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綜合醫院中醫藥工作示范單位創建培訓課件
——基層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項目
培訓師:楊政鋒
2019年4月17日1.1.綜合醫院開展中醫藥服務的政策依據1、《中醫藥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國中醫藥發〔2006〕42號》];2、《關于切實加強綜合醫院中醫藥工作的意見》(國中醫藥發〔2008〕14號);3、國務院《關于印發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國發〔2016〕15號];4、《全國綜合醫院中醫藥工作示范單位評估細則的通知》[2009年出臺,2016年重新修訂]2.綜合醫院開展中醫藥服務的政策依據1、《中醫藥事業發展“十一五
基層開展中醫藥適宜技術的政策依據
根據《中醫藥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要求,為充分發揮中醫藥適宜技術在基層防治常見病、多發病中的優勢和作用,國家衛計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決定,從2007年起,大力在中西部地區所有的縣、鄉、村推廣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覆蓋率要求達到100%,并編寫了《基層中醫藥適宜技術手冊》系列叢書。3.
基層開展中醫藥適宜技術的政策依據
根《關于印發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2016—2030年》:為加強綜合醫院中醫臨床科室和中藥房建設,提高隊伍素質,開展中西醫協作,豐富務手段,拓展服務領域,使人民群眾在接受西醫藥服務的同時,能夠享受到安全、有效、及時、方便的中醫藥服務,滿足人民群眾多元化、多層次的健康服務需求,構建中國特色醫療衛生體制。基層開展中醫服藥適宜技術的政策依據4.基層開展中醫服藥適宜技術的政策依據4.綜合醫院開展中醫藥服務的政策依據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指出,中醫藥作為我國獨特的衛生資源、潛力巨大的經濟資源、具有原創優勢的科技資源、優秀的文化資源和重要的生態資源,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全國綜合醫院中醫推進工程將在全國范圍內與合作的綜合醫院緊密結合,:全面提高中醫診療水平、全面推進中西醫協同發展、全面享有中醫醫療服務、全球范圍提升中醫影響力,為人民健康服務。5.綜合醫院開展中醫藥服務的政策依據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中醫藥發
常用中醫特色治療方法藥物貼臍療法它是辨別病情后,選擇針對病情的中草藥研成細末,用適宜的賦形劑制成敷貼,直接貼敷穴位,通過藥物的穴位刺激和藥物的作用,激發抗病潛能,增強免疫力,從而達到治療目的的一種療法。6.常用中醫特色治療方法藥物貼臍療法它是辨別病6.
穴位貼敷藥物的備制
1、根據病情,選擇藥物配方;2、粉碎藥物,過篩取極細末備用。3、將藥物加入適量賦形劑(如溫水、米醋、蜂蜜、相應藥物針劑等)制作成厚薄均勻,大小能填滿敷貼的劑型,備用。4、清潔皮膚,將敷貼對準相應穴位粘貼,使藥物和皮膚充分接觸。7.
穴位貼敷藥物的備制
1、根據病情,選擇藥物配方;7.8.8.穴位貼敷的注意事項
嚴格消毒,預防感染;認真覆蓋,保證療效;詢問病情,防止毒性反應;注意保暖,防止受涼;間斷用藥,療程宜短;密切觀察,嚴防過敏。9.穴位貼敷的注意事項
嚴格消毒,預防感染;9.五官科常用中醫特色治療方法點眼法:是用藥物制成水、散等劑型,將其點入眼角,以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操作方法:病人坐于避風靜處,頭部仰起,雙目上視,將下眼瞼向下掰開,使所點藥液滴入臉內1~2滴,輕輕將上瞼提起并同時放松下瞼,使藥液均勻分布于眼內,令患者用手指壓住大眥淚竅處,閉目仰面數分鐘,待藥力已行,再漸漸睜眼。每日一般點3~4次,遇有急重者,可每隔數分鐘或半小時點眼1次,酌情而定。點眼后,患者以手指按摩魚尾穴數次,以助行其氣血,閉目數分鐘,俟藥力已行,即可睜眼。若點散劑時,閉目時間,應適當延長,俟藥力逐漸溶化,以發揮更好的功效。適應證主要用于外障眼病。注意事項(1)點入藥物應嚴格消毒處理;(2)只能將藥點入目內眥處。藥水只能點一、二滴,藥粉只能點一、二粒芝麻大;(3)應謹慎使用該法,避免刺激。10.五官科常用中醫特色治療方法點眼法:是用藥物制成水、散等劑型五官科常用中醫特色療法耳內吹粉法是用管狀物品,將藥散吹入耳內,以治療耳部疾病的一種方法。耳內吹粉法具有清熱解毒、收斂千水等作用,對外耳及中耳炎有一定的療效。操作方法吹藥前先清洗外耳道,然后用紙筒或細竹管或噴粉器,將藥散吹入耳內,每日吹34次,每次吹少許。2.適應證急慢性外耳及中耳炎癥。3.注意事項(1)每次吹入藥前,都必須認真清洗外耳道以免藥物堆積,妨礙膿液引流。(2)每次吹入的藥散量不能多,以免阻塞外耳道,影響引流。11.五官科常用中醫特色療法耳內吹粉法是用管狀物品,將藥散吹入
五官科常用中醫特色療法
敷臍法是選用適當藥物,制成一定的劑型(粉、糊、膏)填敷臍中,以治療疾病的方法。臍名神厥,在神厥穴貼敷藥物以治病的方法即敷臍法,敷臍法利用肚臍敏感度高,滲透力強,滲透性快,藥物易于穿透、彌散而被吸收的特點,用以防治疾病。注意事項(1)數臍藥物應少而精,盡量研為細末應用,以促藥效充分吸收;(2)敷藥前應先將臍部擦拭干凈,臍病或有感染者禁用。(3)注意保護皮膚,加用膏藥烘烤不可太熱,嚴防燙傷皮膚;(4)本法一般無副作用和不良反應。一旦個別患者對某種藥物出現局部紅腫、痛癢等過敏現象,可措去藥物。(5)對急癥、急性病等,在未確診前不宜敷臍止痛,以免延誤病情,確診后再采取相應治療措施。12.
