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傳播疾病》課件_第1頁
《性傳播疾病》課件_第2頁
《性傳播疾病》課件_第3頁
《性傳播疾病》課件_第4頁
《性傳播疾病》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性傳播疾病

性傳播疾病性

是一組以性交為主要傳播途徑

的傳染病。性病

是一組以性交為主要傳播途徑

的傳染病。經典性病淋病梅毒軟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腫腹股溝淋巴肉芽腫經典性病

1975年世界衛生組織(WHO)正式將性病命名為性傳播疾病后,把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銳濕疣、生殖器皰疹、艾滋病、生殖器念珠菌病、陰道毛滴蟲病、細菌性陰道炎、性病性盆腔炎、陰虱、疥瘡、傳染性軟疣、乙型肝炎、阿米巴病、股癬等20多種疾病也列入性病范疇,總稱為新一代的性傳播疾病。1975年世界衛生組織(WHO)正式將性病命名為性傳梅毒梅毒病因梅毒螺旋體病因梅毒螺旋體

致病機理

梅毒螺旋體本身不含細菌的內毒素和外毒素,但是由于該病原體具有很強的侵襲力而致病,螺旋體具有粘附組織的能力,并產生免疫病理損傷。致病機理梅毒螺旋體本身不

傳播途徑

1.性接觸傳染2.胎盤傳染3.產道傳染4.非性接觸傳染5.輸血感染6.間接接觸傳染

傳播途徑1.性接觸傳染梅毒的病程分期

獲得性梅毒:●早期(病期<2年):一、二期梅毒●晚期(病期>2年):三期梅毒

胎傳梅毒:●早期(年齡<2歲)●晚期(年齡>2歲)梅毒的病程分期獲得性梅毒:胎傳臨床表現

因三期梅毒及胎傳梅毒較少見,故主要闡述獲得性梅毒的早期表現。臨床表現因三期梅毒及胎傳梅毒較少見,故(一)一期梅毒硬下疳(由于梅毒螺旋體在局部形成一種免疫反應而形成結節):①發生于不潔性交2-4周后;②發生部位為包皮、龜頭、陰囊、陰阜,女性為大小陰唇處;③皮疹為單個圓形的結節,呈淡紅或暗紅色,稱硬下疳,直徑約為1厘米,表面可有糜爛或潰瘍;④少數皮疹為多個結節;⑤結節無明顯自覺癥狀,但感染后可有疼痛;⑥結節可在1月左右自行消退;⑦因梅毒進入周圍淋巴結,而出現周圍淋巴結腫大。(一)一期梅毒硬下疳(由于梅毒螺旋體在局部形成一種免疫反應而《性傳播疾病》課件(二)二期梅毒:

一期梅毒沒有及時有效的治療,螺旋體在局部進入全身血液系統,在1-2月后可出現全身癥狀。(二)二期梅毒:皮膚損害:

全身出現對稱性、廣泛性的淡紅色的斑疹,可發生于軀干四肢,也可局限于手掌、足部。皮疹特點:

無瘙癢、不融合,病程長短不一。

皮膚損害:皮疹特點:二期梅毒“掌梅毒疹”二期梅毒“掌梅毒疹”粘膜損害扁平濕疣:表現為大腿內側、肛周或女性兩側大陰唇對稱分布的扁平丘疹,表面光滑,皮疹可相互融合(其內含有大量的梅毒螺旋體)。粘膜損害扁平濕疣:五、診斷

病史及臨床表現

五、診斷實驗室檢查

暗視野顯微鏡檢查:①硬下疳及扁平濕疣皮損均可在暗視野下找到螺旋體。②特別是一期梅毒,梅毒血清反應為陰性時,此檢查尤為重要。

實驗室檢查暗視野顯微鏡檢查:《性傳播疾病》課件血清學方法1/非梅毒螺旋體抗原試驗:即抗心磷脂抗體的測定。常用為

USR—血清不加熱反應素玻片試驗。

RPR—快速血漿反應素環狀卡片試驗。①作用:篩選試驗;②滴度的測定可作為觀察病情的指標;③可為假陽性:SLE、風濕熱、病毒感染、妊娠。2/梅毒螺旋體抗原試驗:常用TPHA—梅毒螺旋體血凝試驗。其敏感性和特異性均很高,又稱確診試驗,但部分患者即使經規律治療,抗體可呈長時間或終身陽性。血清學方法1/非梅毒螺旋體抗原試驗:即抗心磷脂抗體的測定。常3/血清抗體的臨床意義USR(RPR)++--TPHA+-+-意義梅毒可疑治愈早期或不是3/血清抗體的臨床意義USR(RPR)+

治療治療1、首選:芐星青霉素

240萬單位imQW×3次普魯卡因青霉素

80萬單位imQD×15天2、次選:四環素0.5Qid×15天紅霉素0.5Qid×15天1、首選:2、次選:

3、妊娠梅毒:

①普魯卡因青霉素

80萬單位imQD×10天妊娠頭三個月及妊娠末3個月各用藥一個療程②紅霉素

0.5Qid×15天(禁用四環素)3、妊娠梅毒:①普魯卡因青霉素

4、病情觀察:第1年內3月隨診一次,第2、3年每半年隨診一次,如果復發,應加倍劑量進行治療。

復發:主要表現為血清復發,也就是血清抗體滴度由陰轉陽或滴度升高。

4、病情觀察:復發:主要表現為血清復發,也就是血清抗體淋病淋病一、

病因

G-雙球菌:抵抗力差,普通消毒劑數分鐘即可殺死,但對培養要求高。

一、

病因G-雙球菌:抵抗力差,普通消毒劑數分①細菌表面的菌毛具有強的粘附能力。②細菌外膜含有毒素。二、

致病機理①細菌表面的菌毛具有強二、致病機理三、傳染成人一般通過性傳染,兒童有可能通過間接傳播。三、傳染成人一般通過性傳染,兒童有四、表現①急性炎癥:男、女均有明顯癥狀。②慢性反復發作性尿道炎及宮頸、陰道炎。③男性慢性前列腺炎。四、表現①急性炎癥:男、女均有明顯癥狀。五、診斷●男性:急性炎癥表現,涂片為陽性確診。慢性作前列腺液或分泌物培養確診。●女性:典型臨床加涂片可確診。慢性作培養確診。五、診斷●男性:《性傳播疾病》課件六、治療1/大觀枚素仍為有效的方法。2/頭孢曲松為衛生部疾病控制司推薦為首選,但需先做皮試。3/對急性炎癥可先作處理,然后再在癥狀消失后作培養,以判斷是否治愈。4/可考慮在選用上述兩種藥物之一時,加用另一類型的抗生藥,如喹諾酮類、阿齊枚素等。5/慢性需用藥在10天以上。六、治療1/大觀枚素仍為有效的方法。尖銳濕疣

尖銳濕疣一、

病因

人類乳頭瘤病毒HPV6、HPV11、HPV16、HPV18等類型引起。HPV可產生皮膚和粘膜的感染。一、病因人類乳頭瘤病毒HPV6、二、

致病機理1、與尖銳濕疣患者接觸是否發病,很大程度上取決于HPV的數量和被感染者的抵抗力。2、病毒在局部增殖而引起病變。但HPV只停留于局部皮膚和粘膜,不產生病毒血癥。二、致病機理1、與尖銳濕疣患者接觸是否發病,很大程度上取三、傳播途徑

1、大部分(約70%)通過性接觸傳播,但有少部分(約30%)通過間接接觸而傳播。2、傳播源:患者、HPV攜帶者、亞臨床感染者。三、傳播途徑1、大部分(約70%)通過性接觸傳播,但有少四、臨床表現:1、HPV感染的臨床表現可為無癥狀攜帶者、亞臨床感染、疣狀增生物,甚至鱗狀細胞癌。2、潛伏期3個月左右,短者3周,長者可達10個月以上。3、部位:男性:包皮、龜頭、陰囊、腹股溝、陰阜及肛周,少數為尿道口。女性:大小陰唇及陰道口,少數發于宮頸。4、形態:典型為菜花狀增生物。早期為丘疹,部分損害為角化性斑塊

四、臨床表現:1、HPV感染的臨床表現可為無癥狀攜帶者、亞臨五、

診斷1、典型皮損可通過臨床觀察診斷。2、非典型經醋白試驗(+)診斷。3、必要時作病理切片。五、

診斷1、典型皮損可通過臨床觀察診斷。七、治療

七、治療

2、抗病毒治療(詳細見后)。1、去除疣體:①鬼臼毒素酊(適用于小疣體);②CO2激光(切割功能好);③高頻電針(定位準);④YAG激光(止血效果好,便于腔道操作);⑤手術切除(巨大疣體的治療)。2、抗病毒治療(詳細見后)。1、去除疣體:八、治愈標準:連續半年以上病情無復發。

八、治愈標準:非淋菌性尿道炎(宮頸炎)

非淋菌性尿道炎(宮頸炎)一、

病因

常見為支原體、衣原體及其它病原體。

1、支原體是目前我國主要的非淋致病源,且我科大部分病人呈現夫妻雙方培養均為陽性,證明支原體是完全可以通過性生活而傳播,但部分正常人(無任何性亂史)也存在支原體陽性。

