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書面言語理解與表達課件_第1頁
公務員書面言語理解與表達課件_第2頁
公務員書面言語理解與表達課件_第3頁
公務員書面言語理解與表達課件_第4頁
公務員書面言語理解與表達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言語理解與表達》

新聞傳播系張建波副教授張建波,男,1971年12月生,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民商法專業碩士,山東師范大學文學院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博士,山東省當代文學研究會理事。山東政法學院新聞傳播系副主任、副教授,主要從事新聞法與新聞侵權、中國當代文學與當代文化研究。

《言語理解與表達》

1《言語理解與表達》簡介1、讀書看報如《人民日報》、《法制日報》、《南方周末》。2、閱讀詞典如現代漢語詞典、成語詞典、名人名言詞典、唐宋詞詞典。3、演講辯論如學校辯論賽、學校演講比賽。4、組織活動如組織一次文體活動或策劃一次宣傳活動。5、自我介紹模擬錄音錄像。6、鞏固一項業余愛好如球類運動或棋類運動。7、搜集民生環境教育住房等十個方面資料并整理成冊。8、練習題測試。9、表情姿態練習。10、交際禮儀與著裝知識。《言語理解與表達》簡介1、讀書看報如《人民日報》、《法制日報2《言語理解與表達》簡介言語理解與表達主要測查考生運用語言文字進行交流和思考、迅速而又準確地理解文字材料內涵的能力。它包括:1、根據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細節;2、正確理解閱讀材料中指定詞語、語句的準確含義;3、概括歸納材料的中心主旨;4、判斷新組成的語句與閱讀材料原意是否一致;5、根據上下文合理推斷閱讀材料中的隱含信息;6、判斷作者的態度、意圖、傾向、目的;7、準確得體地遣詞造句。《言語理解與表達》簡介言語理解與表達主要測查考生運用語言文字3《言語理解與表達》簡介該課程主要內容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言語理解與表達的基礎知識,涉及語言的概念及特征、詞匯知識與詞語辨析、成語釋義與運用、復句十大關系解析、片段閱讀與短文分析、分主題寫作知識與訓練。第二部分涉及言語理解與表達的實踐訓練,涉及演講與口才基礎知識、演講與口才技能技巧、演講與口才分主題訓練、演講與口才的發展趨勢。該課程主要鞏固并提高學生的言語理解能力,鍛煉并提升學生言語表達能力,進而培養既具有專業技能又具有良好的言語理解和表達能力的綜合素質人才。《言語理解與表達》簡介該課程主要內容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4《言語理解與表達》章節第一章語言的概念及特征第一節語言的概念第二節語言和言語第三節語言和文字第四節掌握規范漢字第二章詞匯知識與詞語辨析第一節詞與詞組的概念第二節詞與詞組的分類第三節同義詞近義詞辨析《言語理解與表達》章節第一章語言的概念及特征5《言語理解與表達》章節第三章成語釋義運用第一節成語概念特征第二節成語釋義第三節成語的辨析及運用第四章復句的十大關系解析第一節復句的概念特征第二節復句的十大關系解析第三節復句十大關系的綜合運用《言語理解與表達》章節第三章成語釋義運用6《言語理解與表達》章節第五章片段閱讀與短文分析第一節片段閱讀技巧第二節短文分析的技巧第三節片段閱讀與短文分析綜合訓練第六章分主題寫作知識與訓練第一節分類主題理解與透視第二節具體主題的知識儲備第三節具體主題的寫作訓練《言語理解與表達》章節第五章片段閱讀與短文分析7《言語理解與表達》章節第七章演講與口才的基礎知識第一節演講與口才概述第二節演講與口才的心理素質第三節演講與口才的體態動作第四節演講與口才的知識儲備第八章演講與口才技能技巧第一節演講與口才的技能訓練第二節演講與口才的技巧訓練《言語理解與表達》章節第七章演講與口才的基礎知識8《言語理解與表達》章節第九章演講與口才的分主題訓練第一節政治類主題訓練第二節經濟類主題訓練第三節文化藝術類主題訓練第四節其它各類主題訓練第十章演講與口才的發展趨勢第一節演講與口才的古今對比第二節演講與口才的中外對比點三節演講與口才的發展趨勢《言語理解與表達》章節第九章演講與口才的分主題訓練9第一章語言的概念及特征

第一節語言的概念語言是一種特殊的社會現象,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們進行溝通交流的各種表達符號。凡有人類的地方就會有語言。斯大林講:有聲語言在人類歷史上是幫助人們脫離動物界、結成社會、發展自己的思維、組織社會生產、同自然力量作斗爭并取得我們今天的進步的力量之一。語言與人的思維有密切聯系,是人區別于其他動物的本質特征之一。語言是音義結合的符號系統。語言的本質特征是一種特殊的社會現象;語言的功能特征是一種思維工具、交際工具;語言的結構特征是音義結合的符號系統。語言的構成要素。語言是由語音、詞匯、語法三部分組成的。語音是語言的外在形式,是語言的物質外殼,世界上任何一種語言都是以語音為載體的。詞匯是所有語言符號的總匯,語法是語言符號組合表意的規則。普通話的語音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的,普通話的詞匯是以北方話語詞匯為基礎的,普通話是以“典范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范。”詞匯統一如“玉米、棒子、苞米、老玉米”均統一為“玉米”、“土豆、馬鈴薯、洋芋、山藥蛋”均統一為“土豆”。詞匯并存如“星期、禮拜”、“大夫、醫生”、“講演、演講”。外來詞吸收如“沙發、咖啡、記者”。新造詞如“灌水、拍磚、抓狂、粉絲、給力”。第一章語言的概念及特征

10第一章語言的概念及特征語言的功能是充當人類的交際工具和思維工具。交際工具功能是語言最基本的功能,它是指語言能夠被人用來傳遞信息、交流思想和感情。思維工具功能也是語言的重要功能,它是指語言在人類抽象思維中,具有表達概念、判斷和推理的功能。一個社會可能沒有文字,不可能沒有語言。例如苗族里面的“生苗”。你好“木饒”、你們好“馬木饒”、男的“點菜”、女的“點帕”。

第一章語言的概念及特征語言的功能是充當人類的交際工具和思維11第一章語言的概念及特征

第二節言語的概念言語使人們為了某種目的,在特定條件下發生的說話行為和說出來的話。這里的說話行為是指說話的動作和過程,“說出來的話”是指一連串有意義的聲音。語言和言語的區別:語言是社會的,言語是個人的;語言是抽象的,言語是個體的;語言結構的各單位要素和規則是有限的,而言語則不然,利用有限的語言材料可以造出無數的句子;語言沒有階級性,言語則是有階級性的(皇宮、寒舍)。語言和言語的聯系:言語是第一性的、語言是第二性的,語言是從話語中抽象出來的一套語音、詞匯和語法的規則;言語是運用語言的行為和結果,是語言的存在形式。總之,語言和言語是一般和個別、抽象和具體的關系。第一章語言的概念及特征

