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福建省福州第四中學高考歷史四模試卷含解析_第1頁
2023年福建省福州第四中學高考歷史四模試卷含解析_第2頁
2023年福建省福州第四中學高考歷史四模試卷含解析_第3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5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高考歷史模擬試卷考生請注意:1.答題前請將考場、試室號、座位號、考生號、姓名寫在試卷密封線內,不得在試卷上作任何標記。2.第一部分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需將答案寫在試卷指定的括號內,第二部分非選擇題答案寫在試卷題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須保證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在清末,士人階層出現了大規模分流,士人階層流向了工、商、軍、學等不同領域,有些士人甚至無以為業。據此可知A.時代變革引起社會階層變動 B.科舉制度無法選拔新式人才C.社會階層流動推動歷史進步 D.階層變動導致民眾大量失業2.如圖中描述了秦漢時期貴族化趨向的演變。對此演變的正確理解應是A.貴族化趨向必將引起分裂割據 B.削藩弱國促使貴族化趨向弱化C.九品中正制促進貴族化趨向發展 D.貴族化趨向沖擊皇位有序傳承3.華東師大歷史學教授王家范在論及中國歷史上的“郡縣”和“封建”時說:“集權和分權是必難避開的兩極,相反而相成…若僅執其一端,必偏執僵硬而喪失生機活力。”據此,作者認為A.“郡縣”優于“封建”B.“郡縣”和“封建”都有其合理性C.“封建”優于“郡縣”D.郡縣”和“封建”矛盾無法調和4.如圖是1973年西安發現的形似虎的戰國時期秦國兵符。虎符上有銘文共40字,大意是:右半符掌握在國君手中,左半符在杜地軍事長官手中,凡要調動50人以上的帶甲兵士,杜地的左符就要與君王的右符相合,才能行動。這件虎符反映出當時秦國A.國家分裂社會動蕩 B.戰爭頻繁戰亂不止C.君主權力高度集中 D.國力強盛軍事發達5.康熙十一年(1672年),清政府規定;如將違禁出海貿易之人,不行舉首,反以外海作為內地,或為隱匿,或擅給印票,往來偵探、通商漂海,皆革職提問??滴醵哪辏?685年),清政府在沿海地區開放通商口岸,準許中國商人出海貿易,隨后又正式成立—浙、江、閩、粵四海關,統一管理對外貿易。這一時期,導致清政府海洋政策變化的直接背景是A.收復臺灣 B.平定三藩之亂C.列強染指中國東南沿海 D.實行閉關鎖國政策6.隨著羅馬市民與外國人之間的交往不斷加強,羅馬社會矛盾不斷出現,原有市民法不能保護外國人的權益。為此,公元前242年羅馬設置了最高外事裁判官,創立了一套專門調整羅馬市民與外國人之間關系的萬民法。這表明羅馬萬民法A.具有較強的時代適應性 B.司法實踐日趨靈活多樣C.實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適用于境內的所有居民7.1763年,一位西班牙記者寫道:“通過許多己流行而有害的書本,諸如伏爾泰、盧梭和愛爾維修所著書籍之影響,在這個國家中已感受到很多人對信仰的冷漠?!?768年,一位法國修道士在游歷西班牙后說:“西班牙已普遍產生宗教漠視,甚至于不信宗教?!睂ι鲜霾牧侠斫鉁蚀_的是A.宗教改革開始擴展到整個西歐B.進化論傳播動搖宗教神學權威C.理性原則得到一些知識分子認同D.民眾覺醒推動資產階級革命頻發8.1909年出版的《一個女工的青春》記錄了當時一位英國女王的陳述:“當我星期天去教堂時,我不愿人們看出我是女工,因為我為自己的地位感到羞恥。我還當學徒時,就總聽說女工們輕浮、墮落。人們總是以蔑視的口吻談論她們。我暫時不再貧窮了。我們星期天的美餐仿佛是皇家的宴會……當我漲了工資以后,每頓飯我還喝上一小杯甜葡萄酒?!边@段材料表明A.婦女已成為社會的主要勞動力 B.婦女的社會地位得到較大提高C.陳述者積極改變自身社會形象 D.陳述者仍未擺脫社會偏見束縛9.在唐初以前,政府專設機構管理族譜編修,側重追溯各家祖宗榮耀。北宋開始,以儒士為主的普通家族積極編纂族譜,多記錄當世族人榮耀。這種變化反映了A.宗法制強調血緣關系為紐帶B.科舉制度發展推動階層流動C.商品經濟發展需要宗族認同D.理學修身齊家理念成為主流10.顧炎武認為:“所謂天子者,執天下之大權者也。其執大權奈何?以天下之權,寄之天下之人,而權乃歸之天子。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權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權乃益尊?!庇纱丝梢?,顧炎武①主張逐級分權②強調“經世致用”的價值③提出“循天下之公”④反對君主專制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11.世紀改良主義思想家馬建忠主張“借債以開鐵道”,認為這是“用洋人之本,謀華民之生;取日增之利,償歲減之息”,是“陽為借債之名,陰收借債之效”。對此觀點解讀正確的是A.向外國資本主義借債,利國利民B.有利于增加清政府的財政收入C.推動了中國交通業的迅速發展D.沒有認清帝國主義的侵略本質12.蘇聯解體后,美國改變了之前相對克制的中東戰略,除繼續扶持以色列以制衡阿拉伯國家外,也積極采取措施插手中東事務,宣傳和輸出美國模式。對此可以用來說明A.美國放棄對中東的霸權主義政策B.多極化形成使美國調整對外政策C.美國插手改變了中東的政治格局D.兩極格局瓦解加劇中東緊張局勢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3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嚴復政治思想的理論基礎,也是他教育思想的理論基礎。嚴復在《原強》中提出,一個國家的強弱存亡決定于三個基本條件:“一口血氣體力之強,二日聰明智慧之強,三日德性義仁之強?!彼孟胪ㄟ^資產階級的體、智,德三方面教育增強國威?!笆且越袢找y于三端:一曰鼓民力,二曰開民智,三曰新民德?!彼^鼓民力,就是全國人民要有健康的體魄,要禁絕鴉片和禁止纏足惡習;所謂開民智,主要是以西學代替科舉;所謂新民德,主要是廢除專制統治,實行君主立憲,倡導“尊民”。嚴復要求維新變法,卻又主張“惟不可期之以聚”?!俺惑E”的具體辦法就是要通過教育來實現,即在當時的中國,要實行君主立憲,必須開民智之后才能實行,總之,“教育救國論”是嚴復的一個突出思想特點。——摘編自馮保善《嚴復傳》(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嚴復“教育救國論”形成的社會條件。(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嚴復“教育救國論”的主要內容并予以評價。14.(20分)閱讀以下材料,結合材料及所學知識回答。材料一“中世紀的城市,初期還完全是一個在社會中由農業決定的陌生體,到了中世紀晚期則發展成為一個有自我意識的、最終成為中心的生活區域,成為現代社會的一個胚細胞?!薄獫h斯-維爾納·格茨《歐洲中世紀生活》材料二“恰恰因為它們才從頭開始,而且處于政治上支離破碎的歐洲而不是堅如磐石的帝國結構中,所以自治市的自由民從一開始就表現出自信和獨立。”——斯塔夫里諾斯問題:(1)歐洲中世紀城市復興的動因是什么?(2)如何理解“中世紀的城市……最終成為中心的生活區域,成為現代社會的一個胚細胞。”

