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師資格之中學音樂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自測模擬預測題庫(名校卷)_第1頁
2023年教師資格之中學音樂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自測模擬預測題庫(名校卷)_第2頁
2023年教師資格之中學音樂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自測模擬預測題庫(名校卷)_第3頁
2023年教師資格之中學音樂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自測模擬預測題庫(名校卷)_第4頁
2023年教師資格之中學音樂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自測模擬預測題庫(名校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年教師資格之中學音樂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自測模擬預測題庫(名校卷)單選題(共80題)1、印象主義音樂的主要技術手法之一是()A.十二音B.微分音C.全音音階D.音塊【答案】C2、16世紀意大利盛行的世俗音樂之一,采用比較自由的描繪性語言,以聲音展現某種氣氛,精神狀態或情景,這種體裁是A.尚松B.眾贊歌C.牧歌D.敘事曲【答案】C3、不宜與海螵蛸聯用的西藥有()A.碳酸氫鈉B.胃舒平C.阿司匹林D.四環素族抗生素E.胃蛋白酶合劑【答案】C4、奧爾夫常把語言中最短小的、具有一定音樂意味的字詞短語組合在一起進行朗誦教學、這種組合通常稱為什么?A.音樂織體B.和聲基礎C.律動D.調式色彩【答案】C5、音樂教師依據當地的文化藝術資源自主開發,并在本校實施的課程是()A.臨時課程B.國家課程C.地方課程D.校本課程【答案】D6、咬字吐字屬于十三轍中“發花”轍的是()A.爹、也、月、鐵B.來、在、愛、該C.家、抓、把、呀D.到、飄、高、跳【答案】C7、“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各種音樂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體現了《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的()理念。A.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B.強調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C.突出音樂特點,關注學科綜合D.弘揚民族音樂,理解音樂文化多樣性【答案】B8、()是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學生進行成績考核的主要方法之一。A.觀察法B.講解法C.啟發法D.互動法【答案】A9、下列不屬于宋元時期說唱音樂的是()。A.鼓子詞B.諸宮調C.陶真D.變文【答案】D10、王老師在講授《沃爾塔瓦河》的過程中,在經過了欣賞作品等一系列的教學活動后,播放王世光作品《長江之歌》進行對比鑒賞,最后得出兩個作品都表現了作者對各自祖國的熱愛之情,學生能夠理解作品所表達的深刻內涵。這種教學方法體現了()的基本理念。A.以音樂審美為核心B.突出音樂特點C.關注學科綜合D.理解音樂文化多樣性【答案】D11、下列對應不正確的是()。A.柯達伊教學法——匈牙利B.鈴木教學法——日本C.奧爾夫教學法——美國D.達爾克羅茲教學法——瑞士【答案】C12、元曲名家中被稱為“曲狀元”的是()A.關漢卿B.馬致遠C.鄭光祖D.王實甫【答案】B13、馬思聰的小提琴曲《思鄉曲》出自下列哪部作品?()A.《第一回旋曲》B.《西藏音詩》C.《牧歌》D.《內蒙組曲》【答案】D14、《重整河山待后生》是采用說唱音樂()的素材寫成的。A.京韻大鼓B.單弦C.四川清音D.蘇州評彈【答案】A15、根據新課程要求的變化,在實踐中,音樂教學評價沒有采用()。A.靜態終結性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B.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C.自評、互評及他評相結合D.評價對象的研究與交流【答案】A16、()在巴洛克協奏曲的基礎上,確立了18世紀古典主義協奏曲的結構模式,成為近代協奏曲形式的創始人。A.亨德爾B.巴赫C.莫扎特D.