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高考歷史模擬試卷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公元前4世紀中葉開始,秦國每攻克一城,攻占一地,便就地設縣,任命長官。特別在秦國后期頻繁地與六國發生戰爭,其取得的土地都是以一郡一縣來計算的。由此可見A.郡縣制源自對六國中央集權模式的移植B.國家統一是官僚政治實施的前提與基礎C.實施郡縣制是秦能夠統一六國的根本原因D.秦的統一伴隨著中央集權官僚體系的擴張2.啟蒙運動時期,在伏爾泰的心目中,中國乃是政治和哲學的一種典范,是反對舊制度之下貴族特權的一面崇高的旗幟、抨擊舊制度和專制主義的重要武器。他懷著極大的熱情謳歌和贊美中國的體制、文官制度、倫理道德,甚至于那被耶穌會士稱之為“理性"的“天”。這反映出當時A.中國文化比歐洲文化優越B.為反對神學思想體系和專制制度曲解中國文化C.借助中國優秀文化批判歐洲封建制度D.中西文化出現了融合趨勢3.民國初年到1920年,中國工業增長速度達到年均8%;1927~-1936年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另一個黃金十年。這兩個時期中國經濟迅速發展的共同原因是A.列強放松了對中國的侵略B.國內政治局面的穩定C.政府扶持國民經濟的發展D.資產階級掌握了政權4.20世紀30年代蘇聯政府收售農副產品價格的統計如表可以用來說明當時蘇聯A.城市居民生活水平高 B.集體農莊生產的效率C.工業建設資金的來源 D.農業經濟的產業結構5.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西漢,這一時間可以表述為A.公元前2世紀前期 B.公元前2世紀后期C.公元前3世紀前期 D.公元前3世紀后期6.1933年斯大林指出:“黨似乎在鞭策國家,使它加速向前奔跑”,“必須催趕國家,因為它落后了一百年,落后帶來了致命的威脅。”這一觀點A.改變了蘇聯農業落后的局面 B.體現了蘇聯實現工業化的緊迫感C.成為蘇聯開始工業化的依據 D.嚴重脫離了蘇聯經濟落后的國情7.持續五年之久的法國大革命的狂風暴雨摧毀了禁錮資本主義發展的封建制度,反封建革命取得階段性勝利是在A.君主立憲政體時期 B.吉倫特派掌權時期C.雅各賓派掌權時期 D.拿破侖帝國統治時期8.1926~1939年,蘇聯城市人口增長近3000萬,城市人口占全國總人口比重從18%上升到32%。學術界將這一發展進程解讀為“只有拉力,沒有推力”。可以用來說明這一觀點的是,蘇聯城市化A.推動了工業高速發展 B.以農業集體化為基礎C.缺乏城鄉之間良性互動 D.導致國民經濟比例失調9.天津開埠以前,西北和蒙古地區的羊毛除了制成毛氈以外,其余的都用來漚糞,而大量的駱駝毛,則全部扔掉,任其隨風飄揚。至于山東、河南在打麥后剩下的麥稈,多數由農家用于燒火做飯。可是天津開埠后,各種皮毛和利用麥稈編織的草帽辮都成了大宗的出口商品,天津也成為全國最大的皮毛和草帽辮的出口口岸。材料反映出A.北方內陸地區農產品日益商品化B.天津開埠推動了中國經濟近代化C.天津因港而興發展為商業大都會D.北方內陸地區自然經濟開始解體10.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幾乎一切農產品部門的生產都被卷入到商業性經營中來,而且各種農產品的商品率都具有較高水平。這一變化主要說明A.中國絲茶的國際競爭力減弱 B.政府獎勵措施催生民間辦廠熱潮C.“實業救國”思潮的深入發展 D.列強入侵加劇自然經濟不斷瓦解11.“從(二里頭遺址)新發現中,人們幾乎可以觸摸到中國第一個王朝的脈動了。”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二里頭工作隊”隊長的上述言論A.否認了夏王朝的存在 B.證實了夏王朝的存在C.揭示了二里頭文化與中國國家起源的關系 D.揭示了原始農耕與文明起源的關系12.羅斯福新政得到廣大工人的擁護,但是也有部分資本家將其稱為“剝削富有者的暴政”。以下新政政策最容易引起資本家反對的是()A.以工代賑,興辦公共工程B.復興工業,調整農牧業C.政府擔保存款,恢復銀行信用D.