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世界遺產申報書世界遺產申報書世界遺產申報書世界遺產申報書編制僅供參考審核批準生效日期地址:電話:傳真:郵編:世界遺產申報書——良渚文化遺址遺產概況:良渚文化遺址位于杭州城北18公里處余杭區良渚鎮。因發現于浙江余杭良渚鎮,於1959年依照考古慣例按發現地點良渚命名,是為良渚文化。1936年發現的良渚遺址,中心地區在太湖流域,而遺址分布最密集的地區則在太湖流域的東北部、東部和東南部。實際上是余杭縣的良渚、瓶窯、安溪三鎮之間許多遺址的總稱。是新石器時代晚期人類聚居的地方。年代為公元前3300年至公元前2000年,距今5300-4500年左右。是長江下游良渚文化的代表性遺址。遺址總面積約34平方公里。申報類型:世界文化遺產。提名理由:1、良渚遺址最大特色是所出土的玉器。挖掘自墓葬中的玉器包含有璧、琮、鉞、璜、冠形器、三叉形玉器、玉鐲、玉管、玉珠、玉墜、柱形玉器、錐形玉器、玉帶及環等;另外,陶器也相當細致。經半個多世紀的考古調查和發掘,初步查明遺址分布于太湖地區。在杭州市余杭區良渚、安溪、瓶窯三個鎮地域內,分布著以莫角山遺址為核心的50余處良渚文化遺址,有村落、墓地、祭壇等各種遺存,內涵豐富,范圍廣闊,遺址密集。良渚文化的陶器,以夾細砂的灰黑陶和泥質灰胎黑皮陶為主。琮、璧一類玉器數量之多和工藝之精,為同時代其他文化所未見。石器磨制精致,新出現三角形犁形器、斜柄刀、“耘田器”、半月形刀、鐮和階形有段錛等器形。2、良渚文化為中國新石器文化之一,同馬家浜文化、馬橋文化一樣,其考古地點分布於太湖周圍地區。民居遺跡3、良渚文化居民過著較穩固的定居生活。在錢山漾遺址發現3座的民良渚文化遺址居遺址。其中一座東西長約米,南北寬約米,木樁按東西向排列,正中有一根長木,似起“檁脊”的作用,其上蓋有幾層竹席。另一座只在東邊保存下一排密集而整齊的木樁,上面蓋有大幅的蘆席和竹席。在吳縣澄湖還發現一批土井,井底遺有多件陶器和石斧。昆山太史淀的水井還有木構井圈,系用4~5塊長約2米的弧形木板鑿孔連接而成。4、墓葬遺址:各地共發現墓葬數十座,墓坑呈長方形,以頭向南的仰身直肢葬為主。有大、小墓之分。1’小墓在浙江海寧、嘉興、平湖和余杭等地發現的小墓,隨葬陶器的質量一般遠遜于實用品,有的小墓用豬下顎骨或穿孔石斧和大型玉璧隨葬。2’大墓大型墓不僅墓坑規模較大,而且隨葬器物數量多,質量也高。如草良渚文化遺址鞋山198號墓,東西米,南北4米,有60多件隨葬器物,其中有5件玉琮、2件玉璧以及鐲、管、珠、錐形飾、穿孔斧等共30多件玉器。福泉山遺址6號墓雖遭破壞,仍遺有玉、石、牙、陶器119件,其中玉琮5件,玉璧4件。寺墩3號墓隨葬玉琮、玉璧多達57件。用如此大量玉器隨葬,這是以往所沒有的,在良渚文化中也屬特殊現象,有人把這種現象稱為“玉斂葬”。張陵山遺址的一座墓葬,隨葬陶、玉、石器共40多件,其中以獸面紋的玉琮和玉瑗、玉蟬等較為突出,在墓主人腳下,與隨葬陶器一起還發現3個人頭骨,有人認為其身份應是奴隸。5、古城遺址:該古城遺址位于良渚遺址核心區的莫角山一帶,東西長約1500~1700米,南北長約1800~1900米,總面積達290萬平方米。從出土的陶片和器物判斷,良渚古城使用的下限,不晚于良渚文化晚期。作為文明初期最重要的人類聚落形式,城墻意味著社會組織從自然村落邁入了等級社會。良渚古城的發現,改變了良渚文化文明曙光初露的原有認識,標志5000年前的良渚文化時期已經進入了成熟的史前文明發展階段。6、稻作文化遺跡良渚并非現知最早發現稻米的文化遺存。在更早的河姆渡文化中就已發現過稻米的遺跡。而在良渚文化的稻米中,考古人員已經可以區分出秈稻和粳稻的不同。良種的馴化和培育,加之濕潤溫和的氣候,使得規模龐大的古國獲得了穩定的食物供應。與北方的粟作農業相比,稻作無疑需要更加繁細的耕作管理技術,這從另一個側面證明了良渚文化社會組織的復雜性。文化價值:良渚文化是我國長江下游太湖流域一支重要的古文明。是銅石并用時代文化,因發現于浙江余杭良渚鎮而得名,距今約5250─4150年,經半個多世紀的考古調查和發掘,初步查明遺址分布于太湖地區。在余杭市良渚、安溪、瓶窯三個鎮地域內,分布著以莫角山遺址為核心的50余處良渚文化遺址,有村落、墓地、祭壇等各種遺存,內涵豐富,范圍廣闊,遺址密集。八十年代以來,反山、瑤山、匯觀山等高臺土冢與祭壇遺址相復合。陶器以黑陶為特色,制作精美,有的甚至涂漆。玉器非常發達,種類有珠、管、璧、璜、琮、蟬。其中玉琮個體大,高達18-23厘米,上面雕刻圓目獸面紋,工藝精湛,是中國古代玉器中的珍品,被譽為“玉琮王”。形狀為內圓外方,與古代的天地相通思想相吻合。玉器上刻有似神似獸的神人形像和神人獸合一的形像,它們可能是當時人們的崇拜對象。良渚文化的錢山漾一地出土有絹片、絲帶和絲線,是中國遠古時代最重要的家蠶絲織物。此外,還發現了許多祭壇遺址,如余杭瑤山遺址發現的祭壇,平面呈方形,從里向外為紅土臺、灰土圍溝和礫石臺,外圍的邊長約20米。祭壇上一般都有大墓,可能是人們祭祀先祖、天神的地方。