海頓【答案】C17、下列關于小提琴協姿曲《《梁祝》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由何占豪與陳剛兩人創作B.首演由小提琴家呂思清擔任獨奏C.采用姿鳴曲式結構,單樂章寫作D.運用越劇中的旋律為素材【答案】B18、印象主義音樂的主要技術手法之一是()A.十二音B.微分音C.全音音階D.音塊【答案】C19、在講述西方音樂知識時,教師按照時代的先后順序講解了相關作曲家。下列作曲家按照時代順序排列正確的是()。A.①③④②B.②①④③C.③②①④D.①②④③【答案】D20、京劇三大件伴奏樂器分別是()A.京胡、京二胡、琵琶B.京胡、高胡、二胡C.京胡、京二胡、月琴D.京胡、二胡、古箏【答案】C21、下列連線不正確的是()。A.江南絲竹——江、浙、滬地區B.廣東音樂——珠江三角洲地區C.南音——海南D.潮州弦詩——潮汕地區【答案】C22、春秋時期產生的著名古琴曲是()A.《高山流水》B.《平湖秋月》C.《廣陵散》D.《瀟湘水云》【答案】A23、創作了《弄臣》《茶花女》等經典歌劇的作曲家是()A.羅西尼B.貝里尼C.威爾第D.亨德爾【答案】C24、為了能夠更好地進行教學活動,下列哪項關系到課堂導入環節的質量()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答案】C25、下列活動中.可以作為高中音樂“創作”模塊學習內容的是()。A.學生欣賞歌劇《魔笛》并寫觀后感B.指揮全班學生排練由老師創作的合唱歌曲C.組織學生前往本市郊區的“民歌第一鄉”。搜集當地民歌素材D.播放音樂,由學生自行設計與之相應的動作和隊形【答案】D26、根據《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要求,以下課程基本理念正確的是()。A.以音樂審美為核心B.以學生興趣為標準C.以音樂實踐為出發點D.以學科綜合為方法【答案】A27、音樂教育作為美育的主要內容、途徑和手段,與德育、智育、體育等之間存在哪種關系?()A.競爭B.協同C.對立D.附屬【答案】B28、在學唱戲曲唱段時,老師要求學生先聆聽范唱,再調整自己的演唱,力求準確表現戲曲唱段的特點跟韻味。這一活動過程主要培養學生的哪項能力?A.理解能力B.模仿能力C.合作能力D.欣賞能力【答案】B29、患者,女,25歲,懷孕5周。因身體不適去醫院看病。醫生根據病情,結合妊娠用藥禁忌開具處方。A.三七B.人參C.薄荷D.茯苓E.鱉甲【答案】A30、我國少數民族的民歌對應不正確的是()。A.壯族——“雙聲”B.侗族——“大歌”C.土家族——“哭嫁歌”D.蒙古族——“飛歌”【答案】D31、下面譜例出自歌劇《卡門》,其體裁是()A.哈巴涅拉B.瑪祖卡C.進行曲D.諧謔曲【答案】C32、《黃河大合唱》中的第六樂章《黃河怨》是一首()。A.女高音獨唱B.女中音獨唱C.混聲合唱D.女聲二部合唱【答案】A33、下列不屬于清商樂伴奏樂器的是()。A.琵琶B.箜篌C.節D.云鑼【答案】D34、下列屬于我國民族音樂家華彥鈞的代表作是()。A.《大浪淘沙》B.《月夜》C.《病中吟》D.《空山鳥語》【答案】A35、下列屬于格里高利圣詠演唱形式的是()。A.女聲合唱B.重唱C.混聲合唱D.應答歌唱【答案】D36、結構與交響曲類似,由三個或四個互相對比的樂章組成的室內性的樂器套曲叫作()。A.回旋曲B.奏鳴曲C.前奏曲D.序曲【答案】B37、圓舞曲是一種節奏鮮明而輕快的舞曲,它常用的節拍是()。A.3/4、3/8B.2/4、2/8C.4/4、4/8D.6/4、6/8【答案】A38、四肢不溫與氣的哪項功能失常有關一A.推動作用B.溫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攝作用E.氣化作用【答案】B39、下列作品中,屬于印度史詩題材的是()A.《星星索》B.《恰克》C.《薩滿姆賽卡特》D.《摩訶婆羅多》【答案】D40、貝多芬《命運交響曲》欣賞教學中,最能體現學生審美思維的教學手段是()A.抄寫主題B.學生談樂曲特點以及感受C.聆聽作品D.識讀樂譜【答案】C41、下面哪首歌曲是由冼星海作曲的?()A.《英雄贊歌》B.《讓我們蕩起雙槳》C.《祝酒歌》D.《黃河大合唱》【答案】D42、《糖果仙子舞曲》出自芭蕾舞劇()。A.《天鵝湖》B.《睡美人》C.《胡桃夾子》D.《黑桃皇后》【答案】C43、學期結束后,班里的音樂老師在考評中為小明附上如下評語:“該生期末考試分數為95分,成績優異。在音樂課當中,始終保持濃厚的興趣,主動查閱課程所學歌曲的相關知識,能準確分辨樂曲樂段以及音樂的流派。”在上述評語當中,運用到了哪種評價的方式與方法()A.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B.定性述評與定量測評相結合C.自評、互評及他評相結合D.評價具有整體性原則【答案】B44、下列不屬于甘美蘭樂器的是()。