實施社會保障,縮小貧富差距13.1919年,某學者指出:“現在的時代是解放的時代,現代的文明是解放的文明。人民對于國家要求解放,殖民地對于本國要求解放,地方對于中央要求解放,農夫對于地主要求解放,個人對于資本家要求解放……現代政治或社會里邊所起的運動,都是解放的運動!”這反映出當時A.民主科學的思想深入人心 B.知識階層具有強烈的參政意識C.馬克思主義思想廣泛傳播 D.知識分子積極探索救亡新道路14.1978年10月,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在來中國洽談合作時,提出希望中國有一部政府法律,公布后投資雙方可依法辦事;1979年7月1日五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7月8日即付實行。這表明A.外商重新進入中國有損中國主權B.經濟領域意識形態障礙徹底打破C.中國吸引外資的迫切性和堅定性D.外商直接投資推進中美關系發展15.宋朝“凡國有大慶皆大宴”,皇帝會在節日賜宴于官員。宴會時,皇帝先舉酒,次宰相、次百官舉酒,按照禮儀規定飲酒、行禮。皇帝“中飲更衣,賜花有差”,官員簪花,舞蹈拜謝而退,宴會結束。這一活動A.體現出君主專制下的等級秩序 B.體現了儒家君民同樂的理想C.反映出兩宋時期國庫異常充盈 D.豐富了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16.1938年初,中國共產黨創建了晉察冀抗日根據地。下列表述正確的是,它A.是八路軍正面戰場的戰區之一B.壯大了新四軍的力量C.是抗戰時期中共中央所在地D.是敵后戰場的組成部分17.孫中山在《民族的、國民的、社會的國家》一文中指出,英國財富多于前代不止數千倍,人民的貧困甚于前代也不止數千倍,并且富者極少,貧者極多……美國官吏有由選舉得來的,有由委任得來的,無論是選舉、是委任,皆有很大的流弊。就選舉上說,美國代表院中,往往有愚蠢無知的人夾雜在內。材料表明,孫中山A.使三民主義思想有了新的發展B.開始認清帝國主義的本質特征C.對西方社會的弊端有較清醒認識D.意欲放棄走英美式代議制的道路18.如表為某學者對英國工業革命時期部分地區動力應用情況的統計據如表可知,當時的英國A.棉紡織業發展極為迅速 B.蒸汽動力趨勢不可逆轉C.水動力在各地仍占優勢 D.動力變革推動均衡發展19.“平均關稅水平從15.3%下降到9.8%,開放了100多個服務貿易部門,這是一個關于全球最開放市場的成長史。”這句話最可能出自A.《第三世界將我們抬進聯合國》B.《入世十年,中國改變自己,影響世界》C.《APEC,我們來了!》D.《“萬隆精神”彰顯時代意義》20.19世紀下半葉,英國產品豐富且大眾文化程度高,以至于一位到過英國的法國人頗有感慨地說:“像英國這樣一個貴族的國家卻成功地為人民提供物品,而法國這樣一個民主國家,卻只會為貴族而生產。”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A.法國民主化進程艱難曲折B.英國最早完成工業革命C.1832年會議促進民主化進程改革D.英國議會傳統由來已久,法國君主專制根深蒂固21.1985年9月,為解決美國貿易赤字問題,美日等國簽訂《廣場協議》,宣稱各國政府將聯合干預外匯市場,促使美元貶值,在此后3個月時間里,美元兌日元迅速下跌20%,此事表明A.美無徹底喪失了主導地位 B.美國實施了利益優先原則C.日本消除了對美國的依賴 D.世界貿易正式走向規范化22.1933年,毛澤東在《必須注意經濟工作》講話中指出,經濟問題的核心就是“關心群眾的痛癢,真心實意地為群眾謀利益,解決群眾的生產和生活問題,鹽的問題,米的問題,房子的問題,衣的問題,生小孩的問題,解決群眾的一切問題”。該講話意在A.強調鞏固紅色革命政權 B.倡導打破經濟孤立局面C.重申糾正黨的工作作風 D.提出推動工作重心轉移23.下邊是西漢官鹽、官鐵、官服、官工的分布圖。該圖反映出西漢時期()A.中央對南方控制力度較弱 B.北工南農經濟格局形成C.國家統治倚重于北方經濟 D.民間手工業的迅速衰落24.《民法大全》中規定:一切債務,由于以應給付的物消償,或經債權入同意以他物代為清償而消滅。債務是由債務人清償或由第三人代為消償,……債務人仍免除其債務。