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傳染病預防與控制三個環節控制感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傳染病預防與控制三個環節控制感染源1麻疹、手足口病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醫院感染管理辦法》《醫療機構消毒技術規范》(WST367-2012)《醫院空氣凈化管理規范》(WST368-2012)《醫院隔離技術規范》(WST311-2009)《手足口病診療指南(2010年版)》《南寧市手足口病、麻疹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工作要求》(南衛醫〔2014〕43號)。。。。。。麻疹、手足口病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2第一部分
麻疹第一部分麻疹3
感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麻疹病毒屬副黏病毒,呈球形,直徑只有100~250納米。在外界環境中抵抗力不算強,對干燥、日光、高溫和一般消毒劑都沒有抵抗力。在陽光下或空氣流通環境中半小時就失去活力;在室溫下僅存活2小時,56℃時30分鐘即被破壞。能耐寒不怕凍,4℃可存活5個月,零下15℃能存活5年。在體外較不穩定,易失活,對熱、干燥、紫外線及脂肪溶劑如乙醚、氯仿等極為敏感,故煮沸、日照及一般消毒劑均易滅活,在56℃30min即可滅活,在pH7時病毒生存好,而pH<5或>10均不能存活。隨患者飛沫排出體外的麻疹病毒在一般室溫下其活力至少可維持34h,若病毒懸存于含有蛋白質的物質如黏液中,則其存活時間可延長,因蛋白質可保護病毒不受熱和光的影響,受蛋白質保護的麻疹病毒可在-70℃下保存活力5年以上。麻疹是通過呼吸道飛沫途徑傳播,傳染性強,病人是唯一的傳染源。未接種過疫苗的幼兒患麻疹的風險最高,同時發生并發癥(含死亡)的風險也最高。但是任何未獲得免疫的人(即未接種疫苗或未患過麻疹的人)均可被感染。
感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麻疹病毒屬副黏病毒,呈球形,直徑4控制感染源控制感染源5預檢分診做好預檢分診,落實首診負責制。發熱病人必須先經發熱預診分診,并由預診分診點護士引導至發熱診室就診。預檢分診做好預檢分診,落實首診負責制。6隔離措施對病人在標準預防的基礎上,還應采用空氣傳播的隔離預防(空氣傳播+,飛沫傳播++)。隔離措施對病人在標準預防的基礎上,還應采用空氣傳播的隔離預防7(3)調整系帶的松緊度。《醫院隔離技術規范》(WST311-2009)⑥將五個手指尖并攏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揉搓,交換進行;環境的清潔與消毒標準預防是指對所有病人的血液、體液(包括羊水、心包液、胸腔液、腹腔液、腦脊液、滑液、陰道分泌物等人體物質)以及被血液、體液污染的物品均視為具有傳染性病源物質,醫務人員在接觸這些物質時,必須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包括:手衛生、個人防護用品的正確穿戴(手套、口罩、防護鏡或面罩、隔離衣、等)、儀器設備的使用及用后處理、環境清潔、病人用品的管理、避免銳器傷。包括手衛生,根據預期可能的暴露選用手套、隔離衣、口罩、護目鏡或防護面屏,以及安全注射。(2)將雙手指尖放在鼻夾上,從中間位置開始,用手指向內按壓,并逐步向兩側移動,根據鼻梁形狀塑造鼻夾。(1)不要接觸口罩前面(污染面)。對專用診室及病室內經常被患兒接觸的物體表面(如門把手、診療臺、病床、桌椅、嬰兒床欄桿、兒童娛樂設施等),定時用有效氯500-1000mg/L的含氯消毒劑溶液或季銨鹽類消毒濕巾擦拭消毒,可每1-2小時1次。集中空調通風系統應加強衛生管理,并符合國家有關規定。可陽光下暴曬或煮沸20min;每次使用后應清潔與消毒。洗手和衛生手消毒的原則:(1)當手部有血液或其他體液等肉眼可見的污染時,應用洗手液和流動水洗手;消毒地面采用濕式清掃,每天定時對地面進行消毒,消毒劑采用有效氯1000mg/L含氯消毒劑浸濕拖把拖地。要重視衛生間的清潔衛生個人防護用品的正確穿戴(三)要重視衛生間的清潔衛生《手足口病診療指南(2010年版)》(4)奶具、餐具煮沸消毒或有效氯250-500mg/L含氯消毒劑,浸泡30分鐘后用清水徹底沖洗干凈后備用。就診和留觀場所,保障有效的通風,避免就診患者擁擠。
患者的隔離(1)普通醫院經專家會診后診斷為疑似麻疹病例的,應立即收入發熱留觀病房,單人單間隔離觀察治療,直至明確診斷或排除診斷。盡快轉運到南寧市定點救治醫院/送回駐地并報告屬地CDC。(2)應減少轉運,當需要轉運時,醫務人員應注意防護。(3)患者病情容許時,接診科室應向麻疹疑似診斷病人及其隨行家屬提供一次性外科口罩,并定期更換;應限制患者的活動范圍。(4)加強通風,或進行空氣的消毒。(5)定點救治醫院病房做好空氣隔離措施(黃色標識):進入確診或可疑傳染病患者房間時,應戴帽子、醫用防護口罩;進行可能產生噴濺的診療操作時,應戴護目鏡或防護面罩,穿防護服,當接觸患者及其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質時應戴手套。(3)調整系帶的松緊度。患者的隔離8加強通風加強門診、候診室、輸液室、留觀室、病房通風換氣,調整布局,可適當增加機械通風設施。加強通風加強門診、候診室、輸液室、留觀室、病房通風換氣,調整9通風
1.自然通風應根據季節、室外風力和氣溫,適時進行通風。2.機械通風2.1工作原理通過安裝通風設備,利用風機、排風扇等運轉產生的動力,使空氣流動。2.2通風方式機械送風與自然排風適用于污染源分散及室內空氣污染不嚴重的場所。機械送風口宜遠離門窗。自然送風與機械排風適用于室內空氣污染較重的場所。室內排風口宜遠離門,宜安置于門對側墻面上。機械送風與機械排風適用于衛生條件要求較高的場所。根據通風的需要設定換氣次數或保持室內的正壓或負壓。3.注意事項3.1應充分考慮房間的功能要求、相鄰房間的衛生條件和室內外的環境因素,選擇通風方式及室內的正負壓。3.2應定期對機械通風設備進行清潔,遇污染及時清潔與消毒。通風
1.自然通風10集中空調通風系統
1.集中空調通風系統應加強衛生管理,并符合國家有關規定。
2.集中空調通風系統的衛生要求及檢測方法應符合《公共場所集中空調通風系統衛生規范》的規定。3.集中空調通風系統的衛生學評價應符合《公共場所集中空調通風系統衛生學評價規范》的規定。4.集中空凋通風系統的清洗應符合《公共場所集中空調通風系統清洗規范》的規定。集中空調通風系統
1.集中空調通風系統應加強衛生管理,并符11切斷傳播途徑切斷傳播途徑12
環境的清潔與消毒
(1)病人住院常規處理;(2)病人出院、轉院或死亡后對留觀室進行終末消毒;(3)救護車轉送后也應對車廂內環境進行清潔與消毒。
環境的清潔與消毒
(1)病人住院常規處理;13做好診室及病房的消毒工作做好診室及病房的消毒工作14空氣可紫外線照射消毒每天至少2次以上(上、下午各30-60分鐘),或使用動態空氣消毒機進行空氣凈化消毒。空氣可紫外線照射消毒每天至少2次以上(上、下午各30-6015
紫外線燈使用方法及其注意事項1.在室內無人狀態下,采用紫外線燈懸吊式或移動式直接照射消毒。燈管吊裝高度距離場面1.8m~2.2m。安裝紫外線燈的數量為平均≥1.5W/m3,照射時間≥30min。2.采用紫外線消毒器對空氣及物體表面進行消毒。其消毒方法及注意事項應遵循生產廠家的使用說明。3.消毒時對環境的要求紫外線直接照射消毒空氣時,關閉門窗,保持消毒空間內環境清潔、干燥。消毒空氣的適宜溫度20℃~40℃,相對溫度低于80%。4.應保持紫外線燈表面清潔,每周用酒精布巾擦拭一次,發現燈管表面有灰塵、油污等時,應隨時擦拭。5.用紫外線消毒室內空氣時,房間內應保持清潔干燥。當溫度低于20℃或高于40℃,相對溫度大于60%時,應適當延長照射時間。6.采用紫外線消毒物體表面時,應使消毒物品表面充分暴露于紫外線。7.采用紫外線消毒紙張、織物等粗糙表面時,應適當延長照射時間,且兩面均應受到照射。8.采用紫外線殺滅被有機物保護的微生物及空氣中懸浮粒子多時,應加大照射劑量。9.不應使紫外線光源直接照射到人。10.不應在易燃、易爆的場所使用。11.定期監測燈管輻射強度(化學指示卡)。
紫外線燈使用方法及其注意事項1.在室內無人狀態下,采用16