A.吊鑼B.姆比拉C.木琴D.金屬排琴【答案】B45、在欣賞探戈舞曲風格的作品時,主要應該讓學生關注音樂中的哪些要素()A.音色與結構B.音高與節拍C.調式與和聲D.節奏與織體【答案】D46、課堂當中,教師請同學們采用分組的方式,運用捻指、拍手、拍腿、跺腳的方式分別代表女高音、男高音、女低音、男低音四個聲部來進行節奏創編并展示。該名教師運用了國外著名音樂教育體系中的哪種音樂教學法中的教學內容()A.柯達伊音樂教學法B.達爾克羅茲音樂教學法C.鈴木鎮—音樂教學法D.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答案】D47、終止式和聲進行中,正格終止的和聲進行方式是()。A.D—SB.S—DC.Ⅴ—ⅠD.Ⅳ—Ⅰ【答案】C48、音樂心理學家愛德華-戈登認為,音樂才能的發展達到平衡是在()。A.6歲B.9歲C.12歲D.15歲【答案】B49、“精血同源”的主要理論依據是A.同居下焦B.藏泄互用C.精血互化D.陰液互補E.陰陽承制【答案】C50、學生分組為音樂作品編配音效時,最適宜調動學習興趣的方法是()。A.教師講授編配伴奏的基本方法B.教師示范如何操作C.教師為學生提供范例D.學生分組探索,教師指導幫助【答案】D51、關于維也納圓舞曲,說法錯誤的是()。A.一般由五首調性和情緒對比強烈的舞曲組成,并且有引子、尾聲B.以弦樂為主導,加強弦樂與木管的音色對比的配器手法C.旋律華麗,易奏易跳D.音樂形象常與生活場景或自然景物相聯系,注意音樂在形象上的標題性【答案】A52、下列哪首歌曲屬于歡樂美的范疇?()A.《春節序曲》B.《小放驢》C.《創世紀》D.《威尼斯船歌》【答案】A53、將大七度的冠音升高大二度,其應成為()。A.倍增八度B.增七度C.增八度D.倍增七度【答案】C54、巴洛克時期,確立了那不勒斯歌劇序曲形式的作曲家是()。A.A斯卡拉蒂B.D.斯卡拉蒂C.A.加布里埃利D.G.加布里埃利【答案】A55、下列音樂作品中,不是同一個作曲家創作的是()。A.《凈化之夜》B.《一個華沙的幸存者》C.《佩利阿斯與梅麗桑德》D.《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答案】D56、近代我國由于興辦學校而產生音樂課程.學校音樂教學開始了什么樣的教學方式()A.教授歌曲B.教授詩歌C.教授欣賞D.教授識譜【答案】A57、現代教學評價主張把評價者的()作為整個評價過程的預評階段,并給予充分的重視。它可以培養學生的反思意識和自我監控能力以及對學習負責的態度。A.互評B.他評C.測驗D.自評【答案】D58、與足少陰腎經相表里的是A.足陽明胃經B.足少陽膽經C.手陽明大腸經D.足太陽膀胱經E.手太陽小腸經【答案】D59、鋼琴曲集《十二平均律》的作者是()A.亨德爾B.巴赫C.斯卡拉蒂D.維瓦爾第【答案】B60、王某,女,三歲,體質虛弱,平時易感冒、消瘦、面色萎黃、厭食、大便溏稀。A.宜用輕清之品B.宜佐涼肝定驚之品C.宜佐健脾和胃之品D.宜用大補之品E.用藥及時,用量要輕【答案】D61、飲流胸脅則見A.肌膚水腫,無汗,身體疼痛B.胸協脹滿,咳唾引痛C.胸悶,咳喘,不能憑我,其形如腫D.喉中有物,吞之不下,吐之不出E.腸鳴瀝瀝有聲【答案】B62、“我們通過歌聲與音樂家共同回憶了美好的童年,這使我們更加珍惜自己的幸福童年,童年就是一首詩,童年就是一首歌,希望同學們永遠記住這支美好的童年的歌。”這句話是指教學的()。A.導課環節B.內容環節C.結課環節D.反思環節【答案】C63、下列作品中屬于貝多芬的代表作的是()。A.《C小調第九交響曲》B.《C小調練習曲》C.歌劇《自由(魔彈)射手》D.歌劇《費德里奧》【答案】D64、巴赫創作了下列哪部作品()A.《猶大·馬卡白》B.《異乎尋常》C.《平均律鋼琴曲集》D.《水上音樂》【答案】C65、世界著名的歌劇唱段《飲酒歌》是下列哪部歌劇中的經典唱段()A.《費加羅的婚禮》B.《弄臣》C.《茶花女》D.《蝴蝶夫人》【答案】C66、黃河大合唱中的第八樂章《怒吼吧,黃河》是()。A.女聲合唱B.混聲合唱C.男聲合唱D.童聲+男聲合唱【答案】B67、創作于1950年的鋼琴組曲《鄉土節令詩》的作者是()A.李煥之B.賀綠汀C.馬思聰D.江文也【答案】D68、張老師對待音樂教學工作非常認真,備一節課需要花費三四天的時間,教案內容豐富,教學過程完整,但她上課時總是無法調動學生的情緒,課堂的效果不甚理想,學生們都在說:“太沒意思了,我不需要這個,因為根本用不到的”“我都聽不懂的”。張老師覺得自己的努力付諸東流。根據《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該教師的授課方式主要違背了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的哪一基本理念?()A.