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高考歷史模擬試卷注意事項1.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2.答題前,請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簽字筆填寫在試卷及答題卡的規定位置.3.請認真核對監考員在答題卡上所粘貼的條形碼上的姓名、準考證號與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選擇題,必須用2B鉛筆將答題卡上對應選項的方框涂滿、涂黑;如需改動,請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選擇題,必須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簽字筆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無效.5.如需作圖,須用2B鉛筆繪、寫清楚,線條、符號等須加黑、加粗.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1890年,福建省設立福州織布局。“招集織徒,市購織具,量給伙食,限以三個月學成,領機歸織。數月之后,每徒每月率能織布20余匹……城鄉多仿照辦理,每年約出布40余萬匹,窮民執業,賴以滋生。”這一現象表明當時的福州A.官府放寬民間設廠的限制 B.紡織業得到了較快的發展C.雇傭勞動關系已普遍存在 D.列強入侵瓦解了傳統經濟2.學者認為“社會階層之間的流動性影響到社會開放的程度”。能證實這一觀點的是A.九品中正制 B.三省六部制 C.科舉制 D.內閣制3.民國河南中學生曾作《勸用國貨歌》:“諸位同胞,大家記好,中國國恥,二十一條。……提倡國貨,經濟絕交,雪恥妙法,沒有再好。洋貨雖麗,損壞甚早,國貨雖粗,久用不了。同胞蘇醒,錢勿外拋,抵制外貨,立志堅固。”對此解讀正確的是A.歌詞應創作于辛亥革命期間 B.帝國主義侵略激發愛國熱情C.抵制洋貨使用國貨已成共識 D.民主共和觀念深入學生心中4.晚唐詩人杜荀鶴,詩名遠播卻屢試不中,發出“空有篇章傳海內,更無親族在朝中”的感慨,并寫下“閉戶十年專筆硯,仰天無處認梯媒”的詩句。這反映了唐代科舉A.忽視對文化內容的考察 B.受魏晉以來選官制度的影響C.以家世門第為選拔標準 D.推動了古代文化的繁榮發展5.如圖是尖底汲水瓶,它是巧妙運用重心原理的一種汲水器。由于水的浮力,瓶子一接觸水面就自動傾斜,灌滿水后又因為重心移動而自然豎起。此件文物出土于我國文明起源的核心地區,它最有可能出土于A.A B.B C.C D.D6.漢代外交“臨西海而望大秦”,使節出使各國,“遠人賓服”。唐代時,要求選派的對外使節,“到彼宜闡揚經典,使知大國儒教之盛”。明初,朝廷四處宣諭,“有貢必封”。清初,順治曾詔諭:“南海諸國,有能傾心向化、稱臣入貢者,與朝鮮一體優待。”材料說明中國古代外交A.注重推廣儒家思想擴大文化影響B.服從于“以德撫遠”的政治目標C.旨在加強海外交流促進經濟發展D.范圍狹窄局限于周邊臨近國家7.明代商人憑借財富實力,面對自然災害,能有效組織起地方賑救事宜,有的甚至通過為有關部門進呈建言、供備咨問、領任差事、調節地方解紛等方式,直接參與地方和國家事務的處置。這說明明朝A.商人取代士紳承擔公共職能 B.政府對地方基層管理的強化C.經濟發展拓展商人參政空間 D.士商相互滲透合流趨勢明顯8.下圖是一幅政治漫畫,漫畫中赫魯曉夫對肯尼迪說:“為了維護和平,我們必須相互擁抱"。中間人物為古巴領導人卡斯特羅。該漫畫表明A.古巴成為美蘇實現和解的紐帶B.蘇聯在危機處理中掌握主動權C.美蘇在危機中保持克制與妥協D.小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生存困難9.《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自1954年頒布以來,歷經三次修改、五次修正。結合當時的歷史階段判斷,下列出自各大憲法時材料按時序排列正確的是①強調國家的根本任務是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把我國建設成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會主義國家②通過社會主義工業化和社會主義改造保證逐步消滅剝削制度,建立社會主義社會③“三個代表”思想寫入憲法,增加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的內容④增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等內容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10.