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語文寫作素材積累與運用格言聯璧語句積累五_第1頁
2022年高考語文寫作素材積累與運用格言聯璧語句積累五_第2頁
2022年高考語文寫作素材積累與運用格言聯璧語句積累五_第3頁
2022年高考語文寫作素材積累與運用格言聯璧語句積累五_第4頁
2022年高考語文寫作素材積累與運用格言聯璧語句積累五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2年高考語文寫作素材積累與運用《格言聯璧》(5)(清)金纓(字蘭生)前言《格言聯璧》自咸豐元年(1851年)刊行后,即廣為傳誦,所謂“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貧富,家家置之于案,人人背誦習讀”。甚且將此書置于左右,朝夕參悟。蓋以金科玉律之言,作暮鼓晨鐘之警,以圣賢之智慧濟世利人,以先哲之格言鞭策啟蒙。其中不乏為人處事的智慧法則,治家教子的諄諄教誨,修身養性的道理箴言,字字珠磯,句句中肯,雅俗共賞,發人深省。其說理之切、舉事之賅、擇辭之精、成篇之簡,皆冠絕古今,堪稱立身處世的金科玉律,修心養性的人生智慧,千古不移的至理名言。作者自序余自道光丙午歲(1826年,道光二十六年),敬承先志,輯《幾希錄續刻》。刻工竣后,遍閱先哲語錄,遇有警世名言,輒手錄之。積久成帙,編為十類,題曰《覺覺錄》。惟卷帙繁多,工資艱巨,未能遽(立即)付梓人。因將錄內整句,先行刊布,名《格言聯璧》,以公同好。至全錄之刻,姑俟異日云。咸豐元年辛亥(1851年)仲夏山陰金纓蘭生氏謹識【原文】將事而能弭,遇事而能救,既事而能挽,此之謂達權,此之謂才;未事而知來,始事而要終,定事而知變,此之謂長慮,此之謂識。【譯文】能消除將要發生的事,遇到事情而能做彌補,事情發生后能挽救,這叫做達權,有才干。知道將來的事,做事有始有終,已成的事能知其中的變化,這叫做深思熟慮、有見識。【原文】提得起,放得下;算得到,做得完;看得破,撇得開。【譯文】有見識的人做事能提得起,放得下,算得到,做得完,看得破及撇得開。【原文】救一敗之事者,如馭臨崖之馬,休輕策一鞭;圖垂成之功者,如挽上灘之舟,莫少停一棹。【譯文】挽救失敗的事,就好像駕馭懸崖邊的馬,不能輕拍一鞭。對于即將成功的事,就好像拉船上沙灘,不能少停一槳。【原文】以真實肝膽待人,事雖未必成功,日后人必見我之肝膽;以詐偽心腸處事,人即一時受惑,日后人必見我之心腸。【譯文】用真實之心待人,事情雖然不一定成功,但過后別人看見了我的誠意;用欺詐的心腸處理事情,別人雖然一時間受到迷惑,但過后別人必然見到你的虛偽狡詐.【原文】天下無不可化之人,但恐誠心未至;天下無不可為之事,只怕立志不堅。【譯文】天下沒有不能教化的人,就害怕不誠心;天下沒有不能干成的事,就怕立志不堅定。【原文】處人不可任己意,要悉人之情;處事不可任己見,要悉事之理。【譯文】與人相處,不能任性,要了解人情;行事也不能固執,要明白事理.【原文】見事責乎理明,處事貴乎心公。【譯文】看待事的可貴處在于明理,處事的可貴處在于內心公平。【原文】于天理汲汲者,于人欲必淡;于私事耽耽者,于公務必疏;于虛文熠熠者,于本實必薄。【譯文】忙于追求天理的人,對人的欲望必定淡薄。