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天地生物氣象”_第1頁
“觀天地生物氣象”_第2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摘要:程顥《秋日偶成》通過情景交融的手法,表達了自己求道、得道的喜悅和樂趣。程顥認為,成德成圣并非高不可攀,其起點就在于日常起居、語默動靜之際的切實修養。天道流行不息,無時不在、無處不在。只要去除私欲,就能靜觀萬物,領悟天道,從而忘懷得失憂樂、貧富賤貴,成為一個真正的豪杰。關鍵詞:道靜觀氣象閑來無事不從容,睡覺東窗日已紅。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風云變態中。富貴不淫貧賤樂,男兒到此是豪雄。程顥《秋日偶成》在認真品味宋明理學家的詩歌之前,我們難免會忽視他們的文學成就,何況長期以來受嚴羽崇唐抑宋的影響,總認為宋人理氣太濃,缺少詩味。其實,宋明理學家許多詩歌都可以算得上是世界一流的。因為,他們以詩歌為心法,妙證天道,而又有無窮的言外之意?,F在想來,以前聽人說,中國的詩詞總不如西方的更有哲理,更耐人尋味,其實,那種觀點是多么膚淺!我第一次品讀程顥的《秋日偶成》,就非常震撼,感覺有一種天地“氣象”撲面而來。宋明理學家往往有著“觀天地生物氣象”{1}的胸襟,因此往往形之于吟詠。這首詩一氣呵成,在恬淡的情感中融入了深刻的道學思想,如鹽化水,無可湊泊。整首詩的思路大致是,第一二句道出了修身的功夫在于日常生活,并非高不可攀。第三四句說明修身的根本方法是靜存。第五六句是說,由于入門正、立志高,所以能夠體認天道。最后兩句說,能夠體認天道,則個人的得失憂樂、窮通貴賤自然置之度外了。知道了這個意思,我們再做細致論述就更加得心應手了?!伴e來無事不從容,睡覺東窗日已紅。”這兩句體現了內心的平淡,但平淡中卻顯示出修身的功夫。開篇一個“閑”字,就道出了儒家為學的平實與貼切。道不遠人,天理無時不在,無處不在。于人而言,只在日常起居、語默動靜之中。于物而言,春秋代序、天體運轉也都如此。所以,悠閑地生活,心中不容私心雜念,從容地觀看紅日東升,這已經是格物致知、超凡入圣的下手功夫了??梢?,要想人人都成為圣人,既難又不難。所謂難,就是圣人的標準畢竟很高;所謂不難,做圣人的功夫也就在日常生活之中,只要心無掛礙,而不讓其放縱即可。“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边@兩句最重要的概念就是“靜”。既然修身要“求放心”,不讓欲念產生,所以,靜存就是成圣的不二法門。周敦頤之學“以靜為宗”,主張“無欲故靜”,其學在程門遞相傳授。程顥在此拈出一個“靜”字,顯然秉承師學。在程顥看來,天理雖然無動無靜,而人心則要以靜為宗,使之有個主宰,由此而能時動則動、時靜則靜、即動即靜。而“靜觀”,就是在靜存之際,主體心無旁騖,能真切地領悟萬物的生機,這就是從活處觀物的審美趨向。周敦頤從不剪除自己窗前的小草,因為感覺小草“與自家意思一般”{2},都有生生之意。程顥也持相似的觀點,他說:“天地之間,非獨人為至靈,自家心便是草木鳥獸之心也,但人受天地之中以生爾”{3},因此,“靜后,見萬物自然皆有春意。”{4}所謂“春意”,就是萬物自得之生機。所以說,靜觀萬物,則觸處皆春,怡然自得,不僅能夠體認天地之生生大德,也能夠感發人心之仁德,從而成為一個仁者。程顥說:“仁者渾然與物同體,義禮智信皆仁也?!眥5}而仁者能夠參贊天地之化育,與萬物渾然無間,其內心的仁義禮智,也轉化為四季的流轉了。朱熹曰:“天只有個春夏秋冬,人只有個仁義禮智,此四者,便是那四者。心是個運用的,只有此四者之理,更無別物?!眥6}這就是說,仁者能以道德上的韻律和節拍,契合自然的更替,從而達到物我兩忘的默契與和諧,這就是“四時佳興與人同”的佳境。當然,人與四季的和諧,也有其心理上的原因。因為,物與人之間能夠相互作用、相互感召,四季的更迭也就會使人心產生相應的波動。阿恩海姆認為,由于事物與人心具有相同的結構,因此,“人體之外的所有事物都具有真正的表現性”{7}。而且,這些事物在表現性方面的類似程度甚至比人與人之間的類似程度還要高。因此,“人類社會就可以與自然界的事物歸并為一類”{8}??梢?,人與四時佳興能夠異質同構,從而營構一種“天人合一”的境界?!暗劳ㄌ斓赜行瓮?,思入風云變態中。”“道”是理學家最高的哲學范疇?!暗馈奔仁鞘澜绲谋驹?