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B.強調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C.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D.弘揚民族音樂,理解音樂文化多樣【答案】A69、下列歌曲中不屬于歌劇《黨的女兒》選曲的是()A.《萬里春色滿家園》B.《天邊有顆閃亮的星》C.《五洲人民齊歡笑》D.《杜鵑花》【答案】C70、改革開放之初,一首唱遍大江南北的歌曲《打起手鼓唱起歌》的曲作者是()A.王立平B.施光南C.王銘D.傅庚展【答案】D71、初中課程中的音樂創造,目的在于開發()。A.審美能力B.形象思維C.邏輯思維D.創造性潛質【答案】D72、西方音樂史上享有“鋼琴詩人”美稱的音樂家是()。A.李斯特B.肖邦C.奧芬巴赫D.斯美塔那【答案】B73、音樂課程的核心目標就是通過音樂教學豐富學生的()A.情感體驗B.生活體驗C.學習體驗D.內心體驗【答案】A74、學校教育首先要牢固地建立在民間音樂的基礎上,這是()的教育思想。A.奧爾夫B.達爾克羅茲C.柯達伊D.鈴木鎮一【答案】C75、收集并分析每位學生音樂表演和作品集錦的評價方式是()A.測驗評價B.檔案評價C.表演評價D.觀察評價【答案】B76、下列哪個經典唱段出自歌劇《江姐》?()A.《清粼粼的水藍瑩瑩的天)B.《繡金匾》C.《這一仗打的真漂亮》D.《繡紅旗》【答案】D77、我國各少數民族均擁有自己本民族獨特的樂器,冬不拉是哪個民族特有的樂器?()A.維吾爾族B.塔吉克族C.苗族D.哈薩克族【答案】D78、20世紀早期音樂家黎錦輝最具代表性的創作領域是A.歌劇B.兒童歌舞劇C.藝術歌曲D.交響樂【答案】B79、“同學們,剛才聽了大家的演唱,我發現同學們有一個地方發音不太標準。接下來同學們看著我手打的節拍,跟著我一起鞏固下。好,預備,開始……”以上對話屬于音樂教學過程中的()。A.初聽歌曲B.新課導入C.學唱歌曲D.分段欣賞【答案】C80、《中花六板》屬于江南()。A.絲竹樂B.打擊樂C.管弦樂D.拉弦樂【答案】A大題(共15題)一、在器樂合奏課中,學生在演奏《瑤族舞曲》音樂主題時總是出現合奏不整齊,不熟練,不和諧的現象,陳老師指導學生有表情地視唱主旋律聲部,學生有了一定進步,然而再次合奏排練時,還是出現了各聲部配合不整齊的現象。問題:依據《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修訂)》基本理念,分析老師教學中的優點與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改進建議。【答案】優點:老師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演奏、歌唱等藝術實踐活動,符合“強調音樂實踐”這一基本理念的要求。問題:老師對于學生演奏不整齊的現象,并沒有采用針對性的解決措施,致使教學效果不理想。改進建議:首先應分析學生演奏不整齊的原因,如果是因為速度過快,則可以放慢速度練習,逐漸提速。如果因為對旋律不熟悉,總出現錯音,則可讓學生分聲部進行自由練習,然后再進行配合。二、賈老師在七年級唱歌課《小鳥,小鳥》中,正在講解愛護鳥類時,窗外突然飛進兩只小鳥,“嘰喳”地叫著飛著,這個意外的因素很自然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頓時,課堂秩序一片混亂,老師則大聲呵斥同學們,讓同學們保持安靜,認真聽講,并把小鳥轟出教室,這時同學們極不情愿地繼續上課,這堂課也在比較尷尬的氣氛中結束。問題:依據《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綜合上述教學片段,簡述自己的觀點。【答案】(1)這個案例屬于課堂教學突發事件的處理。(2)每位授課老師在自己的課堂教學中,或多或少會遇到一些“突發事件”。對此,若處理得好,則會有利于課堂的教學效果以及課堂氣氛,若處理得不好,則會使學生不喜歡上課,厭學,影響師生關系。在本案例中,老師面對課堂上飛進小鳥后吸引學生注意力,用嚴厲的呵斥、轟走小鳥的方式,讓學生們安靜上課,這種方法不利于課堂教學的效果,并不能使學生注意力回到課堂上。其實,這個時候老師可以充分發揮自己靈活的應變能力,面對課堂上飛進小鳥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可以用生動的語言來引導學生,比如:“同學們,小鳥的叫聲好不好聽啊大家來聽一聽它們在說什么啊”“它們是找不到家了,那么讓我們打開窗戶,一起送它們回家吧。”調動起所有學生愛護小動物的積極性,并告訴學生我們一定要愛護小動物,愛護我們生活的大自然,從而合理地化解這次課堂突發事件。