忙于私事的人,處理公務必然粗心,追求虛飾外表的人,內在之心必定單薄。【原文】君子當事,則小人皆為君子,至此不為君子,真小人也;小人當事,則中人皆為小人,至此不為小人,真君子也。【譯文】君子掌權臨事,那么連小人都能變為君子,處在這種情況里,還不能成為君子的,那就是貨真價實的小人了:小人弄權擅事,那么一般人都淪為小人,處在這種局面下,仍然不淪為小人的,那就是不折不扣的君子了。【原文】居官先厚民風,處事先求大體。【譯文】當官從政,首先要使民風民俗敦厚;處理事務,首先要抓住問題的本質。【原文】論人當節取其長,曲諒其短;做事必先審其害,后計其利。【譯文】評論人物,應該充分肯定他的長處,寬容地諒解他的短處;辦理事務,應該首先弄清它的害處,然后再衡量它的利處。【原文】小人處事,于利合者為利,于利背者為害;君子處事,于義合者為利,于義背者為害。【譯文】小人辦事,處理的原則是私利,合于私利的就看作利,違背私利的就看作害;君子辦事,衡量的標準是道義,合于道義的就看作利,違反道義的就看作害。【原文】只人情世故熟了,了么大事做不到?只天理人心合了,甚么好事做不成?只一事不留心,便有一事不得其理;只一物不留心,便有一物不得其所。【譯文】只要對人情世故熟悉了,還有什么大事做不到?只要天理與人心吻合了,還有什么好事辦不成?如果對某一件事情不留心,那么這件事情就得不到應有的料理;如果時某一物品不留心,那么這個物品就得不到合理的安排。【原文】事到手,且莫急,便要緩緩想;想得時,切莫緩,便要急急行。【譯文】對于手中緊急待辦的事情,千萬不要急躁,而應沉下心,詳慎周密地思考斟酌,對于已經考慮成熟的問題,千萬不要延緩,而應橫下心,果決神速地實施解決。【原文】事有機緣,不先不后,剛剛湊巧;命若蹭蹬,走來走去,步步踏空。(遭受挫折)【譯文】做成一件事要有緣分,抓住機遇,準確把握其輕重緩急,會使其盡善盡美;如果時運不濟,抓不住機會,那么每做一事,均不得成功。七、【接物】【原文】事屬暖昧,要思回護他,著不得一點攻訐的念頭;人屬寒微,要思矜禮他,著不得一毫傲睨的氣象。【譯文】對待他人的隱私之事,應該委曲袒護,而不應有一星半點的聲張指責;對待貧寒而低微的人,須要憐憫禮遇,而不應有一絲一毫的傲慢輕視。【原文】凡一事而關人終身,縱確見實聞,不可著口;凡一語而傷我長厚,雖閑談酒謔,慎勿形言。【譯文】對關系別人終身命運的事,即使是親歷的真實見聞,也不應開口;對能損傷我長厚風度的話,即便是茶余飯后的笑談,也不可亂說。【原文】嚴著此心以拒外誘,須如一團烈火,遇物即燒;寬著此心以待同群,須如一片春陽,無人不暖。【譯文】思想嚴峻警覺,抵拒外物引誘腐蝕,就像一團烈火,遇物即燒;心地寬容和善,對于別人以誠相待,就像一片陽春無人不暖。【原文】持己當從無過中求有過,非獨進德,亦且亦患;待人當于有過中求無過,非但存厚,亦且解怨。【譯文】對待自己,應該從優點里檢查缺漏過失,這樣不僅是提高思想道德,而且能消除隱患;對待別人,應該從過失里尋找優點長處,這樣不僅能培養寬厚心地,而且能消除隔閡。【原文】事后而議人得失,吹毛索垢,不肯絲毫放寬,試思己當其局,未必能效彼萬一;旁觀而論人短長,玉隱摘微,不留些須余地,試思己受其毀,未必能安意順承。【譯文】事情過后,議論他人得失,吹毛求疵,搜污索垢,常常是一絲不茍,言詞峻切;但是試想,如果自己處于當局,可能未必做到他人的萬分之一。