12第一章語言的概念及特征

第三節語言和文字文字是記錄語言的書寫符號系統,是最重要的輔助性交際工具。文字突破了語言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擴大了語言的交際功能。以前“登高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現在無數文字演繹著歷史的悲歡離合的多重面孔。漢字是記錄漢語的書寫符號系統。漢字是表意體系的文字。世界上文字基本上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表音文字(字母文字),一類是表意文字(非字母文字)。漢字是漢族人的祖先在長期社會實踐中逐漸創造出來的。殷商甲骨文距今3200多年歷史,西安半坡遺址距今5000年—6000年歷史。漢字的構造一般來講有四種:象形就是描畫事物形狀的一種造字法,如月,但局限性大,復雜的事物難以象形,抽象的概念無形可象;指事是指用象征性符號,或在象形字上加上符號來表示某個詞,如刃;會意是指用兩個或幾個字組成一個字,把這幾個字的意義合成一個意義,如休;形聲是指利用形旁和聲旁組成的字就是形聲字,如竽。其中象形字、指事字一般是單一的形體。不能再分為兩個字,所以稱為“獨體字”。第一章語言的概念及特征13第一章語言的概念及特征漢字字形的演變。漢字產生以來,不斷演變和簡化,出現過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草書、行書等八種各具特點的形體。甲骨文是通行于殷商的文字。甲骨文大部分是占卜的記錄,也成“不辭”;古代把刻稱為契,甲骨文是殷人刻的字,所以又為殷契。甲骨文是在19世紀末河南安陽的殷墟發現的,又名殷墟文字。甲骨文的圖形性很強,就已經認識的一千多字來看,象形、會意字約占百分之六十。因為材料是龜甲獸骨,所以筆畫的特點是線條瘦長,圓轉與方折相間,方筆居多。金文是古代青銅器上鑄的或刻的文字,古人把銅叫做“金”。因為這類銅器以鐘鼎最為常見,又叫鐘鼎文。最早的金文出現在殷商時期。西周時期,銘文長樂,自行特點明顯了,我們說的金文主要是指西周銅器上的文字。金文筆畫較甲骨文豐滿粗壯,布局勻稱,字形長圓。大篆只指通行于春秋戰國時期秦國的一種字體。唐初出土的秦襄公八年所刻的“石鼓文‘就是當時通行的大篆。大篆筆畫比金文更均勻,結構比金文更工整。第一章語言的概念及特征漢字字形的演變。漢字產生以來,不斷演14甲骨文甲骨文15金文金文16大篆大篆17小篆小篆18第一章語言的概念及特征小篆是由大篆發展來的。是秦統一六國后通行全國的標準字體,以秦的泰山刻石的文字為代表。兩千年來印章一直用小篆鐫刻,鐫刻是我國的傳統藝術之一。小篆的字體比大篆更為勻稱齊整,更加簡化和定型。隸書是由小篆減省而成的一種應急文體。開始于秦朝,因為多為徒隸所用,所以叫隸書。秦代篆隸并用,小篆是規范的正體,隸書是不合標準的俗體。秦隸的特點沒有點畫俯仰之勢,只是把篆書的圓轉筆畫變為方折,書寫大大便利。漢代,隸書上升為主要的通行字體,筆畫已有波勢,結構漸趨工整,晚期漢隸,還出現“挑法”,棱角更加突出。隸書把小篆的長圓字變為方扁,把小篆圓轉勾連的線條變為方折平直并且大部散開的筆畫,引起字形變化。隸書產生,打破古漢字象形的傳統,奠定了現行漢字的基礎,是漢字發展史上的一個轉折點。漢隸和秦隸的區別在于秦隸筆畫斂束,沒有飛揚之勢,漢隸筆勢飛揚。楷書也稱“真書”、“正書”。楷書興于漢末。盛于魏晉南北朝,是隸書的直接傳承者。楷書把隸書的扁平變為方正,書寫比隸書橫方便,一直沿用至今。楷書常見的印刷體有宋體、仿宋體、長仿體、正楷體和黑體。第一章語言的概念及特征小篆是由大篆發展來的19第一章語言的概念及特征草書原指比正式字體寫的潦草一些的字體,篆書、隸書、楷書通行時都有相應的草體。東漢以后才有草書字體的名稱。一般來說,草書是指章草、今草和狂草。章草是隸書的草寫體,流行于東漢章帝的時候,筆畫帶草意,有連筆。字字獨立,不相連屬。今草是從章草演變而來,體式連綿,一筆到底,一氣呵成。歲偶有不連,而血脈不斷,字字顧盼呼應,貫通一氣。書寫起來靈活流暢,簡易快速,但往往難于辨認。狂草則書寫詭奇疾速,極難辨認,很少有實用意義,在書法藝術上有獨特風格。行書始于楷書之后,近代已經流行,是簡化楷書筆畫,兼采草書連綿筆法,介于草楷之間的一種字體,寫得稍微規矩一些,接近楷書的叫行楷,接近草書的叫行草。第一章語言的概念及特征草書原指比正式字體寫20隸書隸書21草書草書22行書行書23第一章語言的概念及特征

第四節掌握規范漢字每一種文字都有統一的形體標準。當前通用的規范漢字是以國家正式公布的《簡化字總表》、《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和《印刷通用漢字字形表》為依據的。掌握簡化字。如“兒、幹”簡化為“兒、干”,“節、發”簡化為“節、發”。不用異體字。岳(嶽)、棲(棲)、峰(峯)、群(羣)。糾正錯別字。寫錯字是指寫得不成字,寫別字是指將甲字寫成乙字。錯別字也可簡稱錯字。注意字形如“盲與肓”、“瞠與膛”、“枇與秕”、“灸與炙”、“戊與戌與戍”。注意字義。濫竽充數、班門弄斧、為虎作倀。第一章語言的概念及特征24第一章語言的概念及特征常見別字一覽表。和藹(靄)可親、黯(暗)然銷魂、飛揚跋(拔)扈、縱橫捭(稗)闔、班(搬)門弄斧、自暴(曝)自棄、并行不悖(背)、民生凋敝(蔽)、剛愎(腹)自用、慘(殘)無人道、殘(慘)酷無情、為虎作倀(帳)、天崩地坼(折)、墨守成(陳)規、馳騁(聘)疆場、一籌(愁)莫展、相形見絀(拙)、川(穿)流不息、義不容辭(詞)、出類拔萃(粹)、鞠躬盡瘁(粹)、殫(憚)精竭慮、肆無忌憚(彈)、虎視眈眈(耽)、循規蹈(導)矩、中流砥(抵)柱、橫渡(度)長江、歡度(渡)春節、入不敷(付)出、感人肺腑(府)、一鼓(股)作氣、性格粗獷(曠)、陰謀詭(鬼)計、貌合(和)神離、病入膏肓(盲)、富麗堂皇(黃)、迫不及(急)待、杯盤狼藉(籍)、緘(箴)口不言、草菅(管)人命、時過境(景)遷、不脛(頸)而走、前倨(踞)后恭、狙(阻)擊敵人、膾(燴)炙人口、功虧一簣(匱)、身體羸(贏)弱、無理謾(漫)罵、第一章語言的概念及特征常見別字一覽表。25第一章語言的概念及特征風靡(糜)一時、觀摩(磨)教學、碑帖臨摹(摩)、嘔(漚)心瀝血、蓬(篷)蓽生輝、紕(批)漏百出、喬(巧)裝打扮、提綱挈(攜)領、罄(磐)竹難書、矯揉(柔)造作、含辛茹(如)苦、歃(插)血為盟、潸(潛)然淚下、手不釋(失)卷、毛骨悚(聳)然、義憤填(添)膺、鋌(挺)而走險、互相推諉(委)、甘冒不韙(諱)、從中斡(干)旋、運籌帷幄(握)、聲聞遐(暇)邇、寒暄(宣)客套、徇(殉)私舞弊、偃(揠)旗息鼓、此系贗(膺)品、敷衍(演)塞責、杳(沓)無音信、打躬作揖(楫)、苦心孤詣(旨)、綠草成蔭(陰)、綠草如茵(蔭)、記憶猶(尤)新、怨天尤(由)人、斷壁殘垣(桓)、捉襟見肘(胄)、動輒(轍)得咎、計劃縝(慎)密、仗義執(直)言、孤注(柱)一擲、招搖撞(裝)騙、惴惴(揣)不安、呱呱墜(墮)地、真知灼(卓)見、擢(捉)發難數、恣(姿)意妄為、惡意詛(咀)咒、編纂(篡)字典、第一章語言的概念及特征風靡(糜)一時、觀摩(磨26第一章語言的概念及特征容易讀錯的字一覽表。腌臜(aza)、狹隘(xiaai)、凹陷(aoxian)、翁媼(wengao)、麻痹(mabi)、包庇(baobi)、瀕危(binwei)、岑寂(cenji)、郴縣(chenxian)、豆豉(douchi)、熾熱(chire)、一蹴而就(yicuerjiu)、皴裂(cunlie)、桎梏(zhigu)、沆瀣一氣(hangxieyiqi)、干涸(ganhe)、覬覦(jiyu)、僭越(jianyue)、粳米(jingmi)、鏗鏘(kengqiang)、奶酪(nailao)、憤懣(fenmen)、乜斜(miexie)、泥淖(ninao)、慳吝(qianlin)、掮客(qianke)、龜茲(qiuci)、齲齒(quchi)、熟稔(shuren)、繅絲(saosi)、洗涮(xishuan)、趿拉(tala)、饕餮(taotie)、暴殄天物(baotiantianwu)、呷一口(xiayikou)、星宿(xingxiu)、閼氏(yanzhi)、喑啞(yinya)、邕江(yongjiang)、波磔(bozhe)、鴆毒(zhendu)、倥傯(kongzong)、第一章語言的概念及特征容易讀錯的字一覽表。27第二章詞匯知識與詞語辨析

