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編
魏晉南北朝文學第三編魏晉南北朝文學1緒論一、魏晉南北朝文學的起訖及分期:東魏→北齊漢魏北方十六國→北魏末蜀西晉西魏→北周建吳隋安南方東晉→宋→齊→梁→陳↓↓(196)………(約400年)……(589)緒論一、魏晉南北朝文學的起訖及分期:2
魏晉南北朝文學是從漢末建安(196)開始,到隋文帝統一中國(589)結束,約400年的文學史。建安文學正始文學西晉太康文學東晉文學南朝文學北朝文學魏晉南北朝文學魏晉南北朝文學3二、魏晉南北朝文學所處的時代、政治、思想、文化環境:1、魏晉南北朝四百年間的時代特征是戰亂和分裂。亂世文學是魏晉南北朝文學的典型特征。
2、由于政權更迭的頻繁,統治集團中爭權奪力的斗爭也充滿著殺氣,許多文人被卷入政治斗爭而遭到殺戮,形成了文學的悲觀與放達的的感情基調。
二、魏晉南北朝文學所處的時代、政治、思想、文化環境:1、魏晉4二、魏晉南北朝文學所處的時代、政治、思想、文化環境:3、這一時期思想文化界的特點是:儒學衰微,玄學興起,清談成風,佛道盛行。玄學對魏晉文人的人生價值觀念、思想作風、人生態度、審美意趣理念乃至文學的風格,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形成了所謂的“魏晉風流”。4、門閥制度的形成與寒門之士的抑郁不平及文學家族的大量出現。
二、魏晉南北朝文學所處的時代、政治、思想、文化環境:3、這一5三、魏晉南北朝文學發展概況
詩歌
建安詩歌→正始詩歌→太康詩歌→永嘉玄言詩→陶淵明田園詩→山水詩→宮體詩→北朝三才和庾信
《西洲曲》和《木蘭詩》是南北朝樂府歌的代表
抒情小賦、駢文、小說三、魏晉南北朝文學發展概況詩歌6三、魏晉南北朝文學的主要特征
——文學的自覺
魯迅在他的著名論文《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系》中說:
曹丕的一個時代可說是文學的自覺時代,或如近代所說,是為藝術而藝術的一派。“文學的自覺”是本時期文學的最主要的特征。貫串整個魏晉南北朝,大約經過三百年才實現。三、魏晉南北朝文學的主要特征
——文學的自覺7所謂文學的自覺有三個標志:
1、對文學的重視和文學觀的發展。“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
文學作品的收集、整理、編輯和品評
文學批評理論的繁榮2、對文學的各種體裁有了比較細致的區分,而且有了對各種體裁的文體辨析的意識。
3、對文學的審美特性有了自覺的追求。所謂文學的自覺有三個標志:1、對文學的重視和文學觀的發展。8曹丕《典論·論文》:“蓋奏議宜雅,書論宜理,銘誄善實,詩賦欲麗”;陸機《文賦》:“詩緣情而綺麗,賦體物而瀏亮”;蕭繹《今樓子·立言》:“吟詠風謠,流連哀思者謂之文。……至如文者,惟須綺縠紛披,宮徵靡曼,唇吻遒會,情靈搖蕩。”曹丕《典論·論文》:“蓋奏議宜雅,書論宜理,銘誄善實,詩賦欲9對文學審美特性的自覺追求
在創作實踐中的表現
開拓了一些新的題材
文學形式的更新演化
追求修辭的華美
注重文學與哲學的結合
對文學審美特性的自覺追求
在創作實踐中的表現開拓了一些新的10思考題
1、試論魏晉南北朝文學發展的社會文化背景。2、為什么說魏晉南北朝是一個醞釀著新變的文學發展階段?思考題1、試論魏晉南北朝文學發展的社會文化背景。11
從建安風骨到正始之音
從建安風骨到正始之音
12建安文學
建安,是漢獻帝劉協的年號(196~220)。建安文學的代表作家是“三曹”、“七子”、蔡琰。建安文學建安,是漢獻帝劉協的年號(196~220)。建安文13第一節
曹操與曹丕
第一節
曹操與曹丕14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國譙人。出身于具有宦官背景的家庭。“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曾任濟南國相魯迅:“曹操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個英雄。”漢末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是建安文學新局面的開創者。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國譙人。出身于具有宦官背景15曹操詩歌創作的內容
反映漢末動蕩的社會現實和人民遭受的苦難。
《薤露行》、《蒿里行》、《苦寒行》、《卻東西門行》表現積極進取的精神和統一天下的抱負。《度關山》、《對酒》、《龜雖壽》、《觀滄海》
游仙詩
曹操詩歌創作的內容反映漢末動蕩的社會現實和人民遭受的苦難。16蒿里行
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兇。初期會盟津,乃心在咸陽。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蒿里行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兇。17評賞
“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二句,從視覺和聽覺兩方面大幅度的勾畫出戰亂時代百姓悲慘的生活畫面。明·鐘惺評此詩:“漢末實錄,真詩史也。”全詩充滿著強烈的愛憎感情,言簡意賅,悲慨深沉。評賞“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二句,從視18短歌行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宴,心念舊恩。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19《短歌行》
全篇由兩個相互聯系的主題組成:一是感嘆時光易逝,人生短暫;一是渴慕賢才,統一天下。比興手法八句一個層次,感情迂曲幽深,悲涼慷慨、深沉而雄壯。《短歌行》全篇由兩個相互聯系的主題組成:一是感嘆時光易逝,20步出夏門行·觀滄海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步出夏門行·觀滄海東臨碣石,以觀滄海。21《步出夏門行·觀滄海》
以豪壯的筆調,寫蒼茫的大海,宏大的氣象。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首完整的寫景詩。借寫山水之景寄寓懷抱《步出夏門行·觀滄海》以豪壯的筆調,寫蒼茫的大海,宏大的氣22《步出夏門行·神龜雖壽》
神龜雖壽,尤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步出夏門行·神龜雖壽》神龜雖壽,尤有竟時。23《步出夏門行·神龜雖壽》
生命有限,理想壯志無限。應以不懈的努力,獲得生命的價值。主觀的“養怡”,可以長壽。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把深刻的人生哲理用具體鮮明的藝術形象表現出來。《步出夏門行·神龜雖壽》生命有限,理想壯志無限。應以不懈的24曹操詩歌的藝術特色
1、學習樂府民歌,又有創新精神
2、感情奔放
3、悲涼慷慨
4、語言質樸自然
5、以四言詩成就為高
