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變形監測課件_第1頁
建筑物變形監測課件_第2頁
建筑物變形監測課件_第3頁
建筑物變形監測課件_第4頁
建筑物變形監測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建筑物變形監測01040302沉降監測01水平位移監測02傾斜監測03裂縫爆破監測04建筑物變形監測01040302沉降監測01水平位移監測01.建筑物沉降監測內容監測目的監測儀器測點埋設測點布置測點埋設注意事項1.建筑物沉降監測內容監測目的監測儀器測點埋設測點布置測點埋1.1監測目的時掌握由于地下工程的施工引起鄰近重要建筑物的沉降量值及其變形規律,以便及時調整施工參數和采取必要加固措施,確保鄰近建筑物的穩定與安全1.1監測目的時掌握由于地下工程的施工引起鄰近重要1.2監測儀器精密水準儀水準尺1.2監測儀器精密水準儀水準尺1.3測點埋設1.建筑的四角、核心筒四角、大轉角處及沿處外墻每10~20m處或每隔2~3根柱基上;2.高低層建筑、新舊建筑、縱橫墻等交接處的兩側;3.建筑裂縫、后澆帶和沉降縫兩側、基礎埋深相差懸殊處、人工地基與天然接壤處不同結構的分界處及填挖方分界處;4.對于大于等于15m或小于15m而地質復雜以及膨脹土地區的建筑,應在承重內隔墻中部設內墻點,并在室內地面中心及四周設地面點;5.鄰近堆置重物處、受振動有顯著影響的部位及基礎下的暗溝處;6.框架結構建筑物的每個或部分柱基上沿縱橫軸線上;7.筏形基礎、箱形基礎底板或接近基礎結構部分之四角處及中部位置;8.重型設備基礎和動力設備基礎的四角。1.3.1測點布置1.3測點埋設1.建筑的四角、核心筒四角、大轉角處及沿處外工作基點布置建筑物性質層次水準基點離觀測建筑物的最近容許距離/m建筑物性質層次水準基點離觀測建筑物的最近容許距離/m民用建筑6層以下≥40~30工業廠房單層廠房≥4010≥50單層廠房(有吊車者)≥5020≥6030≥70單層廠房(有震動基礎)≥60工作基點布置層次水準基點離觀測建筑物的最近容許距離/m建筑物1.3.2測點埋設1.3.2測點埋設1.4注意事項(1)監測儀器應避免安置在振動影響范圍之內及易引起沉降位置設站。(2)監測時應避免視線穿過玻璃、煙霧和熱源上空。(3)前后視觀測最好使用同一根水準尺,前后視距應盡可能相等,視距一般不應超過50m,前視各測點觀測完畢后,回測后視點,最后應閉合于水準點上。1.4注意事項(1)監測儀器應避免安置在振動影響范圍之2.建筑物水平位移監測監測目的監測儀器測點埋設監測實施2.建筑物水平位移監測監測目的監測儀器測點埋設監測實施2.1監測目的通過監測建筑物的水平位移變化量值及其發展規律,以便及時調整施工參數,進行必要的加固,確保鄰近建筑物的安全2.1監測目的通過監測建筑物的水平位移變化量值2.2監測儀器2.2監測儀器2.3測點埋設1、平面控制網級別及組成平面控制網宜按兩級布設,由控制點(基準點、工作基點)組成首級網,由觀測點與所聯測的控制點組成擴展網。2、控制網的形式測角網、測邊網、邊角網、導線網等。擴展網和一級網可采用交會法、基準線法或附合導線法等。3、平面控制點設立方式可采用普通標樁,精度要求高時可采用監測墩。4、普通標樁普通標樁有永久性和臨時性兩種。標樁埋設不得淺于0.5m,凍土地區的標樁埋深不得淺于凍土線以下0.5m。標樁頂面以高于地表設計高程0.3m為宜。臨時性標樁一般以木材為主,也可采用鐵樁和金屬管段等。5、監測墩監測墩上根據使用儀器和照準標志的類型可配備通用的強制對中設備,其對中誤差不應超過0.1mm。照準標志應滿足具有明顯的幾何中心或軸線、圖像清晰、圖案對稱、不變形等要求。