主債務人清償時,替他作保的一切人因而免去其債務,相反的情形也一樣,即若保證人清償,不但他本人而且主債務人也免去其債務。這此規定主要是A.界定了債務人的職責 B.保障了債權人擁有的權利C.明確了擔保人的職責 D.提供解決債務糾紛的依據25.中國古人常用“膏腴”一詞形容華美高貴的家族門第。少數民族王朝北魏沿襲魏、晉慣例,特別是在士族化風潮狂飆疾進的洛陽時代(494年至534年),“膏腴”由約定俗成的習語變成閥閱等級制度中固定的一級。這一現象A.穩固了當時的統治秩序 B.加速了民族融合的進程C.不利于社會階層的流動 D.推動了多元文化的整合26.陳旭麓在《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中提到:“孫中山割辮子于廣州起義失敗之后,顯示了一個革命先行者同王朝的決裂;黎元洪割辮于武昌起義的槍口逼迫之下,顯示了一個舊官僚在推拽之下的政治轉折;袁世凱割辮于就任民國大總統前夕,顯示了一個名義上是共和主義者,但內心卻是專制君主的人舍魚而取熊掌的權衡。”對此理解正確的是()A.孫中山割辮表明了堅持改良主義的立場B.黎元洪割辮體現了其人堅持革命的傾向C.袁世凱割辮反映了民主科學已深入人心D.三人割辮折射了近代民主革命成為潮流27.下表為輪船招商局部分盈余支出統計(1890—1911年)(單位:銀兩)總計:1628400上繳商部北洋兵輪軍費南洋公學、北洋公學、達成館及出洋肄業經費賑災、慈禧太后萬壽慶典等其他事項32400600000700000296000這反映出輪船招商局A.緩解了清政府財政壓力 B.促進了近代教育的發展C.控制了國家的經濟命脈 D.成為了清政府主要財源28.史學界對法國大革命的研究以往采用的主要是回憶錄。但后來越來越多采用手稿和文件.如議會記錄、報紙和宣傳冊等資料,尤其是采用了當時普通人的信件和自記。這一改變A.有助于了解歷史事件全貌 B.忽視了親歷者的觀感和情緒C.顛覆了傳統史學研究模式 D.彰顯了一手史料的史學價值29.《漢書·食貨志》記載:“今法律賤商人,商人已富貴矣;尊農夫,農夫已貧賤矣;故俗人之所貴,主人之所賤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這表明A.朝廷重農,百姓抑商 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農抑商C.百姓皆重商輕農 D.重農抑商政策出現上下相背離傾向30.1979年7月中國頒布了《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80年代又出臺了《涉外經濟合同法》、《外資企業法》等相關法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根據入世承諾在五年內清理和修改了2000多種法律法規。上述舉措A.保障了中國對外開放的持續性發展B.主要是為了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C.說明中國已經形成完備的法律體系D.鞏固了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地位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634年,后金(注:清前身)統治者在不改變蒙古原有習俗的基礎上,對原先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的蒙古各部,實行重新編旗劃界的盟旗制度。旗具有行政與軍事合一的性質,旗之上設盟,商討各旗的重大事務。后金政權中設置與六部平行的“蒙古衙門”,后更名為理藩院,制定《理藩院則例》和《蒙古律例》等,作為統治蒙古的主要政策。清朝統治者還實行“北不斷親”的策略,歷代皇帝將蒙古王公子弟招為“額駙”,建立姻威關系。“以黃教柔順蒙古”,是清朝統治者撫馭蒙古的重要政策之一。清政府嚴禁蒙古各部之間通婚來往,限制蒙古各旗之間直接聯系,禁止內地漢族農民到蒙古地區開墾耕種土地。清朝政府嚴格禁止蒙古貴族延請內地書吏,并嚴禁蒙古人學習漢語、漢字,更嚴禁蒙漢通婚結親。