曹操詩歌的藝術特色1、學習樂府民歌,又有創新精神25前人評曹操詩文鐘嶸《詩品》卷下:“曹公古直,甚有悲涼之句。睿不如丕,亦稱‘三祖’”敖陶孫《詩評》:“魏武帝如幽燕老將,氣韻沉雄。”劉熙載《藝概·詩概》:“曹公詩氣雄力堅,足以籠罩一切,建安諸子未有其匹也。”沈德潛《古詩源》:“借古樂寫時事,始于曹公。”魯迅《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的關系》:“在曹操本身,也是一個改造文章的祖師。”前人評曹操詩文鐘嶸《詩品》卷下:“曹公古直,甚有悲涼之句。睿26小結
曹操是一個叱咤風云的亂世英雄,又是建安文學的領袖,影響了一代詩風。曹操繼承漢樂府“感于哀樂,緣事而發”的精神,反映社會動亂和人民苦難,表現其政治理想,抒發雄偉抱負。他的詩歌絕少華美辭藻,結構也不很精致,喜歡從大處落筆,語言古樸,氣勢宏偉,內涵厚重,風格悲涼慷慨,沉郁雄健,顯示出鮮明的個性色彩。樂府詩從他開始,走上了新的發展道路。小結曹操是一個叱咤風云的亂世英雄,又是27曹丕(187~226),字子桓,世稱魏文帝。曹丕(187~226),字子桓,世稱魏文帝。28曹丕是建安文學代表作家之一。曹丕在文學上的貢獻,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曹丕是建安文學代表作家之一。曹丕在文學上的貢獻,主要表現在兩29曹丕在文學上的貢獻
(一)《典論·論文》是文學批評史上第一篇專門性的論著。
1、對文學價值的重視。2、提出“文以氣為主”的觀點。3、初步探討了各種文體的特點:“夫文本同而末異,蓋奏議宜雅,書論宜理,銘誄善實,詩賦欲麗。”(二)《燕歌行》是我國現存第一首成熟的文人七言古詩。曹丕在文學上的貢獻(一)《典論·論文》是文學批評史上第一篇30曹丕的詩歌
宴游詩:《芙蓉池作詩》、《于玄武陂作詩》言志詩:《黎陽作詩》愛情詩:《于清河縣見挽船士新婚與妻別》、《燕歌行》曹丕的詩歌宴游詩:《芙蓉池作詩》、《于玄武陂作詩》31與曹操相比,曹丕詩歌的特點
(1)更注重個人情感的抒發;(2)文人化藝術表現手法的使用與藝術風格的形成,這主要表現在語言的工麗綺練和藝術形式的創造上。與曹操相比,曹丕詩歌的特點32劉勰論曹丕才氣魏文之才,洋洋清綺,舊談抑之,謂去植千里,然子建思捷而才儁,詩麗而表逸;子桓慮詳而力緩,故不競于先鳴。而樂府清越,《典論》辯要,迭用短長,亦無懵焉。但俗情抑揚,雷同一響,遂令文帝以位尊減才,思王以勢窘益價,未為篤論也。——《文心雕龍·才略》劉勰論曹丕才氣魏文之才,洋洋清綺,舊談抑之,謂去植千里,然子33第二節
曹植
第二節
曹植
34曹植(192—232),字子建,才華橫益,但恃才傲物,任性而行。建安十六年,封平原侯,十九年徙臨淄侯。曹丕稱帝后,備受猜忌迫害,飽受萁豆相煎之苦,最終抑郁而死,世稱陳思王。建安之杰曹植(192—232),字子建,才華橫益,但恃才傲物,任性而35陳思王植子建,年十余歲,誦讀詩論及辭賦數十萬言,善屬文。太祖嘗視其文,謂植曰:“汝倩(請)人邪?”植跪曰“言出為論,下筆成章,顧當面試,奈何倩人?”時鄴銅雀臺新成,太祖悉將諸子登臺,使各為賦。植援筆立成,可觀,太祖甚異之。性簡易,不治威嚴,與馬服飾,不尚華麗。每進見難問,應聲而對,特見寵愛。……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勵,飲酒不節。(《三國志·魏書·陳思王傳》)陳思王植子建,年十余歲,誦讀詩論及辭賦數十萬言,善屬文。太祖36謝靈運嘗云: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獨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奇才敏捷,安有繼之?(李瀚《蒙求集注》)漢、魏以來,二千余年,以詩名其家者眾矣。顧所號為眾仙才者,唯曹子建、李太白、蘇子瞻三人而已。(清·王士禎《帶經堂詩話》)【歷史學】魏晉文學概說從建安風骨到正始之音模版課件37【歷史學】魏晉文學概說從建安風骨到正始之音模版課件38曹植墓:位于東阿縣城西南10公里魚山西麓,依山而建。墓室分甬道、前室、后室3部分。曹植墓:位于東阿縣城西南10公里魚山西麓,依山而建39二、曹植的創作。曹植的創作,以公元220年曹丕稱帝為界,分為前后兩期。前期詩歌的內容一是反映戰爭和動亂,如《送應氏》。二是抒發理想和抱負,呈現出一種豪邁氣概,洋溢著樂觀和浪漫的情調,富于進取精神和自負自信的少年意氣。如《白馬篇》二、曹植的創作。曹植的創作,以公元220年曹丕稱帝為界,分40曹植后期因受到曹丕的壓制、猜忌甚至迫害,心情憂憤悲傷,作品的內容和風格發生顯著變化,早期的那種豪邁氣概和開朗的情調消失了。在他后期的詩文中,主要表達由理想與現實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憤,充滿著受壓迫的苦悶與悲哀。后期詩歌內容可分為4類:曹植后期因受到曹丕的壓制、猜忌甚至迫害,心情憂憤悲傷,作品的41后期詩歌內容可分為4類:一是抒寫自己與朋友慘遭迫害的憤懣的詩篇,如《野田黃雀行》、《贈白馬彪》等;二是以思婦、棄婦寄托身世,表白心跡的詩篇,如《美女篇》、《七哀詩》等;三是述志詩,如《雜詩》(“仆夫早嚴駕”);四是游仙詩。
后期詩歌內容可分為4類:42《白馬篇》
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借問誰家子,幽并游俠兒。少小去鄉邑,揚聲沙漠陲。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參差。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狡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邊城多警急,胡虜數遷移。羽檄從北來,厲馬登高堤。長驅蹈匈奴,左顧陵鮮卑。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父母且不顧,何言子與妻?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白馬篇》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借問誰家子,幽并游俠兒43《野田黃雀行》高樹多悲風,海水揚其波。利劍不在掌,結友何須多?不見籬間雀,見鷂自投羅。羅家得雀喜,少年見雀悲。拔劍捎羅網,黃雀得飛飛。飛飛摩蒼天,來下謝少年。《野田黃雀行》高樹多悲風,海水揚其波。44曹植《贈白馬王彪》結構全詩分七章,詩前有小序,交代寫作緣由。第一章,離開京師的依戀與感傷。第二章,歸藩途中的艱難與孤苦。第三章,讒巧離間激起的胸中悲憤。第四章,秋日暮景觸動的內心凄涼。第五章,由曹彰之死引發的人生感喟。第六章,與白馬王彪的惜別之情。第七章,與曹彪的絕望之別。曹植《贈白馬王彪》結構全詩分七章,詩前有小序,交代寫作緣由。45《贈白馬王彪》