五官科常用中醫特色療法
12.五官科常用中醫特色療法耳穴壓豆法是用膠布將藥豆準確地粘貼于耳穴處,給予適度的揉、按、捏、壓,使其產生酸、麻、脹、痛等刺激感應,以達到治病目的的一種外治療法。施術方法首先選擇1~2組耳穴,進行耳穴探查,找出陽性反應點,并結合病情,確定主、輔穴位。以酒精棉球輕輕擦拭消毒,左手手指托持耳廓,右手用鑷子夾取割好的方塊膠布,中心粘上準備好的藥豆,對準穴位緊緊貼壓其上,并輕輕揉按1~2分鐘。每次以貼壓5~7穴為宜,每日按壓3~5次,隔1~3天換1次,兩組穴位交替貼壓。兩耳交替或同時貼用。注意事項(1)貼壓耳穴應注意防水,以免脫落;(2)夏天易出汗,貼壓穴位不宜過多,時間不宜過長,以防膠布潮濕或皮膚感染;(3)如對膠布過敏者,可改用粘合紙代之;(4)耳廓皮膚有炎癥或凍傷者不宜采用;13.五官科常用中醫特色療法耳穴壓豆法是用膠布將藥豆準確地粘貼
五官科常用中醫特色療法
穴位注射法是將藥物注入穴位、壓痛點及反應點而產生效應的一種治療方法。由于本法兼具針刺和藥物雙重作用,既彌補了外用藥物不易滲透穴內之不足,又可增強、延長刺激效應,因而療效顯著。臨床上廣泛用于治療內、外、兒、皮膚、五官等科的疾病。1.操作方法(1)局部皮膚常規消毒后,用無痛快速進針法,進針后上下緩慢提插,刺到反應點,探到酸麻脹等特殊反應時,回抽無血,再注入藥物的方法。
2.注意事項(1)應準確選定所需穴位,以免影響效果;局部要常規消毒,嚴格無菌操作,防止感染。(2)對一些可能產生過敏反應的藥物應謹慎使用。注射時針刺得氣后應稍退針,回抽無血后再注射藥液。(3)孕婦不宜在腰骶部及下腹部注射,以防引起流產。酒后、飯后以及強力勞動過度時不可立即行穴位注射,以免引起休克。14.
五官科常用中醫特色療法
穴位注射法是將藥物注入
五官科常用中醫特色療法
發泡法又名天灸、水泡療法。是用對皮膚有刺激性的藥物貼于穴位或患部,使局部充血、起泡的方法。發泡灸注意事項:(1)根據病情選擇穴位和藥物,方可取得預期效果。(2)發泡藥物有腐蝕性和刺激性,必須敷到應發泡的部位并予以包扎,以防藥物流失損傷其它部位皮膚。(3)水泡挑破與否均可,但要注意清潔,預防感染。如一旦感染,可外涂或外敷消炎藥物。(4)一次發泡后,如仍需在原處進行第二次、第三次發泡者,必須待皮膚愈合恢復后才能進行。(5)在使用本法的同時,可據病情需要同時內服藥物或配用其它療法,以提高臨床效果。15.
五官科常用中醫特色療法
發泡法又名天灸、水泡療法。是用五官科常用中醫特色療法熏洗法是用藥物煎湯,乘熱在患部熏蒸、淋洗和浸浴的方法。熏洗法借助熱力和藥力的綜合作用,達到解毒消腫、止痛、止癢、祛風等目的。操作方法根據不同病情選用適當藥物煎湯,先乘熱熏蒸患部,待藥液溫涼后,即用其淋洗或浸浴患部。熏洗次數和時間長短當視病情和具體情況而定,一般每日2次,每次30分鐘左右。注意事項(1)熏洗時,藥液溫度要適宜;(2)要使蒸汽熱度適中,并掌握好患部與盛藥液器皿的距離,以免燙傷或灼傷患部;(3)熏洗時,要注意防寒保暖;(5)眼部的新鮮出血性疾患,或膿成已局限的病灶,及惡性腫瘤者忌用本法。16.五官科常用中醫特色療法熏洗法是用藥物煎湯,乘熱在患部熏五官科常見疾病特色中醫藥療法
一、中耳炎:中耳炎是指中耳發生的化膿性或非化膿性(滲出性)炎癥,有急性、慢性之分中醫稱“膿耳”、“聤耳”。臨床診斷:(1)多有上呼吸道感染史或中耳外傷性因,或有急性中耳炎病史。(2)耳悶、阻塞感、耳痛呈搏動性跳痛,或耳內流膿,或反復發生流膿。(3)伴耳鳴,聽力減退,急性者有發熱、頭痛等全身癥狀。(4)聽力檢查多為傳導性耳聾,有時出現混合性耳聾。(5)非化膿性者鼓膜內陷,鼓室積液時鼓膜呈油黃或淡黃;化膿性者鼓膜外凸,穿孔后有分泌物搏動涌出。中藥外治不分型17.五官科常見疾病特色中醫藥療法中耳炎的特色中醫藥療法
(一)穴位注射法藥物:林可霉素0.5-1ml+利多卡因0.5-1ml+地塞米松0.5-1mg。穴位:醫風穴。翳風穴在耳垂后方,當乳突與下頜角之間的凹陷處。方法:用2.5ml注射器吸取藥2.5ml刺入穴位,產生針感回抽無血后注入藥液1-2ml.
18.中耳炎的特色中醫藥療法(一)穴位注射法1一、中耳炎的特色中醫藥療法
二耳內吹粉法處方1:黃連12克枯礬4.5克冰片0.6克;處方2:冰片1克朱砂0.3克玄明粉硼砂各1克;處方3:豬膽1個白礬12克冰片2克臭大姐2個。
方法:方1先將三種藥混合,共研細末吹耳,每日1~2次,連用5天。方2各藥分別研成極細粉末,均勻混合后備用。用時先以棉簽將患耳中的膿液擦干凈,然后吹藥適量。1日1次,連用3~7天。方3豬膽切一小口,余藥共研細末填入,陰干或炙干,取出藥末裝瓶備用。用時每日吹耳2次,7天1療程。方1適用于非化膿性中耳炎,方2適用于急、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方3適用于晚期久治不愈的中耳炎。19.一、中耳炎的特色中醫藥療法五官科常見疾病特色中醫藥療法
二、天行赤眼俗稱紅眼,為時行癘氣所致的一種白睛紅赤腫痛的眼病。其臨床特點為發病急劇,(1)常有與紅眼患者的接觸史。(2)病初起,患眼紅赤澀癢交作,怕熱羞明,眼痛流淚,迅即上癥加重且眵多膠結,或有發熱、流涕,咽痛等全身癥狀。(3)檢視眼部:胞瞼微腫或紅腫,白睛顯著紅赤或腫脹,或白睛有點狀、片狀溢血甚者可遍及整個白睛,愈后多不影響視力。中藥外治一般不分型。20.五官科常見疾病特色中醫藥療法二、天行赤眼(紅眼病)的特色中醫
治療
一、熏洗法處方1:千里光(又名九里明)木賊各9克銀花陳艾各6克花椒10粒。方法:上方加水800毫升煎后去藥留液,趁熱倒入暖水瓶內,患眼對準瓶口,利用藥物熱氣熏蒸;待藥湯溫度不高時,用消毒棉花或紗布蘸洗患眼,每次約10分鐘,每天2次,連用1~2天或至愈。主治急性結膜炎。處方2:桑葉30克、野菊花、金銀花各10克。方法:先將藥倒入砂鍋內,加涼水500毫升浸泡10分鐘左右,再用文火煎開15分鐘,端下砂鍋,先用熱氣熏患眼10分鐘過濾取其藥液用消毒紗布一塊蘸水反復洗患眼5分鐘(藥涼為止),每日3次,3天為個療程。主治急性結膜炎。21.二、天行赤眼(紅眼病)的特色中醫
治療二、天行赤眼(紅眼病)的特色中醫
治療
二、濕敷法處方:黃柏30克、菊花15克、夏枯草15克。方法:上藥加開水500毫升浸泡2小時,用紗布濾過,以此藥汁外敷或洗眼,每次約10分鐘,每日2次,連用1~2天或病愈停用。主治急性結膜炎。22.二、天行赤眼(紅眼病)的特色中醫
治療五官科常見疾病特色中醫藥療法
三、角膜炎
角膜炎是受微生物的侵襲、外傷或化學物理性刺激所引起的炎癥。屬中醫學之花翳白陷”、“聚星障”、“白睛干澀”“混睛障”等范疇。診斷依據:(1)可有角膜外傷史,并有疼痛、怕光、流淚、視力模糊(2)眼瞼痙攣,睫狀充血,角膜上有灰白色浸潤點,稍突起,以后浸潤的表面壞死、脫落,呈灰白色凹陷而形成潰瘍。嚴重者可伴有虹膜炎性反應,輕者瞳孔反應遲鈍,重者可有前房積膿。23.五官科常見疾病特色中醫藥療法三、角膜炎23.