三、案例:一節音樂公開課如火如荼地進行著,音樂老師非常投入地描繪著音樂之美。她充滿感情地問:“這么美的音樂,同學們喜歡嗎”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喜歡!”這時,學生中卻突兀地響起一個不同的聲音。“不喜歡”,一個男生說。老師未予以關注,繼續充滿感情地說:“多好的音樂啊,同學都很喜歡,那我們再來聽一遍。”還是那個男生在嘀咕著“一點也不好聽”,但聲音明顯輕了。老師還是未予以關注,課堂繼續保持著熱鬧的氛圍,男生再也沒有發表意見了。問題:依據《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實驗)》基本理念,對上面的教學案例片段進行分析,并簡述你的觀點。【答案】這個案例是一個問題案例。本節課是公開課,從案例中我們會發現老師非常投人地教學,引導大家去欣賞音樂之美,應該在課前進行了精心的準備。并且這位老師也能讓課堂保持者熱鬧的氣氛,足見整堂課還是比較井井有條的。但是在這井井有條中也存在一些“瑕疵”,在教學過程中,有些同學可能對課堂的興趣不大,枯燥的教學活動不利于學生的學習,該教師雖然教學活動比較貼合學生的發展,但是沒有關注到學生的興趣,在“以音樂審美為核心,培養興趣愛好”這一理念的施行中,做法欠妥。在學生進行提出不喜歡課堂教學的時候,教師并未作出回應,而是選擇忽略不和諧的聲音繼續開展教學,不符合新課標中的“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這一理念。教師應該靈活應對這類教學事件,充分發揮才能,用創造性的藝術策略解決問題,如充分聽取學生的異議,并與學生展開一場音樂之美的討論,一起去發現音樂的美。四、根據《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對教學設計中的展開階段進行分析點評。【課題名稱】《豐收時節》【教學對象】七年級學生【教學內容】欣賞《豐收時節》及綜合創編【主要目標】1.學習維吾爾族基本舞蹈動作,感受“賽乃姆”節奏。2.通過欣賞、創編、表演等實踐活動,圍繞“豐收時節”主題,嘗試創作和表演,體會舞臺表現的綜合性特征。(其他目標略)【學時】1【教學過程片段】一、導入階段(略)二、展開階段:新課教學1.作品賞析——天山腳下的《豐收時節》【答案】該課例是一個相對豐富的案例,但也有部分內容需要更加合理的設計。優點:(1)該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組織學生模仿維吾爾族舞蹈,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當中,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現了“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的音樂課程基本理念。(2)該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每一步都與學生進行交流,時刻帶領學生參與課堂,進行舞蹈動作表現;同時,在課堂中,教師組織學生分組進行創編活動,學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表現作品,體現了“強調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的音樂課程基本理念。(3)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我國維吾爾族舞蹈動作進行細致地示范與講解,同時在舞蹈練習過程中,請學生模仿“摘葡萄”的動作,學習舞蹈的同時,傳達維吾爾族的風土人情,體現了“弘揚民族音樂,理解音樂文化多樣性”的音樂課程基本理念。缺點:(1)欣賞環節:老師在授課過程中既要帶領學生欣賞樂曲,又要帶領學生進行創編活動,但該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以舞蹈動作教授為主,將音樂與姊妹藝術結合在一起,雖然體現了“學科綜合”,但在“突出音樂特點”上有所缺失,沒有帶領學生更好地聆聽與欣賞樂曲,這種做法違背了“突出音樂特點,關注學科綜合”的音樂課程基本理念。(2)創編環節:該老師在音樂課堂中,雖然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參與課堂表現,但是在課堂當中并沒有給學生太多的時間來練習舞蹈動作,沒有關注到學生的個性發展,不符合“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的音樂課程基本理念。五、案例:音樂課上,授課教師聲情并茂地講述著古典音樂的特點,并為大家播放了一首古典樂曲。