感情豐富復雜:旅途的艱辛,骨肉分離的悲傷,對人生的失望,對曹丕不敢明言的怨恨,對監視者的詛咒,兄弟之間強作達觀的慰勉等等。詩中還出現了一種從根本上對人生表示懷疑、否定的傾向。《贈白馬王彪》感情豐富復雜:旅途的艱辛46寫法上:1、“憤而成篇”為一篇之警策,無論寫景、敘事,都滲透了作者強烈的悲憤感情。2、章章蟬聯,層層頂針,由表及里,層層加深感情抒發,其感情迂徐曲折,反復深入。寫法上:47曹植詩歌的藝術成就1、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大力創作五言詩的文人。2、形成“骨氣奇高,辭采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的獨特風貌。
3、善為警句,工于起調,在運用比喻、對偶、煉字等方面都有所創新。
曹植詩歌的藝術成就1、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大力創作五言詩的文48《白馬篇》:“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七哀》;“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婦,悲嘆有余哀。”《野田黃雀行》:“高樹多悲風,海水揚其波。”《黃雀行》、《吁嗟篇》、《美女篇》《白馬篇》:“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矯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邊城多警急,虜騎數遷移。”《公宴》:“秋蘭被長坂,朱華冒綠池。潛魚躍清波,好鳥鳴高枝。”《白馬篇》:“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49小結
曹植的詩風格兼有父兄之長,達到風骨與文采的完美結合,成為建安詩壇最杰出的代表。小結曹植的詩風格兼有父兄之長,達到風骨與文采的完美結合,成50鐘嶸《詩品》評曹植詩其源出于國風。骨氣奇高,詞采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粲溢今古,卓爾不群。嗟乎!陳思之于文章也,譬人倫之有周、孔,鱗羽之有龍鳳,音樂之有琴笙,女工之有黼黻。俾爾懷鉛吮墨者,抱篇章而景慕,映馀輝以自燭。故孔氏之門如用詩,則公干升堂,思王入室,景陽、潘、陸,自可坐于廊廡之間矣!鐘嶸《詩品》評曹植詩其源出于國風。骨氣奇高,詞采華茂;情兼雅51第三節
建安七子和蔡琰第三節
建安七子和蔡琰52建安七子“七子”之稱出于《典論·論文》,指建安時期的七位作家:孔融、陳琳、王粲、徐干、阮瑀、應瑒、劉楨七人。其中成就是最高的是王粲,被稱為“七子之冠冕”。建安七子“七子”之稱出于《典論·論文》,指建安時期的七位作家53王粲《七哀詩》3首是其代表作。《登樓賦》抒寫了思鄉懷土之情。劉楨與王粲齊名。《贈從弟》3首是他的代表作。陳琳、阮瑀以章表書檄聞名于時。陳琳的《飲馬長城窟行》;阮瑀的《駕出北郭門行》。蔡琰的五言《悲憤詩》王粲《七哀詩》3首是其代表作。《登樓賦》抒寫了思鄉懷土之情。54曹丕《典論·論文》論“七子”文風王粲長于辭賦,徐干時有齊氣(舒緩之氣),然粲之匹也。琳、瑀之章表書記,今之雋也。應瑒和而不壯,劉楨壯而不密。孔融體氣高妙,有過人者,然不能持論,理不勝辭,至于雜以嘲戲。及其所善,揚、班之儔也。……文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而致。曹丕《典論·論文》論“七子”文風王粲長于辭賦,徐干時有齊氣(55第四節建安詩歌的時代特征建安詩歌的時代特征,亦即“建安風骨”。其內涵是:1、政治理想的高揚。造成悲涼慷慨的精神,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2、人生短暫的哀嘆。表現為三種不同的態度。3、強烈的個性表現。4、濃郁的悲劇色彩。第四節建安詩歌的時代特征建安詩歌的時代特征,亦即“建安風骨56建安風骨即建安詩歌的時代特征。建安時期文學的基本特點是:真實地反映現實的動亂和人民的苦難,抒發建功立業的理想和積極進取的精神,同時也流露出人生短暫、壯志難酬的悲涼幽怨的情感,在藝術精神上繼承漢樂府的現實主義傳統,形式上亦帶有鮮明的民歌風調。作品內容充實,意境宏大,筆調明朗舒暢,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個性特征,形成了雄健深沉、慷慨悲涼的藝術風格,文學史上稱之為“建安風骨”或“漢魏風骨”。建安風骨即建安詩歌的時代特征。建安時期文學的基本特點是:真實57劉師培把“建安風骨”總結為四個方面(見《中古文學史》):1、清峻。曹操以刑名法術治理天下,于鞍馬間為詩為文,用語簡潔,詞氣峭厲,不傍經典,直抒胸臆,故文風清峻。2、通脫。即隨便之意。詩文的隨便由思想的隨便而來。這跟漢末儒學衰微,玄學興起有關。故這一時期的文學,既有直面現實人生,積極建功立業的樂觀精神,也有命運無常、人生短促的感嘆。但總的看來,建安文人對生命短暫的感嘆,最終導向及時建功立業、追求人生的不朽的精神。所以,慷慨悲壯,乃成為建安文學的又一風格特征。劉師培把“建安風骨”總結為四個方面(見《中古文學史》):583、騁詞。即氣盛詞壯。建安文人思想束縛較少,精神比較自由,故其議論時事,抒寫情志,無不暢所欲言,力求充分地表現自我,由此形成“騁詞”的藝術風格。4、華靡。即華麗。曹操尚質樸為文,而注重詩文華靡的,首推七子和曹丕、曹植兄弟。建安文學之漸趨華靡,表明文學已擺脫經學的附庸地位,其獨特的藝術風格開始受到文人的自覺重視。這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3、騁詞。即氣盛詞壯。建安文人思想束縛較少,精神比較自由,故59第五節
阮籍、嵇康與正始文學
第五節
阮籍、嵇康與正始文學60一、從建安風骨到正始之音
“正始”是魏齊王曹芳的年號(240-249)。正始時期,魏國內部發生了殘酷血腥的權力斗爭。“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焉”。文人政治理想落潮,建功立業之心為憂生之嗟代替,普遍出現危機感和幻滅感。詩風由建安時的慷慨悲壯變為詞旨淵永、寄托遙深,詩歌表現了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尖銳的人生悲哀,體現出正始詩風的獨特面貌。一、從建安風骨到正始之音“正始”是魏齊王曹芳的年號(24061二、“竹林七賢”
魏晉之際文學的七位代表作家。他們是阮籍、嵇康、山濤、劉伶、阮咸、向秀、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暢,故世謂“竹林七賢”。其名稱始見于《世說新語·任誕》。“竹林七賢”,實際上是個名士集團。山濤、王戎后來投靠司馬氏,其余五人都崇尚老莊,任性嗜酒,寄情山水,反對禮法名教,對司馬氏的篡權奪位不滿。七賢中真正能代表正始文學最高成就的只有阮籍和嵇康。二、“竹林七賢”魏晉之際文學的七位代表作家。他們是阮籍、嵇62《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畫像磚。圖中的榮啟期是春秋時代的名士,他與七賢有共同之處,故被畫在一起。南壁為嵇、阮、山、王四人北壁為向、劉、阮、榮四人。人物之間以銀杏、垂柳、松槐相隔。八人均席地而坐,但各以一種最能體現自己個性的姿態來表現,有的撫琴嘯歌,有的頜首傾聽,有的高談玄理,有的舞弄如意,人人寬衣博帶,孤傲高雅;崇尚老莊之情,追求個性之心,溢于畫面。士族知識分子自由清高的理想人格,在畫像磚上得到充分地表現.
