出個位夠減不用向十位借一,讓學生說出計算正確,但書寫不對,十位算得的0不用寫,讓學生說出最好打上退位點,防止忘記,出錯。

2、4人小組分工合作,解決第21頁的第7題,做完后在小組中說說自己是怎么做的。

3、學生獨立完成練習第8題,說明先寫上得數,再連線

四、課后作業:第11題,寫出豎式

第四課時12

教學目標:

在學生清楚退位減法的法則的基礎上,能基本表達出筆算減

法應注意什么問題。

教學內容:課本第19-20頁

教學重難點:學生的口語表達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導入

1、出示兩道題,45-27

75-57

2、把兩題寫在黑板上,邊寫邊讓學生說:

列豎式要注意什么問題,從哪位開始減,個位不夠怎么辦?

二、課堂練說

1、剛才你是怎么計算的?和同桌說一說,看誰說得最清楚,表達最完整?

2、你認為你的同桌說得很好,就你舉手推薦他說

3、課本練習三第一題

4、練習三第二題

三、課外作業

第20頁第8題

第五課時13

教學目標:使學生知道應用題的結構,會根據條件提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內容:課本22頁第10、13

教學重難點:根據已知條件提問題

教學過程設計:

一、激趣導入

1、同學們喜歡去商場買東西嗎?買東西的學問可大了,今天看誰能用所學過的數學知識來解決問題。

一、1、小明媽媽開了個雜貨店,但是一時粗心忘記標價錢了,現在價格都在這里,誰想上來幫助小明做這個買賣游戲?

2、讓學生抽一張錢,問:你想買什么東西?生選,再問:如果找回你38元,你知道他值多少錢嗎?(學生列豎式)

3、請學生上來表演,然后向大家提出問題。

4、誰能把它編成應用題?

5、誰來列式解決它?

6、做第十題,注意寫單位和答

小結:只要條件足夠就能報導出問題,然后我們再根據條件和問題來列式解答

二、練習第十三題

指導看圖,這圖告訴我們什么事?

給我們提了幾個條件?

根據這些條件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在黑板上列出學生提出的問題,并讓他們把所需條件說清楚

請你們選擇兩個問題列式算一算

同桌說一說,把自己的問題配上條件編成一道應用題第六課時14教學內容:人教版實驗教材數學教科書二年級上冊第P23例4

用數學

教學目的:

通過學習,培養學生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初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

1、口算:

3+7

4+9

5+6

7+8

12+6

13-7

27-8

36-5

47-2

63-5

2、計算:

45+49

56-27

二、新授

1、教學例4

出示掛圖

問:你看到了什么?請你仔細看看,你發現了什么問題?

師指出:對評比牌前面的灌樹擋住了,你有辦法知道每個班紅旗獲得情況嗎?

2、小組討論

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觀看條件

3、小組匯報

如:二(2)班

16-3=13

注意:強調讓學生通過多種方法進行計算

4、問:誰知道二(1)班、二(2)班得幾面紅旗呢?

小組討論,師生共同總結出:沒辦法知道。因為被樹擋住了。

問:那他們可能得幾面紅旗呢?

你是在怎么知道的?

三、練習

1、P23

做一做

2、練習四第1—4題練習課(一)15

教學目的:

通過練習,加強學生的計算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學生自行提問,自己解答的能力的培養

教學過程設計:

一、計算

1、口算

35+4

29+6

70+30

40+6

39+2

45-8

73-5

69-2

2、計算

19+28

46-37

39-16

48-22

二、用數學

10分20分30分40分50分

姐姐2531322934

妹妹1948283036

合計:問:合計是什么意思?

2、第15頁第9題

讓學生獨立完成

3、第15頁第10題

問:有什么東西?你能回答第幾問?

注意提出問題答案的多樣性,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去考慮

4、第22頁第10、12題

學生獨立完成

5、第22頁第113題

問:你想問全班同學什么問題?(全班同學在練習本上寫出算式,并計算)

6、第25頁第5、6、7題

讓學生獨立完成練習課(二)16

教學內容:練習四

教學目的:

1、加強對學生看圖能力的培養。

2、加強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培養。

3、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設計:

一、常規練習

9+8=

16+9=

23+7=

65+6=

43—5=

21-9=

36-7=

43-8=

二、練習

1、出示

問:誰能讀一讀題目?(生范讀,全班齊讀,默讀)

這里有幾句話?