歷史意義:良渚文化是我國長江下游太湖流域一支重要的古文明,是新石器時代文化,因發現于浙江余杭良渚鎮而浙江良渚文化遺址得名,距今約5300─4000年,經半個多世紀的考古調查和發掘,初步查明遺址分布于太湖地區。在余杭市良渚、安溪、瓶窯三個鎮地域內,分布著以莫角山遺址為核心的50余處良渚文化遺址,有村落、墓地、祭壇等各種遺存,內涵豐富,范圍廣闊,遺址密集。八十年代以來,反山、瑤山、匯觀山等高臺土冢與祭壇遺址相復合。良渚文化時期的城址發掘是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一項課題,它關系到國家的起源。良渚城柱形玉器新石器時代良渚墻的發現讓人更加確信中華文明至少誕生于距今5300年至4300年之前。良渚文化一向被譽為“文明的曙光”。在中國史前文明的各大遺址中,良渚遺址的規模最大,水平最高??脊湃藛T2007年11月29日在杭州宣布,一座290多萬平方米的5000年前的古城在良渚遺址的核心區域被發現。北京大學教授嚴文明等考古學家指出,這是長江中下游地區首次發現同時代中國最大的良渚文化時期的城址,也是至今所發現的,可稱為“中華第一城”。良渚古城的發現,改變了良渚文化文明曙光初露的原有認識,標志5000年前的良渚文化時期已經進入了成熟的史前文明發展階段。分布于余杭境內的“良渚遺址群”,是良渚文化的中心。國家文物局指出:良渚遺址群將成為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良渚文化遺址良渚文化延續上千年後突然消失了,後來有學者認為這是過度依賴單一糧食作物稻谷造成的。[2]但若是從遺傳學的角度來看,前述觀點顯然并不能成立。因為在此之後的馬橋文明盡管在文化層面上與良渚時期差異甚大,可這兩個時期的同地居民卻令人出乎意料的擁有著完全一致的獨特遺傳結構,所以較大可能性的排除了自然災害所帶來的劫難。并進一步以此來判斷,其文明程度在末期的急遽衰退更有可能是由人文因素所造成的,例如遭受到同一時期境外不同文明的毀滅性入侵及征服,從而致使當地的原有文明體系產生了巨大的轉變。文物保護:良渚遺址最早被發現于1936年,當時西湖博物館的工作人員施昕更在良渚一帶最早進行了的具有現代意義的田野考古發掘,出土的陶器中有引人注目的黑陶,當時被認為與山東龍山文化類似。隨后,黑陶、磨光石器和精致玉器為代表的新石器文化遺存在環太湖流域不斷被發現,與龍山文化的差異也逐漸明顯。1959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院,考古學家夏鼐依照考古慣例按發現地點良渚命名。1961年,浙江省人民委員會公布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良渚遺址位列其中。1986年,良渚反山遺址被發現,發掘出11座大型墓葬,有陶器、石器、象牙及嵌玉漆器1200多件。此后至2007年,良渚文化遺址從40多處增加到135處,有村落、墓地、祭壇等各種遺存。1987年,余杭縣文物管理委員會設立良渚遺址管理所。1994年,良渚遺址被列入中國政府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世界遺產的預備清單。1996年,被中國國務院列入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2007年11月29日,浙江省文物局宣布,一座290多萬平方米的5000年前的古城在良渚遺址的核心區域被發現,良渚古城遺址成為當時所發現的同時代中國最大的城址遺址。2012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連鎖店承包合同書二零二五年
- 集成化智慧交通系統考察試題及答案
- 民房房屋租賃合同書范文
- 小學生帽子創意畫課件
- 場地及廠房出租合同書范例二零二五年
- 設計思路的實踐與驗證過程試題及答案
- 房屋買賣合同書中的補償與賠償責任
- 離職后保密協議書離職保密協議書二零二五年
- 企業網絡平臺課件制作
- 質量工程師資格證考試復習計劃試題及答案
- 【2021部編版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七單元教材解讀--PPT課件
- 橙色黑板風小學生知識產權科普PPT模板
- 電網公司變電設備帶電水沖洗作業實施細則
- 中國供銷合作社標識使用手冊課件
- Q∕CR 9218-2015 鐵路隧道監控量測技術規程
- 甲狀腺解剖及正常超聲切面ppt課件
- 上海市城市地下空間建設用地審批及房地產登記試行規定
- 蠕墨鑄鐵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寫作范文
- “V”法鑄造工藝及應用
- 高二年級學業水平考試備考實施方案
- 余甘果的栽培與加工工藝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