——摘編自盧明輝《略析清朝前期治理蒙古的幾項重要政策》材料二1945年10月,中共中央發出《關于內蒙工作的意見》,明確指出:“內蒙古的基本方針,在目前是實行區域自治。”11月,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成立。經過一年多努力,大部分民族上層人士被團結起來,民族民主統一戰線日益壯大。1947年4月,內蒙古人民代表大會召開,會議選舉產生內蒙古自治政府,其中蒙古族占87.7%.1949年12月,內蒙古自治政府改稱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1950年春,農業區的1991個村基本完成村選工作,建立起普選的村人民代表會議,產生村政府委員,成立了村人民政府。到1952年底,自治區各級各界人民代表會議普遍召開,即使是人口最少的少數民族,在人民代表會議中也有一定的代表名額。工人、農民、軍人、醫務工作者、愛國民主人士等均占一定比例,其中婦女比例為12.6%.1952年,自治區8個旗(縣)代表會議共收到提案11476件。人民群眾通過代表會議,廣泛提出了對各項工作的意見,發揮了對政府工作和干部的監督作用。——摘編自慶格勒圖《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前后內蒙古的民主建政》(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清朝前期治理蒙古的政策。(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建國前后中國共產黨在內蒙古民主建政的創新之處及其意義。32.二戰的反思新華網東京2015年3月9日電,在今年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的特殊日子里,德國首相默克爾到訪日本后,一天內兩次公開提到歷史認識問題。默克爾在東京的一場演講會上指出,實現戰后和解的前提是正視歷史。德國坦率面對歷史,并由此得到鄰國諒解,德國才得以重新被國際社會接納。在與安倍首相的會談中,她介紹了德國如何清算納粹分子實施的猶太人大屠殺等可怕罪行。材料一:“……作為當今之策,我國不應猶豫,與其坐等鄰國的開明,共同振興亞洲,不如脫離其行列,而與西洋文明國共進退。對待支那、朝鮮的方法,也不必因其為鄰國而特別予以同情,只要模仿西洋人對他們的態度方式對付即可。與壞朋友親近的人也難免近墨者黑,我們要從內心謝絕亞細亞東方的壞朋友。”——1885年(日)福澤諭吉《脫亞論》材料二:德國失業人數和納粹黨人數統計表1929~1932年德國失業人數統計表年份1929年1930年1931年1932年人數130萬300萬435萬800萬1929~1933年納粹黨人數變化表年份1929年9月1930年9月1932年3月1933年1月人數15萬30萬100萬140萬材料三:“希特勒并沒有制定征服世界或關于別的任何事情的計劃。他認為,別人會提供機會,并且他會抓住它們。……因此我們一定要在別處尋找那個提供機會的人,這個機會希特勒會利用的,而那個人也就這樣給走向戰爭以第一推動。顯而易見,尼維爾·張伯倫是這一地位的候選人。”——(英)泰勒《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起源》回答:(1)材料一《脫亞論》是日本哪一重大事件的行動綱領?(2)材料二反映了當時德國社會怎樣的狀況?試分析這一狀況的原因(3)結合以上材料,以“二戰給我們的啟示”為題,談談你的認識。33.人類文明是由大陸文化和海洋文化共同構成的,人類的發展與海洋息息相關。閱讀材料,回答問題。依據圖文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表格。組織名稱成立背景(1)(請勿在此作答)(請勿在此作答)(2)(請勿在此作答)(請勿在此作答)
參考答案(含詳細解析)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D【答案解析】