嵇康阮籍山濤王戎向秀劉伶阮咸《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畫像磚。圖中的榮啟期是春秋時代的名士,他63山濤王戎山濤王戎64向秀劉伶向秀劉伶65阮籍(210-263),字嗣宗。“才藻艷絕,而倜儻放蕩,以莊周為模則”。“曠達不羈,不拘禮俗”“聞步兵校尉缺,廚多美酒,營人善釀酒,求為校尉,遂縱酒昏酣,遺落世事”
阮籍(210-263),字嗣宗。66對司馬氏集團基本上采取了不合作的態度。籍早有濟世志,屬魏晉之際,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焉。籍由是不與世事,遂酣飲為常。(《晉書·阮籍傳》)“發言玄遠,口不臧否人物”,喜怒不形于色。籍容貌環杰,志氣宕放,傲然獨得,任性不羈,而喜怒不形于色。或閉門視書,累月不出;或登臨山水,經日忘歸。博覽群籍,尤好莊、老。嗜酒能嘯,善彈琴。當其得意,忘其形骸,時人多謂之癡。(《晉書·阮籍傳》)對司馬氏集團基本上采取了不合作的態度。67生活上,嗜酒佯狂,任性而行。文帝初欲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晉書·阮籍傳》)感情上,痛恨虛偽的禮教,善為青白眼。籍又能為青白眼,見禮俗之士,以白眼對之。及嵇喜來吊,籍作白眼,喜不懌而退。喜弟康聞之,乃備酒挾琴造焉,籍大悅,乃見青眼。(《晉書·阮籍傳》)佯狂不羈,內心卻極度痛苦。
“時率意獨駕,不由徑路,車跡所窮,輒痛哭而返。”生活上,嗜酒佯狂,任性而行。68阮籍的創作
散文《大人先生傳》,是一篇表現狂放形態和叛逆精神的賦體傳文。《詠懷詩》82首,是他的詩歌代表作。這些詩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曲折地表達了詩人痛苦、孤獨寂寞和憤懣的復雜心情,寓時代的悲劇于個人的哀怨之中。阮籍的創作散文《大人先生傳》,是一篇表現狂放形態和叛逆精神69《詠懷》其一
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薄帷鑒明月,清風吹我襟。孤鴻號外野,翔鳥鳴北林。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詠懷》其一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70《詠懷》其一
寫夜深人靜時的孤獨和苦悶心情。明月、清風、孤鴻、翔鳥等景物描寫,渲染了深夜凄涼的氣氛,襯托了詩人孤苦、憂傷的心情,情又外化為人的行為。《詠懷》其一寫夜深人靜時的孤獨和苦悶心情。71《詠懷》其三:佳樹下成蹊,東園桃與李。秋風吹飛藿,零落從此始。繁華有憔悴,堂上生荊杞。驅馬舍之去,去上西山址。一身不自保,何況憐妻子!凝霜被野草,歲暮亦云已。《詠懷》其三:佳樹下成蹊,東園桃與李。72《詠懷》其三首二句喻盛世;次四句喻朝代也會由盛到衰、由繁華到荒蕪的哲理。全詩以春的繁華、秋的衰敗、冬的凋零作喻,暗喻司馬氏政權的黑暗和好景不長,抒寫作者在強大的政治壓力下的憂憤。《詠懷》其三首二句喻盛世;次四句喻朝代也會由盛到衰、由繁華73阮籍詩的藝術成就
1、體現了正始文學最基本的特點,即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尖銳的人生悲哀。2、開創了中國文學史上政治抒情詩的先河。3、阮籍的詠懷詩首創了我國五古抒情組詩的體例。阮籍詩的藝術成就1、體現了正始文學最基本的特點,即深刻的理74嵇康,字叔夜。正始時期的文學家、音樂家和哲學家。
“身長七尺八寸,美詞氣,有鳳儀,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飾,人以為龍章鳳姿”(《晉書·嵇康傳》)。“巖巖若孤松之獨立。其醉也,傀然若玉山之將崩”。(《世說新語》)。嵇康,字叔夜。75恃才傲物、剛腸疾惡、鋒芒畢露的性格“發言玄遠,口不臧否人物”得罪鐘會《與山巨源絕交書》呂安事件千古絕唱《廣陵散》恃才傲物、剛腸疾惡、鋒芒畢露的性格76初康居貧,常與向秀共鍛于大樹之下,以自贍給。穎川鐘會,貴公子也,精練有才辯,故往造焉。康不為之禮,而鍛不輟。良久會去,康謂曰:“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會曰:“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會以此憾之。(《晉書·嵇康傳》)“太學生三千人,請以為師,弗許。康環顧日影,索琴彈之曰:‘昔袁孝尼從吾學《廣陵散》,吾每靳固之。《廣陵散》于今絕矣!’時年四十,海內之士,莫不痛之”。(《晉書·嵇康傳》)初康居貧,常與向秀共鍛于大樹之下,以自贍給。穎川鐘會,貴公子77嵇康的詩歌創作
“使氣命詩”(《文心雕龍·明詩》)以表現其憤世嫉俗、高蹈獨立的人生觀為主要內容,風格清峻。《幽憤詩》、《贈秀才入軍》嵇康的詩歌創作“使氣命詩”(《文心雕龍·明詩》)78《贈秀才入軍》之十四
息徒蘭圃,秣馬華山。流磻平皋,垂綸長川。目送歸鴻,手揮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嘉彼釣叟,得魚忘筌。郢人逝矣,誰可盡言?《贈秀才入軍》之十四息徒蘭圃,秣馬華山。79“目送歸鴻,手揮五弦”,既超脫飄逸,又充滿動感。王士禎:“‘目送歸鴻,手揮五弦’,妙在象外。”顧愷之:“畫‘手揮五弦’易,‘目送歸鴻’難。”“目送歸鴻,手揮五弦”,既超脫飄逸,又充滿動感。80嵇康詩歌的成就
嵇康是繼曹操以后四言詩寫得較好的。能夠脫出《詩經》的藩籬,寫出自己的藝術風格。何焯《義門讀書記》:“四言不為風雅所羈,直寫胸中語,此書夜所高于潘、陸也。”嵇康詩歌的成就嵇康是繼曹操以后四言詩寫得較好的。81嵇康的散文創作
《與山巨源絕交書》
反復申說自己的政治立場和個人性格、愛好,提出了“七不堪”、“二不可”為不能出仕的理由,自己不能舍其所樂而從其“九患”。嵇康的散文創作《與山巨源絕交書》82《與山巨源絕交書》
寫法上,主要用冷嘲熱諷、嬉笑怒罵的筆調進行反語諷刺。
1、故意以言過其實的言詞,放縱的態度,極度的丑化自己。
2、言在此而意在彼。