2.3測點埋設1、平面控制網級別及組成2.4監測實施2.4.1監測方法視準線法小角度法2.4監測實施2.4.1監測方法視準線法小角度法2.4.2監測精度控制等級測角控制網測邊控制網等最弱邊邊長中誤差/mm平均邊長/m測角中誤差/(〞)最弱邊邊長相對中誤差(未計基線邊長)測距中誤差/mm平均邊長/m測距相對中誤差一±1.0200±1.01:200000±1.02001:200000二±3.0300±1.51:100000±3.03001:100000三±10.0500±2.51:50000±5.05001:50000平面控制網技術要求2.4.2監測精度控制等級測角控制網測邊控制網等最弱邊邊長2.4.2監測精度控制等級導線最弱邊中誤差/mm導線長度/m平均邊長/m每邊測距中誤差/mm測角中誤差/(〞)導線全長相對閉合差/m一±1.4750C1150±0.6C2±1.01:100000二±4.21000C1200±2.0C2±2.01:50000三±14.01250C1250±6.0C2±5.01:17000導線測量技術要求2.4.2監測精度控制等級導線最弱邊中誤差/mm導線長度/2.4.3注意事項1.經緯儀測角操作要求(1)要盡量減少儀器對中照準誤差和調焦誤差的影響;(2)測角時儀器不能受陽光照射,氣泡置中偏差不得超過一格;(3)測角應在通視良好,成像清晰的有利時刻進行。2.鋼尺量距,應采用鑒定過的鋼尺,并進行尺長、溫度、傾斜等項修正。尺長修正:

溫度修正:

傾斜修正:

2.4.3注意事項1.經緯儀測角操作要求3.建筑物傾斜監測監測目的測點布置監測方法3.建筑物傾斜監測監測目的測點布置監測方法3.1監測目的通過監測,實時掌握地下工程施工引起鄰近建筑物的傾斜程度,據以判定建筑物的穩定狀況并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3.1監測目的通過監測,實時掌握地下工程施工引起鄰近建筑物3.2測點埋設①當被測建筑物具有明顯的外部特征點和寬敞的監測場地時,宜選用投點法、測水平角法;②當被測建筑物內部有一定豎向通視條件時,宜選用垂吊法、激光鉛直儀監測法;③當被測建筑物具有較大的結構剛度和基礎剛度時,可選用傾斜儀法和差異沉降測定法。3.2測點埋設①當被測建筑物具有明顯的外部特征點3.3監測方法外部觀測前方交會法測水平角法投點法3.3.1從建筑或構件的外部觀測3.3監測方法外部觀測前方交會法測水平角法投點法3.3.3.3.2利用建筑或構件的頂部與底部之間的豎向通視條件進行主體傾斜監測觀測方法激光鉛直儀觀測法激光位移計自動記錄法正、倒垂線法吊垂球法3.3.2利用建筑或構件的頂部與底部之間的豎向通視條件進3.3.3利用相對沉降量間接確定建筑整體傾斜時測定沉降差法3.3.3利用相對沉降量間接確定建筑整體傾斜時測定沉降差4.建筑物裂縫監測裂縫監測監測目的監測前的準備工作監測標志布設裂縫寬度監測一般監測精密監測裂縫深度監測淺層裂縫深層裂縫超聲波無損監測建筑物損狀態評價害4.建筑物裂縫監測裂縫監測監測目的監測前的準備工作監測標志布4.1監測目的通過監測,實時掌握地下工程施工引起鄰近建筑物裂縫發展狀況,據以判定建筑物的穩定狀況并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4.1監測目的通過監測,實時掌握地下工程施工引起鄰近建筑物4.2監測前的準備工作1.了解被監測建筑物的設計、施工、使用情況;2.現場踏勘,記錄建筑物已有裂縫的分布位置和數量,測定其走向、長度、寬度及深度;3.分析裂縫的形成原因,判別裂縫的發展趨勢,選擇主要裂縫作為監測對象;4.確定監測方法,在每條裂縫的最寬處和最末端設置監測標志(點)。4.2監測前的準備工作1.了解被監測建筑物的設計、施工、使4.3監測標志布設4.3監測標志布設4.4裂縫寬度監測一般監測對于監測精度要求不是很高的部位,如對于墻面開裂;簡易有效的方法是粘貼石膏餅,也可采用劃平行線方法,或采用金屬片固定法,金屬片固定法把兩塊白鐵片分別固定在裂縫兩側,并相互緊貼,再在鐵片表面涂上油漆,裂縫發展時,兩塊鐵片逐漸拉開,露出的末端鐵片,即為新增的裂縫寬度和錯位。4.4裂縫寬度監測一般監測對于監測精度要求不是很高精密監測對于精度要求較高的裂縫監測,如混凝土構件的裂縫;應采用儀表進行監測,如裂縫寬度儀來檢測(可精確至0.01mm),用探頭傳輸線連接測量探頭和儀器主機,打開主機后將測量探頭尖腳緊靠裂縫,精密監測對于精度要求較高的裂縫監測,如混凝土構件的裂縫;4.5裂縫深度監測1.淺層裂縫當估計裂縫深度不是很大時,可采用鑿出法和單面接觸超聲波法。