你覺得哪一句話最重要?

你能列式嗎?

2、年級同學看電影,買了80張票,后來退了8張,二年級有多少同學看電影?

學生讀題,并請學生板演。

80—8=(張)

3、一本書12。30元,小麗想買一本還差3元,請問現在她有幾元?

問:總數是誰?

部分數是誰?

4、下面是2000年悉尼奧運會五個國家獲獎牌的數量(板)

美國

俄羅斯

中國

澳大利亞

德國

97

88

59

58

57

你能想到什么問題?

5、算出每張卡片上兩個數的和,在算出他們的差

44

50

62

53

71

45

27

36

25

39

19

383.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第一、二課時1718教學內容:人教版實驗教材數學教科書二年級上冊第26、27頁

教學目的:

1、強學生對連加連減應用題的理解。

2、學生掌握連加連減的豎式計算。

3、讓學生明白互助友愛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1、應用題的多種解。

2、加連減式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設計:

一、常規練習

9+3+4

8+6+9

3+2+7

10-8-2

13-2-7

19-6-5

二、教學連加

出示主題圖和表格。

第一組

第二組

第三組

28

34

23

問:你看到了什么?

從表中你看到了什么數量?(三個條件)

你能提什么問題?

(教師板書出學生的各種問題,并選擇:一共摘了多少個?)

問:你能列式嗎?

這個算式我們又叫什么算式?(板書連加)

請同學們在草稿紙上進行試計算!教師歸納,板演①分步②簡便寫法強調格式學生板演集體更正

三、教學連減

1、學生看圖,口編應用題。

有85個西瓜,李明運走26個,我運走40個,還剩幾個?

學生嘗試解答,你能用兩種形式板演。全班更正,教師強調方法。

四、鞏固練習

口算:7+59+20

72-6-40

筆算:46+25+17

75-28=

54+20+16

90-58-24=

練習課19

教學內容: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的練習。

教學目的:

加強學生所學的連加、連減以及加減混合運算,提高學生的計算速度和正確率

教學重難點:

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教學過程:

1、口算下面各題

55+30+8

39-4-32

37-10+5

56-3+9

81-7-70

74+6-80

教師念題目,學生以搶答形式回答。

2、

+8

-20

39

()

()

56

()

()

18

()

()

學生在草稿本上計算,指名板書,集體訂正。

3、

+36

-47

+58

-23

25

()

()

()

()

4、筆算下面各題

69+30-45

65+18-39

26+40-8

71-65+45

5、

245115

213039

49936

計算每一橫行、每一豎行每一斜行三個數的和。

6、小明要練75個字,他還剩下37個字,他已經寫了多少個字?

7、外圈哪個數減里圈哪個數,得數是62?

學生獨立思考,寫在草稿本上,比一比誰找得多。教學內容:教科書第33頁。20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整理和復習,弄清楚本單元都學習了哪些知識,更牢固地理解和掌握這些知識。

2.培養學生簡單的整理、歸納的能力,體驗與同伴相互交流學習樂趣。

教具、學具準備:學生每人一張反饋練習題。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小組交流,整理知識

師:昨天老師布置同學們回家對第二單元100以內的加減法進行整理和復習,現在給大家一段時間,把整理的結果在小組內互相交流一下,小組長作好記錄。

學生互相交流,教師巡視,掌握學生整理的情況。

小組匯報,全班交流。

教師針對小組的匯報板書各部分內容,同時對學生予以肯定。

師:同學們都整理得非常全面,有的小組補充的也非常好。接下來,我們就先針對筆算加減法和用數學來進行復習。

二、鞏固練習,發散思維

1.嘗試編題,抽象法則

師:誰能分別編一道進位加、不進位加、退位減和不退位減的算式?

學生針對每種類型分別編題,教師板書。

讓學生把編出的題目進行計算。

師:筆算加法時應注意什么?減法呢?

它們共同的地方是什么?不同的又是什么?

指名答,教師把要點寫在黑板上。

師:同學們說得非常正確。那我們在計算的時候,哪位同學還有特別提醒同

學們注意的地方?