依據材料“每攻克一城,攻占一地,便就地設縣,任命長官。^其取得的土地都是以一郡一縣來計算的”可知在統一過程中伴隨著中央集權官僚體系的擴張,故D正確;“源于六國”材料不能體現,故排除A;依據材料“秦國每攻克一城,攻占一地,便就地設縣,任命長官”可知秦朝以前就已經有了官僚政治,故B排除;依據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原理,小農經濟的出現是統一的根源,故C排除。故選D。2、C【答案解析】
根據題干“反對舊制度之下貴族特權的一面崇高的旗幟、抨擊舊制度和專制主義的重要武器”可知,伏爾泰將中國的制度文化作為批判歐洲封建制度的工具,C正確;A表述錯誤,排除;伏爾泰贊美中國文化,并未曲解中國文化,排除B;題干未顯現中西文化融合,排除D。3、C【答案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在第一個時期,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獎勵發展實業,激發了民族資產階級投資近代企業的熱情;在第二個時期,南京國民政府積極開展“國民經濟建設運動”,政府扶持民族工商業的發展,故C選項正確;列強放松了對中國的侵略是在一戰期間,而不是這兩個時期,故A選項錯誤;民國初年到1920年,北洋軍閥政府把持國內政治,局面不穩定,故B選項錯誤;在第一個時期“民國初年到1920年”,北洋政府當政,不是資產階級掌握政權,故D選項錯誤。4、C【答案解析】
根據題干結合所學可知,,蘇聯政府對農產品低價收購并高價出售,為工業化建設積累更多資金,故C項正確;政府高價出售農產品增加了居民生活成本,不利于城市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排除A項;題干信息不能體現農莊生產效率,排除B項,表中僅列出三類農產品及其在農業中所占的比重,不能體現農業的產業結構,排除D項。故選C。5、D【答案解析】
公元前202年這一時間可以表述為公元前3世紀后期,D正確;A、B、C均表述錯誤。6、B【答案解析】
材料表明蘇聯在當時面臨著資本主義國家的威脅,要想保護革命取得的成果,必須加快工業化步伐。B正確;材料指的是要進行工業化建設,不是加快農業建設,A錯誤;1925年聯共(布)十四大的召開確定了社會主義工業化的方針,C錯誤;蘇聯當時國情決定了蘇聯要發展工業,尤其是重工業,因此符合國情,D錯誤。故選B。7、A【答案解析】
君主立憲派當權期間,通過立法手段從反對封建土地制度、反對封建等級制度和君主專制三個方面,對法國進行社會改造,基本實現了資產階級的革命目標,反封建革命取得階段性勝利。故A正確;吉倫特派掌權時期和雅各賓派掌權時期都不屬于“反封建革命取得階段性勝利”的時期,排除B和C;拿破侖帝國統治時期是鞏固大革命成果時期,排除D。故選A。8、C【答案解析】
1926~1939年,蘇聯實行工業化,城市人口大量增加,這促使了國家實力的迅速增強,這是“拉力”,但優先發展重工業,導致農業和輕工業落后,人們生活水平提高緩慢,農民、地方和企業的積極性被壓制,這不利于蘇聯經濟的持續發展,這是“沒有推力”,故選C;AB只反映了一個方面,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蘇聯優先發展重工業導致國民經濟比例失調,并非城市化,排除D。9、A【答案解析】
材料“天津開埠以前”“山東、河南在打麥后剩下的麥稈,多數由農家用于燒火做飯”“天津開埠后,各種皮毛和利用麥稈編織的草帽辮都成了大宗的出口商品”反映了天津開埠前、后“羊毛”“麥稈”的用途不同,由之前的“漚糞”“扔掉”“燒火做飯”變為之后的“出口商品”,反映了內陸地區農產品日益商品化。故答案為A項。B項,農產品出口不能代表經濟近代化,排除;C項,題干不能說明天津成為商業大都會,排除;D項,題干不屬于自然經濟解體特征,而且“自然經濟開始解體”是在鴉片戰爭后,而天津開埠通商是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后,排除。10、D【答案解析】