欣賞完畢,她充滿感情地問:“同學們喜歡這樣的音樂嗎?”學生齊聲答道“喜歡”。這時,人群中響起一個不同的聲音:“不喜歡”。教師沒有去理會他,繼續說道:“看來同學們都很喜歡古典音樂,那么我們再來欣賞另一首古典樂曲”結果那個學生說了一句“也不好聽啊”,但聲音明顯輕了。老師依然沒有理他,繼續上課。后來那個學生再也沒有發表意見。問題:依據《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實驗)》基本理念,對上面的教學案例片段進行分析,并簡述你的觀點。【答案】這是一個問題案例。從案例中我們會發現老師專注地教學,引導學生理解音樂的“美”,讓課堂保持熱鬧的氣氛,足見整堂課還是比較井然有序的。但教學中也存在一些“不足”。教師沒有很好的尊重學生,面對學生的“異議”,教師第一次沒有理會。當學生第二次發表意見時,聲音明顯輕了。此時學生的自尊心已經受到傷害。這種不理會的態度勢必會在教師和學生之間挖了一條“鴻溝”。新課程關注相互合作探究,呼喚的是一種“合作伙伴”式的師生關系,教師處于平等中的“首席”位置,教師不是指揮者,而是合作的另一方。師生應成為音樂學習中的“摯友”,在通向“美”的跑道上攜手共進。教師應當與學生平和交流,找出原因,也應認真思考,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新課標中有注重學生體驗這樣一個特點,應該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提供不同的學習經驗,幫助學生發展個人的知識、能力及價值觀。人是有差異的,每個人都是在真正獲得自我體驗的基礎上不斷向上發展的。發表不同意見的學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是因為體驗具有獨特性,該教師在實際操作中忽視個體的存在,忽視對人情感的關注,忽視每個人情感體驗的獨特性。統一標準必定造成缺乏個性、缺少創新的局面。面對課堂上發生的各種各樣的音樂教學事件,教師應該靈活應對,以創造性的藝術策略來應對事件。聽取學生的不同想法,一起去發現音樂的美。六、案例:某學校在高二“音樂與舞蹈”選修模塊開設了韻律操。每節課前,老師都會從網上下載根據《江南Style》《向前沖》《小蘋果》等流行歌曲編配的廣場舞錄像;上課時,老師一邊播放錄像,一邊要求學生對照錄像上的動作學習。課堂上,氣氛非常活躍,老師省心,學生開心。下課的時候學生們大汗淋漓,意猶未盡。有一天,老師對學生們說:“同學們,今天我們跳《青春修煉手冊》!”同學們頓時歡呼雀躍起來,齊聲叫好!安靜下來后,有一位學過芭蕾的女同學舉手對老師說:“老師,每天就這么跳好像沒什么意思啊,到現在我也沒搞懂什么是韻律操……”問題:(1)依據《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實驗)》基本理念,對上面的案例片段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2)如果你是音樂老師,針對案例中的問題,提出改進建議。【答案】(1)這個案例是一個問題案例。本堂課出自選修模塊中的“音樂與舞蹈”,在高中音樂課程標準中規定“音樂與舞蹈”是滿足學生的不同興趣愛好和發展需求,認識音樂與姊妹藝術的密切關系,拓展藝術視野,提高學生的綜合藝術表現能力的一個模塊。這位老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當中也有很多可以值得借鑒的地方,比如課堂氣氛活躍,學生開心,并且下課時候同學們還感覺意猶未盡。但是還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第一,不符合課程標準理念中的重視音樂實踐,增強創造意識的要求。這位老師在課堂上只是播放錄像,讓學生跟著去學,但是并沒有講清楚知識,導致學生只是得到了開心的感受而并沒有創造意識。第二,沒有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評價。音樂課程的評價應該遵循導向性原則;評價應有利于學生了解自己的進步和發展自己的潛能,建立自信、促進音樂感知;評價應遵循科學性原則,要符合高中生的心理發展的特點及審美教育的客觀規律。(2)首先,要根據高中音樂新課程理念,設置合理的教學設計,從學生身心特點出發,以學生為主體,老師做引導,在課堂氣氛活躍的前提下,讓學生了解知識,增強創造意識。其次,從音樂本體出發,講解知識,讓學生有一個清晰的定位,知道自己學的是什么。最后,對學生的回答進行合理有效地評價。七、依據《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版)》基本理念,對教學設計中的展開階段進行評析(7分),并說明理由(8分)。