學生自由發表想法。

2.反饋測試,靈活掌握

師:接下來我們就做一組題目。老師發個你的練習題第一題,做對一題,就

可以從最上面圈一面小紅旗(筆算加法、減法個4題)

學生計算,教師巡視,然后集體訂正。

反饋:得到8面小紅旗的請舉手。

第二題:啄木鳥診所(4道有錯誤的豎式)

比一比誰的小醫生當得好又快。集體訂正,分別說說錯在哪。

3.應用拓展,解決問題

(1)母雞有45只,小雞比母雞多47只,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學生獨立思考,根據條件提出問題,并獨立列式計算。

(2)爸爸今年41歲,兒子今年13歲,爸爸比兒子大多少歲?

讓學生列式計算:41-13=28(歲)

緊接著出示“10年后”這一條件,讓學生思考10年后爸爸比兒子大多少歲?

學生或許會出現兩種答案:一種是大38歲,一種是大28歲。

放手小組之間互相討論,解決矛盾。

達成共識:10年后,爸爸仍比兒子大28歲,因為爸爸長10歲,兒子也長10歲。

三、課堂小結

師:同學們說一說這節課我們復習了什么內容?你有哪些收獲?

請大家對自己或自己小組的表現做一個簡單的評價。教學反思:第三單元角的初步認識課題

角的初步認識(一)21

教學目標

結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尺畫角

重點

1、結合生活情景認識角。2、用尺畫角

教學儀器與媒體

多媒體課件,角的學具、一張長方形的紙、三角板。

教學過程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二年級上冊38—40頁中的例題及其練習一、情景導入:

出示主題圖,讓學生觀察并說說都看到了什么。學生根據自己的觀察說完以后,出示紅線標出圖中的角。由此引出課題:“角”

二、教學例1

1、讓學生說一說在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有角。學生說完以后從其中的三種實物(吸管、剪刀、水龍頭)中抽取出角(銳角、直角、鈍角),讓學生認識。在此基礎上介紹角的各部分的名稱: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組成。

2、學生用學具自己動手做角。

教師:下面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學具自己動手做一個角,并指出哪是角的頂點?哪是角的邊?師拿出準備好的長方形的紙說:請同學們指出老師手中的紙上的角。

學生指完后師說:其實除了這四個角以外我還可以用這張紙做出其他的角,你能嗎?

學生動手操作并出示自己做成的角

三、教學例2

下面咱們一起來研究一下怎么樣畫角。教師示范。畫角時教師要注意強調兩邊的畫法。(方向)

師:下面請同學們自己畫一個角。師巡視

四、練習

教科書練習八1、2、3題。

課題

角的初步認識(二)

22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二年級上冊40—41頁中的例題及其練習

目標

結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角,會用三角板判斷直角和畫直角。

重點

直角的認識及角的大小的比較

教學儀器與媒體

一張空白的紙、三角板

教學過程

一、教學例3

1、微機出示例3圖。讓學生找出圖中的角,并觀察一下這些角有什么特點?學生邊說,教師邊用微機把圖中的角用紅線標出,并在黑板上畫出直角。然后再讓學生觀察。

2、動手操作。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空白紙動手折一下,看怎么樣才能折出直角?學生活動

二、教學例4

1、師:請同學們拿出三角板,觀察一下三角板上有沒有你認識的角。學生觀察并指出三角板上的直角。

2、小組討論:三角板上的直角有什么用途呢?

3、交流匯報。當學生提出用三角板來檢驗直角時,教師要在學生說完后對于比的方法加以說明。讓學生用這個方法比一比自己折出的角是不是直角。

4、以小組為單位動手比一比自己周圍的一些角是不是直角。

5、用三角板畫直角。

師:你們能不能用三角板畫一個直角?下面自己動手試一試。學生畫時,教師巡視并指正畫的方法。

三、練習

1、練習八的4—6題。2、第7、8題

3、生活中的數學。

這里可以學生根據圖中的提示說一說生活中哪些地方有角?哪些地方用到角?什么時候會用三角板畫角?

4、回家以后找一些角,并用三角板量一量是不是直角。

課題角的初步認識—剪角和數角(活動課)23活動目的:

1、通過實際“剪一剪,數一數”的操作活動,使學生能學會數角的方法。

2、通過操作活動,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培養操作的能力和良好的操作習慣。

3、通過操作活動,提高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初步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發

展學生的智力。

教具、學具準備:

吹塑紙或硬紙片所做的角的圖形3個,長方形紙,剪刀等。

活動過程:一、準備活動

1、出示小黑板

師:這些都是什么圖形?