鑿出法就是預先準備易于滲入裂縫的彩色溶液如墨水等,灌入細小裂縫中,從裂縫的一側將混凝土漸漸鑿出,露出裂縫另一側,觀察是否留有溶液痕跡(顏色)以判斷裂縫的深度。(破壞性試驗)4.5裂縫深度監測1.淺層裂縫4.5裂縫深度監測2.深層裂縫(1)取芯法。采用鉆芯機配上人造金剛石(空心薄壁)鉆頭,跨于裂縫之上沿裂縫面由表向里鉆孔取芯。(2)鉆孔超聲波探測法。在裂縫兩側各鉆一個孔,清理后充水作為耦合介質,若是垂直走向的裂縫,孔口要采取密封措施。4.5裂縫深度監測2.深層裂縫4.6超聲波無損檢測4.6超聲波無損檢測換能器的基本布設a.對測法b.斜測法換能器的基本布設a.對測法b.斜測法c.平測法c.平測法4.6.2裂縫監測淺裂縫檢測

平測“時—距”曲線4.6.2裂縫監測淺裂縫檢測

平測“時—距”曲線4.6.2裂縫檢測跨縫聲時測量

4.6.2裂縫檢測跨縫聲時測量

斜測法結構的裂縫部位具有兩個相互平行的測試表面。根據波幅和頻率的突變可以判定裂縫深度斜測法結構的裂縫部位具有兩個相互平行的測試表面。2.深裂縫檢測對于大體積混凝土,當預計開裂深度大于500mm時,采用鉆孔檢測法。示意圖如下:平面圖剖面圖2.深裂縫檢測對于大體積混凝土,當預計開裂深度大于5鉆孔孔徑比換能器直徑大5~10mm孔深大于裂縫預計深度700mm對應測孔間距2000mm檢測選用頻率為20~60kHZ徑向換能器,連線上等間距坐標志100~400mm。測試前測試孔中注滿清水。深度判斷以換能器所處深度h與對應的波幅值A繪制h—A坐標曲線檢測步驟鉆孔孔徑比換能器直徑大5~10mm孔深大于裂縫預計深度700鉆孔裂縫深度測量h-A坐標曲線鉆孔裂縫深度測量h-A坐標曲線4.7建筑物損害狀態評價損害等級典型損害描述裂縫寬度(mm)無損害裂縫小于0.1mm時可忽略——1.極輕微很細的裂紋,用常規的裝飾方法即可以修補的裂縫,或在建筑物內部有一些分散的小裂縫,仔細檢查,可以發現建筑物外墻有裂縫<12.輕微很容易修補的裂縫,可能需要重新裝修,在建筑物內部有一些小裂縫,在建筑物外表可看見有裂縫。門窗可能有點緊,不易打開。1~53.中等裂縫張開大、互相連通的裂縫,應用特殊的填充材料修補;外墻需重新粉刷一層,可能有少許磚需要更換;門窗打不開,管道有裂縫5~154.嚴重需要大范圍內進行修復,包括部分圍墻拆除重砌,特別是門、窗和門窗框的損害嚴重;地板明顯傾斜、膨脹;管道開裂15~255.極嚴重房體大部分需修復或全部重修;房屋已失去支撐,墻砌傾斜嚴重,門窗完全損壞,整個建筑不穩定>254.7建筑物損害狀態評價損害等級典型損害

