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體病-課件_第1頁
染色體病-課件_第2頁
染色體病-課件_第3頁
染色體病-課件_第4頁
染色體病-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染色體病染色體的核型分析染色體畸變染色病染色體病染色體的核型分析Karyotype:

一個體細胞中的全部染色體,按其大小、形態特征順序配對,分組排列所構成的圖像。核型分析(karyotyping):將待測細胞的核型進行染色體數目、形態特征分析的過程。(一)染色體的核型分析Karyotype:一個體細胞中的全部染色體,按其大小、形染色體非顯帶標本:常規染色體制片—Giemsa染色—得到的標本,整條染色體染色均一,即染色體非顯帶標本。制作過程常規染色體制片方法:取材(靜脈血)→培養(PHA)→秋水仙素處理→收獲→低滲處理→固定→制片→Giemsa染色→分析。1.人類染色體非顯帶核型染色體非顯帶標本:常規染色體制片—Giemsa染色—得到的1960年、1963年、1966年分別在丹佛、倫敦和芝加哥召開3次人類細胞遺傳學國際會議,制定并修改人類染色體國際命名體制。人的體細胞的染色體數目為2n=46,依據染色體長度和著絲粒的位置排列、編號為23對同源染色體。其中1~22號常染色體,1對為性染色體。女性為XX;男性為XY。命名方法1960年、1963年、1966年分別在丹佛、倫敦和芝加哥召核型的書寫方法Male:46,XYFemale:46,XX染色體的數目性染色體的種類正常核型,核型的書寫方法Male:46,難以精確識別染色體的序號。難以發現和確定染色體的結構異常。如何描述?非顯帶染色體難以精確識別染色體的序號。如何描述?非顯帶染色體1968年,瑞典細胞化學家Caspersson等應用熒光染料氮芥喹吖因(quinacrinemustard,QM)處理染色體后,在熒光顯微鏡下觀察到染色體沿長軸顯示出一條條寬窄、亮度不同的帶紋—染色體的帶(band)—Q帶。2.人類染色體顯帶核型Qbanding1968年,瑞典細胞化學家Caspersson等應用熒光染料(1)染色體顯帶技術經一定的處理和染色方法,將染色體延其長軸顯示出明暗(深淺)不同、寬窄相間的帶紋的技術稱為染色體顯帶技術(bandingmethod)。經染色體顯帶技術處理的染色體稱顯帶染色體。這些帶紋稱染色體帶(band)。(1)染色體顯帶技術經一定的處理和染色方法,將染色體延其長軸Gbanding------Giemsa

Qbanding------QuinacrineRbanding------Reverse

Cbanding------Centromeric常用的顯帶方法Gbanding------Giemsa常用的顯G-banding最常用的顯帶技術方法:先用胰蛋白酶處理染色體,再用Giemsa染色。結果:因而在染色體上出現深淺的帶紋。德國漢堡化學兼細菌學家GustavGiemsaG-banding最常用的顯帶技術方法:先用胰蛋白酶處理染色用氮芥喹吖因(quinacrinemustard,QM)處理染色體,呈現熒光強度不同而明暗相間的帶。Q-banding用氮芥喹吖因(quinacrinemustard,QM)鹽溶液預處理→Giemsa染色,得到與G帶相反的帶型,稱反式G顯帶法,帶型稱反帶(reverseband)。R-banding鹽溶液預處理→Giemsa染色,得到與G帶相反的帶型,稱反式C-banding著絲粒等結構異染色質NaOH或Ba(OH)2預處理→Giemsa染色,顯示結構性異染色質區域(著絲粒、副縊痕),所顯示帶型稱C帶(centromericband)。C-banding著絲粒等結構異染色質NaOH或Ba(OH)G-banding使每條染色體顯示出獨特而恒定的帶紋,構成了每條染色體的帶型。作用:可以準確識別每一號染色體;可以鑒定染色體的結構改變。???如何識別?如何描述?3.G顯帶染色體的識別G-banding使每條染色體顯示出獨特而恒定的帶紋,構成了人類細胞遺傳學國際命名體制(ISCN,1995)(AnInternationalSystemforHumanCytogeneticNomenclature)ISCN(1995)包括:1960、1963、1966、1971、1978、1981、1985及1995年8次人類細胞遺傳學國際命名委員會所制定的國際法規。(1)顯帶染色體的國際命名體制人類細胞遺傳學國際命名體制(ISCN,1995)ISCN(p