三、角膜炎的特色中醫治療
一、點眼法處方:青魚膽方法:將青魚膽陰干,研碎過篩取極細粉末,點于眼角上,早晚各1次,3日即愈。主治肝經風熱角膜炎。24.
三、角膜炎的特色中醫治療
三、角膜炎的特色中醫治療
二、熏洗法處方:桑葉、菊花、銀花、防風、歸尾、赤芍、黃連各適量。
方法:上藥煎沸趁熱先熏后洗。主治肝經風熱型角膜炎。25.三、角膜炎的特色中醫治療
五官科常見疾病特色中醫藥療法
四、過敏性鼻炎過敏性鼻炎為機體對某些變應原(亦稱過敏原)敏感性增高而呈現以鼻腔粘膜病變為主的Ⅰ型超敏反應,并常伴發過敏性鼻竇炎。相當于中醫學之“鼻鼽”。臨床診斷:(1)本人及家庭中常有其他過敏疾病史(2)臨床以突然和反復發作鼻內奇癢,連續噴嚏,多量水樣鼻涕為特征。(3)檢查:鼻粘膜蒼白水腫,鼻分泌物涂片可查出較多嗜酸性細胞和肥大細胞。26.五官科常見疾病特色中醫藥療法26.四、過敏性鼻炎的中醫特色治療
一、點滴法處方:蒼耳子、辛夷花、黃芩、黃芪各20克、白芷8、白術8克、防風6克、青黛5克、芝麻油250ML。
制法:將藥物切碎,放入鍋中,加入芝麻油,小火加熱至芝麻油沸騰。至藥物枯黃時離火候冷裝蒜瓶備用。臨用前裝于滴鼻管中每支10毫升。用法為每日3次,每側3~4滴,連滴1周為1療程。該法治療鼻部疾病114例,療效以過敏性鼻炎最好,顯效率80%,好轉率60%。
27.四、過敏性鼻炎的中醫特色治療
四、過敏性鼻炎的中醫特色治療
二、薄貼法
處方:白芥子50%,細辛30%,甘遂20%
方法:上藥烘干,共研細末,過篩,用鮮生姜汁或蜜糖調成藥膏,于每個伏天的第1天貼敷。取穴:肺俞、風門、大杼、膏肓、腎俞脾俞。每次3個穴位,貼1~3小時,病人感覺灼熱難受時,可提前將藥物自行除去。如局部皮膚未愈,第二次暫停貼。
注意事項:孕婦、血證及明顯實熱證者禁用。治療期間,禁食生冷,避免感冒,,囑其多做鼻部按摩,以疏通經絡,提高療效。28.
四、過敏性鼻炎的中醫特色治療
四、過敏性鼻炎的中醫特色治療
三、發泡法處方:斑蝥、白芥子各20克。方法:用時取粉適量,以水、醋或蜂蜜調成糊狀(不宜太稀,以免流益)。病人仰坐或仰臥,用膠布一小塊,中間剪一黃豆粒大小的孔,先貼于印堂穴,然后將藥直接涂于小孔之內,外以膠布貼蓋,一般貼后3小時(兒童2小時)揭去,一次不愈者,一周后重復使用。4次1療程。治療205例,有效率97.1%,亦治慢性鼻炎。29.四、過敏性鼻炎的中醫特色治療四、過敏性鼻炎的中醫特色治療
四、耳穴壓豆法處方:王不留行籽10克。方法與主治:用王不留行籽貼壓耳穴。主穴:過敏點、肺、內鼻、外鼻。配穴:腎、脾、腎上腺、皮質下等。規方法貼于選擇的穴位上,要求有痛感,囑病人每日壓3~5次,每次約5分鐘左右,壓完后耳朵發熱、外表發紅為度。隔日換對側耳,同時去掉舊的,每四周為1療程。30.四、過敏性鼻炎的中醫特色治療五官科常見疾病特色中醫藥療法
五、鼻衄鼻衄是指鼻部不因外傷而出血。現代醫學中的高血壓和動脈硬化、風濕熱、某些急性傳染病、白血病、再障、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尿毒癥、維生素缺乏、藥物中毒等均可出現鼻衄。臨床診斷:(1)鼻中出血,反復發作,難以自止。(2)無外傷史,或與外傷無關。31.五官科常見疾病特色中醫藥療法五、鼻衄的中醫特色治療
一、薄貼法處方1:大蒜30克、山桅子15克。處方2:黃芩15克白芨10克。方法:方1搗爛成泥,敷雙足涌泉穴,以布包扎。每次3~4小時,1日或隔日1次。一般敷1小時,衄血即止。方2白芨研末,黃芩水煎汁,調白芨為膏,紗布包裹敷印堂穴。32.五、鼻衄的中醫特色治療
五、鼻衄的中醫特色治療
二、耳穴壓豆法處方:王不留行籽。方法:固定耳穴:內鼻、外鼻。膠布貼壓王不留行籽,要求局部脹痛,并使脹痛感向鼻腔傳導為佳。囑每日按壓5~10次,每次3~5分鐘,隔日更換1次,3次為1療程,每療程間隔1日,一般貼3個療程。33.