參考答案(含詳細解析)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A【答案解析】

依據材料信息結合所學可知,清朝末年,“士人階層出現了大規模分流”的主要原因是社會發生重大變革所導致,因此A選項正確;B選項材料并未涉及,排除;C選項中“推動歷史進步”的表述材料并未體現,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有些士人失業,而非民眾大量失業,D選項錯誤。故選A。2、B【答案解析】

根據材料中的時間點,貴族化傾向在公元前160年前后急轉直下,結合所學可知西漢景帝平定“七國之亂”,漢武帝時期實行“推恩令”,削弱了諸侯國實力,所以貴族化趨勢呈現出弱化直至消失的態勢,故答案為B項;“貴族化趨向必將引起分裂割據”無法通過材料得出,且說法過于絕對,排除A項;九品中正制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選官制度,排除C項;材料沒有涉及貴族化與皇位繼承的關系,排除D項。3、B【答案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的比較分析與材料解讀能力。結合所學和材料“若僅執其一端,必偏執僵硬而喪失生機活力”說明,郡縣制和分封制都有其合理性,故B項正確。ACD三項不符合題意??键c: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分封制、郡縣制?比較【名師點睛】比較分封制與郡縣制:項目

分封制

郡縣制

相同

都是古代地方行政制度;

都在一定時期內產生過積極作用;

基礎

以血緣關系為紐帶

以地域為基礎

官吏產生

世襲(世卿世祿制度)

由皇帝任免

與中央關系

諸侯國相對獨立,僅是臣屬關系,沒有建立中央集權

郡縣是地方行政機構,地方服從中央,加強了中央集權

官吏權力

擁有封地、人口、武裝、物資;

可以對下屬進行分封;

設置官員、建立武裝、征派賦役的權力

只有管理權

4、C【答案解析】

由材料信息“凡要調動50人以上的帶甲兵士,杜地的左符就要與君王的右符相合,才能行動”可知,這件虎符反映出當時秦國軍權掌握在君主手中,即君主權力高度集中,故C正確;虎符體現不出國家分裂、社會動蕩,故A錯誤;戰爭頻繁、戰亂不止不是材料的主旨,故B錯誤;材料只是體現的是軍事調動,不能說明國力強盛、軍事發達,故D錯誤。5、A【答案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683年,清朝攻克臺灣,1684年設立臺灣府,1685年海禁政策開始松弛。由此可知,導致清政府海洋政策變化的直接背景是收復臺灣,故A正確;1681年平定三藩之亂,故B錯誤;明末開始,列強染指中國東南沿海,故C錯誤;實行閉關鎖國政策不是材料的背景,故D錯誤。6、A【答案解析】