他是十八世紀自由思想和自由主義的倡導者,被譽為“思想之王”,在當時眾多的思想家中,他是公認的領袖和導師。他著有重要的歷史著作,他說:“我寫歷史更多地是寫一個偉大的時代,而不是一個偉大的國王。”這位思想家主張A.法律不能違背人的理性 B.人要自由也要自律C.人類平等,發展人的個性 D.主張信仰自由,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11.希臘城邦普遍禁止不婚,斯巴達還進一步懲罰晚婚。結婚不是公民的私人事務,而是“公民為城邦生育下一代公民的責任。”甚至公民企圖自殺都應受到懲處,因為它使城邦喪失一個公民。這反映出在古代希臘A.自然法則的理性精神頗受尊崇 B.城邦對公民具有絕對的權威C.使個人自由受到一定限制 D.幫助公民樹立集體榮譽觀念12.馬丁·路德宣稱,人只要信仰上帝,就可以被上帝稱為“義人”,于是信徒就不再是“罪人”,就得救了。這種主張在當時的主要進步意義在于A.打破了羅馬教會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B.使個人獲得了與教皇同等的宗教地位C.打擊了宗教權和專制王權D.使人們獲得精神自由和靈魂救贖的自主權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32分)自古以來,國家作用與市場因素一直是推動經濟發展的兩大推手,而對其作用的界定也深刻的影響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模式。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宋神宗熙寧五年(公元1072年)市易法頒布實施,于汴京設都市易司,邊境和重要城市設市易司或市易券,平價收購市上滯銷的貨物,市場短缺時再賣出,并允許商賈貸款或賒貨,按規定收取息金。王安石以為“市易之法成,則貨賂通而國用饒矣”(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三四六)。但在此法實行的二年,政府收息錢九十六萬緡,從中獲得了大量的利潤,而私營的大小販則不是無利可圖就是賠本,甚至負債累累,紛紛破產。甚至還出現了“市易務于御街東廊置叉子數十間,前后積累果實,逐日差官監賣,分取牙利”。(文彥博《文潞公文集》卷二0)(1)根據材料一從實施目的、實施效果的角度簡要評述市易法。材料二:(一)……活潑農業金融、流暢農產運銷,悉以合作社為基礎,指導并改進之,以達到糧食自給自足為初步目標。(四)……贊助政府實施征工制度,鼓勵民眾參加義務勞動.尤以開發交通道路,修活水利,培植森林,開辟墾地為征工之基本工作。(五)……對于一般工業,由政府分別保護并獎勵之。(八)……由政府執行健全貨幣政策與匯兌政策,而人民衷誠擁護之,——蔣中正《國民經濟建設運動之意義及實施》(1935年)(2)材料一、二的經濟政策有什么相似之處。結合當時的國際國內背景分析國民政府實行國家干預經濟政策的原因。材料三: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市場決定資源配置是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必須遵循這條規律,著力解決市場體系不完善、政府干預過多和監管不到位問題。必須積極穩妥從廣度和深度上推進市場化改革,大幅度減少政府對資源的直接配置,推動資源配置依據市場規則、市場價格、市場競爭實現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優化。政府的職責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觀經濟穩定,加強和優化公共服務,保障公平競爭,加強市場監管,維護市場秩序,推動可持續發展,促進共同富裕,彌補市場失靈。——《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3)根據上述材料、結合所學知識闡述中國在現代化進程中是如何處理政府與市場關系的?14.(20分)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以下是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從史前史到21世紀》的部分目錄:第六編新興西方的世界,1500—1763年第22章西歐的擴張:伊比利亞階段,1500—1600年第23章西歐的擴張:荷蘭、法國、英國階段,1600—1763年第24章俄國在亞洲的擴張第25章全球統一性的開始第七編西方據優勢地位時的世界,1763—1914年根據以上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以全球化視野,為第七編擬寫一個子目,并對其進行概述和評價。(要求:子目簡潔、概述準確、評價科學合理)