師:你能說出角各部分的名稱嗎?

(請一個同學上臺來,邊指圖邊說,師板書:頂點、邊、邊)。

師:(指圖)一個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

(生答,師板書:一個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

師:這三個角中哪一個角最大?哪一個角最???

二、操作活動

師:同學們對角已有了初步的認識,今天我們就根據角的基本概念來做游戲,看誰會動腦!

1、拼角游戲:

師:現在請同學們分成4人小組,作好準備。

(1)請拿出準備好的兩個角;

(2)象老師這樣把它們拼起來(吹塑紙做成的模型在大黑板上示范:

(3)觀察拼成的圖形是什么圖形?(還是角)

(4)找出它的頂點和邊。

(5)想一想,數一數:拼成的圖形中一共有幾個角?(3個)

(待生討論出結果后,抽代表上臺數給全班看)

教師小結:從剛才的操作、觀察中我們發現:一個角加上一個角所拼成的圖形中所得到的是3個角,而不是2個角。2、數角游戲:

(1)請每組同學再拿出1個角,角老師這樣拼在剛才拼的圖形上。

(2)小組討論,圖中共有多少個角?

(1個角1個角地數,有3個;2個角拼在一起數有2個;3個角拼在一起數,有1個,一共有3+2+1=6個)

(抽代表上臺數給全班看)

3、剪角、數角游戲:

(1)放錄音,教師講數學故事:春天來了,百花盛開,森林里兔媽媽帶著她的三個孩子興高采烈地玩著游戲。兔媽媽拿出三張長方形的紙,分給她的三個孩子,然后說:“今天媽媽來考考你們,看誰會動腦,如果把長方形的一個角剪掉,還有幾個角?”

灰兔弟弟抿著嘴,想了一下,跳著說:“4—1=3,還有3個角”。

白兔姐姐拿起一張長方形紙,剪下一個角說:“應該是5個角”。

黑兔哥哥也拿起一張長方形的紙先折了折,然后剪起來,“媽媽,我認為還是有4個角?!?/p>

三個小兔立刻爭了起來,都認為自己的答案是正確的。

小朋友,請你拿出一張長方形的紙,先想一想,折一折,然后剪一剪,最后幫兔媽媽評一評,它們的答案誰正確的。

(學生分4人小組各自先動手折一折,剪一剪,再討論,師巡回了解各組折、剪的情況)

(教師請學生將三種剪法分別貼在黑板上)

看了小朋友的結論,兔媽媽笑著對它的孩子說:“孩子們不必再爭了,小朋友們告訴你們三個答案都是正確的。這道題的答案就是你們這三個答案?!?/p>

4、拓展活動:如果把長方形的角剪掉2個,那么剩下的圖形中還有幾個角?

(學生操作,用準備好的長方形紙一邊討論一邊折、剪,師巡回指導,啟發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思考)

一刀剪:

兩刀剪:

請幾個學生把自己的結果展示給全班同學看(貼在黑板上)

三、全課小結

師:這節活動課中你有什么感受?

第四單元

課題乘法的初步認識

24

1、教學/click/click.php?cpid=510&ads_id=47&pid=99000100&cid=100&url=http%3A///adpage.php&k=%u76EE%u6807&s=http%3A///teacher/jiaoan/xiaoshu/200603/5377.html&rn=412620&v=1&ref=http%3A///te目標: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掌握乘法算式,掌握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2.教學重點、難點:會讀、寫乘法算式。

3.教具、學具準備:小黑板、投影機

4.教學過程:

1、看圖說出加法算式,再說出乘法算式。

1.加法算式

改成乘法。

5+5+52+2+27+7+7+73+3+3+3

新授

練習

小結

教學例2

一個一個的出示氣球圖1個5、2個5、3個5、要求4個5是多少?用加法算式怎樣列式?乘號后寫幾?怎樣列式3個5是多少?5×3=15讀會各部分名稱:因數、因數、積1、說出例題中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2×3=63×4=124×5=20

練習

1、做一做練習九第1題

2、做練習九第7-10題

3、/click/click.php?cpid=510&ads_id=47&pid=99000100&cid=100&url=http%3A///adpage.php&k=%u76EE%u6807&s=http%3A///teacher/jiaoan/xiaoshu/200603/5373.html&rn=255967&v=1&ref=http%3A///te目標:1.熟記5的乘法口訣,會用口訣進行計算.2.歸納5的乘法口訣的過程,知道5的乘法口訣是怎樣得來的。