五、鼻衄的中醫特色治療
二五官科常見疾病特色中醫藥療法
六、口瘡口瘡又稱口瘍,其特點是口舌淺表潰爛,形如黃豆,多見于唇、舌、頰粘膜、齒齦、硬腭等部位。青壯年多見,常反復發作。西醫稱之為復發性口腔潰瘍,亦稱阿弗他性口炎。臨床診斷:主要依據口腔內病變表現。其潰瘍散在,布于口舌,潰瘍較淺且中間凹陷,邊沿整齊而有紅暈,表面有淺黃或灰白色薄膜,潰瘍面疼痛較劇。34.五官科常見疾病特色中醫藥療法六、口瘡的中醫特色治療
一、貼敷法
處方:吳茱萸末5克大黃2克、膽南星3克、醋適量。方法:以醋調藥末如膏,敷于雙足心涌泉穴,每日換藥1次,5~7日為1療程。本法有引火下降或引虛火歸元的作用,適用于各種證型,尤其是反復發作性的尤佳。35.六、口瘡的中醫特色治療一、貼敷法35六、口瘡的中醫特色治療
二、貼臍法處方:細辛(烘干研末)方法與主治:以陳醋調藥末成膏狀,紗布包裹,貼于臍上,外用膠布固定。適用于虛火,浮火型。36.六、口瘡的中醫特色治療
二、貼臍五官科常見疾病特色中醫藥療法
七、慢性咽炎為慢性感染所引起的彌漫性咽部病變,常伴有其它上呼吸道疾病,為常見病。臨床上多將此病分作三型;慢性單純性咽炎、慢性增生性咽炎和慢性干燥性咽炎。37.五官科常見疾病特色中醫藥療法七、慢性咽炎的中醫特色治療
一霧化吸入法處方:玄參20克大青葉15克牛蒡子10克金銀花15克桔梗6克甘草6克薄荷9克方法:用霧化吸入器,將藥液氣霧吸入,每日2次。38.七、慢性咽炎的中醫特色治療七、慢性咽炎的中醫特色治療
二、濕敷法處方:紫金錠30克、參三七15米醋適量。用法:上藥共研極細末,分三次醋調敷于前喉結上方凹陷處,以紗布覆蓋,膠布固定,并用醋經常保持濕潤,隔日換藥1次。39.七、慢性咽炎的中醫特色治療
七、慢性咽炎的中醫特色治療
三、摩擦法方法:令患者解開衣領正坐,仰頭伸頸,術者以手蘸鹽水提擰推擦患者頸部兩側之胸鎖乳突肌、,動作要快,約反復30~50次至皮膚呈紫紅色為止,應隨時以鹽水撲打施術部位,以免損傷皮膚。一般1次即可減輕癥狀,可視病情連用3~5次。40.
七、慢性咽炎的中醫特色治療
五官科常見疾病特色中醫藥療法
八、急性扁桃腺炎急性扁桃腺炎是腭扁桃腺的非特異性急性炎癥,也可伴有一定程度的咽粘膜及其他炎癥病變。但以腭扁桃腺的炎癥為主。可分為急性充血性扁桃腺炎和急性化膿性淋巴組織的炎癥扁桃腺炎兩類。41.五官科常見疾病特色中醫藥療法
八、急性扁桃腺炎的中醫特色治療
一、霧化吸入法處方:金銀花30克、菊花30克、紅花35克赤芍15克、麥冬15克、玄參15克。方法:上藥制成水劑,每次用量15~20毫升,加水10~15毫升,經吸入器直接噴入咽喉部,每日1次或隔日1次,5天為1療程治療急性扁桃腺炎以及咽喉炎等癥。42.
八、急性扁桃腺炎的中醫特色治療
八、急性扁桃腺炎的中醫特色治療
二、薄貼法處方:珍珠粉、獨角蓮、全蟲、蟾蜍、僵蠶各30克。方法:共研細末,混勻后裝瓶密封備用。輕型者,將藥粉置于5分錢幣大小的醫用膠布中心,貼于下頜角處,5天后取下,可見少量淡黃色分泌物即可;1次用藥不過0.5克。治療急性扁桃腺炎、慢性扁桃腺炎,以及其他咽喉炎等癥。43.
八、急性扁桃腺炎的中醫特色治療
九、五官科常見疾病特色中醫藥療法
九、慢性扁桃腺炎慢性扁桃腺炎是因機體抵抗力下降及變態反應引起的腭扁桃腺的慢性非特異性炎癥。類似于中醫的“虛火乳蛾”。臨床診斷:、(1)患過急性扁桃腺炎、扁桃腺周圍膿腫的病史。(2)癥狀表現咽部不適,發癢,微痛。(3)外觀所見:腭弓上部邊緣水腫,圓柱狀肥厚、粘連及扁桃腺周圍膿腫穿破后的斑痕遺跡。44.九、五官科常見疾病特色中醫藥療法
九、慢性扁桃腺炎的中醫特色治療
一、咽喉涂布法處方:消腫碧玉散:硼砂9克、膽礬、冰片各0.9克。方法與主治:上藥共為細末,用時以筷子蘸取少許點于扁桃腺上。每日3次,1周為1療程。45.
九、慢性扁桃腺炎的中醫特色治療
一九、慢性扁桃腺炎的中醫特色治療
二、薄貼法處方:白毛夏枯草12克菊花20克金果欖20克金銀花20克。
方法:將上述藥物粉碎,冷開水調成糊狀外敷喉部痛處。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46.九、慢性扁桃腺炎的中醫特色治療
十、五官科常見疾病特色中醫藥療法
十、下頜關節功能紊亂癥
頜關節功能紊亂癥是口腔科常見病之一,臨床以下頜關節運動障礙,活動時關節區及其周圍肌群疼痛,關節運動時發出雜音或彈響為特征祖國醫學認為該病與痹證相似。47.
十、五官科常見疾病特色中醫藥療法
十
十、頜關節功能紊亂癥的中醫特色治療
一、敷貼法處方:三七4.5克地龍5克白芷3克紅花3克乳香5克沒藥5克血竭6克桃仁9.5克鉆地風6克。或市售獨角藥適量。方法將上藥共研細,把藥粉和賦形劑調和后,敷貼于患側下關穴處,7天貼藥1次,可連續用3~6張膏藥。本法對頜關節功能素亂癥具有活血止疼作用,適用于各階段。48.
十、頜關節功能紊亂癥的中醫特色治療
十、頜關節功能紊亂癥的中醫特色治療
二、熱熨法處方:當歸15克、白芷15克、薄荷15克、乳香、沒藥各9克、三七9克、紅花9克、香附9克川芎9克絲瓜絡15克。方法與主治:將上藥碎為粗末分成2包,用小布袋裝好密封,入蒸籠加熱,趁熱敷于關節區肌肉處。每日1次,每次15分鐘,10次為1療程。49.十、頜關節功能紊亂癥的中醫特色治療十、頜關節功能紊亂癥的中醫特色治
三熏洗法處方:透骨草30克元胡15克當歸15克姜黃12克海桐皮15克威靈仙12克制乳、沒各10克白芷9克桃仁10克紅花10克木瓜15克川斷15克。方法:上藥碎為粗末,用紗布包好,加水煎煮30~40分鐘,將藥液倒入保溫熱水瓶中,患者乘熱使頜關節部位對準熱水瓶口,離面部約5~7厘米,使熱氣熏患部每天熏2~3次,每次30~60分鐘,10天為1療程。本法一劑藥煎液可反復加熱使用,亦可用該方藥液洗患部。主治頜關功能紊亂癥各種癥狀,尤其對肌肉疼痛療效明顯。50.十、頜關節功能紊亂癥的中醫特色治
一、皮膚科常見疾病特色中醫藥療法
帶狀皰疹系由水痘一帶狀皰疹病毒所致,其臨床特點為數個簇集水皰群,排列成帶狀,沿周圍神經分布,常為單側性,伴有神經痛。當于中醫的“纏腰火丹”、“蛇串瘡”,俗稱“串腰龍”、“蜘蛛瘡”。51.