短臂mos

嵌合體q

長臂chi

異源嵌合體cen

著絲粒chr

染色體dic

雙著絲粒體i

等臂染色體del

缺失r

環狀染色體fra

脆性位點 der

衍生染色體Inv

倒位 mal

男性rob

羅伯遜易位fem

女性ter

末端dup

重復常用簡寫符號p短臂46,XY,-18,+2146條染色體,性染色體為XY,少18號,多21號47,XY,+2147條染色體,性染色體為XY,多一條21號染色體。45,X45條染色體,性染色體為X,少一條X染色體。先天性卵巢發育不全綜合證(turner綜合征)47,XXY47條染色體,性染色體為XXY,多一條X染色體,克氏綜合證(klinifelter綜合征)Exampleforabnormalkaryotype核型簡式核型描述46,XY,-18,+2146條染色體,性染色體為XY,少1深帶:被Giemsa深染的帶紋。淺帶:Giemsa不著色或淺染的帶紋近側段、遠側段:以著絲粒為參照點界標:是每一條染色體上具有重要意義的、穩定的、有顯著形態學特征的標志。如:端粒、著絲粒以及某些顯著的帶。(2)識別G帶染色體標本的專用術語深帶:被Giemsa深染的帶紋。(2)識別G帶染色體標本的專界標對染色體的劃分:臂:短臂p;長臂q區:每相鄰界標之間。短臂與長臂各包括若干區,自著絲粒起始至端粒排序:1區,2區…。每一區包括若干帶,自近側段至遠側段排序1號帶,2號帶…。著絲粒分別歸屬于長、短臂的1區1帶。界標對染色體的劃分:染色體號數臂區帶1p321p3211q31-42q11著絲粒分別記為長臂、短臂的1區1帶(3)特定帶的表述方法染色體號數臂區帶1p321p3211q31-42q11著絲粒70年代用中期染色體顯帶,每套單倍數染色體帶紋數為320條------低分辨高分辨顯帶(highresolutionbanding)染色體:70年代后期,采用細胞同步化方法和改進的顯帶技術,獲得細胞分裂前中期、晚前期或早前期的分裂相,可以得到帶紋更多的染色體,能顯示550-850條帶,其中含有亞帶、次亞帶,利于對染色體結構畸變的準確定位。(二)高分辨顯帶染色體高分辨染色體70年代用中期染色體顯帶,每套單倍數染色體帶紋數為320條-亞帶的命名10p12帶再分為3條亞帶,則依次編號為10p12.1、10p12.2、10p12.3染色體號+臂符號+區+帶+“.”+亞帶編號亞帶的命名10p12帶再分為3條亞帶,則依次編號為10p1若亞帶再進一步分為次亞帶,則只在原亞帶后依次加數字,不加小數點如:10p12.3110p12.3210p12.33次亞帶的命名若亞帶再進一步分為次亞帶,則只在原亞帶后依次加數字,不加小數染色體的畸變

ChromosomalAberration:細胞中染色體的數目或結構改變引起的一系列變化稱為染色體畸變。發生原因類別染色體的畸變ChromosomalAberration1.化學因素:如藥物(環磷酰胺等)、農藥(敵百蟲類)、工業毒物(苯等)、防腐劑等。2.物理因素:電離輻射、醫療放射線等。3.生物因素:代謝毒素、病毒等。4.母親年齡:與減數分裂特點有關。畸變發生原因1.化學因素:如藥物(環磷酰胺等)、農藥(敵百蟲類)、工業數目畸變(numericalaberration)結構畸變(structuralaberration)畸變發生的類別數目畸變(numericalaberration)結構畸變Definition:

染色體的數目發生異常→≠46。Type非整倍體(aneuploidy)整倍體(euploidy)NumericalaberrationDefinition:染色體的數目發生異常→≠46。Typ單倍體(momoploidy):人類單倍體均流產(n=23)

。三倍體(triploidy):三倍體是流產的重要原因之一,因而極罕見(3n=69)

。四倍體(tetraploidy):四倍體活嬰出生一周左右死亡(4n=92)

。Definition:指染色體數目以單倍體(n)為基數作倍數性改變,染色體數目是23的整倍數。Type:整倍體單倍體(momoploidy):人類單倍體均流產(n=23)整倍體產生的機制雙雄受精(diandry):同時有兩個精子與一個卵子受精。23X23Y23X69XXY23X23Y23Y69XYY23X23X23X69XXX整倍體產生的機制23X23Y23X69XXY23X23Y2雙雌受精(diandry):一個精子與一個二倍體卵子受精。69XXX69XXY23X23X第二極體(23,X)23Y23X雙雌受精(diandry):一個精子與一個二倍體卵子受精。6第一次復制第二次復制

四倍體形成的原因①核內復制(連續復制兩次):4n=42n=2腫瘤細胞較常見(復制2次,分裂1次)第一次復制第二次復制四倍體形成的原因①核內復制(連續復②核內有絲分裂(核沒有消失)2n=24n=4復制姐妹染色單體分離而核未消失(復制1次,分裂0次)②核內有絲分裂(核沒有消失)2n=24n=4復制姐妹染色單體Definition:整倍體中缺少或額外增加一條或幾條染色體,染色體數目不是23的整倍數。亞二倍體(hypodiploid):染色體數目<46超二倍體(hyperdiploid):染色體數目>46Type非整倍體Definition:整倍體中缺少或額外增加一條或幾條染色體1.超二倍體(hyperdiploid)(1)三體型(trisomy):染色體數目為2n+1。細胞內染色體數目為47條,是最常見的一種染色體數目異常類型。如:21三體:47,XX(XY),+21。(2)多體(polysomy):染色體數目為2n+n,某一號染色體增加一條以上稱為多體。如48,XXXX。1.超二倍體(hyperdiploid)(1)三體型(tr2.亞二倍體(hypodiploid)(1)單體型(monosomy):染色體數目為2n-1;如21單體:45,XX(XY),-21;X單體:45,X0,為Turner患者。常見X單體,其余單體型多在胚胎其死亡。(2)缺體型(nullisomy):染色體數目為2n-2,缺少一對同源染色體。2.亞二倍體(hypodiploid)(1)單體型(mo46,XX,-18,+213.嵌合體與假二倍體假二倍體(pseudodiploid):一個細胞內某號染色體少一條,另一號染色體多一條,總數46,但仍不是正常二倍體,稱假二倍體。嵌合體(mosaic):一個個體同時存在兩種或兩以上核型的細胞系,稱嵌合體。如46,XX/47,XXY;46,XX/47,XX,+2146,XX,-18,+213.嵌合體與假二倍體假二倍體(p非整倍性改變的形成機理1.染色體不分離××三體型單體型第一次減數分裂不分離染色體不分離染色體丟失

n+1n+1n-1n-1同源染色體不分離非整倍性改變的形成機理1.染色體不分離××三體型單體型第一×三體型第二次減數分裂不分離n+1n-1nn姐妹染色單體不分離×三體型第二次減數分裂不分離n+1有絲分裂不分離(受精后),造成嵌合體464646454746,XX(XY)/47,XX(XY),+21464646有絲分裂不分離(受精后),造成嵌合體464646454746受精卵核型:45,X/46,XX染色體丟失-有絲分裂時著絲粒未與紡錘絲相連46XX中期后期46XXX

