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北京市清華大學2020屆高三11月中學生標準學術能力診斷性測試歷史試卷及答案_第1頁
2019年11月北京市清華大學2020屆高三11月中學生標準學術能力診斷性測試歷史試卷及答案_第2頁
2019年11月北京市清華大學2020屆高三11月中學生標準學術能力診斷性測試歷史試卷及答案_第3頁
2019年11月北京市清華大學2020屆高三11月中學生標準學術能力診斷性測試歷史試卷及答案_第4頁
2019年11月北京市清華大學2020屆高三11月中學生標準學術能力診斷性測試歷史試卷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82019年11月清華大學2020屆高三11月中學生標準學術能力測試歷史試卷★祝考試順利★本試卷共30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一、選擇題:本題共35小題,每小題4分,共14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據考古報告,商代女軍事家婦好墓出土的僅青銅器至少就有1.6噸。殉葬人數不少于16人,有100多件兵器,其中有兩件青銅鉞特別大,一件重8.5千克,一件重9千克,上面鑄有婦好的銘文,這反映了商代A.壟斷神權以強化王權B.具備較成熟的文字系統C.崇尚武力的時代特征D.相對發達的手工業文明漢代存在著今文經學和古文經學的爭論。今文經學認為《六經》為孔子本人所作,治學傾向于闡發微言大義,古文經學認為孔子“述而不作”“六經皆史”,傾向于研究《六經》本意。今古文經學之爭從西漢末年到東漢末年持續了200年之久。古文經學之爭說明A.百家爭鳴得以恢復B.董仲舒新儒學排斥今文經學C.三教融合已現前奏D.儒學地位的確立是重要誘因在唐代,中書省或由皇帝處領旨,或將宰相議決之事,交其屬下中書舍人起草詔令。中書舍人在制作詔令過程中,可互相商量,并允許“各執所見,雜署其名,謂之五花判事。”“五花判事”A.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B.旨在避免決策失誤C.加大了分化相權力度D.推進監察制度發展明代東林書院刻有一副對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顧憲成認為:“官輦轂,志不在君父,官封疆,志不在民生,居水邊林下,志不在世道,君子無取焉。”這反映了明代A.知識分子深受政治壓迫B.八股取士日益束縛思想C.士大夫的濟世安民情懷D.商品經濟沖擊傳統價值觀蔣廷黻先生說:“我們近代對付西洋的方法不外采用西洋槍炮及雇用西洋的軍人。西人近代對付我們不外學我們疏通衙門的秘訣,且雇用漢人替他們跑衙門。”中西方的這些做法A.有利于推進中國近代化B.淡化了近代中國的屈辱C.折射出中西方文化差異D.阻礙了西方的侵略步伐下圖是1937年中國工業產品自給率,據圖6可知鋼鐵、機械車輛挺抽砂糖纖維制胡洋灰鋼鐵、機械車輛挺抽砂糖纖維制胡洋灰煉瓦泥土類火柴h厠汕(注:自給率:產量占消費量的比重)A.重工業產品外給現象突出B.自然經濟抵制作用明顯C.國民經濟建設運動效果顯著D.民族資本主義畸形發展30.1903年梁啟超到美國轉了一圈,發現先前推崇的美國政治不過是紙面上的概念和主觀想象,真實的美國政治則令他大失所望;1950年錢穆在《論中國傳統政治》中批評某些近代中國學者,常把西洋現成名詞硬裝進中國,并不是實事求是;這反映了近代仁人志士A.向西方學習程度在不斷加深B.逐步消除全盤西化認識C.文化自卑心理源于被動挨打D.探索救國道路的復雜性31.1980年代初期,大量知青和工人返回城市。為解決這部分人的就業問題,國家允許他們開辦“個體企業”,同時規定“個體戶雇工不得超過7人”,企業主自己也必須從事勞動。這說明A.城市經濟改革開始實施B.市場經濟模式初步形成C.對外開放促進經濟改革D.單一經濟結構有所變化有學者評價荷馬最引人注目的成功在于他對偉大眾神的描繪:他們坐在奧林匹斯山上,注視著特洛伊的戰斗。就如同一場壘球賽里的觀眾,他們總是亂哄哄的,小氣、滿口謊言,卻又光彩奪目。簡言之,他們就是人類。這表明古希臘A.文學成就輝煌燦爛B.強調人神互通C.人文精神色彩濃厚D.重視神的作用下表是1750-1850年間英國266位工業家在創建其大型工業企業時所屬社會階層分布表。這說明工業革命社會階層劃分數雖所占總數比例<%)上等階級83.0中等階級142534底層中等階級8532.0勞工階級3111.6A.推動產業結構的優化B.加速了城市化的進程C.促使中等階級的崛起D.縮小了社會貧富差距古代世界的人們認為“當你擁有完美的軀體時,你的內心也是完美的”,文藝復興時期的人們知道精神與肉體不可能天然地統一,更加注重個體人性的光芒,于是“當你擁有完美的軀體時,你還需要擁有完美的內心”成為當時“理想人”的標準。