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程度更深,因此中國幾乎一切農產品部門的生產都被卷入到商業性經營中來,而且各種農產品的商品率都具有較高水平,說明列強的侵略加劇了自然經濟的不斷瓦解,D正確;題干描述的變化針對的是一切農產品部門,而非單指絲織品,排除A;題干未體現政府舉措,排除B;中國農業生產的商品化程度不斷加深,主要原因是受到世界市場影響,而非實業救國思潮影響,而且19世紀末20世紀初實業救國思潮剛剛興起,尚未深入發展,排除C。11、C【答案解析】
根據材料“從(二里頭遺址)新發現中,人們幾乎可以觸摸到中國第一個王朝的脈動了”結合所學可知二里頭遺址和中國的“第一個王朝”即國家的出現有關系,答案為C;材料提到“第一個王朝”但是并沒有否認和證實夏王朝的存在,AB錯誤;D在國家出現之前就存在,材料內容不能顯示農耕和文明起源的關系,排除。12、D【答案解析】
羅斯福新政中的“實施社會保障”觸及到資本家的利益,一定程度體現下層民眾的利益,所以遭到資本家的反對,故選D;興辦公共工程也創造資本家投資機會,排除A;復興工業,調整農牧業,符合資本家的直接利益,排除B;政府擔保存款,恢復銀行信用,有利于化解資本家的融資問題,排除C。13、D【答案解析】
據材料可知,這一時期先進的知識分子關注到工農的力量,向俄國尋找救國救民的新道路,故選D;A、B選項材料未涉及,排除;題目中反映的是部分知識分子的探索,C選項排除。故選D。14、C【答案解析】
“1978年10月”美國通用公司剛提出完善立法的希望,中國政府就立馬做出了反應,在“1979年7月1日”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這說明中國政府迫切且堅定地想要引進外資,故選C;外商的引進,可以促進中國改革開放事業的發展,并不會損害國家主權,排除A;20世紀70年代屬于改革開放初期,意識形態障礙還是存在的,B項“徹底”的說法并不符合史實,排除;材料并未提及中美關系發展與外商引進之間的關系,排除D。15、A【答案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和材料“皇帝會在節日賜宴于官員”“按照禮儀規定飲酒”“員籍花,舞蹈拜謝而退,宴會結束”等可知,宋代君主專制制度下,等級秩序較為嚴格,A項說法正確;B項錯在“君民同樂”,排除;不能據皇帝的賜宴活動得出宋代國庫異常充盈,且宋代財政時常處于“積貧”狀態,C項錯誤;賜宴活動不一定屬于傳統節日,故D項錯誤。16、D【答案解析】
據所學可知1937年秋中國共產黨在陜北洛川召開會議,制定了動員全民族一切力量,爭取抗戰勝利的人民戰爭路線,即全面抗戰路線。在這次會議指導下,1938年中共創建了晉察冀抗日根據地,把敵人的后方變成抗日的前線,故D正確;據所學可知,正面戰場是對國民黨戰場的稱呼,A錯誤;據所學可知晉察冀抗日根據地是八路軍一一五師開辟的,且新四軍的主力在南方,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在北方,B錯誤;據所學可知,抗戰時期中共中央所在地是陜北的延安,C錯誤。17、C【答案解析】
結合材料信息,孫中山主要表達的是英國財富的貧富分化以及美國官員的選拔存在很多流弊,據此孫中山是在強調在進行了民族和民主革命之后,需要借鑒歐美國家的弊端,對西方社會的弊端有較清新認識,故選C項;孫中山對“三民主義”有了新的認識是在其晚年的時候實現轉變的,故排除A項;同樣孫中山開始認清帝國主義的本質特征,指的是孫中山在晚年實現“聯俄聯共和扶助農工”政策,故排除B項;從材料提供的關鍵信息來看,孫中山并沒有放棄走英美式道路的念頭,故排除D項。18、B【答案解析】
根據表格可知,工業革命時期,英國大部分地區蒸汽動力的馬力數超過水動力,總馬力數遠超水動力,說明蒸汽動力趨勢不可逆轉,B正確;題干列舉的工廠不一定是棉紡織廠,排除A;C與表格數據不符,排除;各地蒸汽動力使用明顯不平衡,排除D。19、B【答案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描述了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積極削減關稅水平,對推動世界自由貿易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所以結合備選項中文字含義可知答案選B,A項說明了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的特征,C項是中國加入亞太經濟合作組織,D項體現的是中國在萬隆會議上的積極影響。考點:世界貿易組織·中國的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0、B【答案解析】