一、皮膚科常見疾病特色中醫藥療法
51.
一、帶狀皰疹的特色中醫治療
一、敷貼法處方:特效蛇丹膏:黃連30克七葉一枝花50克明雄黃60克琥珀90克明礬90克蜈蚣20克。方法:先將蜈蚣放焙箱內烤黃,然后取上藥研為細粉,經100目篩選過,混勻裝瓶備用。用時取藥粉適量,用麻油調成糊狀,將藥糊涂在紗布上敷貼患處,1日1次,一般連用3~6天。52.
一、帶狀皰疹的特色中醫治療
一、敷貼法52.一、帶狀皰疹的特色中醫治療
二、濕敷法處方:七葉枝花30克金銀花10克雄黃30克兒茶60克半邊蓮60克蛇床子90克白蘚皮60克白英90克75%酒精100毫升。方法與主治:將上述中藥浸入酒精中,浸泡1周后,經過濾裝瓶備用。用時,取此藥液濕敷患處,1日4次,一般連續敷藥4~6天可愈。主治帶狀皰疹疤疹潰破糜爛滲出者。53.一、帶狀皰疹的特色中醫治療一、帶狀皰疹的特色中醫治療三、艾灸法處方:小艾。方法與主治:患者取正坐位,醫者站在背面,取細線一根測量患者的頭圍大小,將剩余的線除去,然后用測量的線由前向后經頸部繞一圈,再將兩線端對齊,沿胸椎正中線向背后下稍拉緊,合的線端所達處,即艾灸的穴位(蜘蛛穴),在此穴灸壯即可。54.一、帶狀皰疹的特色中醫治療三、艾灸法54.
謝謝大家55.55.56.11/26/202256.11/26/2022綜合醫院中醫藥工作示范單位創建培訓課件
——基層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項目
培訓師:楊政鋒
2019年4月17日57.1.綜合醫院開展中醫藥服務的政策依據1、《中醫藥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國中醫藥發〔2006〕42號》];2、《關于切實加強綜合醫院中醫藥工作的意見》(國中醫藥發〔2008〕14號);3、國務院《關于印發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國發〔2016〕15號];4、《全國綜合醫院中醫藥工作示范單位評估細則的通知》[2009年出臺,2016年重新修訂]58.綜合醫院開展中醫藥服務的政策依據1、《中醫藥事業發展“十一五
基層開展中醫藥適宜技術的政策依據
根據《中醫藥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要求,為充分發揮中醫藥適宜技術在基層防治常見病、多發病中的優勢和作用,國家衛計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決定,從2007年起,大力在中西部地區所有的縣、鄉、村推廣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覆蓋率要求達到100%,并編寫了《基層中醫藥適宜技術手冊》系列叢書。59.
基層開展中醫藥適宜技術的政策依據
根《關于印發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2016—2030年》:為加強綜合醫院中醫臨床科室和中藥房建設,提高隊伍素質,開展中西醫協作,豐富務手段,拓展服務領域,使人民群眾在接受西醫藥服務的同時,能夠享受到安全、有效、及時、方便的中醫藥服務,滿足人民群眾多元化、多層次的健康服務需求,構建中國特色醫療衛生體制。基層開展中醫服藥適宜技術的政策依據60.基層開展中醫服藥適宜技術的政策依據4.綜合醫院開展中醫藥服務的政策依據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指出,中醫藥作為我國獨特的衛生資源、潛力巨大的經濟資源、具有原創優勢的科技資源、優秀的文化資源和重要的生態資源,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全國綜合醫院中醫推進工程將在全國范圍內與合作的綜合醫院緊密結合,:全面提高中醫診療水平、全面推進中西醫協同發展、全面享有中醫醫療服務、全球范圍提升中醫影響力,為人民健康服務。61.綜合醫院開展中醫藥服務的政策依據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中醫藥發
常用中醫特色治療方法藥物貼臍療法它是辨別病情后,選擇針對病情的中草藥研成細末,用適宜的賦形劑制成敷貼,直接貼敷穴位,通過藥物的穴位刺激和藥物的作用,激發抗病潛能,增強免疫力,從而達到治療目的的一種療法。62.常用中醫特色治療方法藥物貼臍療法它是辨別病6.
穴位貼敷藥物的備制
1、根據病情,選擇藥物配方;2、粉碎藥物,過篩取極細末備用。3、將藥物加入適量賦形劑(如溫水、米醋、蜂蜜、相應藥物針劑等)制作成厚薄均勻,大小能填滿敷貼的劑型,備用。4、清潔皮膚,將敷貼對準相應穴位粘貼,使藥物和皮膚充分接觸。63.