參考答案(含詳細解析)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B【答案解析】
材料說明清朝的福州織布局通過示范作用引導福州紡織業的發展,取得良好成效,故選B項;材料中并不能看出“官府放寬民間設廠的限制”,排除A項;雇傭關系在紡織業中較為普及,但并不意味著雇傭勞動力普遍存在于各個領域,排除C項;材料中并未涉及傳統經濟瓦解的信息,排除D項。【答案點睛】解答本題的關鍵信息是“城鄉多仿照辦理,每年約出布40余萬匹,窮民執業,賴以滋生”,緊扣關鍵信息分析解答。2、C【答案解析】
科舉制使貧寒子弟也能通過較為公平的考試制度參與到官僚集團,實現了社會階層之間的一定流動性,故C正確;九品中正制選官依靠的是門第,促使社會階層的固化,排除A;三省六部制和內閣制度屬于中央中樞機構,不會促使社會階層之間的流動,排除B和D。故選C。3、B【答案解析】
依據“中國國恥,二十一條。……提倡國貨,經濟絕交,雪恥妙法,……同胞蘇醒,錢勿外拋,抵制外貨,立志堅固”可知,由于列強侵略和《二十一條》的簽訂,激發了群眾抵制外貨、提倡國貨運動的興起,說明帝國主義侵略激發愛國熱情,故選B;依據材料“二十一條”可知,該歌詞出現在1915年,不是辛亥革命時期,排除A;材料只是體現河南地區抵制洋貨運動,不能得出抵制洋貨使用國貨已成共識,排除C;材料與民主共和觀念無關,排除D。4、B【答案解析】
依據材料中信息可知,科舉制度雖然形成在李唐,但在草創時期不可避免地保留了部分魏晉以來的薦舉制度的弊病,因此B選項正確。A、C選項不符合科舉制的特征,排除;D選項材料并未體現,排除。故選B。5、A【答案解析】
中華文明起源的核心地區是黃河流域,據“出土于我國文明起源的核心地區”可知最有可能出土于陜南,故選A;BCD都不屬于黃河流域,排除。故選A。6、B【答案解析】
根據材料“到彼宜闡揚經典,使知大國儒教之盛”“南海諸國,有能傾心向化、稱臣入貢者,與朝鮮一體優待”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國古代外交注重思想文化影響,但并不是說中國古代外交的主旨和目的就是推廣儒家思想,而是服從于“以德撫遠”的政治目標。故答案為B項,A項排除。C項,“加強海外交流”的說法不符合史實,明清時期實行“海禁”“閉關鎖國”政策的目的是嚴格限制對外貿易,排除;D項,根據材料“臨西海而望大秦”,大秦遠在歐洲,說明中國古代外交并不只局限于周邊臨近國家,排除。7、C【答案解析】
題干描述了商人社會影響力的上升,而這得益于其經濟實力雄厚,說明經濟發展拓展商人參政空間,C正確;A描述不符合史實,排除;題干并未提及政府對基層的管控,排除B;題干僅僅提到商人社會影響力變化,未提及士商相互滲透,排除D。8、C【答案解析】
根據材料“漫畫中赫魯曉夫對肯尼迪說”“為了維護和平,我們必須相互擁抱”“中間人物為古巴領導人卡斯特羅”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古巴導彈危機的解決,美蘇在危機中保持克制與妥協,故C項正確;古巴是美蘇的矛盾點所在,故A項說法錯誤;材料未體現蘇聯在危機處理中掌握主動權,故B項說法錯誤;材料反映的是古巴導彈危機的解決,是二戰結束以后的事件,故D項說法錯誤。9、D【答案解析】
①強調國家的根本任務是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把我國建設成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會主義國家,這是1982年憲法的內容;②中華人民共和國依靠國家機關和社會力量,通過社會主義工業化和社會主義改造,保證逐步消滅剝削制度,建立社會主義,這是1954年憲法的內容;③“三個代表”思想寫入憲法,增加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的內容,這是2004年憲法的內容;④增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等內容,這是1999年憲法的內容。按時序排列為②①④③。D正確,ABC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D。10、D【答案解析】