循環風紫外線空氣消毒器/靜電吸附式
空氣消毒器
1.適用范圍適用于有人狀態下的室內空氣消毒。2.消毒原理消毒器由高強度紫外線燈和過濾系統組成,可以有效殺滅進入消毒器窄氣中的微生物,并有效地濾除空氣中的塵埃粒子/采用靜電吸附和過濾材料,消除空氣中的塵埃和微生物。3.使用方法應遵循衛生部消毒產品衛生許可批件批準的產品使用說明,在規定的空間內正確安裝使用。4.注意事項4.1消毒時應關閉門窗。4.2進風口、出風口不應有物品覆蓋或遮擋。4.3循環風紫外線空氣消毒器用濕布清潔機器時,須先切斷電源。4.4靜電吸附式空氣消毒器的循環風量(m3/h)應大干房間體積的8倍以上。4.5消毒器的檢修與維護應遵循產品的使用說明。4.6消毒器應取得衛生部消毒產品衛生許可批件。
循環風紫外線空氣消毒器/靜電吸附式
空氣消毒器
117地面及物體表面消毒地面采用濕式清掃,每天定時對地面進行消毒,消毒劑采用有效氯1000mg/L含氯消毒劑浸濕拖把拖地。物體表面(包括門把手、桌面、診察床、床頭桌等)每天定時進行濕式擦拭,消毒劑采用有效氯500mg/L含氯消毒劑或(復合)季銨鹽類消毒濕巾(一般為1000mg/L),受污染時隨時消毒。地面及物體表面消毒地面采用濕式清掃,每天定時對地面進行消毒,18發熱病人必須先經發熱預診分診,并由預診分診點護士引導至發熱診室就診。就診和留觀場所,保障有效的通風,避免就診患者擁擠。2、有可能接觸濺出血液或體液,必須戴口罩,眼罩/防護面罩,隔離衣/防護服。(3)可重復使用醫療器械用后按規定統一送消毒供應室集中處理;洗衣房可使用氯漂和加溫程序處理被服。機械送風口宜遠離門窗。不應在易燃、易爆的場所使用。發熱病人必須先經發熱預診分診,并由預診分診點護士引導至發熱診室就診。醫療廢物交南寧市定點單位統一無害化處理。室內排風口宜遠離門,宜安置于門對側墻面上。如無污水集中處理系統,可用有效氯20000mg/L含氯消毒液消毒液以1:2的比例攪拌后,作用2小時后再倒入廁所。(1)盡量使用一次性醫療用品,不得重復使用;⑥將五個手指尖并攏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揉搓,交換進行;五、院內大力開展相關的衛生防病知識宣教工作自然送風與機械排風適用于室內空氣污染較重的場所。在室溫下僅存活2小時,56℃時30分鐘即被破壞。對專用診室及病室內經常被患兒接觸的物體表面(如門把手、診療臺、病床、桌椅、嬰兒床欄桿、兒童娛樂設施等),定時用有效氯500-1000mg/L的含氯消毒劑溶液或季銨鹽類消毒濕巾擦拭消毒,可每1-2小時1次。燈管吊裝高度距離場面1.(2)體溫計可用有效氯500mg/L含氯消毒液或75%乙醇溶液浸泡消毒,作用時間30分鐘;安裝紫外線燈的數量為平均≥1.1、接觸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粘膜及傷口,必須帶手套(抽血、靜脈輸液、接觸粘膜操作、傷口換藥等)。物品的管理(1)盡量使用一次性醫療用品,不得重復使用;(2)體溫計可用有效氯500mg/L含氯消毒液或75%乙醇溶液浸泡消毒,作用時間30分鐘;聽診器、血壓計等可用75%乙醇溶液或(復合)季銨鹽類消毒濕巾擦拭消毒;(3)可重復使用醫療器械用后按規定統一送消毒供應室集中處理;(4)奶具、餐具煮沸消毒或有效氯250-500mg/L含氯消毒劑,浸泡30分鐘后用清水徹底沖洗干凈后備用。發熱病人必須先經發熱預診分診,并由預診分診點護士引導至發熱診19
醫務人員的防護
(1)標準預防:工作服、口罩、帽子、手套,等。(2)進入確診或可疑傳染病患者房間時,應戴帽子、一次性醫用防護口罩(N95);進行可能產生噴濺的診療操作時,應戴護目鏡或防護面罩,穿防護服;當接觸患者及其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質時應戴手套。(3)轉運病人時醫務人員及司機也應做好個人防護。
醫務人員的防護
(1)標準預防:工作服、口罩、帽子、手20標準預防針對醫院所有患者和醫務人員采取的一組預防感染措施。包括手衛生,根據預期可能的暴露選用手套、隔離衣、口罩、護目鏡或防護面屏,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適的防護用品處理患者環境中污染的物品與醫療器械。標準預防基于患者的血液、體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膚和粘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則。標準預防適用于對所有病人的診治、護理過程中。標準預防針對醫院所有患者和醫務人員采取的一組預防感染措施。包21
標準預防的主要措施標準預防是指對所有病人的血液、體液(包括羊水、心包液、胸腔液、腹腔液、腦脊液、滑液、陰道分泌物等人體物質)以及被血液、體液污染的物品均視為具有傳染性病源物質,醫務人員在接觸這些物質時,必須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包括:手衛生、個人防護用品的正確穿戴(手套、口罩、防護鏡或面罩、隔離衣、等)、儀器設備的使用及用后處理、環境清潔、病人用品的管理、避免銳器傷。
標準預防的主要措施標準預防是指對所有病人的血液、體液(包括22
標準預防主要措施1、接觸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粘膜及傷口,必須帶手套(抽血、靜脈輸液、接觸粘膜操作、傷口換藥等)。2、有可能接觸濺出血液或體液,必須戴口罩,眼罩/防護面罩,隔離衣/防護服。3、小心處理針頭和銳器,切勿套回已使用過的針頭。4、手衛生
標準預防主要措施1、接觸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粘膜及23個人防護用品的正確穿戴(一)一、口罩:
1、一般診療活動,佩戴普通或外科口罩;2、進行手術、體腔穿刺等操作戴外科口罩;3、接觸空氣傳播或飛沫傳播的患者時戴醫用防護口罩二、手套1、接觸患者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嘔吐物及污染物品時,應戴清潔手套。2、進行無菌操作、接觸破損皮膚、粘膜時,應戴無菌手套。3、一次性手套應一次性使用。個人防護用品的正確穿戴(一)一、口罩:24個人防護用品的正確穿戴(二)三、護目鏡、防護面罩1、在進行可能發生患者血液、體液、分泌物等噴濺操作和接觸飛沫傳播的傳染病患者時。2、佩戴前應檢查有無破損,裝置有無松懈。每次使用后應清潔與消毒。四、防水圍裙
1、可能受到血液、體液、分泌物及其它污染物質噴濺、進行復用醫療器械清洗時,應穿防水圍裙。2、重復使用的圍裙,每班使用后及時清洗消毒。破損或滲透時,應及時更換。一次性圍裙應一次性使用,受到明顯污染時及時更換。個人防護用品的正確穿戴(二)三、護目鏡、防護面罩25個人防護用品的正確穿戴(三)五、隔離衣1、可能受到患者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噴濺時。2、接觸經接觸傳播的感染性疾病,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等時。3、在進行大面積燒傷患者、骨髓移植患者等患者的診療、護理時。六、防護服1、接觸甲類或按甲類傳染病管理的傳染病患者時。2、接觸經空氣傳播或飛沫傳播的傳染病患者,可能受到患者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噴濺時。個人防護用品的正確穿戴(三)五、隔離衣26眼罩與面罩眼罩與面罩眼罩與面罩眼罩與面罩27口罩的佩帶方法
(1)將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口罩下方帶系于頸后,上方帶系于頭頂中部(粗糙面—白色:朝內,光滑面—藍色:朝外)。(2)將雙手指尖放在鼻夾上,從中間位置開始,用手指向內按壓,并逐步向兩側移動,根據鼻梁形狀塑造鼻夾。(3)調整系帶的松緊度。
口罩的佩帶方法