45受精卵核型:45,X/46,XX染色體丟失-有絲分裂時著絲粒45,X46,XX染色體丟失-有絲分裂時染色體行動遲緩,發生后期延遲XX45,X46,XX染色體丟失-有絲分裂時染色體行動遲緩,發生染色體的數目性染色體的種類異常染色體的種類21三體綜合征:47,XX,+21Tunner綜合征:45,XO異常核型的描述染色體的數目性染色體的種類異常染色體的種類21三體綜合征:Definition:染色體結構發生異常。Reason:先斷裂然后錯誤重接。

在內外因素的作用下,染色體在其長軸的某一點斷裂,斷裂后的節段以不同方式與鄰近的斷片重接,結果形成各種結構畸變的染色體。StructuralaberrationDefinition:染色體結構發生異常。在內外因素缺失Deletion重復Duplication倒位Inversion易位Translocation環狀染色體Ringchromosome等臂染色體Isochromosome雙著絲粒染色體dicentricchromosome類型缺失Deletion類型Definition:染色體發生斷裂后,斷片未與斷端相接,結果造成染色體的缺失。Type:末端缺失:斷裂一次中間缺失:斷裂二次缺失(del)Definition:染色體發生斷裂后,斷片未與斷端相接,結46,XX,del

(4)

(q21)染色體畸變類型(單字母或三字母符號)染色體序號染色體臂符號、區號、帶號簡式:染色體總數,性染色體組成,染色體畸變類型(ISCN符號),第一個括號內為染色體序號,第二個括號內為染色體臂、區、帶號(表示斷點)。描述方法46,XX,del(4)(q21)染色體畸變類型(單字母詳式:與簡式的差別在第二個括號內要具體描述斷點及重排方式。46,XX,del

(4)

(q21)

——末端缺失簡式46,XX,del

(4)

(pter→q21:)——詳式q21詳式:與簡式的差別在第二個括號內要具體描述斷點及重排方式。4q134q25簡式:46,XX,del(4)(q13q25)詳式:46,XX,del(4)(pter→q13::q25→qter)4q134q25中間缺失4q134q25簡式:4q134q25中間缺失重復(dup)1234567123456712345675123467Karyotypeexample:46,XY,dup(2)(q21q31)

兩條同源染色體在不同點斷裂,交換后重接,其中一條染色體因不等交換而引起部分染色體重復。重復(dup)1234567123456712345675Definition:一條染色體發生兩次斷裂,中間的斷片轉動180°后重接。臂內倒位(paracentricinversion)

臂間倒位(pericentricinversion)

Type:倒位(inv)Definition:一條染色體發生兩次斷裂,中間的斷片轉動1234567臂內倒位(paracentricinversion)1234567565656565656651234567臂內倒位(paracentricinvers臂間倒位(pericentricinversion)1234567123456734124356734343434倒位環臂間倒位(pericentricinversion)123RAB1234567易位相互易位

RAB12345677B

兩條非同源染色體同時斷裂后,互相交換斷片重接,產生兩條衍生的染色體。RAB1234567易位相互易位RAB12345677B相互易位相互易位RAB123R

兩條近端著絲粒染色體在著絲粒部位或近著絲粒處斷裂后,二者的長臂在著絲粒重接形成一條衍生染色體。RAB123RRRABABABABABBA羅伯遜易位RAB123R兩條近端著絲粒染色體在著絲粒部位或近著絲粒一條染色體的長臂和短臂各發生一次斷裂,斷端相接,形成環狀染色體。

環狀染色體(R)一條染色體的長臂和短臂各發生一次斷裂,斷端相接,形成環狀染色ppqqppqq著絲點橫裂ppqq等臂染色體(I)

在細胞有絲分裂中期時,連接兩姐妹染色單體的著絲粒發生橫裂,就將形成兩條等臂染色體。ppqqppqq著絲點橫裂ppqq等臂染色體(I)

兩條染色體均發生斷裂,兩個均帶有著絲粒的斷片相互連接,形成雙著絲粒染色體。雙著絲粒染色體(dic)兩條染色體均發生斷裂,兩個均帶有著絲粒的斷片相互連染色體病Chromosomaldiseases:是由于染色體異常或畸變所致。由于涉及許多基因,患者均具有較嚴重或明顯的臨床癥狀,又稱染色體異常綜合征。常染色體病性染色體病染色體病Chromosomaldiseases:是由于染色Definition:

1-22號染色體數目或結構異常而引起的疾病。Characteristics:智力低下、發育遲緩、多發畸形

Down綜合征(trisomy21syndrome)18三體綜合征(trisomy18syndrom)13三體綜合征(trisomy13syndrome)Example數目異常結構異常:5p-(貓叫)綜合征常染色體病Definition:1-22號染色體數目或結構異常而引起1866年英國醫生JohnLangdonDown首次作臨床描述。發現最早的由于染色體異常而導致的疾病,也是最常見的染色體病。Down(21三體)綜合征---先天愚型,Down’ssyndrome1866年英國醫生JohnLangdonDown首次作其發病率在新生嬰兒中為1/600-800。嬰兒的發病風險隨母親年齡增大而增高。尤其當母親年齡大于35歲時發病率明顯增高1.Down綜合征發病率其發病率在新生嬰兒中為1/600-800。嬰兒的發病風險隨母主要臨床表現:生長發育遲緩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最突出的癥狀,IQ在25-50)頭面部在內的一系列異常體征特殊面容:眼狹長,寬眼距;低耳位;塌鼻梁;張口伸舌。特殊皮紋特點:通貫掌;

1、2趾間間距寬。2.Down綜合征的臨床特征主要臨床表現:特殊面容:2.Down綜合征的臨床特征21三體型(92.5%)核型:47,XX(XY),+21;發生原因:生殖細胞形成過程中21號染色體不分離。嵌合型(2.5%)核型:46,XX(XY)/47,XX(XY),+21;發生原因:卵裂過程中21號染色體不分離。3.Geneticcause21三體型(92.5%)3.Geneticcause47,XX,+2147,XX,+21染色體病-課件易位型:(5%)