伏爾泰被譽為法蘭西思想之王,其主張信仰自由,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正確;A是孟德斯鳩的主張,排除;B是康德的主張,排除;C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主張,排除。11、B【答案解析】
由材料“結婚不是公民的私人事務,而是‘公民為城邦生育下一代公民的責任’”可知,城邦對公民具有絕對的權威,故選B;自然法是羅馬法的內容,與古希臘城邦無關,排除A;材料的主體在于強調城邦,而非個人,C項并非最佳答案,排除;對公民過于嚴苛的規定,有可能會激發公民的逆反心理,并不必然會幫助公民樹立集體榮譽觀念,排除D。12、D【答案解析】
馬丁?路德認為人人都可以直接與上帝溝通,否認了教皇和教士是通往天堂鑰匙的掌管者,使人們獲得靈魂得救的自主權和精神的自由,馬丁路德的主張是從神學的角度論證了人的自由和獨立性。故答案為D項。A項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通過宗教改革,個人并沒有取得與教皇的同等宗教地位,排除B項;宗教改革沒有打擊王權,排除C項。【答案點睛】宗教改革宣揚每個人都是自己的牧師,反對羅馬教皇、天主教會的特權,提倡個性解放,強調個人信仰自由,強調個人與上帝的直接溝通。宗教改革否定教皇的權威,打破了天主教會的精神枷鎖,摧毀了天主教的精神獨裁,使人們獲得精神上的自由和靈魂得救的自主權,從而具有鮮明的人文主義色彩,進一步發展和傳播了人文主義。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1)目的:增加國家財政收入;穩定物價,規范和發展商業。效果:政府獲得大量利潤,收入增加;政府與民爭利使私營商販紛紛破產。(2)相似:重視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原因:中國私人資本力量較為薄弱需要國家扶植;20世紀30年代世界經濟危機暴露了自由放任資本主義的弊端;20世紀二、三十年代,蘇聯計劃經濟體制推動了工業化建設,國民經濟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羅斯福政府用國家干預手段成功地擺脫了經濟危機,推動了美國經濟的恢復和發展。(3)中國近代私人資本薄弱,政府主導近代經濟成為長時間的選擇;新中國建立后,逐步建立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模式,排斥市場作用,經濟缺乏活力;改革開放以擴大生產者經營管理自主權為核心,實行計劃與市場相結合的管理模式,減少了政府對經濟直接干預;92年十四大后逐步建立起以市場調節為基礎輔以國家宏觀調控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政府的職能主要是保持宏觀經濟穩定,推動可持續發展。【答案解析】
試題分析:(1)問,主要考查學生閱讀理解以及提煉有效信息的能力,由“則貨賂通而國用饒矣”“平價收購市上滯銷的貨物,市場短缺時再賣出”可以歸納出目的,效果可以從“獲得了大量的利潤,而私營的大小販則不是無利可圖就是賠本,甚至負債累累,紛紛破產”歸納。(2)問,主要考查學生比較分析歸納的能力,材料一王安石的市易法與材料二“《國民經濟建設運動之意義及實施》”中都體現了政府干預經濟的發展,原因可以結合中國自身的經濟狀況以及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蘇聯、美國等國經濟發展的原因分析歸納即可。(3)問,主要考查學生分析歸納的能力,題干中“政府與市場關系”即國家的宏觀調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行政管理經濟法專注考點試題及答案
- 市政工程考試趨勢與未來展望及試題及答案
- 行政管理與經濟法教育試題及答案
- 酒店管理服務培訓合作協議
- 物流管理與供應鏈知識測試卷
- 通信技術與網絡應用知識考點
- 行政管理經濟法熱點追蹤試題及答案匯編
- 經濟師學術與實務結合試題及答案
- 優化藥品使用管理的工作思路計劃
- 宿舍門標設計
- 數據中心基礎設施管理系統DCIM整體方案
- 核電站入廠安全培訓課件
- 陜旅版五年級英語上冊句型詞匯知識點總結
- 漢字構字的基本原理和識字教學模式分析
- 圍術期過敏反應診治的專家共識(全文)
- 2013年俄語專業四級歷年真題詳解
- 論中學語文教師美學素養的培養
- 送貨單ECEL模板
- RouterOS介紹
- 模切檢驗標準
- 保潔員工考勤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