建筑物變形監測01040302沉降監測01水平位移監測02傾斜監測03裂縫爆破監測04建筑物變形監測01040302沉降監測01水平位移監測01.建筑物沉降監測內容監測目的監測儀器測點埋設測點布置測點埋設注意事項1.建筑物沉降監測內容監測目的監測儀器測點埋設測點布置測點埋1.1監測目的時掌握由于地下工程的施工引起鄰近重要建筑物的沉降量值及其變形規律,以便及時調整施工參數和采取必要加固措施,確保鄰近建筑物的穩定與安全1.1監測目的時掌握由于地下工程的施工引起鄰近重要1.2監測儀器精密水準儀水準尺1.2監測儀器精密水準儀水準尺1.3測點埋設1.建筑的四角、核心筒四角、大轉角處及沿處外墻每10~20m處或每隔2~3根柱基上;2.高低層建筑、新舊建筑、縱橫墻等交接處的兩側;3.建筑裂縫、后澆帶和沉降縫兩側、基礎埋深相差懸殊處、人工地基與天然接壤處不同結構的分界處及填挖方分界處;4.對于大于等于15m或小于15m而地質復雜以及膨脹土地區的建筑,應在承重內隔墻中部設內墻點,并在室內地面中心及四周設地面點;5.鄰近堆置重物處、受振動有顯著影響的部位及基礎下的暗溝處;6.框架結構建筑物的每個或部分柱基上沿縱橫軸線上;7.筏形基礎、箱形基礎底板或接近基礎結構部分之四角處及中部位置;8.重型設備基礎和動力設備基礎的四角。1.3.1測點布置1.3測點埋設1.建筑的四角、核心筒四角、大轉角處及沿處外工作基點布置建筑物性質層次水準基點離觀測建筑物的最近容許距離/m建筑物性質層次水準基點離觀測建筑物的最近容許距離/m民用建筑6層以下≥40~30工業廠房單層廠房≥4010≥50單層廠房(有吊車者)≥5020≥6030≥70單層廠房(有震動基礎)≥60工作基點布置層次水準基點離觀測建筑物的最近容許距離/m建筑物1.3.2測點埋設1.3.2測點埋設1.4注意事項(1)監測儀器應避免安置在振動影響范圍之內及易引起沉降位置設站。(2)監測時應避免視線穿過玻璃、煙霧和熱源上空。(3)前后視觀測最好使用同一根水準尺,前后視距應盡可能相等,視距一般不應超過50m,前視各測點觀測完畢后,回測后視點,最后應閉合于水準點上。1.4注意事項(1)監測儀器應避免安置在振動影響范圍之2.建筑物水平位移監測監測目的監測儀器測點埋設監測實施2.建筑物水平位移監測監測目的監測儀器測點埋設監測實施2.1監測目的通過監測建筑物的水平位移變化量值及其發展規律,以便及時調整施工參數,進行必要的加固,確保鄰近建筑物的安全2.1監測目的通過監測建筑物的水平位移變化量值2.2監測儀器2.2監測儀器2.3測點埋設1、平面控制網級別及組成平面控制網宜按兩級布設,由控制點(基準點、工作基點)組成首級網,由觀測點與所聯測的控制點組成擴展網。2、控制網的形式測角網、測邊網、邊角網、導線網等。擴展網和一級網可采用交會法、基準線法或附合導線法等。3、平面控制點設立方式可采用普通標樁,精度要求高時可采用監測墩。4、普通標樁普通標樁有永久性和臨時性兩種。標樁埋設不得淺于0.5m,凍土地區的標樁埋深不得淺于凍土線以下0.5m。標樁頂面以高于地表設計高程0.3m為宜。臨時性標樁一般以木材為主,也可采用鐵樁和金屬管段等。5、監測墩監測墩上根據使用儀器和照準標志的類型可配備通用的強制對中設備,其對中誤差不應超過0.1mm。照準標志應滿足具有明顯的幾何中心或軸線、圖像清晰、圖案對稱、不變形等要求。

2.3測點埋設1、平面控制網級別及組成2.4監測實施2.4.1監測方法視準線法小角度法2.4監測實施2.4.1監測方法視準線法小角度法2.4.2監測精度控制等級測角控制網測邊控制網等最弱邊邊長中誤差/mm平均邊長/m測角中誤差/(〞)最弱邊邊長相對中誤差(未計基線邊長)測距中誤差/mm平均邊長/m測距相對中誤差一±1.0200±1.01:200000±1.02001:200000二±3.0300±1.51:100000±3.03001:100000三±10.0500±2.51:50000±5.05001:50000平面控制網技術要求2.4.2監測精度控制等級測角控制網測邊控制網等最弱邊邊長2.4.2監測精度控制等級導線最弱邊中誤差/mm導線長度/m平均邊長/m每邊測距中誤差/mm測角中誤差/(〞)導線全長相對閉合差/m一±1.4750C1150±0.6C2±1.01:100000二±4.21000C1200±2.0C2±2.01:50000三±14.01250C1250±6.0C2±5.01:17000導線測量技術要求2.4.2監測精度控制等級導線最弱邊中誤差/mm導線長度/2.4.3注意事項1.經緯儀測角操作要求(1)要盡量減少儀器對中照準誤差和調焦誤差的影響;(2)測角時儀器不能受陽光照射,氣泡置中偏差不得超過一格;(3)測角應在通視良好,成像清晰的有利時刻進行。2.鋼尺量距,應采用鑒定過的鋼尺,并進行尺長、溫度、傾斜等項修正。尺長修正:

溫度修正:

傾斜修正:

2.4.3注意事項1.經緯儀測角操作要求3.建筑物傾斜監測監測目的測點布置監測方法3.建筑物傾斜監測監測目的測點布置監測方法3.1監測目的通過監測,實時掌握地下工程施工引起鄰近建筑物的傾斜程度,據以判定建筑物的穩定狀況并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3.1監測目的通過監測,實時掌握地下工程施工引起鄰近建筑物3.2測點埋設①當被測建筑物具有明顯的外部特征點和寬敞的監測場地時,宜選用投點法、測水平角法;②當被測建筑物內部有一定豎向通視條件時,宜選用垂吊法、激光鉛直儀監測法;③當被測建筑物具有較大的結構剛度和基礎剛度時,可選用傾斜儀法和差異沉降測定法。3.2測點埋設①當被測建筑物具有明顯的外部特征點3.3監測方法外部觀測前方交會法測水平角法投點法3.3.1從建筑或構件的外部觀測3.3監測方法外部觀測前方交會法測水平角法投點法3.3.3.3.2利用建筑或構件的頂部與底部之間的豎向通視條件進行主體傾斜監測觀測方法激光鉛直儀觀測法激光位移計自動記錄法正、倒垂線法吊垂球法3.3.2利用建筑或構件的頂部與底部之間的豎向通視條件進3.3.3利用相對沉降量間接確定建筑整體傾斜時測定沉降差法3.3.3利用相對沉降量間接確定建筑整體傾斜時測定沉降差4.建筑物裂縫監測裂縫監測監測目的監測前的準備工作監測標志布設裂縫寬度監測一般監測精密監測裂縫深度監測淺層裂縫深層裂縫超聲波無損監測建筑物損狀態評價害4.建筑物裂縫監測裂縫監測監測目的監測前的準備工作監測標志布4.1監測目的通過監測,實時掌握地下工程施工引起鄰近建筑物裂縫發展狀況,據以判定建筑物的穩定狀況并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4.1監測目的通過監測,實時掌握地下工程施工引起鄰近建筑物4.2監測前的準備工作1.了解被監測建筑物的設計、施工、使用情況;2.現場踏勘,記錄建筑物已有裂縫的分布位置和數量,測定其走向、長度、寬度及深度;3.分析裂縫的形成原因,判別裂縫的發展趨勢,選擇主要裂縫作為監測對象;4.確定監測方法,在每條裂縫的最寬處和最末端設置監測標志(點)。4.2監測前的準備工作1.了解被監測建筑物的設計、施工、使4.3監測標志布設4.3監測標志布設4.4裂縫寬度監測一般監測對于監測精度要求不是很高的部位,如對于墻面開裂;簡易有效的方法是粘貼石膏餅,也可采用劃平行線方法,或采用金屬片固定法,金屬片固定法把兩塊白鐵片分別固定在裂縫兩側,并相互緊貼,再在鐵片表面涂上油漆,裂縫發展時,兩塊鐵片逐漸拉開,露出的末端鐵片,即為新增的裂縫寬度和錯位。4.4裂縫寬度監測一般監測對于監測精度要求不是很高精密監測對于精度要求較高的裂縫監測,如混凝土構件的裂縫;應采用儀表進行監測,如裂縫寬度儀來檢測(可精確至0.01mm),用探頭傳輸線連接測量探頭和儀器主機,打開主機后將測量探頭尖腳緊靠裂縫,精密監測對于精度要求較高的裂縫監測,如混凝土構件的裂縫;4.5裂縫深度監測1.淺層裂縫當估計裂縫深度不是很大時,可采用鑿出法和單面接觸超聲波法。

鑿出法就是預先準備易于滲入裂縫的彩色溶液如墨水等,灌入細小裂縫中,從裂縫的一側將混凝土漸漸鑿出,露出裂縫另一側,觀察是否留有溶液痕跡(顏色)以判斷裂縫的深度。(破壞性試驗)4.5裂縫深度監測1.淺層裂縫4.5裂縫深度監測2.深層裂縫(1)取芯法。采用鉆芯機配上人造金剛石(空心薄壁)鉆頭,跨于裂縫之上沿裂縫面由表向里鉆孔取芯。(2)鉆孔超聲波探測法。在裂縫兩側各鉆一個孔,清理后充水作為耦合介質,若是垂直走向的裂縫,孔口要采取密封措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