促成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社會價值觀念的變化B.中世紀傳統藝術被拋棄C.人們宗教信仰的改變D.教權被世俗政權所取代一戰后,西方社會進入了一個復雜而艱難的時代,精神生活經歷了一場危機突出表現為消極主義,惶惶不安并著迷于各種非理性力量。下列作品能反映這一時代精神的是A.《等待戈多》B.《悲慘世界》C.《西風頌》D.《戰爭與和平》二、非選擇題:共160分。第36?42為必考題,每個試題考生都必須作答。第43?47為選考題,考生根據要求作答。(一)必考題:共135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25分)材料一瓷器是古代中國主要的外銷商品之一。16世紀早期以前,中國瓷器主要由官方出口到中東和東南亞地區,歐洲人只能從土耳其、伊朗等地將中式瓷器帶回本國。16世紀初期,西方國家對瓷器的需求利激了中國民間商貿的發展。16世紀?17世紀早期的瓷器仍然保持著傳統的中式圖案和裝飾習慣。18世紀晚期,歐洲訂單對工藝要求的不斷提高和船舶停靠時間的限制等因素,促進了廣州瓷器加工行業不斷的標準化和快捷化,由此出現一種繪制著各種現成裝飾圖案的模本瓷器,方便客戶挑選。中國瓷器的輸出,引發了歐洲和中東地區的仿制風潮,提高了這些地區的制陶業水平。葡萄牙里斯本桑托斯王宮的棱錐形天花板就是根據一件萬歷年間的瓷盤紋樣來裝飾的。19世紀下半葉,歐洲在發展和保護本土瓷器生產的背景下,極大地削減從中國的瓷器進口,大量陶瓷工廠建立,大型國際博覽會推動了瓷器信息技術交流。由此導致歐洲制瓷工藝逐步超過中國瓷器。——馬敏《從文藝復興到啟蒙運動——由“瓷之韻瓷器精品展”看中西技術和文化交流》材料二從清朝末年開始,中國瓷器手工業的生產制度開始出現轉型。隨著機器在瓷器生產中的應用,光緒末年,福建寶華制瓷作坊改名為福建寶華制瓷公司,這是中國最早的瓷業公司。隨后一年間,又成立了江西萍鄉瓷業公司、湖南瓷業公司;辛亥革命前夜的宣統二年(1910年),江西瓷業公司宣告成立;此外,重慶成都等地也創辦了瓷業公司:辛亥革命時期,中國瓷業公司更是多達100多家。……從清末到民國前的一二十年間,與制瓷業有關的各地方興辦瓷業學校蔚然成風,這些學校往往和瓷業公司相伴共生。——彭擇益《中國近代手工業史資料》(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16?19世紀中國外銷瓷器演變的特點。(12分)(2)根據材料二,概括指出清末和民國初年中國制瓷業的新變化,分析出現變化的原因。(13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2分)材料有學者認為,近代以來的中西差距拉大,而創造了歐洲全新發展道路的是六個特殊因素的組合:A一系列新發現促使歐洲人質疑并最終拋棄了古典思想和宗教文本的權威知識B把實驗科學和數學研究相結合來研究自然世界C培根關于證據、論證和科學目的思想的注入D由儀器所推動的實驗和觀測方法的發展E寬容和多元性的社會,而非全體順從和政府強加的正統性,以及英國國教時新科學的支持;1689年的《寬容法案》F企業家的資助,以及企業家、科學家、工程師與手藝工人之間緊密的社會關系——杰克戈德斯通《為什么是歐洲》閱讀上述材料,評析材料中的某一觀點,或者提出自己的論點,史實準確,邏輯清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二)選考題:共25分。請考生從2道地理題、3道歷史題中每科任選一題作答。如果多做,則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題計分。【歷史-選修1:歷史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乾德二年,宋太祖“選強壯卒,定為兵樣,分送諸道。其后又以木梃為高下之等,給散諸州軍,委長吏、都監等招募、教習,俟其精練,即送都下。”自此,地方的募兵必須以中央詔令為準,嚴格禁止高級將領在軍中私自招募親兵衛隊。后在平定江南過程中,陸續下達詔令,釋放被強征入伍的百姓,并遺散征自民眾的鄉兵。規定凡是不“情愿”入伍的,即使已經被強制為兵,也得改正。對在募兵制度下特有的士兵們養家糊口的正當要求則給予了極大的關注。同時規定地方部隊中的精銳“壯勇”被抽調至京師充禁軍,“老”、“病”無家可歸者歸入剩員,其余既非“壯勇”,又不“老病”者則編入廂軍。宋太祖對募兵制度進行的改革,為募兵制度在兩宋以至后世長期居于古代兵役制度的主導地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范學輝《變法與變意:宋太祖募兵制度改革當議》(1)根據材料,概括宋太祖募兵制度改革的內容。(8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宋太祖募兵制度改革的影響。