3、一般書信皆以言事為主,以簡要為重,此信卻有多種文體風格。《與山巨源絕交書》寫法上,主要用冷嘲熱諷、嬉笑怒罵的筆調進83【思考與作業】1、“建安風骨”與“正始詩風”的內涵是什么?二者的主要區別是什么?2、試述“三曹”的詩歌創作及成就。3、劉勰評價建安文學曰:“觀其時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積亂離,風衰俗怨,并志深而筆長,故梗概而多氣也。”你是怎樣理解這段話的?4、試述嵇、阮創作的主要內容和風格特征。【思考與作業】1、“建安風骨”與“正始詩風”的內涵是什么?二84第三編
魏晉南北朝文學第三編魏晉南北朝文學85緒論一、魏晉南北朝文學的起訖及分期:東魏→北齊漢魏北方十六國→北魏末蜀西晉西魏→北周建吳隋安南方東晉→宋→齊→梁→陳↓↓(196)………(約400年)……(589)緒論一、魏晉南北朝文學的起訖及分期:86
魏晉南北朝文學是從漢末建安(196)開始,到隋文帝統一中國(589)結束,約400年的文學史。建安文學正始文學西晉太康文學東晉文學南朝文學北朝文學魏晉南北朝文學魏晉南北朝文學87二、魏晉南北朝文學所處的時代、政治、思想、文化環境:1、魏晉南北朝四百年間的時代特征是戰亂和分裂。亂世文學是魏晉南北朝文學的典型特征。
2、由于政權更迭的頻繁,統治集團中爭權奪力的斗爭也充滿著殺氣,許多文人被卷入政治斗爭而遭到殺戮,形成了文學的悲觀與放達的的感情基調。
二、魏晉南北朝文學所處的時代、政治、思想、文化環境:1、魏晉88二、魏晉南北朝文學所處的時代、政治、思想、文化環境:3、這一時期思想文化界的特點是:儒學衰微,玄學興起,清談成風,佛道盛行。玄學對魏晉文人的人生價值觀念、思想作風、人生態度、審美意趣理念乃至文學的風格,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形成了所謂的“魏晉風流”。4、門閥制度的形成與寒門之士的抑郁不平及文學家族的大量出現。
二、魏晉南北朝文學所處的時代、政治、思想、文化環境:3、這一89三、魏晉南北朝文學發展概況
詩歌
建安詩歌→正始詩歌→太康詩歌→永嘉玄言詩→陶淵明田園詩→山水詩→宮體詩→北朝三才和庾信
《西洲曲》和《木蘭詩》是南北朝樂府歌的代表
抒情小賦、駢文、小說三、魏晉南北朝文學發展概況詩歌90三、魏晉南北朝文學的主要特征
——文學的自覺
魯迅在他的著名論文《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系》中說:
曹丕的一個時代可說是文學的自覺時代,或如近代所說,是為藝術而藝術的一派。“文學的自覺”是本時期文學的最主要的特征。貫串整個魏晉南北朝,大約經過三百年才實現。三、魏晉南北朝文學的主要特征
——文學的自覺91所謂文學的自覺有三個標志:
1、對文學的重視和文學觀的發展。“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
文學作品的收集、整理、編輯和品評
文學批評理論的繁榮2、對文學的各種體裁有了比較細致的區分,而且有了對各種體裁的文體辨析的意識。
3、對文學的審美特性有了自覺的追求。所謂文學的自覺有三個標志:1、對文學的重視和文學觀的發展。92曹丕《典論·論文》:“蓋奏議宜雅,書論宜理,銘誄善實,詩賦欲麗”;陸機《文賦》:“詩緣情而綺麗,賦體物而瀏亮”;蕭繹《今樓子·立言》:“吟詠風謠,流連哀思者謂之文。……至如文者,惟須綺縠紛披,宮徵靡曼,唇吻遒會,情靈搖蕩。”曹丕《典論·論文》:“蓋奏議宜雅,書論宜理,銘誄善實,詩賦欲93對文學審美特性的自覺追求
在創作實踐中的表現
開拓了一些新的題材
文學形式的更新演化
追求修辭的華美
注重文學與哲學的結合
對文學審美特性的自覺追求
在創作實踐中的表現開拓了一些新的94思考題
1、試論魏晉南北朝文學發展的社會文化背景。2、為什么說魏晉南北朝是一個醞釀著新變的文學發展階段?思考題1、試論魏晉南北朝文學發展的社會文化背景。95
從建安風骨到正始之音
從建安風骨到正始之音
96建安文學
建安,是漢獻帝劉協的年號(196~220)。建安文學的代表作家是“三曹”、“七子”、蔡琰。建安文學建安,是漢獻帝劉協的年號(196~220)。建安文97第一節
曹操與曹丕
第一節
曹操與曹丕98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國譙人。出身于具有宦官背景的家庭。“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曾任濟南國相魯迅:“曹操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個英雄。”漢末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是建安文學新局面的開創者。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國譙人。出身于具有宦官背景99曹操詩歌創作的內容
反映漢末動蕩的社會現實和人民遭受的苦難。
《薤露行》、《蒿里行》、《苦寒行》、《卻東西門行》表現積極進取的精神和統一天下的抱負。《度關山》、《對酒》、《龜雖壽》、《觀滄海》
游仙詩
曹操詩歌創作的內容反映漢末動蕩的社會現實和人民遭受的苦難。100蒿里行
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兇。初期會盟津,乃心在咸陽。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蒿里行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兇。101評賞
“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二句,從視覺和聽覺兩方面大幅度的勾畫出戰亂時代百姓悲慘的生活畫面。明·鐘惺評此詩:“漢末實錄,真詩史也。”全詩充滿著強烈的愛憎感情,言簡意賅,悲慨深沉。評賞“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二句,從視102短歌行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宴,心念舊恩。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103《短歌行》