2條近端著絲粒染色體發生羅伯遜易位。核型:46,XX(XY),-14,+t(14q21q)46,XX(XY),-21,+t(21q21q)患者的易位染色體,如果是由親代傳遞而來,雙親之一通常是表型正常的染色體平衡易位攜帶者。易位型:(5%)2條近端著絲粒染色體發生羅伯遜易位。正常14/21平衡易位攜帶者易位型先天愚形21單體型(流產)14單體型(流產)14三體型(可能致死)正常14/21平衡易位攜帶者易位型21單體型14單體型14三18三體綜合征------Edwardsyndrome1960年由Edward首次報道。在新生兒中的發病率為1/3500-1/8000。18三體綜合征1960年由Edward首次報道。Clinicalsymptoms患兒大多在2-3個月內死亡,只有極個別病人超過兒童期。嵌合型的存活期比較長。發育如早產兒,手呈特殊握拳狀,(第2指和第5指壓在第3指和第4指之上)智力嚴重低下。95%的病例有先天性心臟病,這是死亡的重要原因。有所謂搖椅樣畸形足Clinicalsymptoms患兒大多在2-3個月內死亡配子發育過程中,18號染色體不分離,導致受精卵多一條18號。Karyotype:47,XX(XY),+1847,XY,+18Geneticcause配子發育過程中,18號染色體不分離,導致受精卵多一條18號。13三體綜合征---patausyndrome1957年Bartholin首先描述;

1960年Patau確認為13-三體,又稱Patau綜合征。發病率:1/25000,女性多于男性。發病率與母親年齡有關。45%患兒在一個月內死亡,

90%患兒在六個月內死亡13三體綜合征1957年Bartholin首先描述;1Clinicalsymptoms小頭、兔唇、腭裂、小眼、多指(趾)宮內發育遲緩、出生體重輕智力嚴重低下等Clinicalsymptoms小頭、兔唇、腭裂、小眼、多配子發育過程中,13號染色體不分離,導致受精卵多一條13號。Karyotype:47,XX(XY),+13Geneticcause配子發育過程中,13號染色體不分離,導致受精卵多一條13號。5p-(貓叫)綜合征------Cri-du-chatsyndrome在新生嬰兒中的發病率約為1:25000。人群中的發病與性別有關,女性明顯多于男性。5p-(貓叫)綜合征在新生嬰兒中的發病率約為1:25000。Clinicalsymptoms貓叫樣啼哭滿月臉,頭小眼間距寬,蹋鼻梁先天性心臟病。Clinicalsymptoms貓叫樣啼哭5號染色體短臂缺失。5p-del(5p24)46,XX(XY),del(5)(5p24)Geneticcause5號染色體短臂缺失。5p-del(5p24)46,XX(XDefinition:

X或Y染色體數目或結構異常而引起的疾病。Klinefelter綜合征Turner綜合征X

Y

Y綜合征X三體綜合征Example數目異常結構異常:脆性X染色體綜合征性染色體病Definition:X或Y染色體數目或結構異常而引起的疾Klinefelter綜合征------先天性睪丸發育不全Syndrome發病率相當高,在男性新生兒中:1/1000-2/1000身高180cm以上:1/260精神病患者或刑事收容所中:1/100不育男性:1/10Klinefelter綜合征發病率相當高,在男性新生兒中:睪丸小而質硬,由于無精子產生,故患者不育。患者男性第二性征發育差,有女性化表現,約25%的患者有乳房發育。四肢長,一部分患者(約1/4)有智力低下,一些患者還有精神異常及患精神分裂癥傾向。Clinicalsymptoms睪丸小而質硬,由于無精子產生,故患者不育。Clinical由于母親卵子發生過程中X染色體不分離,形成了多了一條X染色體和少了一條X染色體的異常卵子。受精后,形成Klinefelter綜合征或Turner綜合征。Geneticcause由于母親卵子發生過程中X染色體不分離,形成了多了一條X染色Turner綜合征Klinefelter綜合征47,XXY46,XY23,X

24,XX22,O45,XO46,XX×23,YTurner綜合征Klinefelter綜合征47,XXY4發病率在女嬰中為1/5000,在自發流產中占18%~20%先天性卵巢發育不全綜合征------Turnersyndrome發病率在女嬰中為1/5000,在自發流產中占18%~20%先表型為女性,身材矮小,智力一般正常,但常低于其同胞,發際很低,約50%患者有蹼頸子宮發育不全,常因原發性閉經來就診。由于卵巢功能低下,患者的陰毛稀少,無腋毛,外生殖器幼稚。Clinicalsymptoms常低于其同胞,面呈三角形,常有瞼下垂及內眥贅皮等,上頜突窄,下頜小且后縮,口角下旋呈鯊魚樣嘴,頸部的發際很低,可一直伸延到肩部,約50%患者有蹼頸,即多余的翼狀皮膚,雙肩徑寬,胸寬平如盾,乳頭和乳腺發育差,兩乳頭距寬,肘外翻在本病十分典型.第四、第五掌骨短而內,并常有指甲發育不全。嬰兒期腳背有淋巴樣腫,十分特殊。泌尿生殖系統的異常主要是卵巢發育差(索狀性腺),無濾泡形成,子宮發育不全,常因原發性閉經來就診。由于卵巢功能低下患者的陰毛稀少,無腋毛,外生殖器幼稚。此外,大約有1/2患者有主動脈狹窄和馬蹄腎等畸形。表型為女性,身材矮小,智力一般正常,但常低于其同胞,Clin雙親配子形成過程中的染色體不分離,其中約75%的染色體丟失發生在父方;約10%的丟失發生在合子后早期卵裂時。45,XGeneticcause雙親配子形成過程中的染色體不分離,其中約75%的染色體丟失發卵原細胞(46,XX)47,XXX45,X減Ⅰ同源染色體不分離圖示兩條X染色體卵子精子47,XXX45,X個體卵原細胞(46,XX)47,XXX45,X減Ⅰ同源染色卵原細胞(46,XX)減Ⅰ同源染色體丟失46,XX46,XX45,X45,X圖示兩條X染色體卵子精子個體卵原細胞(46,XX)減Ⅰ同源染色體丟失46,XX46,XYY綜合征Super-malesyndromeXYY綜合征(XYYsyndrome)又名YY綜合征或超雄綜合征,系染色體數為47條,性染色體為XYY,常染色體正常的疾病。XYY綜合征XYY綜合征(XYYsyndrome)又名YY1/750~1500males身材高大:>180cm:1/200>190cm:1/30>200cm:1/10有暴力傾向:1/30男性罪犯為此患者。Clinicalsymptoms1/750~1500malesClinicalsy發病原因為父親減數分裂產生了Y染色體不分離。核型為47,XYY。Geneticcause發病原因為父親減數分裂產生了Y染色體不分離。Genetic