2.教學重點、難點:使學生理解5的乘法口決來源并熟記5的乘法口決

3.教具、學具準備:例1情景圖的放大圖;每個學生準備12個○卡紙、5根小棒。

4.教教學過程:

復習:你能把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嗎?2+2+2+2=()X()3+3+3+3=()X()新課講授

教師出示畫著5個格子的紙條,并提問?!?個5個地加,每個格里應該分別填幾個5的和?”(第一格里填1個5,第二格里填2個5的和,第三格里填3個5的和……)教師邊聽學生回答邊在方格圖的上面分別寫1個5,2個5,3個5,……使方格圖成為:2個5的和是多少?”“3個5的和呢?4個5的和呢?……”學生回答后教師把數填在相應的格里。教師指圖帶領學生齊說:1個5是5,2個5的和是10,3個5的和是15……再提問:“10是幾個5的和?”“20是幾個5的和?”

5.教學例題

教師出示一袋乒乓球圖,如。并提問:“這一袋里有幾個乒乓球?”“是幾個5-?怎樣列乘法算式?你能編出一句來法口訣嗎?”教師板書:“5×1=5

一五得五”。算式和口訣中間稍空開一些?!耙晃宓梦逅硎镜囊馑际鞘裁??”(1個5是5。)“口訣中的“一”表示什么?前面的一個五表示什么?后面的一個五表示什么?”(“一”表示相同加數的個數是1;前面的“五”表示相同加數是5;后面的“五”表示乘積是5)。教師再出示一袋乒乓球圖,如。再提問:“這里有幾袋乒乓球?”“是幾個5?怎樣列乘法算式?你能編一句乘法o訣嗎?”教師在前面寫的乘法算式和口訣的下面板書:“5×2=10

二五一十”?!岸逡皇硎镜囊馑际鞘裁??”(2個5是10。)

“口訣中的二表示什么?五表示什么?一十表示什么?”

教師再出示一袋乒乓球圖,并提問:“誰能根據這幅圖寫出一個乘法算式?編一句乘法口訣?”學生回答后,教師接著板書:“5×3=15

三五十五”,教師再出示2袋乒乓球圖、讓學生打開教科書看第20頁,在自己的書上把例8中的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訣填完全。學生填完以后,指定一名學生讀.出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訣。同時,教師接著板書:

5×4=20

5×5=25

五五二十五

,教師指黑板上的乘法算式和5的乘法口訣,讓學生齊讀一遍。

鞏固練習

用“開火車”的形式說乘法算式和5的乘法根訣。即從某一行開始,第一個學生說“5乘以1等于5”,第二個學生接著說“一五得五”;第三個學生接著說“5乘以2等于10”,第四個學生說“二五一十”……說過兩遍以后,教師把算式中的得數和口訣中的后半句都擦去、教師再指黑板上沒有得數的算式,讓學生說口訣和得數。(開始時可以請一些學習成績比較好的學生說,然后再請學習成績一般的學生說。)

教學反思

課題2、3、4的乘法口訣

27

1.教學/click/click.php?cpid=12&ads_id=28&pid=99000100&cid=100&url=http%3A//&k=%u95EE%u9898&s=http%3A///teacher/jiaoan/xiaoshu/200603/5371.html&rn=757887&v=1&ref=http%3A///teacher/jiaoa問題,4的乘法口訣的教學方法跟3的乘法口訣類似。

鞏固練習

教師問:“1個2,相同的加數是什么?相同加數有幾個?寫乘法算式時,被乘數是幾?乘數是幾?”按照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l=2”。教師指著黑板上的小棒?問:“我們擺的是幾個2?”,“1個2得數是2,我們可以說成“一二得二”并板書:“一二得二”(圖、式、口訣等板書形式可以類似于教科書上的排列形式)。

又讓學生擺2根小棒,問;“這是幾個2根小棒?相同的加數是幾?相同加數的個數是幾?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怎樣寫?”教師指著乘法算式,說:“2個2的得數是4。我們可以說成“二二得四”并板書:“二二得四”。最后,讓學生默想,這兩句乘法口訣是怎樣得來的,并復述口訣。