第一節詞與詞組的概念語言可分為大大小小的有意義的片段——意義單位。最小的意義單位是語素。詞是能自由運用的最小的語音語義結合體。所謂詞是“最小的”,指詞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分開了就不能自由運用或成了另外的詞了(如開關)。比詞大的造句成分叫詞組(短語)。例句分析:他喜歡彈琵琶。“他”是字、語素、也是詞;“喜歡”是兩個字,兩個語素,一個詞;彈是一個字,一個語素,一個詞;琵琶是兩個字,一個語素,一個詞。第二章詞匯知識與詞語辨析28第二章詞匯知識與詞語辨析第二節詞與詞組的分類詞的構成。詞都是由語素構成的。體現基本意義的語素叫詞根,加在詞根上邊表示附加意義的語素叫詞綴。如“桌子”的“桌”是詞根,“子”是詞綴。有一個語素構成的詞叫單純詞。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語素構成的詞叫合成詞。單純詞有單音節的單純詞和多音節的單純詞。多音節的單純詞分為連綿詞、音譯外來詞和疊音詞。連綿詞是指兩個音節連綴成義而不能拆開來講的詞。雙聲連綿詞是指兩個音節的聲母相同的連綿詞。例如伶俐、崎嶇、參差、忐忑、玲瓏、蜘蛛、枇杷、吩咐、尷尬等。疊韻連綿詞是指兩個音節的“韻”相同的連綿詞。如爛漫、從容、彷徨、窈窕、逍遙、蟑螂、哆嗦、翩躚(xian)其他連綿詞如芙蓉、蝴蝶、蝙蝠、蛤蚧等。音譯外來詞如咖啡、沙發、巧克力、歇斯底里、葡萄、布爾什維克。疊音詞是指由兩個相同的音相疊而構成的詞。如猩猩、姥姥、餑餑、悄悄、潺潺。第二章詞匯知識與詞語辨析29第二章詞匯知識與詞語辨析合成詞分為復合式合成詞、附加式合成詞和重疊式合成詞。復合式合成詞分為聯合型、偏正型、述賓型、主謂型合成詞。聯合型是指由兩個意義相同、相近、相關或相反的詞根并列組合而成。例如道路、波浪、聲音、停止、裁判、選擇、幫助、優良、惡劣;骨肉眉目、尺寸、風浪、筆墨、口舌、方圓、矛盾、始終、反正;國家、質量、窗戶、人物、忘記、干凈(偏義詞)。偏正型復合詞是指前一詞根修飾限制后一詞根,以后一詞根的意義為主。例如課桌、電車、象牙、鹿茸、外科、密碼、宣紙、越劇、新聞、長江、函授、筆談、火紅、雪白、筆直、鳥瞰。補充性復合詞是指后一詞根補充說明前一詞根,以前一詞根的意義為主,有人稱為述補型。例如提高、說服、推翻、立正、闡明、壓縮、摧毀、推廣、延長、改進;車輛、書本、馬匹、槍支、人口、紙張、花束、花朵、船只、房間。第二章詞匯知識與詞語辨析合成詞分為復合式合成詞30第二章詞匯知識與詞語辨析述賓型是指前一詞根表示動作行為,后一詞根表示動作行為所支配關涉的對象。例如司機、頂針、理事、管家、司令、站崗、起草、動員、掛鉤、干事、綁腿。主謂型是指前一詞根表示被陳述的事物,后一詞根是陳述前一詞根的。例如地震、日食、霜降、肉麻、民主、月亮、眼熱、年輕、心疼、膽怯、自衛。附加式是指由一個表示具體詞匯意義的詞根和一個表示某種附加意義的詞綴組成。例如詞綴加詞根:老虎、老鄉、第一、第五、小王、小李、阿姨、阿毛;例如詞根加詞綴:刀子、瓶子、胖子、石頭、念頭、苦頭、鳥兒、花兒、蓋兒、階級性、原則性、創造性、作者、讀者、記者、綠化、規范化、自動化。此外還有一個詞根和一個疊音詞綴結合的:紅通通、綠油油、干巴巴、水汪汪、汗淋淋、鬧哄哄、笑嘻嘻、喜洋洋。注意:老虎和老頭、杯子和蓮子、創造性和男性、綠化和變化的構詞形式不同。重疊式是指由兩個相同的詞根構成,例如姐姐、哥哥、剛剛、偏偏。三個以上的語素構成的合成詞,具有一定的層次性。例如三角尺、氧化鋁。第二章詞匯知識與詞語辨析述賓型是指前一詞根表示31第二章詞匯知識與詞語辨析簡稱和數詞縮語。簡稱是指事物的名稱或固定詞語簡化了的稱謂。取每一個詞的前一個語素,如知識青年——知青、勞動模范——勞模、科學技術——科技、旅行游覽——旅游。取前一個詞的前一個語素和后一個詞的后一個語素,如外交部長——外長、軍人家屬——軍屬、整頓作風——整風、掃除文盲——掃盲。省略兩個詞中的一個相同的語素。如工業、農業——工農業、理科、工科——理工科、病害、害蟲——病蟲害、教員、職員——教職員。選取名稱中有代表性的語素和詞。如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中共中央、人民代表大會——人代會、安全理事會——安理會。數詞縮語是指用數字概括幾種具有共同性質的事物或行為。如身體好、學習好、工作好——三好;秋收、秋耕、秋播——三秋有些簡稱、數詞縮語經過人們長期使用,形式內容固定了,從而轉化為詞。如高中、文工團、教研室、五官、八股。第二章詞匯知識與詞語辨析簡稱和數詞縮語。簡稱32第二章詞匯知識與詞語辨析

第三節同義詞與近義詞辨析詞包含形式和內容兩部分。詞的形式就是語音,內容就是意義。詞是聲音和意義的結合體。詞的發展變化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詞義的擴大如”同志”:本義為為共同理想事業而奮斗的人,特指同一政黨的成員,現在意義擴大了如“售貨員同志”;如“健康”原指生理機能正常,沒有疾病,現在詞義擴大了如思想健康;如“運動”原指物體位置不斷變化的現象或體育活動,現在詞義擴大了如“文化運動”。詞義的縮小如“勾當”原指“辦事”和“事情”,后來只剩下“事情”,后來單指“壞的事情”。詞義的轉移是指由甲轉到乙。如檢討原指“討論研究”,現在意義轉為檢查反省思想,工作上的缺點。如“愛人”原指戀愛中的一方,現在轉為指夫妻一方。第二章詞匯知識與詞語辨析33第二章詞匯知識與詞語辨析意義相同或相近的一組詞叫同義詞。同義詞大都是為了準確反映事物之間的細微差別,精密地表達人們對客觀事物的感情、態度,或者為了適應各種語體風格的需要而不斷創造出來的。從意義方面來辨析:意義的輕重如“輕視、蔑視”、“失望、絕望”、“請求、懇求”、“努力、竭力”、“盼望、渴望”。范圍的大小如“邊境、邊疆”、“局面、場面”、“戰爭、戰役”、“事件、事變、事故”。個體和集體的不同如“信件、信”、“布匹、布”、“河流、河”、“船只、船”、“人口、人”、“書籍、書”。從色彩方面來辨析:感情色彩不同如“果斷、決斷、武斷”、“堅強、頑強、頑固”、“成果、結果、后果”、“愛護、保護、庇護”。語體色彩不同如“父親、爸爸”、“腦袋、頭部”、“胳膊、臂”。從用法方面來辨析:搭配對象不同如交換意見和交流經驗、陽光充足和理由充分和精力充沛、發揮作用和發揚精神、侵犯利益與侵占財產、履行諾言和執行命令。詞性和句法功能不同如深刻(形)與深入(動)、拘謹(形)和拘泥(動)、壯大(動)和強大(形)。第二章詞匯知識與詞語辨析意義相同或相近的一組詞34第二章詞匯知識與詞語辨析現代漢語的詞匯量很大,不易掌握;現代漢語同義詞的區別更是于細微處見差別,稍不留意,就會出錯。現整理了一些容易混淆的同義詞,以歌訣的形式總結于后:

(第一組)

行為惡劣用卑劣品質低下用卑鄙傷心痛苦用悲痛極度悲哀用悲慟

意志不堅用薄弱感情不強用脆弱言行荒唐用放誕行為放縱用放蕩

進行改動用竄改惡意改動用篡改法律制度用法制依法治理用法治

默默無言用默然不放在心用漠然雙方連通用溝通暗中勾結用勾通

改換形象用化裝梳妝打扮用化妝驕傲自滿用驕氣意志薄弱用嬌氣(第二組)

慢慢變化用逐漸階段變化用逐步用盡心思用刻意久懷壞心用蓄意

隨意游玩用漫游到處游玩用周游懇切希望用祈求請求給予用乞求

趕走除掉用驅除去病除魔用祛除主觀要求用必須客觀要求用必需

突然中止用戛然聲音嘹亮用嘎然安閑散步用徜徉心中猶豫用徘徊

無中生有用捏造模仿不真用偽造主觀估計用大概數目不準用大約第二章詞匯知識與詞語辨析現代漢語的詞匯量很大,35第二章詞匯知識與詞語辨析(第三組)

扶助平輩用扶養扶助晚輩用撫養對下細聽用傾聽對上細聽用聆聽

改變看法用刮目又怕又恨用側目言行扼要用簡潔簡便快捷用簡捷

驚訝詫異用驚異驚訝贊嘆用驚嘆特征記號用標志漂亮美麗用標致

過度使用用濫用胡亂使用用亂用設法取得用謀取非法取得用牟取

開始使用用啟用重新任用用起用讓出職位用讓位位讓賢人用讓賢(第四組)

發生變化用變換變化無序用變幻疑慮消釋用渙然光彩一新用煥然

思想過時用陳腐東西過時用陳舊不求名利用淡泊感情不深用淡薄

已付定錢用定金未付定錢用訂金發生變化用改變變得更好用改善

精細美觀用精致精密細致用精細引出對象用對于引出范圍用關于

辨別好壞用鑒別辨別欣賞用鑒賞實地調查用考察檢查衡量用考查第二章詞匯知識與詞語辨析(第三組)36第二章詞匯知識與詞語辨析(第五組)

補充空缺用填補補夠不足用彌補留給后代用留傳事件傳開用流傳

主動公布用披露走漏消息用泄露逐漸受侵用侵蝕思想受腐用腐蝕

固體融化用融解溶于液體用溶解高深莫測用神秘非常奇妙用神奇

法規生效用施行付諸行動用實行不良愛好用嗜好特別喜歡用癖好

沿襲采用用襲用經常使用用習用推卸推辭用推脫借故拒絕用推托(第六組)

形成規律用往往經常發生用常常理解錯誤用誤解故意錯解用曲解

審閱修訂用審訂審查決定用審定驗證理論用實驗察看性能用試驗

聚集事物用收集尋找聚集用搜集行使權利用自治克制自己用自制

變得落后用退變發生變質用蛻變指責不當用委屈事情原委用委曲

投降屈服用降服制服對方用降伏鄭重說明用申明公開表態用聲明第二章詞匯知識與詞語辨析(第五組)37第二章詞匯知識與詞語辨析(第七組)

檢查觀察用查看認真細看用察看叫人犯錯用慫恿放縱錯誤用縱容

精心喂養用哺育愛護教養用撫養由好變壞用退化腐化墮落用蛻化

希望奪冠用問鼎奪得第一用奪冠心里悲痛用心酸痛苦悲傷用辛酸

相信依賴用信賴相信無疑用信任好的影響用熏陶壞的影響用熏染

不良結果用以致延伸發展用以至弄清敵情用偵察調查犯罪用偵查(第八組)

強調事業用終生切身之事用終身寄居別處用作客去當客人用做客

敷衍粗心用草率態度隨便用輕率到期停止用截止中途停止用截至

清楚知道用熟悉技能熟練用熟習行動蹤跡用行跡舉動神色用形跡

整體縮小用壓縮減去部分用減少謀求利益用營利獲得利益用贏利

提出疑問用質疑否定情況用置疑請人原諒用包涵里面含有用包含第二章詞匯知識與詞語辨析(第七組)38第二章詞匯知識與詞語辨析(第九組)

告訴別人用反映相應結果用反應有意顯露用揭露顯露出來用暴露

不守規定用違反觸犯法規用違犯學習能力用學力學習經歷用學歷

二者同在用一起二者同時用一齊摘錄要點用摘要選擇要點用擇要

最終完成用終止中途停止用中止沒有誤差用準確沒有錯誤用正確

品行不好用不肖輕視小看用不屑堅忍刻苦用堅苦艱難困苦用艱苦(第十組)

水平檔次用品位體會玩味用品味志趣情緒用意氣忠于朋友用義氣

多方聚集用云集聚在一起用聚集籌劃謀劃用策劃指使鼓動用策動

朗讀背誦用吟誦高聲贊頌用吟頌主觀不滿用遺憾客觀欠缺用缺憾

物資短缺用緊缺供不應求用緊俏包含在內用包括全部包羅用囊括

校對訂正用校正糾正改正用矯正氣量狹小用偏急意見過火用偏激第二章詞匯知識與詞語辨析(第九組)39第二章詞匯知識與詞語辨析(第十一組)

接受權利用受權交給權利用授權正在發生用制止尚未發生用禁止

主動停止用擱置被迫停止用擱淺反擊對手用報復志向遠大用抱負

一般收獲用成績重大成果用成就認為合意用看中認為重要用看重

神圣之地用圣地風景優美用勝地沉著穩重用莊重態度嚴肅用鄭重

管人閑事用干涉過問別人用干預儉省樸素用儉樸簡單樸素用簡樸(第十二組)

反復思考用琢磨猜測預料用捉摸富裕充足用優裕優勝優良用優越

心胸廣闊用開闊性格樂觀用開朗大力從事用大事毫無忌憚用大肆

拋棄不用用廢棄停止行使用廢止并吞土地用鯨吞非法占有用侵吞

淘汰壞的用篩選選出好的用挑選勝利而得用贏得付出而得用博得

不斷上升用攀升迅速上升用飆升粗暴兇殘用暴戾武力強制用暴力第二章詞匯知識與詞語辨析(第十一組)40第二章詞匯知識與詞語辨析(第十三組)

找到事物用發現創造事物用發明出現問世用面世走向市場用面市

為情而死用殉情屈從私情用徇情暗中等待用伺機等待機會用俟機

看重別人用器重以禮相待用尊重先后順序用次序有條有理用秩序

預先訂購用預訂預先約定用預定思考過去用反思思考錯誤用反省

受驚而醒用驚醒警戒醒悟用警醒核算計算用核計盤算商量用合計(第十四組)