1959年Jacob首先發現一例47,XXX女性,稱為“超雌”。發病率在女嬰中為1/1000。X三體綜合征Super-femalesyndrome1959年Jacob首先發現一例47,XXX女性,外觀女性,第二性征不全,大多數有生育能力,少數卵巢功能低下、原發或繼發閉經、乳房發育不良,1/3患者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精神抑郁,沉默寡言,多合并精神分裂癥,有被害妄想。2/3患者智力稍低。X染色體越多智力越低,畸形也越重。Clinicalsymptoms外觀女性,第二性征不全,大多數有生育能力,少數卵巢功能低

把Xq27處有脆性位點的X染色體稱為脆性X染色體(fragileX,fraX),由其所致的疾病稱為脆性X染色體綜合征。脆性X染色體綜合征把Xq27處有脆性位點的X染色體稱為脆性X染色體(fGeneticcause原因:Xq27.3處呈細樣狀的脆性部位。核型:46,fraX(q27)YGeneticcause原因:Xq27.3處呈細樣狀的脆性男性發病率1/1000—1/1500智力低下10%—20%大睪丸、長臉、大頭、大耳、前額突出,下頜大而前突,嘴大唇厚發音障礙。核型:46,fraX(q27)YClinicalsymptomsClinicalsymptomsFMR-1基因——Xq275'端有一個(CGG)nn=6~50正常人

60~200無臨床癥狀的攜帶者

200~230有臨床癥狀的患者分子機制FMR-1基因——Xq27分子機制謝謝大家!謝謝大家!后面內容直接刪除就行資料可以編輯修改使用資料可以編輯修改使用資料僅供參考,實際情況實際分析后面內容直接刪除就行主要經營:課件設計,文檔制作,網絡軟件設計、圖文設計制作、發布廣告等秉著以優質的服務對待每一位客戶,做到讓客戶滿意!致力于數據挖掘,合同簡歷、論文寫作、PPT設計、計劃書、策劃案、學習課件、各類模板等方方面面,打造全網一站式需求主要經營:課件設計,文檔制作,網絡軟件設計、圖文設計制作、發感謝您的觀看和下載Theusercandemonstrateonaprojectororcomputer,orprintthepresentationandmakeitintoafilmtobeusedinawiderfield感謝您的觀看和下載Theusercandemonstr染色體病染色體的核型分析染色體畸變染色病染色體病染色體的核型分析Karyotype:

一個體細胞中的全部染色體,按其大小、形態特征順序配對,分組排列所構成的圖像。核型分析(karyotyping):將待測細胞的核型進行染色體數目、形態特征分析的過程。(一)染色體的核型分析Karyotype:一個體細胞中的全部染色體,按其大小、形染色體非顯帶標本:常規染色體制片—Giemsa染色—得到的標本,整條染色體染色均一,即染色體非顯帶標本。制作過程常規染色體制片方法:取材(靜脈血)→培養(PHA)→秋水仙素處理→收獲→低滲處理→固定→制片→Giemsa染色→分析。1.人類染色體非顯帶核型染色體非顯帶標本:常規染色體制片—Giemsa染色—得到的1960年、1963年、1966年分別在丹佛、倫敦和芝加哥召開3次人類細胞遺傳學國際會議,制定并修改人類染色體國際命名體制。人的體細胞的染色體數目為2n=46,依據染色體長度和著絲粒的位置排列、編號為23對同源染色體。其中1~22號常染色體,1對為性染色體。女性為XX;男性為XY。命名方法1960年、1963年、1966年分別在丹佛、倫敦和芝加哥召核型的書寫方法Male:46,XYFemale:46,XX染色體的數目性染色體的種類正常核型,核型的書寫方法Male:46,難以精確識別染色體的序號。難以發現和確定染色體的結構異常。如何描述?非顯帶染色體難以精確識別染色體的序號。如何描述?非顯帶染色體1968年,瑞典細胞化學家Caspersson等應用熒光染料氮芥喹吖因(quinacrinemustard,QM)處理染色體后,在熒光顯微鏡下觀察到染色體沿長軸顯示出一條條寬窄、亮度不同的帶紋—染色體的帶(band)—Q帶。2.人類染色體顯帶核型Qbanding1968年,瑞典細胞化學家Caspersson等應用熒光染料(1)染色體顯帶技術經一定的處理和染色方法,將染色體延其長軸顯示出明暗(深淺)不同、寬窄相間的帶紋的技術稱為染色體顯帶技術(bandingmethod)。經染色體顯帶技術處理的染色體稱顯帶染色體。這些帶紋稱染色體帶(band)。(1)染色體顯帶技術經一定的處理和染色方法,將染色體延其長軸Gbanding------Giemsa