281應充分考慮房間的功能要求、相鄰房間的衛生條件和室內外的環境因素,選擇通風方式及室內的正負壓。④彎曲手指使關節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揉搓,交換進行;(1)不要接觸口罩前面(污染面)。洗手和衛生手消毒的原則:(1)當手部有血液或其他體液等肉眼可見的污染時,應用洗手液和流動水洗手;2、重復使用的圍裙,每班使用后及時清洗消毒。室內排風口宜遠離門,宜安置于門對側墻面上。采用紫外線殺滅被有機物保護的微生物及空氣中懸浮粒子多時,應加大照射劑量。洗衣房可使用氯漂和加溫程序處理被服。腸道病毒71型(EV71)屬于小RNA病毒科腸道病毒屬的成員。不應使紫外線光源直接照射到人。可陽光下暴曬或煮沸20min;如無污水集中處理系統,可用有效氯20000mg/L含氯消毒液消毒液以1:2的比例攪拌后,作用2小時后再倒入廁所。(1)病人住院常規處理;麻疹、手足口病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雙手交叉沿指縫相互揉搓3循環風紫外線空氣消毒器用濕布清潔機器時,須先切斷電源。集中空調通風系統應加強衛生管理,并符合國家有關規定。可陽光下暴曬或煮沸20min;1、一般診療活動,佩戴普通或外科口罩;燈管吊裝高度距離場面1.破損或滲透時,應及時更換。2、接觸經接觸傳播的感染性疾病,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等時。②手心對手背沿指縫相符揉搓,交換進行;消毒空氣的適宜溫度20℃~40℃,相對溫度低于80%。2、接觸經空氣傳播或飛沫傳播的傳染病患者,可能受到患者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噴濺時。進入確診或可疑傳染病患者房間時,應戴帽子、醫用防護口罩;對專用診室及病室內經常被患兒接觸的物體表面(如門把手、診療臺、病床、桌椅、嬰兒床欄桿、兒童娛樂設施等),定時用有效氯500-1000mg/L的含氯消毒劑溶液或季銨鹽類消毒濕巾擦拭消毒,可每1-2小時1次。(4)奶具、餐具煮沸消毒或有效氯250-500mg/L含氯消毒劑,浸泡30分鐘后用清水徹底沖洗干凈后備用。機械送風口宜遠離門窗。根據通風的需要設定換氣次數或保持室內的正壓或負壓。對病人在標準預防的基礎上,還應采用空氣傳播的隔離預防(空氣傳播+,飛沫傳播++)。機械送風口宜遠離門窗。(1)不要接觸口罩前面(污染面)。手衛生的五大指征:(兩前三后):(1)接觸病人之前;三、醫護人員做好個人防護包括手衛生,根據預期可能的暴露選用手套、隔離衣、口罩、護目鏡或防護面屏,以及安全注射。集中空調通風系統應加強衛生管理,并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紫外線燈使用方法及其注意事項(3)可重復使用醫療器械用后按規定統一送消毒供應室集中處理;可陽光下暴曬或煮沸20min;安裝紫外線燈的數量為平均≥1.對專用診室及病室內經常被患兒接觸的物體表面(如門把手、診療臺、病床、桌椅、嬰兒床欄桿、兒童娛樂設施等),定時用有效氯500-1000mg/L的含氯消毒劑溶液或季銨鹽類消毒濕巾擦拭消毒,可每1-2小時1次。摘口罩的方法
(1)不要接觸口罩前面(污染面)。(2)先解開下面的系帶,再解開上面的系帶。(3)用手僅捏住口罩的系帶丟至醫療廢物容器內。1應充分考慮房間的功能要求、相鄰房間的衛生條件和室內外的環境29手衛生2.符合《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WST313-2009)要求。手衛生2.符合《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WST313-30
手衛生知識1.手衛生是醫務人員洗手、衛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總稱。2.手衛生設施包括非手觸式水龍頭及水池、手消液、洗手液、干手紙巾或干手機等。3.洗手和衛生手消毒的原則:(1)當手部有血液或其他體液等肉眼可見的污染時,應用洗手液和流動水洗手;(2)手部沒有肉眼可見污染時,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劑消毒雙手代替洗手。4.手衛生的五大指征:(兩前三后):(1)接觸病人之前;(2)接觸清潔物品/進行無菌操作前;(3)接觸病人血液體液暴露風險及脫手套后;(4)接觸病人后;(5)接觸病人周圍環境物品后。5.洗手的步驟分成6步,①濕手②取液③揉搓④沖洗⑤干手⑥護膚6.洗手6步揉搓具體內容(內外夾弓大立完):①掌心相對,手指并攏,相互揉搓;②手心對手背沿指縫相符揉搓,交換進行;③掌心相對,雙手交叉指縫相互揉搓;④彎曲手指使關節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揉搓,交換進行;⑤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轉揉搓,交換進行;⑥將五個手指尖并攏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揉搓,交換進行;必要時增加對手腕的清洗。7.流動水洗手全過程用時≧1min,六步揉搓總揉搓時間≧15s手衛生知識1.手衛生是醫務人員洗手、衛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31
六步洗手法
第一步掌心相對,手指并攏相互揉搓
第二步手心對手背沿指縫相互揉搓
第三步掌心相對,雙手交叉沿指縫相互揉搓
第四步彎曲手指使關節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揉搓,交換進行
第五步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轉揉搓,交換進行
第六步指尖在對側掌心中揉搓六步洗手法32醫療機構常用的手消毒劑1.手消毒劑,如乙醇、異丙醇、氯己定、碘伏等。2.速干手消毒劑,含有醇類和護膚成分的手消毒劑。包括水劑、凝膠和泡沫型。醫療機構常用的手消毒劑1.手消毒劑,如乙醇、異丙醇、氯己定33易感人群的保護1、目前成年人均為易感人群,接觸麻疹病人后,應急接種麻疹疫苗為防止麻疹感染的有效手段。根據市局相關文件要求,與麻疹患者在出診前后5天內有密切接觸者(含醫務人員、患方人員)等均為接受免費的麻疹疫苗預防接種對象。2、發生疫情的科室應記錄所有近距離接觸者(包括患方人員)信息,并建議其接受應急預防接種。3、建議醫院員工,特別是急診、感染性疾病科、皮膚性病科、兒科、呼吸科等防控重點科室人員接受麻疹疫苗主動預防接種。已感染麻疹或疑似麻疹的醫院工作人員應接受隔離治療,不允許帶病工作。易感人群的保護34第二部分
手足口病第二部分手足口病35感染源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以柯薩奇A組16型(CoxA16)、腸道病毒71型(EV71)多見)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傳染源:病人及隱性感染者,傳染期一般為1-2周至3-5周之間,有時更長,病毒可經糞便排出,也可經皰疹破潰時的液體流出。感染源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以柯薩奇A組16型(CoxA1636病毒的特性
腸道病毒71型(EV71)屬于小RNA病毒科腸道病毒屬的成員。由于病毒顆粒沒有類脂性的包膜,所以對去污劑、乙醚、脫氧膽酸鹽以及弱酸有抵抗力,此外,該病毒還能抵抗70%乙醇和5%甲酚皂溶液等常見的消毒劑,這些都決定了該病毒較強的野外生存能力。EV71病毒對高溫(50℃以上)及紫外線的抵抗能力較差。
病毒的特性
腸道病毒71型(EV71)屬于小RNA病毒科37傳播途徑主要通過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觸等途徑傳播。傳播途徑主要通過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觸等途徑傳播。38易感人群多發生于學齡前兒童,尤以3歲以下年齡組發病率最高。易感人群多發生于學齡前兒童,尤以3歲以下年齡組發病率最高。39一、各級醫療機構應加強預檢分診,嚴格規范功能分區1.設置預檢分診點,設立手足口病專用診室,專用于接診發熱、出疹病例;2.設立手足口病患者專用輸液室、留觀室。3.就診和留觀場所,保障有效的通風,避免就診患者擁擠。4.隨時保持環境清潔,可適當增加候診及就診等區域的清潔消毒頻次。5.對留觀及住院的患者實施單獨病房或同病種隔離治療,不能與其他病種患兒住同一病房。在專用輸液室及留觀室診療或住院的患兒應盡可能減少外出活動,避免發生交叉感染。6.嚴格掌握和實施合理的留觀、出觀、住院和出院的指征,減少或避免在醫院暴露的時間。一、各級醫療機構應加強預檢分診,嚴格規范功能分區1.設置預檢40二、做好診室、病房的消毒