坐視旁觀,妄評他人短長,抉隱批評,摘微指責,常常是宏論滔滔,不留余地:但是試想,如果自己受到指摘,可能未必做到他人的心平氣和。【原文】遇事只一味鎮定從容,雖紛若亂絲,終當就緒;待人無半毫矯偽欺詐,縱狡如山鬼,亦自獻誠。【譯文】遇到事情,要鎮定從容,即使此事紛繁雜亂,最終也能安排就緒;對待他人,要毫不偽詐,縱然對方如何狡黠,最終也會被感化獻誠。【原文】公生明,誠生明,從容生明。【譯文】公正使人清明,誠懇使人清明,從容自若使人清明。8、【原文】人好剛,我以柔勝之;人用術,我以誠感之;人使氣,我以理屈之。【譯文】別人恃強,我以柔制勝;別人用計謀,我以誠懇感動他:別人意氣用事,我用道理說服他。【原文】柔能制剛,遇赤子而賁育失其勇;訥能屈辯,逢喑者而儀秦拙于詞。【譯文】柔能克剛,在初生的嬰兒面前,即使是孟賁和夏育也會失云其剛勇;不善言談的人能使善辯之上屈服,在啞巴面前,即使是蘇秦和張儀也無言以對。【原文】困天下之智者,不在智而在愚;窮天下之辯者,不在辯而在訥;伏天下之勇者,不在勇而在怯。【譯文】使有智慧的人感到困擾的不是聰明的人,而是愚笨的人。使雄辯家說不出話的人,不是善辯的人,而是啞巴。使有勇力的人折服的,不是有勇力的人,而是怯懦的人。【原文】以耐事,了天下之多事;以無心,息天下之爭心。【譯文】用忍耐了解天下的麻煩事,用不爭的心平息天下相爭的心。【原文】何以息謗?日無辯;何以止怨?日不爭。【譯文】如何制止毀謗?只有不去辯白。如何停止怨恨,只有不去爭辯。【原文】人之謗我也,與其能辯,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與其能防,不如能化。【譯文】別人毀謗我,與其與他辯解,不如寬忍他。別人欺侮我,與其提防,不如化解。【原文】是非窩里,人用口我用耳;熱鬧場中,人向前我落后。【譯文】在是非圈子里,人家用口說,我用耳朵聽。在熱鬧場合中,人家爭先向前,我則退后。【原文】觀世間極惡事,則一咎一慝,盡可優容;念古來極冤人,則一毀一辱,何須計較。彼之理是我之理,非我讓之;彼之理非我之理,是我容之。【譯文】看到人間最壞的事,盡可視而不見,則能悠然自在,想想自古以來那些蒙受冤屈的人,則毀辱有什么好計較的呢?他有理,我無理,我讓他;相反地,他無理,我有理,則容忍他.(怕:邪惡;罪惡;惡念)【原文】能容小人,是大人;能培薄德,是厚德,【譯文】能容忍小人,才是胸懷寬大的人:能禮讓德行淺薄的人,才是有厚重品德的人。【原文】我不識何等為君子,但看每事肯吃虧的便是;我不識何等為小人,但看每事好便宜的便是。【譯文】我不知道什么樣的人是君子,只要看每件事肯吃虧的人便是君子。我不知道什么樣的人是小人,只要看好占便宜的人即是小人。【原文】律身惟廉為宜,處世以退為尚。【譯文】自律只有廉潔最適宜,處事以不爭先為崇尚。【原文】以仁義存心,以勤儉作家,以忍讓接物。【譯文】心中充滿仁義,持家要勤儉,用忍讓的態度待人處事。【原文】徑路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處,減三分讓人嗜。任難任之事,要有力而無氣;處難處之人,要有知而無言。【譯文】路窄的地方,要留一點地方讓別人通過。好的味道,要留一些讓別人品嘗。負責處理困難的事要有力而沒怨言。