Qbanding------QuinacrineRbanding------Reverse

Cbanding------Centromeric常用的顯帶方法Gbanding------Giemsa常用的顯G-banding最常用的顯帶技術方法:先用胰蛋白酶處理染色體,再用Giemsa染色。結果:因而在染色體上出現深淺的帶紋。德國漢堡化學兼細菌學家GustavGiemsaG-banding最常用的顯帶技術方法:先用胰蛋白酶處理染色用氮芥喹吖因(quinacrinemustard,QM)處理染色體,呈現熒光強度不同而明暗相間的帶。Q-banding用氮芥喹吖因(quinacrinemustard,QM)鹽溶液預處理→Giemsa染色,得到與G帶相反的帶型,稱反式G顯帶法,帶型稱反帶(reverseband)。R-banding鹽溶液預處理→Giemsa染色,得到與G帶相反的帶型,稱反式C-banding著絲粒等結構異染色質NaOH或Ba(OH)2預處理→Giemsa染色,顯示結構性異染色質區域(著絲粒、副縊痕),所顯示帶型稱C帶(centromericband)。C-banding著絲粒等結構異染色質NaOH或Ba(OH)G-banding使每條染色體顯示出獨特而恒定的帶紋,構成了每條染色體的帶型。作用:可以準確識別每一號染色體;可以鑒定染色體的結構改變。???如何識別?如何描述?3.G顯帶染色體的識別G-banding使每條染色體顯示出獨特而恒定的帶紋,構成了人類細胞遺傳學國際命名體制(ISCN,1995)(AnInternationalSystemforHumanCytogeneticNomenclature)ISCN(1995)包括:1960、1963、1966、1971、1978、1981、1985及1995年8次人類細胞遺傳學國際命名委員會所制定的國際法規。(1)顯帶染色體的國際命名體制人類細胞遺傳學國際命名體制(ISCN,1995)ISCN(p

短臂mos

嵌合體q

長臂chi

異源嵌合體cen

著絲粒chr

染色體dic

雙著絲粒體i

等臂染色體del

缺失r

環狀染色體fra

脆性位點 der

衍生染色體Inv

倒位 mal

男性rob

羅伯遜易位fem

女性ter

末端dup

重復常用簡寫符號p短臂46,XY,-18,+2146條染色體,性染色體為XY,少18號,多21號47,XY,+2147條染色體,性染色體為XY,多一條21號染色體。45,X45條染色體,性染色體為X,少一條X染色體。先天性卵巢發育不全綜合證(turner綜合征)47,XXY47條染色體,性染色體為XXY,多一條X染色體,克氏綜合證(klinifelter綜合征)Exampleforabnormalkaryotype核型簡式核型描述46,XY,-18,+2146條染色體,性染色體為XY,少1深帶:被Giemsa深染的帶紋。淺帶:Giemsa不著色或淺染的帶紋近側段、遠側段:以著絲粒為參照點界標:是每一條染色體上具有重要意義的、穩定的、有顯著形態學特征的標志。如:端粒、著絲粒以及某些顯著的帶。(2)識別G帶染色體標本的專用術語深帶:被Giemsa深染的帶紋。(2)識別G帶染色體標本的專界標對染色體的劃分:臂:短臂p;長臂q區:每相鄰界標之間。短臂與長臂各包括若干區,自著絲粒起始至端粒排序:1區,2區…。每一區包括若干帶,自近側段至遠側段排序1號帶,2號帶…。著絲粒分別歸屬于長、短臂的1區1帶。界標對染色體的劃分:染色體號數臂區帶1p321p3211q31-42q11著絲粒分別記為長臂、短臂的1區1帶(3)特定帶的表述方法染色體號數臂區帶1p321p3211q31-42q11著絲粒70年代用中期染色體顯帶,每套單倍數染色體帶紋數為320條------低分辨高分辨顯帶(highresolutionbanding)染色體:70年代后期,采用細胞同步化方法和改進的顯帶技術,獲得細胞分裂前中期、晚前期或早前期的分裂相,可以得到帶紋更多的染色體,能顯示550-850條帶,其中含有亞帶、次亞帶,利于對染色體結構畸變的準確定位。(二)高分辨顯帶染色體高分辨染色體70年代用中期染色體顯帶,每套單倍數染色體帶紋數為320條-亞帶的命名10p12帶再分為3條亞帶,則依次編號為10p12.1、10p12.2、10p12.3染色體號+臂符號+區+帶+“.”+亞帶編號亞帶的命名10p12帶再分為3條亞帶,則依次編號為10p1若亞帶再進一步分為次亞帶,則只在原亞帶后依次加數字,不加小數點如:10p12.3110p12.3210p12.33次亞帶的命名若亞帶再進一步分為次亞帶,則只在原亞帶后依次加數字,不加小數染色體的畸變

ChromosomalAberration:細胞中染色體的數目或結構改變引起的一系列變化稱為染色體畸變。發生原因類別染色體的畸變ChromosomalAberration1.化學因素:如藥物(環磷酰胺等)、農藥(敵百蟲類)、工業毒物(苯等)、防腐劑等。2.物理因素:電離輻射、醫療放射線等。3.生物因素:代謝毒素、病毒等。4.母親年齡:與減數分裂特點有關。畸變發生原因1.化學因素:如藥物(環磷酰胺等)、農藥(敵百蟲類)、工業數目畸變(numericalaberration)結構畸變(structuralaberration)畸變發生的類別數目畸變(numericalaberration)結構畸變Definition:

染色體的數目發生異常→≠46。Type非整倍體(aneuploidy)整倍體(euploidy)NumericalaberrationDefinition:染色體的數目發生異常→≠46。Typ單倍體(momoploidy):人類單倍體均流產(n=23)

。三倍體(triploidy):三倍體是流產的重要原因之一,因而極罕見(3n=69)

。四倍體(tetraploidy):四倍體活嬰出生一周左右死亡(4n=92)

。Definition:指染色體數目以單倍體(n)為基數作倍數性改變,染色體數目是23的整倍數。Type:整倍體單倍體(momoploidy):人類單倍體均流產(n=23)整倍體產生的機制雙雄受精(diandry):同時有兩個精子與一個卵子受精。23X23Y23X69XXY23X23Y23Y69XYY23X23X23X69XXX整倍體產生的機制23X23Y23X69XXY23X23Y2雙雌受精(diandry):一個精子與一個二倍體卵子受精。69XXX69XXY23X23X第二極體(23,X)23Y23X雙雌受精(diandry):一個精子與一個二倍體卵子受精。6第一次復制第二次復制