穴位貼敷藥物的備制
1、根據病情,選擇藥物配方;7.64.8.穴位貼敷的注意事項
嚴格消毒,預防感染;認真覆蓋,保證療效;詢問病情,防止毒性反應;注意保暖,防止受涼;間斷用藥,療程宜短;密切觀察,嚴防過敏。65.穴位貼敷的注意事項
嚴格消毒,預防感染;9.五官科常用中醫特色治療方法點眼法:是用藥物制成水、散等劑型,將其點入眼角,以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操作方法:病人坐于避風靜處,頭部仰起,雙目上視,將下眼瞼向下掰開,使所點藥液滴入臉內1~2滴,輕輕將上瞼提起并同時放松下瞼,使藥液均勻分布于眼內,令患者用手指壓住大眥淚竅處,閉目仰面數分鐘,待藥力已行,再漸漸睜眼。每日一般點3~4次,遇有急重者,可每隔數分鐘或半小時點眼1次,酌情而定。點眼后,患者以手指按摩魚尾穴數次,以助行其氣血,閉目數分鐘,俟藥力已行,即可睜眼。若點散劑時,閉目時間,應適當延長,俟藥力逐漸溶化,以發揮更好的功效。適應證主要用于外障眼病。注意事項(1)點入藥物應嚴格消毒處理;(2)只能將藥點入目內眥處。藥水只能點一、二滴,藥粉只能點一、二粒芝麻大;(3)應謹慎使用該法,避免刺激。66.五官科常用中醫特色治療方法點眼法:是用藥物制成水、散等劑型五官科常用中醫特色療法耳內吹粉法是用管狀物品,將藥散吹入耳內,以治療耳部疾病的一種方法。耳內吹粉法具有清熱解毒、收斂千水等作用,對外耳及中耳炎有一定的療效。操作方法吹藥前先清洗外耳道,然后用紙筒或細竹管或噴粉器,將藥散吹入耳內,每日吹34次,每次吹少許。2.適應證急慢性外耳及中耳炎癥。3.注意事項(1)每次吹入藥前,都必須認真清洗外耳道以免藥物堆積,妨礙膿液引流。(2)每次吹入的藥散量不能多,以免阻塞外耳道,影響引流。67.五官科常用中醫特色療法耳內吹粉法是用管狀物品,將藥散吹入
五官科常用中醫特色療法
敷臍法是選用適當藥物,制成一定的劑型(粉、糊、膏)填敷臍中,以治療疾病的方法。臍名神厥,在神厥穴貼敷藥物以治病的方法即敷臍法,敷臍法利用肚臍敏感度高,滲透力強,滲透性快,藥物易于穿透、彌散而被吸收的特點,用以防治疾病。注意事項(1)數臍藥物應少而精,盡量研為細末應用,以促藥效充分吸收;(2)敷藥前應先將臍部擦拭干凈,臍病或有感染者禁用。(3)注意保護皮膚,加用膏藥烘烤不可太熱,嚴防燙傷皮膚;(4)本法一般無副作用和不良反應。一旦個別患者對某種藥物出現局部紅腫、痛癢等過敏現象,可措去藥物。(5)對急癥、急性病等,在未確診前不宜敷臍止痛,以免延誤病情,確診后再采取相應治療措施。68.
五官科常用中醫特色療法
12.五官科常用中醫特色療法耳穴壓豆法是用膠布將藥豆準確地粘貼于耳穴處,給予適度的揉、按、捏、壓,使其產生酸、麻、脹、痛等刺激感應,以達到治病目的的一種外治療法。施術方法首先選擇1~2組耳穴,進行耳穴探查,找出陽性反應點,并結合病情,確定主、輔穴位。以酒精棉球輕輕擦拭消毒,左手手指托持耳廓,右手用鑷子夾取割好的方塊膠布,中心粘上準備好的藥豆,對準穴位緊緊貼壓其上,并輕輕揉按1~2分鐘。每次以貼壓5~7穴為宜,每日按壓3~5次,隔1~3天換1次,兩組穴位交替貼壓。兩耳交替或同時貼用。注意事項(1)貼壓耳穴應注意防水,以免脫落;(2)夏天易出汗,貼壓穴位不宜過多,時間不宜過長,以防膠布潮濕或皮膚感染;(3)如對膠布過敏者,可改用粘合紙代之;(4)耳廓皮膚有炎癥或凍傷者不宜采用;69.五官科常用中醫特色療法耳穴壓豆法是用膠布將藥豆準確地粘貼
五官科常用中醫特色療法
穴位注射法是將藥物注入穴位、壓痛點及反應點而產生效應的一種治療方法。由于本法兼具針刺和藥物雙重作用,既彌補了外用藥物不易滲透穴內之不足,又可增強、延長刺激效應,因而療效顯著。臨床上廣泛用于治療內、外、兒、皮膚、五官等科的疾病。1.操作方法(1)局部皮膚常規消毒后,用無痛快速進針法,進針后上下緩慢提插,刺到反應點,探到酸麻脹等特殊反應時,回抽無血,再注入藥物的方法。
2.注意事項(1)應準確選定所需穴位,以免影響效果;局部要常規消毒,嚴格無菌操作,防止感染。(2)對一些可能產生過敏反應的藥物應謹慎使用。注射時針刺得氣后應稍退針,回抽無血后再注射藥液。(3)孕婦不宜在腰骶部及下腹部注射,以防引起流產。酒后、飯后以及強力勞動過度時不可立即行穴位注射,以免引起休克。70.
五官科常用中醫特色療法
穴位注射法是將藥物注入
五官科常用中醫特色療法
發泡法又名天灸、水泡療法。是用對皮膚有刺激性的藥物貼于穴位或患部,使局部充血、起泡的方法。發泡灸注意事項:(1)根據病情選擇穴位和藥物,方可取得預期效果。(2)發泡藥物有腐蝕性和刺激性,必須敷到應發泡的部位并予以包扎,以防藥物流失損傷其它部位皮膚。(3)水泡挑破與否均可,但要注意清潔,預防感染。如一旦感染,可外涂或外敷消炎藥物。(4)一次發泡后,如仍需在原處進行第二次、第三次發泡者,必須待皮膚愈合恢復后才能進行。(5)在使用本法的同時,可據病情需要同時內服藥物或配用其它療法,以提高臨床效果。71.
五官科常用中醫特色療法
發泡法又名天灸、水泡療法。是用五官科常用中醫特色療法熏洗法是用藥物煎湯,乘熱在患部熏蒸、淋洗和浸浴的方法。熏洗法借助熱力和藥力的綜合作用,達到解毒消腫、止痛、止癢、祛風等目的。操作方法根據不同病情選用適當藥物煎湯,先乘熱熏蒸患部,待藥液溫涼后,即用其淋洗或浸浴患部。熏洗次數和時間長短當視病情和具體情況而定,一般每日2次,每次30分鐘左右。注意事項(1)熏洗時,藥液溫度要適宜;(2)要使蒸汽熱度適中,并掌握好患部與盛藥液器皿的距離,以免燙傷或灼傷患部;(3)熏洗時,要注意防寒保暖;(5)眼部的新鮮出血性疾患,或膿成已局限的病灶,及惡性腫瘤者忌用本法。72.五官科常用中醫特色療法熏洗法是用藥物煎湯,乘熱在患部熏五官科常見疾病特色中醫藥療法
一、中耳炎:中耳炎是指中耳發生的化膿性或非化膿性(滲出性)炎癥,有急性、慢性之分中醫稱“膿耳”、“聤耳”。臨床診斷:(1)多有上呼吸道感染史或中耳外傷性因,或有急性中耳炎病史。(2)耳悶、阻塞感、耳痛呈搏動性跳痛,或耳內流膿,或反復發生流膿。(3)伴耳鳴,聽力減退,急性者有發熱、頭痛等全身癥狀。(4)聽力檢查多為傳導性耳聾,有時出現混合性耳聾。(5)非化膿性者鼓膜內陷,鼓室積液時鼓膜呈油黃或淡黃;化膿性者鼓膜外凸,穿孔后有分泌物搏動涌出。中藥外治不分型73.五官科常見疾病特色中醫藥療法中耳炎的特色中醫藥療法
(一)穴位注射法藥物:林可霉素0.5-1ml+利多卡因0.5-1ml+地塞米松0.5-1mg。穴位:醫風穴。翳風穴在耳垂后方,當乳突與下頜角之間的凹陷處。方法:用2.5ml注射器吸取藥2.5ml刺入穴位,產生針感回抽無血后注入藥液1-2ml.