2、沙眼衣原體與引起眼部沙眼的衣原體型別不同。一、

病因常見為支原體、衣原體及其它病原特殊染色涂片可發現被感染的多形核白細胞特殊染色涂片可發現被感染的多形核白細胞二、臨床

二、臨床三、

診斷

1、2000年衛生部疾病控制司標準:男性:尿道白細胞>5/HP找不到淋球菌女性:陰道分泌物白細胞>10/HP找不到淋球菌

2、此標準本人建議僅作參考,建議作支原體培養。衣原體熒光抗體檢測。

3、注意在臨床上與性病恐怖癥、前列腺炎等情況鑒別。

三、

診斷1、2000年衛生部疾病控制四、

治療首選四環素類和紅霉素類藥物。四、治療首選四環素類和紅霉素類藥物。生殖器皰疹

生殖器皰疹一、病因

90%是由單純皰疹(HSV)Ⅱ型引起,10%由單純皰疹Ⅰ型引起。一、病因90%是由單純皰疹(【病毒顆粒】【病毒顆粒】二、致病機理

HSV對人體可產生兩種感染狀態,一種是增殖性感染,即病毒在皮膚、粘膜細胞內增殖,引起細胞病變,產生臨床癥狀。另一種是潛伏感染,即病毒潛伏在生殖器部位周圍的神經細胞中,處于一種暫時性的靜止狀態,當機體抵抗力降低時,HSV再移行至皮膚和粘膜產生增殖性感染,而造成病情復雜。二、致病機理HSV對人體可產生兩種感染狀態,三、傳染途徑傳染源:患者和帶HSV者途徑:主要為性生活三、傳染途徑四、臨床表現

四、臨床表現●男性:包皮或龜頭,少數為陰阜處群集性的米粒大小的水皰,表面光亮●女性:皮疹發生于外陰,少數為肛周、宮頸、大腿及臀部。1、典型皮疹:●男性:包皮或龜頭,少數為陰阜處群集性的米粒大小的水皰,表面

2、病情往往反復發作,間隔時間長短不一,短者為半月左右,長者為2-3個月,但一般在人體抵抗能力降低時如感冒、勞累、情緒不佳、酗酒等情況下發病。2、病情往往反復發作,間隔時間長短不一,短者為半月左右,長

3、病情有復發性,同時又有自愈性,一般在7-10天,甚至3-4天皮疹可自行消退。3、病情有復發性,同時又有自愈性,一般在7-10天,甚至

4、部分患者表現為丘皰疹或一開始既表現為生殖器部位的糜爛面,無明顯水皰出現。4、部分患者表現為丘皰疹或一開始既表現為生殖器部位的糜爛面五、診斷

五、診斷

1、根據反復發作的病史,及臨床特點即可診斷。

2、病毒分離培養和細胞學檢查在理論上成立,但臨床操作中不適用。

3、檢測血液中病毒抗體特異性和敏感性較差,僅能作臨床診斷的參考。1、根據反復發作的病史,及臨床特點即可診斷。假陰性:①由HSV-Ⅰ型感染;②血清抗體滴度不高。假陽性:皰疹病毒有6型,其它皰疹病毒的感染可能造成陽性。假陰性:七、治療(同樣適用于尖銳濕疣的治療)

七、治療

1、首先要使病人認識到治療該病需要信心和耐心。

2、全身抗病毒治療。1、首先要使病人認識到治療該病需要信心和耐心。

1/抑制病毒DNA合成的藥物:如阿昔洛韋、萬乃洛韋、更昔洛韋、泛昔洛韋等。對HSV肯定有效,對HPV可能有效。1/抑制病毒DNA合成的藥物:如阿昔洛韋、萬乃洛韋

2/誘導機體產生抗病毒蛋白和調節人體免疫功能的藥物

Ⅰ型:α干擾素(人白細胞產生)①干擾素β干擾素(人成纖維素產生)Ⅱ型:ν干擾素(T細胞產生)

②Ⅰ型干擾素抗病毒作用強,免疫調節作用相對較弱。Ⅱ型干擾素免疫調節作用強,抗病毒作用相對較弱。

③干擾素不直接作用于病毒,而是通過誘導機體自身產生抗病毒蛋白和提高細胞免疫功能而發揮抗病毒作用。④抗病毒蛋白只作用于病毒,而對人體的蛋白質合成沒有影響。⑤臨床上用的聚肌胞為干擾素的誘導劑。2/誘導機體產生抗病毒蛋白和調節人體免疫功能的藥物

3/提高機體細胞免疫功能的藥物

卡芥菌多糖核酸、白介素-2、轉移因子等。病毒為細胞內寄生物,一旦病毒進入細胞后,體液免疫及藥物難以發揮作用,這時主要靠人體的細胞免疫產生抗病毒的作用,涉及到的細胞免疫功能細胞有細胞毒性T細胞,遲發型變態反應T細胞,巨噬細胞和NK細胞。3/提高機體細胞免疫功能的藥物

3、局部治療:除預防感染的外用藥物外,可考慮局部定期(1周至半月)使用抗病毒的藥物和免疫調節劑。3、局部治療:八、治愈標準:連續半年以上無病情復發

八、治愈標準:艾滋病艾滋病艾滋病(AIDS)是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