3、4的乘法口訣的教學方法跟3的乘法口訣類似。

鞏固練習l.做教科書第55頁"做一做"中的練習。

做練習十一第1題。

教學時,要求每個學生都要能背出1-4的乘法口訣。如果某個學生乘法口訣不熟,或者某個學生某句口訣不夠熟練,教師都要及時給予幫助。

課題2、3、4的乘法口決練習課28

1、教學/click/click.php?cpid=510&ads_id=47&pid=99000100&cid=100&url=http%3A///adpage.php&k=%u76EE%u6807&s=http%3A///teacher/jiaoan/xiaoshu/200603/5375.html&rn=882030&v=1&ref=http%3A///te目標:使學生知道6的乘法口訣的來源,初步記住6的乘法口訣

2.教學重點、難點:熟記6的乘法口決。

3.教具、學具準備:在小黑板上畫6個格,如用幻燈映出6只蟬,6根小棒,將教科書第23頁“做一做”第2題的畫在小黑板上。學生每人準備36根小棒。

4.教學過程:

復習大家齊背1~5的乘法口訣。2.把乘法口訣說完整。

寫法算式。

(l)5個3是多少?

(2)4乘以5是多少?

講授新課

鞏固練習

教師出示畫著6個格的小黑板,并提問:“6個6個地加,每個格里應該分別填幾個6的和?(第一格里填1個6、第二格里填2個6的和,第三格里填3個6的和……)教師也聽學生回答邊在方格圖的上面分別寫上1個6,2個6,3個6……“2個6的和是多少?”“3個6的和呢?4個6的呢?……”學生回答后教師把數填好。

教師指黑板上的圖帶領學生齊說:l個6是6,2個6的和是12,3個6的和是18……再提問:“12是幾個6的和?”“30是幾個6的和?”

教學例題

教師指著黑板上的乘法算式和6的乘法口訣,讓學生齊讀一遍。

鞏固練習1.教師按順序說乘法算式,學生說乘法口決。

2.教師出示。教師任意指圓中的一個數,學生回答6乘以這個數等于多少。開始時,可以集體回答,然后再指定學生回答。

1.

做練習十三第l~3題。

教學反思

課題6的乘法練習課

31

1、教學目標:使學生進一步理解6的乘法口決的意義,熟記口決,會用一句口決算有關的兩個乘法算式。

2、教學重點、難點:熟記口決,會用一句口決算有關的兩個乘法算式

3、教具、學具準備:小黑板、投影機

4、教學過程:

1.口算

6×16×41×25×4

6×26×54×23×1

6×36×62×33×4

二、根據口決說出兩個乘法算式

二四得八三五十五一三得三四五二十

三四十二二五一十三六十八四六二十四

三、在○里填上+、_或×

4○4=8

3○3=9

6○6=364○4=163○3=6

6○6=124○4=0

3○1=2

4○2=8

1、乘法口決比賽2、看乘法式題卡片寫得數

3×24×43×62×26×5

3×46×62×42×6

1×63、先把有關的條件和/click/click.php?cpid=12&ads_id=16&pid=99000100&cid=100&url=http%3A///cd/business/enterprise/apac/zho/364490.htm%3Fppc_cid%3DCPT2H07cn_4&k=%u80FD%u529B&s=http%3A///teacher/jiaoan/xiaoshu/200603/5能力。

2.教學重點、難點:學會根據乘法的意義列式解答。

3.教具、學具準備:小黑板、投影機、多媒體

4.教學過程:

復習

1、看卡片,說得數

2、看題列乘

法算式

(1)4個2相加多少?(2)5個3相加是多少?

3、說說第個

式子所表示的意思和用哪句乘法口決

4×35×2

3×42×5

4、應用題

出示例6

1.題目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2.第一個已知條件是什么?第二個已知條件是什么?2×3=6(棵)

3.小結:求3個2,所以用乘法。

4.揭示課題

5.(1)小明做數學題,每行做5道,做了2行,一共做了多少道?提問:這道題求什么?2個5的和是多少?怎樣列式?

(2)小明做數學題,做了2行,每行做5道,一共做了多少道?