評定價值用評價評議估價用評估表示不滿用抱怨報復仇怨用報怨

使之認識用引見向人推薦用引薦搜查收繳用搜繳搜索剿滅用搜剿

修理整治用修整休息整頓用休整突然發病用暴病有病在身用抱病

辨別區分用分辨辯白辯解用分辯無人打擾用清凈安靜不吵用清靜

故意隱瞞用隱諱模糊不明用隱晦強光耀眼用炫目眼花繚亂用眩目第二章詞匯知識與詞語辨析(第十三組)41第三章成語釋義運用第一節成語概念特征一、成語的概念。成語是一種相沿習用的特殊固定詞組。具有意義的整體性何如結構的凝固性。意義的整體性是指成語的意義并非其構成成分意義的簡單相加;成語的意義必須透過字面意義去深入理解。如“狐假虎威”表面意義是指“狐貍借老虎的威勢”,實際意義是“依仗別人的權勢去欺負人”;“破釜沉舟”表面意義是“砸破飯碗沉下船”,實際意義是“下定決心干到底”;“鳳毛麟角”表面意義是“鳳凰的毛和麒麟的角”,實際含義是“稀少而可貴的人才和事物”;“廢寢忘食”字面意義是指“不顧睡覺忘記吃飯”,實際意義是“極為專心努力”。結構的凝固性。成語是一種定型的凝固結構,一般不能任意變動語序,抽換和增減其中的成分。第三章成語釋義運用42第三章成語釋義運用二、成語的來源。成語來源于以下幾個方面:1、神話寓言葉公好龍(《新序·雜事》)精衛填海(《山海經·北山經》)天花亂墜(《高僧傳》)愚公移山(《列子·湯問》)守株待兔(《韓非子·五蠹》)刻舟求劍(《呂氏春秋·察今》)火中取栗(法國拉·封丹《猴子與貓》)2、歷史故事望梅止渴(《世說新語·假譎》)完璧歸趙(《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第三章成語釋義運用二、成語的來源。成語43第三章成語釋義運用聞雞起舞(《晉書·祖逖傳》)請君入甕(《資治通鑒·唐紀》)四面楚歌(《史記·項羽本紀》)夜郎自大(《漢書·西南夷傳》)3、詩文語句兢兢業業(《詩經·大雅·云漢》)發號施令(《尚書·冏命》)虎視眈眈(《周易·頤》)學而不厭(《論語·述而》)舍生取義(孟子·告子上)困獸猶斗(左傳·宣公十二年)短兵相接(《楚辭·九歌·國殤》)第三章成語釋義運用聞雞起舞(《晉書·祖44第三章成語釋義運用4、口頭俗語狼子野心、眾志成城、千夫所指、一干二凈、三長兩短、指手劃腳、拐彎抹角。三、成語的構造成語以四字格為基本格式,也有非四字格,如莫須有、迅雷不及掩耳、牛頭不對馬嘴等等。1、并列結構:光明磊落、豐功偉績、萬紫千紅、龍飛鳳舞、鰥寡孤獨、捕風捉影、防微杜漸、摩肩接踵、咬文嚼字、沽名釣譽、含英咀華、趨炎附勢、眾叛親離、唇亡齒寒、流言飛語、金科玉律、浮光掠影、珠聯璧合、口蜜腹劍。2、偏正結構:世外桃源、一孔之見、后起之秀、中流砥柱、侃侃而談、一丘之貉、不敗之地、多事之秋、后顧之憂、城下之盟、出水芙蓉、金玉良言、炯炯有神、乘虛而入、百步穿楊。第三章成語釋義運用4、口頭俗語45第三章成語釋義運用3、述賓結構:包羅萬象、顧全大局、無所事事、視為畏途、貽笑大方、歌舞升平、顛倒是非、放浪形骸、粉飾太平、附庸風雅、三緘其口、別出心裁、飽經風霜。4、主謂結構:毛遂自薦、百花齊放、葉公好龍、青出于藍、雅俗共賞、本末倒置、耳目一新、茅塞頓開、義憤填膺、東施效顰、百廢待興、道貌岸然、韋編三絕、兵不厭詐、川流不息、責無旁貸、大器晚成、安步當車、孤芳自賞、禮尚往來、5、連謂結構:畫蛇添足、見風使舵、登堂入室、6、兼語結構:引狼入室、引人入勝、7、動補結構:垂涎三尺、愛不釋手、俗不可耐、冷若冰霜、堅不可摧、安之若素第三章成語釋義運用3、述賓結構:包羅萬46第三章成語釋義運用四、成語的作用成語言簡意賅,使用得當,可以使語言簡潔,增強修辭效果。例如:開國之初,雖然百廢待興,然而已經是生機勃勃,萬紫千紅的局面。反義成語對比使用,可以形成鮮明的對照,增強效果。例如:對于他們,第一需要的還不是還不是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第三章成語釋義運用四、成語的作用47第三章成語釋義運用第二節成語的釋義理解含義空穴來風:目無全牛:火中取栗不刊之論萬人空巷文不加點危言危行側目而視胸無城府一蹴而就第三章成語釋義運用48第三章成語釋義運用侃侃而談風聲鶴唳一文不名南轅北轍意氣用事三人成虎不溫不火首鼠兩端差強人意期期艾艾翻云覆雨第三章成語釋義運用侃侃而談49第三章成語釋義運用苦心孤詣不知所云石破驚天信手涂鴉上行下效撲朔迷離第三章成語釋義運用苦心孤詣50第三章成語釋義運用辨別色彩殫精竭慮不負眾望義無反顧置之度外處心積慮:貶義不孚眾望:貶義趨之若鶩:貶義始作俑者:貶義炙手可熱:貶義溢美之詞:貶義不可理喻:貶義第三章成語釋義運用辨別色彩51第三章成語釋義運用人滿為患:貶義彈冠相慶:貶義振振有詞:貶義好為人師:貶義如喪考妣:貶義亦步亦趨:貶義粉墨登場:貶義第三章成語釋義運用人滿為患:貶義52第三章成語釋義運用適用范圍鬼斧神工:技藝美輪美奐:建筑浩如煙海:書汗牛充棟:書良莠不齊:人的品質相濡以沫:患難相敬如賓:夫妻心有余悸:過去的事略勝一籌:質量陽春白雪:文藝擢發難數:罪行痛心疾首:態度濟濟一堂:人才第三章成語釋義運用適用范圍53第三章成語釋義運用

第三節成語的運用1、成語必須在了解成語的詞面意義的基礎上,弄清它的實際意義。2、成語是固定結構,必須沿用原型,不能隨意變換和增減。3、成語有其確定的字形和讀音,須分辨清楚,不能寫錯別字。如病入膏肓、好逸惡勞、一曝十寒、面面相覷。第三章成語釋義運用54第三章成語釋義運用經典例題:1、自張愛玲在大洋彼岸以自己獨特的方式悄然告別世人至今,張愛玲研究(),海峽兩岸三地出版張愛玲傳記、張愛玲研究專著和張愛玲評論匯編接連不斷。A蔚為大觀B、汗牛充棟C、蔚然成風D、百家爭鳴。解析:蔚為大觀是發展成為盛大壯觀的景象。形容美好事物繁多,給人一種盛大的景象。汗牛充棟指藏書太多,書運輸時牛累得出汗,存放時可堆至房頂,形容藏書非常多。蔚然成風形容一種事物發展流行,形成風氣。百家爭鳴比喻各種學術派別競相爭辯鳴放。2、有些干部對自己的下屬頤指氣使,對自己的上司(),唯唯諾諾,一幅奴才的嘴臉,這都是要不得的。A、陽奉陰違B、醍醐灌頂C頂禮膜拜D、耳提面命第三章成語釋義運用經典例題:55第三章成語釋義運用3、由于缺乏誠信,這家大商場越辦越差,現在每天去哪兒的顧客()。A寥寥無幾B、人跡罕至C、熙來攘往D、門可羅雀4、使兒童更好地適應互聯網時代,不僅意味著要讓他們掌握計算機技術、會使用計算機查找信息,更重要的是要讓兒童對互聯網上()的信息有清醒的辨別能力。A、良莠不齊B、汗牛充棟C紛繁蕪雜D、浩如煙海5、如果對中國人民的嚴正聲明和強烈抗議(),一意孤行,必將自食其果。A、置之度外B、心不在焉、C置若罔聞D存有異議第三章成語釋義運用3、由于缺乏誠信,這家56第三章成語釋義運用6、古人有“聞過則喜”之說,而今天有些人則不然,總是(),對比之下,實在不應該。A、瑕不掩瑜B諱疾忌醫C、剛愎自用D、好大喜功7、對別人文章的理解必須全面,(),很可能歪曲本意。A、生吞活剝B、尋章摘句C、牽強附會D斷章取義解析:生吞活剝比喻生硬地抄襲機械地搬用經驗方法理論。尋章摘句指寫作堆砌詞語,缺乏創造性。牽強附會是指把本來沒有意義的事物說成有某種意義,也指把不相關聯的事物牽拉在一起,混為一談。斷章取義,指不顧全篇文章和談話的內容,孤立地選取其中一段或一句的意思,常指引用與原意不符。第三章成語釋義運用6、古人有“聞過則喜”57第四章復句的十大關系解析