【課題名稱】《新疆之春》【教學對象】七年級學生【教學內容】欣賞《新疆之春》【主要目標】1.了解認識《新疆之春》的音色、旋律、節奏等音樂特點。2.能夠根據新疆音樂的特點進行編創表演,體驗合作表演新疆音樂的魅力。(其他目標略)【教學過程】(略)展開階段:新課教學1.感受與體驗(1)用多媒體展示新疆的地理位置、風土人情等。【答案】本題考查的是對欣賞課的展開階段的分析。《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了課程基本理念包括(1)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2)強調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3)突出音樂特點,關注學科綜合;(4)弘揚民族音樂,理解音樂文化多樣性;(5)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分析此題時,要從“展開階段”是否符合上述基本理念出發進行分析。八、依據《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實驗)》基本理念,按下列要求進行教學設計。教學對象:高中一年級教學內容:鑒賞教學——拉丁美洲音樂(《告別》《小伙伴》《美麗的小天使》)要求:(1)設定教學目標。(10分)(2)針對教學目標設計導人環節和發聲練習的具體教學策略與過程。(25分)【答案】【知識點】教學設計。【參考設計】《拉丁美洲音樂》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欣賞幾首有代表性的拉丁美洲民間音樂,感受拉丁美洲民間音樂的風格特征,尊重多元文化,樹立多元文化價值觀。2.過程與方法:學生通過自主探究的方法,學習拉丁美洲的地理、語言、風俗等知識;體驗、感受作品的音樂情緒;用比較的方法記住主題;合作訓練學會探戈舞步。3.知識與技能:初步了解拉丁美洲民間音樂的概況,了解拉丁美洲音樂是三種音樂(歐洲音樂、印第安音樂和非洲黑人音樂)的融合,初步認識拉丁美洲民間器樂、歌舞的節奏特點。【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欣賞歌曲《美麗的小天使》和探戈樂曲《小伙伴》,感受作品的音樂情緒。教學難點:掌握拉丁美洲音樂的節奏特點,學會探戈舞步。【教學過程】一、新課導入九、鑒賞課上,在欣賞莫扎特《第40交響曲》中的《g小調小步舞曲》時,金老師要求學生談談感受,有一位學生回答說:”我覺得這是一首明快的樂曲。”金老師說:”這可是小調音樂呀,小調音樂應該是什么樣的感覺?是明亮的?還是暗淡的?”在他的指導下,學生最終說出了讓老師滿意的答案。問題:根據《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基本理念,分析金老師教學中的問題(7分),并針對問題提出改進建議(8分)【答案】金老師的做法是相對合理的,但有需要改進的地方。優點:(1)金老師做到了《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強調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音樂課程中涉及的所有領域都應強調學生的音樂實踐,積極引導學生參與演唱、演奏、聆聽、綜合性藝術表演和即興編創等各項音樂活動。金老師帶領學生聆聽作品,并讓學生自己去分析與感受,這是非常值得學習的地方。(2)金老師做到了新課程標準當中的第四條“弘揚民族音樂,理解音樂文化多樣性”。音樂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音樂歷史上,無論是傳統民族民間音樂,還是近現代優秀的音樂創作,都是人類珍貴的藝術財富,是音樂課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該老師在課上對外國作品《第40交響曲》中的選段進行聆聽之后,提問學生的感受,說明金老師善于引導學生,逐步去欣賞外國作品,感受外國音樂文化,值得我們去學習。缺點:金老師沒有很好地做到新課程標準當中的最后一條“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音樂課的全部教學活動應以學生為主體,師生互動,將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音樂活動的參與放在重要的位置。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個性,把全體學生的普遍參與和發展不同個性有機結合起來,為學生發展音樂才能提供空間。