根據題干時間19世紀下半葉可知,這一時期英國工業革命已經完成,因此能為人民提供物品,B正確;法國只能為貴族提供產品,說明當時法國工業化程度不高,而非民主化發展曲折,排除A;民主制度的完善不能構成主要原因,排除C;提供物品屬于經濟生產能力領域,D屬于政治領域,排除。21、B【答案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美國為擴大出口,扭轉貿易赤字,要求他國作出犧牲和讓步,突出了美國利益優先的原則,B項正確;“徹底喪失”表述過于絕對,排除A項;美國此舉,恰恰證明美日之間經濟聯系密切,排除C項;世界貿易走向規范化的標志是1995年是世貿組織的成立,排除D項。故選B。22、A【答案解析】
根據材料中“1933年”可以判斷出這一時期處于國共對峙時期,這一時期毛澤東對人民生活的重視,有利于政權紅色革命政權,A正確;打破經濟孤立局面主要和大生產運動有關,B排除;材料與糾正黨風無關,C排除;當時的工作重心仍然是在農村,D排除。故選A。23、C【答案解析】
依據圖示信息可知,西漢時期官鹽、官鐵、官服、官工等官營手工業主要分布于北方,這說明國家統治倚重于北方經濟,因此C選項正確;材料并未體現中央對南方的控制情況,A選項錯誤;西漢時期江南地區尚未得到開發,B選項錯誤;材料并未涉及民間手工業的發展情況,D選項錯誤。故選C。24、D【答案解析】
根據題干可知,材料旨在明確在主債務人或代償擔保人以應給付的物消償債務后,主債務人或代償擔保人之債務即行終止,為解決債務糾紛提供了可行方案,故D項正確;題干明確解決債務問題的方案并非強調債務人或擔保人的職責問題,排除AC項;題干信息未涉及有關保障債權人權利的信息,排除B項。故選D。25、C【答案解析】
由材料“由約定俗成的習語變成閥閱等級制度中固定的一級”等信息可知,在北魏時期,士族化風潮繼續發展,社會分化繼續存在并發展,這一現象不利于社會階層的流動,故選C項;隨著階層固化,士族與下層民眾的矛盾日益激化,這不利于當時統治秩序的穩固,排A項;對社會階層的劃分與民族融合無直接關系,排除B項;材料中北魏的這一做法并不是一項文化舉措,不會推動多元文化的整合,排除D項。26、D【答案解析】
辛亥革命時期的割辮體現出的是革命的精神,不管是哪種形式的割辮都折射了近代民主革命成為潮流,D正確;孫中山割辮表明了革命的立場,A錯誤;黎元洪屬于舊官僚,顯然不傾向于革命,割鞭子顯然是處于無奈,B錯誤;民主科學是新文化運動時期口號,袁世凱割辮是欺騙革命的需要,C錯誤。27、A【答案解析】
材料中的輪船招商局是洋務企業,從材料可以看出輪船招商局的盈余部分有大量的為國家的軍事教育經濟發展服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清政府的財政壓力,A正確;材料不是突出強調促進近代教育的發展,排除B;輪船招商局是航運業,不能掌控國家經濟命脈,排除C;根據材料數據不能得出輪船招商局成為清朝政府主要的財政來源結論,排除D。28、A【答案解析】
對法國大革命的研究從彩回憶錄到手稿和文件等,能更加全面地反映歷史事件,故A正確;材料強調研究手段和資料的豐富性,并沒有忽視經歷者,也不是為了彰顯了一手史料的價值,排除BD項;“顛覆”的表述過于絕對,排除C項。29、D【答案解析】據材料“法律賤商人,商人已富矣;尊農夫,農夫已貧賤矣”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反映了當時政府的重農抑商政策與社會實際情況相違背,說明重農抑商政策出現上下相背傾向,故D項正確;材料無法體現百姓抑商的信息,故A項錯誤;“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農抑商”說法過于絕對,故B項錯誤;材料也不能說明當時百姓皆重商輕農,故C項錯誤。故選D。30、A【答案解析】