四倍體形成的原因①核內復制(連續復制兩次):4n=42n=2腫瘤細胞較常見(復制2次,分裂1次)第一次復制第二次復制四倍體形成的原因①核內復制(連續復②核內有絲分裂(核沒有消失)2n=24n=4復制姐妹染色單體分離而核未消失(復制1次,分裂0次)②核內有絲分裂(核沒有消失)2n=24n=4復制姐妹染色單體Definition:整倍體中缺少或額外增加一條或幾條染色體,染色體數目不是23的整倍數。亞二倍體(hypodiploid):染色體數目<46超二倍體(hyperdiploid):染色體數目>46Type非整倍體Definition:整倍體中缺少或額外增加一條或幾條染色體1.超二倍體(hyperdiploid)(1)三體型(trisomy):染色體數目為2n+1。細胞內染色體數目為47條,是最常見的一種染色體數目異常類型。如:21三體:47,XX(XY),+21。(2)多體(polysomy):染色體數目為2n+n,某一號染色體增加一條以上稱為多體。如48,XXXX。1.超二倍體(hyperdiploid)(1)三體型(tr2.亞二倍體(hypodiploid)(1)單體型(monosomy):染色體數目為2n-1;如21單體:45,XX(XY),-21;X單體:45,X0,為Turner患者。常見X單體,其余單體型多在胚胎其死亡。(2)缺體型(nullisomy):染色體數目為2n-2,缺少一對同源染色體。2.亞二倍體(hypodiploid)(1)單體型(mo46,XX,-18,+213.嵌合體與假二倍體假二倍體(pseudodiploid):一個細胞內某號染色體少一條,另一號染色體多一條,總數46,但仍不是正常二倍體,稱假二倍體。嵌合體(mosaic):一個個體同時存在兩種或兩以上核型的細胞系,稱嵌合體。如46,XX/47,XXY;46,XX/47,XX,+2146,XX,-18,+213.嵌合體與假二倍體假二倍體(p非整倍性改變的形成機理1.染色體不分離××三體型單體型第一次減數分裂不分離染色體不分離染色體丟失

n+1n+1n-1n-1同源染色體不分離非整倍性改變的形成機理1.染色體不分離××三體型單體型第一×三體型第二次減數分裂不分離n+1n-1nn姐妹染色單體不分離×三體型第二次減數分裂不分離n+1有絲分裂不分離(受精后),造成嵌合體464646454746,XX(XY)/47,XX(XY),+21464646有絲分裂不分離(受精后),造成嵌合體464646454746受精卵核型:45,X/46,XX染色體丟失-有絲分裂時著絲粒未與紡錘絲相連46XX中期后期46XXX

45受精卵核型:45,X/46,XX染色體丟失-有絲分裂時著絲粒45,X46,XX染色體丟失-有絲分裂時染色體行動遲緩,發生后期延遲XX45,X46,XX染色體丟失-有絲分裂時染色體行動遲緩,發生染色體的數目性染色體的種類異常染色體的種類21三體綜合征:47,XX,+21Tunner綜合征:45,XO異常核型的描述染色體的數目性染色體的種類異常染色體的種類21三體綜合征:Definition:染色體結構發生異常。Reason:先斷裂然后錯誤重接。

在內外因素的作用下,染色體在其長軸的某一點斷裂,斷裂后的節段以不同方式與鄰近的斷片重接,結果形成各種結構畸變的染色體。StructuralaberrationDefinition:染色體結構發生異常。在內外因素缺失Deletion重復Duplication倒位Inversion易位Translocation環狀染色體Ringchromosome等臂染色體Isochromosome雙著絲粒染色體dicentricchromosome類型缺失Deletion類型Definition:染色體發生斷裂后,斷片未與斷端相接,結果造成染色體的缺失。Type:末端缺失:斷裂一次中間缺失:斷裂二次缺失(del)Definition:染色體發生斷裂后,斷片未與斷端相接,結46,XX,del

(4)

(q21)染色體畸變類型(單字母或三字母符號)染色體序號染色體臂符號、區號、帶號簡式:染色體總數,性染色體組成,染色體畸變類型(ISCN符號),第一個括號內為染色體序號,第二個括號內為染色體臂、區、帶號(表示斷點)。描述方法46,XX,del(4)(q21)染色體畸變類型(單字母詳式:與簡式的差別在第二個括號內要具體描述斷點及重排方式。46,XX,del

(4)

(q21)

——末端缺失簡式46,XX,del

(4)

(pter→q21:)——詳式q21詳式:與簡式的差別在第二個括號內要具體描述斷點及重排方式。4q134q25簡式:46,XX,del(4)(q13q25)詳式:46,XX,del(4)(pter→q13::q25→qter)4q134q25中間缺失4q134q25簡式:4q134q25中間缺失重復(dup)1234567123456712345675123467Karyotypeexample:46,XY,dup(2)(q21q31)

兩條同源染色體在不同點斷裂,交換后重接,其中一條染色體因不等交換而引起部分染色體重復。重復(dup)1234567123456712345675Definition:一條染色體發生兩次斷裂,中間的斷片轉動180°后重接。臂內倒位(paracentricinversion)

臂間倒位(pericentricinversion)

Type:倒位(inv)Definition:一條染色體發生兩次斷裂,中間的斷片轉動1234567臂內倒位(paracentricinversion)1234567565656565656651234567臂內倒位(paracentricinvers臂間倒位(pericentricinversion)1234567123456734124356734343434倒位環臂間倒位(pericentricinversion)123RAB1234567易位相互易位

RAB12345677B

兩條非同源染色體同時斷裂后,互相交換斷片重接,產生兩條衍生的染色體。RAB1234567易位相互易位RAB12345677B相互易位相互易位RAB123R

兩條近端著絲粒染色體在著絲粒部位或近著絲粒處斷裂后,二者的長臂在著絲粒重接形成一條衍生染色體。RAB123RRRABABABABABBA羅伯遜易位RAB123R兩條近端著絲粒染色體在著絲粒部位或近著絲粒一條染色體的長臂和短臂各發生一次斷裂,斷端相接,形成環狀染色體。