全篇由兩個相互聯系的主題組成:一是感嘆時光易逝,人生短暫;一是渴慕賢才,統一天下。比興手法八句一個層次,感情迂曲幽深,悲涼慷慨、深沉而雄壯。《短歌行》全篇由兩個相互聯系的主題組成:一是感嘆時光易逝,104步出夏門行·觀滄海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步出夏門行·觀滄海東臨碣石,以觀滄海。105《步出夏門行·觀滄海》
以豪壯的筆調,寫蒼茫的大海,宏大的氣象。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首完整的寫景詩。借寫山水之景寄寓懷抱《步出夏門行·觀滄海》以豪壯的筆調,寫蒼茫的大海,宏大的氣106《步出夏門行·神龜雖壽》
神龜雖壽,尤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步出夏門行·神龜雖壽》神龜雖壽,尤有竟時。107《步出夏門行·神龜雖壽》
生命有限,理想壯志無限。應以不懈的努力,獲得生命的價值。主觀的“養怡”,可以長壽。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把深刻的人生哲理用具體鮮明的藝術形象表現出來。《步出夏門行·神龜雖壽》生命有限,理想壯志無限。應以不懈的108曹操詩歌的藝術特色
1、學習樂府民歌,又有創新精神
2、感情奔放
3、悲涼慷慨
4、語言質樸自然
5、以四言詩成就為高
曹操詩歌的藝術特色1、學習樂府民歌,又有創新精神109前人評曹操詩文鐘嶸《詩品》卷下:“曹公古直,甚有悲涼之句。睿不如丕,亦稱‘三祖’”敖陶孫《詩評》:“魏武帝如幽燕老將,氣韻沉雄。”劉熙載《藝概·詩概》:“曹公詩氣雄力堅,足以籠罩一切,建安諸子未有其匹也。”沈德潛《古詩源》:“借古樂寫時事,始于曹公。”魯迅《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的關系》:“在曹操本身,也是一個改造文章的祖師。”前人評曹操詩文鐘嶸《詩品》卷下:“曹公古直,甚有悲涼之句。睿110小結
曹操是一個叱咤風云的亂世英雄,又是建安文學的領袖,影響了一代詩風。曹操繼承漢樂府“感于哀樂,緣事而發”的精神,反映社會動亂和人民苦難,表現其政治理想,抒發雄偉抱負。他的詩歌絕少華美辭藻,結構也不很精致,喜歡從大處落筆,語言古樸,氣勢宏偉,內涵厚重,風格悲涼慷慨,沉郁雄健,顯示出鮮明的個性色彩。樂府詩從他開始,走上了新的發展道路。小結曹操是一個叱咤風云的亂世英雄,又是111曹丕(187~226),字子桓,世稱魏文帝。曹丕(187~226),字子桓,世稱魏文帝。112曹丕是建安文學代表作家之一。曹丕在文學上的貢獻,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曹丕是建安文學代表作家之一。曹丕在文學上的貢獻,主要表現在兩113曹丕在文學上的貢獻
(一)《典論·論文》是文學批評史上第一篇專門性的論著。
1、對文學價值的重視。2、提出“文以氣為主”的觀點。3、初步探討了各種文體的特點:“夫文本同而末異,蓋奏議宜雅,書論宜理,銘誄善實,詩賦欲麗。”(二)《燕歌行》是我國現存第一首成熟的文人七言古詩。曹丕在文學上的貢獻(一)《典論·論文》是文學批評史上第一篇114曹丕的詩歌
宴游詩:《芙蓉池作詩》、《于玄武陂作詩》言志詩:《黎陽作詩》愛情詩:《于清河縣見挽船士新婚與妻別》、《燕歌行》曹丕的詩歌宴游詩:《芙蓉池作詩》、《于玄武陂作詩》115與曹操相比,曹丕詩歌的特點
(1)更注重個人情感的抒發;(2)文人化藝術表現手法的使用與藝術風格的形成,這主要表現在語言的工麗綺練和藝術形式的創造上。與曹操相比,曹丕詩歌的特點116劉勰論曹丕才氣魏文之才,洋洋清綺,舊談抑之,謂去植千里,然子建思捷而才儁,詩麗而表逸;子桓慮詳而力緩,故不競于先鳴。而樂府清越,《典論》辯要,迭用短長,亦無懵焉。但俗情抑揚,雷同一響,遂令文帝以位尊減才,思王以勢窘益價,未為篤論也。——《文心雕龍·才略》劉勰論曹丕才氣魏文之才,洋洋清綺,舊談抑之,謂去植千里,然子117第二節
曹植
第二節
曹植
118曹植(192—232),字子建,才華橫益,但恃才傲物,任性而行。建安十六年,封平原侯,十九年徙臨淄侯。曹丕稱帝后,備受猜忌迫害,飽受萁豆相煎之苦,最終抑郁而死,世稱陳思王。建安之杰曹植(192—232),字子建,才華橫益,但恃才傲物,任性而119陳思王植子建,年十余歲,誦讀詩論及辭賦數十萬言,善屬文。太祖嘗視其文,謂植曰:“汝倩(請)人邪?”植跪曰“言出為論,下筆成章,顧當面試,奈何倩人?”時鄴銅雀臺新成,太祖悉將諸子登臺,使各為賦。植援筆立成,可觀,太祖甚異之。性簡易,不治威嚴,與馬服飾,不尚華麗。每進見難問,應聲而對,特見寵愛。……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勵,飲酒不節。(《三國志·魏書·陳思王傳》)陳思王植子建,年十余歲,誦讀詩論及辭賦數十萬言,善屬文。太祖120謝靈運嘗云: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獨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奇才敏捷,安有繼之?(李瀚《蒙求集注》)漢、魏以來,二千余年,以詩名其家者眾矣。顧所號為眾仙才者,唯曹子建、李太白、蘇子瞻三人而已。(清·王士禎《帶經堂詩話》)【歷史學】魏晉文學概說從建安風骨到正始之音模版課件121【歷史學】魏晉文學概說從建安風骨到正始之音模版課件122曹植墓:位于東阿縣城西南10公里魚山西麓,依山而建。墓室分甬道、前室、后室3部分。曹植墓:位于東阿縣城西南10公里魚山西麓,依山而建123二、曹植的創作。曹植的創作,以公元220年曹丕稱帝為界,分為前后兩期。前期詩歌的內容一是反映戰爭和動亂,如《送應氏》。二是抒發理想和抱負,呈現出一種豪邁氣概,洋溢著樂觀和浪漫的情調,富于進取精神和自負自信的少年意氣。如《白馬篇》二、曹植的創作。曹植的創作,以公元220年曹丕稱帝為界,分124曹植后期因受到曹丕的壓制、猜忌甚至迫害,心情憂憤悲傷,作品的內容和風格發生顯著變化,早期的那種豪邁氣概和開朗的情調消失了。在他后期的詩文中,主要表達由理想與現實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憤,充滿著受壓迫的苦悶與悲哀。后期詩歌內容可分為4類:曹植后期因受到曹丕的壓制、猜忌甚至迫害,心情憂憤悲傷,作品的125后期詩歌內容可分為4類:一是抒寫自己與朋友慘遭迫害的憤懣的詩篇,如《野田黃雀行》、《贈白馬彪》等;二是以思婦、棄婦寄托身世,表白心跡的詩篇,如《美女篇》、《七哀詩》等;三是述志詩,如《雜詩》(“仆夫早嚴駕”);四是游仙詩。