金老師在聽到學生回答的答案之后,雖然沒有用語言去否定學生,但是還是引導學生回答出他所認為的正確答案。改進建議:每個人在欣賞一段音樂時,都會有不同的感受,作為老師,不應該將自己對于作品的理解強加給學生,“一千個讀者眼里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每一個想法,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一十、依據《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對下列課例進行分析點評。【課題名稱】我的祖家是歌鄉【教學目標】1.在集體的音樂情境中享受共同創造音樂、表現音樂的樂趣。2.熟悉并能夠哼唱歌曲高山族民歌《我的祖家是歌鄉》。3.簡單了解臺灣高山族相關文化及其歌舞特點,表達對祖國寶島臺灣的熱愛之情。【教學重點】1.體驗臺灣高山族民歌的情緒、風格、特點。2.學唱《我的祖家是歌鄉》。【教學準備】.1.學生在課前收集有關臺灣高山族民歌及民俗文化的相關資料。2.課前在教室內放置幾個拖把。【教學過程】1.創設情境【答案】一十一、依據《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基本理念,分析課例,并對其新課教學環節進行點評。【課題名稱】《線條之美》【教學對象】八年級學生【教學內容】綜合藝術——《線條之美》【主要目標】1.通過對不同藝術形式的賞析與實踐活動,體驗各類藝術形式表現的線條美,理解線條在不同藝術中的表現。2.能演唱《蝴蝶》的主題旋律;能模仿民族舞“三道彎”的體態特征。【教學重點】體驗、理解線條在不同藝術中的表現力【教學過程】1.導入(略)2.新課教學:線條在不同藝術中的體現(1)音樂中的線條一賞析格里格鋼琴曲《蝴蝶》A.教師鋼琴示范,學生模唱主題旋律,感受音樂線條的變化。【答案】本題考查的是對教學過程的分析。《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1.以音樂審美為核心,培養興趣;2.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3.重視音樂實踐,增強創造意識;4.弘揚民族音樂,理解多元文化”分析此題時要從教學過程是否符合《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進行分析。一十二、依據《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基本理念,對下面教學設計中的展開階段進行分析、評價。【課程名稱】走進音畫——《思鄉曲》【教學對象】七年級學生【教學內容】欣賞與創編《思鄉曲》【主要目標】1.能理解樂曲各段的情緒與音樂要素的異同。2.用色彩和線條等美術要素表現感受到的音樂。(其他目標略)【教學過程片段】1.導入階段(略)2.展開階段:新課教學(1)走進音樂,從音到畫①聽《思鄉曲》音樂,引導學生分析音樂要素(情緒、旋律、速度、力度、音色)。【答案】本題考查的是對教學過程的分析。《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1)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2)強調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3)突出音樂特點,關注學科綜合;(4)弘揚民族音樂,理解音樂文化多樣性;(5)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此題要從教學過程是否符合《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進行分析。一十三、閱讀案例,回答問題王老師在教授音樂《英雄凱旋歌》時先邀請學生欣賞歐洲先后出現的音樂風格流派,接著聆聽歌曲感受情緒力度,并一句一句地引導學生進行學唱,但是發現學生在演唱“勝利的歌聲到處傳揚”這一句時,臨時變音記號一直唱不準,于是讓學生跟著自己一遍遍反復跟唱.但效果甚微,許多學生也出現了不耐煩的情緒。于是她說:“最后聽我演唱一遍,這次誰再唱不準,給我站到講臺上唱準為止。”問題:根據《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基本理念,對上面的案例中教師教學進行分析。并給出合理性改進建議。(15分)【答案】該案例是一個不合理的案例。不足之處有以下幾點:(1)《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提出興趣是音樂學習的根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