材料涉及的時間是1979開始到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的時間內,通過頒布一系列法律加強與外國的聯系,并且通過立法的形式加入世貿組織,以及承諾清理和修改多種法律法規,主要是為了保障中國對外開放的持續性發展,故選A;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1992年提出的,與材料商70、80年代的法律不符,B錯誤;材料無法證明形成完備的法律體系,排除C;材料體現的是涉外經濟,即國家允許多種所有制經濟成分并存,故D與題意不符,排除。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1)政策:實行盟旗制度;在中央設專管機構,制定專門政策;實行政治聯煙;利用宗教控制蒙古;限制各旗之間及與內地的聯系;實行愚民政策。(2)創新之處: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建立民族民主統-戰線;進行基層民主建設;實行民族平等;人民代表具有廣泛性;發揮人民代表的監督作用。意義:有利于內蒙古的發展;為其它民族地區實行自治提供經驗借塞;促進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推動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為建國初期全國的民主建設提供經驗借鑒。【答案解析】
(1)根據材料“實行重新編旗劃界的盟旗制度”可得出實行盟旗制度;根據材料“設置與六部平行的‘蒙古衙門’,后更名為理藩院”“制定《理藩院則例》和《蒙古律例》等,作為統治蒙古的主要政策”可得出在中央設專管機構,制定專門政策;根據材料“建立姻威關系”可得出實行政治聯煙;根據材料“以黃教柔順蒙古”可得出利用宗教控制蒙古;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心理咨詢師職業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25年藥學專業執業資格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25年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考試試卷及答案
- 2025年網絡設計與開發實踐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25年藝術設計基礎知識綜合考試卷及答案
- 江蘇省徐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2025屆小升初全真數學模擬預測卷含解析
- 內蒙古科技大學《材料工程基礎》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四川省德陽市重點名校2024-2025學年初三第二學期二模考試生物試題含解析
- 外貿職業學院思政課件
- 消費者行為分析私域流量池合作協議
- 安徽匯宇能源發展有限公司25萬噸年石腦油芳構化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
- 新《行政處罰法》亮點ppt解讀
- DB35T 2092-2022 高速公路邊坡工程養護技術規范
- LY/T 1970-2011綠化用有機基質
- 部編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第18課《威尼斯的小艇》精美課件
- 消防(電動車)火災安全知識課件
- VSM(價值流圖中文)課件
-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日間手術管理信息化實踐與發展
- 核電站入廠安全培訓課件
- 節日主題班會 《感恩母親節》教學課件
- 新加坡sm214th面經44緋的同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