1.空氣。專用診療區域可紫外線照射消毒每天至少2次以上(上、下午各30-60分鐘),或使用動態空氣消毒機進行空氣凈化消毒。二、做好診室、病房的消毒
1.空氣。專用診療區域可紫外線照41物體表面對專用診室及病室內經常被患兒接觸的物體表面(如門把手、診療臺、病床、桌椅、嬰兒床欄桿、兒童娛樂設施等),定時用有效氯500-1000mg/L的含氯消毒劑溶液或季銨鹽類消毒濕巾擦拭消毒,可每1-2小時1次。物體表面對專用診室及病室內經常被患兒接觸的物體表面(如門把手42物品的管理(1)盡量使用一次性醫療用品,不得重復使用;(2)體溫計可用有效氯500mg/L含氯消毒液或75%乙醇溶液浸泡消毒,作用時間30分鐘;聽診器、血壓計等可用75%乙醇溶液或季銨鹽類消毒濕巾擦拭消毒;(3)可重復使用醫療器械用后按規定統一送消毒供應室集中處理;(4)奶具、餐具煮沸消毒或有效氯250-500mg/L含氯消毒劑,浸泡30分鐘后用清水徹底沖洗干凈后備用。物品的管理(1)盡量使用一次性醫療用品,不得重復使用;43(4)奶具、餐具煮沸消毒或有效氯250-500mg/L含氯消毒劑,浸泡30分鐘后用清水徹底沖洗干凈后備用。1應充分考慮房間的功能要求、相鄰房間的衛生條件和室內外的環境因素,選擇通風方式及室內的正負壓。洗衣房可使用氯漂和加溫程序處理被服。流動水洗手全過程用時≧1min,六步揉搓總揉搓時間≧15s2、接觸經接觸傳播的感染性疾病,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等時。根據通風的需要設定換氣次數或保持室內的正壓或負壓。速干手消毒劑,含有醇類和護膚成分的手消毒劑。1、接觸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粘膜及傷口,必須帶手套(抽血、靜脈輸液、接觸粘膜操作、傷口換藥等)。不應使紫外線光源直接照射到人。集中空調通風系統應加強衛生管理,并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破損或滲透時,應及時更換。可陽光下暴曬或煮沸20min;集中空調通風系統的衛生學評價應符合《公共場所集中空調通風系統衛生學評價規范》的規定。標準預防基于患者的血液、體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膚和粘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則。室內排風口宜遠離門,宜安置于門對側墻面上。醫療機構常用的手消毒劑2應定期對機械通風設備進行清潔,遇污染及時清潔與消毒。《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醫院空氣凈化管理規范》(WST368-2012)手衛生是醫務人員洗手、衛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總稱。采用紫外線消毒器對空氣及物體表面進行消毒。安裝紫外線燈的數量為平均≥1.患兒被服可陽光下暴曬或煮沸20min;洗衣房可使用氯漂和加溫程序處理被服。(4)奶具、餐具煮沸消毒或有效氯250-500mg/L含氯消44要重視衛生間的清潔衛生增加清潔次數;做好糞便處理:有污水處理系統的醫院,病人的糞便可以直接經廁所排入污水系統,加強污水排放的監測;如無污水集中處理系統,可用有效氯20000mg/L含氯消毒液消毒液以1:2的比例攪拌后,作用2小時后再倒入廁所。要重視衛生間的清潔衛生增加清潔次數;做好糞便處理:有污水處理45終末消毒患兒出院、轉院或死亡后按規定進行終末消毒后方可接收新病人。終末消毒患兒出院、轉院或死亡后按規定進行終末消毒后方可接收新46三、醫護人員做好個人防護
1.醫務人員應做好個人防護,在工作區域采取標準預防措施,必要時根據傳染病傳播途徑特點增加接觸隔離預防措施。三、醫護人員做好個人防護
1.醫務人員應做好個人防護,在工作47接觸隔離預防措施(藍色標識)1.患者的隔離
1.1應限制患者的活動范圍。1.2應減少轉運,如需要轉運時,應采取有效措施,減少對其他患者、醫務人員和環境表面的污染。2.醫務人員的防護2.1接觸隔離患者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質時,應戴手套;離開隔離病室前,接觸污染物品后應摘除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手上有傷口時應戴雙層手套。2.2進入隔離病室,從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時,應穿隔離衣;離開病室前,脫下隔離衣,按要求懸掛,每天更換清洗與消毒;或使用一次性隔離衣,用后按醫療廢物管理要求進行處置。接觸甲類傳染病應按要求穿脫防護服,離開病室前,脫去防護服,防護服按醫療廢物管理要求進行處置。接觸隔離預防措施(藍色標識)1.患者的隔離48四、醫療廢物處理符合
《醫療廢物管理條例》要求1.醫療廢物的分類:包括感染性廢物、損傷性廢物、病理性廢物、藥物性廢物和化學性廢物等。2.醫療廢物收集的要求:2.1醫療廢物按類別分類收集、運送,使用專用容器;2.2含體液、血液的各種引流袋、吸引袋,應將液體傾倒后再置于專用的感染性廢物袋(黃色、有標識)內;2.3損傷性廢物應置于防滲漏、防穿刺的容器(利器盒)內。2.4盛裝醫療廢物的容器應注明啟用日期、科室、醫療廢物的類別。3.院內、院外的交接都應有記錄
3.1當面交接,雙簽名3.2記錄體積和重量3.3資料保存3年4.醫療廢物在院內的暫存必須≤48小時5.醫療廢物交南寧市定點單位統一無害化處理。四、醫療廢物處理符合
《醫療廢物管理條例》要求1.醫療廢物的49五、院內大力開展相關的衛生防病知識宣教工作五、院內大力開展相關的衛生防病知識宣教工作50謝謝聆聽謝謝聆聽51通風
1.自然通風應根據季節、室外風力和氣溫,適時進行通風。2.機械通風2.1工作原理通過安裝通風設備,利用風機、排風扇等運轉產生的動力,使空氣流動。2.2通風方式機械送風與自然排風適用于污染源分散及室內空氣污染不嚴重的場所。機械送風口宜遠離門窗。自然送風與機械排風適用于室內空氣污染較重的場所。室內排風口宜遠離門,宜安置于門對側墻面上。機械送風與機械排風適用于衛生條件要求較高的場所。根據通風的需要設定換氣次數或保持室內的正壓或負壓。3.注意事項3.1應充分考慮房間的功能要求、相鄰房間的衛生條件和室內外的環境因素,選擇通風方式及室內的正負壓。3.2應定期對機械通風設備進行清潔,遇污染及時清潔與消毒。通風
1.自然通風52物品的管理(1)盡量使用一次性醫療用品,不得重復使用;(2)體溫計可用有效氯500mg/L含氯消毒液或75%乙醇溶液浸泡消毒,作用時間30分鐘;聽診器、血壓計等可用75%乙醇溶液或(復合)季銨鹽類消毒濕巾擦拭消毒;(3)可重復使用醫療器械用后按規定統一送消毒供應室集中處理;(4)奶具、餐具煮沸消毒或有效氯250-500mg/L含氯消毒劑,浸泡30分鐘后用清水徹底沖洗干凈后備用。物品的管理(1)盡量使用一次性醫療用品,不得重復使用;53
標準預防主要措施1、接觸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粘膜及傷口,必須帶手套(抽血、靜脈輸液、接觸粘膜操作、傷口換藥等)。2、有可能接觸濺出血液或體液,必須戴口罩,眼罩/防護面罩,隔離衣/防護服。3、小心處理針頭和銳器,切勿套回已使用過的針頭。4、手衛生
標準預防主要措施1、接觸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粘膜及54眼罩與面罩眼罩與面罩眼罩與面罩眼罩與面罩55摘口罩的方法
(1)不要接觸口罩前面(污染面)。(2)先解開下面的系帶,再解開上面的系帶。(3)用手僅捏住口罩的系帶丟至醫療廢物容器內。摘口罩的方法