74.中耳炎的特色中醫藥療法(一)穴位注射法1一、中耳炎的特色中醫藥療法
二耳內吹粉法處方1:黃連12克枯礬4.5克冰片0.6克;處方2:冰片1克朱砂0.3克玄明粉硼砂各1克;處方3:豬膽1個白礬12克冰片2克臭大姐2個。
方法:方1先將三種藥混合,共研細末吹耳,每日1~2次,連用5天。方2各藥分別研成極細粉末,均勻混合后備用。用時先以棉簽將患耳中的膿液擦干凈,然后吹藥適量。1日1次,連用3~7天。方3豬膽切一小口,余藥共研細末填入,陰干或炙干,取出藥末裝瓶備用。用時每日吹耳2次,7天1療程。方1適用于非化膿性中耳炎,方2適用于急、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方3適用于晚期久治不愈的中耳炎。75.一、中耳炎的特色中醫藥療法五官科常見疾病特色中醫藥療法
二、天行赤眼俗稱紅眼,為時行癘氣所致的一種白睛紅赤腫痛的眼病。其臨床特點為發病急劇,(1)常有與紅眼患者的接觸史。(2)病初起,患眼紅赤澀癢交作,怕熱羞明,眼痛流淚,迅即上癥加重且眵多膠結,或有發熱、流涕,咽痛等全身癥狀。(3)檢視眼部:胞瞼微腫或紅腫,白睛顯著紅赤或腫脹,或白睛有點狀、片狀溢血甚者可遍及整個白睛,愈后多不影響視力。中藥外治一般不分型。76.五官科常見疾病特色中醫藥療法二、天行赤眼(紅眼病)的特色中醫
治療
一、熏洗法處方1:千里光(又名九里明)木賊各9克銀花陳艾各6克花椒10粒。方法:上方加水800毫升煎后去藥留液,趁熱倒入暖水瓶內,患眼對準瓶口,利用藥物熱氣熏蒸;待藥湯溫度不高時,用消毒棉花或紗布蘸洗患眼,每次約10分鐘,每天2次,連用1~2天或至愈。主治急性結膜炎。處方2:桑葉30克、野菊花、金銀花各10克。方法:先將藥倒入砂鍋內,加涼水500毫升浸泡10分鐘左右,再用文火煎開15分鐘,端下砂鍋,先用熱氣熏患眼10分鐘過濾取其藥液用消毒紗布一塊蘸水反復洗患眼5分鐘(藥涼為止),每日3次,3天為個療程。主治急性結膜炎。77.二、天行赤眼(紅眼病)的特色中醫
治療二、天行赤眼(紅眼病)的特色中醫
治療
二、濕敷法處方:黃柏30克、菊花15克、夏枯草15克。方法:上藥加開水500毫升浸泡2小時,用紗布濾過,以此藥汁外敷或洗眼,每次約10分鐘,每日2次,連用1~2天或病愈停用。主治急性結膜炎。78.二、天行赤眼(紅眼病)的特色中醫
治療五官科常見疾病特色中醫藥療法
三、角膜炎
角膜炎是受微生物的侵襲、外傷或化學物理性刺激所引起的炎癥。屬中醫學之花翳白陷”、“聚星障”、“白睛干澀”“混睛障”等范疇。診斷依據:(1)可有角膜外傷史,并有疼痛、怕光、流淚、視力模糊(2)眼瞼痙攣,睫狀充血,角膜上有灰白色浸潤點,稍突起,以后浸潤的表面壞死、脫落,呈灰白色凹陷而形成潰瘍。嚴重者可伴有虹膜炎性反應,輕者瞳孔反應遲鈍,重者可有前房積膿。79.五官科常見疾病特色中醫藥療法三、角膜炎23.
三、角膜炎的特色中醫治療
一、點眼法處方:青魚膽方法:將青魚膽陰干,研碎過篩取極細粉末,點于眼角上,早晚各1次,3日即愈。主治肝經風熱角膜炎。80.
三、角膜炎的特色中醫治療
三、角膜炎的特色中醫治療
二、熏洗法處方:桑葉、菊花、銀花、防風、歸尾、赤芍、黃連各適量。
方法:上藥煎沸趁熱先熏后洗。主治肝經風熱型角膜炎。81.三、角膜炎的特色中醫治療
五官科常見疾病特色中醫藥療法
四、過敏性鼻炎過敏性鼻炎為機體對某些變應原(亦稱過敏原)敏感性增高而呈現以鼻腔粘膜病變為主的Ⅰ型超敏反應,并常伴發過敏性鼻竇炎。相當于中醫學之“鼻鼽”。臨床診斷:(1)本人及家庭中常有其他過敏疾病史(2)臨床以突然和反復發作鼻內奇癢,連續噴嚏,多量水樣鼻涕為特征。(3)檢查:鼻粘膜蒼白水腫,鼻分泌物涂片可查出較多嗜酸性細胞和肥大細胞。82.五官科常見疾病特色中醫藥療法26.四、過敏性鼻炎的中醫特色治療
一、點滴法處方:蒼耳子、辛夷花、黃芩、黃芪各20克、白芷8、白術8克、防風6克、青黛5克、芝麻油250ML。
制法:將藥物切碎,放入鍋中,加入芝麻油,小火加熱至芝麻油沸騰。至藥物枯黃時離火候冷裝蒜瓶備用。臨用前裝于滴鼻管中每支10毫升。用法為每日3次,每側3~4滴,連滴1周為1療程。該法治療鼻部疾病114例,療效以過敏性鼻炎最好,顯效率80%,好轉率60%。
83.四、過敏性鼻炎的中醫特色治療
四、過敏性鼻炎的中醫特色治療
二、薄貼法
處方:白芥子50%,細辛30%,甘遂20%
方法:上藥烘干,共研細末,過篩,用鮮生姜汁或蜜糖調成藥膏,于每個伏天的第1天貼敷。取穴:肺俞、風門、大杼、膏肓、腎俞脾俞。每次3個穴位,貼1~3小時,病人感覺灼熱難受時,可提前將藥物自行除去。如局部皮膚未愈,第二次暫停貼。
注意事項:孕婦、血證及明顯實熱證者禁用。治療期間,禁食生冷,避免感冒,,囑其多做鼻部按摩,以疏通經絡,提高療效。84.