、自然的規律,也是人世間的道德理性?!暗馈蓖ㄟ_于天地,流淌于有形和無形之中。天地萬物,四季流轉,都是一個“道”字。聞“道”,是古代知識分子一分執著的追求。孔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里仁》)從這方面來看,程顥是名副其實的“明道”先生。河間劉立之曰:程顥曾經“從汝南周茂叔問學,窮性命之理,率性會道,體道成德,出處孔、孟,從容不勉”{9}。程顥體道成德之后大徹大悟,認為“道”乃是一種“天理”。程顥曰:“吾學雖有所授,然‘天理'二字,卻是自家體貼出來。”{10}可見,當他領悟到“道”通于天地之間、有形無形之際,真正獲得了返璞歸真、心與物游的生命體驗了!這種高峰體驗讓他情不自禁地擊節歡歌、手舞足蹈。程顥曰:“天地萬物之理,無獨必有對,皆自然而然,非有安排也。每中夜以思,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11}“道”無窮無盡,而人之“思”也可與之縱橫馳騁,從而“精騖八極,心游萬仞,”在風云變幻之中,體悟大自然的多姿多彩和變幻萬千。在這種凝神觀照中,真正體驗超凡入圣的意境。這是一種天地境界,也是程顥所追求的“孔顏樂處”。據載,程顥求學于周敦頤之際,周氏每令人尋孔、顏樂處,所樂何事。程顥對此深有感觸,曰“:某自再見茂叔后,吟風弄月以歸,有‘吾與點也'之意?!眥12}“吟風弄月”,與“思入風云變態中”不正有著相同的樂趣嗎?“富貴不淫貧賤樂,男兒到此是豪雄?!倍昧颂斓溃匀灰矔I悟到人道。以人道而證天道,就是“下學而上達”(《論語?憲問》)。天道生生不息,乃是一個“仁”字,而人道也是一個“仁”字?!叭收?,人也。”(《中庸》)所謂“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周易?說卦傳》),正是此意??梢姡幸饬x有境界的人生,就是一個“欲仁斯仁”的人生。果真如此,不也自得其樂否?孟子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保ā睹献?滕文公下》)孟子的人生理想,不正是程顥的理想嗎?因為,富貴、貧賤、威武都不會改變他的志向,必然能夠大公至正、勇往直前了。這不就成為一個頂天立地的英雄豪杰了嗎?讀詩至此,我們會情不自禁地聯想到“文如其人”的理論了。事實上,如果把此詩與程顥人品進行對照,我們會發現,兩者若合符契。程顥的門人朋友曾這樣評價他,曰:“先生德性充完,粹和之氣盎于面背,樂易多恕,終日怡悅。??先生得圣人之誠者也。??故推而事親則誠孝,事君則誠忠,友于兄弟則綽綽有裕,信于朋友則久要不忘,修身慎行則不愧于屋漏,臨政愛民則如保乎赤子。??自孟軻以來,千有余歲,先王大道得先生而后傳,其補助天地之功,可謂盛矣。”{13}這就是程顥品格的形象描繪。長期的修養以及高超的悟性,在日常生活當中不斷地積累,形成了他寧靜、和樂的心境,以及溫和的氣質,從而塑造了一個穩定的心理結構。正是在這樣的心理結構之下,作品一經形成,字里行間跳動著的就是他的胸懷氣度、生命體驗。而這就是詩歌中情感表達的最高境界。此詩將自然的生生氣象,化作了自身的道心樂意,此乃其春意盎然的奧妙所在。總之,此詩雖然有濃厚的道學氣息,但讀者并不覺得有什么說教的色彩。其原因是作者通過情景交融的手法,把抽象的哲理轉化為具體的形象。試想,把諸如“道”之類的最高哲學范疇,表達得如此詩情畫意,而又明白如話,古今中外,能有幾人?如果沒有光風霽月的人格以及鬼斧神工的造詣,豈能達到這個境界?具體而言,第一二句自然明快,第三四句對仗工穩,情韻俱佳,這四句共同營造了一個意在言外的意境,從而使后面四句的抒情言志以及理論升華變得瓜熟蒂落,水到渠成。馮舒說:“詩不忌道學,然詩人道學多在言外,說出便厭。詩以道性情,不知發乎情,便不知止乎禮義?!眥14}以此為標準,程顥此詩,不正是發乎道學,而見乎言外者嗎?所謂“言有盡而意無窮”,不正是其成功之所在嗎?{1}{2}{3}{4}{9}{11}{12}{13}程顥、程頤撰,朱熹編,潘富恩導讀:《二程遺書》,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134頁,第112頁,第54頁,第135頁,第385頁,第167頁,第112頁,第387—389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