第一節復句的概念特征復句是由兩個或幾個意義上緊密聯系、結構上互不包含的單句組成的句子。分局之間有較小的停頓,書面上用逗號和分號表示。組成復句的單句形式,叫做分句。復句特征:分句與分句結構上互不包含,即互不作句子成分。1、歷史證明了,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力量是無窮的。(單句)2、麥穗長、顆粒飽滿,是這種麥種的特點。(單句)復句間各分句之間的意義關系常常用關聯詞語來表示。所謂關聯詞語指的是連詞以及能夠起關聯作用的副詞等。不同的關聯詞語表示不同的關系。1、如果我們努力學習,就能夠學會許多新的知識。2、只要我們努力學習,就能夠學會許多新的知識。第四章復句的十大關系解析58第四章復句的十大關系解析

第二節復句的十大關系解析并列關系:順承關系:解說關系:選擇關系:遞進關系:轉折關系”條件關系:假設關系:因果關系:目的關系:第四章復句的十大關系解析59第四章復句的十大關系解析1、并列關系:平列(既A又B,又A又B,有時A有時B,一方面A一方面B,一邊A一邊B,一會兒A一會兒B,也,又,同時,同樣,另外)對舉(不是A而是B,是A不是B,而,而是)例句:友誼是人生的調味品,又是人生的止痛藥。我們是革命的樂觀主義者,又是革命的現實主義者。人的明智并非與經驗成正比,而是與經驗的吸收力成正比。不是人們的意識決定人們的社會存在,而是人們的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意識。衡量人的尺度,不在職位的高下,而在成就的大小。悲觀的人雖生猶死,樂觀的人永生不老。虛心使人進步,謙虛使人落后。第四章復句的十大關系解析1、并列關系:平列(既A60第四章復句的十大關系解析2、順承關系:(首先,起先,先,然后,隨后,再,又,剛A就B,一A就B,就,又,再,于是,然后,后來,接著,跟著,繼而,終于)例句:世界上有思想的人應先想到事情的結局,隨后著手去做。她進入這個世界,便奉獻給這個世界以真誠。愿為事業獻青春,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3、解說關系:(即,就是說)例句:我們正處于這樣一個歷史階段,即我們相信兩國的關系能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調查有兩種方法:一種是走馬觀花,一種是下馬觀花。對自己,“學而不厭”,對人家,“誨人不倦”,我們應取這種態度。第四章復句的十大關系解析2、順承關系:(首先,起61第四章復句的十大關系解析4、選擇關系:未定選擇(或者A或者B,是A還是B,或者,或是,或,還是,不是A就是B,要么A要么B)已定選擇(與其A不如B,與其A倒不如B,與其A寧肯B,還不如,倒不如,寧可A絕不B,寧肯A也不B)例句:或者你到上海,或者你到南京,或者你哪里都不去。他是忘了,還是故意不來。不是魚死,就是網破。與其夸大胡說,還不如宣布“我不知道”。我們寧要少而精,也不要多而雜。第四章復句的十大關系解析4、選擇關系:未定選擇62第四章復句的十大關系解析5、遞進關系:一般遞進(不但A而且B,不僅A還B,不光A就連B,非但A就連B,不但A反而B,不但不A反倒還B,非但沒A相反還B,而且,并且,況且,何況,甚至,更,還,甚至于,更何況)襯托遞進(尚且A何況B,尚且A更不用說B,別說A連B,不要說A就是B,尚且,何況,反而)例句:這次展出的年畫,數量多,而且題材新穎、形式風格多樣。他認識我,甚至連我的小名都知道。你這樣說不但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影響團結。見面尚且怕,更不必說向他提意見了。老年人熱情都那么高,何況我們青年人呢?第四章復句的十大關系解析5、遞進關系:一般遞進63第四章復句的十大關系解析6、轉折關系:重轉(雖然A但是B,雖說A可是B,雖則A然而B,盡管A卻B,固然A但B)輕轉(雖然,但是,但,然而,可是,可,卻)弱轉(只是,不過,倒)例句:很多人盡管講起來一樣頭頭是道,但是打起仗來卻有勝負之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他是應該來的,只是沒有時間。兄弟并沒有什么過人之處,不過為人率直罷了。第四章復句的十大關系解析6、轉折關系:重轉(雖64第四章復句的十大關系解析7、條件關系:充足條件(只要A就B,只需A便B,一旦A便B,便,就)必要條件(只有A才B,唯有A才B,除非A否則B,才,要不然)無條件(無論A都B,不論A都B,不管A總是B,任憑A也B)例句: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只有春天到了,才能見到這種鮮花。多讀多寫,作文就會進步。能看懂印度文學原著,才談得上對中印文學作真正的比較研究。不管誰來,他都按制度辦事。事實總是事實,不管他信不信。第四章復句的十大關系解析7、條件關系:充足條件65第四章復句的十大關系解析8、假設關系:一致(如果A就B,假如A就B,假設A那么B,倘若A就B,若是A那B,萬一A便B,那,那么,就,便,則,)相背(即使A也B,就算A也B,縱使A也B,哪怕A也B,再A也B,也,還)例句:如果不互相尊重,愛也難以持久。要是你不去,那么誰去?你臨時有事的話,可以打個電話來。寶石哪怕混在垃圾堆里,也仍然晶瑩奪目。第四章復句的十大關系解析8、假設關系:一致(如66第四章復句的十大關系解析9、因果關系:說明(因為A所以B,由于A才B,之所以A是因為B,因為,由于,所以,因此,因而,以致,致使,從而)推論(既然A那么B,既然A就B,既然,就,可見)例句:知識的海洋是無窮無盡的,因此,學習是無止境的。他優柔寡斷,以致坐失良機。我們既然拿來了,就不帶回去了。基本公式都弄錯了,可見沒有認真學。前幾次實驗之所以沒有成功,是因為我們大家還缺乏經驗。第四章復句的十大關系解析9、因果關系:說明(因67第四章復句的十大關系解析10、目的關系:得到什么(以,以便,以求,借以,好讓,為的是)避免什么(以免,免得,省得,以防)例句:你把意見整理一下,好交給大會討論。我們把政策交給群眾,為的是更好地取得群眾的幫助和監督。麻煩你把這本書捎給他,省得我再跑一趟。我把發動機重新檢查了一遍,以免中途發生故障。第四章復句的十大關系解析10、目的關系:得到什么68第四章復句的十大關系解析多種復句是指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層次的復句。多種復句至少要三個分句才能構成。但包含三個或三個以上分句的復句不一定是多重復句。1、如果你的看法正確,你就不怕別人批評;如果你的看法不正確,批評正好能幫助你改進錯誤。2、它們(翠竹),滑下溪水,轉入大河,擠上火車,走上條條征途。(不是多重復句)。3、我贊美白楊樹,就因為他不但象征了北方的農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們民族解放斗爭中不可缺少的質樸、堅強,以及力求上進的精神。4、三味書屋后面也有一個園,雖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壇去折臘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樹上尋蟬蛻。第四章復句的十大關系解析多種復句是指有兩個或69第四章復句的十大關系解析5、“三秋”時間雖緊,只要思想重視,合理安排勞力,還是可以做到顆粒歸倉的。6、馬克思列寧主義是從客觀實際中獲得了證明的最正確最科學最革命的真理;但是,許多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的人卻把它看成死的教條,這樣就阻礙了理論的發展,害了自己,害了同志。第四章復句的十大關系解析5、“三秋”時間雖緊70第四章復句的十大關系解析