與難以相處的人在一起,要心中有數而口中不說。【原文】窮寇不可追也,遁辭不可攻也,貧民不可威也。【譯文】窮途末路之敵不能追,隱約其辭的話不可深究,對貧苦之人不要施之以威福。【原文】禍莫大于不仇人,而有仇人之辭色;恥莫大于不恩人,而詐恩人之狀態。【譯文】最大的禍患是和人沒仇,卻作出一副仇人似的神色;最大的羞恥是沒有施恩于人,卻作出一副恩人似的姿態。【原文】恩怕先益后損,威怕先松后第。【譯文】恩惠怕先多后少,威嚴怕先寬松后嚴格。【原文】善用威者不輕怒,善用恩者不妄施。【譯文】善于使用威嚴態度的人不輕易發怒,善于施恩的人不亂施恩惠。【原文】寬厚者,毋使人有所恃;精明者,不使人有所容。【譯文】寬厚的人,不使別人有所倚恃;精明的人不使人無地自容。【原文】事有知其當變,而不得不因者,善救之而已矣;人有知其當退,而不得不用者,善馭之而已矣。【譯文】有知道事情要變化而不得不順其自然的人,這是善于挽救罷了;有知道某人該退隱卻不得不用他的人,這是善于駕馭罷了。【原文】輕信輕發,聽言之大戒也;愈激愈厲,責善之大戒也。【譯文】輕易相信,輕易發作用,是聽別人講話的忌;煽風激火,越激越厲,是勸別人從善的大忌。【原文】處事須留余地,責善切戒盡言。【譯文】處理事情,應當留有充分余地;勸勉從善,務必防止把話說絕。【原文】施在我有余之患,則可以廣德;留在人不盡之情,則可以全交。【譯文】把自己多余的恩惠施給別人,就可以借此擴大德化:贏得別人對自己的不盡情意,就可以更加保持友誼。【原文】古人愛人之意多,故人易于改過,而視我也常親,我之教益易行;今人惡人之意多,故人甘于自棄,而視我也常仇,我之言必不入。【譯文】古人對別人多持友愛誠摯之情,所以人們容易知錯必改,以一片赤誠友愛之心待我,因此,我的教誨規勸就更加容易奏效;今人對別人常懷厭惡猜疑之心,所以人們甘心自暴自棄,以一種敵視提防之意待我,因此,我的批評引導就很難進行下去。【原文】喜聞人過,不若喜聞己過;樂道己善,何如樂道人善?【譯文】喜歡聽別人的過錯,不如喜歡聽到對自己過失的批評;愿意矜夸自己長處,怎如愿意對別長處的表彰宣揚。【原文】聽其言必觀其行,是取人之道;師其言不問其行,是取善之方。【譯文】不僅聽他談話內容如何,還要觀看他的道德行為,這是選用人才的正確方法;只按他談話的內容去做,不問他的道德行為如何,這是擇善而從的正確方法。【原文】論人之非,當原其心,不可徒泥其跡;取人之善,當據其跡,不必深究其心。【譯文】評論別人的失誤,應當探討其根源,不能只拘泥于事情本身,學習別人的長處,應當效法他的言行,沒有必要探究其動機。【原文】小人亦有好處,不可惡其人,并沒其是;君子亦有過差,不可好其人,并飾其非。【譯文】小人也有其長處,不能因為厭惡其人,連同他的長處一起埋沒:君子也有過失,不能因為喜歡他而掩飾他的缺點。【原文】小人固當遠,然斷不可顯為仇敵;君子固當親,然亦不可曲為附和。【譯文】與小人應當遠離,但卻斷然不可樹為仇敵;和君子固當親近,但卻不能,曲意逢迎。【原文】待小人宜寬,防小人宜嚴。【譯文】對待小人宜寬厚,防范小人要嚴密。【原文】聞惡不可遽怒,恐為讒人泄忿;聞善不可就親,恐引奸人進身。【譯文】聽到別人說自己壞話,不能馬上動怒,恐怕是喜歡說閑話的人故意泄忿。聽到別人說自己好,也不能馬上和他親近,否則將使狡詐的人靠近.