四、過敏性鼻炎的中醫特色治療
四、過敏性鼻炎的中醫特色治療
三、發泡法處方:斑蝥、白芥子各20克。方法:用時取粉適量,以水、醋或蜂蜜調成糊狀(不宜太稀,以免流益)。病人仰坐或仰臥,用膠布一小塊,中間剪一黃豆粒大小的孔,先貼于印堂穴,然后將藥直接涂于小孔之內,外以膠布貼蓋,一般貼后3小時(兒童2小時)揭去,一次不愈者,一周后重復使用。4次1療程。治療205例,有效率97.1%,亦治慢性鼻炎。85.四、過敏性鼻炎的中醫特色治療四、過敏性鼻炎的中醫特色治療
四、耳穴壓豆法處方:王不留行籽10克。方法與主治:用王不留行籽貼壓耳穴。主穴:過敏點、肺、內鼻、外鼻。配穴:腎、脾、腎上腺、皮質下等。規方法貼于選擇的穴位上,要求有痛感,囑病人每日壓3~5次,每次約5分鐘左右,壓完后耳朵發熱、外表發紅為度。隔日換對側耳,同時去掉舊的,每四周為1療程。86.四、過敏性鼻炎的中醫特色治療五官科常見疾病特色中醫藥療法
五、鼻衄鼻衄是指鼻部不因外傷而出血。現代醫學中的高血壓和動脈硬化、風濕熱、某些急性傳染病、白血病、再障、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尿毒癥、維生素缺乏、藥物中毒等均可出現鼻衄。臨床診斷:(1)鼻中出血,反復發作,難以自止。(2)無外傷史,或與外傷無關。87.五官科常見疾病特色中醫藥療法五、鼻衄的中醫特色治療
一、薄貼法處方1:大蒜30克、山桅子15克。處方2:黃芩15克白芨10克。方法:方1搗爛成泥,敷雙足涌泉穴,以布包扎。每次3~4小時,1日或隔日1次。一般敷1小時,衄血即止。方2白芨研末,黃芩水煎汁,調白芨為膏,紗布包裹敷印堂穴。88.五、鼻衄的中醫特色治療
五、鼻衄的中醫特色治療
二、耳穴壓豆法處方:王不留行籽。方法:固定耳穴:內鼻、外鼻。膠布貼壓王不留行籽,要求局部脹痛,并使脹痛感向鼻腔傳導為佳。囑每日按壓5~10次,每次3~5分鐘,隔日更換1次,3次為1療程,每療程間隔1日,一般貼3個療程。89.
五、鼻衄的中醫特色治療
二五官科常見疾病特色中醫藥療法
六、口瘡口瘡又稱口瘍,其特點是口舌淺表潰爛,形如黃豆,多見于唇、舌、頰粘膜、齒齦、硬腭等部位。青壯年多見,常反復發作。西醫稱之為復發性口腔潰瘍,亦稱阿弗他性口炎。臨床診斷:主要依據口腔內病變表現。其潰瘍散在,布于口舌,潰瘍較淺且中間凹陷,邊沿整齊而有紅暈,表面有淺黃或灰白色薄膜,潰瘍面疼痛較劇。90.五官科常見疾病特色中醫藥療法六、口瘡的中醫特色治療
一、貼敷法
處方:吳茱萸末5克大黃2克、膽南星3克、醋適量。方法:以醋調藥末如膏,敷于雙足心涌泉穴,每日換藥1次,5~7日為1療程。本法有引火下降或引虛火歸元的作用,適用于各種證型,尤其是反復發作性的尤佳。91.六、口瘡的中醫特色治療一、貼敷法35六、口瘡的中醫特色治療
二、貼臍法處方:細辛(烘干研末)方法與主治:以陳醋調藥末成膏狀,紗布包裹,貼于臍上,外用膠布固定。適用于虛火,浮火型。92.六、口瘡的中醫特色治療
二、貼臍五官科常見疾病特色中醫藥療法
七、慢性咽炎為慢性感染所引起的彌漫性咽部病變,常伴有其它上呼吸道疾病,為常見病。臨床上多將此病分作三型;慢性單純性咽炎、慢性增生性咽炎和慢性干燥性咽炎。93.五官科常見疾病特色中醫藥療法七、慢性咽炎的中醫特色治療
一霧化吸入法處方:玄參20克大青葉15克牛蒡子10克金銀花15克桔梗6克甘草6克薄荷9克方法:用霧化吸入器,將藥液氣霧吸入,每日2次。94.七、慢性咽炎的中醫特色治療七、慢性咽炎的中醫特色治療
二、濕敷法處方:紫金錠30克、參三七15米醋適量。用法:上藥共研極細末,分三次醋調敷于前喉結上方凹陷處,以紗布覆蓋,膠布固定,并用醋經常保持濕潤,隔日換藥1次。95.七、慢性咽炎的中醫特色治療
七、慢性咽炎的中醫特色治療
三、摩擦法方法:令患者解開衣領正坐,仰頭伸頸,術者以手蘸鹽水提擰推擦患者頸部兩側之胸鎖乳突肌、,動作要快,約反復30~50次至皮膚呈紫紅色為止,應隨時以鹽水撲打施術部位,以免損傷皮膚。一般1次即可減輕癥狀,可視病情連用3~5次。96.
七、慢性咽炎的中醫特色治療
五官科常見疾病特色中醫藥療法
八、急性扁桃腺炎急性扁桃腺炎是腭扁桃腺的非特異性急性炎癥,也可伴有一定程度的咽粘膜及其他炎癥病變。但以腭扁桃腺的炎癥為主。可分為急性充血性扁桃腺炎和急性化膿性淋巴組織的炎癥扁桃腺炎兩類。97.五官科常見疾病特色中醫藥療法
八、急性扁桃腺炎的中醫特色治療
一、霧化吸入法處方:金銀花30克、菊花30克、紅花35克赤芍15克、麥冬15克、玄參15克。方法:上藥制成水劑,每次用量15~20毫升,加水10~15毫升,經吸入器直接噴入咽喉部,每日1次或隔日1次,5天為1療程治療急性扁桃腺炎以及咽喉炎等癥。98.
八、急性扁桃腺炎的中醫特色治療
八、急性扁桃腺炎的中醫特色治療
二、薄貼法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工程項目商務管理培訓
- 三年級英語學習成就展示計劃
- 神經系統定位診斷
- 智能制造項目的質量保障與創優計劃
- 大型活動安全管理應對措施
- 職業院校增強實習教學質量的措施
- 2025年青少年活動中心疫情應急小組及職責
- 精神麻醉管理辦法解讀
- 高三學生文科綜合備考計劃
- 2025小學二年級體能發展計劃
- 2025年湖南省郴州市中考一模歷史試題
- 委托尋找房源協議書
- 法洛四聯癥的護理課件
- 2025年佛山市三水海江建設投資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屆高考語文寫作押題作文10篇
- 跨國醫療體檢代理合作協議
- 2024年廣東省乳源瑤族自治縣事業單位公開招聘高層次緊缺人才24名筆試題帶答案
- 中國成人呼吸系統疾病家庭氧療指南(2024年)解讀
- 大同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勞動合同書模板
- 人力資源數字化平臺的建設與維護
- 雷軍創業經歷講解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