第三節復句十大關系的綜合運用1、誤區:把“遞進”當“并列”表示遞進關系和并列關系的句子都可歸入并列類的復句,如果不仔細分析,很容易混為一談。例句:有許多論文所引述的論證能夠兼顧歷史和科學前沿,包括該領域中古老又權威的論斷、方法和數據,包括了最新研究成果及理論或實際需求,反映出作者的理論眼界。一位優秀的科學家與當今學者的研究成果相互聯系,且兼顧經典,在研究其論文時不僅得到論點、論據,能獲得進一步探討的方法和空間。A、既又不僅因而所以B、不但而且不僅因而而且C既又總是從而而且D、不但而且總是從而所以解析:“既——又——”是并列關系;“不但——而且——”是遞進關系。由“兼顧”一詞判斷,應選擇表并列關系的關聯詞。第四章復句的十大關系解析71第四章復句的十大關系解析2、誤區:把“假設”當“因果”假設關系和因果關系的復句中,都含有“因果”這一關系,考生在做題時很難分辨清楚題目是表示“因果”還是“假設”。其實他們是有差別的。在因果關系“因為——所以——”中,表述人知道“因”是既成事實;在假設關系“如果——就——”中,表述人知道“因”不是既成事實。例句:這樣的考證、新解,不是牽強附會,是以犧牲詩的藝術為代價的。A、既然就B即使也C、因為所以D、既然那么解析:分析句子“不是牽強附會”和“是以犧牲詩的藝術為代價的”不是因果關系,而選擇B、C、D都是表示因果關系的關聯詞,故排除。進一步分析,這兩個分句其實是讓步假設關系。第四章復句的十大關系解析2、誤區:把“假設”72第四章復句的十大關系解析3、誤區:把“承接”當“因果”“承接”和“因果”關系也是易錯點。承接關系強調兩分句間以時空或事理的順序排列,兩分句間是前后相接的。而因果關系的句子強調一個分句提出原因,一個分句說明結果。例句:圍湖造田搞了兩年,“把草甸子變成糧倉”會戰又鬧了好幾年——土地沙化的病根子就是這么埋下的。A、因而B繼而C、然而D、反而解析:考生易選擇A,認為“圍湖造田”是“把草甸子變成糧倉”的原因。其實從句中可以看出“兩年”和“好幾年”在時間上是一個承接關系。,所以應選擇表示承接關系的關聯詞“繼而”。第四章復句的十大關系解析3、誤區:把“承接”73第四章復句的十大關系解析4、誤區:把“遞進”當“因果”考生易將遞進關系的后一分句當成因果關系的結果來看待。遞進關系強調結果是在前一分句的基礎上又進了一層,而因果關系強調結果是有前一分句引起的。例句:貪圖小利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小圈子,打自己的小算盤,忽視了集體和國家的利益。A因而B、進而C、從而D、反而解析:考生易誤選B,“進而”是表遞進的連詞,后一分句往往是前一分句行動基礎上采取的進一步的行動。例句中,后一分句“忽視了集體和國家的利益”是前一分句的結果,前后分句是因果關系。“從而”表示引出的目的和結果,用在此處也不合適。第四章復句的十大關系解析4、誤區:把“遞進”74第四章復句的十大關系解析5、誤區:把“條件”當“因果”表示條件的句子其實也含有因果這一關系。在條件關系“只有——才——”中表述人尚不知道“因”是否成為事實;而因果關系中表述人知道“因”是既成事實。例句:近百年來,我國雖然出現過不少杰出的科學家,也出現過像“五四”運動那樣的倡導科學的全國性熱潮,在半封建半殖民的條件下,科學事業不可能得到真正的發展。全國解放后,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并在較短的時間內取得了舉世公認的卓越成就。A、同時但是因為故B、同時由于只有故C、甚至由于因為才D甚至但是只是才解析:第一橫線前后是遞進關系,據此可排除A、B兩項。第一個句號之前,由關鍵詞“雖然”可知,是一個轉折關系的復句,轉折位置在在第二條橫線處,據此可排除表示因果關系的B、C項。“全國解放后,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是后一分句“取得舉世公認的卓越成就”的條件,兩分句是條件關系而非因果關系。第四章復句的十大關系解析5、誤區:把“條件”75第四章復句的十大關系解析6、誤區:把“充分條件”當“必要條件”條件句中條件的充分性和必要性是考官喜歡出題的地方。充分條件復句的特點:前一分句提出一個條件,后一分句說明只要滿足這個條件就會出現結果。這里提出的條件是容易滿足的,也不是唯一的,換個條件也可能有同樣的結果。常用關聯詞有:只要(一旦)——就(便)——。必要條件復句的特點:前一分句提出前一個條件,后一分句說明了必須滿足這個條件才有結果。這里的條件是必不可少的,含有唯一性,語氣堅決。常用的關聯詞有:“只有(唯有)——才——”、“除非——才——”、“除非——不——”、“除非——否則——”、“不——不——”、“沒有——就沒有”。“鍥而不舍,金石可鏤”,這句話告訴我們,堅持不懈努力,能實現自己的理想,獲得事業的成功。A只有才B、只要就C、如果就D、即使也解析:句中“堅持不懈努力”是“能實現自己的理想,獲得事業的成功”的必要條件,所以作者強調的是這個條件的必不可少,應該用“只有——才——”,而“只要——就——”表示有了這個條件就產生這個結果。第四章復句的十大關系解析6、誤區:把“充分條76第四章復句的十大關系解析7、誤區:把“假設”當“條件”條件關系和假設關系的復句,其前后分句都是條件和結果的關系,都是沒有實現的事情。其實二者的側重點不同,條件復句有充足、必要條件和一些無條件標志的復句,比如:不管——無論——。假設復句是側重于前一分句的內容不存在,比如:如果——要是——。例句:①如果美國政府仍然一意孤行搞對抗,中國政府就愿意奉陪到底。②只要美國政府仍然一意孤行搞對抗,中國政府就愿意奉陪到底。①句中,作者不管“美國政府仍然一意孤行搞對抗”這一情況是否真實存在,而假設它已成客觀事實;②句中,作者尚不知道“美國政府仍然一意孤行搞對抗”是否能成為事實。兩分句的著重點不同。第四章復句的十大關系解析7、誤區:把“假設”77第四章復句的十大關系解析8、誤區:把“承接”當“遞進”承接和遞進表面都有一個先后的聯系,所以考生易將二者混淆。承接更強調二者發生的先后性,即強調事件發生的過程;遞進則重點強調后者,前者或為鋪墊,或為對比,目的都是為了說明后者。形象地說,遞進關系像樓梯,是一層一層有節奏地進步;承接關系像人行道,僅僅是一條一條地并列鋪設。例句:礦務局黨委決定,這種新的采煤法先在個別班組試行,在全礦推廣。A、接著B、而且C進而D、同時解析:此題考生易誤選A。因為在句子中有一個“先”字。但仔細推敲,“新的采煤法先在個別班組試行”的目的是“在全礦推廣”。“個別班組試行”只是一個鋪墊,由此判斷,句子是表遞進關系。選項中表示遞進關系的詞有“進而”、“而且”,“而且”用在次顯然不合適。第四章復句的十大關系解析8、誤區:把“承接”78第四章復句的十大關系解析9誤區:把“讓步轉折”當“轉折”表示讓步假設的句子與轉折關系的句子都含有轉折的意味,但是轉折句中偏句陳述的是已然的真實的事實,而讓步句中偏句陳述的是假設的事實。例句:①盡管政府和學校采取了發放獎學金、組織勤工儉學等措施,但仍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支付學費和生活費存在困難。②雖然這幾年當合同制技術員,但這個職業對他來說還是充滿著希望和無窮樂趣。③即使我們有什么過錯,他也總是原諒我們。④縱然他這次僥幸過關,他也無法闖過最后關卡。解析:以上四句,前后分句都有轉折的意思。①②句的前一分句陳述的是既成的事實,③④句的前一分句陳述的是假設的事實,所以前兩句是轉折關系復句,后兩句是假設關系復句。第四章復句的十大關系解析9誤區:把“讓步轉折79第四章復句的十大關系解析10、誤區:把“不是——而是——”當遞進、選擇、轉折“不是——而是——”不同于遞進關系的“不但——而且——”,其前一句否定一種意思,后一句肯定另一種意思,無法比較在意義上進了一層。例句:①王昭君不是一個人物,而是一個象征;昭君墓不是一座墳墓,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紀念碑。②一個球的輸贏,不但關系到個人的聲譽,而且關系到祖國的榮譽。解析:①前否定,后肯定,是并列關系。②前后分句都肯定,是遞進關系。第四章復句的十大關系解析10、誤區:把“不是80第五章片段閱讀與短文分析