(3)比較上面兩應用題。

教學反思第一課時觀察物體33

一、教學/click/click.php?cpid=12&ads_id=16&pid=99000100&cid=100&url=http%3A///cd/business/enterprise/apac/zho/364490.htm%3Fppc_cid%3DCPT2H07cn_4&k=%u63A2%u7D22&s=http%3A///teacher/jiaoan/xiaoshu/200603/5探索新知:

1、觀察物體

(1)出示鬧鐘,(放在學生中間)分組進行。讓不同的學生從不同的位置同時觀察。

(2)學生/click/click.php?cpid=510&ads_id=47&pid=99000100&cid=100&url=http%3A///adpage.php&k=%u76EE%u6807&s=http%3A///teacher/jiaoan/xiaoshu/200603/5380.html&rn=678326&v=1&ref=http%3A///te目標:

1、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初步感知軸對稱現象。

2、讓學生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的軸對稱圖形。

3、通過觀察操作/click/click.php?cpid=12&ads_id=67&pid=99000100&cid=100&url=http%3A///index.asp%3FurlFrom%3Dsina&k=%u6FC0%u60C5&s=http%3A///teacher/jiaoan/xiaoshu/200603/5380.html&rn=747599&v=1&ref=htt激情:

教師出示實物標本:美麗的蝴蝶、黃綠色的蜻蜓、紅艷艷的楓葉及京劇臉譜等圖形。這些昆蟲標本、樹葉及圖形好看嗎?學生被這些鮮艷的色彩、美麗的圖案吸引住了,異口同聲地說:“很美,很漂亮”?!八麄冇惺裁刺卣鳎俊鄙骸皟蛇叺男螤钍且粯拥摹??!澳阍谌粘?click/click.php?cpid=12&ads_id=151&pid=99000100&cid=100&url=http%3A///discovery/index.html&k=%u66F4%u591A&s=http%3A///teacher/jiaoan/xiaoshu/200603/5380.html&rn=832647&v=1&ref=http%3A//ww更多、更美的東西和圖案,使我們的生活變的更豐富,美麗。”

操作明理:

剪剪、折折、發現特征。

(1)指導學生把圖畫紙對折,如左圖畫出小樹圖。用剪刀沿圖案剪下來,打開觀察。

(2)自己在用一張彩色指對折,在折好的一側畫出自己想畫圖形的一半,在剪下來打開(有的是一朵花、有的是一片樹葉或各種裝飾圖案等)教師問:“這些圖形雖各不相同,但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征,你能找出來嗎?”(兩半圖形完全相同,大小一樣)。

(3)請學生把打開的兩半、再沿折痕對折,你又發現了什么?(兩半完全重合)

(4)教師把印有下列圖案的工作紙、分別發給每個小組,要求照剛才的方法對折觀察,討論總結這些圖形也有什么特征。

師生共同概括出:如果把一個圖形沿著一條直線對折過來,在直線兩邊的圖形完全重合,這種圖形就是軸對稱圖形,折痕所在的這條直線是這個圖形的對稱軸。

強化新知

(1)研究討論剛才同學們舉例說出的圖形(飛機、剪刀……等)是不是軸對稱圖形?為什么?

(2)教師出示下列圖形,引導學生思考:

那些圖是軸對稱圖形?如何標準地找出它的對稱軸。

(把圖形對折,如果兩邊能完全重合,便是軸對稱圖形,折痕就是這個圖形的對稱軸)

引導發現,拓開思路。

學生說一說生活中的那些東西是對稱圖形?你能找出蜻蜓、樹葉、蝴蝶、北京臉譜的對稱軸嗎?使學生了解對稱在生活中的應用性。

運用提高、發展思維。

(1)比一比誰用樹葉拼成的軸對稱圖形最多、變化多。

(2)下列圖形是軸對稱圖形嗎?是軸對稱圖形的請畫出對稱軸?

(課本68頁的做一做)

(3)小猴不小心,把小花貓漂亮的照片污損了一部分,你能想辦法幫幫小猴把污損的部分恢復原樣嗎?

(4)比一比,誰在方格紙上設計的軸對稱圖形最美,(選佳作貼在黑板上,及時反饋、評價、欣賞)。

課堂總結

什么是軸對稱圖形,怎樣準確地找出它的對稱軸,這就是我們今天學到的新本領。軸對稱圖形真的很美麗,因此被廣泛應用于HYPERLINK"/click/click.php?cpid=12&ads_id=22&pid=99000100&cid=100&url=http%3A///html/index.htm&k=%u670D%u88C5&s=http%3A///teacher/jiaoan/xiaoshu/200603/538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