(7分)【歷史-選修3:20世紀戰爭與和平】(15分)材料1980-1988年在中東地區世界兩大石油生產國——伊朗和伊拉克之間爆發的長達八年的兩伊戰爭,它是二戰結束以來人類最殘酷、最具破壞性的戰爭。美國采取“弱勢均衡”外交政策以及必要的間接介入戰爭手段,以此來維護美國的國家利益。兩伊戰爭本身加速了伊拉克社會的整合,產生了一種伊拉克民族國家認同模式,但給伊拉克帶來巨額的債務、社會的動蕩、民眾生活水準的下降和中產階級力量的式微與社會結構的兩極分化。伊朗在此過程中鞏固了新生的伊斯蘭共和國。兩伊戰爭使伊朗和伊拉克的實力大大削弱,有利于美國人質危機的解決和美國控制中東局勢,戰后美國與阿拉伯國家的軍事聯系得到加強,且借兩伊戰爭之機獲取了在海灣地區建立基地的目的。兩伊戰爭結束時,伊拉克軍隊已擴充至100萬人,并擁有大批新式武器,伊拉克將數十億美元用于擴充軍備,成為中東和海灣地區的軍事大國。——冀開運、李麗娟《美國與兩伊戰爭關系解讀》(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兩伊戰爭發生的背景。(7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兩伊戰爭的影響。(8分)【歷史-選修4:中外歷史人物評說】(15分)材料公元3世紀,印度和中亞來華的僧人傳譯了大量的經典。但所譯經文多有舛誤,為求取真經,在法顯之前有史料記載的西行求法高僧,就有12人。法顯(334-420),公元399年,他以65歲的高齡,與慧景、道整、慧應、慧嵬等4人,從長安啟程,踏上了西行求法的漫漫長路。歷時14年,輾轉近30個國家,行程5萬里,先后到達北天竺,中天竺等五天竺國,游歷了包括斯里蘭卡在內的諸多佛教圣地,共取回真經10部,近百萬言的梵文寫本。公元409年,法顯離開印度,從多摩梨帝國(今加爾各答附近)海口乘商船,晝夜航行14日抵達獅子國(今斯里蘭卡)。根據記載,法顯在斯里蘭卡兩年,求得多部佛教經典。公元413年,法顯將這些經律,包括此前在印度取得的全部帶回了中國,與佛陀跋陀(359-429)等在建康(今南京)合作翻譯,先后將大部分經律論譯成了漢語。與此同時,還就自己求法的經歷和一路上的所見所聞,寫成了《佛國記》。法顯是我國第一位從陸路西行再由海路攜佛經東歸的取經者。——摘編自成建華《法顯在中斯文化交流史上的貢獻與影響》(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法顯西行的歷史背景。(7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法顯的貢獻。(8分)2019年11月清華大學2020屆高三11月中學生標準學術能力測試中學生標準學術能力診斷性測試2019年11月測試歷史-文綜參考答案選擇題242526272829303132333435DDBCCADDCCAA二、非選擇題(1)①傳播途徑改變:官方貿易外銷的同時,民間貿易也日漸興盛。技術變化:中式風格為主到中西結合,制瓷技術標準化和快捷化態度的變化:從推崇喜愛到熱情逐漸消退。命運改變:由逐步繁榮到盛極而衰,歐洲人從大量使用中國瓷器,到自行生產并占領國際市場,排擠中國瓷器。(每點3分,四點12分)(2)變化:由手工作坊向近代企業轉變;制瓷業培訓學校興起。(每點3分,兩點5分)原因:工業革命的優秀成果被逐漸接受;洋務運動和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影響;西方近代思想、教育的影響和中國近代教育的發展;民國政府對民資企業的政策支持;實業救國思潮。(每點2分,任答四點8分)評分說明:一等(12—10分)①觀點明確;②合理引用史實,進行多角度評論;③論證充分,邏輯嚴密,表述清楚。二等(9?5分)①觀點較明確;②引用史實,評論角度單一;③論證較完整,表述清楚。三等(4?0分)①觀點不明確;②未引用史實;③論證欠缺說服力,表述不清楚。參考例文:近代以來歐洲的一系列新發現確實是歐洲崛起的重要原因之一。14世紀末,隨著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在各國王室支持與傳播宗教的推動下,歐洲各國掀起地理探索的熱潮,擴張范圍擴大。麥哲倫進行了環球航行、哥倫布發現了美洲新大陸,世界各大洲的聯系加強,世界市場開始形成。這些新發現挑戰了歐洲的宗教權威和古典思想,促使歐洲拋棄了宗教文本的權威知識,而有利于近代世界的發展和近代觀念的形成。(1)中央統一募兵,禁止私自募兵;堅持“情愿”原則,禁止強制征兵;關注士兵生活;創立“剩員”和“廂兵”制度。(每點2分,四點8分)(2)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防止地方割據;有利于穩定社會秩序,增強民眾對新政權的認同;軍隊規模龐大,但戰斗力不高;對后世影響深遠(每點2分;任答四點7分)(1)冷戰(大國影響);宗教矛盾;領土爭端;石油資源爭奪;(每點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