后期詩歌內容可分為4類:126《白馬篇》
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借問誰家子,幽并游俠兒。少小去鄉邑,揚聲沙漠陲。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參差。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狡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邊城多警急,胡虜數遷移。羽檄從北來,厲馬登高堤。長驅蹈匈奴,左顧陵鮮卑。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父母且不顧,何言子與妻?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白馬篇》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借問誰家子,幽并游俠兒127《野田黃雀行》高樹多悲風,海水揚其波。利劍不在掌,結友何須多?不見籬間雀,見鷂自投羅。羅家得雀喜,少年見雀悲。拔劍捎羅網,黃雀得飛飛。飛飛摩蒼天,來下謝少年。《野田黃雀行》高樹多悲風,海水揚其波。128曹植《贈白馬王彪》結構全詩分七章,詩前有小序,交代寫作緣由。第一章,離開京師的依戀與感傷。第二章,歸藩途中的艱難與孤苦。第三章,讒巧離間激起的胸中悲憤。第四章,秋日暮景觸動的內心凄涼。第五章,由曹彰之死引發的人生感喟。第六章,與白馬王彪的惜別之情。第七章,與曹彪的絕望之別。曹植《贈白馬王彪》結構全詩分七章,詩前有小序,交代寫作緣由。129《贈白馬王彪》
感情豐富復雜:旅途的艱辛,骨肉分離的悲傷,對人生的失望,對曹丕不敢明言的怨恨,對監視者的詛咒,兄弟之間強作達觀的慰勉等等。詩中還出現了一種從根本上對人生表示懷疑、否定的傾向。《贈白馬王彪》感情豐富復雜:旅途的艱辛130寫法上:1、“憤而成篇”為一篇之警策,無論寫景、敘事,都滲透了作者強烈的悲憤感情。2、章章蟬聯,層層頂針,由表及里,層層加深感情抒發,其感情迂徐曲折,反復深入。寫法上:131曹植詩歌的藝術成就1、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大力創作五言詩的文人。2、形成“骨氣奇高,辭采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的獨特風貌。
3、善為警句,工于起調,在運用比喻、對偶、煉字等方面都有所創新。
曹植詩歌的藝術成就1、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大力創作五言詩的文132《白馬篇》:“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七哀》;“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婦,悲嘆有余哀。”《野田黃雀行》:“高樹多悲風,海水揚其波。”《黃雀行》、《吁嗟篇》、《美女篇》《白馬篇》:“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矯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邊城多警急,虜騎數遷移。”《公宴》:“秋蘭被長坂,朱華冒綠池。潛魚躍清波,好鳥鳴高枝。”《白馬篇》:“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133小結
曹植的詩風格兼有父兄之長,達到風骨與文采的完美結合,成為建安詩壇最杰出的代表。小結曹植的詩風格兼有父兄之長,達到風骨與文采的完美結合,成134鐘嶸《詩品》評曹植詩其源出于國風。骨氣奇高,詞采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粲溢今古,卓爾不群。嗟乎!陳思之于文章也,譬人倫之有周、孔,鱗羽之有龍鳳,音樂之有琴笙,女工之有黼黻。俾爾懷鉛吮墨者,抱篇章而景慕,映馀輝以自燭。故孔氏之門如用詩,則公干升堂,思王入室,景陽、潘、陸,自可坐于廊廡之間矣!鐘嶸《詩品》評曹植詩其源出于國風。骨氣奇高,詞采華茂;情兼雅135第三節
建安七子和蔡琰第三節
建安七子和蔡琰136建安七子“七子”之稱出于《典論·論文》,指建安時期的七位作家:孔融、陳琳、王粲、徐干、阮瑀、應瑒、劉楨七人。其中成就是最高的是王粲,被稱為“七子之冠冕”。建安七子“七子”之稱出于《典論·論文》,指建安時期的七位作家137王粲《七哀詩》3首是其代表作。《登樓賦》抒寫了思鄉懷土之情。劉楨與王粲齊名。《贈從弟》3首是他的代表作。陳琳、阮瑀以章表書檄聞名于時。陳琳的《飲馬長城窟行》;阮瑀的《駕出北郭門行》。蔡琰的五言《悲憤詩》王粲《七哀詩》3首是其代表作。《登樓賦》抒寫了思鄉懷土之情。138曹丕《典論·論文》論“七子”文風王粲長于辭賦,徐干時有齊氣(舒緩之氣),然粲之匹也。琳、瑀之章表書記,今之雋也。應瑒和而不壯,劉楨壯而不密。孔融體氣高妙,有過人者,然不能持論,理不勝辭,至于雜以嘲戲。及其所善,揚、班之儔也。……文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而致。曹丕《典論·論文》論“七子”文風王粲長于辭賦,徐干時有齊氣(139第四節建安詩歌的時代特征建安詩歌的時代特征,亦即“建安風骨”。其內涵是:1、政治理想的高揚。