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隨著與外國人交往的增加,羅馬創立專門調整羅馬市民與外國人之間關系的萬民法,這表明萬民法具有較強的“時代”適應性,A項符合題意;“司法實踐的靈活多樣”在材料里沒有體現,B選項錯誤;萬民法并不能保障人人平等的實現,C選項錯誤;萬民法適用于境內的所有自由民而非所有居民,D選項錯誤。7、C【答案解析】

依據材料中“1763年”、“伏爾泰”、“盧梭”、“對信仰的冷漠”等信息結合所學可知,17、18世紀歐洲出現了一場反封建、反宗教神學的啟蒙運動,其思想核心是理性主義,材料體現的正是西班牙受到啟蒙思想的影響,因此C選項正確。A選項錯誤,16世紀在歐洲興起的宗教改革反對的是教會的腐敗,不是宗教信仰,與材料信息不符;B選項錯誤,達爾文在1859年出版的《物種起源》中首次提出了進化論的觀點,與材料時間不符;D選項錯誤,材料體現的是思想領域對宗教信仰的漠視,并未涉及政治革命的內容。故正確答案為C選項。8、D【答案解析】本題可用排除法。選項A從題干引文中看不出來,排除。從引文中的“蔑視”等可以看出當時女工在社會上仍舊受到歧視,排除B項。從“我不愿人們看出我是女工”、“我為自己的地位感到羞恥”可以看出作者并未為改變自己的社會形象而斗爭,排除C項。只有D項符合題意。9、B【答案解析】

根據材料“在唐初以前,政府專設機構管理族譜編修”可知,唐初以前,族譜編修主要有政府專設相關機構組織,到北宋開始“以儒士為主的普通家族積極編纂族譜”可知,北宋時期家譜的修撰走向成熟,私家修譜流行,這與科舉制度發展推動階層流動,推動普通家族也積極編修家譜,故B選項正確;材料內容強調了唐朝前主要由政府組織編修族譜到北宋時期普通家族也積極編修家譜的變化,無法得出宗法制強調血緣關系為紐帶,并且宗法分封制在春秋戰國時期瓦解,故A選項錯誤;宗族認同與商品經濟發展沒有直接的關系,材料體現的變化不是商品經濟發展的結果,故C選項錯誤;材料體現了編修族譜是與“追溯各家祖宗榮耀”“記錄當世族人榮耀”有關,材料沒有強調理學修身齊家理念成為主流,故D選項錯誤。10、B【答案解析】

從“以天下之權,寄之天下之人”,“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權以各治其事”等可知,顧炎武反對君主專制,主張逐級分權,①④正確符合題意,B項正確;材料并未分析“經世致用”的價值,提出“循天下之公”的是王夫之,②③不符合題意,與之組合的ACD三項錯誤。11、D【答案解析】

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不可能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引進外資,借債意味著喪失利權,這也是為什么帝國主義爭相借款給中國的原因,因此,馬建忠沒有認清帝國主義的侵略本質,故D項正確;向外國資本主義借債,表面上利國利民,實際上喪權辱國,故A項錯誤;借債是要歸還的,不可能增加清政府的財政收入,故B項錯誤;借債客觀上有利于中國交通業的發展,但不是健康發展,是帶有半殖民地性質的近代交通,故C項是對材料的誤讀。12、D【答案解析】

蘇聯解體后美國在中東地區的干預力度明顯上升,宣傳和輸出美國模式,這無疑加劇了中東緊張局勢,D正確;A明顯與題干主旨相反,排除;尚未形成多極化,排除B;蘇聯解體使得美國更加積極的干預中東,因此是蘇聯解體促使中東政治格局發生改變,C排除。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1)條件;民族危機加深;西方學說的傳播;洋務運動的開展;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2)內容:教育強國,健民,鼓民力;開啟民智,培養民德,推動政體改革。評價:推動了維新運動和教育變革,推動了思想解放,但“教育救國論”目的無法實現?!敬鸢附馕觥?/p>

(1)條件: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嚴復生活的時期正是中國民族危機加深時期,因此其理論中體現了挽救民族危機的主題;根據材料“所謂開民智,主要是以西學代替科舉;所謂新民德,主要是廢除專制統治,實行君主立憲”可知,嚴復的救國論受到西方學說的影響;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嚴復救國論思想的出現受到當時洋務運動影響;從經濟方面看,嚴復的主張是建立在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基礎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