【原文】先去私心,而后可以治公事;先平己見,而后可以聽人言。【譯文】去除心中的欲念,處理公事才能公平。去除心中的成見,才能聽得進別人的忠言。【原文】修己以清心為要,涉世以慎言為先。【譯文】修煉自己,以清心寡欲最為重要。在社會上做事,以謹慎說話為首先。【原文】惡莫大于縱己之欲,禍莫大于言人之非。【譯文】最壞的行為莫過于放縱自己的愿望,而最大的禍害莫過于挑撥別人的是非。【原文】人生惟酒色機關,須百煉此身成鐵漢;世上有是非門戶,要三緘其口學金人。【譯文】人生的路途布滿酒色陷阱,要鍛煉自己成為不受誘惑的鐵漢。而社會上有許許多多的事非糾紛,要學金人一般保持沉默。【原文】工于論列者,察己常闊疏;犯于評皆者,發言多弊病。(niii:拘泥,因襲;習慣了不愿改變。)【譯文】專門論說別人的長短,對自己的行為則疏于反省。習慣攻擊正直的人,所說的話常常錯誤很多。【原文】人情每見一人,始以為可親,久而厭生,又以為可惡,非明于理而復體之以情,未有不割席者;人情每處一境,始以為甚樂,久而厭生,又以為甚苦,非平其心而復濟之以養,未有不思遷者。【譯文】常人在與人交往時,剛開始覺得親近,時間久了則感到厭惡,除非能明事理而又能體察人情,否則沒有不斷交的;人們每到新的環境,剛開始覺得很快樂,時間久了則感到苦悶,除非心平氣和,又能有所修養,否則沒有不想改變環境的。【原文】觀富貴人,當觀其氣概,如溫厚和平者,則其榮必久,而其后必昌;觀貧賤人,當觀其度量,如寬宏恒蕩者,則其福必福,而其家必裕。【譯文】看富貴人,要看到他的氣度,如果性情平和,他的榮華才能長久,后代必能昌盛;而看貧賤人,應看他的度量,如果是寬宏大量,心胸坦蕩的人,那他的福氣必將來臨,而家境一定會富裕。【原文】寬厚之人,吾師以養量;量密之人,吾師以煉識;慈惠之人,吾師以御下;儉約之人,吾師以居家;明通之人,吾師以生慧;質樸之人,吾師以藏拙;才智之人,吾師以應變;緘默之人,吾師以存神;謙恭善下之人,吾師以親師友;博學強識之人,吾師以廣見聞。【譯文】寬厚的人,要學習他的氣度;思維縝密的人,要學習他的達練識見;慈藹的人,要學習他的領導方法;節儉的人,要學習他的持家方法;聰明的人,要學習他的智慧;樸實的人,要學習他的精明不露;有才能的人,要學習他的應變;沉默的人,要學習他的心計;謙虛而善待下屬的人,要學習他親近師友;有學問的人,要學習他的廣博見聞。【原文】居視其所親,富視其所與,達視其所舉,窮視其所不為,貧視其所不取。【譯文】居家看他所親近的人,富貴看他的給予,發達看他的所為,窮困看他所不為,貧窮看他所不取。【原文】取人之直,恕其土。取人之樸,恕其愚。取人之介,恕其隘。取人之敬,恕其疏。取人之辯,恕其肆。取人之信,恕其拘。【譯文】選取他的宜率,寬恕他的憨傻。取他的純樸,寬恕他的愚鈍。取他的耿介,寬恕他的狹隘。取他的恭敬,寬恕他的疏漏。取他的辯才,寬恕他的放肆。取他的誠信,寬恕他們的拘謹。【原文】遇剛鰥人,須耐他戾氣;遇俊逸人,須耐他妄氣;遇樸厚人,須耐他滯氣;遇佻達人,須耐他浮氣。【譯文】遇到剛強耿直的之人,要忍耐他的暴躁。遇到駿逸灑脫之人,要忍耐他的狂妄之氣。遇到純樸之人,須忍耐他的遲鈍之氣。遇到佻達之人,要忍耐他的虛浮之氣。【原文】人褊人,我受之以寬宏;人險仄,我將之以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