造成悲涼慷慨的精神,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2、人生短暫的哀嘆。表現為三種不同的態度。3、強烈的個性表現。4、濃郁的悲劇色彩。第四節建安詩歌的時代特征建安詩歌的時代特征,亦即“建安風骨140建安風骨即建安詩歌的時代特征。建安時期文學的基本特點是:真實地反映現實的動亂和人民的苦難,抒發建功立業的理想和積極進取的精神,同時也流露出人生短暫、壯志難酬的悲涼幽怨的情感,在藝術精神上繼承漢樂府的現實主義傳統,形式上亦帶有鮮明的民歌風調。作品內容充實,意境宏大,筆調明朗舒暢,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個性特征,形成了雄健深沉、慷慨悲涼的藝術風格,文學史上稱之為“建安風骨”或“漢魏風骨”。建安風骨即建安詩歌的時代特征。建安時期文學的基本特點是:真實141劉師培把“建安風骨”總結為四個方面(見《中古文學史》):1、清峻。曹操以刑名法術治理天下,于鞍馬間為詩為文,用語簡潔,詞氣峭厲,不傍經典,直抒胸臆,故文風清峻。2、通脫。即隨便之意。詩文的隨便由思想的隨便而來。這跟漢末儒學衰微,玄學興起有關。故這一時期的文學,既有直面現實人生,積極建功立業的樂觀精神,也有命運無常、人生短促的感嘆。但總的看來,建安文人對生命短暫的感嘆,最終導向及時建功立業、追求人生的不朽的精神。所以,慷慨悲壯,乃成為建安文學的又一風格特征。劉師培把“建安風骨”總結為四個方面(見《中古文學史》):1423、騁詞。即氣盛詞壯。建安文人思想束縛較少,精神比較自由,故其議論時事,抒寫情志,無不暢所欲言,力求充分地表現自我,由此形成“騁詞”的藝術風格。4、華靡。即華麗。曹操尚質樸為文,而注重詩文華靡的,首推七子和曹丕、曹植兄弟。建安文學之漸趨華靡,表明文學已擺脫經學的附庸地位,其獨特的藝術風格開始受到文人的自覺重視。這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3、騁詞。即氣盛詞壯。建安文人思想束縛較少,精神比較自由,故143第五節
阮籍、嵇康與正始文學
第五節
阮籍、嵇康與正始文學144一、從建安風骨到正始之音
“正始”是魏齊王曹芳的年號(240-249)。正始時期,魏國內部發生了殘酷血腥的權力斗爭。“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焉”。文人政治理想落潮,建功立業之心為憂生之嗟代替,普遍出現危機感和幻滅感。詩風由建安時的慷慨悲壯變為詞旨淵永、寄托遙深,詩歌表現了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尖銳的人生悲哀,體現出正始詩風的獨特面貌。一、從建安風骨到正始之音“正始”是魏齊王曹芳的年號(240145二、“竹林七賢”
魏晉之際文學的七位代表作家。他們是阮籍、嵇康、山濤、劉伶、阮咸、向秀、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暢,故世謂“竹林七賢”。其名稱始見于《世說新語·任誕》。“竹林七賢”,實際上是個名士集團。山濤、王戎后來投靠司馬氏,其余五人都崇尚老莊,任性嗜酒,寄情山水,反對禮法名教,對司馬氏的篡權奪位不滿。七賢中真正能代表正始文學最高成就的只有阮籍和嵇康。二、“竹林七賢”魏晉之際文學的七位代表作家。他們是阮籍、嵇146《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畫像磚。圖中的榮啟期是春秋時代的名士,他與七賢有共同之處,故被畫在一起。南壁為嵇、阮、山、王四人北壁為向、劉、阮、榮四人。人物之間以銀杏、垂柳、松槐相隔。八人均席地而坐,但各以一種最能體現自己個性的姿態來表現,有的撫琴嘯歌,有的頜首傾聽,有的高談玄理,有的舞弄如意,人人寬衣博帶,孤傲高雅;崇尚老莊之情,追求個性之心,溢于畫面。士族知識分子自由清高的理想人格,在畫像磚上得到充分地表現.
嵇康阮籍山濤王戎向秀劉伶阮咸《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畫像磚。圖中的榮啟期是春秋時代的名士,他147山濤王戎山濤王戎148向秀劉伶向秀劉伶149阮籍(210-263),字嗣宗。“才藻艷絕,而倜儻放蕩,以莊周為模則”。“曠達不羈,不拘禮俗”“聞步兵校尉缺,廚多美酒,營人善釀酒,求為校尉,遂縱酒昏酣,遺落世事”
阮籍(210-263),字嗣宗。150對司馬氏集團基本上采取了不合作的態度。籍早有濟世志,屬魏晉之際,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焉。籍由是不與世事,遂酣飲為常。(《晉書·阮籍傳》)“發言玄遠,口不臧否人物”,喜怒不形于色。籍容貌環杰,志氣宕放,傲然獨得,任性不羈,而喜怒不形于色。或閉門視書,累月不出;或登臨山水,經日忘歸。博覽群籍,尤好莊、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醫療健康管理在商業領域的應用與挑戰
- 教案檢查工作總結模版
- 上海 房東租房合同范例
- 紅褐色扁平風網絡安全模板
- 儲罐廠家供貨合同范例
- 產品定制打樣合同范例
- 供銷付款合同范例
- 防溺水安全家長會發言稿模版
- 住建部買房合同范例
- 職業性硬皮病的臨床護理
- 2025租房合同范本:租賃協議模板
- 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
- 遴選會計筆試真題及答案
- 2025年北京大興區中考一模數學試卷及答案詳解(精校打印)
- 2024年中國光大銀行招聘考試真題
- 房地產公司2025年度項目開發計劃
- 物業保盤計劃制作與實施指導
- 2025年儲能項目可行性分析報告
- 2025年北京市海淀區九年級初三一模英語試卷(含答案)
- 2025年山西焦煤集團國際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DB32T 4793-2024球墨鑄鐵管排水系統應用技術規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