56物體表面對專用診室及病室內經常被患兒接觸的物體表面(如門把手、診療臺、病床、桌椅、嬰兒床欄桿、兒童娛樂設施等),定時用有效氯500-1000mg/L的含氯消毒劑溶液或季銨鹽類消毒濕巾擦拭消毒,可每1-2小時1次。物體表面對專用診室及病室內經常被患兒接觸的物體表面(如門把手57物品的管理(1)盡量使用一次性醫療用品,不得重復使用;(2)體溫計可用有效氯500mg/L含氯消毒液或75%乙醇溶液浸泡消毒,作用時間30分鐘;聽診器、血壓計等可用75%乙醇溶液或季銨鹽類消毒濕巾擦拭消毒;(3)可重復使用醫療器械用后按規定統一送消毒供應室集中處理;(4)奶具、餐具煮沸消毒或有效氯250-500mg/L含氯消毒劑,浸泡30分鐘后用清水徹底沖洗干凈后備用。物品的管理(1)盡量使用一次性醫療用品,不得重復使用;58加強門診、候診室、輸液室、留觀室、病房通風換氣,調整布局,可適當增加機械通風設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發熱病人必須先經發熱預診分診,并由預診分診點護士引導至發熱診室就診。(3)可重復使用醫療器械用后按規定統一送消毒供應室集中處理;洗手的步驟分成6步,①濕手②取液③揉搓④沖洗⑤干手⑥護膚應保持紫外線燈表面清潔,每周用酒精布巾擦拭一次,發現燈管表面有灰塵、油污等時,應隨時擦拭。每次使用后應清潔與消毒。對專用診室及病室內經常被患兒接觸的物體表面(如門把手、診療臺、病床、桌椅、嬰兒床欄桿、兒童娛樂設施等),定時用有效氯500-1000mg/L的含氯消毒劑溶液或季銨鹽類消毒濕巾擦拭消毒,可每1-2小時1次。自然送風與機械排風適用于室內空氣污染較重的場所。專用診療區域可紫外線照射消毒每天至少2次以上(上、下午各30-60分鐘),或使用動態空氣消毒機進行空氣凈化消毒。(1)不要接觸口罩前面(污染面)。集中空調通風系統應加強衛生管理,并符合國家有關規定。進行可能產生噴濺的診療操作時,應戴護目鏡或防護面罩,穿防護服,當接觸患者及其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質時應戴手套。環境的清潔與消毒2應定期對機械通風設備進行清潔,遇污染及時清潔與消毒。1、可能受到血液、體液、分泌物及其它污染物質噴濺、進行復用醫療器械清洗時,應穿防水圍裙。做好預檢分診,落實首診負責制。應保持紫外線燈表面清潔,每周用酒精布巾擦拭一次,發現燈管表面有灰塵、油污等時,應隨時擦拭。標準預防是指對所有病人的血液、體液(包括羊水、心包液、胸腔液、腹腔液、腦脊液、滑液、陰道分泌物等人體物質)以及被血液、體液污染的物品均視為具有傳染性病源物質,醫務人員在接觸這些物質時,必須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包括:手衛生、個人防護用品的正確穿戴(手套、口罩、防護鏡或面罩、隔離衣、等)、儀器設備的使用及用后處理、環境清潔、病人用品的管理、避免銳器傷。根據通風的需要設定換氣次數或保持室內的正壓或負壓。應根據季節、室外風力和氣溫,適時進行通風。患兒被服可陽光下暴曬或煮沸20min;洗衣房可使用氯漂和加溫程序處理被服。加強門診、候診室、輸液室、留觀室、病房通風換氣,調整布局,可59傳染病預防與控制三個環節控制感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傳染病預防與控制三個環節控制感染源60麻疹、手足口病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醫院感染管理辦法》《醫療機構消毒技術規范》(WST367-2012)《醫院空氣凈化管理規范》(WST368-2012)《醫院隔離技術規范》(WST311-2009)《手足口病診療指南(2010年版)》《南寧市手足口病、麻疹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工作要求》(南衛醫〔2014〕43號)。。。。。。麻疹、手足口病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61第一部分
麻疹第一部分麻疹62
感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麻疹病毒屬副黏病毒,呈球形,直徑只有100~250納米。在外界環境中抵抗力不算強,對干燥、日光、高溫和一般消毒劑都沒有抵抗力。在陽光下或空氣流通環境中半小時就失去活力;在室溫下僅存活2小時,56℃時30分鐘即被破壞。能耐寒不怕凍,4℃可存活5個月,零下15℃能存活5年。在體外較不穩定,易失活,對熱、干燥、紫外線及脂肪溶劑如乙醚、氯仿等極為敏感,故煮沸、日照及一般消毒劑均易滅活,在56℃30min即可滅活,在pH7時病毒生存好,而pH<5或>10均不能存活。隨患者飛沫排出體外的麻疹病毒在一般室溫下其活力至少可維持34h,若病毒懸存于含有蛋白質的物質如黏液中,則其存活時間可延長,因蛋白質可保護病毒不受熱和光的影響,受蛋白質保護的麻疹病毒可在-70℃下保存活力5年以上。麻疹是通過呼吸道飛沫途徑傳播,傳染性強,病人是唯一的傳染源。未接種過疫苗的幼兒患麻疹的風險最高,同時發生并發癥(含死亡)的風險也最高。但是任何未獲得免疫的人(即未接種疫苗或未患過麻疹的人)均可被感染。
感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麻疹病毒屬副黏病毒,呈球形,直徑63控制感染源控制感染源64預檢分診做好預檢分診,落實首診負責制。發熱病人必須先經發熱預診分診,并由預診分診點護士引導至發熱診室就診。預檢分診做好預檢分診,落實首診負責制。65隔離措施對病人在標準預防的基礎上,還應采用空氣傳播的隔離預防(空氣傳播+,飛沫傳播++)。隔離措施對病人在標準預防的基礎上,還應采用空氣傳播的隔離預防66(3)調整系帶的松緊度。《醫院隔離技術規范》(WST311-2009)⑥將五個手指尖并攏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揉搓,交換進行;環境的清潔與消毒標準預防是指對所有病人的血液、體液(包括羊水、心包液、胸腔液、腹腔液、腦脊液、滑液、陰道分泌物等人體物質)以及被血液、體液污染的物品均視為具有傳染性病源物質,醫務人員在接觸這些物質時,必須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包括:手衛生、個人防護用品的正確穿戴(手套、口罩、防護鏡或面罩、隔離衣、等)、儀器設備的使用及用后處理、環境清潔、病人用品的管理、避免銳器傷。包括手衛生,根據預期可能的暴露選用手套、隔離衣、口罩、護目鏡或防護面屏,以及安全注射。(2)將雙手指尖放在鼻夾上,從中間位置開始,用手指向內按壓,并逐步向兩側移動,根據鼻梁形狀塑造鼻夾。(1)不要接觸口罩前面(污染面)。對專用診室及病室內經常被患兒接觸的物體表面(如門把手、診療臺、病床、桌椅、嬰兒床欄桿、兒童娛樂設施等),定時用有效氯500-1000mg/L的含氯消毒劑溶液或季銨鹽類消毒濕巾擦拭消毒,可每1-2小時1次。集中空調通風系統應加強衛生管理,并符合國家有關規定。可陽光下暴曬或煮沸20min;每次使用后應清潔與消毒。洗手和衛生手消毒的原則:(1)當手部有血液或其他體液等肉眼可見的污染時,應用洗手液和流動水洗手;消毒地面采用濕式清掃,每天定時對地面進行消毒,消毒劑采用有效氯1000mg/L含氯消毒劑浸濕拖把拖地。要重視衛生間的清潔衛生個人防護用品的正確穿戴(三)要重視衛生間的清潔衛生《手足口病診療指南(2010年版)》(4)奶具、餐具煮沸消毒或有效氯250-500mg/L含氯消毒劑,浸泡30分鐘后用清水徹底沖洗干凈后備用。就診和留觀場所,保障有效的通風,避免就診患者擁擠。
患者的隔離(1)普通醫院經專家會診后診斷為疑似麻疹病例的,應立即收入發熱留觀病房,單人單間隔離觀察治療,直至明確診斷或排除診斷。盡快轉運到南寧市定點救治醫院/送回駐地并報告屬地CDC。(2)應減少轉運,當需要轉運時,醫務人員應注意防護。(3)患者病情容許時,接診科室應向麻疹疑似診斷病人及其隨行家屬提供一次性外科口罩,并定期更換;應限制患者的活動范圍。(4)加強通風,或進行空氣的消毒。(5)定點救治醫院病房做好空氣隔離措施(黃色標識):進入確診或可疑傳染病患者房間時,應戴帽子、醫用防護口罩;進行可能產生噴濺的診療操作時,應戴護目鏡或防護面罩,穿防護服,當接觸患者及其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質時應戴手套。(3)調整系帶的松緊度。患者的隔離67加強通風加強門診、候診室、輸液室、留觀室、病房通風換氣,調整布局,可適當增加機械通風設施。加強通風加強門診、候診室、輸液室、留觀室、病房通風換氣,調整68通風