環狀染色體(R)一條染色體的長臂和短臂各發生一次斷裂,斷端相接,形成環狀染色ppqqppqq著絲點橫裂ppqq等臂染色體(I)

在細胞有絲分裂中期時,連接兩姐妹染色單體的著絲粒發生橫裂,就將形成兩條等臂染色體。ppqqppqq著絲點橫裂ppqq等臂染色體(I)

兩條染色體均發生斷裂,兩個均帶有著絲粒的斷片相互連接,形成雙著絲粒染色體。雙著絲粒染色體(dic)兩條染色體均發生斷裂,兩個均帶有著絲粒的斷片相互連染色體病Chromosomaldiseases:是由于染色體異常或畸變所致。由于涉及許多基因,患者均具有較嚴重或明顯的臨床癥狀,又稱染色體異常綜合征。常染色體病性染色體病染色體病Chromosomaldiseases:是由于染色Definition:

1-22號染色體數目或結構異常而引起的疾病。Characteristics:智力低下、發育遲緩、多發畸形

Down綜合征(trisomy21syndrome)18三體綜合征(trisomy18syndrom)13三體綜合征(trisomy13syndrome)Example數目異常結構異常:5p-(貓叫)綜合征常染色體病Definition:1-22號染色體數目或結構異常而引起1866年英國醫生JohnLangdonDown首次作臨床描述。發現最早的由于染色體異常而導致的疾病,也是最常見的染色體病。Down(21三體)綜合征---先天愚型,Down’ssyndrome1866年英國醫生JohnLangdonDown首次作其發病率在新生嬰兒中為1/600-800。嬰兒的發病風險隨母親年齡增大而增高。尤其當母親年齡大于35歲時發病率明顯增高1.Down綜合征發病率其發病率在新生嬰兒中為1/600-800。嬰兒的發病風險隨母主要臨床表現:生長發育遲緩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最突出的癥狀,IQ在25-50)頭面部在內的一系列異常體征特殊面容:眼狹長,寬眼距;低耳位;塌鼻梁;張口伸舌。特殊皮紋特點:通貫掌;

1、2趾間間距寬。2.Down綜合征的臨床特征主要臨床表現:特殊面容:2.Down綜合征的臨床特征21三體型(92.5%)核型:47,XX(XY),+21;發生原因:生殖細胞形成過程中21號染色體不分離。嵌合型(2.5%)核型:46,XX(XY)/47,XX(XY),+21;發生原因:卵裂過程中21號染色體不分離。3.Geneticcause21三體型(92.5%)3.Geneticcause47,XX,+2147,XX,+21染色體病-課件易位型:(5%)

2條近端著絲粒染色體發生羅伯遜易位。核型:46,XX(XY),-14,+t(14q21q)46,XX(XY),-21,+t(21q21q)患者的易位染色體,如果是由親代傳遞而來,雙親之一通常是表型正常的染色體平衡易位攜帶者。易位型:(5%)2條近端著絲粒染色體發生羅伯遜易位。正常14/21平衡易位攜帶者易位型先天愚形21單體型(流產)14單體型(流產)14三體型(可能致死)正常14/21平衡易位攜帶者易位型21單體型14單體型14三18三體綜合征------Edwardsyndrome1960年由Edward首次報道。在新生兒中的發病率為1/3500-1/8000。18三體綜合征1960年由Edward首次報道。Clinicalsymptoms患兒大多在2-3個月內死亡,只有極個別病人超過兒童期。嵌合型的存活期比較長。發育如早產兒,手呈特殊握拳狀,(第2指和第5指壓在第3指和第4指之上)智力嚴重低下。95%的病例有先天性心臟病,這是死亡的重要原因。有所謂搖椅樣畸形足Clinicalsymptoms患兒大多在2-3個月內死亡配子發育過程中,18號染色體不分離,導致受精卵多一條18號。Karyotype:47,XX(XY),+1847,XY,+18Geneticcause配子發育過程中,18號染色體不分離,導致受精卵多一條18號。13三體綜合征---patausyndrome1957年Bartholin首先描述;

1960年Patau確認為13-三體,又稱Patau綜合征。發病率:1/25000,女性多于男性。發病率與母親年齡有關。45%患兒在一個月內死亡,

90%患兒在六個月內死亡13三體綜合征1957年Bartholin首先描述;1Clinicalsymptoms小頭、兔唇、腭裂、小眼、多指(趾)宮內發育遲緩、出生體重輕智力嚴重低下等Clinicalsymptoms小頭、兔唇、腭裂、小眼、多配子發育過程中,13號染色體不分離,導致受精卵多一條13號。Karyotype:47,XX(XY),+13Geneticcause配子發育過程中,13號染色體不分離,導致受精卵多一條13號。5p-(貓叫)綜合征------Cri-du-chatsyndrome在新生嬰兒中的發病率約為1:25000。人群中的發病與性別有關,女性明顯多于男性。5p-(貓叫)綜合征在新生嬰兒中的發病率約為1:25000。Clinicalsymptoms貓叫樣啼哭滿月臉,頭小眼間距寬,蹋鼻梁先天性心臟病。Clinicalsymptoms貓叫樣啼哭5號染色體短臂缺失。5p-del(5p24)46,XX(XY),del(5)(5p24)Geneticcause5號染色體短臂缺失。5p-del(5p24)46,XX(XDefinition:

X或Y染色體數目或結構異常而引起的疾病。Klinefelter綜合征Turner綜合征X

Y

Y綜合征X三體綜合征Example數目異常結構異常:脆性X染色體綜合征性染色體病Definition:X或Y染色體數目或結構異常而引起的疾Klinefelter綜合征------先天性睪丸發育不全Syndrome發病率相當高,在男性新生兒中:1/1000-2/1000身高180cm以上:1/260精神病患者或刑事收容所中:1/100不育男性:1/10Klinefelter綜合征發病率相當高,在男性新生兒中:睪丸小而質硬,由于無精子產生,故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