第一節片段閱讀技巧片段閱讀是公考中重要題型,其形式是先給出一段文字,然后根據這段文字提出一個問題。片段閱讀主要考查應試者對文字材料的閱讀分析能力。通過閱讀短文,對比較復雜的概念和觀點能準確地理解,對文中隱含的信息進行合理推斷,在干擾因素較多的情況下能比較準確地辨明句意,篩選正確信息。判斷閱讀的篇幅逐漸加長,這是難度增加的一種形式。主旨類的題目是片段閱讀考核的重點和難點。社會關注熱點事件成為試題材料。其所選取的材料大多來自各大主流媒體的報道。很多材料背景是社會熱點問題和社會各領域的變化。第五章片段閱讀與短文分析81第五章片段閱讀與短文分析

片段閱讀技巧1、整體把握短文。將短文作為一個整體來看,不能只找問題對應的內容。只有對整段內容有全面的了解,才能把握作者的寫作意圖、出題角度和目的。2、提煉關鍵句。找出關鍵句。關鍵句是指以下幾種語句:結構較復雜,對文意影響較大的語句;內涵比較豐富的語句;材料的中心句、總結句和過渡句等。3、閱讀要迅速、準確。加強平時快速閱讀訓練,做到既快又準。4、使用排除法。即使某項的觀點正確,但與短文的陳述無關或不是短文主要內容,也應排除。第五章片段閱讀與短文分析82第五章片段閱讀與短文分析例句:隨著全球肉類產量的進一步增加,畜牧業對全球溫室效應的影響也會增長。目前,畜牧業用地已經占到地球土地面積的30%。作為農業增長最為迅速的一個門類,畜牧業還會占用更多的土地用來生產飼料和放牧。在拉丁美洲,為給牧場騰出空間,已經有70%的森林遭到砍伐。目前畜牧業對全球825個陸地生態區中的306個造成了威脅,并且威脅到1699個頻危物種。這段文字意在說明:A、應嚴格控制畜牧業生產B、畜牧業造成的污染嚴重C、畜牧業發展面臨的瓶頸D發展畜牧業的環境代價解析:該題以例證法破解。例證法是一種用個別典型的具體事例證明論點的論證方法。第五章片段閱讀與短文分析例句:隨著全球肉類產83第五章片段閱讀與短文分析例句:不抵抗主義我向來贊成,不過因為有些偏于消極,不敢實行。現在一想,這個見解實在大謬。為什么?應為不抵抗主義面子上是消極,骨子里有最經濟的積極。我們要辦事有成效,假使不實行這主義,就不免消費精神于無用之地。我們要保存精神,在正當的地方用,就不得不在可以不必的地方節省些。這就是以消極為積極:沒有消極就沒有積極。以上文字告訴我們:A、我贊成不抵抗主義的理由B不抵抗主義貌似消極,實則積極C、積極與消極其實只是相對意義上的哲學詞匯而已D、要成功就必須把有限的精力集中起來做最重要的事情。解析:用比較法破解。類比法是將性質、特點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近的不同事物加以比較,從而引出結論的方法。對比法是通過性質、特點在某些方面相反或對立的不同事物之間的比較來證明論點的方法。第五章片段閱讀與短文分析例句:不抵抗主義我向84第五章片段閱讀與短文分析例句:能源價格高并非全是壞事,因為價格杠桿自會調節石油的流向,確保人類以剩下的石油找到更好的新能源,而不是全用到幾十年前根本不存在的使夏天變涼爽的能源需求上。實際上,如果我們遵循價格杠桿,甚至無需教育消費者,人人都會做出理智的選擇。那些價格杠桿不起作用的地方,多是機制本身有問題的地方,改進機制,才能使價格杠桿更有效。這段文字的核心觀點是()。A.改革體制是充分發揮價格杠桿作用的前提B.能源的無謂浪費問題應該受到應有的重視C.提高能源價格有利于合理利用與節約能源D要充分發揮價格杠桿調節能源流向的作用第五章片段閱讀與短文分析例句:能源價格高并非85第五章片段閱讀與短文分析【答案】D【解析】此題為典型的主旨概括題。文段選取的是經濟方面的內容,談到了能源價格與能源流向的問題。解題的關鍵在于把握重點的引導詞,文中通過“實際上”引導了主題句“如果我們遵循價格杠桿,甚至無需教育消費者,人人都會做出理智的選擇”強調“價格杠桿對于調節能源流向的作用。”因此正確答案為D項。【糾錯】選項中A項具有一定的迷惑性。然而文中只是在文段最后補充說明了要改進機制確保價格杠桿更加有效,并非文段談論的重點。而且A項的表述“改革體制”和原文中的“改進機制”也不完全吻合,表述并不準確。因此A項予以排除。第五章片段閱讀與短文分析【答案】D86第五章片段閱讀與短文分析例句:以制度安排和政策導向方式表現出來的集體行為,不過是諸多個人意愿與個人選擇的綜合表現。除非我們每一個人都關心環境,并采取具體的行動,否則,任何政府都不會有動力(或壓力)推行環保政策。即使政府制定了完善的環保法規,但如果每個公民都不主動遵守,那么,再好的環保法規也達不到應有的效果。這段文字主要支持的一個觀點是()。A.政府有責任提高全民的環保意識B.完善的法規是環保政策成敗的關鍵C.政府制定的環保法規應該體現公民個人意愿D每個公民都應當提高自己的環保意識

第五章片段閱讀與短文分析例句:以制度安排和政87第五章片段閱讀與短文分析【答案】D【解析】通過審題可知本題要求考生對于文中主要觀點進行把握,即尋找主題句。由題干可知第一句話主要講的是集體行為是個人意愿與選擇的綜合表現;第二句話講的是個人在推動政府制定環保政策中的作用;第三句講的是個人對于發揮法規的實際效果所起的作用。主題句在轉折詞“但”之后,即強調公民個人要有環保意識,環保法規才能取得效果,故D項是原文的同義替換,為正確答案。【糾錯】A項強調政府的作用,與原文題意不符。B項強調法規制定的重要性,與題意不符。C項側重法規的制定應體現公民意愿,也與題干不符。第五章片段閱讀與短文分析【答案】D88第五章片段閱讀與短文分析例句:即使社會努力提供了機會均等的制度,人們還是會在初次分配中形成收入差距。由于在市場經濟中資本也要取得報酬,擁有資本的人還可以通過擁有資本來獲取報酬,就更加拉大了初次分配中的收入差距,所以當采用市場經濟體制后,為了縮小收入分配差距,就必須通過由國家主導的再分配過程來縮小初次分配中所形成的差距,否則,就會由于收入分配差距過大,形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