1.自然通風應根據季節、室外風力和氣溫,適時進行通風。2.機械通風2.1工作原理通過安裝通風設備,利用風機、排風扇等運轉產生的動力,使空氣流動。2.2通風方式機械送風與自然排風適用于污染源分散及室內空氣污染不嚴重的場所。機械送風口宜遠離門窗。自然送風與機械排風適用于室內空氣污染較重的場所。室內排風口宜遠離門,宜安置于門對側墻面上。機械送風與機械排風適用于衛生條件要求較高的場所。根據通風的需要設定換氣次數或保持室內的正壓或負壓。3.注意事項3.1應充分考慮房間的功能要求、相鄰房間的衛生條件和室內外的環境因素,選擇通風方式及室內的正負壓。3.2應定期對機械通風設備進行清潔,遇污染及時清潔與消毒。通風
1.自然通風69集中空調通風系統
1.集中空調通風系統應加強衛生管理,并符合國家有關規定。
2.集中空調通風系統的衛生要求及檢測方法應符合《公共場所集中空調通風系統衛生規范》的規定。3.集中空調通風系統的衛生學評價應符合《公共場所集中空調通風系統衛生學評價規范》的規定。4.集中空凋通風系統的清洗應符合《公共場所集中空調通風系統清洗規范》的規定。集中空調通風系統
1.集中空調通風系統應加強衛生管理,并符70切斷傳播途徑切斷傳播途徑71
環境的清潔與消毒
(1)病人住院常規處理;(2)病人出院、轉院或死亡后對留觀室進行終末消毒;(3)救護車轉送后也應對車廂內環境進行清潔與消毒。
環境的清潔與消毒
(1)病人住院常規處理;72做好診室及病房的消毒工作做好診室及病房的消毒工作73空氣可紫外線照射消毒每天至少2次以上(上、下午各30-60分鐘),或使用動態空氣消毒機進行空氣凈化消毒。空氣可紫外線照射消毒每天至少2次以上(上、下午各30-6074
紫外線燈使用方法及其注意事項1.在室內無人狀態下,采用紫外線燈懸吊式或移動式直接照射消毒。燈管吊裝高度距離場面1.8m~2.2m。安裝紫外線燈的數量為平均≥1.5W/m3,照射時間≥30min。2.采用紫外線消毒器對空氣及物體表面進行消毒。其消毒方法及注意事項應遵循生產廠家的使用說明。3.消毒時對環境的要求紫外線直接照射消毒空氣時,關閉門窗,保持消毒空間內環境清潔、干燥。消毒空氣的適宜溫度20℃~40℃,相對溫度低于80%。4.應保持紫外線燈表面清潔,每周用酒精布巾擦拭一次,發現燈管表面有灰塵、油污等時,應隨時擦拭。5.用紫外線消毒室內空氣時,房間內應保持清潔干燥。當溫度低于20℃或高于40℃,相對溫度大于60%時,應適當延長照射時間。6.采用紫外線消毒物體表面時,應使消毒物品表面充分暴露于紫外線。7.采用紫外線消毒紙張、織物等粗糙表面時,應適當延長照射時間,且兩面均應受到照射。8.采用紫外線殺滅被有機物保護的微生物及空氣中懸浮粒子多時,應加大照射劑量。9.不應使紫外線光源直接照射到人。10.不應在易燃、易爆的場所使用。11.定期監測燈管輻射強度(化學指示卡)。
紫外線燈使用方法及其注意事項1.在室內無人狀態下,采用75
循環風紫外線空氣消毒器/靜電吸附式
空氣消毒器
1.適用范圍適用于有人狀態下的室內空氣消毒。2.消毒原理消毒器由高強度紫外線燈和過濾系統組成,可以有效殺滅進入消毒器窄氣中的微生物,并有效地濾除空氣中的塵埃粒子/采用靜電吸附和過濾材料,消除空氣中的塵埃和微生物。3.使用方法應遵循衛生部消毒產品衛生許可批件批準的產品使用說明,在規定的空間內正確安裝使用。4.注意事項4.1消毒時應關閉門窗。4.2進風口、出風口不應有物品覆蓋或遮擋。4.3循環風紫外線空氣消毒器用濕布清潔機器時,須先切斷電源。4.4靜電吸附式空氣消毒器的循環風量(m3/h)應大干房間體積的8倍以上。4.5消毒器的檢修與維護應遵循產品的使用說明。4.6消毒器應取得衛生部消毒產品衛生許可批件。
循環風紫外線空氣消毒器/靜電吸附式
空氣消毒器
176地面及物體表面消毒地面采用濕式清掃,每天定時對地面進行消毒,消毒劑采用有效氯1000mg/L含氯消毒劑浸濕拖把拖地。物體表面(包括門把手、桌面、診察床、床頭桌等)每天定時進行濕式擦拭,消毒劑采用有效氯500mg/L含氯消毒劑或(復合)季銨鹽類消毒濕巾(一般為1000mg/L),受污染時隨時消毒。地面及物體表面消毒地面采用濕式清掃,每天定時對地面進行消毒,77發熱病人必須先經發熱預診分診,并由預診分診點護士引導至發熱診室就診。就診和留觀場所,保障有效的通風,避免就診患者擁擠。2、有可能接觸濺出血液或體液,必須戴口罩,眼罩/防護面罩,隔離衣/防護服。(3)可重復使用醫療器械用后按規定統一送消毒供應室集中處理;洗衣房可使用氯漂和加溫程序處理被服。機械送風口宜遠離門窗。不應在易燃、易爆的場所使用。發熱病人必須先經發熱預診分診,并由預診分診點護士引導至發熱診室就診。醫療廢物交南寧市定點單位統一無害化處理。室內排風口宜遠離門,宜安置于門對側墻面上。如無污水集中處理系統,可用有效氯20000mg/L含氯消毒液消毒液以1:2的比例攪拌后,作用2小時后再倒入廁所。(1)盡量使用一次性醫療用品,不得重復使用;⑥將五個手指尖并攏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揉搓,交換進行;五、院內大力開展相關的衛生防病知識宣教工作自然送風與機械排風適用于室內空氣污染較重的場所。在室溫下僅存活2小時,56℃時30分鐘即被破壞。對專用診室及病室內經常被患兒接觸的物體表面(如門把手、診療臺、病床、桌椅、嬰兒床欄桿、兒童娛樂設施等),定時用有效氯500-1000mg/L的含氯消毒劑溶液或季銨鹽類消毒濕巾擦拭消毒,可每1-2小時1次。燈管吊裝高度距離場面1.(2)體溫計可用有效氯500mg/L含氯消毒液或75%乙醇溶液浸泡消毒,作用時間30分鐘;安裝紫外線燈的數量為平均≥1.1、接觸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粘膜及傷口,必須帶手套(抽血、靜脈輸液、接觸粘膜操作、傷口換藥等)。物品的管理(1)盡量使用一次性醫療用品,不得重復使用;(2)體溫計可用有效氯500mg/L含氯消毒液或75%乙醇溶液浸泡消毒,作用時間30分鐘;聽診器、血壓計等可用75%乙醇溶液或(復合)季銨鹽類消毒濕巾擦拭消毒;(3)可重復使用醫療器械用后按規定統一送消毒供應室集中處理;(4)奶具、餐具煮沸消毒或有效氯250-500mg/L含氯消毒劑,浸泡30分鐘后用清水徹底沖洗干凈后備用。發熱病人必須先經發熱預診分診,并由預診分診點護士引導至發熱診78
醫務人員的防護
(1)標準預防:工作服、口罩、帽子、手套,等。(2)進入確診或可疑傳染病患者房間時,應戴帽子、一次性醫用防護口罩(N95);進行可能產生噴濺的診療操作時,應戴護目鏡或防護面罩,穿防護服;當接觸患者及其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質時應戴手套。(3)轉運病人時醫務人員及司機也應做好個人防護。
醫務人員的防護
(1)標準預防:工作服、口罩、帽子、手79標準預防針對醫院所有患者和醫務人員采取的一組預防感染措施。包括手衛生,根據預期可能的暴露選用手套、隔離衣、口罩、護目鏡或防護面屏,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適的防護用品處理患者環境中污染的物品與醫療器械。標準預防基于患者的血液、體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膚和粘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則。標準預防適用于對所有病人的診治、護理過程中。標準預防針對醫院所有患者和醫務人員采取的一組預防感染措施。包80
標準預防的主要措施標準預防是指對所有病人的血液、體液(包括羊水、心包液、胸腔液、腹腔液、腦脊液、滑液、陰道分泌物等人體物質)以及被血液、體液污染的物品均視為具有傳染性病源物質,醫務人員在接觸這些物質時,必須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包括:手衛生、個人防護用品的正確穿戴(手套、口罩、防護鏡或面罩、隔離衣、等)、儀器設備的使用及用后處理、環境清潔、病人用品的管理、避免銳器傷。
標準預防的主要措施標準預防是指對所有病人的血液、體液(包括81
標準預防主要措施1、接觸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粘膜及傷口,必須帶手套(抽血、靜脈輸液、接觸粘膜操作、傷口換藥等)。2、有可能接觸濺出血液或體液,必須戴口罩,眼罩/防護面罩,隔離衣/防護服。3、小心處理針頭和銳器,切勿套回已使用過的針頭。4、手衛生
標準預防主要措施1、接觸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粘膜及82個人防護用品的正確穿戴(一)一、口罩:
1、一般診療活動,佩戴普通或外科口罩;2、進行手術、體腔穿刺等操作戴外科口罩;3、接觸空氣傳播或飛沫傳播的患者時戴醫用防護口罩二、手套1、接觸患者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嘔吐物及污染物品時,應戴清潔手套。2、進行無菌操作、接觸破損皮膚、粘膜時,應戴無菌手套。3、一次性手套應一次性使用。個人防護用品的正確穿戴(一)一、口罩:83個人防護用品的正確穿戴(二)三、護目鏡、防護面罩1、在進行可能發生患者血液、體液、分泌物等噴濺操作和接觸飛沫傳播的傳染病患者時。2、佩戴前應檢查有無破損,裝置有無松懈。每次使用后應清潔與消毒。四、防水圍裙
1、可能受到血液、體液、分泌物及其它污染物質噴濺、進行復用醫療器械清洗時,應穿防水圍裙。2、重復使用的圍裙,每班使用后及時清洗消毒。破損或滲透時,應及時更換。一次性圍裙應一次性使用,受到明顯污染時及時更換。個人防護用品的正確穿戴(二)三、護目鏡、防護面罩84個人防護用品的正確穿戴(三)五、隔離衣1、可能受到患者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噴濺時。2、接觸經接觸傳播的感染性疾病,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等時。3、在進行大面積燒傷患者、骨髓移植患者等患者的診療、護理時。六、防護服1、接觸甲類或按甲類傳染病管理的傳染病患者時。2、接觸經空氣傳播或飛沫傳播的傳染病患者,可能受到患者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噴濺時。個人防護用品的正確穿戴(三)五、隔離衣85眼罩與面罩眼罩與面罩眼罩與面罩眼罩與面罩86口罩的佩帶方法
(1)將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口罩下方帶系于頸后,上方帶系于頭頂中部(粗糙面—白色:朝內,光滑面—藍色:朝外)。(2)將雙手指尖放在鼻夾上,從中間位置開始,用手指向內按壓,并逐步向兩側移動,根據鼻梁形狀塑造鼻夾。(3)調整系帶的松緊度。
口罩的佩帶方法
871應充分考慮房間的功能要求、相鄰房間的衛生條件和室內外的環境因素,選擇通風方式及室內的正負壓。④彎曲手指使關節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揉搓,交換進行;(1)不要接觸口罩前面(污染面)。洗手和衛生手消毒的原則:(1)當手部有血液或其他體液等肉眼可見的污染時,應用洗手液和流動水洗手;2、重復使用的圍裙,每班使用后及時清洗消毒。室內排風口宜遠離門,宜安置于門對側墻面上。采用紫外線殺滅被有機物保護的微生物及空氣中懸浮粒子多時,應加大照射劑量。洗衣房可使用氯漂和加溫程序處理被服。腸道病毒71型(EV71)屬于小RNA病毒科腸道病毒屬的成員。不應使紫外線光源直接照射到人。可陽光下暴曬或煮沸20min;如無污水集中處理系統,可用有效氯20000mg/L含氯消毒液消毒液以1:2的比例攪拌后,作用2小時后再倒入廁所。(1)病人住院常規處理;麻疹、手足口病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雙手交叉沿指縫相互揉搓3循環風紫外線空氣消毒器用濕布清潔機器時,須先切斷電源。集中空調通風系統應加強衛生管理,并符合國家有關規定。可陽光下暴曬或煮沸20min;1、一般診療活動,佩戴普通或外科口罩;燈管吊裝高度距離場面1.破損或滲透時,應及時更換。2、接觸經接觸傳播的感染性疾病,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等時。②手心對手背沿指縫相符揉搓,交換進行;消毒空氣的適宜溫度20℃~40℃,相對溫度低于80%。2、接觸經空氣傳播或飛沫傳播的傳染病患者,可能受到患者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噴濺時。進入確診或可疑傳染病患者房間時,應戴帽子、醫用防護口罩;對專用診室及病室內經常被患兒接觸的物體表面(如門把手、診療臺、病床、桌椅、嬰兒床欄桿、兒童娛樂設施等),定時用有效氯500-1000mg/L的含氯消毒劑溶液或季銨鹽類消毒濕巾擦拭消毒,可每1-2小時1次。(4)奶具、餐具煮沸消毒或有效氯250-500mg/L含氯消毒劑,浸泡30分鐘后用清水徹底沖洗干凈后備用。機械送風口宜遠離門窗。根據通風的需要設定換氣次數或保持室內的正壓或負壓。對病人在標準預防的基礎上,還應采用空氣傳播的隔離預防(空氣傳播+,飛沫傳播++)。機械送風口宜遠離門窗。(1)不要接觸口罩前面(污染面)。手衛生的五大指征:(兩前三后):(1)接觸病人之前;三、醫護人員做好個人防護包括手衛生,根據預期可能的暴露選用手套、隔離衣、口罩、護目鏡或防護面屏,以及安全注射。集中空調通風系統應加強衛生管理,并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紫外線燈使用方法及其注意事項(3)可重復使用醫療器械用后按規定統一送消毒供應室集中處理;可陽光下暴曬或煮沸20min;安裝紫外線燈的數量為平均≥1.對專用診室及病室內經常被患兒接觸的物體表面(如門把手、診療臺、病床、桌椅、嬰兒床欄桿、兒童娛樂設施等),定時用有效氯500-1000mg/L的含氯消毒劑溶液或季銨鹽類消毒濕巾擦拭消毒,可每1-2小時1次。摘口罩的方法
(1)不要接觸口罩前面(污染面)。(2)先解開下面的系帶,再解開上面的系帶。(3)用手僅捏住口罩的系帶丟至醫療廢物容器內。1應充分考慮房間的功能要求、相鄰房間的衛生條件和室內外的環境88手衛生2.符合《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WST313-2009)要求。手衛生2.符合《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WST313-89
手衛生知識1.手衛生是醫務人員洗手、衛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總稱。2.手衛生設施包括非手觸式水龍頭及水池、手消液、洗手液、干手紙巾或干手機等。3.洗手和衛生手消毒的原則:(1)當手部有血液或其他體液等肉眼可見的污染時,應用洗手液和流動水洗手;(2)手部沒有肉眼可見污染時,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劑消毒雙手代替洗手。4.手衛生的五大指征:(兩前三后):(1)接觸病人之前;(2)接觸清潔物品/進行無菌操作前;(3)接觸病人血液體液暴露風險及脫手套后;(4)接觸病人后;(5)接觸病人周圍環境物品后。5.洗手的步驟分成6步,①濕手②取液③揉搓④沖洗⑤干手⑥護膚6.洗手6步揉搓具體內容(內外夾弓大立完):①掌心相對,手指并攏,相互揉搓;②手心對手背沿指縫相符揉搓,交換進行;③掌心相對,雙手交叉指縫相互揉搓;④彎曲手指使關節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揉搓,交換進行;⑤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轉揉搓,交換進行;⑥將五個手指尖并攏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揉搓,交換進行;必要時增加對手腕的清洗。7.流動水洗手全過程用時≧1min,六步揉搓總揉搓時間≧15s手衛生知識1.手衛生是醫務人員洗手、衛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90
六步洗手法
第一步掌心相對,手指并攏相互揉搓
第二步手心對手背沿指縫相互揉搓
第三步掌心相對,雙手交叉沿指縫相互揉搓
第四步彎曲手指使關節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揉搓,交換進行
第五步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轉揉搓,交換進行
第六步指尖在對側掌心中揉搓六步洗手法91醫療機構常用的手消毒劑1.手消毒劑,如乙醇、異丙醇、氯己定、碘伏等。2.速干手消毒劑,含有醇類和護膚成分的手消毒劑。包括水劑、凝膠和泡沫型。醫療機構常用的手消毒劑1.手消毒劑,如乙醇、異丙醇、氯己定92易感人群的保護1、目前成年人均為易感人群,接觸麻疹病人后,應急接種麻疹疫苗為防止麻疹感染的有效手段。根據市局相關文件要求,與麻疹患者在出診前后5天內有密切接觸者(含醫務人員、患方人員)等均為接受免費的麻疹疫苗預防接種對象。2、發生疫情的科室應記錄所有近距離接觸者(包括患方人員)信息,并建議其接受應急預防接種。3、建議醫院員工,特別是急診、感染性疾病科、皮膚性病科、兒科、呼吸科等防控重點科室人員接受麻疹疫苗主動預防接種。已感染麻疹或疑似麻疹的醫院工作人員應接受隔離治療,不允許帶病工作。易感人群的保護93第二部分
手足口病第二部分手足口病94感染源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以柯薩奇A組16型(CoxA16)、腸道病毒71型(EV71)多見)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傳染源:病人及隱性感染者,傳染期一般為1-2周至3-5周之間,有時更長,病毒可經糞便排出,也可經皰疹破潰時的液體流出。感染源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以柯薩奇A組16型(CoxA1695病毒的特性
腸道病毒71型(EV71)屬于小RNA病毒科腸道病毒屬的成員。由于病毒顆粒沒有類脂性的包膜,所以對去污劑、乙醚、脫氧膽酸鹽以及弱酸有抵抗力,此外,該病毒還能抵抗70%乙醇和5%甲酚皂溶液等常見的消毒劑,這些都決定了該病毒較強的野外生存能力。EV71病毒對高溫(50℃以上)及紫外線的抵抗能力較差。
病毒的特性
腸道病毒71型(EV71)屬于小RNA病毒科96傳播途徑主要通過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觸等途徑傳播。傳播途徑主要通過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觸等途徑傳播。97易感人群多發生于學齡前兒童,尤以3歲以下年齡組發病率最高。易感人群多發生于學齡前兒童,尤以3歲以下年齡組發病率最高。98一、各級醫療機構應加強預檢分診,嚴格規范功能分區1.設置預檢分診點,設立手足口病專用診室,專用于接診發熱、出疹病例;2.設立手足口病患者專用輸液室、留觀室。3.就診和留觀場所,保障有效的通風,避免就診患者擁擠。4.隨時保持環境清潔,可適當增加候診及就診等區域的清潔消毒頻次。5.對留觀及住院的患者實施單獨病房或同病種隔離治療,不能與其他病種患兒住同一病房。在專用輸液室及留觀室診療或住院的患兒應盡可能減少外出活動,避免發生交叉感染。6.嚴格掌握和實施合理的留觀、出觀、住院和出院的指征,減少或避免在醫院暴露的時間。一、各級醫療機構應加強預檢分診,嚴格規范功能分區1.設置預檢99二、做好診室、病房的消毒
1.空氣。專用診療區域可紫外線照射消毒每天至少2次以上(上、下午各30-60分鐘),或使用動態空氣消毒機進行空氣凈化消毒。二、做好診室、病房的消毒
1.空氣。專用診療區域可紫外線照100物體表面對專用診室及病室內經常被患兒接觸的物體表面(如門把手、診療臺、病床、桌椅、嬰兒床欄桿、兒童娛樂設施等),定時用有效氯500-1000mg/L的含氯消毒劑溶液或季銨鹽類消毒濕巾擦拭消毒,可每1-2小時1次。物體表面對專用診室及病室內經常被患兒接觸的物體表面(如門把手101物品的管理(1)盡量使用一次性醫療用品,不得重復使用;(2)體溫計可用有效氯500mg/L含氯消毒液或75%乙醇溶液浸泡消毒,作用時間30分鐘;聽診器、血壓計等可用75%乙醇溶液或季銨鹽類消毒濕巾擦拭消毒;(3)可重復使用醫療器械用后按規定統一送消毒供應室集中處理;(4)奶具、餐具煮沸消毒或有效氯250-500mg/L含氯消毒劑,浸泡30分鐘后用清水徹底沖洗干凈后備用。物品的管理(1)盡量使用一次性醫療用品,不得重復使用;102(4)奶具、餐具煮沸消毒或有效氯250-500mg/L含氯消毒劑,浸泡30分鐘后用清水徹底沖洗干凈后備用。1應充分考慮房間的功能要求、相鄰房間的衛生條件和室內外的環境因素,選擇通風方式及室內的正負壓。洗衣房可使用氯漂和加溫程序處理被服。流動水洗手全過程用時≧1min,六步揉搓總揉搓時間≧15s2、接觸經接觸傳播的感染性疾病,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等時。根據通風的需要設定換氣次數或保持室內的正壓或負壓。速干手消毒劑,含有醇類和護膚成分的手消毒劑。1、接觸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粘膜及傷口,必須帶手套(抽血、靜脈輸液、接觸粘膜操作、傷口換藥等)。不應使紫外線光源直接照射到人。集中空調通風系統應加強衛生管理,并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破損或滲透時,應及時更換。可陽光下暴曬或煮沸20min;集中空調通風系統的衛生學評價應符合《公共場所集中空調通風系統衛生學評價規范》的規定。標準預防基于患者的血液、體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膚和粘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則。室內排風口宜遠離門,宜安置于門對側墻面上。醫療機構常用的手消毒劑2應定期對機械通風設備進行清潔,遇污染及時清潔與消毒。《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醫院空氣凈化管理規范》(WST368-2012)手衛生是醫務人員洗手、衛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總稱。采用紫外線消毒器對空氣及物體表面進行消毒。安裝紫外線燈的數量為平均≥1.患兒被服可陽光下暴曬或煮沸20min;洗衣房可使用氯漂和加溫程序處理被服。(4)奶具、餐具煮沸消毒或有效氯250-500mg/L含氯消103要重視衛生間的清潔衛生增加清潔次數;做好糞便處理:有污水處理系統的醫院,病人的糞便可以直接經廁所排入污水系統,加強污水排放的監測;如無污水集中處理系統,可用有效氯20000mg/L含氯消毒液消毒液以1:2的比例攪拌后,作用2小時后再倒入廁所。要重視衛生間的清潔衛生增加清潔次數;做好糞便處理:有污水處理104終末消毒患兒出院、轉院或死亡后按規定進行終末消毒后方可接收新病人。終末消毒患兒出院、轉院或死亡后按規定進行終末消毒后方可接收新105三、醫護人員做好個人防護
1.醫務人員應做好個人防護,在工作區域采取標準預防措施,必要時根據傳染病傳播途徑特點增加接觸隔離預防措施。三、醫護人員做好個人防護
1.醫務人員應做好個人防護,在工作106接觸隔離預防措施(藍色標識)1.患者的隔離
1.1應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城南殮殯管理暫行辦法
- 電動機單機試運行流程與實施策略研究
- 村級農民夜校管理辦法
- 110kV變電站升級改造與啟動方案研究
- 古代漢語教學中的語言轉化能力培養策略研究
- 鏡子:揭示被忽視的世界歷史
- 大軸徑磁流體密封技術的發展與進展
- 《完整的PMC部作業流程體系》
- 工貿企業安全教育培訓
- 林業文化遺產地感知價值與游客重游意愿關系研究
- 30萬噸年合成氨、52萬噸年尿素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0年12月9日湖北武漢黃陂區社區干事招聘筆試試題
- 解熱鎮痛抗炎藥非甾體抗炎藥專家講座
- DB44-T 2410-2023紅樹林生態修復工程評價技術規程
- YY/T 1830-2022電動氣壓止血儀
- 臨床、口腔醫師申報衛生高級職稱工作量登記表
- GB/T 10045-2018非合金鋼及細晶粒鋼藥芯焊絲
- GB 7099-2015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糕點、面包
- 2023年納雍縣財政局系統事業單位招聘筆試題庫及答案解析
- 2023年廣東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及參考答案
- 建筑工程模板施工工藝技術要點講義豐富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